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附录
DZ T 0078-2015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

ICSD 10/19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078-2015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Procedures for Original Geological Record of Solid Mineral Exploration2015-04-15发布2015-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目次前言 (V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地质编录的综合技术要求 (1)3.1目的任务 (1)3.2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1)3.3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2)3.3.1原始地质编录的及时性 (2)3.3.2工具、量具及设备和材料 (2)3.3.3自动记录软件的规定 (2)3.3.4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2)3.3.5编录工作的现场质量监控 (2)3.3.6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2)3.4地质编录用语、代号及编号 (2)3.4.1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4.2地质观察点与剖面编号 (3)3.4.3工程编号 (3)3.4.4预查阶段的探矿工程编号 (3)3.5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4)3.5.1地质观察 (4)3.5.2地质分层 (4)3.5.3布样 (4)3.6绘图 (4)3.6.1原始编录图件分类 (4)3.6.2地质素描要求 (5)3.6.3非素描图类 (5)3.7地质描述与记录 (5)3.7.1地质描述内容 (5)3.7.2记录 (5)3.8野外资料整理要求 (6)3.8.1文、图、实物资料的核对 (6)3.8.2文字记录整理 (6)3.8.3标本、样品整理 (6)3.8.4野外图件整理与成图 (6)3.8.5岩矿层厚度计算 (6)3.9特殊矿种勘查地质编录 (7)4实测地质剖面 (7)4.1目的任务 (7)4.2技术准备 (7)4.2.1资料收集与综合整理 (7)4.2.2剖面位置选择 (7)4.2.3野外踏勘 (8)4.2.4剖面设计 (8)4.3剖面测制 (9)4.3.1基线布置 (9)4.3.2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9)4.3.3作图步骤 (9)4.3.4记录 (10)4.3.5剖面测制中的物化探工作 (10)4.4编制综合地质柱状图 (10)4.5实测剖面小结 (10)4.6实测勘查线剖面 (11)4.6.1勘查线剖面用仪器法测制 (11)4.6.2勘查线剖面的内容 (11)5地质填图 (11)5.1目的任务 (11)5.2工作依据 (11)5.3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11)5.3.1填图比例尺的确定依据 (12)5.3.2预、普查填图比例尺 (12)5.3.3详查、勘探填图比例尺 (12)5.4填图精度要求 (12)5.4.1对地形底图的要求 (12)5.4.2对地质研究程度及地质体表示程度的要求 (12)5.5地质点布置 (13)5.5.1地质点位置 (13)5.5.2地质点分类 (13)5.5.3地质点密度及数量 (13)5.6填图方法及技术要求 (14)5.6.1野外踏勘 (14)5.6.2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 (14)5.6.3地质点的布置原则及要求 (15)5.6.4地质草图 (15)5.6.5地质简图 (15)5.7矿床地质填图及矿区地质填图 (15)5.7.1矿床地质填图 (15)5.7.2矿区地质填图 (16)5.8地质点定位 (16)5.8.1现场标注点位 (16)5.8.2测量坐标 (16)5.8.3精确定位 (16)5.9地质点的观察和记录要求 (16)5.9.1 5.9.1地质点的观察记录要求 (16)5.9.2 5.9.2地质点记录内容 (17)5.9.3地质界线勾绘 (17)5.10编制实际材料图 (17)5.11地质填图工作小结 (17)6探槽编录 (17)6.1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1竣工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1.2施工中探槽的编绘壁及绘图方向 (18)6.2基点基线设置 (18)6.2.1设置基点基线 (18)6.2.2基点基线数据的测量记录 (18)6.2.3工程定位 (18)6.3地质观察、分层与布样 (19)6.3.1总体要求 (19)6.3.2注意判别基岩与残坡积层及转石 (19)6.3.3布样 (19)6.3.4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19)6.3.5拍照 (19)6.4素描图 (19)6.4.1基本要求 (19)6.4.2普通探槽绘图方法 (21)6.4.3特殊探槽绘图方法 (23)6.4.4槽底的绘制长度及连续性 (27)6.5记录 (27)6.5.1总体要求 (27)6.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27)6.6探槽及刻槽样在采样平面图上的展绘 (28)7探井地质编录 (31)7.1采样钻地质编录 (31)7.1.1采样钻的布置原则 (31)7.1.2地质编录及采样 (31)7.1.3采样钻的定位 (31)7.2小圆井地质编录 (31)7.2.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2)7.2.2小圆井展开作图法 (32)7.3浅井地质编录 (33)7.3.1施工与地质编录应交替及时进行 (33)7.3.2浅井壁展开作图法 (33)7.3.3野外编录要求 (35)8坑道地质编录 (35)8.1首选壁及绘图方向 (35)8.2基点基线设置 (35)8.2.2测量方位角及坡度角 (35)8.3观察、分层与布样 (35)8.3.1清洗坑壁 (36)8.3.2观察重点 (36)8.3.3标注分层界线、样品位置及其代号 (36)8.3.4布样 (36)8.3.5拍照 (36)8.4绘图 (36)8.4.1基本要求 (36)8.4.2绘图方法 (37)8.5记录 (42)8.5.1总体要求 (42)8.5.2地质要素位置的记录规定 (42)8.6坑道及刻槽样在平面图上的展绘 (44)8.7老硐地质编录 (44)8.7.1老硐调查 (44)8.7.2老硐清理 (45)8.7.3老硐地质编录 (45)9钻孔地质编录 (45)9.1主要工作内容 (45)9.2施工质量监控 (45)9.2.1施工准备 (45)9.2.2施工质量监控 (46)9.2.3残留岩心处理 (46)9.2.4钻孔的终孔 (46)9.3钻孔质量验收 (47)9.3.1验收要求 (47)9.3.2钻孔质量评级 (47)9.4地质编录 (47)9.4.1地质编录应随施工进度在现场进行 (47)9.4.2检查钻探班报表、整理检查岩矿心 (47)9.4.3岩矿心拍照 (48)9.4.4地质观察、分层与记录 (48)9.4.5钻孔布样 (52)9.4.6编制钻孔综合柱状图 (53)10采样编录 (54)10.1目的任务 (54)10.2各类工作项目采样的重点 (54)10.2.1实测地质剖面采样 (54)10.2.2地质填图采样 (54)10.2.3探矿工程采样 (54)10.3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55)10.3.2采样原则和要求 (55)10.3.3标本的采集 (55)10.3.4矿石研究标本 (55)10.3.5标本的规格 (55)10.3.6标本的登记、包装及送样 (56)10.4化学分析采样 (56)10.4.1采样目的 (56)10.4.2采样原则及方法 (56)10.4.3采样长度的确定 (57)10.4.4钻孔岩矿心采样 (59)10.4.5刻槽采样 (60)10.4.6样品编号原则 (60)10.4.7样品编号、包装、称重 (61)10.4.8基本分析样 (62)10.4.9组合分析样 (62)10.4.10化学全分析样 (64)10.4.11光谱全分析样 (64)10.4.12岩石全分析样 (64)10.4.13物相分析样 (64)10.4.14化学分析质量监控 (64)10.5技术样 (65)10.5.1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 (65)10.5.2矿石体重样 (66)11野外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检查验收 (68)11.1检查内容 (68)11.2野外实地抽查资料的准确性和质量 (68)11.2.1野外原始资料的质量检查 (68)11.2.2野外原始图件 (68)11.2.3野外原始地质记录 (68)11.3原始地质编录应提交的资料 (69)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图件的图式及内容 (71)附录B(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中主要用表格格式 (78)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附录矿产名称及计量单位

附录一、矿产名称及计量单位
说明:
一、矿产类别、矿产名称的顺序,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矿产类别(4类)、矿种(168种)及亚矿种顺序
安排;新发现矿种(3个)以及部分新增的亚矿种的位置,参照现行矿产储量数据库中其所在位置安排;亚矿种不设顺序号;组合矿产(铂族金属、铌钽、稀土矿)的位置在该组合涉及的所有矿种的前面,不设顺序号。
矿种中,石膏还包括硬石膏,芒硝还包括钙芒硝。
二、考虑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过程中,某些矿种需标对不同情况(砂矿、液体、不同矿石矿物等)单独进行统计,因此设定了统计对象栏。
三、资源储量单位设置金属量和矿石量两栏。
金属量栏还包括矿物量、化合物量以及非金属元素量等;矿石量还包括矿砂量、液体量以及水气矿产的允许开
采量、气量等。
附录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
附录三、矿产品名称及代码
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重有色金属矿采选产品
2.本方案中未列出的矿产品,应直接在报表中填写矿产品的标准名称,用生产本矿产品的矿产代码为本矿产
品的代码。
附录四、开拓方式及代码
附录五、采矿方法及代码
序号采矿方法代码序号采矿方法代码
一、露天开采矿床采矿方法
(一)金属矿采矿方法
附录六、选矿方法及代码
44 其它选矿方法99。
稀土矿勘查规范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1 范围本标准为稀土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储量估算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预查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的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和取样,并通过预可行性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业价值的评价,圈出勘探区范围,为勘探提供依据,并为制订矿山总体规划、项目建议书提供资料。
3.4 勘探勘探是对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区或经详查圈出的勘探区,通过应用各种勘查手段和有效方法,加密各种采样工程及可行性研究,为矿山建设在确定矿山生产规模、产品方案、开采方式、开拓方案、矿石加工选冶工艺、矿山总体布置、矿山建设设计等方面提供依据。
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1.1 预查阶段全面收集地质、矿产、物探等各种有关信息及研究成果,通过(1:50000)~(1:25000)比例尺的路线抵制踏勘,初步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区域变质作用等成矿条件。
4.1.2 普查阶段对选定的普查区,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露头检查,应大致查明区内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 详查阶段4.1.3.1 区域地质基本查明与稀土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变质作用等成矿地质条件及主要矿产。
4.1.3.2 矿区地质通过(1:10000)~(1:2000)地质填图,基本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址模型。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第6部分:稀土矿山

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基本原则与总体要求 (2)基本原则 (2)总体要求 (3)工作流程 (3)5 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 (3)基础调查 (3)问题识别 (4)成果资料 (5)6 生态修复方案编制 (5)基本要求 (5)矿山基本情况 (5)总体定位与目标 (5)主要任务与工作部署 (5)跟踪监测 (5)经费估算 (5)保障措施 (6)7 生态修复方案实施 (6)工程实施 (6)技术措施 (6)8 生态修复监测与管护 (8)跟踪监测 (8)后期管护 (8)9 生态修复成效评估 (8)10 生态修复信息管理 (8)附录A(资料性)矿山生态问题严重程度分级指标 (9)附录B(资料性)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 (10)附录C(资料性)矿山区域重要程度分级指标 (11)附录D(资料性)矿山生态修复成效监测参考方法与仪器 (12)参考文献 (13)引言为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规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技术方法和要求,制定TD/T××××《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
矿山生态修复涉及煤炭、金属、建材、化工、稀土、油气等不同矿种的矿山,涵盖调查、设计、施工、监测、评估的全过程,为满足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通用性并突出不同矿种的特点,TD/T××××《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分为7个部分:——第1部分:通则;——第2部分:煤炭矿山;——第3部分:金属矿山;——第4部分:建材矿山;——第5部分:化工矿山;——第6部分:稀土矿山;——第7部分:油气矿山。
第1部分规范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技术流程、总体思路、工作方法等通用内容,其他6个部分是第1部分的延伸和细化,重点强调了不同矿种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措施。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6部分:稀土矿山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离子型稀土矿山生态修复基本原则与总体要求、基础调查与问题识别、方案编制、方案实施、监测与管护、成效评估、信息管理等内容。
【精品】附录一、矿产名称及计量单位92

