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的概念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637db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e.png)
测量的知识点总结一、测量基本概念1.测量的定义测量是对待测对象某一属性的大小、形状、位置等进行判读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通过对对象所具有的一定属性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来获取有关信息的科学方法。
2.测量的目的测量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对待测对象的准确描述,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些对象所具有的属性。
测量的目的主要有: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资源调查等。
3.测量的要素测量包含了测量对象、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测量对象是指需要进行测量的实体,测量方法是对测量对象进行观测和记录的步骤和程序,测量仪器是用来实现测量对象属性的获取的工具。
4.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的目的和方法,测量可以分为精密测量和工程测量两类。
精密测量以强调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度为目的,工程测量则更注重测量操作的方便和实用性。
5.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重现性和稳定性。
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是评价测量结果优劣的重要指标。
二、测量仪器1.测量仪器的分类根据测量目的的不同,测量仪器可以分为长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高程测量仪器、坐标测量仪器、电磁测量仪器等多种类型。
2.长度测量仪器长度测量仪器主要包括测径仪、测微器、游标卡尺、千分尺、光栅尺、激光测距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线性大小。
3.角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主要有经纬仪、经纬仪、全站仪、测向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方向、角度大小。
4.高程测量仪器高程测量仪器主要有水准仪、水准仪、高程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垂直高程。
5.坐标测量仪器坐标测量仪器主要有全站仪、测量剖面仪、三维扫描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空间位置。
6.电磁测量仪器电磁测量仪器主要有电磁波测距仪、雷达测距仪、GPS卫星定位仪等。
它们用于测量对象的位置和移动。
7.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在选择测量仪器时,需要考虑测量目的、测量精度、测量环境、使用条件等因素,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检验基础知识培训
![测量检验基础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46526a6325c52cc58bd6be3f.png)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公差与配合基础 第三章:测量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测量的基本概念 一、专业术语
1. 测量:为确定量值进行的一组操作。 2. 测得值:从测量器具直接得出或经过必要计算得出的量 值。 3. 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约定真值的一致程度 4. 测量的重复性:在符合下列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 连续测量,其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程度。相同测量方法; 同一观测者;同一测量仪器;同一位臵;相同的使用条 件;在短时间间隔内重复。
⑤在线测量和离线测量 在线测量:是指在加工过程中对工件的测量,其测量结 果可用来控制工件的加工过程,决定是否要继续加工 或调整机床,可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 离线测量:是指在加工后对工件进行的测量,主要用来 发现并剔除废品。 ⑥等精度测量和不等精度测量 等精度测量:是指决定测量精度的全部因素或条件都不 变的测量。 不等精度测量:是指在测量过程中,决定测量精度的全 部因素或条件可能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的测量。如上 述的测量中,当改变其中之一或几个甚至全部条件或 因素的测量。
11.人员误差:测量人员主观因素和操作技术所引起的误差。 12.环境误差:可随环境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 13.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所致误差。 14.调整误差:未能将测量器具或被测对象调整到正确位臵 或状态所致误差。 15.读数误差:由于观测者对测量器具不准确读数所致误差。 16.视差:观测者偏离正确观测方向进行读数或瞄准时所致 误差。 17.估读误差:在分度值范围内估读时所致误差。 18.粗大误差:明显超出规定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19.测量器具:是可单独地或与其他装臵一起,用以确定几 何量值的器具。
⑥测量基准与定位方式选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量基准选择 用来测量已加工面尺寸及位臵的基准称测量基准。选择 测量基准应遵守基准统一原则,即设计基准、测量基准、 装配基准、定位基准应统一。如不统一,应遵守下列原 则: (1)在工序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定位基准一致。 (2)在终结检验时,测量基准应与装配基准一致。 定位方式选择 根据被测件的结构形式及几何形状选择定位方式,原则 如下: (1)对平面可用平面或三点支承定位。 (2)对球面可用平面或V形块定位。 (3)对外圆柱面可用V形块或顶尖、三爪定心卡盘定位 (4)对内圆柱面可用心轴或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定位。
测量的概念、特征与层次
![测量的概念、特征与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c9fb0ea055270722182ef7b3.png)
