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解:
1、先求工人生产一吨煤可以为资本家带来的剩余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费用和剩余价值两个部分构成的。 即w=k+m,∴剩余价值量的计算方法是: m=w-k。 ∴每月的剩余价值量=(22.65元-14.90元)×1.88×30= 7· × 1· × 30=437.10元。 75 88 2、 m’=m/v=437.10元/32.24元=1,351.58% 答: (1)资本家一个月从牛世清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为 437.10; (2)剩余价值率是1,351.58%。
把商品卖出去,重新取得货币。 (2)流通的本质不同 a、两者流通的目的和经济内容不同。以普通货币为媒介 的商品流通W-G-W,是为买而卖,其经济内容是价值量相 等、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相交换;运动的目的在于换取生产 消费或生活消费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资本流通形式G-W-G, 是为卖而买,其经济内容是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把商品卖 掉,重新换回货币。货币是同质的,如果用同量货币换取同 量货币,这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货币虽然在质上相同,但 在量上却可以是不同的。资本流通形式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G′,这里的G′=G+△G,即G′既包含着预付货币额G,还 包含着货币的增加额△G,这个增加额就叫做剩余价值。可 见,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获取剩余价值,是资 本运动的目的。
(2)工作日的界线:劳动日的最低界线是不能缩短到与必 要劳动时间相等的程度,因为那样资本家就得不到剩余价值。 但是,工作日的最高界线要受到两个因素的限制: a、生理上的限制。工人在一天24小时内必须有吃饭、睡 眠等时间,以便劳动能力得以恢复,这是生理上所必需的时 间,即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时间。 b、道德上的限制。工人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料理家务、抚 养子女、学习文化和参加社会活动等,以满足精神的和社会 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数量,要由不同国家、不同社会 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来决定。
计算题2
某资本家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 产率,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面价 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五年,价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 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万6千元;雇佣工人50人, 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 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 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
(2)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特殊性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创造 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4、劳动力的买和卖所体现的平等是虚伪的 (1)在流通领域内,货币所有者和工人以平等的商品所 有者相互对待。资本家按价值购买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是 符合价值规律的。 (2)当工人和资本家离开流通领域走进工厂时,这种 “平等”关系的虚伪性便暴露无遗。这时,工人劳动力的使 用 价值就属于资本家了,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全部价 值,包括剩余价值,也归资本家所有。
b、两者流通的界线不同。W-G-W的流通过程是有限的,商 品所有者只要实现了相互间的商品交换,流通过程就结束 了。但是, G-W-G′的流通过程是无限的,这是由于“作为 资本的货币的流通本身就是目的,因为只是在这个不断更新 的运动中才有价值的增殖。因此,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 的”。 3、资本总公式 (1)由于G-W-G′这个公式反映了各种形态资本运动的 共同目的,不管是产业资本、商业资本还是借贷资本,目的 都是为了取得更多的货币,因此,马克思把它称为资本的总 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定的等价 交换的要求相矛盾。因为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 两个流通行为的结果,而流通过程中是不能产生剩余价值的。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对 劳动对象进行加工,改变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创造使用价值 的过程。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劳动过程是使用价值创造和价 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工人的劳动属于资本 家所有。 (2)劳动产品不归直接生产者工人所有,而是归资本家 所有。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它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和形成价值,而且要创造剩余价值。
第三节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
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他们榨取剩 余价值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一、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绝对剩余价值 在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靠工作日的 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绝对剩余价值。 2、工作日 (1)工作日的含义:雇佣工人在一天内劳动的时间长度 叫一个工作日,工作日由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 分组成。
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1、价值形成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方面消耗了生 产资料,一方面支出了活劳动。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 值的转移和活劳动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 的劳动二重性为基础的。 (1)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是由工人的具体劳动实现的。 (2)根据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原理,工人在生产过程 中消耗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即支出了一定量的抽象劳动。 这一定量的抽象劳动凝结到产品中形成新价值,这就是工人 的活劳动创造新价值的过程。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的活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如 果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么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剩余价值, 达不到实现价值增殖的目的,这样的生产过程只是一种单纯 的价值形成过程,而不是价值增殖过程。
3、劳动力作为商品,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力的价值可以还原为维持劳动 者正常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它包括三部分: a、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b、劳动者养育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c、为提高劳动者素质需要而花费的教育和训练费用。 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规定包含着历史 和道德因素。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国家不 同自然条件和文化发展,劳动者的生活资料范围和数量会有 差别。但是,在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一定时期内,劳动力 商品的价值是一定的。
