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溶血实验ppt课件
合集下载
《补体溶血实验》课件
注意实验误差
补体溶血实验存在一定的误差, 因此对于结果的解读需考虑实验 误差的影响。如对结果有疑问, 可进行重复实验或采用其他检测
方法进行验证。
05
补体溶血实验相关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补体溶血实验在S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检测到多种补体成 分的异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THANKS
感谢观看
补体系统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一部 分,由一系列蛋白质组成,能够 识别并清除被感染或受损的细胞
。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它能够通 过溶解细胞来清除病原体,这是
免疫系统的一种防御机制。
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
当补体系统被激活时,补体分 子附着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 细胞溶解。
通过检测溶解的红细胞数量, 可以评估补体系统的功能。
感染性休克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感 染性休克患者血清中补体 活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 和评估病情。
肿瘤疾病
肺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肺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肝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肝 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性的 异常,有助于诊断和评估 病情。
结直肠癌
补体溶血实验可检测到结 直肠癌患者血清中补体活 性的异常,有助于诊断和 评估病情。
04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解读
正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正常,通常表 示受检者体内补体活性正常,免 疫系统功能正常。
解读
在正常结果下,无需特别关注或 采取治疗措施,但仍需关注身体 状况,定期进行体检。
异常结果解读
异常结果
补体溶血实验结果异常,通常表示受 检者体内补体活性异常,可能存在免 疫系统疾病或感染等情况。
补体溶血实验 PPT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 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 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 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 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 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 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 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 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补体激活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溶血反应: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 (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 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 血球则被溶解。
实验目的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实验方法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 有无溶血现象。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 使红细胞沉淀。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溶血反应的机制
溶血反应的机制主要包括补体介导 的溶血、抗体介导的溶血和机械性 损伤导致的溶血。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黄疸 、贫血和脾肿大等。
与医学免疫学相关的知识点链接
医学免疫学的定义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 。
通过建立更加严格的动物模型和细胞株质量标准,减 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06
相关知识点链接
与溶血反应相关的知识点链接
溶血反应的定义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破裂,导致血 红蛋白逸出,并刺激机体产生一系 列生理病理反应的过程。
溶血反应的分类
溶血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免疫 性溶血反应和非免疫性溶血反应。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 实验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实验原理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 相关知识点链接
01
实验原理
溶血反应定义
溶血反应是指红细胞破裂并释放出血红蛋白等细胞内物质的 过程。
红细胞破裂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表面的膜结构受到破坏或改 变,导致红细胞内部的物质泄露出来。
实验试剂
抗红细胞抗体
用于引发溶血反应。
生理盐水
用于稀释红细胞和抗体。
补体
参与溶血反应。
pH试纸
用于监测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
实验仪器
试管
用于混合红细胞、抗体和补体。
pH计
用于测量反应过程中的pH值。
离心机
用于分离红细胞和血清。
显微镜
观察红细胞的溶解情况。
03
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并记录每个试管的变化情况,如 有无溶血、凝集等。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每个试管进行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如红细胞有无凝集、有无溶血等。这些结果将用于后续 的分析和讨论。
03
实验数据分析
溶血反应阳性率计算
计算每个样本的溶血反应阳性率,即阳性样本数除以总样本 数。
判断溶血反应阳性率的参考范围为:健康人群 < 5%,患者 < 10%。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红细胞抗原,可对相关疾病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器材
试管、移液管、离心管等。
02
实验步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解读需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患者隐私 和医疗安全。
05