35
四、量表
赋值
非常同意 同意 无所谓 不同意 很不同意
看法1
1
2
3
4
5
看法2
5
4
3
2
1
看法3
1
2
3
4
5
看法4
5
4
3
2
1
36
四、量表
量表中的陈述设计的具体办法:
首先,根据文献资料或研究者自己的学术与生活经验积累, 采用类似“头脑风暴法”的方式尽可能地罗列与变量有关 的各个要点;
其次,将这些要点整理成形式统一的陈述; 其三,是将这些陈述进行删改、整理、分类、排列,形成
有
有
有
次序区分( >, < ) 距离区分(+.-) 比例区分(×.÷)
有
有
有
定比测量 有 有 有 有
14
四种测量层次及其基本特征
测量
定类测量
特征
相互排斥且可 辨别的类别
数字特 征
=≠
平均量度值 统计检验
众数
χ²检验
定序测量 等级顺序大于 <, >
或小于
中位数
符号秩检验
定距测量 定比测量
测量上的单位 具有相等的意 义
家庭大小等; 其中,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包括:是否属于某一组织、所参
加的组织数目、哪一个组织在政治上持有自己的观点、是 否向政府官员表明自己的观点、参加投票的次数、是否曾 高度关心某件公共植物
26
三、操作化
2、“父母投资”
陈皆明:父母投资与子女赡养关系研究 父母投资:父母为子女所做的各种帮助 三个维度:早期家庭帮助、
28
三、操作化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
![第二章 长度测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77cfeaaeb0717fd5360cdc44.png)
千分表是一种高精度的 长度测量工具,广泛用 于测量工件几何形状误 差及相互位置误差。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台式投影仪是根据光学 投影放大成像的原理设 计的光学计量仪器。其 适宜于仪表、机械等行 业。可用于检测机械零 件的长度、角度、轮廓 外形和表面形状等。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万能测长仪主要用于对平行平面状,球状类精密量具 和零件的外形,内孔尺寸的测量.
∴ 组成89.765mm的尺寸,可从83块一套的量块中选出 1.005、1.26、7.5、80mm四块组成。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3 测量仪器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一、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及其分类:
定义:是指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分类: 1、按显示数据的方式,可分为: ①实物量具:如量块; ②显示式测量仪(带表外径千分尺); ③极限量规:塞规和卡规 ④测量系统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塞规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T2000》适 于在科研试验 室和工厂计量 室对工件表面 进行测试和分 析。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聊城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2、几何量测量仪器按结构的特点:
游标式测量仪器, 如:游标卡尺、游标深度尺、 游标量角器等; 微动螺旋副式测量仪器, 如:外径千分尺等; 机械式测量仪器, 如:百分表、千分表等; 光学机械式测量仪器, 如投影仪、测长仪等; 气动式测量仪器 电学式测量仪器 光电式测量仪器
(补充概念):
示值: 测量仪器所给出量的值或测量仪器所显示(或指示)的量值。这 个量值可以是被测量值,也可以是为了用于计算被测量之值的 其它量值。 标称值: 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例如:标在标准电阻上的量值100Ω,标在砝码上的量值10g, 标在单刻度量杯上的量值1L,标在量块上的量值100mm。标 称值就是实物量具本身所复现的量值。 对于实物量具而言,示值就是它所标出的值,即标称值 但这二者仍是有区别的,示值是指测量仪器所显示(或指示)的 量值,标称值是指测量仪器上表明其特性或指导其使用的量值, 示值的概念如应用于量具,则量具的标称值就是示值。
测量基本概念与方法
![测量基本概念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27735ef3186bceb19e8bbe9.png)
最佳值(最优概值):工程中n(测量次数
)的数值不可能无穷大,所得的结果只是真
值的近似。
X x1 x2 x3 n
n
xn
xi
i 1
n
四、测量仪表的特性
• 仪表特性:包括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 准确度等级
– 根据测量仪表准确度大小所划分的等级和范围 – 引用误差 – 基本误差 – 允许误差
• 稳定度 • 灵敏度和灵敏阈 • 线性度和变差 • 温度误差
动态特性
• 动态特性:仪表对随时间变化的被测参 数的响应特性
– 输出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被测参数随同一 时间变化的曲线一致或比较接近
– 阶跃响应:仪表在输入阶跃信号时,输出信 号能否立即跟随输入信号变化的能力
接触法、非接触法
接触式 非接触式
静态和动态
静态:被测对象处于稳定状态下的测量 动态:被测对象处于不稳定状态下的测量
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测量:无需对被测量与其它实测的量进 行辅助计算而直接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量与被测量之间有已 知函数关系,而得到的被测量的值。
二、测量系统
• 测量系统:为完成测量任务而组合在一 起的总体
测量与误差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与测量方法
• 测量:从客观事物中提取有关信息 的认识过程,经整理后成为数据。
• 三要素:比值、单位、误差 X 0 ax aX:0:测被量测单量位的真值 x:二者的比值
测量方法
• 按测量和被测量的差值大小
– 非零法:弹簧压力表 – 零位法:天平 – 微差法:测量压力的U形管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测量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测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4c3d98f71fe910ef12df8bc.png)
一、信度
信度(reliability)即可靠性,或一致性、稳 定性,指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 量时,其所得结果(分数)相一致的程度。 大部分信度指标都以相关系数(r)表示。 1。再测信度:间隔一定的时间对同一组被试两 次施测同一个测验,所得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2。复本信度:研究者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工 具的两种不同但是等价的形式对同一组被试施测, 所得分数之间的相关系数。
