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的鉴定依据和一般程序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a0d4a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1a.png)
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
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植物药材进行外观、性状、理化指标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别,以确定其真伪、质量和品种的过程。
这是保障市场上植物药材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有效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药鉴定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鉴定方法:
1. 外观鉴定:通过观察植物药材的外观形态特征,如颜色、形状、气味等,来判断其是否符合原料药的特征。
外观鉴定通常是最直观、最常用的鉴定方法之一。
2. 性状鉴定:通过对植物药材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质地等方面的观察和测量,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正常的生长和采集条件。
性状鉴定可以帮助识别真伪和判断品质。
3. 理化指标鉴定:通过测定植物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含水量、灰分、提取物含量、挥发油含量等,来评估其质量和纯度。
理化指标鉴定常常需要借助仪器和设备进行定量分析。
4. 化学成分鉴定:通过分析植物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如活性成分、挥发油等,来确定其品种、纯度和药用活性成分的含量。
化学成分鉴定常常需要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进行分析。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定义及主要鉴定方法,通过这些鉴定方法可以准确判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药效。
在现代药物研发和生产中,生药鉴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保障药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第九章 生药的鉴定
![第九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361726ea45177232f60a254.png)
7 荧光分析
利用生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紫外光或自 然光下能产生一定颜色的荧光性质进行鉴别。
黄连饮片显黄色荧光; 浙贝母粉末显亮淡绿色荧光; 大黄粉末显深棕色荧光。
24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含量测定
常用以下三种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TLC) 气相色谱法(GC)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22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定性鉴别
3 沉淀反应: 利用生药某些化学成分能与某些 试剂产生特殊的沉淀反应来鉴别。 4 泡沫反应和溶血指数的测定 5 薄层色谱法
23
生药鉴定
五 理化鉴定-定性鉴别
6 微量升华
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在一定温度下 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 晶形状、颜色及化学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7
生药鉴定
三
性状鉴定
2 大小
生药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 表示生药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中国 药典》规定的大小幅度,系指生药的常见大小。 有些很小的种子类生药,如葶苈子、车前子、 菟丝子等,应在放大镜下测量。
8
生药鉴定
三
性状鉴定
3 色泽
1)在观察生药的色泽时,生药应干燥,并应在日光 下观察。 2)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容。一般把 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 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3)各种生药的颜色是不相同的,而同一生药的色泽 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松泡:质轻而松、断面多裂隙如南沙参; 粉性:富含淀粉,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山药; 油润:质地柔软,含油而润泽如当归; 角质:质地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如郁金。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689d51ad02de80d4d84026.png)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生药的鉴定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6bbadb5d312b3169a451a46a.png)
掌叶大黄
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根 状茎及根部肥厚,黄褐色。 ������ 直立,粗大,中空。 ������ 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 具粗齿。 ������ 圆锥花序顶生,分枝帖 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 红色。
果枝聚拢,瘦果具三棱。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三种大黄的不同点:主要是叶片和花的区别 掌叶大黄——叶片掌状半裂,每裂片具粗齿,圆锥 花序顶生,分枝帖于茎,花小,紫红色或带紫红色。
第五章