附录一、矿产名称及计量单位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说明:
一、矿产类别、矿产名称的顺序,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附件《矿产资源分类细目》中矿产类别(4类)、矿种(168种)及亚矿种顺序安排;新发现矿种(3个)以及部分新增的亚矿种的位置,参照现行矿产储量数据库中其所在位置安排;亚矿种不设顺序号;组合矿产(铂族金属、铌钽、稀土矿)的位置在该组合涉及的所有矿种的前面,不设顺序号。
矿种中,石膏还包括硬石膏,芒硝还包括钙芒硝。
二、考虑矿产资源储量统计过程中,某些矿种需标对不同情况(砂矿、液体、不同矿石矿物等)单独进行统计,因此设定了统计对象栏。
三、资源储量单位设置金属量和矿石量两栏。
金属量栏还包括矿物量、化合物量以及非金属元素量等;矿石量还包括矿砂量、液体量以及水气矿产的允许开采量、气量等。
29
附录二、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及代码
附录三、矿产品名称及代码
2.本方案中未列出的矿产品,应直接在报表中填写矿产品的标准名称,用生产本矿产品的矿产代码为本矿产品的代码。
附录四、开拓方式及代码
附录五、采矿方法及代码
(一)金属矿采矿方法
附录六、选矿方法及代码。
国土资源部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国土资发104号

国土资源部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正文:---------------------------------------------------------------------------------------------------------------------------------------------------- 国土资源部关于对稀土等八种矿产暂停颁发采矿许可证的通知(1999年4月23日国土资发10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国土)局(厅)、地矿厅(局),海南省国土海洋环境资源厅,重庆市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近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稀土、钨、锡、锑、煤、钼、重晶石、萤石等矿产的生产能力和产量出现过剩,供过于求,资源利用率低,损失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尤其是稀土、钨、锡、锑等我国优势矿产的开采总规模严重失控,开采秩序、出口秩序混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遏制。
为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的精神,落实“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切实加强矿产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现决定,严格控制对上述八种矿产资源颁发采矿许可证。
为此,特作如下通知:一、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对拟新建的稀土、钨、锡、锑四种矿产的开采项目暂停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暂停审批用地。
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至2000年12月31日,对拟新建的矿山建设规模为中、小型的煤、钼、重晶石和萤石四种矿产的开采项目暂停审批和颁发采矿许可证,暂停审批用地。
矿山建设规模的划分按原地质矿产部《关于下发〈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的通知》(地发〔1998〕47号)的规定执行。
二、对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并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或者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或者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吊销采矿许可证的其他违法行为的,要坚决依法吊销采矿许可证。
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

二.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历史沿革
(二).有色金属 1.铜\铅\锌\银\镍\钼矿 铜矿: 1962年11月,冶金部、地质部联合发布了《铜 矿储量分类规范(暂行)》; 1981年5月,地质部、冶金部颁布了《铜矿地质勘探 规范》(试行); 1997年,地质矿产部发布了《铜矿地质普查规范》 (DZ/T0174—1997; 1998年,《铜矿地质勘探规范》(报批稿)即将
三.新的金属矿地质勘查规范的共性特点
6、新规范增加了可行性评价工作,并把它 作为地质勘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可行性评 价的程度(概略研究、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 及其得出的经济意义结论是划分资源储量类别的重 要依据,因此地质勘查单位提交的成果报告,未进 行(预)可行性研究的,只能提交资源量,进行了 (预)可行性研究的,才能提交相应的资源储量。 同时,新规范对可行性评价工作的资质作了规定, 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必须由具有资质的单位 或有资质的技术经济专家会同有关专业人员完成; 概略研究由地质勘查单位完成。
DZT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最新资料推荐------------------------------------------------------ DZT0131-94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94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的标准格式,报告形式构成,组成技术文件分类;报告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的格式内容;报告的编辑、制印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报告中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的报告格式、版式和报告制印质量要求。
对其他非矿产勘查报告、地质矿产科学报告的一般报告格式、版式和报告制印质量要求,在行业标准未颁布前也可参照试行。
2 引用标准 GB 788 图书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GB 7713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DZ/T 0033 固体矿产勘查报告编写规定 3 报告文件格式的分类和组成根据报告载体的性质不同,可将报告分为纸质报告和机读报告两大类。
每类报告的组成文件可分为报告正文、附图、附表和附件四个部分。
3.1 报告正文由报告前置部分、报告主体部分和参考文献、报告图版(必要时)、制印签和封底部分组成。
3.2 报告附图由图幅标准化的图式、图例和规范化的单张、拼幅图件或图集、图册组成。
3.3 报告附表视勘查阶段不同,报告附表种类各有增减,一般由成果表、登记表、一览表、计算表、统计表组成。
1/ 333.4 报告附件报告附件是收集或本单位形成用作旁证或补充说明报告正文中问题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附件可以是文件、图表、索引、资料等。
