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用着色剂使用

合集下载

绿色饲用着色剂-类胡萝卜素在水产中的应用

绿色饲用着色剂-类胡萝卜素在水产中的应用
类胡 萝 卜紊除 了着 紊使 用 中现存 的 问题 提
出了对策 并展 望 了其今 后 的发展 前景 。
关键 词 : 类胡 萝 卜紊; 色剂 ; 着 水产饲 料 ; 响 因素 ; 影 问题 ; 对策 Th p ia in o r tn i saAq a ut r ime tto d t e e Ap l t fCa o e od a u c l eP g n a in Ad i v c o u i
类胡 萝 卜素 ( ao nis 是 在 动 植 物 王 国 crt o ) e d 中发现 的最普遍 的一类 天然 色素 的总称 , 分胡 萝 卜 (aoee) 叶黄素 (atohl ) 大类 。 素 crt s和 n xnhpy s两 l 类 胡萝 卜 素作 为一种 高效着 色剂 , 养殖 鱼类 体 对
H nh n Wa gY ui uMe go g n oj
( i e o eeo u zo gA c l r U i r t, h n4 0 7 ) Fs r C l g f ah n ut e nv sy Wu a 3 0 0 hy l H u ei
Ab tac :Th n e sv s mo fa uiut r a s s t e e a u t n mas l c i g c r t — sr t e it n iim de o q c l e c u e h s q ai a i l a k n a oe u c
品 的质量 , 而食 品的色泽 则是食 品质 量 的一个 重
要 方面 。就水 产 品而言 , 消费 者不仅 需要有 足量
进 而提升其 商 品价 值 。
的水 产 品 , 而且 对 水 产 品 的 品 质 要求 也 越 来 越 高 , 然水 产 品 的颜 色 一 般 与其 营 养价 值无 关 , 虽 但是 否拥 有健 康体 色 , 往成 为消 费者选择 水产 往 品 的依据 之一 。

养鸡生产中着色剂的应用

养鸡生产中着色剂的应用

着色剂的重要性
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使用着色剂,养鸡场可以生产出色 泽鲜艳、口感更好的鸡肉,提高产品的 竞争力。
VS
满足消费者需求
消费者通常更倾向于购买色泽鲜艳、口感 更好的食品,使用着色剂可以满足消费者 的需求。
着色剂的分类
01
02
03
天然着色剂
如番茄红素、类胡萝卜素 等,从天然植物中提取, 安全可靠。
增强鸡的免疫力
提高抗氧化能力
着色剂可以增强鸡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对鸡 的损害,提高鸡的免疫力。
促进免疫器官发育
某些着色剂可以促进鸡免疫器官的发育,提高鸡的免 疫力。
降低感染风险
通过使用着色剂,可以改善鸡的营养状况,提高鸡对 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04
着色剂的用量与使用方法
着色剂的用量
1 2
种类
不同种类的着色剂用量不同,如柠檬黄、日落黄 等,需根据产品说明和实际需求进行配比。
体重与剂量
根据鸡的体重和饲养环境确定着色剂的用量,以 达到预期效果。
3
持续时间
着色剂的使用应持续到鸡达到上市标准,以确保 最佳效果。
着色剂的使用方法
混合饲料
将着色剂与鸡的饲料混合均匀,确保每只鸡都能摄取到适量的着色 剂。
人工合成着色剂
如柠檬黄、日落黄等,通 过化学合成得到,成本较 低。
微生物着色剂
由微生物发酵产生,如红 曲色素等。
02
常用的着色剂
类胡萝卜素
来源
01
类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主要存在于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如胡萝卜、南瓜、番茄等。
功能
02
类胡萝卜素可以改善鸡蛋和鸡肉的颜色,同时也可以促进鸡的

着色剂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资料]

着色剂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资料]

着色剂在观赏鱼养殖中的应用甘喜瑜 07级水产养殖2班学号:222007328212208摘要:本文先介绍了着色剂(类胡萝b素)的分类、着色机理以然后在说明其国内观赏鱼饲养中的应用情况。

对现在市场上的商品着色剂也有一定程度的介绍,从而给广大养殖者提供一个参考。

关键词:着色剂;类胡萝卜素;天然;人工合成;应用实例观赏鱼类的体色是类胡萝卜素、黑色素、鸟嘌呤等多种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类胡萝b素的作用尤为重要。

养殖观赏鱼的体色不如野生观赏鱼艳丽,其原因与生活环境的不同有关,而最主要的是养殖观赏鱼的饲料中缺少足够的代谢合成色素的前体物质。

与其他动物一样,鱼类体内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只能从饲料中获得。

目前,生产和家庭饲养锦鲤、红龙、七彩神仙鱼和血鹦鹉等观赏鱼都广泛使用着色剂。

1 着色剂的分类1.1饲料着色剂和动物体肤着色剂根据着色目标的不同,着色剂可分为饲料着色剂和动物体肤着色剂两大类。

1.1.1饲料着色剂少量添加在饲料中,仅改变饲料的外观颜色而不具备在动物体内、体表和卵黄中沉积的能力。

市场上常用的有柠檬黄、苋菜红、胭脂红、日落红、甜菜红和姜红等。

1.1.2动物体肤着色剂动物吸收后会沉积在皮肤、肌肉和卵黄中,呈现出鲜艳色泽,可提高饲养动物的美观性和商品价值。

1.2天然着色剂和化学合成着色剂根据着色剂的不同来源,可分为天然着色剂和化学合成着色剂两大类。

因其主要成分是类胡萝b素,所以通常又将其称为天然类胡萝b素着色剂和化学合成类胡萝卜素着色剂。

1.2.1天然类胡萝卜素着色剂1.2.1.1植物类胡萝卜(每千克含类胡萝b素522 mg、叶黄素527 mg),红辣椒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1 200 mg),万寿菊花瓣粉(每千克含类胡萝b素232 mg),金盏菊花瓣粉(每千克含叶黄素8000 mg),松针叶粉(每千克含类胡萝b素238 mg),玉米面筋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150- 270 mg)。