李克特量表的编制程序
1。围绕要测量的态度或主题,以赞成或反对的 方式写出与之相关的看法或陈述若干条(一般为 20—30条)。对每个陈述都给予五个答案,并根 据赞成或反对的方向分别赋以1、2、3、4、5分。 2。在所要测量的总体中选择一部分对象(一般 不少于20人)进行试测。 3。统计每位受测者在每条陈述上的得分以及每 人在全部陈述上的总得分。 4。计算每一陈述的分辩力,删除分辩力不高的 陈述,保留分辩力高的陈述,形成正式量表。
二、效度(validity)
(一)工具(测量)效度 (二)内部效度 (三)外部效度
(一)工具(测量)效度
效度也称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是指测量 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 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 事物属性的程度。 效度指的是测量标准或所用的指标能够如实 反映某一概念真正含义的程度。
测量的四个要素
1测量的客体 即测量的对象,“测量谁”? 2测量的内容 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测量什么”? 3测量的法则 怎么测量? 即用数字或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作 规则, 或是某种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区分不同特征和属性 的标准 4数字或符号 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如何表示”?
2-测量与评价基础
![2-测量与评价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edf94307a2161479171128d9.png)
定比尺度
其次,与定距尺度唯一的区别是, 定比尺度具有一个绝对的零点。如 年龄、工资,出生率、离婚率、城 市的人口密度等。
再次,在体育实践活动中,定比尺 度的一些应用问题还有待解决。例 如, 12秒 5提高到 12秒 2与 13秒 5提 高到 13秒 2,虽然都提高了 0.3秒, 但对同一群体来说,显然前者要比 后者提高的难度大、价值高。
种类
Nominal
特 点
基本功能
分类、标记
数字 特征
适用的统计方法
=≠ 百分比,卡方检验, 列联相关系数 > 中位数,百分位数, < 等级相关,非参数检验 + - × ÷ 算术平均数,标准差, 积差相关,参数检验 几何均数
Ordinal
顺 可按照次序 序 排列 距 差距的确定 离 与比较 原 比值的确定 点 与比较
2、测量尺度的种类及其特性
种类 例 如 顺 距原信 等 离 连 序 离点息 级 散 续 × ××少 低
√ ××少 低 √ × √ ×多 高 ? ? √ √ √ 多 高 √ √
Nominal 号码,位置 Ordinal 名次,等级
Interval 关节幅度、引体向上 √ 温度、考试分数 Ratio 速度、距离、重量 √
作业
举例简述4种测量尺度的定义、特点、 适用的统计方法、科研中常见的错 误等。
四、测量与概念的操作化
(一)概念、变量、指标和量表 1、概念(concept)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是某类事物的 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 由于现实世界中事物和现象的类型、 结构的不同,复杂程度也不同,决定 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不同,所以概 念的抽象程度也有高有低。
Interval
Ratio
(五)四种量表之间的关系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六章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
![社会研究方法,讲义第六章 社会研究中的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022cdeceaaea998fcd220ed9.png)
第六章社会研究中的测量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过程一、测量的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测量是人们通过对现实世界细致的系统观察而把握某种现象存在程度的过程。
例如,人们通过观察去把握一件物体的大小,用手去试试水温,用尺子去丈量长度等等都是测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测量是一种经常发生的行为,有时它甚至能决定人们该做些什么。
在科学研究中,更是经常借助测量工具去测量所研究的对象。
测量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许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借助测量工具进行的测量活动。
测量活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的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
如温度计对温度变化的感知程度,要比用人的皮肤去感知温度变化强很多。
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关于社会和自然的测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对象,一个是物理现象,另一个则是社会现象,由此在测量方法和工具上,存在着许多不同。
相比之下,社会研究者的工作要比自然科学家困难一些。
自然科学家测量的行星、细胞或化学物质的存在方式更加客观,并且相对比较稳定。
不过,与日常生活中的测量相比,社会测量更接近自然科学测量,也是一种科学测量,它具备一切科学测量的基本要素。
首先,它是按照一定程序的系统测量,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记录,是可重复的、客观的和能被检验的。
其次,它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是在一定理论背景下发生的。
最后,它有精心设计的测量工具,特别是有针对类似偏见这样的非物理存在,发展出了特殊量表工具。
社会测量中,与自然科学测量最接近的是定量测量,即针对表示某种社会属性的概念,构造出相应的测量工具,对之进行经验观察,并以数字形式表示观察结果。
二、测量过程一般说来,测量过程包括三个步骤:首先,要把测量对象以概念的形式表示出来,或者说对测量对象形成概念化认识,这就是“概念化”过程;其次,针对需要测量的概念,构造相应的测量工具,这属于“操作化”的内容;最后,用测量工具对测量对象进行经验观察,这是“资料收集”的任务。
高中物理测量
![高中物理测量](https://img.taocdn.com/s3/m/b9d3dc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a.png)