报告附件一般包括勘查许可证、储量计算工业指标凭证、矿石选冶试验报告、矿床技术经济评价报告(非报告正文的独立评价报告)、照片(插图)、与报告有关的录音带、录像带及与矿区勘查有关的其他技术资料文件。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

【矿产资源综合勘查评价规范】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Appraision,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前言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等条款,参照《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 13908-2002)和《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 0199-2002)等18个矿种(类)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B、C、D、E、F、G、H、I、J、K、L、M、N、O、P、Q、R、S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勘查司、矿产资源储量司、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核工业地质局,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杨强、邓善德、袁琦、唐正国、邵厥年、徐金芳、雍卫华、万会、余中平、熊军、王炳铨、杨兵、张子光、苗建华、张金带、程永才.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目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24综合勘查评价的目的和任务。
34.1预查阶段. 34。
2普查阶段. 34。
3详查阶段. 34。
4勘探阶段。
34。
5矿山地质工作阶段. 35综合勘查评价基本原则及工作要求. 35。
1共伴生矿产综合勘查评价的基本原则. 45。
2共生矿产勘查的工作要求。
45.3综合勘查评价分析测试。
45。
3。
1分析测试及样品采取。
45。
3。
2共伴生组分分析测试的内、外检要求。
55.4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研究。
55。
4.1共伴生矿产的物质组成研究. 55。
4.2矿石加工选冶试验. 55.4。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九年四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一)任务来源 (1)(二)起草单位 (1)(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 (1)(四)主要工作过程 (1)二、修订原则及主要内容 (4)(一)修订原则 (4)(二)修订依据及主要修订 (5)三、采用国标、国内和先进性标准的程度 (14)四、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标的关系 (15)五、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 (15)六、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5)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建议措施 (15)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5)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5)《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是“国家矿产资源储量技术标准体系建设项目”之子项目“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制修订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编号:CB2017-4-12,工作起止时间:2017年—2018年,课题负责人为张云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课题经费67万元。
研究成果为提交《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送审稿)、《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编制说明和《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报告。
(二)起草单位本规范由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中国瑞林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起草。
(三)主要起草人及所做的工作本标准由长期从事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的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起草,主要起草人为张云蛟、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俞寒飞、张敏、汪邦勤、易先奎、黄美俊、董晨、闵道勇、司志伟。
张云蛟:《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研究项目负责人,本规范修订主要执笔人。
负责主题课题研究,组织课题设计、调研、研讨及征求意见工作,主笔起草本规范、编制说明及研究报告。
曾晓建、雷存友、黄中敏、黄贺、万昌林、谢春华、张彦伟、陈正钱、张涛、王定生、余浔、朱志成、程群喜、吴德新、舒顺平:主要研究人员,全程参与了规范调研、研讨和起草,对规范修订提出了重要意见和建议。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23项行业标准的公告

自然资源部关于发布《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等23项行业标准的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4.08.02•【文号】自然资源部公告2024年第36号•【施行日期】2024.10.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自然资源部公告2024年第36号关于发布《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等23项行业标准的公告《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等23项行业标准已通过全国自然资源与国土空间规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全国珠宝玉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经2024年第5次部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批准、发布,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
