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合集下载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病例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病例

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病例
在童年和青少年发病的行为和情绪障碍中,常见的病例包括:
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表现为持续注意力不集中、多
动和冲动行为,常在学龄前或学龄期出现。

2.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表现为社交互动和沟通困难、刻板
重复行为和兴趣有限,常在幼儿期或童年初期出现。

3. 学习障碍:包括阅读障碍(阅读困难症)、写作障碍和计算能
力障碍(数学困难症)等,常在学龄期发现。

4. 抑郁障碍:表现为持续沮丧、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下降等症状,常在青少年期出现。

5. 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强迫症、社交焦虑障碍等,常表现为过度焦虑、恐惧和担忧,常在青少年期出现。

6. 反社会行为障碍:表现为违反他人权益、冲突行为、激怒和攻击性行为,常在青少年期出现。

7. 过动症和冲动控制障碍:表现为冲动行为、情绪不稳定、暴躁和易激惹,常在青少年期出现。

这些行为和情绪障碍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社交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早期识别和适当治疗非常重要。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心理疾病对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保障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一、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焦虑情绪,但焦虑情绪过度,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干扰到日常生活,就可能出现焦虑障碍。

常见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害怕、担心、紧张等。

解决方案:1. 创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供稳定的亲子关系,加强家庭的支持和关怀。

2. 在学校中进行心理教育,提供情绪管理技巧,帮助孩子们有效应对压力和焦虑。

3. 如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接受专业的治疗。

二、抑郁症抑郁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越来越常见,常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自责等症状。

抑郁症一旦被忽视或者误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引发自杀行为。

解决方案:1. 建立积极的学校氛围,鼓励沟通和表达情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角色至关重要。

2. 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并提供家庭支持,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3. 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4. 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三、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ADHD是指儿童和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等症状。

这种障碍往往会对学习、社交和家庭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1. 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减少干扰因素,提高学习效率。

2. 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共同协作,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

3. 采用多种策略和方法,如行为疗法、认知训练等,帮助孩子们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4. 在必要的情况下,咨询专业心理咨询师和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和行为干预。

四、挫折心理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着各种挫折和困境。

没有有效应对挫折的能力,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与心理疏导-课程讲义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与心理疏导-课程讲义
ssris类药物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可以长期使用同时也是抗抑郁剂特别适用于焦虑伴有抑郁的患者但它们开始服用时可能由于某些不良反应而加重焦虑症状因此宜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量此外还有新型抗抑郁药snris类的文拉法新和nassas类的米氮平具有更好的抗焦虑作用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与心理疏导
一、焦虑症概述
(一)青少年焦虑症的常见类型
讲 义
低、自罪自责、产生消极意念或自杀企图等。在这类儿童中,越来越糟糕的
学业成绩和对同伴的回避可能就是抑郁的标志,他们往往逃避上学。另外还
会出现与情绪相适应的听幻觉。
4 青春期抑郁症:症状与成年人基本类似。躯体主诉、绝望、社会退 缩、易激惹亦较常见。此外常可出现反社会行为、饮食障碍、注意 缺陷和多动、乙醇和药物滥用以及自杀率明显增多。和其他年龄段 的儿童对比,抑郁可能是青春期最主要的精神症状,或者是与其他行为、焦 虑障碍混合出现。一些孩子认识到他们的抑郁状态,但另外一些孩子并不能 认清抑郁状态的各种组成部分。有些患儿表现为更严重的抑郁,如在抑郁情 绪背景下的听幻觉、妄想、精神运动迟滞和兴趣缺乏,经常在这样的抑郁发 作后会跟随躁狂发作,而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早期精神 分裂症的患儿也有社会退缩、听幻觉、妄想和兴趣缺乏,过去许多双相情感 障碍的患儿开始都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现 为 恐 惧 不 安、害 怕、 同 到 心 理 专 科 门 诊 治

