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导读:《中国哲学简史》不仅仅单纯地阐述了中国的哲学史,同时也在中国哲学史的基础上提炼出了系统的哲学史观。
下面是相关的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欢迎欣赏与借鉴。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篇一】一是以人为本。
作者介绍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的思想。
这和以往接触的哲学不同,以往学习的哲学中,强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问题,过于抽象,很难和个人生活联系起来,并和自己的人生意义联系起来。
而从对人生的系统反思这个角度出发,让我们对哲学的功用和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
特别是对人的四种境界的划分,让我们对哲学的妙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二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做过人生的反思和总结。
如年末,对自己一年的生活、经历的事情、阅读的书籍等等进行总结。
发现其中的问题,进行下一步的计划,但很多这种反思总结中,多数流于流水账,对为啥这样做?这样做是受何种观念影响?这种观念从何而来?都知之甚少。
三是发现每个人受固有环境和社会流行观念的影响巨大。
例如中国农业社会的特点,让中国人喜爱直觉思维,比如我们的绘画、我们的音乐、书法,都是世界直接形式的模仿。
思想中的中庸,否极泰来等观念,都和中国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紧密联系。
这不仅让我们反思,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受什么观念的影响。
或者说,是什么观念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已经知道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在历史上,已经有千万次人都经历过了,但如何才能发现自己观念的局限性?如何知道是那些观念在影响或决定我们的生活呢?四是如何改变自己的观念,这里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格物致知,就是每天学习新的知识,一种是领悟,真诚地去做事,达到心和宇宙统一起来,所谓致良知的方法,一种是敬,抱持者对世界的敬爱的态度,来生活。
例如前一阶段看一本书上,一个志愿者到利比亚去工作,通过其工作经历,他人生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已经不局限于单纯的`原来,医院、家庭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他在了解这个世界的过程中,观念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五是哲学为啥重要。
中国哲学简史第九章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第九章读书笔记一、章节概述第九章主要探讨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孟子、荀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后续影响。
本章不仅分析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地位,还深入研究了儒家思想与道教、佛教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二、重点知识点1.孟子的性善论: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的天性具备仁、义、礼、智等美德,但这些美德需要后天的努力和修养才能得以显现。
性善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之一。
2.荀子的性恶论:与孟子相反,荀子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的天性具有贪婪、自私等缺点,需要通过教育和规范来加以约束。
性恶论强调了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性塑造的重要作用。
3.儒家思想的后续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与道教、佛教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哲学体系,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三、个人感悟通过对第九章的学习,我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仁爱、忠诚、礼敬等美德,这些观念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同时,我也认识到儒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与其他学派的交流碰撞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这也启示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和思想时,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四、思考与启发1.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仁爱、忠诚、礼敬等美德,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人际关系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2.儒家思想在教育中的应用:儒家思想强调后天教育和环境对人性塑造的重要作用,这对于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儒家思想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儒家思想面临着与其他文化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同时坚守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推动儒家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传播。
列宁哲学笔记读后感
列宁哲学笔记读后感《列宁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915年至1916年间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包括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探讨和对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
这部著作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列宁哲学笔记》之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列宁对于哲学问题的深刻思考和对资产阶级哲学的犀利批判。
在书中,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包括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
通过对这些概念的深入分析,列宁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强调了它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同时,列宁对于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也是书中的重要内容。
他指出资产阶级哲学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机械唯物主义的种种错误观点,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反动本质和对于工人阶级的欺骗性。
通过对资产阶级哲学的批判,列宁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阅读《列宁哲学笔记》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列宁对于哲学问题的深刻洞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把握。
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他的著作,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认识,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支持。
总的来说,《列宁哲学笔记》是一部思想深刻、内容丰富的哲学著作,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这部著作的阅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也更加坚定了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和支持。