主要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的鉴定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意义
生药鉴定:
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 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
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1、发掘中医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 2、制订生药质量标准,促进生药标准化 3、寻找和利用新药资源,发展中药事业
第五节 显微鉴定
显微鉴定是利用显微镜对生药及成方制剂中药味的组织、细胞或 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是生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显微鉴定常用的方法 横切片或纵切片: ������ 选取生药适当部位,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制作切片,用甘油 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它试液处理后观察。必要时可选用石 蜡切片法制片观察。
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
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 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
据。
原植(动)物鉴定
1、观察植物形态:完整植物的标本,注意器官的观察,
2、核对文献:《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和《中
繁殖器官的微小特征;药用部位,产地实物观察对照。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e552ae189eb172ded63b7a3.png)
“同物异名”
人参:
古名:鬼盖、人衔、神草、人微、土精、地精 产地不同:石柱参、东洋参 、高丽参、长白参
加工方法不同:生晒参、白人参(糖参)、红参
野生和栽培:野参、圆参、籽扒参
三七:
山漆、金不换、血参、春七、冬七、田三七
同名异物
如金钱草在
四川使用的是报春花科植物过路黄Lysimachia chritistinae Hance。 广东所使用的是豆科植物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 (Osb.) Merr., 江西用者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Hydrocotyle sibthorpioides Lam, 江苏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G1ecboma 1ongituba(Nakai) Kupr.等。 清热利湿,通淋,消肿。用于热淋、砂淋、尿涩作痛, 黄疸尿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肝胆结石,尿路结石 。
生药鉴定的研究对象: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材:取自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产地加工的原 料药,按其来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3大类。 饮片:中药材经净制、切制、炮炙,制成符合临床医疗需 要的加工品。 中成药:以中药材或饮片为原料,采用相应制备工艺和加 工方法,制备成随时可以应用的剂型。
同名异物
大黄属中掌叶组的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et Balf.和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1.均具 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但波叶组的河套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则泻 热作用极差。
因此,对中药品种的整理工作十分 重要,要澄清混乱品种明确正品和 主流,必须大量地调查、鉴定、考 证和进行质量分析工作,力求达到 一名一物,一物一名。确定中药名 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 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
![生药鉴定依据与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5880bdfe453610661fd9f476.png)
• 2.核对文献 根据已观察到的形态特征核对 文献。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方面的著作, 如《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 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有关 的地区性植物志等;其次再查阅中药品种 鉴定方面的著作,如《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中药志》、《中华本 草》、《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与质量研究》 等。必要时还需核对原始文献,以便正确 鉴定。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3.真实性鉴定 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 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项目。对于供鉴定 的样品药材,应先进行来源鉴定、性状鉴 定,尤以性状鉴定最为常用,然后根据实 际需要,进行显微鉴定及理化鉴定。对于 不能确定原植(动)物来源的样品,则须 从药材的商品流通渠道深人到产地作进一 步的调查研究。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 例如商品“白头翁”多达20种以上,分属 于毛茛科、蔷薇科、石竹科、菊科、唇 形科、玄参科等不同的植物来源。又如 “贯众”,全国曾作“贯众”用的原植物有11 科18属58种,均属于蕨类植物,其中各 地习用的商品和混用的药材有26种,另 外的32种均为民间草医用药。其他如山 慈姑、透骨草、王不留行、鸡血藤、金 钱草、石斛的同名异物也很多。在同物 异名的生药中,有的是同科属植物,临 床上已习惯使用,功效尚相似;有的是 同科不同属或者不同科,其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不尽一致,有的甚 至没有疗效或者作用完全不同。