标准编号及名称如下:DZ/T 0475-2024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DZ/T 0476-2024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规范(1∶50000)DZ/T 0477-2024深部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DZ/T 0478-2024固体矿山矿产资源储量三维动态管理技术要求DZ/T 0479-2024压覆矿产资源调查评估规范DZ/T 0480-2024砂石矿山综合利用规范DZ/T 0481-2024水热型地热资源回灌技术要求DZ/T 0482-2024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与保护监测规范DZ/T 0483-2024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要求DZ/T 0484-2024遥感地质术语DZ/T 0485-2024微动探测技术规程DZ/T 0486-2024固体矿产勘查钻孔质量要求DZ/T 0487-2024绳索取心钻杆作业规程DZ/T 0488-2024煤层底板分支孔定向技术规范DZ/T 0489-2024煤层底板地面探查与注浆技术规范DZ/T 0490-2024工程建设项目地质资料汇交规范DZ/T 0491-2024观赏石鉴评灵璧石DZ/T 0492-2024观赏石鉴评大化彩玉石DZ/T 0493-2024观赏石鉴评雨花石DZ/T 0466.1-2024地质资料馆藏管理规范第1部分:实物DZ/T 0069-2024地球物理勘查图图式图例及色标(代替DZ/T 0069-1993)DZ/T 0225-2024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代替DZ/T 0225-2009)DZ/T 0260-2024地热钻探技术规程(代替DZ/T 0260-2014)自然资源部2024年8月2日。
15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收集、分析区域资料并与同类型矿山开采资料对比,必要时开展专项调查,大致了解地 表水分布,地下水类型及补给、排泄条件,矿床主要充水因素,矿体顶、底板围岩稳固性及 开采对环境、人文景观的可能影响;大致划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类型(3 类 9 型)。 4.2.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4.1.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
据区域成矿条件,对预查区内可能赋存的其他矿产资源开展综合找矿和评价。
4.2 普查阶段
4.2.1 地质研究程度
在收集和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采用露头详细检查、(1∶50 000)~(1∶5 000)的地质填图和适宜的物探、化探方法以及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基本 查明普查区内的地层、岩浆岩、构造、围岩蚀变等基本特征;评价矿(化)点和各类异常的 含矿性以及成矿远景;对已发现的矿体(层)进行大致控制,大致查明矿体(层)的形态、 产状、规模和品位等;估算推断的资源量,为是否详查及如何详查提供依据。
DZ/T 0201—2002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 GB/T 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查规范总则》的要求,对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 1984 年颁发的《钨矿地质 勘探规范》、《锡矿地质勘探规范》、《汞矿地质勘探规范》三个规范进行修订而成的。
详细查明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和分布范围,研究蚀变与矿化的关系,编制矿化—蚀变分 布图;对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需基本查明变质作用类型、强度、相带分布及岩性特征等。
用系统取样工程基本查明钨、锡、锑矿体和汞含矿体的总体分布范围、数量,基本控 制主矿体以及规划首期开采矿体的产状、形态、空间分布;对汞矿还需阐明含矿体内矿体的 赋存状态、展布规律和确定合理计算含矿系数的原则,并论述其可靠程度;基本确定矿体的 连续性和矿体间相互关系;估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为是否勘探及选择勘探方法提供依 据。
稀土矿勘查范例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 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rare metal mineral 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 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 0203-2002目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勘查的目的任务3.1 预查阶段3.2 普查阶段3.3 详查阶段3.4 勘探阶段4 勘查研究程度4.1 地质研究程度4.2 矿石质量研究4.3 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 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 勘查控制程度5.1 勘查类型的确定5.2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 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 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 测量工作6.2 地质填图6.3 物探、化探工作6.4 重砂测量工作6.5 探矿工程6.6 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 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 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 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 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 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 可行性评价7.1 可行性评价工作7.2 概略研究7.3 预可行性研究7.4 可行性研究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 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 (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 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 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 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 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 勘查类型的确定E.2 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 (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 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 块段的划分原则F.3 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 (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 (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 铍精矿H.2 锂精矿H.3 铯精矿H.4 铌钽精矿H.5 锆铪精矿H.6 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 (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立志当早,存高远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1 范围