对 亲 人 的 怀 念,怕 亲 人 疗,两 周 后 痊 愈,未 再
一 去 不 返,怕 亲 人 离 开 复 发。儿 童 分 离 性 焦 虑
后会出现什么可怕的事 经 综 合 治 疗 后 效 果 较
情。害 怕 独 自 留 在 家 好,对 患 儿 首 先 要 进 行

中医儿科学孩子情绪障碍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情绪障碍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情绪障碍的中医调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情绪障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它可能表现为焦虑、抑郁、易怒、恐惧等,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对其身体发育和学习生活造成诸多不利影响。

而中医在调理孩子情绪障碍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具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认为,孩子的情绪障碍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是情志因素,如长期的压力、紧张、惊吓等,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心神不宁。

其次,孩子的体质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阴虚体质的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而阳虚体质则可能表现为胆小、恐惧。

此外,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过度劳累等也可能影响孩子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进而引发情绪问题。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调理孩子的情绪障碍需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身体和心理的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调理方法: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孩子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医生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气郁结的孩子,可能会使用逍遥散来疏肝解郁;对于心脾两虚、心神失养导致的情绪问题,归脾汤则是常用的方剂。

在使用中药时,需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剂量和用药时间。

针灸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理方法。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改善孩子的情绪状态。

例如,针刺神门、内关等穴位,可以宁心安神;针刺太冲穴,则有助于疏肝理气。

但由于孩子对针灸的接受程度可能较低,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谨慎选择,并由专业的针灸师操作。

推拿按摩对于孩子的情绪调理也有帮助。

家长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按摩手法,如轻轻按摩孩子的头部、背部、腹部等,以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紧张情绪。

比如,按摩百会穴能提升阳气、醒脑开窍;按摩腹部的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调理脾胃,改善因脾胃不和导致的情绪问题。

饮食调理同样重要。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合理的饮食有助于孩子的情绪稳定。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的孩子,可以多吃一些滋阴清热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而对于脾胃虚弱的孩子,则应多食用健脾益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枣等。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情绪障碍是指个体的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存在问题,导致情绪的正常表达和调节受到影响的一种心理障碍。

儿童和青少年作为人类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情绪障碍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对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情绪障碍的类型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表现出多种不同的类型,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情绪障碍类型:1. 抑郁症:儿童和青少年抑郁症的主要特征是长期低落的情绪和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他们可能经历持续的自我评价不足、自责、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睡眠问题等。

2. 焦虑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表现为过度担心、紧张、害怕、强迫行为等。

他们可能出现强烈的恐惧和回避特定情境的行为。

3. 行为障碍: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包括过度活跃、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反叛等。

他们可能对规则、权威的反抗性行为较为常见。

二、情绪障碍的原因情绪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学因素、个体经历和环境因素等。

1. 遗传因素:研究表明,某些情绪障碍在家族成员中的发病率较高,暗示了遗传因素在情绪障碍中的作用。

2. 神经生物学因素:脑部化学物质的不平衡和神经回路的异常可能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3. 个体经历: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亲子关系等个体经历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发展有重要影响。

例如,早年创伤、虐待等不良经历可能增加情绪障碍的风险。

4. 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同伴关系、社会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产生重要影响。

三、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的重要性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1. 早期发现和干预:及早发现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帮助他们尽早接受适当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恶化。

2. 促进正常学业和社交发展: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正常的学业表现和社交交往。