生药的鉴定依据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国家的药品法 典。它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 验方法。全国的药品生产、经营、使用、 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都必须遵照执行。 局颁药品标准是现行药典内容的补充,也 是国家标准,各有关单位也必须遵照执行。 对于国家药品标准没有收载的中药材、中 药饮片,在本地区可依据各省、市、自治 区关于中药材、中药饮片的地方药品标准 进行鉴别。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a689d51ad02de80d4d84026.png)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和方法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以及有关资料规定或记载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生药真实性鉴定,包括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生物检定等项。
生药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杂质包括生药原植(动)物的非药用部分、有机杂质和无机杂质。
无机杂质的检查一般采用过筛及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定量等方法来测定。
生药品质优良度检定是包括水分、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合乎规定的要求。
中国药典附录部分收载的药材取样法,药材检定通则,药材及成方制剂显微鉴别法,药材炮制通则,杂质检查法,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挥发油测定法,色谱法(层析法)等,都是生药鉴定方法的依据,现将部分常规操作方法介绍如下:一、生药的取样生药的取样是指选取供检定用生药样品的方法。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定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1.取样前,应注意品名、产地、规格等级及包件式样是否一致,检查包装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详细记录。
凡有异常情况的包件,应单独检验。
2. 从同批生药包件中抽取检定用样品原则如下:生药总包件数在100件以下的,取样5件;100~1000件按5%取样:超过1000件的,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对于贵重生药,不论包件多少均逐件取样。
3. 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生药,可用采样器(探子)抽取样品,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取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包件多的,每一包件取样量一般规定:一般生药100~500g;粉末状生药25g;贵重生药5~10g;个体大的生药,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如个体较大时,可在包件不同部位(包件大的应从10cm以下的深处)分别抽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73c7741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9.png)
名词解释生药的鉴定生药,又称中药材,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物质。
作为传统的中医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药的质量和鉴定非常重要。
在中药学领域,对于生药的鉴定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将解释生药的鉴定方法和流程,帮助读者理解生药的质量和真伪。
生药的鉴定是指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药鉴定的几个关键方面。
首先,外观鉴定是生药鉴定的重要一环。
通过观察生药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实性。
外观包括药材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方面。
例如,刺五加的外观应该是棕红色,具有香气和辛辣味,质地应该坚硬,有棱角。
如果刺五加的外观不符合这些特征,可能是伪品。
此外,还需要注意生药的变质情况,如有虫蛀、霉变等,也会降低药材的质量和价值。
其次,药材性质的鉴定是生药鉴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不同的药材有着不同的性质和特点,通过观察和测试这些性质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和纯度。
药材的性质包括草本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等部位的差异,以及同种草药在不同地区生长的差异等。
例如,当归的性质是甜、辛、温,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但如果购买的药材外观为苦涩,或者没有补血的功效,可能是伪品。
除了外观和性质,生药的化学成分也是鉴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药材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药效和功效。
通过检测和分析生药的化学成分,可以对其真实性进行判断。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化学成分的鉴定变得更加精确和可靠。
例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现代化技术,可以准确地分析和鉴定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从而判断其纯度和质量。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辅助手段可以用于生药的鉴定。
比如,参考药典和中药标准进行比对,了解该生药的规格、用途和药理作用等。
此外,可以通过专业机构和专家的意见来鉴定生药的真实性和质量。
他们可以根据多年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对生药进行准确的鉴定。
