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四解答
现代机械制图习题集习题解答4
2-2 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班级: 姓名: 学号: 11第2章 投影基础1. 根据给出的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4)(1)(2)(3)(5)2-6 直线的投影(续)班级: 姓名: 学号: 15第2章 投影基础7. 已知A、B、C在同一直线上,求点的投影。
OXab( )( )ddd'(4)c'aa'Xb'cXca( )d(5)a'OX b'bd'c'cacObbd( )8. 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1)c'a'd'a'c'(2)b'b'd'OX( )bO(6)b'(d')dXa a'(c)c'( )acdbc'(d')a'O (3)b'交叉相交相交交叉交叉平行2-12 换面法班级: 姓名: 学号: 213. 求三角形ABC的实形。
1. 求点A的新投影。
第2章 投影基础O11H VX a'aX HV bab'(2)1HVV HX aa'(1)X V HXOa'1OOOc'c (1)XHV d'cdc'(2)HV aa'bb'OX O2. 求直线AB、CD的实长及AB与水平面的倾角和CD与正平面的倾角。
4. 求点K到三角形ABC的距离。
aa'Xcbkc'Ok'b'a 1'a 1a 1'b1'c1'。
流体力学习题解答4
习 题 四1. 油(μ=3⨯103-kg/m*s )和水(μ=1.14⨯103-kg/m*s )在管径d=100mm 的圆管中流动,如果压力降相同,流态都是层流,试求这两种流动中管轴线上的流速之比。
2. 动力粘度μ=0.072kg/m*s 的油在管径d=0.1m 的圆管中作层流运动,流量Q=3⨯103-m 3/s ,试计算管壁切应力τ0。
3. 水(运动粘度υ=106-m2/s )在直径d=200mm ,长l=20m 的圆管流动,流量Q=24⨯103-m 3/s ,如果管壁粗糙度∆=0.2mm ,求沿程水头损失。
4. 圆管直径d=80mm ,当流量很大时,测得沿程损失系数是一个常数,其值为λ=0.025,试计算管壁的粗糙度∆。
5. 一条管道,新使用时,相当粗糙度∆/d=104-,使用多年后,发现在水头损失相同的情况下,流量减少了35%,试估算此旧管的相对粗糙度。
6. 如图,串联管道由两段管组成,其长度和直径分别为l 1=500m ,d 1=300mm ,l 2=400m ,d 2=250mm ,壁面粗糙度都是∆=0.6mm ,水位H=10m ,如果沿程损失系数按阻力平方区计算,求流量Q 。
11题图7. 一段水管,长l=150m ,流量Q=0.12 m 3/s ,该管段内总的局部损失系数为ζ=5,沿程损失系数那λ=3.002.0d计算,如果要求水头损失h=3.96m ,求管径d 。
8. 为了测量截面突然扩大的局部损失系数ζ和管道沿程损失系数λ,在管道三个截面上装有测压管,其中测压管1在扩大前端,其余两个测压管等距离地安装在下游,已知三支测压管液面读数为h 1=156.5mm, h 2=163mm, h 3=113mm ,管径d=15mm ,D=20mm ,长度l=100mm ,测得流量Q=2.65⨯104-m 3/s ,求ζ和λ的值。
15题图9. 一条输油管道,直径d=250mm ,长l=6.5km ,壁面粗糙度∆=0.8mm ,流量Q=0.06 m 3/s ,油的运动粘度υ=2.4⨯106-m 2/s ,求沿程损失。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 第四章
无机化学(周祖新)习题解答第四章第四章酸碱平衡和溶解沉淀平衡习题解答(4)思考题1.强电解质的水溶液有强的导电性,但AgCl和BaSO4水溶液的导电性很弱,它们属于何种电解质?1.答:AgCl和BaSO4水溶液的导电性虽很弱,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这是由于AgCl和BaSO4本身溶解度小,致使溶液中自由离子浓度小,导电性弱。
而AgCl和BaSO4(溶解部分)在溶液中还是全部解离的,所以是强电解质。
2.在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时,NH3?H2O的解离度和溶液的pH将如何变化?⑴NH4Cl ⑵NaOH ⑶HAc ⑷加水稀释 2.NH3?H2ONH4++OH-⑴加入NH4Cl,氨水解离度下降,pH减小。
⑵加入NaOH,氨水解离度下降,pH增加。
⑶加入HAc,氨水解离度增加,pH减小。
⑷加水稀释,氨水解离度增加,pH减小。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有错误请纠正,并说明理由。
⑴酸或碱在水中的解离是一种较大的分子拆开而形成较小离子的过程,这是吸热反应。
温度升高将有利于电离。
⑵1×10-5 mol?L-1的盐酸溶液冲稀1000倍,溶液的pH值等于8.0。
⑶将氨水和NaOH溶液的浓度各稀释为原来1/2时,则两种溶液中OH-浓度均减小为原来的1/2。
⑷pH相同的HCl和HAc浓度也应相同。
⑸酸碱滴定中等当点即指示剂变色点。
⑹某离子被完全沉淀是指其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3.⑴错。
在解离即较大的分子拆开而形成较小离子的吸热反应的同时,较小离子与水分子的水合是是放热的,总反应的吸放热取决于两过程热效应的相对大小,有吸热也有放热,故温度升高不一定有利于解离。
⑵错。
在pH值远离7的时候,溶液每稀释10倍,pH近视增加一个单位,这是没有计算水解离出的H+,当pH接近7的时候,水解离出的H+就不能再忽略了,所以酸性溶液不管怎么稀释,只能越来越接近中性,不可能变为碱性。
⑶错。
NaOH溶液稀释为原来1/2时OH-浓度确实减小为原来的1/2;但氨水在稀释过程中,其解离平衡向右移动,会解离出更多的OH-,稀释一倍后,其OH-浓度大于原来的一半。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习题四1.8086语言指令的寻址方式有哪几类?用哪一种寻址方式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答:数据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七种,分别为: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基址变址和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其中寄存器寻址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