3. 减轻心理压力: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障碍可能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困扰,理解他们的问题可以给予他们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减轻他们的困扰。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行为和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ADHD的共患疾病
单纯 ADHD
31%
40%
对立违抗障碍
抽动障碍
11%
品行障碍
14%
25%
28%
焦虑障碍
心境障碍
确切症状? 注意缺陷 多动冲动
严重程度? 成绩差 人际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差
ADHD 诊断要点
起病年龄? 7岁前
表现一致? 居家、教室
公共场所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鉴别诊断 精神发育迟滞 品行障碍 心境障碍 儿童孤独症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流行病学 国外:学龄儿童
患病率12%~16% 短暂性抽动障碍4%~20% 慢性抽动障碍1%~2% TS 4/万~5/万
国内:8岁~12岁
患病率2.42‰,男女患者比3~4:1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
病因和病理机制
病因不清
生物学因素:遗传是TS、慢性抽动障碍的主要原因 心理因素:诱发或加重症状 中枢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亢进
刻板行为障碍
鉴别诊断
强迫障碍 广泛性发育障碍 精神发育迟滞 躯体疾病
拔毛癖
病程和预后 起病于儿童或少年期 多数慢性波动病程 患者不良情绪和心理因素增加拔毛发行为频率和 严重程度
无共病者预后较好
拔毛癖
治疗原则 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家庭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确定,可选用SSRIs 对症治疗:局部损伤的躯体治疗
品行障碍(conduct disorder)
诊断依据 反社会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对立违抗性行为 持续半年以上 明显影响同伴、师生、亲子关系或学业 不是心理发育障碍、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致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

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的特点哎呀,今天咱们聊聊儿童青少年常见的情绪和行为障碍,这个话题可真是绕不开啊。

想想现在的小孩儿们,压力可大了,学习、社交、家庭琐事,真是一大堆。

而且有些小朋友在这些方面碰到了困难,真是让人心疼得要命。

比如说,焦虑症,就像一只藏在角落里的小老鼠,时不时跑出来捣乱。

小朋友们本来该快乐地玩耍,却总是心里紧张,像是考试时脑袋里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来要写什么,真是让人心里揪得慌。

抑郁症也是常见的,像个阴云密布的天气,让孩子们失去了往日的阳光。

你想想,有些小孩儿明明有很多朋友,却总觉得孤单,像是在大海里游泳,四周都是水,却感觉无处可去,真的很无奈。

他们的情绪像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忽高忽低,开心的时候特别亮眼,烦恼的时候却让人心痛。

再说说多动症吧。

这可真是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儿。

孩子们就像是插上了翅膀的小鸟,根本停不下来,总是在这里跳那里跑。

课堂上听老师讲课,一会儿就开始捣腾铅笔,一会儿又想去窗外看看。

这种情况,老师和家长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真是操碎了心啊。

不过,他们其实不是故意的,只是肚子里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劲儿,想要探索这个世界。

再有就是社交障碍。

哎,这就像是在一场盛大的舞会中,有些孩子却只能在角落里默默观望。

明明想交朋友,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心里那个急啊,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可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多么渴望被理解,渴望有一个朋友能够拉他们一把。

就像春天的花朵,想要盛开却被冰雪压住,难受得不得了。

不过,说到这些问题,咱们得知道,了解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像我们大人,不能光顾着说“你怎么又这样了”,而是要尝试去理解他们的感受。

给他们一点空间,像大海一样包容,慢慢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这需要耐心,像慢慢酿酒一样,越陈越香。

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可不能忽视,毕竟身心健康才能事事顺心,咱们得学会倾听,像一位耐心的园丁,让每一朵花都能自由生长。