综上所述,生药的鉴定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通过外观、药材性质、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可以判断生药的真实性、纯度和质量。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
![生药学_ 生药的鉴定_31 生药鉴定的意义及生药鉴定的意义程序与方法_](https://img.taocdn.com/s3/m/6c0b55c202020740be1e9be9.png)
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
n 冷浸法 取供试品约 4g ,精密称定,置 250 ~ 300ml 的锥形瓶中,精密加水 l00ml ,密塞,冷 浸,前 6 小时内时时振摇,再静置 18 小时,用干 燥滤器迅速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 20ml ,置已干 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后,于 105℃ 干燥 3 小时,置干燥器中冷却 30 分钟,迅速精密 称定重量。除另有规定外,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 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 ( % ) 。
商品木通类生药:
木 通:木通科植物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 (Thunb.) Koidz、
五叶木通、白木通 的干燥藤茎。 (正品基源植物) 关木通: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 的干燥藤茎。(禁用品) 川木通: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 Franch.或绣球
4、浸出物的测定 对于有效成分不明确或尚无精确定量方法,无法进行
含量测定的生药可采用浸出物量来评价生药质量优劣。 v水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水作为溶媒, 冷浸法或热浸 法提取。 v醇溶性浸出物的测定 以适当浓度的乙醇或甲醇作为溶 媒 ,冷浸或热浸法提取 v醚溶性浸出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测定 以乙醚作为溶媒,采用索式提取 器进行提取。
4、将所取样品混和拌匀,即为总样品。如抽取总量偏 多,按四分法再取样,反复数次至最后剩余的量足够完 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平均样 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作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良等实验 所需用量的3倍数,即1/3供实验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 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期至少一年。
血竭:棕榈科植物麒麟蕨Dracaena draco L. 产于印尼。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dddf47fb84ae45c3b358cdf.png)
19:46
国家药品标准
•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食品药品监 督管理局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药品标准 属于国家强制性标准。中国现有国家药品 标准总计1.5万余种。主要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先后出版了 八版。现行版为2005年版。
•
19:46
国家药品标准
19:46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19:46
学习目标
1.了解生药鉴定的依据; 2.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3.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来源鉴定;性 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 4.掌握生药的优劣评价方法(有效成分 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 • • • •
19:46
第一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
•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它 规定了药品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 产工艺等技术要求。是对生药品质和检验 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 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 据。
• 在传统经验鉴别中,总结了许多经典的术语,就是对 生药形状的高度概括。记住并理解这些经典的术语,对快 速鉴别药材,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1.狮子盘头:党参根头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和芽的习
•
称。
• • • 2.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是对山参主要 特征的描述。 3.马头蛇尾瓦楞身:是对海马外形的形象总结。 4.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连珠指甲尾:是对蕲蛇主要 特征的高度概括。
19:46
第二节
•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生药鉴定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对生 药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定。 生药鉴定程序大体分为三步: • 一、取样 • 二、鉴定 • 三、结果
第二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9:46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
![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abefff2fbd64783e09122b51.png)
6、水试:如番红花加水泡后,水液染成黄 色(非红色);秦皮加水浸泡,浸出液在 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