高中物理测量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的自然科学。
而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测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获取实验数据,验证理论模型,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在物理实验中,测量不仅要求准确度高,还需要考虑实验的可靠性和误差的控制。
下面将就高中物理测量进行探讨。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是用尺度或比例将态势、数量、性质等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数字,以便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实际操作中,测量不仅仅是量出一个数字,更重要的是考虑可靠性和准确度。
高中物理中的测量涉及到长度、时间、质量、温度等多个方面,因此测量的方法和仪器也各不相同。
在实验中,最基本的测量涉及到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通常采用尺子、卷尺等工具,确保读数准确。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工具的零点对准,并尽可能减小人为误差。
二、实验中常用的仪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测量仪器有卷尺、螺旋测微器、量筒、天平、光栅等。
这些仪器能够满足不同范围、不同精度的测量需求。
比如在测量长度时,使用卷尺或螺旋测微器可以满足日常学习的需求;而在测量小质量时,使用天平能够更准确地获得数据。
另外,在物理实验中,温度、压强等物理量的测量也十分重要。
这时就需要使用温度计、压力计等专门的仪器来进行测量。
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使用不同的仪器,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误差的分析和控制在物理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
系统误差是由测量仪器、环境等种种因素引起的,比如仪器刻度不准确、温度变化等;而随机误差则是测量过程中的偶然性因素造成的。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通过合理设计实验,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尽可能减小误差的影响。
此外,在物理测量中,还需要考虑仪器的精度、灵敏度等因素。
选择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和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高中物理测量是物理学习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测量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
测量的概念
![测量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333e1bc7e21af45b207a84c.png)
测量的概念:(1)测量(复旦96、97<名〉;人大96<名>):对所确定的研究内容或调查指标进行有效的观测与量度。
具体地说,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字或符号分派与研究对象的特征(即研究变量)之上,从而使社会现象数量化或类型化。
(2)研究变量:是通过对概念的界定和具体化而转化来的,在研究中,它是分析单位所具有的特征或属性。
在一具体研究中,每个变量都有特定的测量指标。
(3)数字(符号):测量时得到的一定数值可作为某一现象或事件特征的代表符号。
(4)分派规则:确定分派数字的规贝焜测量中最基本、最困难的工作。
测量是将各个分析单位与它们的特征或属性用数字分派规则联系起来。
所谓规则是指操作的方法或索引,它指导研究人员如何实施测量。
(5)有效的测量规则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复旦98<名>:测量三要素):<1>准确性:指所分派的数字或符号能真实、可靠、有效地反映调查对象在属性和特征上的差异,用数学概念表述,如果真是状态与符号系统在结构上具有一致的关系,那么两者就具有同构性,同构性越高,所观测的资料就越准确有效;<2>完备性:是指分派规则必须能包括研究变量的各种状态或变异;<3>互斥性:指每一个观测对象(或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都能以一个而且只能以一个数字或符号来表示。
(6)测量的作用:在于作岀准确的分类,以便比较研究对象的各种差异,这些差异有些是以等级区分的,有些是以数量区分的。
研究对象的差异都是由一定原因造成的。
因此通过对差异的比较和分析就能找岀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测量尺度(北大92<简>:举例说明四种测量尺度的特点及区别;北大2001<简>:是举例说明4种测量尺度及其数学性质;复旦98<简> :简述变相的测量层次及其划分意义):(1)定类尺度或名义尺度:测量定类变量的尺度,它是测量尺度中最低的一种,大多数定性测量都适用定类尺度。
其严格的区分可分为:<1>标记:可作为一个识别的记号,当数字被用作标记时,它并不表示数量的多少,也不能对它做数量运算;<2 >类别:可作为对变量的不同状态的度量,类别区分可说明观测对象的某些本质特征•类别也可用数字表示,这种数字仅用于区分而不能运算。
测量的概念
![测量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1a51d7c0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1.png)
测量的概念
测量是指根据某种标准或单位,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获得某种属性、性质或变量值的过程。
它是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商业活动等各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
测量的概念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1. 标准或单位:测量需要基于一定的标准或单位进行。
标准可以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标准,也可以是特定行业或领域内制定的标准。
2. 属性、性质或变量:测量是用来获取事物的某种属性、性质或变量值的。
这些属性可以是物理量,如长度、质量等;也可以是心理属性,如情绪、知觉等。
3. 定量或定性方法:测量可以通过定量方法获取具体数值,也可以使用定性方法进行描述或分类。
定量方法适用于量化属性,定性方法适用于描述属性。