本标准为稀土矿产地质勘查工作规定了勘查的目的任务、勘查研究程度;勘查类型及工程密度、深度;勘查工作质量;可行性评价及矿产资源/ 储量估算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稀土矿产地质勘查各阶段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也适用于验收、评审稀土矿产地质勘查成果;还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稀土矿产勘查开发筹资、融资、股票上市等动中评价、估算矿产资源/储量的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3 勘查的目的任务
3.1 预查
预查是通过对区内资料的综合研究、类比及初步野外观测、极少量的工程验证,初步了解预查区内矿产资源远景,提出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并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参考资料。
3.2 普查
普查是通过对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开展地质、物探、化探工作和取样工程,以及进行可行性评价的概略研究,对已知矿化区做出初步评价,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区范围,为发展地区经济提供基础资料。
3.3 详查
详查是对详查区采用各种勘查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工作。
稀土矿工业品味及质量标准

、稀土矿床一般工业指标(工业品位)
品燈蜡标的婆求I犷战鋭廡较大*祢技术搖fh犷和w选性.外部it设条件较好的犷傑.cm -卜召怕":反Z爲电“对于离于吸離科矿.还应觊矿石侵取率制其计析元亲的舍
定.当计价尤素比例高时.职-FRiffle低时取.上Mtt"当易选・没取率高时,吋采用-卜限值冷浸取事低时,可采用°±»值”・对小于筠旣可采厚度的米百分值星低可采孚度、先石副除厚度的要茨】一般竝级倾sr低品位、大规模采矿方怯.町采朗出上隔值1陡仞斜.高晶位.小%模采當方壮•则采用”下阳值3稀上孟1{常龙主在一起*分离用琪. 眄按越上元靈总量佔算饰量和瓷源*
、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指标
四、高钇和富铕混合稀土氧化物质量标准
五、镧铈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六、错钕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
(一)轻稀土
1. 含氟碳铈矿、独居石的原生矿床
边界品位:Ce2O3 1%;工业品位:Ce2O 2%;可采厚度》2m夹石剔除厚度》2m。
2. 独居石砂矿
边界品位:矿物100〜200g/m3;工业品位:矿物300〜500g/m3;可采厚度》1m; 夹石剔除厚度》1m
(二)重稀土
1. 含钇(磷钇矿、硅铍钇矿)伟晶岩和碳酸岩矿床
工业品位:YO 0.05%〜0.1%;可采厚度》1〜2m 夹石剔除厚度》2m。
2. 磷钇矿砂矿
边界品位:矿物30g/m3;工业品位:矿物50〜70g/m3;可采厚度》0.5m;夹石剔除厚度》2m
(三)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边界品位:RE2O重稀土0.05%,轻稀土0.07%;工业品位:RE2O重稀土0.08%, 轻稀土0.1%;可采厚度》1m夹石剔除厚度》2m。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盐类 -现代盐湖盐类

DZ/T 0212.2—XXXX
前言
DZ/T 0212共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 总则; ——第2部分 现代盐湖盐类; ——第3部分 古代固体盐类; ——第4部分 深藏卤水盐类。 本部分为DZ/T 0212的第2部分。 本பைடு நூலகம்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DZ/T0212—2002《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第4章、第5章、第6 章、第9章及附录B、附录C、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I、附录J中与现代盐湖盐类矿产有关的内容。 本部分与DZ/T 0212—2002相比,主要技术内容变化如下: —调整了章节结构,将勘查研究程度和勘查控制程度合并为勘查工作程度(见 2),删除了矿产资 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修改了标准名称; —取消了预查阶段及相关内容; —重新划分了浅藏卤水埋深界限(见 2.1.1.2.2); —增加了勘查类型划分的“基本要求”(见 2.1.1.3.1); —增加了详查、勘查阶段所求资源量比例的要求(见 2.1.3.2、2.1.3.3); —增加了达到详查阶段 “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开采技术条件评价应达到勘探阶段要求” 内容(见 2.3.4.4); —增加了达到详查阶段 “对于直接提供开发利用的矿床,规模达到中型及以上并具有工业利用价 值和经济效益的共、伴生矿产综合评价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内容(见 2.3.5.3); —适当缩小了详查、勘探阶段填图比例尺(见 3.2.2、3.2.3); —修订和细化了对钻探工作的质量要求(见 3.4);
DZ/T 0212.2—XXXX
目次
前 言 ............................................................................ III 1 范围 .............................................................................. 1 2 勘查工作程度 ...................................................................... 1
[精编]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精编]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2b426770722192e4536f6f1.png)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03-2002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Specificationsforraremetalmineralexploration2002-12-17发布2003-03-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发布DZ/T0203-2002目次前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勘查的目的任务3.1预查阶段3.2普查阶段3.3详查阶段3.4勘探阶段4勘查研究程度4.1地质研究程度4.2矿石质量研究4.3矿石选(冶)和加工技术条件研究4.4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研究4.5综合勘查综合评价5勘查控制程度5.1勘查类型的确定5.2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5.3勘查控制程度的确定6勘查工作及质量要求6.1测量工作6.2地质填图6.3物探、化探工作6.4重砂测量工作6.5探矿工程6.6化学样品的采集、加工和测试6.7重砂样品采集与分析检查6.8矿石物质组分研究样品的采集、加工、化验6.9矿石选(冶)试验样品的采集试验6.10岩石、矿石物理技术性能测试样品的采集与试验6.11原始资料编录、综合整理和报告编写等7可行性评价7.1可行性评价工作7.2概略研究7.3预可行性研究7.4可行性研究8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8.