7、火试:如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鸣 声,起油点如珠,似烧毛发但无臭气,灰 为白色。
D、 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有无和含量的多少, 以及有害物质的有无等。
1、化学定性反应:
化学成分+化学试剂 特殊颜色/沉淀/结晶
2、显微化学反应:
3、微量升华:
如大黄粉末升华物有黄色针状(低温 时)、片状和羽状(高温时)结晶。
4、荧光分析 如黄连在紫外光灯下,显金黄色荧光, 木质部尤为显著;秦皮的水浸出液在常光 下显淡蓝色荧光。
新技术和新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练习题
1. 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2. 明代对药学贡献最大的巨著是 3. 我国最早的相当于国家药典的本草是
A 《本草纲目》 C 《新修本草》 B 《神农本草经》 D 《证类本草》
答案:B、A、C
4. 具有较完整的植物体中药检品应采用的鉴 定方法是: 5. 破碎中药检品一般采用的鉴定方法是: 6. 要求作出较准确的质量评价的中药检品应 采用的方法是: 7. 较完整的中药检品要求快速作出真伪鉴别 的应采用的方法是: 答案 A 来源鉴定 B 性状鉴定 A、C C 显微鉴定 D 理化鉴定
杂质检查
主要为无机杂质,如砂石、泥块、尘土等。 检查方法:挑拣、箩筛;显微镜、理化鉴 别实验等。 杂质检查所用的样品量,一般按药材取样 法称取。
4 生药的鉴定
![4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6e8fe18a83d049649b6658a8.png)
含量测定和生物检定。
(一)取样
1、抽取前。 2、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供检验用样品的原则 (1) <100件,取5件 (2)100—1000件,按5%取样 (3) >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 (4)贵重药材,逐件取样。
3、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 材,用探子取样。每一包件在不同部位各取2—3 份。 每一包件取样量 (1)一般药材100-500g (2)粉末状药材25g (3)贵重药材5-10g (4) 包件较大或个体较大药材,实际抽取有代表性 样品。
二、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检品受理(取样)
检验记录及检验报告书 异议与仲裁
检验
生药鉴定就是依据国家药品标准以及有关 资料规定的生药标准,对商品生药或检品 进行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的检定。
真实性鉴定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 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等。 纯度检定是检查样品中有无杂质及其数量 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品质优良度检定,包括浸出物、有效成分
第四节 生药鉴定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简介
生药的显微鉴别手段和方法 组织化学色谱法 DNA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中药化学指纹图谱鉴定技术
关于《中国药典》… …
规定了药品的来源、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全国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等单位 必须遵照执行。 1953年版(仅1部)、 1963年版、1977年版、 1985年版、1990年版 、1995年版、2000年版、 2005年版 05年版分1、2、3部,1部收载药材及饮片、植物油 脂和提取物、成方及单味制剂,总计1146种。
药材取样法
4、总样品,对角取样。 5、平均样品,1/3 实验室分析,1/3复 核,1/3留样,保存期至少1年。
生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f8fbab5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e.png)
生药鉴定的依据生药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的形态、组织结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其品种、产地、质量等信息的过程。
生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形态学鉴定形态学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确定其品种和产地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部形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如黄芪呈长圆柱形,表面有纵向皱纹;当归呈长圆锥形,表面有细长皱褶。
2. 内部结构:包括断面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方面,如黄连横切面呈淡黄色,中心有一条明显的木质部;人参横切面呈白色或浅黄色,中央为深色的纵向木质束。
二、化学成分鉴定化学成分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色谱分析:通过色谱分析技术对药材中的挥发油、单体、多酚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2. 薄层色谱:通过薄层色谱技术对药材中的生物碱、甾体、皂苷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3. 高效液相色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药材中的黄酮类、苷类、多糖类等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和鉴定。
三、显微学鉴定显微学鉴定是指通过显微镜观察药材的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等特征,确定其品种和产地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胞形态:不同药材的细胞形态各异,如当归细胞内有大量黄褐色油滴,芫花细胞内有大量淀粉粒。
2. 组织结构:不同药材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如何首乌横切面可见明显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枸杞子横切面可见明显的胶质层。