2.若DS=6000H,SS=5000H,ES=4000H,SI=0100H,BX=0300H,BP=0400H,D=1200H,数据段中变量名NUM的偏移地址为0050H,试指出下列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和物理地址是多少?(1)MOV AX,[64H]答: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PA=60064H(2)MOV AX,NUM 答: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PA=60005H (3)MOV AX,[SI]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0100H (4)MOV AX,[BX]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0300H (5)MOV AX,[BP]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50400H (6)MOV AL,[DI]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1200H (7)MOV AL,[BX+1110H]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相对寻址;PA=61410H (8)MOV AX,NUM[BX]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相对寻址;PA=60305H (9)MOV AX,[BX+SI]答:寻址方式为基址变址寻址;PA=60400H(10)MOV AX,NUM[BX][DI]答:寻址方式为相对基址变址寻址;PA=61505H3.设BX=637DH,SI=2A9BH,位移量为C237H,试确定由这些寄存器和下列寻址方式产生的有效地址。
(1)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C237H(2)用BX的寄存器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637DH(3)用BX的相对寄存器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125B4H (4)基址加变址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8E18H(5)相对基址变址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1504FH其中,(3)和(5)中产生进位,要把最高位1舍去。
线性代数习题四作业参考解答
习题四作业参考解答1.求下列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个基础解系:(1) ⎪⎩⎪⎨⎧=-++=-++=++-02683054202108432143214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解:系数矩阵104018102312451014438620000A ⎛⎫-⎛⎫ ⎪⎪ ⎪=--- ⎪ ⎪ ⎪- ⎪⎝⎭⎝⎭初等行变换(行最简形) 所以同解方程组为:1323443144x x x x x =-⎧⎪⎨=+⎪⎩,令341,0x x ==,带入同解方程组求出12x x 和,得一个解向量143410η-⎛⎫ ⎪ ⎪= ⎪ ⎪ ⎪ ⎪⎝⎭;再令340,1x x ==,带入同解方程组求出12x x 和,得一个解向量201401η⎛⎫ ⎪ ⎪= ⎪ ⎪ ⎪ ⎪⎝⎭,故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为12,ηη。
(2) 仿(1)(3) 0543254321=++++x x x x x .解:同解方程组为:123452345x x x x x =----,令23451,0,0,0x x x x ====,得解向量()12,1,0,0,0Tη=-, 令23450,1,0,0x x x x ====,得解向量()23,0,1,0,0T η=-, 令23450,0,1,0x x x x ====,得解向量()34,0,0,1,0T η=-, 令23450,0,0,1x x x x ====,得解向量()45,0,0,0,1T η=-, 所以,齐次线性方程组的基础解系为:1234,,,ηηηη 2.求下列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一般解:(2)⎪⎪⎩⎪⎪⎨⎧-=+-=-+-=+-=++694132835424323213213213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解:增广矩阵231410211245011238213000041960000A -⎛⎫⎛⎫ ⎪ ⎪--- ⎪ ⎪= ⎪ ⎪- ⎪ ⎪--⎝⎭⎝⎭初等行变换,()()24R A R A ==<,所以有无穷多组解。
习题4习题解答.docx
习题四解答4.1 设tz = (10,-8,6,-5)「,” = (2,2,0,-5),,求[3« -^,2«],||a||,||« -^||解答:[(z,a] = 102 +(-8)2 +62 +52 =225[a,)3]= 10 • 2 + (―8)-2 + 6-0 + (-5) • (-5) = 293a —” = (28,—26,18,—10)「,因此[3a — /3,2a] = 2[3a—”, a] = 2[28-10 + (-26) . (-8) + 18-6 +(-10)- (-5)] = 1292或者[3a — /32a] = 6[a, a]—2[”, a] = 6-225-2-29 = 1292M = j0,a]=喜= 15, |板『=/,切=33 因此||a —”『=0 —月& —切=00 + /,切一20,切=200 n ||a 一列=10扼4.2 设有三点A(—l,2,l),3(0,3,l),C(0,2,2),求ZBAC解答:A3 = (1,1,0),AC = (1,0,1),由向量夹角余弦公式知cos A =AB AC4.3设a,”的夹角是120°,模分别为12和6,求a,”的距离.解答:||«-=[a-/3,a-/3] = |述 +—2|a||”|cos9 = 252所以阪-”|| = 6j?4.4作为平面几何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边长的关系)的推广,证明|g|2+|H「=2(| 述+四)||or + 印=[a + /3,a + /3] = [a,a] + 2[a0 + [”,切证明:,|旧_”|「=[/-", a _"] = [a, a]-2[a,"] + [”,”] 所以诉 + "If + |a - ”『=2([«,«] + [”,”]) = 2(|述 +1”/).4.5设%=(1,2,—1产,%=(—1,3,顶,的 =(4,T,0)「,试用施密特正交化方法把这组向量正交规范化.解答:岗=% = (1,2,—1)「解答:因为角,代已经正交,所以只要让%,%正交,正交就可以了. 设a 3 = (xj,x 2,x 3)r ,由于[%,%] = O,]%,%] = 0,所以x, + x 2 + x 3 = 0<M — 2X 2 + 想=°显然,(1,0,-1)「是方程组的一个非零解,所以取«3 = (1,0,-l)r .注:由于只要求出一组数满足 叫+心+心-0就可以了,所以不必将这个齐次线性方程%] -2x, + %, = 0组的通解解出来,只要找到一组非零解即可•可以令x 2 = 0,于是就能得到一组解.4.7设A,3都是〃阶正交矩阵,证明AB 也是正交矩阵.证明:山条件知A TA = I,B TB = I,因此(AB)r (AB) = B T (A T A)B = B T B = I ,即 A3 是正交矩阵.4.8 设%= (5,3,1,1)',%=(—4,18,—2,4)',欲使向量/3 = a 2 + ka x 与向正交,求S 解答:/3 = a 2+ka { = (5k -4,3k + lS,k -2,k + 4)T ,山条件知[”,% ] = 0。
蔡延光《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四答案
习题四1.试述关系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
2.试述关系数据语言的特点和分类。
3.定义并解释下列术语,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主码、候选码、外码。
2)笛卡尔积、关系、元组、属性、域。
3)关系、关系模式、关系数据库。
