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化学发展史
化学革命:拉瓦锡、哈伯、特罗斯特
二、拉瓦锡之死③
• 除马拉外,拉瓦锡在科学界还有其他的“嫉妒者”——他就是化学 家佛克罗伊。他本人也是科学院的院士,曾经是一位很早就同革命党人 的国会有着密切联系,并对科学院进行过迫害的神秘人物。他在危难之际, 也曾在多方面受到过拉瓦锡的保护,但是却反而施展诡计企图解散科学院, 直到最后动用了国会的暴力而达到了目的。
卡文迪许 (H Cavendish,1731-1810)
插曲1:
卡文迪许——“富人”传奇②
性情孤僻——参加皇家学会(“与卡文迪许交谈,千万不要看他,
而要把头仰起,两眼望着天,就象对空谈话一样,这样才能听到他的一些 见解。”——这种怪僻性格的形成与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一定关系。他两 岁时,母亲因生育他弟弟而病逝,从此他失去了母爱。他父亲忙于社交活 动,撇下他交由保姆看管,与外界极少往来。直到11岁才被送入一所专 收贵族子弟的学校,在学校里他仍然很少与别人交往)
拉瓦锡的名著——《化学纲要》
1789年,拉瓦锡出版了他的名著《化学纲要》——有人认 为,这是第一部真正意义的化学教科书。 在《化学纲要》中,拉瓦锡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 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对质量守恒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 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 也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 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 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 质可称为元素。 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 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界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 的化学元素表。
自由带领人民 (1830)
二、拉瓦锡之死①
• 为建立实验室贷款五百万法郎入“包税公司”——1789年法 国爆发革命——1793年革命委员会下令逮捕“包税公司”所有 成员——世界驰名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拉瓦锡向革命委员会求情 不成,主动入狱 • 在入狱到被处死的7个月中,他仍痴迷于化学研究,写了8部 化学著作,意于将其贡献给后人——“情愿被剥夺一切,只要让 我当一名药剂师”——遭新政府的拒绝 • 他请求缓刑几日,将正在进行的“汗”分泌研究完成——“… 我只请求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遭拒 绝 • 他主持的法国科学院和他创建的实验研究中心被封闭——抗 议——以“对抗新政府”而被罪加一等
化学发展史
• 1777年 • 1799年 • 1802年 • 1803年 • 1804年 • 1807年 • 1808年 • 1810年 • 1811年 • 1828年 • 1834年 • 1852年 • 1857年 • 1860年 • 1861年 • 1864年 • 1867年 • 1869年 • 1874年 • 1884年 • 1887年 • 1893年
• 液氯——绿色钢瓶、液氧——蓝色钢瓶、液氨——黄色钢瓶、 液态二氧化碳——墨色钢瓶。 聚氯乙烯(1t塑料做成的人造革,可以代替10000张牛皮)、 农药(六六六、DDT、敌百虫、乐果)、HCl、氟氯烃、漂白 粉。
• 3. 碘——1881年,法国人库瓦特发现, 1813年正式宣布发现了碘 海洋生物能富集碘(每千克海带含碘1—4g); 主要用于制备药物和消毒剂;AgI人工降雨 (0.01—0.1g/Km2)。
一、远古的工艺化学时期。
• 这时人类的制陶、冶金、酿酒、染色等工艺,主要是在实践 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多少万年摸索而来的,化学知识还没 有形成。这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 约50万年前
“北京猿人”已会用火
• 公元前8000-6000年 中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制陶器
• 约公元前3000年
埃及人已用采集的金银制作饰品
化学发展史
一、化学溯源
• 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在原始社会,人类 生活在这个不停运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 大自然的许多化学现象,如森林失火、动植物 腐烂、空气和水对许多东西的侵蚀,不断地刺 激着人类的感官,一次复一次地印入人类的脑 海,人类不再局限于通过自己的本能活动来适 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开始依靠集体的力量来 与自然界作斗争,人类就是在这种斗争的进程 中,在赢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上,孕育 了包括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的萌芽,为世界文 明奠定了最初的理论基础
化学发展史简介
化学发展史简介姓名:王珏专业:09生物技术1班学号:200924112129我国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情况分析2009年1~5月,我国医药行业总计实现销售收入3410.97亿元,同比增长17.80%;实现利润总额332.68亿元,同比增长17.90%,增幅低于2008年水平。
但是从全球来看,在金融危机中,中国医药经济依然走在快速增长国家的前列。
”这是2009年9月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对外公布的《中国医药产业60年发展报告》中披露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无疑令人激动。
在短短的60年里,我国医药工业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如今我国正努力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
回顾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60年,年近八旬、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原高级顾问、人称我国医药行业“活字典”的俞观文很有感慨。