跟孩子们沟通的时候,尽量别让他们感到被审判,像是在法庭上接受审问。

孩子情绪障碍症状表现

孩子情绪障碍症状表现

2、情感不稳定。多动、冲动是大多数多动症儿童的突出表现之一。因此他们的情感、行为带有冲动性,常因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他们不善于独立地、自觉地提出行动目的和动机,没有明确的理想和追求,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耐力。
3、情感易激惹。多动症儿童的一个严重缺陷是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影响,稍不如意就会很容易被激怒。如果此时家长性格暴躁,打骂孩子,孩子也有可能发生强烈情感暴发,失去理智,破坏物品、伤人或自伤。当然,过分溺爱孩子,对其百依百顺,也会使之稍不称心便脾气大发。
根据有关机构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都存在情绪障碍问题。但从临床上来看,现在出现情绪障碍的孩子越来越多。从南京机关医院儿童发育行为科门诊总量来看,情绪障碍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情感不成熟。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还不完善,本身对情感的控制力就弱。而多动症儿童更是自制力差,感情直露,时哭时笑,情感较幼稚,对成绩差、别人的批评、指责全都不在乎,打骂无济事并可能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多动症儿童要加倍耐心地关心、帮助他们,尽量提高多动症患儿的情感效能作用。
多动症孩子的情感波动大,加上孩子心里不成熟,如果处理方法不当,很容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阴影。去济南军都看三甲名医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教育训练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认知和 行为来改善情绪 和行为问题
家庭治疗:通过 改善家庭环境和 亲子关系来改善 儿童少年期的行 为和情绪问题
社交技能训练: 通过提高社交技 能来改善儿童少 年期的行为和情 绪问题
药物治疗:在医 生指导下使用药 物来改善儿童少 年期的行为和情 绪问题
社会支持与家庭干预
抑郁症
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食欲不振等
原因:遗传、环境、心理因素 等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家庭支持等
预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 高家庭支持等
焦虑症
症状:过度紧张、担心、 恐惧等情绪反应
原因:遗传、环境、心理 等因素
影响:影响学习、社交、 生活等方面
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 疗、家庭治疗等
药物治疗:使用 抗抑郁药、抗焦 虑药等药物来改 善情绪和行为问 题
心理教育:通过 教育儿童少年了 解情绪和行为问 题,提高自我调 节能力
药物治疗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药物剂量: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如嗜睡、体重增加等 药物停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病情复发
添加标题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 社会环境等
生理因素:大脑发育、激素水平 等
诊断标准
症状持续时间:至少6个月 症状严重程度: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症状类型:包括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社交障碍等 排除其他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诊断工具:使用专业量表进行评估,如DSM-5等 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
添加 标题
分类:根据症状和病因,儿童少年期行 为和情绪障碍可以分为注意力缺陷多动 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

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与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与治疗

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的特点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主要特征是情绪波动的极端变化。

这种疾病不仅影响成年人,也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出现。

本文将探讨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特点,并讨论相应的治疗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特点1. 情绪波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情绪会在极端的高潮和低谷之间快速转换。

在躁狂期,他们可能表现出过度兴奋、冲动和亢奋的行为,如睡眠减少、言语增多、注意力不集中等。

而在抑郁期,他们会感到极度沮丧、缺乏动力和兴趣,可能出现睡眠过多、食欲减退等症状。

2. 心理发育受损:双相情感障碍可能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他们可能在学业、社交和家庭关系方面遇到困难,导致自尊心受损和情感问题的加重。

3. 自杀风险增加: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情绪低谷期可能出现自杀倾向,这对儿童和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于这一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

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儿童和青少年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抑郁药和抗精神病药。

然而,儿童和青少年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与成年患者不同,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关键组成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可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掌握情绪调节技巧。

家庭治疗也能够帮助改善家庭关系,减少不良环境对患者的负面影响。

3. 教育和支持:对患者及其家人提供相关的教育和支持至关重要。

了解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和家人更好地应对疾病。

支持组织和社区资源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康复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总结双相情感障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的特点与成人相似,但具有一些特殊的表现和治疗需求。

及早识别和干预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儿童情绪障碍的五个特点

儿童情绪障碍的五个特点

儿童情绪障碍五个特点儿童情绪障碍主要是指在儿童发育过程当中一些情绪问题,是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一组疾病。

这组疾病包括了很多种类,比如儿童分离性焦虑,儿童广泛性焦虑,儿童恐惧症,儿童社交恐惧症,学校恐惧症,儿童癔症,儿童强迫症,以及适应障碍等等。

其中分离性焦虑、恐惧性焦虑和社交性焦虑是儿童特有。

在国际诊断标准当中,儿童情绪障碍被描述为通常起病于童年和少年行为与情绪障碍。

以前把它叫做儿童神经症,但是由于儿童情绪分化不像成人那么明显,所以就把它改为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发病率在国外列位儿童心理问题第二位,我们国家是第三位,排在前面是儿童行为问题和发育障碍。