1.2.1.2藻菌类螺旋藻粉(每千克含类胡萝b素4475 mg),雨生红球藻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10000~20000 mg),小球藻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4475 mg),红法夫酵母粉(每千克含类胡萝卜素340 mg)。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

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食品着色剂是一种用于食品着色的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增加食品的感官质量。

但是,食品着色剂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及发色剂。

一、食品着色剂使用注意事项1.选用适当的着色剂不同的食品着色剂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用途,使用时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和加工工艺选用适当的着色剂。

例如,柠檬黄等水溶性着色剂适合用于饮料、糖果等加工中,而胭脂红等油溶性着色剂适合用于糕点、饼干等加工中。

2.掌握使用量食品着色剂的使用量对食品的色泽和感官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使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食品的质量。

因此,在选用食品着色剂时,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和加工工艺确定适当的用量,并进行严格的控制。

3.注意添加时间食品着色剂的添加时间对食品的色泽和质量也有影响。

一些着色剂在加热或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褪色或变色,因此需要掌握好添加时间。

例如,一些水溶性着色剂需要在水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再加入,而油溶性着色剂需要在油脂加热到一定程度时再加入。

4.保证食品质量在使用食品着色剂时,需要注意保证食品的质量。

一些着色剂可能会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或产生有害物质,因此需要选用安全可靠的着色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用量使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食品的储存和使用期限,避免食品变质或过期。

二、发色剂发色剂是一种能够使食品呈现鲜艳颜色的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中,发色剂的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发色剂的种类和用量不同的发色剂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用途,使用时需要根据食品的种类和加工工艺选用适当的发色剂。

同时,发色剂的用量也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以避免过量使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

2.注意发色剂的使用温度和时间发色剂的使用温度和时间对食品的色泽和质量也有影响。

一些发色剂需要在较高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的发色效果,而一些则需要在较低的温度下使用。

同时,发色剂的使用时间也需要进行控制,以避免过长时间的加热导致食品营养成分的损失或产生有害物质。

着色剂在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着色剂在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着色剂在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韩效国
【期刊名称】《中国饲料添加剂》
【年(卷),期】2016(000)010
【摘要】着色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已经有近五十年的历史,其有效性已被业界广泛
认可。

饲料中添加着色剂是为了增加动物产品的色泽,如使牛奶的黄油增色,禽蛋的卵黄与外壳增色,肉鸡皮肤、脂肪增色,以及鱼、虾肉增色等,此外着色剂还可改变饲料色泽,刺激动物食欲,提高生长性能。

本文主要综述了着色剂的着色机理、着色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家禽和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页数】4页(P7-10)
【作者】韩效国
【作者单位】安丘市石堆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潍坊26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96
【相关文献】
1.水产动物体色色素组成及着色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J], 张洪丽;
2.着色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J], 邝金媚;吴秀丽;赵典惠
3.着色剂在水产养殖中的研究与应用 [J], 邝金媚;吴秀丽;赵典惠
4.着色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韩杰;于宁
5.着色剂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 [J], 余云雷;胡军安;张妮娅;齐德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着色剂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

着色剂在家禽日粮中的应用

3 家禽产 品的着色原理
家禽本身不能合成色素 , 只有带有 含氧功能基
物质中均含有一定量 的叶黄素 , 但因含量不高仅能 ( 羟基 , 酰基 , 酮基) 的类胡萝 b ( 素 包括叶黄素, 番茄
作为辅助性着色剂使用或提取纯品的原料 。当前 国 红素 和玉米黄素等) 才有着色效果。饲料 中的类胡
肪、 蛋黄、 羽毛和牛奶的黄油增色 以及使水产养殖动
物体表及卵增色的动物产品着色剂 。 2 1 饲 料 着色剂 . 饲料着色剂通常是经“ 重氮反应” 偶氮反应” 和“ 而合成的一类人工合成色素。它们的作用仅仅是改
1 着 色 剂 的 作 用
1 1 改变饲 料颜 色 。 . 刺激 畜禽 的食欲
常用着色剂的种 类
目前在畜禽配合饲料及鱼饵料 中使用的着色剂
对食品的色泽提 出更高的要求 , 开发 、 研究、 利用饲
用着色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分为两类 : 一类是用于改变饲料外观颜色的饲料着 色剂 ; 另一类是使动物产品如鸡体的皮肤、 喙、 腿、 脂
际市场上被普遍接受和使用的天然色素 主要是万寿 萝 b 以棕油酸二酯 的形 式存在 , 素 主要是与低密度 菊色素衍生物和辣椒色素衍生物 。其 中万寿菊系从 脂蛋白结合被吸收 。吸收后的类胡萝 b 以游离状 素
国外 引进 提取 工 艺 最 为 成 熟 , 用 也 最 广 。万 寿 菊 态 进入 血液 , 血 液循 环 进 入 鸡 的皮 肤 、 应 随 脂肪 、 趾 脚 叶黄 素商 品成 品形 式 包 括 ① 叶 黄素 粉 : 即万 寿 菊 中 和蛋黄等组织并重新转化为棕油酸二酯沉积下来 ,
收稿 日] 20  ̄90 胡:0 6 —8
该类着色剂是通过机体吸收后 , 转移到动物皮