4. 过程:测量是一个有序的过程,包括选择测量对象、选择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操作、记录测量结果等。
5. 可靠性和准确性:测量要求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可靠性指测量的结果在多次重复测量中保持一致性;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被测属性的真实值接近程度。
综上所述,测量是基于标准或单位,通过定量或定性方法获取事物属性、性质或变量值的过程。
它在科学、工程、商业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理 测量 知识点总结
![物理 测量 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7363c9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28.png)
物理测量知识点总结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
在物理学中,测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物质和现象,而这些物质和现象的特性往往需要通过测量来加以描述和理解。
因此,测量是物理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物理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指为了获得某种量的大小,通过某种方法和工具进行的操作过程。
在物理学中,一个量通常是指一种特定的物理性质或现象,如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电压等。
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对这些量进行定量描述,并且用数字来表示其大小。
2. 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的基本要素包括测量对象、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
测量对象是指需要测量的特定量,如长度、质量等;测量工具是用来进行测量的仪器或设备,如尺子、天平、量筒等;测量方法是指用来进行测量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测量结果是指通过测量所得到的值,通常以数字形式表示。
3. 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测量的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的接近程度,而精度则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实际测量中,准确性和精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常见测量量及其测量方法1. 长度的测量长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距离,通常用米作为基本单位。
常见的长度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卷尺、游标卡尺等。
测量长度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比较测量、间接测量等。
2. 质量的测量质量是指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和引力特性,通常用千克作为基本单位。
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包括天平、砝码、电子秤等。
测量质量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比较测量、间接测量等。
3. 时间的测量时间是指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和持续的间隔,通常用秒作为基本单位。
常见的时间测量工具包括秒表、钟表、计时器等。
测量时间的方法有直接测量、比较测量、间接测量等。
4. 温度的测量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度或冷度程度,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作为单位。
常见的温度测量工具包括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第5讲:几何量测量基础
![第5讲:几何量测量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ceb5df619e8b8f67c1cb98e.png)
潍坊学院 王长春
几何量测量的有关知识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二、量值传递 三、量块的有关知识 四、计量器具及其技术指标 五、测量方法及分类
一、测量的基本概念
1、测量的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狭义上:
测量
指将被测量与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 量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被测量量值 的实验过程。
测量的基本概念
广义上
2) 按测量结果的读数值不同分类
(1) 绝对测量 从测量器具上直接得到被测参数的整个量 值的测量。例如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轴径值。 (2) 相对测量 将被测量和与其量值只有微小差别的同一种 已知量(一般为测量标准量)相比较,得到被测量与已知 量的相对偏差。例如比较仪用量块调零后,测量轴的直 径,比较仪的示值就是量块与轴径的量值之差。 相对测量时,对仪器示值范围的要求比较小,因而能提高仪 器的测量精度。若已知量(标准量)与被测量的材质相同 时,因偏离标准温度(20℃)及测量力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要比绝对测量法小得多。
(10)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是指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 被测几何量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直接反 映测量结果的置信度
五、测量方法及其分类
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原理、测量器具 和测量条件的总和。 1) 按所测得的量(参数)是否为欲测之量分类
(1) 直接测量 从测量器具的读数装置上得到欲测 之量的数值或对标准值的偏差。例如用游标 卡尺测量外圆直径,比较仪测量长度尺寸等。 (2) 间接测量 先测出与欲测之量有一定函数关系 的相关量,然后按相应的函数关系式,求得欲测 之量的测量结果。例如用“弦高法”测量大尺寸 圆柱体的直径
