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工程论文
细胞工程小论文
![细胞工程小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64ea66601f69e3143329465.png)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问题生命科学院13级生物工程1班20132076 周晓香摘要:随着现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进步,转基因植物越来越多,也为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利益。
转基因技术可以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但目前还不能精确预测转基因的所有表型效应,转基因植物的可能后果也还不明确。
因此,转基因植物面临着环境释放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两方面的安全性问题。
【1】而且,转基因一直以来都是备受争议的话题,有很多不同的声音。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环境释放安全性;食品安全性。
正文:转基因植物是指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克隆的优异的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的细胞或组织中并表达,从而获得具有特定目标性状或具有新的遗传性状的植物。
【2】而植物转基因技术是将从植物、动物、病毒或细菌等生物中分离得到的目的基因通过基因枪、农杆菌介导以及病毒感染等方法转入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使之稳定遗传并赋予受体植物新的优异性状,如:抗虫、抗病、抗旱、抗除草剂、耐寒、高产、优质等。
【3】随着转基因技术的诞生以及它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能够按照自身的意愿去改变植物的基因,培育出新的品种,甚至改变它的遗传特性。
可想而知,转基因植物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但在转基因植物取得惊人的成果的同时,它的安全性也成为了科学家、政府以及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当今世界共同讨论的话题。
1 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性转基因食品又称基因修饰食品,即用转基因生物制造或产生的食品。
1994 年美国Calgene 公司的转基因延熟番茄经FDA 批准上市, 成为第一例通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植物食品。
迄今为止, 全世界已有40 多个可能作为食品来源的转基因植物获得批准上市。
主要包括延熟番茄,抗除草剂的玉米、抗虫棉等。
【4】转基因植物的食品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转基因食品的营养物质由转基因植物加工而成的食品是否与同种类的非转基因植物加工成的食品或者说天然的绿色食品一样,可以提供人类或动物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细胞工程论文.doc
![细胞工程论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1652cbd1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f.png)
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作者:刘丽丽(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生物科学专业2006级2班)摘要: 利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生产植物有用代谢产物, 近些年来取得了很大发展, 但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工业化应用仍受到来自生物及工程技术上的限制。
针对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进展, 提出在综合考虑生物学和工艺学两方面的基础上, 选育药用植物稳定高产的优良细胞系是提高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可行性的关键。
关键词: 药用植物植物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细胞系我国药用植物种类繁多、使用普遍, 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悠久的历史, 是我国中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药用植物的大量需求和野外大规模、无计划地过度利用, 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受到很大破坏, 其中相当一部分已面临濒危。
在高度重视天然药物开发利用的同时, 对于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也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
中药产业在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亦将面对资源问题的挑战, 于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建立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来大规模地直接生产药用有效成分就有了特殊的意义。
1.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特点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以药用植物细胞或组织的大规模培养为基础, 它根据“植物培养细胞次级代谢全能性”的理论, 将药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引人有用化学物质生产, 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的工厂”, 通过对细胞进行固体或液体悬浮培养大量生产次生代谢产物。
当前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已是生物技术的重要内容, 成为植物组织培养生产应用研究的两大主流之一, 相对于人工栽培具有独特的优点。
(1)节约自然资源, 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 同时不受地区、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2)细胞培养个体差异小、试验周期短, 便于控制, 能节省人力、物力图。
(3)可以筛选高产的细胞株, 并通过合理实施次生代谢过程的调控提高生产率川。