食品用调色剂的使用原则2016版

食品用调色剂的使用原则2016版

食品添加剂(着色剂)使用范围色素名称使用范围赤藓红及其铝色淀凉果类、装饰性果蔬、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肉灌肠类、肉罐头类、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固体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靛蓝及其铝色淀蜜饯类、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 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膨化食品二氧化钛果酱、凉果类、话化类、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胶基糖果5.0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调味糖浆、蛋黄酱、沙拉酱、固体饮料、果冻、膨化食品、其他(仅限饮料浑浊剂) 、其他(仅限魔芋凝胶制品)番茄红风味发酵乳、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番茄红素调制乳、风味发酵乳、糖果、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焙烤食品、固体汤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果冻柑橘黄生干面制品按114高粱红114核黄素干制蔬菜(仅限脱水马铃薯) 方便米面制品、固体复合调味料黑豆红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黑加仑红糕点上彩装、碳酸饮料、果酒按红花黄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水果罐头、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杂粮罐头、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上彩装、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红米红调制乳、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含乳饮料、配制酒红曲黄色素糕点、熟肉制品、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红曲米,红曲红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腌渍的蔬菜、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腐乳、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熟肉制品、调味糖浆、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β-胡萝卜素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稀奶油(淡奶油)及其类似品(01.05.01稀奶油除外) 非熟化干酪、熟化干酪、再制干酪、干酪类似品、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1.002.02 水油状脂肪乳化制品(02.02.01.01黄油和浓缩黄油除外) 1.002.03、02.02类以外的脂肪乳化制品,包括混合的和(或)调味的脂肪乳化制品、脂肪类甜品、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醋、油或盐渍水果、水果罐头、果酱1.004.01.02.07 除04.01.02.05外的果酱(如印度酸辣酱) 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水果甜品,包括果味液体甜品、发酵的水果制品、干制蔬菜、腌渍的蔬菜、蔬菜罐头、蔬菜泥(酱),番茄沙司除外、其他加工蔬菜、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食用菌和藻类罐头、其他加工食用菌和藻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面制品、杂粮罐头、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 、粮食制品馅料、焙烤食品、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 、预制水产品(半成品) 、熟制水产品(可直接食用)水产品罐头、蛋制品(改变其物理性状)(10.03.01、10.03.03除外) 其他蛋制品、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类、碳酸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蒸馏酒、发酵酒(15.03.01葡萄酒除外) 果冻、膨化食品花生衣红糖果、饼干、肉灌肠类、碳酸饮料姜黄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调味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姜黄素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糖果、装饰糖果(如工艺造型,或用于蛋糕装饰)、顶饰(非水果材料)和甜汁、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调味糖浆、复合调味料、碳酸饮料、果冻、膨化食品焦糖色(加氨生产)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饼干、调味糖浆、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果冻焦糖色(苛性硫酸盐)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焦糖色(普通法)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调味糖浆、醋、酱油、酱及酱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果冻/膨化食焦糖色(亚硫酸铵法) 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粮食制品馅料(仅限风味派) 、饼干、酱油、酱及酱制品、料酒及制品、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茶(类)饮料、咖啡(类)饮料、植物饮料、白兰地、威士忌、朗姆酒、配制酒、调香葡萄酒、黄酒、啤酒和麦芽饮料金樱子棕糕点、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碳酸饮料、配制酒菊花黄浸膏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可可壳色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面包、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配制酒喹啉黄配制酒辣椒橙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半固体复合调味料辣椒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糕点上彩装、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调理肉制品(生肉添加调理料)、腌腊肉制品类(如咸肉、腊肉、板鸭、中式火腿、腊肠) 、熟肉制品、冷冻鱼糜制品(包括鱼丸等)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蛋白饮料/ 果冻/膨化食品辣椒油树脂再制干酪、腌渍的蔬菜、腌渍的食用菌和藻类、复合调味料、膨化食品蓝锭果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亮蓝及其铝色淀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凉果类、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虾味片、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仅限可可玉米片)、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调味糖浆、水果调味糖浆、香辛料及粉、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 、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萝卜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类、糖果、糕点、醋、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按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落葵红糖果、糕点上彩装、碳酸饮料、、果冻、玫瑰茄红糖果、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密蒙黄糖果、面包、糕点、果蔬汁(浆)类饮料按、风味饮料、配制酒按生柠檬黄及其铝色淀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除外)、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虾味片、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 、糕点上彩装、蛋卷、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布丁、糕点) 、水果调味糖浆、其他调味糖浆、香辛料酱(如芥末酱、青芥酱) 、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液体复合调味料(不包括12.03,12.04)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葡萄皮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糖果、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配制酒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水果罐头(仅限西瓜酱罐头) 、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05.04除外)、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虾味片、粉圆、谷类和淀粉类甜品(如米布丁、木薯布丁)、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布丁、糕点) 、水果调味糖浆、其他调味糖浆、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乳酸菌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特殊用途饮料、风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桑椹红果糕类、糖果、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果酒、果冻、沙棘黄氢化植物油、糕点上彩装酸性红(又名偶氮玉红)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酸枣色腌渍的蔬菜、糖果糕点、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天然苋菜红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甜菜红116苋菜红及其铝色淀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水果调味糖浆、固体汤料、果蔬汁(浆)类饮料、高糖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固体饮料、配制酒、果冻、橡子壳棕、可乐型碳酸饮料、配制酒新红及其铝色淀凉果类、装饰性果蔬、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1.01可可制品除外)、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胭脂虫红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干酪和再制干酪及其类似品、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果酱、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熟肉制品、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胭脂红及其铝色淀调制乳、风味发酵乳、调制乳粉和调制奶油粉、调制炼乳(包括加糖炼乳及使用了非乳原料的调制炼乳等)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水果罐头、果酱、蜜饯凉果、装饰性果蔬、腌渍的蔬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05.04装饰糖果、顶饰和甜汁除外)、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虾味片、糕点上彩装、蛋卷、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和蛋糕夹心) 、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水果调味糖浆、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除外) 、蛋黄酱、沙拉酱、果蔬汁(浆)类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果冻、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胭脂树橙(又名红木素,降红木素) 熟化干酪、再制干酪、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 、其他油脂或油脂制品(仅限植脂末)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除05.01.01以外的可可制品、代可可脂巧克力及使用可可脂代用品的巧克力类似产品、糖果、面糊(如用于鱼和禽肉的拖面糊)、裹粉、煎炸粉、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 、方便米面制品、焙烤食品、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复合调味料、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冻、膨化食品、杨梅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上彩装、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酒(仅限于配制果酒) 、果冻氧化铁黒,氧化铁红糖果和巧克力制品包衣叶黄素以乳为主要配料的即食风味食品或其预制产品(不包括冰淇淋和风味发酵乳)、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糖果、杂粮罐头方便米面制品、冷冻米面制品、谷物和淀粉类甜品(仅限谷类甜品罐头) 、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果冻叶绿素铜稀奶油、糖果、焙烤食品叶绿素铜钠盐,叶绿素铜钾盐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蔬菜罐头、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糖果、粉圆、焙烤食品、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仅限使用叶绿素铜钠盐,、果蔬汁(浆)类饮料、配制酒、果冻、诱惑红及其铝色淀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水果干类(仅限苹果干)、用于燕麦片调色调香载体、装饰性果蔬熟制豆类、加工坚果与籽类、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粉圆、即食谷物,包括碾轧燕麦(片)(仅限可可玉米片) 、糕点上彩装、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饼干夹心) 、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肉制品的可食用动物肠衣类、调味糖浆、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调味料(12.10.02.01蛋黄酱、沙拉酱除外) 、饮料类(14.01包装饮用水除外) 、配制酒、果冻、以胶原蛋白肠衣、膨化食品、玉米黄氢化植物油、糖果、越橘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藻蓝(淡、海水) 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香辛料及粉、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果冻栀子黄人造黄油(人造奶油)及其类似制品(如黄油和人造黄油混合品)、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蜜饯类、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坚果与籽类罐头、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生湿面制品(如面条、饺子皮、馄饨皮、烧麦皮) 、生干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熟肉制品(仅限禽肉熟制品) 、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浆)类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配制酒、果冻、膨化食品栀子蓝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果酱、腌渍的蔬菜、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 、糖果、方便米面制品、粮食制品馅料、焙烤食品、调味品(12.01盐及代盐制品除外) 、果蔬汁类及其饮料、蛋白饮料、固体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膨化食品植物炭黑、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粉圆、糕点、饼干、紫草红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糕点、饼干、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果蔬汁(浆)类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果酒紫甘薯色素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 、糖果、糕点上彩装、果蔬汁(浆)类饮料、配制酒紫胶(又名虫胶) 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柑橘类)、经表面处理的鲜水果(仅限苹果)、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胶基糖果、除胶基糖果以外的其他糖果、威化饼干紫胶红(又名虫胶红) 果酱、可可制品、巧克力和巧克力制品(包括代可可脂巧克力及制品)以及糖果、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仅限风味派馅料) 、复合调味料、果蔬汁(浆)类饮料、碳酸饮料、风味饮料(仅限果味饮料) 、、配制酒。