4. 试述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在参照完整性中,为什么外码属性的值也可以为空?什么情况下才可以为空?5. 试述等值连接与自然连接的区别和联系。
6. 对于学生选课关系,其关系模式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所在系);课程(课程名,课程号,先行课);选课(学号,课程号成绩)。
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
1)求学过数据库课程的学生的姓名和学号。
2)求学过数据库和数据结构的学生姓名和学号。
3)求没学过数据库课程的学生学号。
4)求学过数据库的先行课的学生学号。
7. 设有一个SPJ数据库,包括S,P,J,SPJ四个关系模式:S(SNO,SNAME,STATUS,CITY);P(PNO,PNAME,COLOR,WEIGHT);J(JNO,JNANE,CITY);SPJ(SNO,PNO,JNO,QTY)。
其中:供应商表S由供应商代码(SNO)、供应商姓名(SNAME)、供应商状态(STATUS)、供应商所在城市(CITY)组成;零件表P由零件代码(PNO)、零件名(PNAME)、颜色(COLOR)、重量(WEIGHT)组成;工程项目表J 由工程项目代码(JNO)、工程项目名(JNAME)、工程项目所在城市(CITY)组成;供应情况表SPJ由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PNO)、工程项目代码(JNO)、供应数量组成(QTY)组成,表示某供应商供应某种零件给某工程项目的数量为QTY。
试用关系代数完成如下查询:1)求供应工程J1 零件的供应商号码SNO。
2)求供应工程J1 零件P1的供应商号码SNO。
3)求供应工程J1 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4)求没有使用天津供应商生产的红色零件的工程号。
5)求至少用了供应商S1所供应的全部零件的工程号。
第三版机械制造工艺学第四章习题解答
机械制造工艺学部分习题解答4第四章:机械加工精度及其控制(第3版P226-228)4-1车床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及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对车削圆轴类零件的加工误差有何影响?影响程度各有何不同?答: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被加工表面的切线方向上,是非敏感误差方向,对零件的加工精度影响小;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引起的加工误差发生在加工表面的法线上是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4-2试分析滚动轴承的外环内滚道及内环外滚道的形状误差(如图4-87题4-2图)所引起的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对被加工零件精度有什么影响?答:轴承内外圈滚道的圆度误差和波度对回转精度影响,对工件回转类机床,滚动轴承内圈滚道圆度对回转精度的影响较大,主轴每回转一周,径向圆跳动两次。
对刀具回转类机床,外圈滚道对主轴影响较大,主轴每回转一周,径向圆跳动一次。
4-3试分析在车床上加工时,产生下述误差的原因:1)在车床上镗孔,引起被加工孔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2)在车床三爪自定心卡盘上镗孔,引起内孔与外圆同轴度误差;端面与外圆的垂直度误差。
答:1)在车床上镗孔,引起加工孔的圆度误差是主轴圆跳动、刀杆刚度不足,圆柱度误差是车床导轨在水平面和垂直面的直线度误差。
2)在车床三爪卡盘上镗孔,工件同轴度误差原因可能是工件装夹误差、主轴圆跳动;端面垂直度误差原因是主轴轴向圆跳动(轴向窜动)。
4-4在车床两顶尖装夹工件车削细长轴时,出现4-88a,b,c,所示误差原因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减少或消除?答:a)是属于工件在切削力的做用下发生变形(工件刚度不足),可以通过改变刀具的角度来减少径向切削分力、或者加装中心架或者跟刀架来减少变形。
b)是机床受力变形所致(机床主轴和尾座的刚度不足),可以通过提高机床各部件的刚度来改变。
c)由刀具磨损引起,可以采用耐磨刀具来切削,或较少单次切削深度来提高刀具耐磨性。
4-5试分析在转塔车床上将车刀垂直安装加工外圆(图4-89)时,影响直径误差的因素中,导轨在垂直面内和水平面内的弯曲,哪个影响大?与卧式车床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答:如图4-89所示转塔车床的刀具安装在垂直面内,由于垂直面为误差敏感方向,所以导轨垂直面内的弯曲对工件直径误差影响较大。
通信原理(西安电子科大)习题解答习题解答(四)
ω ≤ ω >
π
Ts
= 2π B
π
Ts
则
,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大传码率为:
R B max = 2 B = 1 2 < Ts Ts
故该H(ω)不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码间干扰的条件。
(b)
1 H (ω ) = 0
ω ≤ ω >
3π = 2πB Ts
π
Ts
则
B=
3 2Ts
ω ≤Βιβλιοθήκη πTs= 2πB
则
B=
1 2Ts
,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最大传码率为:
R B max 1 2 = 2B = < Ts Ts
故该H(ω)满足消除抽样点上码间干扰的条件。
2π/Ts 4π/Ts
ω
-4π/Ts -2π/Ts 0
2π/Ts 4π/Ts
ω
Heq(ω) 1 -2π/Ts 0 2π/Ts ω
-6π/Ts -4π/Ts -2π/Ts
ω
2π/Ts 4π/Ts 6π/Ts
ω
4π 4π + H (ω ) + H ω + H ω − Ts Ts H eq (ω ) = 2π 0 ω > Ts
习题解答( 习题解答(四)
5-1设二进制符号序列为 1 1 0 0 1 0 0 0 1 1 1 0, 试以矩形脉冲为例,分别画出相应的单极性码波形、 双极性码波形、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双极性归零码波 形、二进制差分码波形及八电平码波形。
1 单极性波形 双极性波形 +E 0 +E
1
0
0
1
0
0
0
电路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
习题四4-1 用叠加定理求题4-1图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b)所示,则V u a 55516=⨯+= V u b 22246=⨯+=而 V u u u a b 352'-=-=-=当电流源单独工作时,如图(c)所示,则4Ω与2Ω并联,1Ω与5Ω并联然后两并联电路再串联,所以V u 26126865''=⨯⎪⎭⎫⎝⎛+=所以由叠加定理V u u u 23263'''=+-=+=4-2 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示电路中的X I 。