在他看来,我国医药工业,尤其是化学制药工业的发展,可分为前后两个30年,即“前30年,艰苦奋斗打基础;后30年,改革开放大发展”。
艰苦奋斗打下基础“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主要是以进口原料药简单加工成制剂,厂房设备简陋,品种少,产量少。
”俞观文说,“新中国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
”俞观文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个数据:1950年,我国只能生产原料药几十吨。
“在前30年中,我国医药工业,尤其是化药工业主要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外援为辅。
”俞观文说。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定,制药工业以发展原料药为重点。
俞观文认为,这在当时是非常必要的。
原料药发展离不开化学工业基础,而当时我国化学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化学原料品种少,制药生产又不能等待,有的化学原料只能由制药企业自行生产。
华北制药厂就是“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我国156个重点项目中的两项。
为华药抗生素配套的玻璃分厂则由民主德国提供设计和主要设备。
华北制药厂的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青、链霉素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
原国家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金同珍这样总结前30年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状况:三年恢复、“一五”计划和试办托拉斯期间,行业面貌日新月异,抗生素、磺胺、解热药、维生素、抗结核药、地方病药,从无到有,由小变大,迅速发展,为当时防治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地方病,支援抗美援朝,做出了重要贡献。
化学革命
提出: 可燃物 - 油土 = 石土
• 1703年,贝歇尔学生施塔尔完
善燃素说,改“油土” 为“燃素”
化学革命的背景
• 燃素说实例:(A)金属 - 燃素 = 煅灰;
(B)酒精 - 燃素 = 水
• 燃素说的作用:取代了炼金术——燃素说整个十八世纪统
治了化学界——“兴是必要,衰是必然”
• 燃素说的矛盾:
(A)式中燃素增重(即“负重量”) (B)式中燃素减重(即“正重量”)
——量的概念是拉瓦锡的突破点!
化学革命的基础——质量守恒定律
• 利用天平进行研究是他突破燃素说的关键之一。
• 拉瓦锡的第一篇化学论文是关于石膏成分的研究, 他用硫酸和石灰合成了石膏。
歌功颂德的演讲。
• 就这样,狂热过后,法国人终于懂得了
拉瓦锡的价值——二、拉瓦锡之死⑤
• 拉瓦锡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当过征税官,成为“革命”的对 象——试想,假如当初不放弃富有的律师职业,何来如此杀 身之祸?但是,如果不是那个果断的放弃,何有化学史上 的拉瓦锡及其“一死惊天下”?!
• 有人认为,拉瓦锡的一个不足之处是他在论文中常常不提或很少提及 别人的研究工作,这一点是与科学精神相违背的。这是否与其个人恩怨
有一定关系呢?
• 总之,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征税组织成员,以惊人的
速度审判所有人并宣布死刑——1794年5月7日开庭审判,24小时内执行。
• 拉瓦锡对岳父耳语道:“放大胆些,这只不过一刹那的事,然后—— 就是永恒。” 他第四个登上断头台,泰然受刑而死……
②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 质分类的新体系;
近代化学革命
近代化学革命拉瓦锡(1743一1794)的“氧化说”推翻了统治化学界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燃素说”,促进了化学领域中的诸多变革,进而掀起了一场全面的彻底的化学革命。
本文分析了18世纪化学革命产生的的背景,阐述了燃化学说的建立过程以及其在化学发展史上的影响,并探讨了拉瓦锡的科学思想和研究方法以及其给后人的启示。
标签:拉瓦锡;氧化学说;化学革命;燃素说1、拉瓦锡氧化学说的历史背景1.1燃素说的全面崩塌燃素说是德国哈雷大学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提出的,可燃的要素是一种气态的物质,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即“燃素” 。
它在燃烧的过程中从可燃物中飞散出来,与空气结合,从而发光发热,这就是火。
由于燃素说能把大量事实联系起来,解释当时发现的化学现象并指引人们进行新的实验,因此很快得到许多化学家的支持。
然而,由于施塔尔和他的支持者没能制取到纯净的燃素,并且也不能解释金属煅烧失去燃素却增重的问题,燃素说也受到质疑[1]。
十八世纪后半叶,新发现的化学现象层出不穷,燃素说面临全面危机。
在这种化学思想空前混乱的情况下,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站了出来,高举化学改革的旗帜,引领着大家走向正确的道路。
1.2拉瓦锡的质疑1774年,拉瓦锡用锡和铅做了金属煅烧实验,实验表明确实有增重现象。
拉瓦锡查遍了所有权威文献,也未能找到满意的解释,于是他觉得很有必要考察前人的实验和理论[2]。
他审查了百年前波义耳做过的实验,认为波义耳的实验定量性不足。
在精密的定量实验前,这个曾经深信燃素说的化学家也对燃素说产生了怀疑,提出了金属煅灰的增重与燃素无关,而是由于与空气中的某种物质结合的原因,这便是拉瓦锡氧化学说的雏形了。
1.3氧化学说的建立在提出自己的假设后,拉瓦锡想通过从金属煅灰中直接分离空气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可他的实验没有一次是成功的。
就在拉瓦锡的研究陷入到瓶颈期的时候,普利斯特里的来访给了拉瓦锡新的希望。
普利斯特里告诉拉瓦锡他用凸透镜加热汞煅灰的时候发现了一种脱燃素空气。
生物化学发展史
2、德、美、英等国家的重要
生化学家
德国化学家Justus von Liebig(18031873)的研究对当时的生物化学的萌发起了 重大作用。Liebig研究动植物生理学,他阐 明了动物身体的发热是由于所吃食物在体 内“燃烧”而来,他首先提出将食物成分 分为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类,他给代谢一 词作了定义。