儿童青少年是一个生长发育当中个体,所以跟成年人不一样。

他们情绪发育和情绪障碍都有自身特点。

儿童情绪发育三个特点:1. 儿童情绪发育主要是取决于于遗传,也就是神经系统成熟程度和他所处环境,所谓环境最重要指是依恋关系质量,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

取决于两者之间相互作用。

2. 儿童情绪发育是一个不断分化过程,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成长过程。

有些问题随着成长就消失了。

3. 儿童情绪发展受到认知和行为影响,任何影响到儿童认知和行为一些因素,就有可能对儿童情绪发展产生影响。

儿童情绪障碍五个特点:1. 临床表现比成人简单,往往以某一个症状比较突出,或者是以躯体症状为主。

2. 在学龄前儿童情绪障碍类型比较难以划分。

随着年龄慢慢地增长,临床分型才逐渐逐渐地跟成人相似。

3. 在学龄前期或儿童期,情绪障碍情况跟男女性别关系差别不大。

到了少年期以后,女孩子就开始增加了。

4. 儿童情绪障碍病程是暂时,很少持续到成人。

5. 儿童情绪障碍跟成人期神经症之间没有什么明显内在联系。

医学专题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医学专题儿童少年期行为和情绪障碍

(四)脑损伤
产前、围产期以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 轻微脑损伤,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可导 致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动过度,并对脑电生 理发育成熟造成影响。
(五)心理社会因素
缺乏安全感和稳定的家庭关系
父母亲患有精神病、酗酒和行为不端
父母离异、亲人死亡、家庭气氛紧张、学习负 担过重、教室过于拥挤、父母或教师处理儿童 问题不当等,可引起“情绪性活动过度”和注 意不集中,这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有区别的。
终止与孩子的激烈冲突 训练结束后,确保家长不回到只惩罚孩子的老路上去
品行障碍 (conduct disorder,CD)
指在儿童少年期反复、持续出现的攻击性、 反社会性和对立违抗性行为。这些行为违 反了与年龄相适应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 准则,影响儿童少年本身的学习和社交功 能,损害他人或公共利益。在青少年时期 出现违法犯罪称为青少年违法。
儿童抽动性障碍分: 一过性抽动 慢性抽动 抽动秽语综合症(Tourette’s综合征 )
(一)抽动症(TiC)
突然发生的迅速的常重复或交替出现的 仅限于一组肌群的不随意无目的的性的 运动。
病因
遗传因素 器质性因素 本症部分患儿曾有围生期损伤史 躯体因素
某部位的不适感而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或习惯性动 作而固定下来。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低下 5-HT功能亢进
神经递质的功能有一定的遗传性,同时又受 毒素、感染、缺氧、营养不良、紧张刺激 的影响,还与病儿的年龄和社会经验等有 关
(三)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额叶功能失调
注意不集中、冲动、情绪不稳 工作有头无尾和缺乏计划性
脑电图异常 阵发性或弥散性θ波活动增加 θ波活动增多在睡眠时出现较多(提示觉醒不足)
心理特征:敏感、羞怯、不合群、容易兴 奋和激动、常伴有夜惊、遗尿等症状。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近年来,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情绪障碍是指儿童青少年在情绪表达、情感反应、情感调节和社交互动等方面出现异常的心理状况,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原因、表现以及相关的干预措施。

首先,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

家庭环境是儿童情绪障碍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现代社会对于儿童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家庭存在沟通不畅、缺乏情感支持、父母婚姻不稳定或权威过度等问题,这会造成儿童无法得到有效的情绪安全感,进而导致情绪障碍的发生。

除此之外,教育方式也对儿童情绪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存在过度保护或者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都会给儿童造成巨大的压力,久而久之,情绪问题随之而来。

社会因素如同龄人关系紧张、同学欺凌等也会对儿童的情绪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表现多种多样。