2.药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自从1968年和首次报道在生物反应器中成功培养不同植物种类以来,利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技术, 为植物有用代谢产物的生产提供了有效生产途径和生产方法。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前景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c2966c0ca300a6c30d229f0a.png)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及其应用前景摘要: 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 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代生活中地位更加突出, 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的发展现状,总结了胚胎培养、加倍单倍体技术、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快繁技术、植物来源生物产品生产技术的应用,展望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方向以及植物细胞工程的一些重要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发展前景引言:植物细胞工程是建立在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上的科学技术。
它的发展有赖于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植物营养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可为生物科学的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植物细胞工程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1.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及其应用1.1胚胎培养技术及其应用植物胚胎培养是胚、胚珠、子房和胚乳的离体培养技术,其应用领域包括胚胎的发育机理、克服杂交不亲合性和胚拯救、克服珠心胚的干扰、打破种子休眠,缩短育种周期,获得体细胞胚和人工种子,建立植物高效再生体系等,并在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和药用植物上广泛应用1.2植物快繁技术及其应用植物快繁技术应用于高附加值经济植物、珍稀濒危植物、转基因植物、育种原种以及植物脱毒苗的快繁,是植物细胞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利用超低温保存种质法结合快繁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种质资源的中长期保存和利用。
植物快繁技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商业化应用,FAO将植物快繁技术作为成本效益高效型技术向发展中国家推广。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https://img.taocdn.com/s3/m/f74cbf04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6d.png)
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品供应的紧张,农业生产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科学家们研究开发了不少新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方法,从根源上改良作物品质,使其在外观、口感、营养、保鲜等方面都更具优势。
本文将就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品质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1.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概述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介导外源基因在植物细胞中可选择地表达或沉睡,以增强植物的抗性、适应性、质量和产品性能优选。
在进行细胞工程操作时,科学家们会首先采集含有目标细胞的植物材料,经过几个步骤,将目标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中,再经过筛选和鉴定等步骤,最终得到具有理想性状的转化植物细胞。
这些细胞或者整个植株都可能被利用到,帮助农业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改良作物品质中的应用2.1 优化果蔬色泽色泽对于果蔬的外观质量至关重要。
柿子椒、黄瓜、番茄等许多作物因为受到环境影响,其颜色可能无法达到市场需求的标准。
科学家可以通过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PEG葡萄糖苷酶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使植物能够快速地合成色素,提高果蔬的色泽鲜艳程度,满足市场需求。
2.2 提高营养价值作为我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大豆是一种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植物,但其蛋白质往往受到营养结构的限制,难以被人体充分吸收利用。
科学家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经过多次筛选和鉴定,通过将甲基邻苯二甲酸合成酶基因嵌入大豆基因组中,使其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得到大幅度提高。
2.3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生产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不断增加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科学家们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将水稻抗病等相关基因导入水稻细胞中,并进行筛选和培育。
最终得到的转化水稻,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抗病性,可以满足当下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
细胞工程论文
![细胞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c487d880eb6294dd886ce7.png)
植物细胞培养生产和提纯花青素的初步研究摘要:花青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有着防癌、抗氧化等功效的水溶性天然色素,本文对国内外关于花青素的植物来源、合成机理、生物活性等进行了概括,着重对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花青素,通过外植体的选择、高产细胞系的选择培养条件优化、培养技术的选择、前体物的添加、诱导提高花青素的产量以及探究高效的提纯方法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字:花青素植物细胞培养提高产量分离提纯Abstract:Key words:1 花青素的概况花青素(Anthocyanidin),又称花色素,是自然界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属类黄酮化合物。
是一种次生代谢物,也是植物花瓣中的主要呈色物质[1]。
花青素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可由叶绿素转化而来。
受许多因子的影响,低温、缺氧和缺磷等不良环境也会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和积累[2]。