现代生物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化学的起源是同十八世纪晚期化学的发 展及十九世纪生物学的发展密切相关的, 在化学及生物学发展的影响之下,生物化 学在十八世纪开始萌芽,十九世纪初步发 展,在二十世纪初期生物化学才成为一门 独立的学科,最初称生理化学,1903年德 国人Carl Neuberg(1877-1956)初次使用 生物化学这一名词。
建国前生物化学发展史
1.生物化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 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理学中孕育出而成 长起来的。1903年Carl Neuberg创用《生 物化学》这个词。
2.我国在二十年代尚无生物化学专业教学和 科研机构,仅少数医学院设有生物化学系,如原 北京协和医学院(PUMC)生物化学系、原齐鲁大学 生物化学系、同济医学院生理化学系、原华西大 学生物化学系、原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系。除一 些医学院设有生物化学课程外,燕京大学化学系 在美国学者Adolph(窦维廉)博士主持下设有生物 化学主修课,当时采用了Bodansky(布坦斯基)著 之生物化学大纲(Introduction of Biochemistry),这 也是我国采用的第一本外国生物化学教科书。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 象的科学,它的诞生是生物学的又一次革 命。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基本上是同义 词,不过分子生物学主要是从大分子的三 维结构去认识它们的生物功能。
综上所述,可知生物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位 置是越来越重要的,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介入 了所有各门生物科学。 生物化学的发展,首先起源于法国,由法而 传于德,由德而传到美国和英国。在20世纪后再 由上述国家流传于其他各国。大约在两个世纪的 时间中,经过很多杰出的生物工作者的辛勤研究 现已成为独立完整的新科学。今后生物化学逐将 发展,这就有待于后来人的努力了。
无机化学的发展
无机化学的发展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非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
本文将介绍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发展到今天的应用与前景。
一、古代无机化学的起源古代人们对无机化学的认识主要集中在金属和矿物等自然物质的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应用。
例如,古埃及人利用金属硬度和延展性制作首饰和工具,古中国人在青铜器制作中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二、无机化学的分离与鉴定随着科学方法的发展,尤其是化学实验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对无机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化学家利用分离、鉴定和研究等方法,开创了无机化学的新纪元。
1. 原子理论的建立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提出了原子理论,即物质由不可再分的微小粒子组成,这为无机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分离与提纯技术的进步汉弗莱·戴维以及其他化学家发展了一系列分离和提纯技术,例如蒸馏、结晶、萃取等方法,这些方法为无机化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手段。
3. 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帮助人们理解了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无机化学的研究不再局限于矿物和金属的使用,而是关注化学反应的本质。
三、现代20世纪以来,无机化学在理论探索、材料科学和能源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1. 配位化学配位化学研究元素围绕一个或多个配体形成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这门学科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对无机化合物的认识,并为催化剂、药物和电子材料的设计提供了基础。
2. 固体无机化学固体无机化学研究材料的结构与性质对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例如,研究材料的晶体结构、磁性和光学性质,以便开发出具有特定功能的新材料。
3.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代移动设备和电动工具的主要能源来源。
在该领域,无机化学家致力于研究电解质、电极材料和电池组装等关键技术,为电池性能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无机化学的前景与挑战1. 新材料的发现随着理论计算和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探索方面取得了突破。
拉瓦锡—化学小报(国际化学年)
与此同时,拉瓦锡还用动物实验,研究了呼吸作用,认 为“是氧气在动物体内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 放出热来。这和在实验室中燃烧有机物的情况完全一 样。”这就解答了体温的来源问题。 空气中既然含有 1/4 的氧气 (数据来自原文) 就应 , 该含有其余的气体,拉瓦锡将它称为“碳气”。研究了空 气的组成后,拉瓦锡总结道:“大气中不是全部空气都 是可以呼吸的;金属焙烧时,与金属化合的那部分空气 是合乎卫生的,最适宜呼吸的;剩下的部分是一种‘碳 气’,不能维持动物的呼吸,也不能助燃。”他把燃烧与 呼吸统一了起来,也结束了空气是一种纯净物质的错误 见解。 1777 年,拉瓦锡明确地讥讽和批判了燃素说:“化 学家从燃素说只能得出模糊的要素,它十分不确定,因 此可以用来任意地解释各种事物。有时这一要素是有重 量的,有时又没有重量;有时它是自由之火,有时又说 它与土素相化合成火;有时说它能通过容器壁的微孔, 有时又说它不能透过;它能同时用来解释碱性和非碱 性、透明性和非透明性、有颜色和无色。它真是只变色 虫,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它的面貌。” 这年的 9 月 5 日, 拉瓦锡向法国科学院提交了划时 代的《燃烧概论》 ,系统地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将 燃素说倒立的化学正立过来。这本书后来被翻译成多国 语言,逐渐扫清了燃素说的影响。化学自此切断了与古 代炼丹术的联系,揭掉了神秘和臆测的面纱,代之以科 学的实验和定量的研究。化学进入了定量化学(即近代 化学)时期。所以我们说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者。 舍勒和普里斯特里先于拉瓦锡发现氧气, 但由于他 们思维不够广阔,更多地只是关心具体物质的性质,没 有能冲破燃素说的束缚。与真理擦肩而过是很遗憾的。 拉瓦锡对化学的另一大贡献是否定了古希腊哲学家 的四元素说和三要素说,辨证地阐述了建立在科学实验 基础上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如果元素表示构成物质的 最简单组分,那么目前我们可能难以判断什么是元素; 如果相反,我们把元素与目前化学分析最后达到的极限 概念联系起来,那么,我们现在用任何方法都不能再加 以分解的一切物质,对我们来说,就算是元素了。”