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8.2矿产资源/储量类型条件9矿产资源/储量估算9.1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工业指标9.2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一般原则9.3确定矿产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的要求9.4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结果表附录A(规范性附录)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附录B(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附录C(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性质、用途及主要矿物C.1稀有金属陛质、用途C.2稀有金属主要矿物附录D(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分类及主要工业类型D.1稀有金属矿床分类D.2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工业类型的地质特征、矿物组合、矿床规模附录E(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勘查类型的确定及勘查工程间距参考E.1勘查类型的确定E.2勘查工程间距附录F(资料性附录)矿体圈定和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说明F.1矿体的圈定和连接F.2块段的划分原则F.3矿产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附录G(资料性附录)稀有金属矿床参考性工业指标附录H(资料性附录)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指标H.1铍精矿H.2锂精矿H.3铯精矿H.4铌钽精矿H.5锆铪精矿H.6各种稀有金属精矿质量标准说明附录I(资料性附录)花岗伟晶岩中宝石、玉石、彩石的质量要求参考指标前言本标准是在原全国矿产储量委员会1984年2月储发(1984)第7号文颁发的《稀有金属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的基础上,考虑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稀有金属矿产的地质勘查工作的要求及与国际接轨等因素修订而成的,增加了稀有金属矿产预查阶段、普查阶段、详查阶段的勘查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B.1 稀土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表附录C确定勘查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工程间距的确定C.1 稀土内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1.1 矿体延展规模:分为大、中、小三类,其具体划分及类型系数如下:表C.1 矿体规模划分及类型系数表C.1.2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类型系数0.6,矿体形态为层状、似层状、大透镜状,产状稳定,内部结构简单,内部无夹石或很少夹石,基本无分枝复合。
b)较简单,复杂程度属中等,类型系数0.4,矿体形态为似层状、透镜状、规则脉状,局部有分枝复合现象,产状较稳定,内部结构较简单,内部有夹石。
c)复杂,类型系数0.2,矿体形态有脉状、带状、小透镜状、网脉状、网脉浸染状、具分枝复合现象,膨大缩小,尖灭侧现,产状不稳定或极不稳定,内部结构复杂或极复杂。
C.1.3 构造影响程度a)小,类型系数0.3,矿体基本无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很小。
b)中等,类型系数0.2,偶有断层破坏或岩脉穿插矿体,构造对矿体形状影响明显。
c)大,类型系数0.1,有或常有断层,岩脉破坏矿体,对矿体错动距离大,严重影响矿体形态。
C.1.4 矿体厚度稳定程度:按厚度变化系数及矿体类型系数大致分为稳定、较稳定和不稳定三种,如下:C.1.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根据稀土主元素品位变化系数划分为均匀、较均匀、不均匀三种,相应类型系数如下:表C.3 有用组分分布均匀程度C.2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勘查类型划分C.2.1 矿体延展规模:按面积分为大中小三类及类型系数列于表C.4表C.4 矿体规模及类型系数表a)连续,其含矿率为大于9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3.b)较连续,其含矿率在90%-70%,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2。
c)不连续,其含矿率为小于70%,相应的类型系数0.1。
C.2.3 矿体形态复杂程度:a)简单(矿体边界模数大于0.6),似层状,成片连续分布,偶有夹石或风化球,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9。
b)较简单(矿体边界模数0.3-0.6),似层状至透镜状,成片连续至较连续分布,常有夹石或风化球,相应的类型系数为0.6。
c)复杂(矿体边界模数小于0.3),透镜状,较零散分布,类型系数为0.3。
C.2.4 厚度稳定程度a)稳定,厚度变化系数为小于60%,类型系数为0.6。
b)较稳定,厚度变化系数60%-120%,类型系数为0.4。
c)不稳定,厚度变化系数大于120%,类型系数为0.2。
C.2.5 稀土组分分布均匀程度a)均匀,品味变化系数小于30%,类型系数为0.3。
b)较均匀,品味变化系数30%-60%,类型系数为0.2。
c)不均匀,品味变化系数大于60%,类型系数为0.1。
C.3 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C.3.1 勘查工程的布置原则C.3.1.1 一般是以一定的几何形态的网格控制矿体,并根据工程密度估算不同类别的矿产资源/储量。
勘查工程间距,系指用勘查工程控制矿体的实际距离,内生矿床地表槽、井探工程间距比深部勘查工程加密一倍。
勘探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
C.3.1.2 对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一般采用勘探线与地形相结合的方法,地形较平坦,沟谷不发育时可采用勘探网法,勘探线应尽量垂直山脊走向,当山脊较长且走向变化明显时,应分段取不同方向的勘探线,勘查工程的布置应视矿体在山头、山腰、山脚的分布规律,采用相对均衡的工程间距。
地形很复杂的部位,应适当加密控制。
C.3.2 施工原则应按照由已知到未知,有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稀到密的原则进行,基准孔、参数孔、沿走向和倾向的主导剖面应优先施工。
C.3.3 勘查各阶段工程间距(密度)C.3.3.1 预查阶段:勘查工程极少,无间距要求。
C.3.3.2 普查阶段:勘查工程是根据验证异常和初步控制矿体的需要布置的有限取样工程,工程间距无明确要求,一般以一至三条剖面稀疏控制矿体。
C.3.3.3 详查阶段:是在普查时对矿体初步查明之后,布置系统取样工程对矿体加以控制。
工程间距是根据勘查类型来确定。
该工程间距是进行高级别勘查的基本网度,也是计算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C.3.3.4 勘探阶段:是对详查中系统取样工程间距加密后的工程密度是计算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的工程密度。