相关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溶血实验是医学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常用于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溶血实验还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以及红细 胞表面受体的激活状态,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领域应用
溶血实验在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在生物学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膜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发展趋势
溶血实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以及寻找新的溶血方法等方面。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对红细胞的作 用,以及在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在实验结束后,需要对每个试管进行拍照并记录实验结果 ,如红细胞有无凝集、有无溶血等。这些结果将用于后续 的分析和讨论。
03
实验数据分析
溶血反应阳性率计算
计算每个样本的溶血反应阳性率,即阳性样本数除以总样本 数。
判断溶血反应阳性率的参考范围为:健康人群 < 5%,患者 < 10%。
当红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 物,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通过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红细胞抗原,可对相关疾病进 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实验试剂与器材
试剂
抗A、抗B标准血清、A型、B型、O型试剂红细胞、生理盐水等;
器材
试管、移液管、离心管等。
02
实验步骤
THANKS
感谢观看
数据解读需遵循医学伦理和职业道德,保证患者隐私 和医疗安全。
05
相关应用
临床应用场景
溶血实验是医学免疫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常用于检测红 细胞表面抗原和抗体,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检测。
溶血实验还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抗体或抗原,以及红细 胞表面受体的激活状态,对于诊断多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其他领域应用
溶血实验在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等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 。
在生物学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研究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探究生物膜与细胞之间的关系等。
未来发展趋势
溶血实验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 特异性,以及寻找新的溶血方法等方面。
此外,溶血实验还可以应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对红细胞的作 用,以及在药物筛选等领域的应用也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离心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浆和红细胞。
悬液
将红细胞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制备成红细 胞悬液。
加样与反应
加入抗体
将制备好的红细胞悬液加入试管中,并加入相应的抗体。
37℃孵育
将试管放入37℃恒温箱中孵育30分钟,让红细胞与抗体充分 反应。
观察结果与记录
观察结果
观察试管中红细胞的变化 ,如溶血情况、凝集现象 等。
在临床诊断中,溶血实验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输血反应、新生儿 溶血病等。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溶血实验的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有望实现 更加快速、准确、自动化的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06
相关知识点链接
红细胞膜抗原与抗体结合位点
红细胞膜抗原
是指红细胞膜表面具有的特定抗原决定 簇,可以与相应的抗体结合,进而触发 溶血反应。
人O型红细胞
具有表面表达的抗原,可与抗人球蛋白抗体结合,观察是否发生溶血。
补体与缓冲液
豚鼠补体
可与抗体结合,激活补体溶解细胞,促进溶血反应。
Tris-HCl缓冲液
用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保持实验条件的稳定。
03
实验步骤与方法
红细胞悬液制备
采血
从志愿者身上采集适量血液,加入肝素抗凝 。
洗涤
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血浆和白细胞 。
结论
该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特异性抗体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验证了抗 体特异性的原理。同时,该实验结果可用于进一步探讨不同抗体与抗原 的结合机制。
补体活性评估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补体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对红细胞溶解 的影响,评估补体的活性。
实验现象
在实验组中,加入补体后红细胞迅速溶解,产生 明显的溶血现象;而在对照组中,未加入补体的 红细胞溶解速度较慢。
溶血实验ppt课件
表3-1 溶血试验加样表生理盐水
① 0.5 0.5
0.5 0.5
② 0.5 0.5
--- 1.0
③ 0.5 ---
0.5 1.0
PPT学习交流
6
2.将试管摇匀后置37℃水箱内:15— 30分钟,取出观察有无溶血现象。
3.管底无血球沉淀,液体红色透明管为 溶血。
参与反应的成分有:(1)红细胞(2)抗
红细胞抗体,也称溶血素(3)补体
PPT学习交流
3
当红细胞与相应抗体相结合,在电 解质存在时,可使红细胞产生凝集 现象;若同时加入新鲜动物血清, 则血清中的补体可与红细胞及其抗 体(溶血素)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结 合,从而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溶解, 产生溶血现象。
PPT学习交流
【注意事项】
不要摇荡试管,红细胞离开机体是很容 易破裂的。
加样一定要精确,不要漏加。
PPT学习交流
7
4
【实验材料】
• 1、抗原:2%绵羊红细胞(简称 SRBC)。 • 2、抗体:溶血素(SRBC抗体)。 • 3、补体,新鲜豚鼠血清。 • 4、生理盐水。 • 5、小试管、刻度吸管、试管架、37℃ 水溶箱等。
PPT学习交流
5
【实验方法】
1、取小试管3支,编号后按表3-1加入各物 (容量单位均为ml)
PPT学习交流
1
医学免疫学实验
第二次试验
薛 亚 (1020151001) 付正阳 (1020151002) 王 淑 (1020151003) 李 飘 (1020151004)
PPT学习交流
2
溶血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补体的性质与作用。 分析结果及其意义。
【实验原理】
溶血反应是指补体参与的抗体致红细胞的 溶解反应.