化学反应工程历史及展望
轻烯烃类有价值的产品。
MIP工业反应器是由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研制,突破了现有
FCC工艺对二次反应的限制,实现了可控性和选择性地进行裂化反应、
氢转移反应和异构化反应,使产品的性质和产品的分布得到改善。
利用多尺度的思想,首先根据设备操作条件,由宏观尺度模型给出
整个设备内部的颗粒分布,再按此分布分配到设备的各个局部,该
2021/5/27
7
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年代实况
■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三个重要的过程开发研究工作:
1.流化床催化裂化--汽油
2.丁苯橡胶乳液聚合--(汽车)轮胎
3.曼哈顿计划--原子弹(气体扩散提炼浓缩铀U238)
■1947年,出版了两本书:
1.霍根(Hougen)和华生(waston)--《化学过程原理》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使大型现代煤化工技术首
先向中国聚集,为中国在煤化工领域带来更
优越的领先契机。
2021/5/27
15
化学反应工程未来展望
国内发展趋势
我国是世界钢铁产量大国,产量 超过6亿吨/年,这需要生产大量的 煤炭焦炭(产量约3~4亿吨/年)。 同时,煤化工产品将从传统煤化工 (以合成氨、焦化产品为代表),向新 一代煤化工(以合成甲醇等为代表)方 向快速发展。
2.法兰克--卡明涅斯基--《化学动力学中的扩散与传热》
总结了化学反应与传递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反应器
设计2021/问5/27 题。为学科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8
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年代实况
■ 50年代,石油化工迅猛发展,反应器规模不断扩大。对反应器的 放大问题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工业规模 反应器中进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三传"现象,必须将化学反应 与"三传"同时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
开创化学发展新纪元的拉瓦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
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
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安东·尼罗朗·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
5岁那年他母亲园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时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
以后升人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
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在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主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地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
从20岁开始,他坚持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
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成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明亮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勇敢地参加了竞赛。
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
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 1768年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 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
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实际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愈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
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有机化学的产生
有机化学的产生有机化学是研究碳基化合物的科学,是现代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纪末期,当时科学家们开始研究自然界中的有机物质,如木材、煤、石油等。
在这些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为有机化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十八世纪初,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廉·舍勒发现了一种叫做“氰酸”的物质。
他发现氰酸可以通过加热氰化银和硝酸得到。
这个发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他们开始研究氰酸的结构和性质。