探明的、控制的矿产资源/储量其勘查工程间距相互间原则上成倍数关系,勘查工作程度越高,网度越密。
C.3.4 勘查工程的确定勘查工程间距的确定与矿床勘查类型有关,亦与矿体五种主要地质因素有关。
对于勘查工程数量较多的矿床,可运用地质统计学法、SD法或其他数理方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类比条件时,运用传统的类比法确定最佳工程间距,对于大型矿床,应进行不同勘查手段的工程验证,确定最佳工程间距。
C.3.5 工程间距表在总结我国稀土矿床勘查经验和探采比的基础上,根据矿床的不同勘查类型、不同地质可靠程度的矿产资源/储量,按类比法确定的工程间距列出表C.5供参考。
勘查方法和手段应根据矿床类型矿体产状和地形条件而定,选择经济的、有效的勘察方法及手段。
附录EE.1 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标准稀土精矿共五种,高稀土铁矿石一种,其产品品级、牌号、适应性和标准(参见表E.1E.2)如下:a)氟碳铈镧矿精矿REO63-REO30八个牌号中的F、CaO、TiO2、TFe含量由供方提供分析数据,但不参考依据。
b)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经选矿所得的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其中一级品产品杂质磷、氧化钙含量只提供数据,不做考核依据。
c)独居石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砂矿经选矿干燥后的独居石精矿。
d)磷钇矿精矿质量标准适用于砂矿经选矿干燥后的磷钇矿精矿。
e)氟碳铈矿精矿表E.1中,以G为牌号的中国稀土公司高品位氟碳铈矿精矿标准,以品级划分产品标准的为包头钢铁稀土公司将含氟碳铈矿、氟碳钙铈矿等为主的原生稀土矿经选矿富集得到的稀土精矿标准,专供出口国际市场用。
表E.1 稀土精矿产品质量标准E.2 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表E.2适用于供冶炼稀土富渣的高稀土铁矿石,需方若对高稀土铁矿石中的Nb2O3、MnO、F等有特殊要求时,由双方协商,高稀土铁矿石的粒度为0mm~200mm,其中大于200mm的不超过10%。
表E.2高稀土铁矿石质量标准E.4 分组稀土氧化物富集物共四种分组氧化物富集物,其产品牌号,标准适用性和标准参见表E.4E.5E.6E.7。
E.4.1 镧铈氧化物富集物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镧铈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冶金、农业微肥、石油催化剂等用。
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4规定。
表E.4 镧铈氧化物富集物质量标准E.4.2 镨钕氧化物富集物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出制得的镨钕氧化物、供深加工和玻璃、陶瓷、磁性材料等用。
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5规定。
E.4.3 钐铕钆(ga)氧化物富集物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钐铕钆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磁性、荧光材料及电子工业等行业用。
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6规定。
E.4.4 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从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提取制得的重稀土氧化物富集物,供深加工和冶金等用。
其产品化学成分应符合表E.7规定。
E.5 其他稀土化合物的质量标准其他稀土化合物的质量标准参见表E.8附录G 稀土元素的性质和用途G.1 稀土元素得分组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III B族的16个元素总称,即La-Lu镧希元素(57-71)和钇(Y,39)。
根据文献资料,稀土元素的分组有以下两种:二分组,即铈组和钇组,铈组稀土(La-Eu),用∑Ce表示,称轻稀土(组)或铈族稀土(组)、钇组稀土(Gd-Lu+Y)用∑Y表示,称重稀土(组)或钇族稀土(组);分三组:即轻稀土组、中稀土组合重稀土组。
由于研究对象内容不同,通常有下面三种分法:轻稀土组(La-Nd,另一分组相同),用LREE表示。
中稀土组(Sm-Ho或Sm-Gd),用MREE表示。
重稀土组(Er-Lu或Tb-Lu+Y),用HREE表示。
G.2 稀土的性质和用途G.2.1 稀土的性质稀土是典型的金属,银白色或灰色,金属光泽,硬度较大,导电性不良,具延展性。
稀土元素化学性质活泼,其活泼性仅次于碱土金属。
常温下,稀土金属需保存在煤油中。
按稀土金属的活泼性次序排列,由镧-镥递减,即镧最活泼。
轻稀土金属燃点很低,如铈为165度,镨为290度,钕为270度,并在燃烧的过程中放出大量的热。
稀土能与许多元素化合。
当和氧作用时,一般生成稳定性很高的RE2O3型氧化物,与水作用可放出氢气,与酸作用反应更激烈,但与碱几乎不发生反应。
稀土及其合金具有大量吸氢的能力,如镧镍合金是良好的储氢材料。
G.2.2 稀土的用途稀土最早的应用局限于汽车灯罩、打火石、电弧碳棒、玻璃着色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了稀土的性质,使其应用领域日益广泛,用量逐渐扩大,以至成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物质。
a)冶金工业:稀土元素可作白金剂、还原剂、去硫脱氧剂等,在冶金钢铁时加入少量稀土氧化物,可净化钢铁中杂质,改变其物理化学性能。
b)石油化工工业:催化裂化是炼油工业中重要的加工方法,原油直接蒸馏仅得15%-20%汽油,而稀土裂化取得的汽油可达原油的80%,还可产出丙烯、丁烯等重要化工原料。
c)玻璃陶瓷工业:稀土在玻璃陶瓷中的应用,近年发展很快。
铈、镨、钕、铒等稀土客作玻璃的脱色剂和着色剂,制成的玻璃器具,具有透明度高,色彩鲜艳的特点,稀土在陶瓷制作中可作釉料,是陶瓷产品具有呈色均匀,光泽明亮、鲜艳柔和的特点,稀土还可制作特种陶瓷如热敏电阻器、光电陶瓷等。
d)电气工业:钇、铥等可制造最新式电子计算机存储数码的记忆装置,铕、钇、钆等稀土氧化物具有发光效率高、色彩鲜艳、稳定性好的特性,既是制造探照灯、弧光灯、电机等零件的重要原料,也是制造彩色电视机、高强度照明用红色荧光粉、投影电视白色荧光粉的荧光材料。
在目前研究开发利用的超导领域,稀土也是重要的材料之一,如钇钡铜氧希、镧铜系超导材料离不开稀土。
e)原子能工业:钇具有中子俘获截面小比重轻,可作核反应堆的结构材料,而钐、铕、钆的中子俘获截面大,可作核反应堆的控制棒或停堆棒,还可作屏蔽材料。
此外,稀土在农业、医药、轻纺、环保等领域也有广泛用途。
G.3 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镧系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量从镧到镥呈波浪式下降的趋势,这与它们的稳定性大小有关。
镧系元素还有一特殊现象—“镧系收缩”,即随原子序数的增加,三价离子半径从镧到镥随之缩小,这位镧系元素的分离共艺提供了依据。
镧系元素的碱性从镧到镥也逐渐降低,这是其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分馏作用的主要原因。
稀土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值约为0.0153%。
在各类岩石中的分布见表G.2。
花岗岩和碱性岩是稀土得主要母岩,各类稀土矿床军与其密切相关,稀土是典型的亲石元素,与其地球化学性质相近的元素有Ca2+、Mn2+、Fe2+、Th2+、U4+、Zr4+、Hf4+、Sr2+、Ba2+等,他们常发生类质同象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