溶血性试验PPT课件
实验结果与统计
试管 2%兔血混悬液(ml) 生理盐水(ml) 4% 桔梗煎液(ml) 柴胡注射液(ml) 37℃保温 1h 后 的结果 、2%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制 10-20ml。 用竹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 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 注: 1) 2%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制:取新鲜兔1020ml。用竹签搅拌以除去纤维蛋白,然后吸 、2% 兔血生理盐水混悬液的配 2ml, 摇匀即得。 取没有 发生凝血和溶血现象的全血 2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ml 摇匀即得。 、4%的桔梗煎液: 4%的溶液 的溶液。 2) 4%的桔梗煎液:取桔梗 4g ,按普通 煎煮法制成 4%的溶液。 、4%的桔梗煎液 结果判断依据: 完全溶血:溶液澄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残留。 部分溶血:溶液澄明,红色或棕色,管底尚有少量红 细胞残留。 不 溶 血:红细胞全部沉淀,上层液体物色澄明。 凝 集:虽不溶血,但出现红细胞凝集,经振瑶后 不易分散或出现药物沉淀。
原理:溶血性试验是观察受试物是 否引起溶血和红细胞凝聚等反应。
目的:某些中药注射剂,由于含 有溶血成分或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方 面的原因,在直接注入血管后可产生 溶血作用;也有些注射剂中因含有杂 质等成分,注入血管后可产生血细胞 凝聚,引起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 反应;另外,因中药制剂的成分复杂, 也存在因免疫反应引起的免疫性溶血。 因此,凡是注射剂和可能引起免疫性 溶血或非免疫性溶血反应的其他药物 制剂均应进行溶血性试验。
第1页/共8页
探究:因造成溶血反应的机制复杂,目前尚无全面的临 床前溶血试验方法。中药注射剂溶血性的测定,许多年来一 直采用常规的体外溶血试验,即试管观察法(见附录)。它 是通过肉眼来观察溶血情况,而有色泽中药注射剂对结果判 断的影响较大,难以评价溶血程度。 为了精确检查中药注射剂的溶血性,建议在常规方法的基础 上,结合以下或其他方法进行试验,如分光光度法、体外红 细胞计数法、体内红细胞计数及分析法。这些方法与常规法 比较,尽管前两者的操作相对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但当采 用常规法测定的结果有疑问或必要时,采用计数法和分光光 度法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帮助更精确的判断注射剂的溶血 性。 在进行长期毒性试验中,应注意溶血性指标的观察(如红细 胞数量及网织红细胞数的变化、胆红素、尿蛋白、肾炎、脾 脏淤血及骨髓象等)。 当受试物出现体外溶血阳性结果时,应进行体内溶血性试验, 不但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药物诱发溶血性的可能,而且可以通 过对其他指标的测定提供更多的信息,如网织红细胞是否增 高、是否有血红蛋白尿、球形红细胞是否增多,以及骨髓检 查是否有溶血性贫血现象等。
补体溶血实验
实验安全操作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 使用移液器、避免交叉污染等。在 实验过程中保持警惕,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06
实验拓展与应用前景
补体溶血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补体溶血实验可以检测某些疾病的存在,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实验结果可 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研发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关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补体系统研究深入
随着对补体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补体溶血实验的进一步 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技术不断涌现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荧光标记、高通量测序等被应用于补体溶血实验中,提高了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这些新技 术的应用为补体溶血实验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补体成分
02
补体系统包括多种成分,如C1、C2、C3、C4等,它们以级联
反应的形式被激活,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
补体功能
03
补体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溶解细胞、促进炎症反应
、调节免疫应答等。
溶血反应原理
01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可激活
保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4之间,可用缓冲液进行调节,以确保 补体活性。
搅拌方式
在反应过程中轻轻搅拌混合液,以保证红细胞与补体充分接触。
溶血程度观察与记录
溶血现象观察
在反应结束后,观察混合 液的颜色变化,若出现红 色透明溶液,则表明红细 胞发生溶血。
溶血程度评估
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深浅和 透明度,可初步判断溶血 程度。可使用分光光度计 等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 使用移液器、避免交叉污染等。在 实验过程中保持警惕,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
06
实验拓展与应用前景
补体溶血实验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疾病诊断
通过补体溶血实验可以检测某些疾病的存在,如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实验结果可 以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帮助确定治疗方案。
药物研发
THANKS
感谢观看
相关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
补体系统研究深入