最终,他们发现氰酸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构成的,这一发现激起了科学家们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在十九世纪初,法国化学家路易·巴斯德开始研究有机化学。
他发现,许多有机物质都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有机物质。
他还发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化学反应来确定。
这些发现奠定了有机化学的基础。
在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凯库勒开始研究有机化学。
他发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研究它们的化学反应来确定。
他还发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这些发现使得有机化学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初,英国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斯莱特研究了有机化学的结构。
他发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研究它们的光谱来确定。
这些发现使得有机化学得到了更深入的发展。
在二十世纪中叶,美国化学家林纳斯·保罗·鲍林提出了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价键理论。
他认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研究它们的价键来确定。
这一理论为有机化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现代有机化学的发展中,许多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例如,德国化学家赫尔曼·斯托德曼发现了许多新的有机化合物,他还提出了“共轭系统”的概念。
美国化学家罗伯特·伯克提出了“芳香性”的概念。
这些科学家的贡献使得有机化学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总之,有机化学的产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化学革命:拉瓦锡、哈伯、特罗斯特
• 就这样,狂热过后,法国人终于懂得了
拉瓦锡的价值——在他死后不到两年,巴黎
就竖起了他的半身塑像。
二、拉瓦锡之死⑤
• 拉瓦锡之死的直接原因是当过征税官,成为“革命”的对 象——试想,假如当初不放弃富有的律师职业,何来如此杀 身之祸?但是,如果不是那个果断的放弃,何有化学史上 的拉瓦锡与其“一死惊天下”?!
化学革命:拉瓦锡、哈伯、特罗斯特
化学史上的几次革命①
一般认为,近代化学时期发生了五次重大的突破,使
得化学大厦牢固地确立起来。
第一次重大突破是17世纪中期,波义耳提出了科学的
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
第二次是18世纪下半叶,拉瓦锡提出了燃烧氧化理论,
建立了科学的化学燃烧理论,促进了化学的迅速发展。
在《化学纲要》中,拉瓦锡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 为他思维推理的前提,对质量守恒思想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 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
也就在《化学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 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 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用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 质可称为元素。
• 他请求缓刑几日,将正在进行的“汗”分泌研究完成——“… 我只请求给我一点时间,让我为祖国多做一点贡献”——遭拒 绝
• 他主持的法国科学院和他创建的实验研究中心被封闭——抗 议——以“对抗新政府”而被罪加一等
二、拉瓦锡之死②
• 行刑前,律师又一次提醒法官顾惜拉瓦锡的发明创造以与正 在建立起来的新科学,顽固而冷酷的法官粗鲁地回应:“共和 国不需要科学,只需要正义”。
家中长子,由于家境艰难,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
了大部分童年。
❖ 1739年,母亲去世后又被送到姑母家里居住。
《化学史》——7近代化学的突破和化学发展的前沿
两门学科相互推动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放射性的发现才有了 原子物理学以致量子力学和整个微观世界的研究,物理学关于原子 结构和量子论的理论研究才使得化学开始真正成为一门现代意义上 的科学,而不单纯是实验室的工作。物理学研究原子结构而化学研 究原子的组合,是整个二十世纪科学史的主流。
化学基础研究的五大突破
化学基础研究的五大突破
放射性和铀裂变
1g铀裂变能量=2.5t标准煤燃烧 1903年居里夫妇获Nobel物理奖(打开了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Nobel化学奖(发现钋、镭) 1908年卢瑟福(英)获Nobel化学奖(元素嬗变和放射性物质的化学
研究) 1935年约里奥-居里夫妇获得Nobel化学奖(发现人工放射元素) 1938年费米(意)获得Nobel物理奖(创造新元素) 1944年哈恩(德)获得Nobel化学奖(发现重核裂变)
七十年代,中国独创无氰电镀新工艺取代有毒 的氰法电镀,是世界电镀史上的创举。 1977年我国在山东发现了迄今为止的世界上 最大的金刚石…常林钻石。 全世界海盐产量5000万吨,其中我国生产 1300多万吨,居世界第一。早在3000多年前, 我国就采用海水煮盐了,是世界上制 盐最早 的国家。 世界上已知的140多种有用矿,我国都有。是 世界上冶炼矿产最早的国家。
古代和近代化学 史掠影
1. 我国有了青铜器;春秋晚期能炼铁;战国晚
期能炼钢;唐代;有了火药。 2. 十八世纪七十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 化学家普利斯里分别发现并制得了氧气;法 国化学家锡最早用天平和为研究化学的工具, 并推翻了燃素学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 雷利等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惰性气体。 3. 1748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建立了质量守 恒定律。 4.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 说。