我相信,只有坚定不移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改造世界,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1在探索西方哲学史的过程中,我对哲学家伯特兰·罗素产生了浓厚兴趣。
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许多杰出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在*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和对于罗素哲学思想的理解。
罗素是一位多产的哲学家,他的著作涵盖了逻辑学、数学、伦理学、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他的著作时,我深深被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独特的哲学视角所吸引。
罗素强调了逻辑和数学在构建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性,他通过严谨的逻辑推理,揭示了许多深刻的哲学问题。
在伦理学领域,罗素提出了著名的“三条规则”原则:避免伤害他人、尊重个人权利以及尽量使每个人都得到应该得到的东西。
他认为,通过遵循这三条规则,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这种思想使我思考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原则。
在政治哲学方面,罗素批判了极权主义,强调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潜能,同时也应该保护个人自由,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这些观点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启发,使我对政治哲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阅读罗素的著作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还让我对哲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他的思想使我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尝试将这些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罗素的思想让我认识到,哲学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是关乎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
回顾我的阅读体验,我深深感受到罗素哲学思想的深刻和独到。
他的逻辑推理和独特的哲学视角使我受益匪浅。
然而,我也意识到,他的观点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因为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通过阅读和学习罗素的作品,我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种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我们需要持续地思考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
西方哲学史罗素读书笔记篇2《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介绍:《西方哲学史》是由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创作的一本哲学史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陈亮与叶适)
《中国哲学史》读书笔记陈亮与叶适一、陈亮、叶适功利学派的社会背景南宋时期,浙江一带,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有一部分中小地主兼营商业,形成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商业化的地主阶层,他们没有政治特权,与当时的官僚大地主有一定的矛盾和斗争。
当时北方金国统治者的割据,使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一个很大的挫折,所以兼营商业的中小地主阶层坚决主张对金作战、反对南宋当局的屈服。
南宋时代,出现了代表这个阶层的思想家,这就是陈亮、叶适。
陈亮(公元1143年-公元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少年即热心国事,喜谈兵略。
曾作《中兴五论》,反对当时的“和议”。
上书宋孝宗(赵育),力主抗金,受当权的大官僚嫉恨,曾二次被诬入狱。
晚年考中进士,授官,未及到任而病死。
著有《龙川集》,近年编为《陈亮集》。
叶适(公元1150年-公元1223年),字正则,又号水心,他官至工部侍郎,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
宁宗(赵扩)时,韩佗胄发动对金战争,兵败,以罪被杀,叶适被诬附和韩信胄起兵,夺官去职。
晚年居永嘉城外水心村讲学,后人称他为叶水心。
著有《水心文集》、《别集》及《习学记言》。
他的《文集》和《别集》,近年总编为《叶适集》。
陈亮、叶适都是代表兼营商业地主阶层的利益的思想家。
陈亮、叶适从其兼营商业的中小地主阶层立场出发,特别重视实际功效、实际利益,注意实际问题的研讨,反对空谈,反对玄想。
他们认为朱熹、陆九渊的唯心主义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没有实际效用的。
朱陆两派所特别重视的是巩固南宋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伦理秩序,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陈、叶也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他们所特别重视的是抵抗金国统治的扩张,发展商品经济。
陈亮、叶适的学说当时被称为“功利之学”,在当时是比较重要的思潮。
二、陈亮的哲学观点与功利思想陈亮没有提出系统的哲学理论。
他提出了一些观点,对道学进行了批评。
他的基本观点是,第一,道在事物之中;第二,学以适用为主。
1.强调道在事物之中:“事物之故”针对朱熹所讲形而上的理,陈亮强调道在事物之中。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范本)
《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坚持用哲学观点指导工作和人生《学哲学用哲学》读书笔记-坚持用哲学观点指导工作和人生学习《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体会《学哲学用哲学》是一部真实记录李瑞环同志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著,它是李瑞环同志对政治思想真知灼见的著述。
文如其人,字里行间充满着他光明正大、坦荡磊落的人格魅力。
著作中的观点,处处都是哲学真理,都是从工作实践中客观探索出来的真书中不少著述的段句,实际上是当今人文社会中的至理格言。
李瑞环同志一直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
他从一位普通农民、工人逐步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几十年来他做过许多内容和性质不同的工作,但都能很快适应、很快熟悉,并有所作为、有所创新。
其中的奥秘正如他在书中说:我这一生最感兴趣的一门学问是哲学,下工夫最多的是哲学,对我帮助最大的也是哲学。
统观全书,主要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谁也离不开哲学。
哲学不管在什么领域,对什么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围。
李瑞环同志当过15的工人,搞了很多技术革新,几乎是干什么就革新什么。
后来当了干部、当了领导之后,更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方面,以及党政领导工作、宣传思想工作、统战政协工作、民族宗教工作等诸多领域,留下了许许多多富有创见的思想和观点。
而这些,都是与他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不开的。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好哲学。
在实践中学、在使用中学,是李瑞环同志学哲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他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1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完成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以其清晰的结构、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