随着对补体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补体溶血实验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为补体溶血实验的进一步 发展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新技术不断涌现
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荧光标记、高通量测序等被应用于补体溶血实验中,提高了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性。这些新技 术的应用为补体溶血实验的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补体成分
02
补体系统包括多种成分,如C1、C2、C3、C4等,它们以级联
反应的形式被激活,并产生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产物。
补体功能
03
补体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溶解细胞、促进炎症反应
、调节免疫应答等。
溶血反应原理
01
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时,可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该复合物可激活
保持反应体系pH值在7.2-7.4之间,可用缓冲液进行调节,以确保 补体活性。
搅拌方式
在反应过程中轻轻搅拌混合液,以保证红细胞与补体充分接触。
溶血程度观察与记录
溶血现象观察
在反应结束后,观察混合 液的颜色变化,若出现红 色透明溶液,则表明红细 胞发生溶血。
溶血程度评估
根据混合液的颜色深浅和 透明度,可初步判断溶血 程度。可使用分光光度计 等仪器进行定量测定。
血清总补体溶活性测定-36页PPT精选文档
管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20血清ml
0.1 0.15 0.2 0.25 0.3 0.35 0.4 0.45 0.5 --
BB液 ml
1.4 1.35 1.3 1.25 1.2 1.15 1.1 1.05 1.0 1.5
溶血素ml(2U/ml)
每管加入0.5
2%SRBCml
每管加入0.5
聚合IgG、SPA、dDNA
识别阶段 识别单位:C1q、C1r、C1s
活化阶段 活化单位:C4、C2、C3
膜攻击阶段 膜攻击单位:C5~C9
IgG 分 子 结 合 抗 原 前 后 的 构 象 变 化
结合抗原之前
结合抗原之后
Fc段
CH1
C1q 结合
CH2
位点被屏
障
暴露的 C1q结 合位点
IgM CH3区,IgG CH2区
• (2)用缓冲液配制成2% (200ulRBC+10ml缓冲液)
• 2、 1:20稀释血清: 300ul血清+6mlBB 液(已稀释)
• 3、稀释巴比妥缓冲液:4mlBB原液 +20ml水,1:5稀释(已稀释)
• 4、 2u/ml溶血素: 用溶血素1 ml + 2000 ml BB液稀释(已稀释)
•调控成分 •补体受体
CT抑制物(CT INH) C4结合蛋白(C4bp) I因子(C3b INA) H因子(C3b INA促进因子) (1H) SC蛋R1白(CD35)、CR2(CD21)
CR3(CD11b/CD18)
CR4(CD11c /CD18)等
经典途径激活(classical pathway) 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Ag - Ab)、
医学免疫学实验课件溶血实验
红细胞膜受到攻击后,细胞内物质外流,最终导致红细胞溶解。
03
02
01
02
CHAPTER
实验材料与试剂
豚鼠:用于制备血清和红细胞。
绵羊或牛红细胞:作为抗原,可与豚鼠血清反应。
人或兔红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存在于豚鼠血清中,可与人的红细胞结合,引起溶血反应。
抗人球蛋白抗体
作为抗原,可与抗体结合,观察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实验结论与讨论
抗体与补体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抗体主要介导体液免疫,补体则主要参与细胞溶解过程。在免疫应答中,抗体的激活和补体的级联反应是相互促进的,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关系。
抗体可以激活补体,而补体的活化又能够调节抗体的功能。这种相互调节的关系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清除病原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绵羊或牛红细胞
补体
存在于豚鼠血清中,可促进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加速溶血反应。
磷酸盐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体系的pH值稳定。
03
CHAPTER
实验步骤与方法
将制备好的红细胞悬液加入试管中,并加入相应的抗体。
加入抗体
将试管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一段时间,使抗体与红细胞充分反应。
37℃孵育
观察试管中红细胞的变化情况,如溶血现象。
通过将不同种类的特异性抗体加入到红细胞溶液中,观察不同抗体的溶血反应。
实验方法
发现有些抗体能够引发强烈的溶血反应,有些抗体则无任何反应。这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对红细胞的特异性不同。
实验结果
该实验结果证实了抗体的特异性与其引发的溶血反应强度之间存在关联,为后续的抗体研究提供了参考。
结论
由于补体在溶血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补体的活性来评估其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
03
02
01
02
CHAPTER
实验材料与试剂
豚鼠:用于制备血清和红细胞。
绵羊或牛红细胞:作为抗原,可与豚鼠血清反应。
人或兔红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存在于豚鼠血清中,可与人的红细胞结合,引起溶血反应。
抗人球蛋白抗体
作为抗原,可与抗体结合,观察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实验结论与讨论
抗体与补体是免疫应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抗体主要介导体液免疫,补体则主要参与细胞溶解过程。在免疫应答中,抗体的激活和补体的级联反应是相互促进的,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关系。
抗体可以激活补体,而补体的活化又能够调节抗体的功能。这种相互调节的关系在维持机体免疫平衡和清除病原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绵羊或牛红细胞