6) 按被测工件在测量时所处状态分类 (1) 静态测量 测量时被测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头 处于静止状态。例如用外径千分尺测量轴径等。 (2) 动态测量 测量时被测零件表面与测量器具测 头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或测量过程是模拟零件在 工作或加工时的运动状态,它能反映生产过程中 被测参数的变化过程。例如用电动轮廓仪测量表 面粗糙度等。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https://img.taocdn.com/s3/m/1ea7cb2c4693daef5ef73de9.png)
母
在就业上是否得到帮助
投 资
近期给予的帮助 照看孩子
做家务
在换工作上是否得到帮助 在分房上是否得到帮助
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三级指标
正在给予的帮助 照看孩子
做家务
一级指标
给予经济上的帮助
二级指标
操作化的几个例子
思考: 1:“同情心” 2:“大学生生活满意度” 3:“现代化的生存环境” 4:“溺爱孩子”
+,-
+,-; ×,÷
众数
X2检验
中位数
符号秩检验
算术平均数 T检验、F检验
几何平均数 T检验、F检验
第二节 概念的操作化
一、操作化的有关术语(概念、变量、指标)
1.概念(Concept) 概念:是对现象的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即共同特征) 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物质财富 抽象
生活用品
大 含糊 不易观测
操作化
同情心 (抽象概念)
主动帮助盲人过街 主动给讨饭者钱物 主动扶起跌倒的老人 主动向灾区捐款
(具体指标) 图5-3操作化
操作化
生活满意度 (抽象概念)
饭菜的质量与服 务态度
宿舍的人均面积
舍友是否打呼噜 或梦游
娱乐活动场所的 多少
图书馆的利用
图5-3操作化 (具体指标)
现代化的生存环境
概念
维度
研究中,风笑天教授将“溺爱孩子”的概念操作化为 四个不同维度
“溺爱孩子”的四个不同维度
不注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对孩子过分迁就 物质上对孩子尽量满足
例:幸福广东指标体系
老广的幸福摸得着碰得到 ?!
广东省政府公布幸福广东指标体系,主客观指标共17大 项84个指标
测量基本知识
![测量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9d858d5b9f3f90f76c61bdd.png)
70× %=0.7℃ 解: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max|=70×1%=0.7℃ 由题意可知,被测温度的允许最大绝对误差为: 100×0.5%= ℃ 测量范围为0 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1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1=100×0.5%=0.5℃ %=0.5 200×0.5%= ℃ 测量范围为0 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 测量范围为0~200℃的仪表的最大允许绝对误差为:|△max|2=200×0.5%=1.0℃ %=1.0
8
对于仪器系统误差可以采用一些方法避免: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特定的测量应当选择适当的仪器;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确定仪器误差的大小后应用修正系数;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用一个标准仪器对仪器进行校准。 (2)、特点 )、特点 )、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种类 (3)、种类: )、种类: 恒值系差 变值系差 周期性 累进性
δ=
±0.5 *100% = ±1.25% 40 − 0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因此该流量计必须选择1.0级的流量计 结论: 结论: 工艺要求的允许误差 ≥ 仪表的允许误差 ≥ 校验所得到的相对百分误差
18
例3: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1%,现有 某被测温度信号在70~80℃范围内变化,工艺要求测量误差不超过± %,现有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 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100℃ 两台温度测量仪表,精度等级均为0.5级,其中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100℃,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 200℃ 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另一台仪表的测量范围是0~200℃,试问这两台仪表能否满足上述测量要求。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5f4c1f0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77.png)
测量总结的知识点一、测量的基本概念1. 测量的定义测量是通过某种手段或方法,获取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数量特征,以便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或描述的过程。
2. 测量的特点测量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3. 测量的分类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测量可以分为长度测量、角度测量、面积测量、体积测量等不同类型。
二、测量的基本原理1. 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直接测量原理、间接测量原理和比较测量原理。
2. 测量的基本方法测量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测量方法、间接测量方法和综合测量方法等。
3. 测量的误差测量中可能存在多种误差,包括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人为误差等。
4. 测量的精度与准确度测量的精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而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三、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器1. 测量工具常用的测量工具包括尺子、卷尺、量角器、分度尺、刻度尺等。