饲料着色与鸡体着色

饲料着色与鸡体着色

饲料着色与鸡体着色吴世林【期刊名称】《饲料工业》【年(卷),期】1993(14)6【摘要】在家禽配合饲料中,经常使用的着色剂有两大类,即用于改变饲料外观颜色的饲料着色剂和用于在鸡体(皮肤、小腿、喙、脂肪)及蛋黄中沉积的鸡体着色剂。

一、饲料着色剂饲料着色剂通常是经重氮反应和偶氮反应的人工合成色素。

市场上最常用的饲料着色剂是柠檬黄(tartraline),此外还有苋菜红(amaranth)、胭脂红(poncean)和日落黄(sunsetyellow)等。

对饲料外观进行着色的目的主要在两个方面:第一,适应鸡对饲料外观颜色的选择。

Lashloy(1916)研究表明,鸡的视网膜能感受395~715毫微米的光波,即能看到红、黄、蓝、绿、紫色。

Kennedy(1980)报道,鸡喜欢其刚出壳后所喂的那种饲料的颜色。

郑成(1993)【总页数】3页(P41-43)【关键词】饲料;作色剂;鸡【作者】吴世林【作者单位】广东省畜牧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64.4【相关文献】1.金鱼体色及在饲料中添加着色物质对其的影响 [J], 张光晨;魏东;白东清;许金华;王景倩;仲雨浓;彭靖2.不同饲料对锦鲤体色和着色成本的影响 [J], 何志刚;王冬武;邓时铭;曾国清;李绍明;邹利;3.饲料不同着色剂对狮子头金鱼生长及体色变化的影响 [J], 张宝龙;曲木;孙榕;王云祥;翟胜利4.饲料着色剂加丽素红对鸡血清蛋白的影响 [J], 高明艳;李卫真;张永云;刘文文;施瀚超;徐昆龙5.饲料不同着色剂对金鱼生长、体色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J], 曲木;张宝龙;程镇燕;王云祥;赵子续;翟胜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饲料中使用着色剂的必需性和安全性