常见的情绪障碍包括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

焦虑障碍表现为儿童对未知事物感到害怕,容易出现疑虑、紧张和恐惧等情绪。

抑郁障碍则表现为儿童长时间的低落情绪、消极思维以及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

孤独症谱系障碍则表现为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能力上存在明显困难。

此外,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还会伴随着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和自我调节困难等问题。

针对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及早干预非常重要。

首先,家庭环境的改善对于儿童情绪的调节至关重要。

父母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管控能力。

此外,教育方式也需要适应孩子的成长需求。

过度保护和严厉批评都不利于儿童的情绪健康发展,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个体发展,给予他们适度的自主权。

学校和社区也应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抵抗力。

此外,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干预还需要专业的心理医生参与,给予他们正确的治疗和支持。

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儿童青少年有效应对情绪问题。

总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增加着,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如有自伤或自杀倾向,应立即联系专业人士。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建立信任
护理人员需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让他们感 到安全与被理解。
建立信任是有效沟通和护理的基础。
如何进行护理? 情绪管理
教授儿童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 正念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
如何进行护理? 家庭支持
所有被诊断为情绪障碍的儿童,尤其是症状 明显或持续时间较长者。
家庭和学校的观察是重要的评估来源。
谁需要护理? 护理团队
护理团队包括心理医生、护士、心理辅导员 和家长等多方人员。
团队协作能够提供全面的支持。
谁需要护理? 家庭参与
家长和家庭成员需要积极参与护理过程,提 供情感支持与理解。
家庭的稳定性对孩子的恢复至关重要。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反馈机制
建立定期反馈机制,收集家长和教师的意见,以 便调整护理计划。
持续的沟通和反馈有助于优化护理效果。
谢谢观看
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到护理中,提供情感 支持与理解。
家庭的支持可以帮助孩子更快适应与恢复。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症状改善
通过观察儿童情绪状态的变化,评估护理效果。
症状的减轻是护理有效的直接表现。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功能恢复
评估儿童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恢复情况。
功能的恢复标志着情绪障碍的改善。
儿童期情绪障碍患者的护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2. 谁需要护理? 3. 何时进行护理? 4. 如何进行护理? 5. 护理效果如何评估?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什么是儿童期情绪障碍?
定义
儿童期情绪障碍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因情 绪问题导致的行为异常,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等 。

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

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症状和治疗方法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中包括了情绪波动的两个极端,即抑郁和躁狂。

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尤为重要,因为早期治疗将有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以及预防潜在的严重后果。

本文将探讨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症状:1. 抑郁期:在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期内,儿童和青少年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自责、悲伤以及对日常活动兴趣的丧失。

他们可能经历睡眠障碍,食欲减少或增加,疲劳,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甚至有自杀的念头。

2. 躁狂期:躁狂期是双相情感障碍另一个重要的症状。

在这个阶段,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异常情绪、亢奋、冲动以及过度活跃。

他们可能经历睡眠减少,自大的感觉,跳跃的思维,过度性行为以及冒险的行为。

3. 过渡期:过渡期是抑郁期和躁狂期之间的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病患的情绪波动会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

在过渡期,儿童和青少年可能会表现出易怒、焦虑、失眠以及注意力不集中。

二、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的一种常见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锂盐、抗癫痫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情绪,并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正确用药和监测潜在的副作用。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双相情感障碍治疗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认知行为疗法(CBT)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它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提高他们的情绪调节能力。

家庭治疗也是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建立支持系统,改善家庭关系。

3. 教育支持:儿童和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的协助和支持。

提供对患者和他们家人的教育支持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环境调整。

4. 生活方式管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

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

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

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

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

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

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

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

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

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

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

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

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

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

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

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

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

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

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

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

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闹,无生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大小便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

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

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不流利。

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不愿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等。

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比较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