花青素类色素广泛存在于所有深红色、紫色或蓝色的蔬菜水果,比如钙果、葡萄、黑莓、无花果、樱桃、甜菜根、茄子、紫甘薯、黑龙珠土豆、血橙、红球甘蓝、蓝莓、红莓、草莓、桑葚、山楂皮、紫苏、黑(红)米、牵牛花等植物的组织中。
自然界有超过300种不同的花青素。
其中蓝莓所含花青素量最大最多最有营养价值。
1.1花青素的理化性质花青素的基本结构单元是2一苯基苯并吡喃型阳离子,即花色基元。
花青素分子中存在高度分子共轭体系,具酸性与碱性基团,易溶于水、甲醇、乙醇、稀碱与稀酸等极性溶剂中。
不溶于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遇醋酸铅试剂会沉淀,并能被活性炭吸附。
在紫外与可见光区域均具较强吸收,紫外区最大吸收波长在280nm附近,可见光区域最大吸收波长在500~550nm范围内。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Ph<7呈红色,pH在7-8时呈紫色,pH>11时呈蓝色[2]花青素是糖苷衍生物,其基本结构如下[3]:图1.花青素结构花青素核结构有双键存在,能吸收可见光而呈一定的颜色。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研究探索,能源范文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研究探索,能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43daf043186bceb18e8bbcf.png)
植物细胞工程教学研究探索,能源-植物细胞工程教学研究探索辛翠花郭江波(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植物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文根据工科院校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就如何合理进行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工科院校;植物细胞工程;教学探索内蒙古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始针对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植物细胞工程课程,这是一门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指导,以植物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理论为基础,以离体培养和无菌操作为核心的综合性课程。
是进行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理想平台,在这个平台之上,从上游可以进行植物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研究,在中游水平可以进行植物脱病毒、胚胎拯救、单倍体培养和利用细胞融合技术进行品种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在下游水平可以进行优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增殖。
总之,对于生物类专业的学生来讲,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
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通过授课发挥植物细胞工程在工科院校生物类专业或相关工科专业中的作用是教学所面临的一个新的问题和要求,以下就工科院校的植物细胞工程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1工科院校的植物细胞工程的必要性21世纪以物理学科为主导的科学技术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生物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
传统的工业技术与现代的生物科学产生了交叉与渗透,形成了一种新型工业生物技术,其必将在21世纪扮演引领新的现代工业革命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在工科院校开设生物学科,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和知识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在今后的发展中能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
植物细胞培养论文植物细胞论文
![植物细胞培养论文植物细胞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4410451ed9ad51f01df290.png)
植物细胞培养论文植物细胞论文药用植物刺山柑悬浮培养细胞聚集体理化性质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直径刺山柑细胞聚集体黄酮含量与其颗粒大小、生长状态的关系及可能机制。
方法:根据细胞直径的不同,分拣出3种不同大小的刺山柑细胞聚集体,对它们进行了黄酮含量、相关酶活性及再培养曲线的测定。
结果:不同的细胞聚集体在形态大小、黄酮含量、酶的活性、生长速度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其中颗粒最小的细胞聚集体黄酮含量约为颗粒较大的细胞聚集体的2倍,并且其丙二醛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再培养曲线均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结论:不同聚集体黄酮含量与其颗粒大小及生长状态有一定的关系,个体较小的与氧气、培养基养分接触充分,利于细胞生长与次生代谢物的积累有关。
[关键词] 刺山柑;悬浮培养;聚集体;黄酮;直径The research for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y of Capparis Spinosa L. suspension cell aggregationLIU Wei1, LI Mao-teng1*, ZHU Yu-mei2, GAN Lu1, YU Long-jiang1(1.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74,China; 2. Modern Education Center, Shandong Medical College, Linyi 2760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 between flavone content and particle size, growth condition of different diameters of Capparis Spinosa L. cell aggregation and discus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Method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of cell diameter, we selected 3 different sizes of Capparis Spinosa L. cell aggregation and determinedflavone content, correlated enzyme activities and recultivate curve. Results:The cell aggregations had differences in shape as well as size, flavone content, enzyme activities, growth speed and so forth. The flavone