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读物,它对于想要了解中国哲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冯友兰先生的学术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他的文字流畅易懂,逻辑清晰,使得读者可以轻松地理解他的观点。
同时,他的思想深度和广度也令人钦佩。
他不仅对中国哲学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概述,还对西方哲学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使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哲学的发展。
书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先秦哲学、两汉哲学和宋明哲学。
在先秦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墨子、孔子、老子、庄子和荀子的思想。
他认为,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墨子学派的思想核心,而孔子的仁爱思想则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
此外,他还指出了老子和庄子的道家思想以及荀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两汉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董仲舒和王充的思想。
他认为,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对中国的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宋明哲学部分,冯友兰先生主要介绍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他认为,程朱理学强调理气关系和心性之学,而陆王心学则强调内心的体悟和反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哲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中国哲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哲学也对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的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读书笔记篇2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份关于冯友兰的读书笔记。
1.背景介绍:冯友兰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中国哲学史大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等。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一长时间以来看了不少哲学的入门读物,导论概说的好几种,却没有真正的触动,或者是没有足够的耐心读下去。
最近很偶然的看了几讲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哲学导论"的视频,透过模糊不清的影像却被深深地吸引,其人有一种思想者的态度,又颇具为人师者的激情,于是下载了音频装在mp3里来来回回地听,开启与共鸣随处可见,逼迫你要付诸于文字,妄想雕刻深度描摹线索。
很自然的就找到了他这本2000年出的教材,三百来页并不算厚重,却没有因其为导论而于精微处敷衍了事,也没有因其为教材而板起面孔一本正经,不仅拥有哲学的质地,更点明了教者的理路。
和丹皮尔的《科学史》同时阅读,很多遮蔽物渐渐去除了。
王德峰《哲学导论》读书笔记之一一、哲学:人类文明精神的精华1.哲学的定义问题和许多的哲学导论、哲学史一样,王德峰教授也是一上来就不得不谈这个问题,可贵的是他充分地表明了定义本身的难度和可能性,一方面并不存在超越一切门派和时代的"一般哲学",另一方面哲学又确实存在独特的精神疆域。
哲学就是"爱智慧"似乎是这一难解问题的标准答案,但王教授并未止于此,而是很自然的探讨何为智慧,且从何处求的,这就引出了智慧和知识的分别;哲学和科学、艺术、宗教的分别,同时间接地划分了哲学的疆域。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哲学和科学同为理性的产物,只是运用的方式不同。
科学运用理性于具体的经验对象,而经验又来源于人性活动,哲学的区别在于直接将理性运用于人性活动或人类文明本身,也可称之为对认得文化创造力的反思。
文化创造力的理性与非理性成份概言之可称为"精神",哲学就是对这种精神的反思,同时也是精神。
哲学活动就是寻求精神之达到自觉。
相较于科学的"经验之思"(即人性质素),精神的自觉在于对人性质素的关照,并因其达成的途径和方式不同有三种基本形态:艺术--"感性直观的思";宗教--"超越表象的思";哲学--"纯粹的思"。
哲学笔记读后感
哲学笔记读后感《哲学笔记》是一部由尼古拉斯·斯帕克斯所著的小说,讲述了一对年轻情侣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中,男主角约翰是一名哲学教授,他在与女主角莎拉相遇后,开始思考人生、爱情和幸福的意义。
在小说中,约翰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观察,不断地记录下自己的哲学笔记,这些笔记成为了他思考和成长的见证。
读完《哲学笔记》,我深受启发。
小说中的约翰是一个充满智慧和思考的人,他对生活、爱情和哲学有着独特的见解,这让我不禁对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进行了反思。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小说的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小说中的约翰对爱情有着深刻的思考。
他认为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承诺。
他和莎拉的爱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磨难,但最终他们选择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爱情不是一味的浪漫和激情,更是需要相互包容和理解,需要共同努力和承担责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电影和小说中的浪漫爱情所吸引,但真正的爱情是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和责任的。
其次,约翰对生活和幸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认为幸福并不是来自于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平静。
他在小说中不断地思考着自己的人生意义,试图找到自己的幸福。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幸福并不是外在的追求,而是内心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物质和外在的成功所迷惑,但真正的幸福是需要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最后,小说中的约翰对哲学有着深刻的热爱和思考。
他不断地记录下自己的哲学笔记,试图理解世界和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
他通过自己的哲学思考,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答案。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务所困扰,但真正的哲学思考是需要我们对世界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通过阅读《哲学笔记》,我对爱情、生活和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方式,试图找到自己的答案。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书笔记
1. 哇塞,读这本书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奇妙的哲学世界!就好比你在探索一个神秘的宝藏之地,每一步都有惊喜。
比如孔子的思想,那简直就是指引人生的明灯啊!
2. 嘿,这本书里的哲学观点可真是五花八门!像老子的“道”,不就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照亮我们的思考之路吗?你说是不是很神奇!
3. 哇哦,在中国哲学史大纲里遨游,就像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航行!比如墨子的兼爱非攻,不正是那温暖的阳光,洒在人们心间吗?
4. 哎呀呀,看这本书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好奇的孩子!荀子的性恶论,这不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对人性理解的大门吗?
5. 哇,中国哲学史大纲就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孟子的仁政思想,难道不像那美丽的花朵,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吗?