有的在焦虑发作时会发生昏厥现象。

什么叫儿童恐怖症?恐怖症在儿童中并不很常见,男女均可发生。

对恐惧的反应可用语言表达或表现对恐惧情境的回避,也可表现为生理反应。

年幼儿童语言发育水平低,常以其表情、动作或生理反应症状对恐惧作出反应。

上述反应明显超出一般同龄儿童的反应强度,与其危险性不相适应。

恐惧情绪是儿童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

有作者对一组儿童进行纵向追踪至14岁,发现90%的儿童在其发育的某一阶段曾有过恐惧反应。

许多正常儿童在早年不仅对某些特殊事物感到恐惧,并且常常害怕多种事物。

另有作者观察了482名6~12岁的儿童,发现4.3%的儿童对7种以上的事物发生恐惧。

一般而言,儿童恐惧持续的时间较久,但多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会自行减弱或消失的。

不同年的龄阶段,所恐惧的内容和对象也不同,如幼儿多见怕与亲人分离,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怕某些动物和昆虫,怕黑暗,怕雷击闪电,怕凶恶的面孔和怪人等,而对社会情境的恐惧则开始于青春期。

恐怖症是过分的恐惧,患儿所害怕的事物或情境事实上并不具有危险性或者虽有一定危险性但其所表现的恐惧大大超过了客观存在的危险程度。

当这种情绪持续一定时候,并由此而产生的回避、退缩行为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学习、社交。

恐惧内容可分为三大类:即对身体损伤的恐怖,如怕死,怕出血等;对自然事件的恐怖,如怕黑暗,怕动物等;及对社交恐怖,如怕上台发言,怕到人多的地方,怕生人等。

恐怖症在儿童中时有出现,男女均可发生。

对恐惧的反应可用语言表达或表现为对恐惧情境的回避,也可表现为生理反应。

年幼儿童语言发育水平低,常以其表情、动作或生理反应症状对恐惧作出反应。

什么叫学校恐怖症?学校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特殊类型,长期怕去学校的称为"学校恐怖",在儿童整体中学校恐怖症的发生率约为1%,女孩较男孩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好发年龄为5~7岁、 11岁、 14岁,这三个年龄段恰恰是儿童入学,升学的关键年龄。

大多数学者认为,年幼儿童与分离性焦虑有密切关系,年长儿童才是真正的学校恐怖症。

按照精神分析学说,学校恐怖是分离性焦虑,害怕离开母亲,基本问题是"分离"。

行为学派强调学习理论,认为学校恐怖症是一种反应性及操作性学习行为,在恐惧事物的经历上学习而得。

如儿童在入学、转学或升学中碰到过分严厉的老师,在学校学习或其他活动上的失败、挫折或遭到委屈、羞辱,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焦虑不安的心理,害怕并且不愿再面对或重新尝试这种痛苦的经验。

开始对这种情境产生回避性反应而呆在家中,对这种行为如果处理不当时,会增强症状,愈来愈牢固。

如父母不分是非地同情患儿,为其辩护,强化了患儿的恐怖。

对学龄前儿童与父母在一起有安全感,若与父母分离产生害怕,恐惧焦虑不安的情绪这是自然的,大多数的幼儿均如此。

假如母亲对幼儿外出离开自己表示焦虑不安、不放心,则会增强患儿的害怕和恐惧情绪。

因此,他们认为儿童的恐怖与父母的反应相互影响。

什么叫儿童强迫症?儿童强迫症最早由Janet(1903)报道,一个5岁儿童表现为"刻苦地反复思考显而易见的事情",并认为强迫症儿童是长在"父母过于尽善尽美"的环境下。

Berman (1942)报道了几例儿童强迫症,并指出其与成人强迫症有相似性。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两者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以同时出现较常见。

强迫观念是一种持久的思想、表象和冲动强加于意识中,持续和重复出现,包括词、数字、观念、思路、想象、情感和冲动,这种观念并非自愿产生,患儿企图摆脱又无法摆脱。

强迫动作是指按某种规则或刻板程序做出重复的动作或活动,这种行为活动是强迫观念的一种反应。

一般来说,强迫动作是用来抵消或减轻焦虑不适的心情,本人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余的,无意义的,给本人造成痛苦,浪费时间,严重妨碍本人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时也干扰他人,患儿明知不对却不能放弃。