补体
存在于豚鼠血清中,可促进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加速溶血反应。
磷酸盐缓冲液
用于维持实验体系的pH值稳定。
03
CHAPTER
实验步骤与方法
将制备好的红细胞悬液加入试管中,并加入相应的抗体。
加入抗体
将试管置于37℃恒温箱中孵育一段时间,使抗体与红细胞充分反应。
37℃孵育
观察试管中红细胞的变化情况,如溶血现象。
通过将不同种类的特异性抗体加入到红细胞溶液中,观察不同抗体的溶血反应。
实验方法
发现有些抗体能够引发强烈的溶血反应,有些抗体则无任何反应。这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对红细胞的特异性不同。
实验结果
该实验结果证实了抗体的特异性与其引发的溶血反应强度之间存在关联,为后续的抗体研究提供了参考。
结论
由于补体在溶血反应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因此可以通过检测补体的活性来评估其在溶血反应中的作用。
补体结合试验ppt课件
主要内容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学习交流PPT
1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本试验包括两个系统共五种成分:一为检测 系统(溶菌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被 检的抗体(或抗原)和补体;另一为指示系统(溶血 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和补体。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4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学习交流PPT
5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学习交流PPT
6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
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溶血)
学习交流PPT
7
Ab 阳性
Ag
Ag
待测血清
No Ab 阴性
Ag Ag
学习交流PPT
8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一定的敏感 性,是诊断人畜传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不仅可用于诊断传染病,如结核、鼻疽、牛肺疫、 马传染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用于鉴定病 原体,如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鉴定和口蹄疫病 毒的定型等。
学习交流PPT
9
2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 (抗体)
待检血清 (抗原)
指示系统
补体
绵羊红 细胞
溶血素
反应结果的判定
如溶血则 为阴性
如不溶血 则为阳性
学习交流PPT
3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 不结合补体。抗原与血清混合后,若两者对应,则发生特异 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补体与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固定,不再游离存在。若抗原-抗体不对 应或没有抗体存在,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 体后,补体依然游离存在。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 系统,指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否对应。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二、补体结合试验的原理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学习交流PPT
1
一、补体结合试验的系统
本试验包括两个系统共五种成分:一为检测 系统(溶菌系统),即已知的抗原(或抗体)、被 检的抗体(或抗原)和补体;另一为指示系统(溶血 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溶血素和补体。
学习交流PPT
学习交流PPT
4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
学习交流PPT
5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阳性)
补体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不溶血)
学习交流PPT
6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
补体未消耗
待检系统
指示系统(溶血)
学习交流PPT
7
Ab 阳性
Ag
Ag
待测血清
No Ab 阴性
Ag Ag
学习交流PPT
8
三、补体结合试验的应用
补体结合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一定的敏感 性,是诊断人畜传染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不仅可用于诊断传染病,如结核、鼻疽、牛肺疫、 马传染性贫血、钩端螺旋体病等。也可用于鉴定病 原体,如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鉴定和口蹄疫病 毒的定型等。
学习交流PPT
9
2
反应系统
已知抗原 (抗体)
待检血清 (抗原)
指示系统
补体
绵羊红 细胞
溶血素
反应结果的判定
如溶血则 为阴性
如不溶血 则为阳性
学习交流PPT
3
二、补体结合试验原理
补体可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游离的抗原或抗体则 不结合补体。抗原与血清混合后,若两者对应,则发生特异 性结合,成为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体,补体与抗原-抗 体复合物结合而被固定,不再游离存在。若抗原-抗体不对 应或没有抗体存在,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补 体后,补体依然游离存在。以溶血素致敏的绵羊RBC为指示 系统,指示补体是否结合,从而判断抗原或抗体是否对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替代途径(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 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 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 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径。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机制。其激活物是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 表面