饲料中使用着色剂的必需性和安全性

饲料中使用着色剂的必需性和安全性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昨日(2004年4月25日)的《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题为《变了“心”的柴鸡蛋》的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加丽素®红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原罗氏维生素和精细化工部)在此就饲料中使用着色剂的必需性和安全性等加以介绍,以澄清事实,使饲料生产者和养殖户科学使用加丽素,广大消费者安心食用禽蛋和禽肉。

着色剂在饲料中的应用已经有近四十年的历史,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业界广泛认可。

添加于饲料中的着色剂,主要用于家禽、水产动物及鸟类的蛋黄、皮肤、羽毛以及肌肉的着色,其次是应用于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鲑鱼、鳟鱼、红尼罗鱼、虾以及供观赏的金鱼,锦鲤鱼等鱼、虾饵料,以增加皮肤和肌肉的色泽。

一、着色剂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必需性1.人们对食品色泽的要求在当今的社会,饮食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欲和获得生存所必须的养分,人们还希望进餐是一种愉快的经历,要求的食物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还要是健康、营养和安全的。

众所周知,颜色是食物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较强的颜色会刺激食欲、消化并增强人们对食物的享受感。

由于颜色是重要的天然指示剂,是动物健康状况和品质的标志,所以消费者十分关心食品的颜色,多数人偏爱金黄色或橙红色的蛋黄,喜欢金黄色皮肤的禽,较红的肉色以及色泽鲜美的水产品等,并且往往根据产品的颜色深浅判断产品的质量和风味。

2.动物对色泽的需求颜色是信息传递的关键。

动物和植物使用其颜色作为通信联络中的信号和触发器。

没有颜色,将不可能有视觉,嗅觉和味觉也将受到损害。

许多动物改变其颜色表示它们准备交配,借以吸引异性,实现该物种的繁衍。

一些动物通过适应色与背景融为一个整体来保护自己。

颜色也是动物健康状况和品质的重要的天然指示剂,疾病、虚弱或营养缺乏的等原因可使动物的颜色发生变化。

3.动物色泽的来源动物的皮肤、羽毛、蛋黄及甲壳类等的颜色主要是由类胡萝卜素产生的,其色泽的深浅决定于动物采食和沉积类胡萝卜素的量。

养鸡生产中着色剂的应用

养鸡生产中着色剂的应用

养鸡生产中着色剂的应用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可以提高家禽的美观性和商品价值,提高产品的竞争优势。

因此,着色剂的应用范围日益拓宽。

在家禽的配合饲料中,目前使用的着色剂有用于改变饲料外观颜色的饲料着色剂和在鸡体的皮肤、腿、喙和脂及蛋黄中沉积的鸡体着色剂。

市售的商品性着色剂有加丽红、加丽黄、金闪闪、黄晶香等。

着色剂应用也要适量,用量过大不但增加饲料的成本,还使沉积率降低。

而且颜色过深反而影响家禽产品的价值。

在实际应用时,可考虑以下的因素。

1、饲粮的组成及组分。

大麦、米糠、黑麦等的配比较大时,则会使着色剂的效果降低。

日粮中钙、维生素过多对色素吸收也不利。

而添加花生油、菜油的日粮中添加硒、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可加强色素的沉积效果。

2、家禽的品种、性别和年龄。

不同的育种或杂交种的禽类,对类胡萝卜素衍生物在蛋黄或外皮组织中的沉积亦不同。

在相同条件下,母鸡的着色优于公鸡;大龄鸡比幼龄鸡着色深。

而老龄鸡随着年龄的增大,肠道吸收类胡萝卜素衍生物的功能逐渐减退,其色素沉积能力日趋变小。

3、健康水平。

家禽的健康情况直接影响着色剂在机体组织的沉积,特别是消化酶解或肠道吸收功能发生障碍时,影响着色剂沉积的现象更为明显。

此外,患有传染病症及寄生虫感染,特别是球虫病、沙门氏菌、慢性呼吸道病都可导致色素沉积作用的降低。

4、饲料摄食量和色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色素的沉积效果。

家禽摄食量少,着色素吸收少,而着色剂的沉积也就相应减少。

5、一般鸡体着色在2-3周即可完成,而蛋黄颜色产生稳定效应则约需3周。

若饲喂时间过短,则色素的着色效果不充分;若饲喂时间过长,从经济上又不划算。

同时,应注意合成色素的着色速度较快,而天然着色剂的增色速度比合成色素约慢1周,且天然叶黄素的着色效果比人工合成的叶黄素效果要差,大约1克合成的玉米黄色素可替代高达2克的天然复合叶黄素。

6、类胡萝卜制剂的维生素a活性、物理性状、颗粒大小、稳定性、利用率等都与色素沉积有关。

饲用着色剂的研究与应用

饲用着色剂的研究与应用

饲用色素的研究与应用一、世界范围内饲用色素的使用状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禽产品色泽的要求不断提高。

为解决禽产品的着色问题,国外研究工作已近一个世纪。

南美州是世界上最大的色素消费市场,约占全球的一半,其中墨西哥是全球最大的色素消费国,其次是美国。

东亚的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近年来色素产品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且表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墨西哥的色素消费中,约有94-96%用于肉鸡皮肤着色,4-6%用于蛋鸡。