题4-1图 6V 4Ω Ω (b)b (c) 4Ω Ω5Ω 3Ω (a)4I x6V 4Ω Ω (a)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24435''=++x x I I 解得 A I x 2'=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c)所示,图中虚线为网孔电流,则 ()0''4''63''5=+++x x x I I I 解得 A I x 5.1''-= 所以 A I I I x x x 5.05.12'''=-=+=4-3 用叠加定理求题4-3图示电路中的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5Ω 3Ω '(b) 4I 'x 4I ''x5Ω 3Ω I ''x(c) 题4-2图 题4-3图 2A 4Ω (a) 2V2A 4Ω 2i'(b) + - i''14Ω (c) u''1 2V解: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A i 2'1= 0'=i则 V i i u 824''1'1=-=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A i 5.042''1-=-= A i i 5.0''1''=-=则 V i u 122''''1=-=所以由叠加定理 A i i i 5.15.02''1'11=-=+=V u u u 918''1'11=+=+=可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W i P V 3212-=-= W u P A 18212==4-4 题4-4图示电路中,R N 为电阻网络,由两个电流源供电。
曾谨言量子力学习题解答 第四章
ˆ nx ˆm x ˆm p ˆn p 是厄密算符。 2
ˆ nx ˆm x ˆm p ˆn p 也是。 2
因此 Anm
mn
ˆB ˆ 0 ˆ 作为厄密算符 0 ˆ 的定义,并设 ( A ˆ ) 又假定用 0 ˆ ) 则本题可用较简方式来证明如下: ˆ A ( B
从原来的对易式经过总数 n-1 次运算后,得
取 A=q,B=p,注意[q,p]=hi 代入前一式后,有
(6)证明
是厄密算符
证明)本题的算符可以先行简化,然后判定其性质
是厄密算符,因此原来算符也是厄密的。 另一方法是根据厄密算符的定义:
用于积分最后一式: 前式=
说明题给的算符满足厄密算符定义。
(7)证 (证明)此算符 证明动量是厄密算符,则 F( )
ni ni
在前式的最后一项中,当 I=x 时,可利用莱勃尼兹公式:
Pxn ( X) (
h n h n 1 h n n Px ) ( X) ( )n ( X n n n 1 ) XPxn i Px i x i x x
n n n
当 i y , z : Py ( X ) XPy ; Pz ( X ) XPz
[ p, fp 2 ] pfp 2 fp 2 ( pf fp ) p 2
h i 2 f p i
(2)证明以下诸式成立: (1) (证明)根据坐标分角动量对易式
~81~
为了求证
该矢量关系式,计算等号左方的矢量算符的 x 分量。
以及
看到 由于轮换对称性,得到特征的公式。
(2) (证明)证法与(1)类似,但需先证 分量与 分量的对易律
同理可证明其他轮换式,由此得普通式
有色冶金原理(傅崇说版)部分课后习题解答 4
第四章习题与思考题1. 含钴和铜的硫化矿于1×101325Pa 条件下进行焙烧,要生成能溶于水的硫酸钴和不溶于水的氧化铜,达到易于 用水分离两者的目的,试确定这种选择硫酸化焙烧的炉气 组成的控制范围,已知:2CuO+2SO2+O→2CuSO4 ΔG θ 950k=-119053J2CoO+2SO2+O2→2CoSO4 ΔG θ 950K=-160482J 2. 硫化镍(Ni3S2)在总压为 101325Pa,温度为1000K,气 相组成范围是3~10%O2,3~10%SO2的条件下进行焙烧,问所 得焙烧产物应是什么?已知NiO+SO3=NiSO4 ΔG θ =-248069+198.82T,J 3. 已知反应Cu2O+FeS=Cu2S+FeO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108336 -0.000074T,问在 1473K温度下该反应 式为logKp=19146.T进行的可能性?解答:1.解:2CuO+2SO 2+O 2 2CuSO 4119053 1 ln 22 2 950 - = × - = D O SO P P RT G q ( 2 22 O SO P P × )1=2.84×10-7 同理,2CoO+2SO 2+O 2 2CoSO 4( 2 22 O SO P P × )2=1×10-9 可知在同样的 P O2 时, 2 2 1 2 ) /( so SO P P ) ( =16.85,即在 950 0C 时炉气范 围只要将 SO 2 的压力控制在(P SO2)2—(P SO2)1 的范围内即可。
2.解:NiO+SO 3=NiSO 4 ΔG θ =-248069+198.82T,JTKp RT G 82 . 198 248069 ln + - = - = D q 得 P SO3(NiSO4)=2.68×10 3 Pa2SO 2+1/2O 2=SO 3ΔG θ =-94558+89.4T,J (P 77) 1000146 . 19 1000 4 . 89 94558 log log 2 1 2 2 3´ ´ - = × = O SO SO P P P Kp Kp=1.84P SO3(炉气)=Kp•P SO2•P O21/2 =1.84×(0.03×101325)×(0.03×101325) 1/2 =3.14×10 5 PaP SO3(炉气)> P SO3(NiSO4),焙烧产物是 NiSO 4。
大学物理课本答案习题 第四章习题解答
习题四4-1 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多少?解 5光年是在地球上测得的原长,由于此长度相对宇航员也是高速运动的,所以他测得收缩了的长度为3光年. 即3=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为45u c =4-2 一飞船以0.99c 的速率平行于地面飞行,宇航员测得此飞船的长度为400 m.. (1)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飞船长度是多少?(2)为了测得飞船的长度,地面上需要有两位观察者携带着两只同步钟同时站在飞船首尾两端处.那么这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 (3)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多远?解(1)56.4(m)l l ===(2)这两位观察者需同时测量飞船首、尾的坐标,相减得到飞船长度,所以两位观察者相距是56.4 m.(3)地面上的两位观察者相距56.4 m ,这一距离在地面参考系中是原长,宇航员看地面是运动的,他测得地面上两位观察者相距为7.96(m)l l ===所以宇航员测得两位观察者相距7.96 m.4-3 已知π介子在其静止系中的半衰期为81.810s -⨯。
今有一束π介子以0.8u c =的速度离开加速器,试问,从实验室参考系看来,当π介子衰变一半时飞越了多长的距离?解:在π介子的静止系中,半衰期80 1.810s t -∆=⨯是本征时间。
由时间膨胀效应,实验室参考系中的观察者测得的同一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为8310s t -∆==⨯因而飞行距离为7.2m d u t =∆=4-4 在某惯性系K 中,两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而时间相隔为4s 。
已知在另一惯性系'K 中,该两事件的时间间隔为6s,试问它们的空间间隔是多少?解:在K系中,04st∆=为本征时间,在'K系中的时间间隔为6st∆=两者的关系为t∆==所以259β=故两惯性系的相对速度为8110m su cβ-==⋅由洛伦兹变换,'K系中两事件的空间间隔为)k kx x u t'∆=∆+∆两件事在K系中发生在同一地点,因此有0kx∆=,故810mkx'∆==4-5 惯性系'K相对另一惯性系K沿x轴作匀速运动,取两坐标原点重合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操作应用》习题解答(四)