化学反应工程历史及展望知识讲解
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年代实况
■ 50年代,石油化工迅猛发展,反应器规模不断扩大。对反应器的 放大问题的研究,使人们认识到,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工业规模 反应器中进行时不可避免地伴随着"三传"现象,必须将化学反应 与"三传"同时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和分析。
▪ 另外,又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如"返混","反应器稳定性 ","微观混合","伴有化学反应的传质"等。推动了学科的发展。
但是环境与资源的双重约束,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 济结构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求化工行业适应我们当代 和谐发展模式,为低碳经济锁具的代表性的低碳发展模式是和谐、 循环发展的必然要求。
化学反应工程未来展望
我国国情:
在20世纪,反应工程的存在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服务于大型的石油化工过程和基 础原材料的生产。进入21世纪,石油化工的 新技术发展逐渐停滞,而由于石油危机带来 的新的能源战略和发展契机,给大型化煤化 工带来了新的浪潮,尤其页岩气的开发和已 探明储量为天然气转化再度带来热点。由于 我国石油资源短缺使大型现代煤化工技术首 先向中国聚集,为中国在煤化工领域带来更 优越的领先契机。
5
化学反应工程发展年代实况
■30年代,石油化学工业刚刚兴起。提出了“单元操作”和“单元 过程”等概念。
单元操作——流体输送,蒸馏,干燥等专管物理工序。 单元过程——磺化,水解,加氢等专管化学反应工序。 1937年,丹克莱尔较系统的阐述了“扩散,流体流动和传热对 化学反应收率的影响”,为化学反应工程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被 认为是化学动力学发展到“工程技术”阶段的标志)。
化学简史
化学发展简史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摘要化学的历史渊源,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按照化学的发展,我们可以把化学史简要地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古代及中古时期的化学(十七世纪中叶以前),这是化学知识的萌时期。
第二:近代化学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至十九世纪末),前期(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末)属于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后期(十九世纪)属于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
第三:现代化学时期(二十世纪以来),是化学发展的现阶段。
关键词化学家化学史发展时期古代及中古时期的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从人类学会使用火,就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践活动。
火是人类的第一个化学发现。
火也是最常见、最普通的一种化学现象。
从远古时代直至今天,人类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化学。
人类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中国古代化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五行学说(即金木水火土五行)。
而西方古代化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学说(即地水火风四元素)。
随着人们对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酒,染色等基本化学操作的熟悉掌握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古中国的帝王将相开始幻想着长生不老,也就有了一批用药材矿物炼制“长生不老药”的炼丹师。
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也是由此而来。
公元7世纪,中国炼丹术西传至阿拉伯,后又传入欧洲,并同西方炼金术结合在一起逐步发展成为近代化学,直至现代化学科学。
因此可以说,中国不仅是炼金术的发源地,而且也是整个化学的发源地。
文艺复兴时期,炼金术分成三个走向,一是继续传统的点石成金术,再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医药方面,形成了所谓的医药化学运动,三是将炼金术知识用于矿物冶炼方面,形成了早期的矿物学。
17世纪以前的化学史称为古代化学时期。
这一时期经历了实用化学、炼丹和炼金、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等时期。
化学发展史的知识点总结
化学发展史的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中的一支重要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本文将从化学的发展历程、重要理论和成就、实验方法与技术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对化学发展史进行总结。
一、化学的发展历程1. 古代的化学古代的化学起源于古代的炼金术,炼金术是一种以寻求制造黄金为目的的术数。
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希腊和罗马等古代文明都有炼金术的传统。
炼金术在宗教和神秘思想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形成了一整套以制造黄金为核心的活动和理论体系。
但是,炼金术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和观念是迷信的和不科学的,它长期束缚着化学的发展。
2. 中世纪的化学中世纪的化学受到宗教和哲学的束缚,对化学的认识极其有限。