墨西哥典型的日粮构成是高梁、玉米+玉米蛋白粉(看价钱与供应状况)+豆粕。

一般消费者要求肉鸡皮肤着色达10-13度(RCF),有地区差异;通常是靠添加万寿菊提取物和角黄素来实现,合成黄色素未被广泛使用。

对蛋黄的着色各地也有不同,一般在10-14度(RCF)之间,最普遍的实现方式是万寿菊/辣椒提取物,有时再加角黄素(合成色素已被批准用于蛋鸡)。

在美国养禽业所消费的色素添加剂中,约有95%用于肉鸡皮肤着色,5%用于蛋鸡。

美国肉鸡日粮的典型配方为:50-60%玉米+玉米蛋白粉(取决于是否经济和采购可能性)+豆粕。

肉鸡皮肤着色一般要求在6-7度(RCF)。

用于肉鸡皮肤着色所需的色素主要是来自玉米、玉米蛋白粉以及外加万寿菊提取物,有些地方有时添加角黄素,但其最高允许添加量为4g/T,肉鸡皮肤着色所消费的添加剂中有95%是天然的万寿菊提取物。

与其它地方相比,美国对鸡蛋着色要求相对较低,对食用鸡蛋一般要求蛋黄色泽在4-9度(RCF);所以,大多数地方蛋黄着色靠日粮中的玉米、玉米蛋白粉即可满足。

但为生产蛋糕提供鸡蛋的生产商,则要在饲料中加入万寿菊和辣椒提取物,以满足消费者对颜色的需求。

在美国南部中心地带的一些地区,高梁是主要的能量饲料,日粮中也需添加万寿菊提取的色素产品。

角黄素(Canthaxanthin)未被FDA批准用于蛋黄着色。

日本是世界上消费鸡蛋最多的国家之一,每人每年消费鸡蛋约350个,所以日本养禽业所消耗的色素添加剂主要是用于蛋鸡,一般要求蛋黄着色达11-12度,经常也有要求达13-14度。

食品着色剂使用标准

食品着色剂使用标准

食品着色剂使用标准
食品着色剂是一种能够增加食品色泽、改善食品外观的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然而,由于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各国针对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食品着色剂的安全使用。

首先,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不同国家对食品着色剂的使用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着色剂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超出规定的使用范围和限量标准。

其次,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应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食品添加剂标准,包括食品着色剂的使用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应当遵循这些国际标准进行生产,以确保食品着色剂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此外,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应符合食品生产的良好生产规范。

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相关的生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食品着色剂的使用符合卫生标准,不会对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同时,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应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观念。

食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食品着色剂时应当考虑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和健康观念,选择对人体健康无害的食品着色剂进行使用,避免使用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着色剂。

总的来说,食品着色剂的使用应当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符合良好生产规范,同时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和健康观念。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食品着色剂的使用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确保食品着色剂的安全使用,保障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
以化合物计
以元素计
尿素
Urea
CO (NH2)2
化学制备
≥98.6
(以干基计)
N≥46.0
(以干基计)
反刍动物
肉牛、绵羊和山羊0~1.0
奶牛0~0.6
1.0

硫酸铵
Ammonium Sulfate
(NH4)2SO4
化学制备
≥99. 0
N≥21.0
S≥24.0
反刍动物
肉牛0~0.3
奶牛、绵羊和山羊0~1.2
1.和维生素D3同时使用时,两种物质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总量不得超过:猪125 μg/kg(其中仔猪代乳料250 μg/kg),家禽125μg/ kg;同时使用情况下,按1μgVD3=40 IU VD3的比例换算VD3的使用量。
2.不得与维生素D2共同使用。
1.在配合饲料或全混合日粮中的推荐添加量和最高限量均以干物质含量88%为基础计算。
≥98.5
养殖动物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0
二丁基羟基甲苯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BHT)
C15H24O
化学制备
≥99.0
养殖动物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50
没食子酸丙酯
Propyl Gallate
C10H12O5
化学制备
≥98.0
养殖动物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00
特丁基对苯二酚
Tertiary Butyl Hydroquinone
水溶性产品:
迷迭香酸≥5.0
宠物
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1.提取溶剂为正已烷或甲醇时,正已烷残留≤25 mg/kg,甲醇残留≤50 mg/k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用着色剂使用概述一、饲用着色剂概况1 添加着色剂的目的着色剂的添加使用在现代饲料工业和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中日益普遍。

其目的有2个:第一,通过着色剂改变饲料的色泽。

特别是在日益增加使用非传统饲料原料的情况下,添加着色剂以便掩盖某些非传统饲料原料(如菜籽饼粕等)的不良颜色,迎合用户心理习惯,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也起到刺激食欲和诱食的作用;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饲料着色剂。

第二,通过着色剂改善畜、禽、水产品的色泽,提高其商品价值。

如添加着色剂使肉鸡皮肤。

禽蛋卵黄、牛奶的黄油以及鱼虾等水产品的肉质具有更鲜艳、美观的色泽和更优良的产品质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起这种作用的着色剂可称为养殖产品着色剂。

2 着色剂的着色作用2.1 饲料着色基础为了使饲料产品更迎合用户的传统习惯,一般把饲料染色加工成淡黄色或黄色产品。

在生产饲料过程中,只需把柠檬黄等常用着色剂按一定比例加人,即可达到该目的。

2.2 畜、禽、水产品的着色基础动物本身并不能合成色素。

研究也发现,只有含氧功能基(如羟基、酰基、酮基等)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s)类在畜、禽、水产品内才有着色效果[1]。