题解:
1、 ∵每月固定资产折旧费=60,000元/(12×5)=1, 000元 每月工人工资=80 ×50=4000元 ∴每月总产值=(1000+16000) c +4000v+ (4000×100%m=25000元 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25000/10000=2.5元 2、 ∵劳动生产率提高50%即产量增加到15000斤,原料耗费 为16000元× (1+50%)=24000元 ∴当月个别价值=(1,000+16,000×1.5)c+4,000v+ (4,000×100%)m=33,000元 当月社会价值=15000×2· 5=37500元 3、∴本月的超额剩余价值=37500-33000=4500元 本月的m`=4500+4000/4000=212· 5% 答:(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2.50元; (2)资本家每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4,500元; (3)本月剩余价值率为212.5%。
四、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表明工 人受剥削的程度。 公式:物化劳动表示: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v); 活劳动表示:剩余劳动/必要劳动; 时间表示: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量的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两 个因素:一个是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另一个是可变资本 总量。以m代表剩余价值量,计算剩余价值量的公式是: m=m′*v 因此,资本家要增加剩余价值量有两个途径:一是增 加可变资本总量,以雇佣更多的工人,扩大剥削范围; 一是提高剩余价值率,即从每个工人身上榨取更多的剩 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是资本最初表现形式 每个资本家在开始生产经营活动时,首先必须投入一定 数量的货币,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因此,资本最 初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但是,货币本身不就是资 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转化为资本。 2、普通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1)流通形式不同。作为普通的货币,其流通公式是 W(商品)-G(货币)-W(商品),商品生产者出售商品, 取得货币,然后用货币购买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上所需要的 商品。作为资本的货币,其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 品)-G(货币),货币所有者首先用货币购买商品,然后
(3)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首先,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 其次,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 剩余价值既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中产生。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4、结论: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1、劳动力的定义:劳动力就是人的劳动能力,它是指 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 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有权支配自己的劳 动力。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只能靠 出卖劳动力为生。
2、价值增殖过程即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 价值形成过程继续延长,超过一定点就会生产剩余价值。 资本家购买工人一天的劳动力,支付一天的劳动力价值,于 是作为买者的资本家就取得劳动力一天的使用权。假定一天 劳动力的价值工人只需要4小时就能生产出来,这并不能限 制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4小时以上,假定让工人 再继续劳动4小时,这继续劳动的4小时就是工人为资本家所 提供的无偿劳动。它为资本家创造出剩余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劳动时间为生产劳动力的价值,为必要劳动时间;另 一部分劳动时间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为剩余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被资 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3、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 剩余价值是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但是必须以 流通过程为媒介,因为不论是劳动力的买卖,或是生产资料 的购买,都是在流通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说,剩余价值不在 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产生。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得到 了最终的解决。
三、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资本的本质: (1)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2)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3)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不是永恒的范畴。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划分依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 的作用。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投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称为 不变资本(c);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称为可变资本(v)。 (3)资本划分的意义: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 为确定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工作日的实际长度 资本家是资本的化身,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所以 资本家总是竭力延长工作日。工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存 权利,保护劳动力不受过度的摧残,要求缩短工作日,并为 此同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表明,工作日的实际长度,最终取 决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力量对比。 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1、现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 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 剩余价值,叫相对剩余价值。
计算题1
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 万人坑”里,发现死难 矿 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 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 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 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百分之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