《大数据技术原理与操作应用》习题解答(四)第六章一、单选题1、Hadoop2.0集群服务启动进程中,下列选项不包含的是()。
A、NameNodeB、JobTrackerC、DataNodeD、ResourceManager参考答案:B2、关于SecondaryNameNode哪项是正确的?A、它是NameNode的热备B、它对内存没有要求C、它的目的是帮助NameNode合并编辑日志,减少NameNode启动时间D、SecondaryNameNode应与NameNode部署到一个节点参考答案:C3、HDFS中的Block默认保存()份。
A、3份B、2份C、1份D、不确定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HDFS中的Block默认保存3份。
4、一个gzip文件大小75MB,客户端设置Block大小为64MB,占用Block的个数是()。
A、1B、2C、3D、4参考答案:B5、下列选项中,Hadoop2.x版本独有的进程是()。
A、JobTrackerB、TaskTrackerC、NodeManagerD、NameNode参考答案:C6、下列哪项通常是集群的最主要的性能瓶颈?A、CPUB、网络C、磁盘D、内存参考答案:C二、判断题1、NameNode的Web UI端口是50030,它通过jetty启动的Web服务。
对错参考答案:错答案解析:端口号为500702、NodeManager会定时的向ResourceManager汇报所在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并接受处理来自ApplicationMaster的容器启动、停止等各种请求对错参考答案:对3、Hadoop HA是集群中启动两台或两台以上机器充当NameNode,避免一台NameNode节点发生故障导致整个集群不可用的情况。
对错参考答案:对答案解析:Hadoop HA是集群中启动两台或两台以上机器充当NameNode,避免一台NameNode节点发生故障导致整个集群不可用的情况。
【免费下载】 微机原理习题解答:4
习题四1.8086语言指令的寻址方式有哪几类?用哪一种寻址方式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答:数据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有七种,分别为:立即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寄存器间接寻址,寄存器相对基址变址和相对基址变址寻址。
其中寄存器寻址的指令执行速度最快。
2.若DS=6000H,SS=5000H,ES=4000H,SI=0100H,BX=0300H,BP=0400H,D=1200H,数据段中变量名NUM的偏移地址为0050H,试指出下列源操作数的寻址方式和物理地址是多少?(1)MOV AX,[64H] 答: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PA=60064H (2)MOV AX,NUM 答:寻址方式为直接寻址;PA=60005H(3)MOV AX,[SI]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0100H (4)MOV AX,[BX]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0300H (5)MOV AX,[BP]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50400H (6)MOV AL,[DI]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间接寻址;PA=61200H (7)MOV AL,[BX+1110H]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相对寻址;PA=61410H (8)MOV AX,NUM[BX]答:寻址方式为寄存器相对寻址;PA=60305H (9)MOV AX,[BX+SI]答:寻址方式为基址变址寻址;PA=60400H(10)MOV AX,NUM[BX][DI]答:寻址方式为相对基址变址寻址;PA=61505H3.设BX=637DH,SI=2A9BH,位移量为C237H,试确定由这些寄存器和下列寻址方式产生的有效地址。
(1)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C237H(2)用BX的寄存器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637DH(3)用BX的相对寄存器间接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125B4H(4)基址加变址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8E18H(5)相对基址变址寻址答:有效地址为EA=1504FH其中,(3)和(5)中产生进位,要把最高位1舍去。
复变函数课后答案习题四解答
in ;
n=1 n
n=2 ln n
∑ ∑ 3)
∞ n=1
(6+5i)n 8n
;
4)
∞ n=2
cos in 2n
。
∑ ∑ 解
1)由 in = cos nπ
+ i sin nπ
,
∞
cos nπ 2
与
∞
sin nπ 2
为收敛的交错项实级数,
2
2 n=1 n
n=1 n
∑ ∑ 所以 ∞ in 收敛,但 in = 1 ,故 ∞ in 发散,原级数条件收敛;
n→∞ n
2
= 0, lim 1 sin n→∞ n
nπ 2
=0,
故
α
n
收敛,
lim
n→∞
α
n
=
0
2.证明:
⎧0,
|α |<1,
limα n
n→∞
=
⎪⎪∞, ⎨⎪1,
|α |>1, α = 1,
⎪⎩不存在, |α|=1,α ≠ 1.
3.判断下列级数的绝对收敛性与收敛性:
∑ ∑ 1) ∞ in ;
∞
2)
,而
lim
n→∞
chn 2n
≠
0
,故
∞ n=2
cos in 2n
发散。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每一个幂级数在它的收敛圆周上处处收敛;
(2)每一个幂级数的和函数在收敛圆内可能有奇点;
(3)每一个在 z0 连续的函数一定可以在 z0 的邻域内展开成 Taylor 级数。
∞
∑ 解(1)不对。如 zn 在收敛圆 z < 1内收敛,但在收敛圆周 z = 1上并不收敛; n=0
线性代数习题答案4
a2 + b2 3 (a2 + b2 3)(a2 − b2 3) a22 − 3b22
a22 − 3b22
3,
a1 ± a2 , b1
± b2;
a1a2
+ 3b1b2 , a1b2
+ a2b1;
a1a2 a22
− 3b1b2 − 3b22
,
(a2b1 − a1b2 a22 − 3b22
)
都是有理数,故 K2 是数域.
x + y = (x1 + y1, x2 + y2 , x3 + y3 )T , 2(x1 + y1) + 3(x2 + y2 ) − (x3 + y3 ) = 0 ⇒ x + y ∈W4 , kx = (kx1, kx2 , kx3)T , 2(kx1) + 3(kx2 ) − (kx3) = 0 ⇒ kx ∈W4 故W4 对 R3 中的加法与数乘运算封闭, 它是 R3 的子空间. (5) W5 = {x ∈ R3 | 2x1 + 3x2 − x3 = 1}; 【解】W5 不是 R3 的子空间. 显然W5 中不含有零向量, 故W5 不是 R3 的子空间. (6) W6 = {x ∈ R3 | x1 − x22 = 0}.