这类类胡萝卜素包括叶黄素、番茄红素和玉米黄素等几大类。

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都是以棕油酸二酯的形式存在。

这些存在于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经动物的消化,以自由态的形式吸收,主要是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结合而被吸收;吸收后的类胡萝卜素以游离状态进人血液,并随着血液循环进入皮肤和蛋黄等组织。

在此,类胡萝卜素重新转化为棕油酸二酯沉积下来,使皮肤和蛋黄等呈现出人们喜欢的颜色(如黄色)。

不同的类胡萝卜素以不同的效率沉积于不同的组织中,一般酯化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比结晶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动物机体组织中的沉积效果更好。

饲料中添加脂肪更能促进色素的沉积作用,且发现添加动物脂肪比添加植物油更有效。

此外,随着饲料中色素水平的提高,在动物组织中色素的沉积比例下降。

据报道,如果每天每只鸡进食0.3~1.0mg的色素,大约有30%~45%可沉积在蛋黄中,若色素进食量提高到5mg或更高,则只有15%~20%可在蛋黄中沉积。

甲壳动物通过食入绿色植物,将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转化为虾育素和鸡油菌黄质沉积在体内。

鱼类通过摄食大量的甲壳类和浮游生物,使其肉质呈鲜色。

金鱼和对虾等可改变吸收后色素的组成,如将叶黄素转变为虾红素,然后再在体组织中沉积。

动物肉品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不但包括味道、鲜嫩度、多汁性等肉质指标,还包括外形、色泽等胴体外观指标。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结果,人们凭感觉接受的外界信息中,83%的印象来自视觉,可见外观色泽的重要性。

对畜、禽、水产品而言,消费者是否乐于购买食用,胴体表皮的颜色、水产品的外观色泽、禽蛋的卵黄颜色都是极主要的因素。

由于畜、禽及水产动物自身无法合成色素,其外观颜色取决于所采食的饲料中的色素含量,因此,人们对天然色素叶黄素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安全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以使广大消费者合理科学的认识天然叶黄素类产品3 着色剂的种类按来源来分,可把着色剂分为两大类:一为天然着色剂二为人工合成着色剂。

3.1天然着色剂天然着色剂是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的类胡萝卜素。

当前,国际市场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天然色素主要有万寿菊花色素衍生物(lutein)和辣椒色素衍生物(capsanthin)。

另外,国内还常使用天然动、植物作着色剂;如把人参茎叶粉、万寿菊粉、紫育精粉、木薯叶粉、松针叶粉、橘皮粉、银合欢叶粉、胡萝卜、虾蟹壳粉、海藻等,作为畜、禽、水产品的着色剂。

天然叶黄素类产品的使用功效及其天然、安全、健康的生物功效已经被证实。

3.2 合成着色剂合成着色剂主要是类胡萝卜素。

如β-阿朴-8-胡萝卜醛(C30H40O)或β-阿-朴-8-类胡萝卜素乙酯(C32H44O)以及柠檬黄素(C33H44O)、斑蝥黄质、加丽素红、加丽素黄、露康定等。

此类色素使用生物功效及安全性没有但是没有完全可靠的实验数据来验证,这种色素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基本没有什么营养价值。

3.3天然着色剂的研究应用前提必须符合健康要求,饲料安全的概念在全世界已形成共识。

1999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禁止在饲料中滥用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同时还建立了饲料监督检测部门,依法加大对非法生产行为的打击。

据悉,欧盟委员会保健与消费事务的委员戴维-伯恩前不久表示,鉴于三文鱼及家禽饲料中所使用的化学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对这种色素的使用量应严厉限制。

法国媒体也发表,人工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大量摄入会引起视网膜色素沉积,从而影响视力。

生产健康无危害的天然色素就成了关注的焦点。

3.4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分类及来源自然界中存在600多种类胡萝卜素,根据类胡萝卜素结构可分为两大类:胡萝卜素类和叶黄素类。

胡萝卜素类:它是含有几个异戊烯单位的化合物,有多种异构体,其中以α、β和γ最常见。

它不仅存在于胡萝卜、番茄、南瓜和柑桔等中,也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花甚至动物的乳汁中。

胡萝卜素在鸡体内几乎全转变为VA或以其它形式代谢,对鸡皮、脂肪及蛋黄不能起着色作用。

不同饲料原料β-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很大,新鲜绿色叶子和牧草中含量很高,每千克干物质含量在200mg以上;而老熟后含量大幅下降,茎杆和老黄的牧草仅在20mg以下。

在贮存过程中,也有部分损失。

叶黄素类:为胡萝卜素的含氧衍生物,以醇、醛、酮和酸的形式存在。

叶黄素中只有那些具有含氧功能基团如羟基、酮基和羧基的化合物才能使动物皮肤和蛋黄着色,其余化合物沉积很少。

叶黄素类色素又可分为3种:单羟基叶黄素、双羟基叶黄素和多氧类叶黄素。

它们被动物吸收后仍保持原来的分子结构和颜色,并在皮肤、脂肪和蛋黄中沉积着色。

常见的具有着色意义的叶黄素类化合物有:(1)黄体素(Lutein),广泛分布于植物子叶中,其中黄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粉、万寿菊花粉中含量丰富,对动物皮肤及蛋黄着色效果好;(2)玉米黄质(Zeaxanthin),玉米、玉米蛋白粉、万寿菊粉中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好;(3)隐黄素(Cryptoxan-thin),玉米、玉米蛋白粉、苜蓿粉和柑桔等含量丰富,着色效果差些;(4)柑桔黄素(Citmxanthin),存在于柑桔皮、辣椒中,细菌和真菌中也有少量,着色效果一般;(5)虾黄素(Astaxanthin),存在于虾、蟹、昆虫等动物体内,与蛋白质结合时为蓝色,煮熟后结合键被破坏呈红色。