6. 嘿哟,读这本书真的太有意思啦!庄子的逍遥游,不就像那自由自在的鸟儿,翱翔在天空之上吗?
7. 哇哈哈,中国哲学史大纲里的智慧简直无穷无尽!法家的严刑峻法,像不像那威严的卫士,守护着社会的秩序呢?
8. 哎呀,这本书真的能让人沉醉其中!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不正像那神秘的纽带,连接着天与人吗?
9. 哇噻,中国哲学史的魅力简直无法抵挡!朱熹的理学,不就如同那
坚实的基石,奠定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吗?
10. 最后我想说,这本书真的是宝藏啊!它让我们对中国哲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和思考!。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篇一】每个民族都会在其文明发展的同时对人和世界的各种本体性问题发问,由是则产生了哲人。
不同民族的哲人思考的终极问题往往相同,但思考的方法,思想的表述则大相径庭,是以各民族的哲学之面貌多有不同。
西方各民族的哲学自希腊出,自其伊始就遵逻辑、重推演,思辩缜密,有严谨的哲学体系。
而东方的中国哲学,或重现象而轻规律,或以直观臆断代替逻辑推演,且见于零散的言语中而长时间没有成为体系——这一切都让西方人和了解西哲的中国人生疑:中国哲学是不是合理的、完善的哲学?中国哲人的思考方式有无可取之处?我亦有此疑,而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则使我读罢豁然开朗。
冯先生指出,在中国,哲学如宗教之于西方世界一样深深渗入社会、为常人所持。
是以一些哲人并不以自己为哲人,只于日常行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求构筑体系,是以有别于西方。
而中国哲人从直观处得哲思的哲学方法论极似叔本华、尼采、海德格尔等欧陆浪漫主义哲学家、诗哲所持之法。
较之拉丁语系诸语种,中文(尤其是先秦的文言文)无疑是一种微言大义、一言多意、拥有无穷“可能性”(海德格尔的概念)的语言。
现代西哲已开始反思其自苏格拉底诸贤时形成的“以逻辑证哲学”之法,认为以语言为代表的逻辑系统并不具备论述哲学的能力(而中国哲人早有“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义不可说”的观点)。
海德格尔们自成表意充满“可能性”的新概念而用括号“搁置”前人逻辑清晰的概念——而中国哲人早就在使用充满“可能性”的语言探讨哲学问题了。
可以说,中文对中国哲学的影响极大——既使中国哲学失之严密逻辑,又使其跳出逻辑的局限接触了另一些真理。
进一步看,拜语言所赐,中国哲学的直观认知之法于西哲传统上的理性思辨,恰似叔本华之于康德、黑格尔;孔子所赞许的“暮春而游”之境,也神似欧陆浪漫主义诗哲的追求。
所以,想研究中国哲学,不妨与西方浪漫主义哲学进行比较研究。
此余所得之一也。
有趣的是:与西哲的“先重逻辑、后弃逻辑”恰好相反,中国哲学的主体——儒学则在孔子的“零碎语录”式哲学后形成了宋儒的理学体系。
逻辑哲学论读书笔记
逻辑哲学论读书笔记逻辑哲学论读书笔记1柏拉图是第一个思考政治问题的哲学家。
如果我们赞同斯特劳斯,那么可以姑且认为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政治哲学家。
柏拉图有两个老师:苏格拉底和毕达哥拉斯,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用最完美的方式诠释了毕达哥拉斯赋予“哲学”这个词的含义,那就是“爱智慧”。
苏格拉底声称自己没有智慧,但是热爱智慧,以此和那些自认为有智慧的“智者”的修辞学传统保持距离。
智慧就是逻各斯,而逻各斯的意涵是“说出真理”。
但是越是走到高处的哲学家,越是发现最高的真理是说不出来的。
对话录中的苏格拉底用毕生的时间与人对话,但是一到最关键的段落,苏格拉底就开始说胡话了,或者至少开始讲神话和笑话了,这给研究者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谜团。
斯特劳斯以“双重真理”来解释这一点,以便说明柏拉图是微言大义的政治哲学家,而我觉得这恰恰错失了哲学之为哲学的本质,那就是试图说出一种其实根本无法被说出来的真理:柏拉图认为真理只能被“观看”,但是看到真理的人,其实没有办法通过语言来交流真理,除非他人也“看到了”。
不过,苏格拉底毕竟可以通过语言来引导他人,逐步把他人带上通往真理之像的道路,这种哲学教育被称为“灵魂助产术”。
柏拉图对于智者的根本批判,其实并不在于政治立场(就雅典而言,民主或者寡头),而在于智者并没有看到他们自认为拥有、并宣称可以被讲授(还要收学费)的真理。
在这个意义上,智者的教育无法培养“好人”,只能培养“好公民”,服务于演说程序的修辞学,和作为城邦立法的根据的诗歌一样,只是政治内部的调节和运转,无法与政治保持足够的张力,而只有哲学家才是任何马匹都不能缺少的牛虻,因为只有哲学家才能对政治施加真正的压力。
政治与哲学的张力最终来自可说和不可说的张力:诗人的迷狂语言是不可说的象征,智者的修辞是可说的内部调整,但是把城邦完全交给不可说的“宗教”、“习俗”和可说的“演说”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在可说与不可说的边界上的哲学来处理城邦生活的永恒问题——俄狄浦斯身上的可说的德性和不可说的命运的冲突,安提格涅面对的可说的人法和不可说的神法的两难。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历史141张立东1400070123大一的通识课程中国哲学的教材,冯友兰先生的大作《中国哲学简史》,这是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各派哲学理论的学术著作。
最早了解他还是通过他的女儿宗璞的几篇散文,家学渊源深厚的宗璞也成为了一代散文名家。
但直到这学期学习马哲课,我才真正捧起这本中国哲学史上里程碑之作。
书中冯先生展现出的深厚的理论基础,博闻强识的渊博知识,对中国哲学思想的独特理解使我完全沉浸其中。
原先我对中国哲学所知仅限于天人合一,是通过阅读钱穆的书获得的,冯先生在全书开始就论述了天人合一。
“照中国哲学家们说,那就是成为圣人,而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
”;“它是最理想主义的,同时又是最现实主义的;它是很实用的,但是并不肤浅。
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
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第一章)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入世和出世,中国的哲人们就是在不停地寻找着这两种极端中间的那个平衡点。
宗教和哲学的关系是必须在讨论哲学之前就理清楚的。
“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
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
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