=
a1a2 a22
+ b1b2 + b22
+
(a2b1 a22
− a1b2 ) + b22
i,
a1
± a2 , b1
± b2;
a1a2
− b1b2 , a1b2
+ a2b1;
a1a2 + b1b2 a22 + b22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题四(含答案) (4)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复习题四(含答案)某商厦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结果每件仍获利12元,问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多少元?【答案】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100元【解析】试题分析:设每件成本为x元,则商品的标价为(1+40%)x元,售价为80%×(1+40%)x元,再由利润=售价-进价建立等量关系列方程进行求解即可.试题解析:设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x元,依题意得(1+40%)×0.8x - x=12,解得:x=100答:这种服装每件成本是100元.32.甲乙两车分别相距360km的A,B两地出发,甲车的速度为65km/h,乙车的速度为55km/h.两车同时出发,相向而行,求经过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 km.【答案】经过2.5h或3.5h后两车相距60 km.【解析】试题分析:设xh后两车相距60km,然后分相遇前与相遇后两种情况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试题解析:解:设x h后两车相距60 km.若相遇前,根据题意得,65x+65x=360-60,解得x=2.5;若相遇后,根据题意得,65x+65x=360+60,解得x=3.5;答:经过2.5h或3.5h后两车相距60 km.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主要利用了相遇问题等量关系,追及问题等量关系,熟练掌握行程问题的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33.甲、乙两个仓库共存有粮食60t.解决下列问题,3个小题都要写出必要的解题过程:(1)甲仓库运进粮食14t,乙仓库运出粮食10t后,两个仓库的粮食数量相等.甲、乙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多少粮食?(2)如果甲仓库原有的粮食比乙仓库的2倍少3t,则甲仓库运出多少t粮食给乙仓库,可使甲、乙两仓库粮食数量相等?(3)甲乙两仓库同时运进粮食,甲仓库运进的数量比本仓库原存粮食数量的一半多1t,乙仓库运进的数量是本仓库原有粮食数量加上8t所得的和的一半.求此时甲、乙两仓库共有粮食多少t?【答案】(1)原来甲仓库有18t粮食,乙仓库有42t粮食;(2)甲仓库运出9t粮食给乙仓库,可使甲、乙两仓库粮食数量相等(3)甲乙两仓库共存有粮食95t【解析】试题分析:(1)设甲有xt,则乙有(60-x)t,根据甲仓库运进粮食14t,乙仓库运出粮食10t后,两个仓库的粮食数量相等,可得出方程,解出即可;(2)先求出甲乙粮仓原有多少粮食,再求甲运出的粮食数量即可;(3)根据题意列出代数式求值即可.试题解析:(1)设甲仓库原有粮食xt,则乙仓库原有粮食(60-x)t,由题知x+14=(60-x)-10,解得x=18.当x=18时,60-x=42.∴原来甲仓库有18t粮食,乙仓库有42t粮食;(2)设甲仓库原有粮食xt,则乙仓库原有粮食(60-x)t,由题知x=2(60-x)-3,解得x=39.当x=39时,60-x=21.∴原来甲仓库有39t粮食,乙仓库有21t粮食.设甲仓库运出yt粮食给乙仓库,可使甲、乙两仓库粮食数量相等,由题知39-y=21+y,解得y=9,∴甲仓库运出9t粮食给乙仓库,可使甲、乙两仓库粮食数量相等.(3)设甲仓库原有粮食xt,乙仓库原有粮食yt,则x+y=60.设运进粮食后,两仓库共有粮食wt,则w=60+(12x+1)+12(y+8)=65+12(x+y)=65+30=95,∴此时甲乙两仓库共存有粮食95t.3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某小组计划做一批“中国结”,如果每人做5个,那么可比计划多做9个;如果每人做4个,那么将比计划少15个.问:他们计划做多少个“中国结”?【答案】他们计划做111个中国结【解析】试题分析:设小组成员共x名,由题意表示出计划做的个数为(5x-9)或(4x+15),由此联立方程求得人数,进一步求得做的个数即可.试题解析:设小组成员共x名,由题意得5x-9=4x+15,解得:x=24,则5x-9=111.答:小组成员共24名,他们计划做111个“中国结”.35.甲、乙两人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5小时,后与乙一起加工4小时完成了任务.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零件,分别求甲、乙两人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答案】甲每小时加工零件16个,乙每小时加工零件14个.【解析】试题分析:如果乙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那么甲每小时加工(x+2)个零件,根据要加工200个零件,甲先单独加工5小时,然后又与乙一起加工4小时,完成了任务以及甲每小时比乙多加工2个,可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设乙每小时加工零件x个,则甲每小时加工零件(x+2)个.根据题意,得5(x+2)+4(x+2+x)=200.解得x =14.x+2=14+2=16.答:甲每小时加工零件16个,乙每小时加工零件14个.点睛: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一般步骤是:①审题,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②设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其它未知量;③找等量关系,列方程;④解方程;⑤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写出答案.36.列方程解应用题:小明每天早上要在7:50之前赶到离家1000米的学校去上学,一天早上小明以80米/分钟的速度出发去上学,5分钟后他爸爸发现小明忘带语文书,便以180米/分钟的速度去追小明,且在途中追上了小明.(1)小明的爸爸几分钟追上了小明?(2)爸爸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多远?【答案】(1)4;(2)280米.【解析】试题分析:(1)设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由题意知小明比爸爸多走5分钟且找出等量关系,小明和他爸爸走的路程一样,由此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2)根据题意,先求出小明此时已经行走的路程,然后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设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了x分钟,那么小明走了(x+5)分钟,由题意得:80(x+5)=180x,解得:x=4,∵80×9<1000米,所以,小明爸爸追上小明用了4分钟;(2)小明此时已经行走的路程为:180×4=720米,∴追上小明时,距离学校的距离为:1000-720=280米.