尽管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亚拉伯学者的翻译运动,使得古希腊、罗马和亚拉伯的科学知识传到了欧洲,但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化学知识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和限制。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十六世纪,化学才逐渐走出中世纪的束缚,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 文艺复兴时期的化学文艺复兴时期是化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化学家开创了实验法和科学理论,将化学从迷信和虚无主义中解放出来。
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帕拉塞利斯、阿格里帕、梅利戈勒、瑞典的哈芬尼亚、德国的巴索、神圣罗马帝国的巴塞尔、德国的希尔德布兰特等人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文艺复兴时期化学的主要成就有:(1)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学物质,如酸、碱、盐和金属;(2)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学原理,如燃烧现象和氧气的发现;(3)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方法和技术。
4. 近代化学近代化学是从十八世纪末开始的。
在这一时期,化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近代化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就:(1)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2)建立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理论,如原子说和化学反应的定律;(3)发展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如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等;(4)发现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物质,如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硫酸、硝酸、碳酸、盐酸等;(5)推动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如物理、生物、医学等。
关于氮氧化物的历史事件
关于氮氧化物的历史事件氮氧化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在那个时候,科学家已经开始对氮氧化物的存在进行研究。
最早发现氮氧化物的人是瑞士化学家约瑟夫·普里斯特利(Joseph Priestley),他于1772年在英国发现了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那就是一氧化氮。
在十九世纪中期,科学家埃德加·法拉第(Edgar Faraday)继续了氮氧化物的研究工作,他发现氮氧化物是由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组成的。
在此基础上,德国化学家费利克斯·笛福特(Felix Dujardin)于1850年提出了氮氧化物的组成式,并首次使用了这个术语。
不久之后,氮氧化物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研究和实验中,包括Nitroxyl、Nitrosyl、Nitrites和Nitrates等。
此外,它也被发现具有一些实用价值,例如Nitrous Oxide(N2O)可以用作麻醉剂。
然而,随着人类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二十世纪中期,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空气质量逐渐恶化,氮氧化物也被认为是导致雾霾和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国政府开始制定空气污染控制政策,并限制车辆和工厂的氮氧化物排放。
在1963年,美国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成立,开始研究氮氧化物的影响和控制方法。
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各国政府、环保组织和科学家都致力于氮氧化物的研究和控制工作,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手段,成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从而保护了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氮氧化物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重要化合物,它的历史与人类工业、交通和环保等众多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未来,我们还需要继续加强对氮氧化物的研究和控制,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迪许实验室至今仍不失为世界著名实验室之
一。
卡文迪许的简介
卡文迪许生于法国的尼斯,17岁进入 剑桥大学就读,在23岁后去巴黎留学, 主攻物理和数学。当其父亲在世时, 仅靠自己微薄的收入过日子,生活清 苦,后其父和姑母去逝,给他留下大笔 财产, 1760年,卡文迪许成了皇家学 会会员。成了“一切有学问的人中最 富有的一个;一切最富有的人中最有 卡文迪许(法国) 学问的一个。”
√
C溴化银
D碘化银
•氟化银和氯化银是白色的,溴化银是淡黄色的,碘化银是
黄色的
•光照下,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都会分解为单质 •2AgX=2Ag+X2 •因为氟化银不会分解,所以排除
Cl2的发现
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 研究软锰矿(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 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这种气体 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使舍勒感到极为难受,他确 信自己制得了一种新气体。 舍勒制备出氯气以后,把它溶解在水里,发现这种 水溶液具有永久性的漂白作用;还发现氯气能与金 属或金属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1810年,许多科学 家先后对这种气体的性质进行了研究。这期间,氯 气一直被当作一种化合物。直到1810年,戴维确认 这种气体是由一种化学元素组成的物质。命名为 chlorine,这个名称来自希腊文,有“绿色的”意 思。我国早年的译文将其译作“绿气”,后改为