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
这是与中国传统相合的。
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
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第一章)。
他并没有像西方哲人一样展开去通过逻辑推理分析讨论宗教和中国哲学的差异性,他没有给予什么实际的信息,而是在一个超层面完成了哲学对宗教的分离。
这本身就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体现,这很好理解,就如同传教士本身必须信奉基督教,科学家必须拥有辩证法和实证精神一样,研究哲学的冯先生自身也是中国哲学的典型体现.我一直相信,每一种文化都必须发源于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哲学当然也是如此。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一)从外部条件来讲: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
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一、智者运动(一)智者和智者运动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
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五)智者运动的意义二、苏格拉底“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范⽂(精选6篇) 当细细品完⼀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写读书笔记了。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账”呢?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范⽂(精选6篇),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1 这些天读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才发觉原来⾃⼰对中国的哲学思想⼀窍不通。
虽然看不懂,但是感觉从这只有300来页的书本⾥看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在中华上下5000千年的历史的发展脉络。
冯在着本书⾥讲了中国历史上的各家:儒家,法家,道家,名家,墨家——其实我也不清楚怎么去说,哲学的东西真是好难懂啊!不过他的这本书已经写得⽐较通俗易懂了。
在这本书的第⼀句:哲学在中国⽂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化中的地位相⽐。
我们⼤概可以了解到中国哲学在重要性。
从这本书了解了⼋卦的由来,各个思想学派的发展历史,各个学派中的代表⼈物。
中国的哲学的精神,儒家⽂化何以在中国能有如此的地位,⾃我感觉各家的思想就是⼀个相互吸收和借鉴的历史,不知哲学是否都是形⽽上的,或许哲学就是这样吧。
我认为任何时代的思想都会受到⾃⼰所处的时代的各⽅⾯的条件的影响,特别是物质⽅⾯的条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哲学思想在经济的发展中也有意或⽆意地随着发展。
书上也说了些东⽅的哲学思想和西⽅的哲学思想的差别,毕竟两者的物质,地理历史等各⽅⾯的基础不同,所以理所当然地有差别。
但是两者都是⼈类的优秀的⽂明的⼀部份,如果能把两者优秀的成分相结合利⽤,正如本书上所说的中过哲学上负的⽅法和西⽅哲学正的⽅法相结合,才能产⽣未来的哲学。
虽然⾃⼰简直就是没有⽔平,但是还幻想达到抛砖引⽟的效果!希望⼤家能体谅,或许当我看这本书第⼆次的时候会有所感悟!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2 1、⽼⼦其⼈与《⽼⼦》其书 冯友兰先⽣在《中国哲学简史》:他不认同传统的说法中关于《⽼⼦》⼀书是有个叫⽼⼦的⼈所做,且他早于孔⼦。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篇一: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哲学”这个词, 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似乎不够了解, 它却充满神秘色彩。
而它在我心中是个很高尚, 很神圣, 同时也是一个含义深厚词。
假期我在家中反复看这本书, 但总是感觉不太明白, 似懂非懂。
哲学它是一个充满科学权威领域, 令人仰视它。
很多事情学了哲学才能真正明白; 学了哲学能够使人变得聪慧, 脑子活、眼睛亮、措施多”, “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绪、给你措施”。
所以哲学给人带来魅力是无穷。
读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从宏观上对中国哲学从古至今发展有了认识, 原本部分迷惑也逐步有了答案。
任何事物都有个起源, 中国人思想也不例外。
经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了大家常说哲学是让人聪慧而有智慧学问, 这种说法是学习哲学最大误区。
因为没有学过哲学人并不一定不聪慧, 而学过哲学人也并不一定就聪慧。
实际上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所以去追求和热爱智慧学问。
学习哲学就是“上路”。
踏上爱智慧思想之路。
哲学史学习过程就是与前人在思想上进行对话过程。
因为尽管哲学家已经不在, 不过哲学家们处理问题方法却永远不会过时。
她们为后人提供了多种多样可供选择可能方法。
放假时候, 父亲也推荐了这本书给我。
当初很不了解, 认为这本书很枯燥很乏味。
可能现在我们对读懂这本书极难, 不过我们能够领会到哲学庞大气场和魅力, 它能够让我们知道很多做人做事根本原理。
能够提升我们价值观和扩宽知识面。
书中说, 哲学功效不是为了促进正面知识, 而是为了提升人心灵, 超越现实世界, 体验高于道德价值。
书中还说, 人不需要宗教化, 不过人必需哲学化, 当人哲学化了, 她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最高福分。
面对压力与日俱增、经济急速发展现代社会, 面对期望与现实强烈冲击, 我们很多人无法在疲惫与焦躁中寻求到内心安宁。
书中说: “教作用, 就是使人吧实际上已经不一样程度上在做事做完全? ? 一个人若是把她所明白完全做到了, 她就是圣人。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纪,它记录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智慧,以及他们所探索的人类的最深的问题。