此外还有存在于辣椒中的辣椒红素。

3.5天然叶黄素的吸收、利用和显色机理肉禽及水产品的着色是通过叶黄素在动物皮肤、脂肪、脚胫等不同的组织中沉积而获得,动物自身不能合成色素,必须从饲料中摄入。

不同来源的色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生物学利用率(沉积效率)差异较大。

一般只有游离态的叶黄素才能被吸收,据推测叶黄素的吸收和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相似,在体内与胆汁形成胆汁-类胡萝卜素微团,进入小肠粘膜表面静水层,一部分叶黄素可能在小肠粘膜中重新酯化,一部分以扩散方式进入淋巴和血液循环,通过脂蛋白在血液中传输,少数可能在肝脏中发生代谢,但大部分都沉积在特异组织中。

动物的着色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饱和阶段,是通过黄色色素加深而达到的;另一是着色阶段,是在黄色的基础上通过添加红色素来增强颜色。

每种动物只有完成这两个阶段,才可达到自身所需的色泽。

4、天然叶黄素的使用功能类胡萝卜素类饲用色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Wachenroder(1831)从胡萝卜根分离出碳水化合物类色素,并命名为“胡萝卜素”。

后来,Berzelius在秋天树叶中分离出黄色极性色素,并命名为“叶黄素”。

而生物分离提取技术的应用,使科学研究者能够从更多种类生物中分离出多种天然色素,并统称为“类胡萝卜素”。

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已经发现类胡萝卜素对动物存在很多良好生物学功能,除了着色功能外,它在食品、医药、保健品开发等领域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4.1 对畜禽的着色功能早期的研究发现,地方品种肉鸡、鸡蛋、冷水鱼等动物在自然生长条件下,体表颜色、脚胫、蛋黄、鱼肉等部位呈现黄色,经过分析这些黄色是类胡罗卜素在皮肤、脂肪、脚胫、肌肉等不同组织中的沉积而达到的,而畜禽和水产动物本身不能合成这些色素,因此必须从食物中摄入。

而通过育种技术进行品种改良后的畜禽和水产动物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缩短,通过饲料和食物中获取并在体内积累色素的数量、时间都大大缩短,达不到原来的色度。

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高浓度的人工合成及天然提取的叶黄素,可以在较短生长期内达到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色素沉积度,人工集约化、规模化饲养畜禽和水产动物也因为这个技术的应用使养殖效益大大增加。

目前在黄鸡料、品牌鸡蛋、草鸡蛋、山鸡蛋、虹鳟鱼、黄颡鱼等饲料中使用色素已经比较普遍。

不同来源的色素,有着不同的生物学利用率,吸收过程差异较大,而且对畜禽和水产动物体内各组织有不同的亲和力。

另外,即使是同一种色素,着色效率也可能相差较大,如辣椒红素在蛋黄中的着色效率远优于皮肤中的着色。

研究发现,肉鸡皮下脂肪着色来源于黄色叶黄素累积到皮下脂肪,表皮的着色是黄色叶黄素和红色叶红素共同累积的结果;蛋黄中色素沉积过程相对较简单,色素被机体吸收后不发生任何结构改变直接转移到卵巢,均匀沉积到蛋黄中;而肉鸡的色素沉积较为复杂,首先是色素并非均匀地沉积到整个肉鸡的皮肤中,且沉积到表皮组织的色素较不稳定,另外沉积到皮肤与沉积到脂肪中的色素比例及它对外观色泽的影响至今尚不清楚。

一般而言,在正常健康状况下,黄鸡饲料中叶黄素浓度每增加4g可以使皮肤色度增加一度,而一旦黄色素着色进入饱和后,如果还要提高色度,就必须添加红色素进行色度叠加才能起效果。

当然影响黄鸡、鸡蛋、鱼体着色程度的因素非常多,如油脂、疾病、季节、生长阶段、养殖品种、使用浓度、使用方法等都会对着色具体效果产生影响。

4.2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动物机体代谢过程中形成活性氧,如单线态氧1O2,当体内存在大量高活泼自由基时,细胞DNA、RNA和细胞膜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会受到强烈破坏,导致细胞功能下降,机体衰老甚至发生疾病。

而类胡萝卜素分子结构中含有多个共轭不饱和键,能清除体内自由基(Luukkainen等,1994;戚秋芬等,1997),抑制Fe 3+-复合物造成的生物膜过氧化,它与1O、羟自由基O H●、超氧负离子O2-●发生反应2(李浩明,2001),从而减少这些物质对细胞的损伤,可以预防血栓、肿瘤、癌细胞生成、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4.3 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免疫系统是机体健康的保护防线,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亦能发现并呑噬病变细胞,预防癌变发展。

Seifter在上世纪8O年代报道,类胡萝卜素可增强机体免疫活性。

随后,Bendich(1991)发现,类胡萝卜素能增加免疫系统中B细胞的活力,消灭外源入侵的病原菌;能提高淋巴辅助T细胞、CD4(+)细胞的活力,协助B细胞产生抗体,并提高其它免疫组分的活性;增加嗜中性白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数目,消除机体内被感染的细胞或癌细胞,从而确保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了机体的免疫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