【点睛】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即:小明爸爸和小明所行路程相等,列出方程求解.37.37.马刚家附近有甲乙两家超市,春节来临之际两个超市分别给出了不同的促销方案:甲超市购物全场8.8折,乙超市购物①不超过200元,不给予优惠;②超过200元而不超过500元,打9折;③超过500元,其中的500元仍打9折,超过500元的部分打8折.(假设两家超市相同商品的标价都一样)(1)当一次性购物标价总额是300元时,甲乙两个超市实付款分别是多少?(2)当标价总额是多少元时,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答案】(1)甲264元;乙270元;(2)625【解析】试题分析:(1)依促销方案分别计算即可;(2)先计算出标价总额超过500元,再根据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列方程求解即可.试题解析:(1)当一次购物标价总额是300元时,甲超市实付款=300×0.88=264元;乙超市实付款=300×0.9=270元;(2)设当标价总额是x元时,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当一次性购物标价总额恰好是500元时甲超市实付款=500×0.88=440元.乙超市实付款=500×0.9=450元.∵440<450∴x>500根据题意得0.88x=500×0.9+0.8(x-500)解得x=625答:当标价总额是625元时甲乙超市实付款一样.38.甲、乙两位采购员同去一家水果批发公司购买两次相同的水果.两次水果的单价不同,但两人在同一次购买时单价相同;另外两人的购买方式也不同,其中甲每次购买800kg;乙每次用去600元.(1) 若第二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比第一次多1元/ kg,甲采购员两次购买水果共用10400元,则乙第一次购买多少的水果?(2) 设甲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是M 元/ kg ,乙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是N 元/kg ,试比较 M 与N 的大小,并说明理由.【答案】(1) 乙第一次购买100 kg 的水果;(2) M >N,理由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 元/kg ,根据两次购买水果共用10400元,列方程求解即可;(2)分别求出甲乙两人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作差比较即可.试题解析:(1)设第一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 元/kg ,则800x +800(x +1) =10400.解得,x =6(元/kg).600÷6=100( kg).答:乙第一次购买100 kg 的水果.(2)设第一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x 元/kg ,第二次购买水果的单价是y 元/kg ,则甲两次购买水果共用去800x +800y (元).甲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M =2x y +. 乙两次购买水果共600600x y+(kg). 乙两次购买水果的平均单价N =2xy x y+. M —N =2x y +—2xy x y +=2()42()x y xy x y +-+=2()2()x y x y -+. ∵ x ≠y ,x >0,y >0,∴2()2()x yx y-+>0,即M—N>0,∴M>N.39.小丽在水果店用36元买了苹果和梨共6千克,已知苹果每千克10元,梨每千克4元.(1)小丽买了苹果和梨各多少千克?(2)若苹果进价是每千克8元,梨每千克3元,问这次购买中水果店赚了多少钱?【答案】(1)苹果2千克,梨4千克(2)8元【解析】试题分析:(1)设买了苹果x千克,则买了梨(6-x)千克,购买苹果花了10x元,购买梨花了4(6-x)元,一共花了36元,可列方程10x+4(6-x)=36,解得x=2,6-x=4;(2)由已知条件不难得出苹果每千克赚2元,梨子每千克赚1元,用苹果每千克赚的元数×购买苹果的千克数+梨子每千克赚的元数×购买梨子的千克数可算出水果店一共赚多少元.试题解析:解:(1)设买了苹果x千克,则买了梨(6-x)千克,10x+4(6-x)=36,解得x=2,则6-x=4.答:买了苹果2千克,梨4千克.(2)2×(10-8)+4×(4-3)=8元.答:这次购买中水果店赚了8元.点睛:本题关键在于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0.从扬州乘“K ”字头列车A 、“T ”字头列车B 都可直达南京,已知A 车的平均速度为60km/h ,B 车的平均速度为A 车的1.5倍,且走完全程B 车所需时间比A 车少45分钟.(1)求扬州至南京的铁路里程;(2)若两车以各自的平均速度分别从扬州、南京同时相向而行,问经过多少时间两车相距15km ?【答案】(1)135km ;(2)0.8或1小时.【解析】试题分析:(1)设扬州至南京的铁路里程是x km ,依题意得到B 车的平均速度为1.5xkm/h ,根据走完全程B 车所需时间比A 车少45分钟,可列出方程求出解.(2)需要分类讨论:①相遇前相距两车相距15km ;②相遇后两车相距15km .试题解析:(1)设扬州至南京的铁路里程是x km ,则456060 1.560x x -=⨯ 解得:x=135.答:扬州至南京的铁路里程是135 km ;(2)设经过t h 两车相距15km .①当相遇前相距两车相距15km 时,60t+1.5×60t+15=135,解得t=0.8;②当相遇后两车相距15km 时,60t+1.5×60t-15=135,解得t=1.综上所述,经过0.8h或1h两车相距15km.答:经过0.8h或1h两车相距15k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数列 {α n } 是否收敛?如果收敛,求出它们的极限: 1) α n =
i⎞ 1 + ni i ⎛ n ;2) α n = ⎜ 1 + ⎟ ; 3) α n = (−1) + ; 4) α n = e − nπ i / 2 ;5) n +1 1 − ni ⎝ 2⎠
−n
α n = e− nπ i / 2 αn = 解 1)
sh z = z +
而收敛半径 R = +∞ ;
(5) ch z = 1 +
2
z2 z4 + +…,| z |< +∞, 2! 4!
z4 z6 z 6 z10 + + …, | z |< +∞, sin z 2 = z 2 − + + …, | z |< +∞, 2! 3! 3! 5!
(6)因 e z = 1 + z 2 +
∞
∞
3
证明
由级数
∑c
n=0
∞
∞
n
收敛, 知幂级数
∞
∑c z
n=0 n n n
∞
n
在 z = 1 处收敛, 由 Abel 定理知
∞
∑c z
n=0 n
∞
n
的收敛半径 R ≥ 1 ;而
∞
∑c
n=0
n
发散知
∑| c z
n=0
| 在 | z |= 1 处发散,故 ∑ cn z n 的收敛半径
n=0
R ≤ 1 。所以 ∑ cn z n 的收敛半径为 1。
i⎞ ⎟ 2⎠
−n
⎛ 2 − iθ ⎞ ⎛ 2 − iθ ⎞ e ⎟ ,又 lim ⎜ e ⎟ = 0 ,故 α n 收敛, lim α n = 0 =⎜ →∞ n n →∞ ⎝ 5 ⎠ ⎝ 5 ⎠
n
n
3)由于 α n 的实部 ( −1) 4)由于 α n = e 5) α n =
− nπ i / 2
1
2)与 1)采用同样的方法,并利用
n
1 1 ≥ (n ≥ 2) ; ln n n
n
∞ ⎛ ∞ (6+5i) n ⎛ 61 ⎞ 61 ⎞ (6+5i) n 3)因 = ,而 收敛,故 绝对收敛; ⎜ ⎟ ⎜ ⎟ ∑ ∑ ⎜ ⎟ ⎜ 8 ⎟ 8n 8n n =1 n =1 ⎝ 8 ⎠ ⎝ ⎠
4)因 cos in = chn ,而 lim
+" = 1− z −
z2 z3 − + " ,| z |< 1 , 2! 3!