《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深入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入门读物,书中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从儒家学说到道教、法家到性质论等各种哲学学派,并且重点介绍了主要学者及其著作。
本书开篇以“中国哲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为核心,结合秦汉两朝的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对儒家学说的起源、内涵、发展及文化意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儒家百家论、关系学说、道教的基本思想、法家的发展历程、性质论以及现代思想家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此外,还介绍了中国哲学发展历史上两次重要革新: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另一次则是中国近代经历的思想变革。
随后,书中还从不同层面深入分析了中国哲学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重点分析了书中的重要思想,像是仁政理想、家庭价值观以及历史性长期变化中的思考等。
此外,书中还对古今中外哲学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强调了中国哲学在现代世界中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最后,书中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哲学思想仍然对如今的思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人们应该继续努力将其熟悉起来,通过深入的探索、认真的思考,才能够真正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精神。
读完《中国哲学简史》,我的思想受到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书中深刻揭示了古今中外哲学之间的启示,从古至今,人们对真理追求的渴望从未改变,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些有理性的洞穴家,他们构建的理论和实践在某些程度上,为今日的人类思想提供了指引。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了未来建设理想的社会,我们应该从古代哲学思想中获取营养,并将其融入到现代文化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更广阔的视野中了解自己,拥抱智慧,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书笔记—《你的第一本哲学书》
读书笔记——《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近日,我看了由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内格尔写的《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作者将晦涩难懂的哲学问题,用平易近人且趣味横生的方式表达出来,贴近生活、简单易懂,且短小精悍,令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向读者提出了“我们如何知道心外世界是存在的”、“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心灵”、“身体和心灵的关系是怎样的”等九个问题,而在这当中,最令我产生深刻思考的是“人生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这是我在书中节选的一段内容“我们总是无可救药地把自己看得很重要,希望自己的人生整体从外在方面来看,也具有某种意义。
如果说我们的人生整体毫无意义,我们就会感到失落,因为我们身上总有某种东西反躬自省,从整体上看待我们的所作所为。
许多人活着不只是为了活下去和过得舒适,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雄心壮志,付出了种种艰辛努力,其心理动力往往就是来自于一种‘重要感’。
这种感觉就是:你所做的一切不只是对你来说才重要,在某种更大的意义上来说,它本身就很重要。
如果我们放弃了这种重要感,我们就不能再鼓起前进的风帆。
如果浮生若梦,万事无常,最终都归于尘土,那么也许我们的雄心壮志不过徒然为荒诞不经的玩笑而已。
”书中的这段话使我产生了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从个人的角度来思考,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我们不断的通过教育进行升学,拿到学历,找一份好的工作,平平凡凡的过一生,我们存在的意义对于我们的父母及亲人好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个世界有着许许多多跟我们差不多的人,他们也如我们一般过着平凡普通的生活,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错,但是,也有一些人,他们不只是为自己而活,他们心中怀揣着梦想,他们试图通过自己改变这个世界,他们被世人称为“英雄”,提及到英雄,我不得不谈到马克思,初高中的时候我便知道有马克思这样一个人物,但对他知之甚少,直至大二这一学年,有了关于马克思原理相关的课程,我才慢慢对他进行深一步的了解,我们都知道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创作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传世之,他在经济学上的见解奠定后来诸多经济思想的基础,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并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通过对马哲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接触到了很多自己以前不太熟悉的理论,尤其是哲学部分,并且对其对事物本质的解释感到十分钦佩,闲暇之余,找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大致看了一下,有一些较为浅显的感触。