.
3、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 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 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BL相 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继而水解C4 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 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 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物(或激活剂)是炎 症期产生的蛋白和病原体。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
区别点 激活物
参与成分
经典途径 IgG1~3或IgM
与Ag复合物
C1~C9
旁路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凝聚的IgA和IgG4
C3,C5~C9, B、 P、D因子
MBL途径
MBL (甘露聚糖结 合凝集素 )
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3转化酶
所需离子
C4b2b
C4b2b3b Ca2+ Mg2+
.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0.5
2
0.5
-
0.5
1.0
3
-
0.5
0.5
1.0
4
0.5 0.5(灭活) 0.5
0.5
.
实验方法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 有无溶血现象。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 使红细胞沉淀。
将2、3号管上清液分别移入5、6管,按下 表加入试剂
.
实验方法
试管号 内容物 溶血素 补体
.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 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 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 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 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 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 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 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 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C3bBb
C3bnBb Mg2+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在 参与非特性免疫,在 感染后期发作用 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
同经典途径
补体的来源、采集
实验室常用豚鼠、兔的新鲜血清作为补体 的来源。
补体的采集:一般选用3-5只健康未妊娠的 豚鼠或兔子,以无菌操作采集血液,采集 好的血液置4℃冰箱过夜,次日离心分离血 清即可分离到补体。
2%
生理
结果
SRBC 盐水
2
管2
-
0.5Leabharlann -2.5沉淀物
3
管3
0.5
-
沉淀物
-
2.5
4
管4
-
0.5
-
2.5
沉淀物
5 管2上清 -
0.5 0.5
-
液
6 管3上清 0.5
-
0.5
-
液
将上述5支试管放入37℃水浴箱内30min观察有无溶血现 象,并解释原因
.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
补体激活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
1、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是 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 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 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试管号 溶血素 补体 2%SRBC 生理盐水 结果
1
0.5
0.5
0.5
灭活: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
.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 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 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 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 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 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
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 作为抗原免疫家兔所得到的兔抗血清,无 需进一步提纯,但试验前应先56℃加热 30min或者60 ℃3min灭活补体。
溶血反应: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 (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 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 血球则被溶解。
.
实验目的
2、替代途径(旁路途径):是指不经C1、 C4、C2活化,而是在B因子、D因子和P因 子参与下,直接由C3b与激活物结合启动 补体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 径。在感染早期可为机体提供有效的防御 机制。其激活物是病原微生物等提供接触 表面
.