四、药理学鉴定药理学鉴定是指通过对药材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活性成分:通过对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检测和鉴定,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2. 药效评价:通过对药材的药效进行评价,确定其品种和质量等信息。
以上是生药鉴定的依据,不同的鉴定方法可以相互印证,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可靠的结论。
生药鉴定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39ba28dd36a32d7375818a.png)
8.水试
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 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及透明度、膨胀性、 旋转性、黏性、酸碱性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 鉴别。如西红花水液染成金黄色;秦皮水浸 液在日光下显碧蓝色荧光;苏木投热水中, 水显鲜艳的桃红色。葶苈子、车前子等加水 浸泡,种子变黏滑,体积膨胀;熊胆投入清 水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沉而不扩散。 这些现象与内含成分或组织构造有关。
矿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生药的来源进 行鉴定,以确定其正确的学名。 步骤如下:1.观察植物形态 2.核对文献 3.核对标本
二、性状鉴定
主要利用感观(眼看、手摸、鼻闻、口尝 等)进行宏观鉴定(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是生药鉴定必备的基本功。一般包括七个方 面: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 折断面、气味,还有水试、火试。
因此,开展生药的鉴定,在判断生药的真 伪、评价生药质量的优劣、发掘新药源、保 证生药的可持续利用以及药品应用的安全、 有效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生 药鉴定的依据
生药鉴定的依据是国家药品标准。生药标准
是生药药的品质要求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 规定,是生药生产、供应、使用、检验部门 遵循的法定依据。
4.表面特征
常是性状鉴别的主要依据,指药材表面光 滑或粗糙;有无纹、皱、槽、沟、连珠;表 面常可见节、根痕、叶痕、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花前胡根头部有叶鞘残存的纤维毛状物, 是区别紫花前胡根的重要特征。暹罗角有 “天沟”、“地岗”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致密、 轻重、弹柔以及粉性、黏性、绵性、柴性、 角质、油润等特征。有时反映其显微特征及 质量。经验鉴别:南沙参“松泡”(质轻松, 断面多裂隙);山药“粉性”(富含淀粉, 折断时有粉尘散落);当归“油润”(质地 柔软,含油而润泽);郁金“角质”(质地 坚硬,断面半透明状或有光泽)。道地黄芪 质柔韧、粉性——质优,江苏引种品质坚硬、 柴性——质劣。
11-生药的鉴定
![11-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ccbd4ce584254b35eefd34e2.png)
2. 根茎类 (rhizomes)
根茎类生药是以植物的地下茎入药,包括 根状茎 ( 常称根茎 ) 、块茎、鳞茎或球茎。
根茎类生药表面有节和节间,以单子叶植 物的根茎为明显,节上常见有退化的鳞片 状叶,有时可见叶痕和芽痕,周围或下侧 有不定根或根痕。蕨类植物根茎的表面常 有鳞片或鳞毛,有的周围密布整齐的叶柄 基。
双子叶植物茎的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草 质茎木部不发达,髓疏松或成空洞,木质 茎木部发达,皮部薄;单子叶植物茎不呈 放射状结构,维管束散列,无明显的髓。
目的:保证在应用中品种准确无误。
1、观察植物形态: 对于具有较完整植物体的中药,应注意其根、茎、叶、花、
果实等部位的观察。特别对繁殖器官可借助放大镜或解剖 显微镜进行观察。 2、核对文献: 目的: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等,确定检品科属。
在核对文献时,首先应查考植物分类学著作,其次再查阅 具有鉴定中药品种方面的著作。
3. 色泽 (coluor) 包括表面和断面的色泽。 生药的色泽变化与生药质量有关。如玄参
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要黄。 加工、贮藏不当,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
甚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4. 表面特征 (surface character) 指药材的表面所能看到的特征,如光滑、
粗糙、皱纹、皮孔或毛茸及其它附属物等, 皮类生药的表面特征包括外表面和内表面, 叶类生药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
双子叶植物根类生药一般呈圆柱形或圆锥 形,平直或稍弯曲、扭转、有的分枝,上 端常连接短缩的根茎 ( “ 芦头 ”) ;表面 常较粗糙,多数有木栓、皮孔及支根痕; 横断面呈放射状结构,形成层环大多明显, 中心常无髓,少数生药有异型构造。
单子叶植物根类生药多为须根或须根膨大 成块状根,块状根的形状比较多样,如麦 冬、天冬呈纺锤形,表面常较光滑,无木 栓及皮孔,断面不呈放射状,内皮层环较 明显,中心有髓。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生药学--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bd2df062f60ddccda38a0ac.png)
老药工们常以简单、生动的语言加以概 括,易懂易记:
山参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为“芦长碗密 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如防风的根茎部分称“蚯蚓头”“凤眼圈”; 海马的外形为“马头蛇尾瓦楞身”。
在观察外形时,对皱缩的商品生
药如叶和花类,鉴定时须先用热 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在观察某些果实种子类生药时, 亦可用热水浸软,以便剥去果皮 或种皮,观察内部特征。
同名异物