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后,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神圣而抽象的名词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了更全面的懂得和更深一层的体会.其实如果我们每一个了解这些思想的人都能把这些哲学原理与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并且用来解释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定义成一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理论,我们将会从中受益很多,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将发挥他自己应有的作用。
首先,我对于事物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有些感想。
就拿我们人类自身来说,因为人的有机体需要能量输入,所以人要吃饭。
要吃饭,那是“必然”的;吃什么饭,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则是偶然的。
同样,因为人是有机体生命,而有机体生命总会经历生长、成熟、衰弱、死亡这样的进程(自然法则),所以人总是要死的。
人要死是必然的,什么时候死,以什么方法死则是偶然的。
今天早晨起来发明路面是湿的(结果),我们便能够推测昨天晚上可能下雨了,但是也有可能是被人用水浇的(偶然);假如昨天晚高低了一场大雨,我们会用肯定的语气说今天早上的路面一定是湿的(必然)。
我们习惯在一件事情上找出原因,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找到最终的原因。
人天性上有一种对事情穷根究底的求知,古希腊人面对纷纷芜杂的世界想找出这个世界存在的最终解释,从泰勒斯的世界起源于水到柏拉图的理念,人们不满足于对事件的经验解释,希望找到一个最终的必然的并经得起理性考验的解释。
辩证法大师黑格尔对偶然和必然及其关系的演绎达到了辩证逻辑的顶峰“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且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为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成为自身哲学的方式论基本。
对偶然和必然的认识自然也有了更加纯熟的解释。
但是有一点不足之处是,在历史观领域,经济决定论的思想也时常为世人所诟病。
经济决定论的思想,给人一种的历史主义印象。
经济无疑是强有力的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基本,但是历史事件的发生充满了不以物质多寡为条件的变数,心理的,外在因素的,传统习俗的,伟大人物的个人作为都是相当不可忽视的因素。
历史必然性的说法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感,因为必然性漠视了个体的作为,个体的意义。
人类社会正在走向全球化,这是后现代的一种趋势。
人类开始从狭小的个人空间中走向一种彼此交往更加密切频繁的信息化时代。
偶然性的因素正在增多,必然性的说教越来越得不到认同。
在必然性居安排位置的时代,人们谈理想,谈人生意义,所指向的是一个永恒的必然领域:真理的,价值所在的世界,必然性起安排作用的理念世界。
现在的人还相信这样的永恒世界恐怕不多了,那么人生到底如何才有意义呀?(面对着必死的人生)我的回答是:活在真实的偶然中,并用自己的全身心去体验那偶然向自己昭示的那个世界的样子。
没有必要去相信这个世界必然要发生什么——因为那是虚假不可信的——,也没有必要去追求一种所谓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基本没有不变的、永恒的真理——,必然的真理只是偶然的事实而已,在生活中被偶然的揭示出来而已,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然后,纵观历史,横看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最完整最具有生命力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引导时代前进又随着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必定随时代实践和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个发展着的理论,是开放着的体系.它总是把掌握客观情况的变化,总结国民群众的新鲜经验,汲取当代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不断丰盛自己,发展自己,在发展中保持,在保持中发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内涵.一句话,全面发展自己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改变社会和把国民的解放做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忘掉国民和国民的利益就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抽掉,就是抛弃马克思主义.国民的利益不是一个标签,不是一个抽象的东西,而是一个具体的深动的最感性的东西.只有真正的真实的代表广大国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应当把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认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实质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包括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只有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确保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目标.我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新人,全面发展小康社会责无旁贷.为此,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全面的发展自己.一旦选择,便风雨无阻风雨兼程的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首先,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与现代实践理论相结合,要认真学习的重要思想,把群众和单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团结和凝聚全体员工,引进人才和科学技巧,走科学办厂的道路.制定一系列可行的符合实际的具有人性化的科学的规章制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全面发展自己,让自己与时俱进.第二,要保持要认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走科学办厂的道路.第三,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第四,加强体育锻炼,让自己有个健壮的体魄.因为健壮的身体和敏捷的思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保障明天对我意味着什么,我不能肯定,我也不需要肯定知道是什么样会发生什么。