3、MBL途径:在感染早期,体内分泌甘露 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和C反应蛋白。 MBL与细菌表面的甘露糖残基结合,然后 与丝氨酸蛋白酶结合形成MASP(MBL相 关的丝氨酸蛋白酶),MASP继而水解C4 和C2启动后序的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 列生物学效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 补体活化途径。激活物(或激活剂)是炎 症期产生的蛋白和病原体。
实验三 补体溶血实验
.
补体溶血实验
补体: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 中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 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 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在 正常情况下,血清中的补体大多以无 活性酶前体形式存在。
.
物理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 素的影响,加热,紫外线照射,机械 震荡,酸碱和酒精等因素均可破坏补 体。
.
三条途径的区别见下表
区别点 激活物
参与成分
经典途径 IgG1~3或IgM
与Ag复合物
C1~C9
旁路途径 脂多糖、酵母多糖、 凝聚的IgA和IgG4
C3,C5~C9, B、 P、D因子
MBL途径
MBL (甘露聚糖结 合凝集素 )
同经典途径
C3转化酶 C3转化酶
所需离子
C4b2b
C4b2b3b Ca2+ Mg2+
.
思考题
根据所给的条件,请预测哪几管会溶血? 哪几管不会溶血?请你详细分析溶血和不 溶血的原因。
.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0.5
2
0.5
-
0.5
1.0
3
-
0.5
0.5
1.0
4
0.5 0.5(灭活) 0.5
0.5
.
实验方法
将上述试管放在37℃水浴箱内30分钟观察 有无溶血现象。
将不溶血试管离心,3000rpm,5min, 使红细胞沉淀。
将2、3号管上清液分别移入5、6管,按下 表加入试剂
.
实验方法
试管号 内容物 溶血素 补体
.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 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 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 体结合,激发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之 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 透性并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 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
(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 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Fc段之间的作用, 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 循环IC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 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和CR3的 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C3bBb
C3bnBb Mg2+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同经典途径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在 参与非特性免疫,在 感染后期发作用 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
同经典途径
补体的来源、采集
实验室常用豚鼠、兔的新鲜血清作为补体 的来源。
补体的采集:一般选用3-5只健康未妊娠的 豚鼠或兔子,以无菌操作采集血液,采集 好的血液置4℃冰箱过夜,次日离心分离血 清即可分离到补体。
2%
生理
结果
SRBC 盐水
2
管2
-
0.5Leabharlann -2.5沉淀物
3
管3
0.5
-
沉淀物
-
2.5
4
管4
-
0.5
-
2.5
沉淀物
5 管2上清 -
0.5 0.5
-
液
6 管3上清 0.5
-
0.5
-
液
将上述5支试管放入37℃水浴箱内30min观察有无溶血现 象,并解释原因
.
实验结果
溶血:液体呈红色透明 不溶血:呈红细胞混悬液
.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 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处理与 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 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 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
补体激活的途径:
经典途径 旁路途径 MBL途径
相同点:三条途径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即 形成膜攻击复合物溶解细胞。
.
1、补体经典途径(classical pathway):是 指以抗原抗体复合物为主要刺激物,使补体 固有成分以C1、C4、C2、C3、C5~C9顺 序发生酶促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 应和最终发生细胞溶解作用的补体活化途径。
掌握补体测定方法 加深了解补体的作用和激活条件
.
材料与试剂
试剂 1.抗原:2%绵羊红细胞 2.抗体:溶血素 3.补体:实验室常以健康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材料:小试管,生理盐水,水浴箱
.
实验方法
取试管4支,按下表加入各物
试管号 溶血素 补体 2%SRBC 生理盐水 结果
1
0.5
0.5
0.5
灭活:56℃加热30min即可灭活
.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 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 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 C3b、C4b、iC3b都是重要的调理素, 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 受体,因此,在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 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 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
溶血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是以SRBC 作为抗原免疫家兔所得到的兔抗血清,无 需进一步提纯,但试验前应先56℃加热 30min或者60 ℃3min灭活补体。
溶血反应:由于抗原(红血球)和抗体 (溶血素)进行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 存在时能发生凝集,若再有补体参与,红 血球则被溶解。
.
实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