而收敛半径 R=1。 (8)因 sin
1 z ⎞ z z ⎛ = sin ⎜1 + , + cos 1sin ⎟ = sin 1 cos − − 1 z 1− z 1− z ⎝ 1 z⎠
z = z + z2 + z3 + … = 1− z
(6) R = 1/ lim n an = lim | ln in |= ∞ ;
n →∞ n →∞
7.如果
∑ cn z n 的收敛半径为 R,证明级数 ∑ ( Re cn ) z n 的收敛半径 ≥ R 。
n=0 n=0
∞
∞
证明
对于圆 | z |< R 内的任意一点 z,由已知
n n
∑ cn z n 绝对收敛即 ∑ cn z 收敛,又
lim α n = −1
n →∞
1 n
1 + ni 1 − n 2 2n 1 − n2 2n = + , 又 = −1, lim = 0, 故 α n 收敛, i lim 2 2 2 n →∞ 1 + n n →∞ 1 + n 2 1 − ni 1 + n 1 + n
2) α n = ⎜ 1 +
⎛ ⎝
∑ c ( z − 2)
n=0 n
在 z = 0 收 敛 , 则 由 Abel 定 理 其 收 敛 半 径
∞ n
R ≥ 0 − 2 = 2 ,而 3 − 2 = 1 < 2 即 z = 3 在其收敛圆 | z − 2 |< 2 内,故级数 ∑ cn ( z − 2 ) 在
n=0
z = 3 收敛,矛盾。
n n=0 n=0
∞
∞
因 Re cn ≤ cn ,从而 Re cn z ≤| cn || z | ,故由正项级数的比较判别法 收敛即
∑ Re c
n =0
∞
n
z 也
n
∑ ( Re c ) z
n =0 n
∞
n
在 | z |< R 内绝对收敛,于是其收敛半径 ≥ R 。
8.证明:如果 lim
n →∞
cn +1 存在( ≠ ∞ ) ,下列三个幂级数有相同的收敛半径 cn
∞ chn cos in 0 ≠ ,故 发散。 ∑ n n →∞ 2 2n n=2
4.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每一个幂级数在它的收敛圆周上处处收敛; (2)每一个幂级数的和函数在收敛圆内可能有奇点; (3)每一个在 z0 连续的函数一定可以在 z0 的邻域内展开成 Taylor 级数。 解(1)不对。如 ∑ z n 在收敛圆 z < 1 内收敛,但在收敛圆周 z = 1 上并不收敛;
n
∑c z
n
;
∑ n +1 z
cn
n +1
;
∑ nc z
n
n −1
。
证明
设 lim
cn +1 = ρ ,则幂级数 ∑ cn z n 的收敛半径为 1/ | ρ | ; n →∞ c n
n +1
幂级数
∑ n +1 z
∑ nc z
n
cn
的收敛半径为 R = 1/ lim
n →∞
an +1 c /(n + 1) = lim n = 1/ | ρ | ; n →∞ an cn +1 /(n + 2)
6.求下列幂级数的收敛半径: (1)
zn ( p为正整数) ; ∑ p n =1 n
∞
∞
(2)
2 (n !) zn ; ∑ n n =1 n
∞
1+i ) z ; (3) (
n=0
∑
∞
∞
n
n
(4)
∑e
n =1
i
π
n
z ;
n
⎛i⎞ n (5) ∑ ch ⎜ ⎟( z − 1) ; n ⎝ ⎠ n =1
n p n →∞
4
cos z 2 = 1 −
z 4 z 8 z12 + − +" 2! 4! 6!
| z |< +∞ 而其收敛半径 R = +∞ ;
(4)因 sh z = 故
Hale Waihona Puke e z − e− z z z2 z3 z2 z3 ,e = 1+ z + + + …, | z |< +∞, e − z = 1 − z + − + …, | z |< +∞, 2 2! 3! 2! 3! z3 z3 + + … , | z |< +∞, 3! 5!
(3) R = 1/ lim n an = lim1/ |1 + i | = 1/ 2 ;
n →∞ n →∞
(4) R = 1/ lim n an = 1 ;
n →∞
(5) R = 1/ lim n an = 1/ lim n ch ⎜
n →∞ n →∞
1 ⎛i⎞ n cos =1; ⎟ = 1/ lim →∞ n n ⎝n⎠
(
)
(
)
故
sin
5 1 ⎛ 1 ⎞ ⎛ ⎞ = sin 1⎜1 − z 2 − z 3 + …⎟ + cos 1⎜ z + z 2 + z 3 + …⎟ 6 1− z ⎝ 2 ⎠ ⎝ ⎠
1 ⎛5 ⎞ ⎛ ⎞ = sin 1 + (cos 1)z + ⎜ cos 1 − sin 1⎟ z 2 + ⎜ cos 1 − sin 1⎟ z 3 + " , | z |< 1 , 2 ⎝6 ⎠ ⎝ ⎠
⎞ ⎞ ⎛ 2 z 6 z10 ⎛ 2 z6 z4 z6 2 2 4 ⎟ ⎜ ⎟ 故 e z sin z 2 = ⎜ = z + z + + … , | z |< +∞, z z 1 . − + + … + + + + … ⎟ ⎟⎜ ⎜ 2! 3! 3! 5! 3 ⎠ ⎠⎝ ⎝
而收敛半径 R = +∞; (7)因 e = 1 + z +
∑z
n =0
∞
n +1
, | z |< 1,
故 sin
cos
3 5 1 z = z + z 2 + z 3 + … − z + z 2 + z 3 + … + … = z + z 2 + z 3 + … , | z |< 1 , 1− z 3! 6
(
)
(
)
2 4 z 1 1 1 = 1 − z + z 2 + z 3 + … − z + z 2 + z 3 + … + … = 1 − z 2 − z 3 + … , | z |< 1 , 1− z 2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