但是我确信的是,明天对于我一定是新的一天,一定不同于今日和昨日;对于别人也一样。
篇二: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我曾在上学期读过,当时觉得书中蕴含着无穷的道理却又总结不出个一二三来,本学期经过了马哲课上老师对于哲学的系统讲述,再读起这本书来似乎又有了不少新的收获。
首先,我想谈谈对这本书的整体感觉。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
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明,道家重无为。
每个朝代之初,百废待兴,统治者大多励精图治,道家“清虚自守”、“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就其用来作为恢复国力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法律指导思想。
而到了统治中期,社会需要稳定秩序,统治者大多采用儒家伦理来教化百姓,使子女孝顺父母,臣民忠于君主。
盛极必衰,由于缺乏监督和制约,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每个王朝的鼎盛便预示着她开始一步步的走向衰败。
所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王朝末期,官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
此时民怨沸腾,统治者不得不采用法家的重刑法的那套办法来维护风雨飘摇的统治。
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
中国人不会像西方人那样去探究。
而这些,都被冯友兰老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阐述的十分透彻。
对于这本书的具体内容,相信读过的大家都会了解。
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于《中国哲学简史》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历来中国人都是被认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这的确是让人很难否定的事实。
可能不少人认为大部分人中国人都很虔诚地去求神拜佛,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些仅是迷信而已,譬如说国人很讲风水,很忌讳某些事物(如数字4)等,他们的虔诚里往往是满含功利,每一次的跪拜都带着某一目的达成的祈盼,这与大部分宗教清心寡欲的精神实质无疑产生严重背离,更别枉谈宗教了。
对这个问题,冯先生分析认为:“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
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
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冯先生把国人实现超越现实世界到达彼岸的途径归结为哲学的体悟,有些牵强,原因有两大点:1、冯先生高估了国人的哲学水平。
在西方,90%以上的人都有宗教信仰;如果说把这比例用到国人身上,也即是说“90%以上的中国人通过哲学体悟超越了现实世界到达了彼岸”,这与国人一贯的哲学水平、或者说是对哲学的关注程度情况并不相符,因为除了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外,我国哲学从未成为过任何一个时期的主流文化,甚至很多时候都是倾向于边缘化及消亡化,所以90%的基数无从得来。
2、冯先生也高估了国人的素质。
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便痛心地体悟出了“性本恶”这一悲哀的事实,两千年后的鲁迅与柏杨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更进行了无情的鞭挞,时至今天又有多少的丑恶令我们心寒?冯先生流连于自己所构筑的象牙塔里,从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中得出了哲学帮助自己实现到达彼岸的结论,却意图把这一外延无限扩大,无疑犯了严重的逻辑性错误。
所以我冒昧地以为与其思考“国人如何超越现实世界到达彼岸?”,倒不如调查“有多少国人超越了现实世界到达彼岸?”更具现实意义,因为后者只要去调查一下大部分国人平时的时间是如何度过——又或者说是“如何打发”的,很容易便得出答案,探讨他人以何种方式进行精神活动便不可行了。
有一个挺有趣的现象,西方大部分国家的政府是公开支持宗教的,一些国家领导人还带头参加一些宗教活动,甚至还有些国家定某种宗教为国教,而这在我们国家则显得忌讳莫深,政治上更为敏感。
依我看来大可不必,而且我认为,一个共同的宗教信仰将对团结凝聚一个民族、尤其是对常常被批评为“一盘散沙”的中华民族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要远比用那些很“雄伟”、很“壮丽”的话更能产生效果。
事实上,绝大部分宗教都不会引人向恶,反倒是教人向善,佛教如此,基督教也如此,仁爱都是它们教义的精神实质。
西方人的整体素质比国人好,这是不争的事实,这到底与它们普遍的宗教信仰有没有联系,倒是值得国人好好研究。
(转载于:哲学读书笔记)(二)被遗弃的墨子和墨家精神。
墨子曾习儒术,后因觉“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决然反叛,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宗创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命”、“非乐”等,其中“兼爱”即“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是墨子最核心的主张,这与儒家倡导的“亲亲”、“尊(三)老庄不被理解的“无为而无不为”。
不少人认为老子、庄子的“无为”是无所作为,这是认识上的极大错误。
冯先生的解读是:“老子认为,世事纷繁,种种烦恼,不是因为事情做得太少,而是因为事情做得过多。
圣人治国,不是要忙于做事,而是要裁撤废除过去本不应做的事情,以至‘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