这种典型的强迫体验,在儿童不十分明显,至青春期以后表现渐接近成人,强迫症的内心冲突和矛盾,焦虑的情绪和体验才日益突出。

不注意这一差别,容易漏诊。

在儿童青少年正常发育的不同年龄阶段,也可能出现类似的强迫动作。

如走路数格子,折叠整理自己的手绢、被褥要角对角,反复多次对得很整齐,睡觉前一定要把鞋子反复摆成什么样子或一定要把毛巾反复铺平、摆正等等,还有一部分儿童出现强迫动作有一定的'规则"和患儿赋于特殊含意就叫仪式动作或行为,如某患儿要触碰某物一定要碰几下,碰对了,就感到"心里舒服"或"吉利"。

以上行为经过一段时间有可能自然缓解。

如持续时间过长,造成强烈的情绪反应,并影响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则应视为心理障碍,应及时寻求心理医师帮助。

什么叫儿童癔症?儿童癔症是在不良性格基础上,在负性心理刺激因素作用下,突然发生的多种多样,各不相同的临床表现。

症状可归纳为躯体功能障碍(转换症状)或情绪精神障碍(分离症状)两大类。

躯体功能障碍多见有痉挛发作、肢体瘫痪、失明、失聪等。

情绪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感爆发、大哭大笑、眩晕昏倒、意识不清等症状。

癔症在儿童情绪障碍中与其他几种类型的疾病相比,患病率不高,男女均可发病。

年龄较长一些的儿童较幼童多见,青春期后发生率女性较男性高。

文化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可有癔症集体发作。

许多患儿有不良的素质因素及家庭环境,大多数患儿往往在精神因素作用下急性发病,如委屈、气愤、紧张、恐惧、突然的不幸事件,均可导致首次发作。

再次发病时不一定具有明显的精神因素。

可能是遇到与第一次发病因素在内容和情景上有关的因素诱发,也可能在别人谈论其发作表现,或患儿本人回忆第一次发作的体验时,在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下发病。

因此,应避免当着患儿的面谈论其发作的表现和经过。

若有躯体疾病、月经期、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容易促发。

癔症集体发作的原因多是各种能够导致团体成员产生恐惧、焦虑的因素,如重要考试临近,传言某可怕疾病的流行,以及疲劳,体弱等常可诱发,而迷信、灾难、战争、社会变迁等往往是集体发作的直接原因。

儿童情绪障碍如何治疗?上述各类型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可以治愈的。

应尽早针对不同的症状和诱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效果会更快更好。

一、心理疏导:主要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同情他们的痛苦体验,消除顾虑,以帮助他们控制感到不安全和失败的心情;也要帮助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如适应环境困难或适应较慢的儿童,要让他们有足够长的时间去适应,并且要防止太多环境的变迁。

对有焦虑倾向的父母,要帮助他们认识本身的个性缺陷可能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二、家庭治疗:儿童出现心理问题,首先要从父母身上找"症结",要想治疗好患儿,必须先要调适父母自身及家庭其他成员性格缺陷及家庭结构,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三、认知治疗:经1-2次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取得患儿充分信任基础上,以通俗易懂的言语和例子,将患病的"症结"与"机理"分析给他听,使其有所领悟。

四、松弛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这是现代行为治疗的方法之一,在年长少儿患者中可选择运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年幼患儿对松弛及生物反馈疗法的理解及自我调节有困难,不易进行。

但可建议家长带领患儿多作户外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及游戏活动,对疾病的恢复无疑是有益的。

五、催眠治疗:运用言语诱导,逐步放松,进入催眠状态(这是介乎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意识朦胧状态)。

在潜意识中分析、疏导,领悟。

常可达到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六、药物治疗:以抗焦虑药为主,苯二氮卓类药物疗效较为理想,副反应较少,易为患儿和家长所接受。

丁螺环酮也有一定的疗效。

近年运用抗抑郁药及情绪稳定剂联合治疗,也取得较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