大黄属中掌叶组的掌叶大黄 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 R. tanguticum Maxim.et Balf.和药用大黄 R.officinale Bail1.均具 有良好的泻热通便作用,但波叶组的河套大黄 R.hotaoense C,Y.Cheng et C.T.Kao则泻 热作用极差。
来源不相同的有机杂质。 无机杂质:主要是指泥土、沙石等
(四)生药品质优良度鉴定
主要包括有效成分、浸出物或挥发 油的含量测定,以确定检品的质量是否 合乎规定的要求。
& 对于有效成分明确的生药,可根据药典中已规
定了含量测定方法来鉴定。 & 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生药,一般采用浸出物含 量测定方法来确定其品质。 & 对于挥发油的生药,可通过挥发油的含量测定 来确定检品的质量。
玄参要黑,丹参要紫,茜草要红,黄连
要黄。 如加工条件变化、贮藏时间不同或灭菌 不当等,就会改变生药的固有色泽,甚 至引起内在质量的变化。
例如:黄芩
黄芩苷 酶
水解
黄芩素+葡萄糖醛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具3个邻位酚羟 基
醌类(绿色)
氧化
在观察生药的色泽时,生药应干燥,
并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的内 容。一般把质量好的色泽放在前面, 二种色调组成描写的应以后一种色为 主,如黄棕色,即以棕色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含量测定是控制中药质量 的主要方法之一。主要用 于有效成分已经明确药材 的品质鉴定。
(5)含量测定
鉴定目的
2
鉴
鉴定项目
定
记
鉴定方法
录
及 结
观察现象
果
判 断
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鉴定依据
国家颁布的 药品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制订的药品标准
国家标准
卫《 生中 部华 药人 品民 标共 准和 》国
暂《 行进 标出 准口 》药
品 质 量
部颁标准
一级
国家标准
各省(市、自治区) 卫生厅批准执行的药 品标准 。
二级
一、《中国药典》的版本及基本内容
➢ 1953年版:收载药品531种,多数为原料药。 ➢ 1963年版:分为2部。常用中药643种(药材446种)。 ➢ 1977年版:内容较大变动,中药1152种,药材882。 ➢ 1985年版:中药713种(药材506种)。 ➢ 1990年版:中药784种(药材509种)。 ➢ 1995年版:中药920种(药材522种)。 ➢ 2000年版:中药992种(药材534种)。 ➢ 2005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 一般性检查 ➢ 感观比较 ➢ 常出现的问题
1 取样前的 准备工作
材 , 逐 件 取 样 。
5
贵 重 药 材 及 不 足 件 : 一
1000
超 过 件 : 超 过 的 按
5%
~
件 : 按 取 样
100
总 包 件 在 件 以 下 : 取
1%
般 药
取 样
5
样 件
100 1000
2 抽取样品的原则
中药材
(1)来源
➢ 首先要观察样品的类别、药用部分是否与送 检时提供的情况相符。
➢ 其是属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还是加工 品。
➢ 其药用部位是否相符,有无非药用部位,是 否符合产地加工的要求等。
(3)鉴别
(2)性状
➢ 主要是与中药标准中描述的特征 相对照,看其有无差异。
➢ 必要时与标准药材相比较。
➢ 包括经验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 ➢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体现某一药材的某一特性,而不
第十章 生药的鉴定(1)
第1节 生药鉴定的依据 第2节 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1 内容
对生药品种的真实性、纯度、品质优良度和稳定 性加以鉴定,研究制订出可供鉴别的依据和标准。
2 目的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生产中产 品质量的可控性、研究和开发利用的科学性。
可以说,对中药进行科学的鉴定是防治疾病和提 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
“混合袋样”,也叫“初样”。 ➢ 将初样根据不同种类按上述方法反复数次取样,直
至最后剩余的药材量足够完成必要的试验以及留样 数为止,此为平均样品。贵重药不取平均样品,逐 件取样。 ➢ 取得的平均样品量一般不得少于检验所需的3倍数, 即1/3供检验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的1/3留样 保存。
(3)样品的代表性和取样数量之间的关系
➢2010年版:分三部:中药、西药、生物制品。 共9版
二、地方药品标准
➢ 地方标准收载国家标准中尚未收载的药品,或虽 有收载但规格有所不同的本省(市、自治区)生产 的药品,它具有地区性的约束力。
送检单位
送检日期
一
样
鉴定目的
品
登
样品数量
记
一般状态
样品包装
二、取样
估计取样——就是将整批的中药抽出一部分有 代表性的供试品进行分析、观察,从而得出规律性 的一种方法。
➢ 个体重量较大的药材,其取样量应比个体较小的 为多,因为个体样品的代表性主要取决于取样的 个数。
➢ 对各类一般药材的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样品量可按《中国药典》 的规定执行。
三、鉴定的项目及程序
1 一般程序及主要项目
➢ 鉴定目的主要可分为3个方面:真伪鉴别,纯度检 查(检查杂质有机物和一般杂质),品质鉴定。
➢ 鉴定程序通常按上述排列依次进行。药典规定,中 药材主要有下列内容:来源→性状→鉴别→检查→ 含量测定。
能将某一个鉴别试验作为鉴定的惟一依据,应结合 其他项目全面考察。例如化学鉴别试验,只能反映 某类或某种成分的存在。
(4)检查
➢ 主要是对药材的纯净与否的限度检查,以控制其 质量。
➢ 检查内容是指药材在加工、生产和贮藏过程中可 能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其中有有害物质、水 分、灰分或浸出物等需测定的项目。
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 以下的药材,每一包件至少在不同 部位抽取2~3份样品,包件少的抽 样总量应不少于实验用量的3倍。
包件多的,取样量一般按下列 规定:
一般药材500~1000g;粉末状药 材25g;贵重药材5~10g。
3 取样的方法
(1)方法:保证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 用取样器(如探针)或手从包件的四角及中间或顶部、 中部和底部分别取样。
➢ 某些固体药材,可将其倒出,摊成正方形,依对 角线划“×”字形,分成四等份,取对角2份,再 如上操作,即连续四等分法取样。亦可采用连续 二分法取样。
➢ 液体药材混合均匀后取样,不易混匀者按不同部 位取样。
(2)样品的处理
➢ 由每一包件中取得混合样品称为“袋样”。 ➢ 大批药材全部袋样混合均匀所取得的样品,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