2. 测量仪器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测距仪、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测距仪、测量仪等。
四、测量的应用1. 工程测量工程测量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地表或建筑物进行测量,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活动。
2. 土地测量土地测量是指对地理空间信息、土地利用信息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3. 测绘测量测绘测量是指通过测绘技术对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绘制的活动。
4. 地球物理测量地球物理测量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球内部结构、地球表面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活动。
五、测量的发展趋势1. 测量技术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测量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涌现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激光雷达等新技术。
2. 测量方法的创新新的测量方法如无接触式测量、虚拟测量等不断涌现,为测量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 测量领域的拓展测量不仅仅局限于地面或建筑物,还涉及到海洋测量、宇宙测量等领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
六、测量的现状与挑战1. 测量技术的高度发达当前,测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在工程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测量误差难以消除、测量数据难以处理等。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ffd746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33.png)
传统测量知识点总结一、测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测量是指利用一定的仪器和方法,对物体或现象的某些特征进行定量描述和比较的过程。
测量的基本概念包括测量的目的、测量的对象、测量的方法、测量的精度和测量结果的处理等。
二、常用测量仪器和工具1. 刻度尺:用于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线性尺寸。
2. 量角器:用于测量物体之间的夹角。
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内径、外径等尺寸。
4. 卷尺:用于测量比较长的线性距离。
5. 测量显微镜:用于测量微小的尺寸。
6. 电子秤、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7. 雷达、测距仪:用于测量物体的距离。
8. 仪表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
三、测量的误差及其处理方法1. 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测量方法的局限性引起的误差。
2. 随机误差: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等引起的不确定性误差。
3.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描述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4. 误差的处理方法:重复测量、平均值、误差传递等方法。
四、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1. 数据的整理:整理测量数据,得出测量结果。
2. 数据的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 数据的可靠性:评估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五、光学测量与传感器测量1. 光学测量:包括白光干涉、激光干涉、衍射等测量方法。
2. 传感器测量: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和应用。
六、地理测量与导航定位1. 地理测量:包括地图制图、测量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的测量技术。
2. 导航定位:包括GPS定位、惯性导航、地面测量等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七、工程测量与土木测量1. 工程测量:包括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的测量技术。
2. 土木测量:包括地质勘探、地形测量、地下管道测量等土木工程领域的测量技术。
八、化学分析与质量检测1. 化学分析:包括质量分析、结构分析等化学分析技术。
2. 质量检测:包括产品质量检测、环境质量检测等质量检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测量
知识点1 测量的概念
学习导航
测量的概念与特征
测量的定义 测量的四要素 社会现象的测量
1. 测量的定义
所谓测量(Measurement)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 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 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2. 测量的四个要素
测量客体,即测量的对象——测量谁? 测量内容,即测量客体的某种属性或特征——测量什么? 测量法则,即用数字和符号表达事物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操 作规则——怎么测? 数字和符号,即用来表示测量结果的工具——如何表示?
„ 按2014年的收支情况,您家的生活水平在本地区 大体上属于哪个层次? 下层 中下层 中等 中上层 上层
THE END
谢 谢 观 看!
3. 社会现象的测量
社会测量要比自然科学的测量更容易受到“测不准 原理”的影响。 “测不准原理”是指被测量客体中两个具体的测量内容 是相互影响的,不能同时测准两个测量内容。
社会测量受测量工具的影响较大。
3. 社会现象的测量
社会测量受测量对象回答质量的影响较大。 社会期许性„ 你是否同意性别歧视是不对的? Nhomakorabea同意 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