研究。他发现燃烧时增加的质 量恰好是氧气减少的质量。
•1778年任皇家科学院教授。 •1794年5月8日于巴黎被处死
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种命名原则,创 立了化学物种分类新体系。 拉瓦锡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用清晰的语言阐明 了定量化学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 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而后人 称拉瓦锡为 近代化学之父 定量化学
并注意到它们对动物的生理作用(英国普利斯特里)。
1777年,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法国拉瓦锡)。
1782—1787年,编定化学名词,用化学方程式来
说明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它们的量的关系(法国拉瓦 锡等)。 1783年,通过分解和合成定量证明水的成分只含 氢和氧,对有机化合物开始了定量的元素分析(法 国拉瓦锡)。 1791年,提出酸碱中和定律,制定大量中和当量 表(德国约·李希特)。
①重量分析,又称重量法。
②容量法 ,又称滴定法。 ③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④半定量分析法。
拉瓦锡与近代化学革命
推翻并取代了世人仰奉百年之久的“燃素说”。 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领域,并变革了研究方法 。 引发了人们形成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盐 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 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此盐是( A氟化银 B氯化银 )
氯气。
MnO2+4 HCl(浓) ==△== MnCl2+Cl2↑+2H2O
卡文迪许实验室是英国剑桥大学的物理实验室,
实际上就是它的物理系。卡文迪什实验室创建
于1871年,1874年建成。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古老的卡文迪许实验
室大大地扩建了,研究的领域包括天体物理学,
粒子物理学,固体物理以及生物物理等等。卡
拉瓦锡的一生
•1743年8月26日生于巴黎,1794年5月8日卒于同地。
•1763年获法学学士学位,并取得律师开业证书,后转
向研究自然科学。
•1768年他研究成功浮沉计,可用来分析矿泉水。
•1775年任皇家火药局局长,火药局里有一座相当好的
实验室,拉瓦锡的大量研究工作都是在这个实验室里 完成的。
•1775年,拉瓦锡对氧气进行
1731-1810
氢气的发现
卡文迪许用铁、锌等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易 燃空气”(即氢气),他发现一定量的某种金属分别与足 量的各种酸作用,所产生的这种气体的量是固定的,与酸 的种类、浓度都无关。他还发现氢气与空气混合后点燃会 发生爆炸;又发现氢气与氧气化合生成水,从而认识到这 种气体和其它已知的各种气体都不同。他认为这种气体是 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而不是来自酸中。他设想金属在酸 中溶解时,“它们所含的燃素便释放出来,形成了这种可 燃空气”。通过精确研究,证明氢气是有重量的,只是比 空气轻很多。确定了氢气的比重只是空气的9%。就着这样, 卡文迪许发现了氢气。
十八世纪化学的发展
时代背景
1701年至18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8世纪。 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处于剧烈变革时期,而以中 国为代表的国家则正处于封建统治的全盛时期。
2
BEA Confidential. | 3
•氧气的发现
1771—1772年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红色的氧化汞、 黑色的氧化锰、硝石等时制得了氧气,把燃着的蜡烛放 在这个气体中,火烧得更加明亮。他还将磷、硫化钾等 放置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的水面上燃烧,经过一段时间后, 钟罩内的水面上升了1/5高。 1775年拉瓦锡把少量汞放在密闭 容器中加热12天,发现部分汞变 成红色粉末,同时,空气体积减 少了1/5左右。他又把加热生成的 红色粉末收集起来,放在另一个 较小的容器中再加热,得到汞和 氧气,且氧气体积恰好等于密闭 容器中减少的空气体积。他把得 到的氧气导入前一个容器,所得 气体和空气性质完全相同。
Zn+2HCl===ZnCl2+H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八世纪化学编年史
1742—1748年,首次论证化学变化中的物质质量的守恒。 1746年,采用铅室法制硫酸,开始了硫酸的工业生产(英国
罗巴克)。
1774年,再次提出盐的定义,认为盐是酸碱结合的产物,
并进而区分酸式、碱式和中性盐(法国鲁埃尔)。
This process accommodates for a printing bug within 1774年,对二氧化硫、氯化氢、氨等多种气体进行研究, PoerPoint application
除此之外,在18世纪还发现了大量的化学元素如: 钴、铂、铋、镍、氟、氢、氮、锰、氧、氯、钼、 碲、钨、锌、钛、铬、铍、(钇、锆、铀的氧化物)
钴
铂
铋
镍
锰
钼
碲
钨
锌
钛
铬
铍
总结
18世纪的化学史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首先,拉瓦锡的《化学基础论》推翻了“燃素说”这一理念, 这种进步堪比哥白尼的“日心说”。其次,18世纪大量物质发 现直接促进了19世纪有机化学的兴起。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通过 18世纪科学家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的定量化学和物质守恒定 律,这是对后来化学乃至科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 础。极大的促进了近代欧洲的工业革命,推动的人类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