content of the smallest cell aggregation was approximately twice compared to the larger ones, and its malonaldehyde content, the 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 and peroxide enzyme activities and recultivate curve presented the same change tendency.Conclusion:The flavone content has certain relations with particle size and growth condition of different cell aggregation. The small individual contacts fully with the oxygen and the nutrient of culture medium, which is benefit to cell growth and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 accumulation.[Key words] Capparis Spinosa L.; Suspension culture; Aggregation; Flavone; Diameter细胞聚集体是液体悬浮培养的植物细胞特有存在方式[1,2]。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c6f6dd576eeaeaad1f3309d.png)
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可行性报告——《植物细胞工程》课程论文一、项目背景:1、组培苗工厂化生产受限的原因:①组培生产设备、设施投资大,生产耗费高,导致产品成本较高;②专业人才少,从业者缺乏生产和管理经验,难以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③消费者对组培苗的认识不足,产品营销受市场制约严重,价格偏低,限制了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的发展;④由于组培技术水平的限制,试管苗生产性能不稳定或难以预知,造成消费者不敢大批量应用于生产。
2、社会发展的需求巨大:如草莓脱毒苗的生产等。
3、当地的经济、交通、自然及人力资源等情况分析:二、生产规模的确定:1、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规模:如××植物组培苗(或脱毒苗)50万、100万、200万、500万、1000万、2000万等。
2、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实验室规模:(1)试管苗增殖率理论值的计算:Y=mX n注:Y-年繁殖数,m-无菌母株苗数(可自己建立,也可购买现存的无菌苗,一般每瓶80-800元),X-每个培养周期增殖的倍数(工厂化生产中一般控制在3-8),n-全年可增殖的倍数(若每月继代1次,则一年为12)。
(2)试管苗增殖率实际值的计算:考虑污染率、弱苗、不正常苗及损伤苗等。
Y=mC n=m(Ne /N)n=m(NtPe/N)n其中:Ne =Nt-L,Pe=Ne/Nt,C=Ne/N=NtPe/N注:N e-有效苗率,N0-原接种苗数(如4),N t-新苗数(如48),L-损耗苗数,C-有效繁殖系数,C-有效繁殖系数,P e-有效苗率(如85%)。
(3)商品苗实际值的计算:需考虑有有效生根率(R1,如85%)、移栽成活率(R2,如90%)及合格商品苗获得率(R3,如95%)等。
M=Y·R1·R2·R3(4)实验室规模的计算及生产计划的制定:1)1台单人超静工作台可年生产10-15万株试管苗,占地面积约6-8m2;2)1个1.2m×0.6m×1.8m的5层培养架可年繁殖1.25-1.75万株试管苗,占地面积1.5-2.0m2;注:其他实验室可按比例设定。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1042c8d71fe910ef12df879.png)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脱毒苗生产方面、经济植物快繁方面、新品种选育方面及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获得生物产品。
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农业生产应用展望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把植物的胚、胚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粉或分生组织等任一部分离体培养成为植株;植物细胞杂交是指分离植物体上的细胞后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使其变为原生质体,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 诱导下促进不同品种的两个细胞完成杂交过程,从而培养为杂种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该技术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植物细胞获得生物产品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一直是药物和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同时很多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又是优良的食品添加剂和名贵的化妆品原料,有些甚至是生物毒素的主要来源,可以用于杀虫、杀菌而对环境和人畜无害。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442d00524de518974b7d85.png)
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对外植体、灭菌方式、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条件等方面来介绍胡萝卜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提出了一些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
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器械清洗与消毒;2、植物组织培养基的配制;3、胡萝卜愈伤组织的诱导与继代;4、植物细胞的悬浮培养与其次生代谢产物β-胡萝卜素的分离检测;5、愈伤组织再分化的诱导。
关键词胡萝卜,组织培养,外植体,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再分化。
1.引言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理论基础,运用无菌操作技术,在附加生长调节剂的人工培养基上,控制培养条件,使植物细胞或组织得以离体生长,快速无性繁殖。
作为实验体系,可以进行植物组织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移、细胞代谢和遗传规律等基础研究。
作为生产方式,可以进行优良种质资源快速繁殖和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以及大规模次生代谢物的工业化生产。
现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还包括原生质体培养,人工种子的制备和应用,优良种质资源的长期低温保存等,并且作为一种生物新技术在农业。
园林。
中药材等领域广泛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创新。
2.胡萝卜组织和细胞培养的过程2.1器械清洗与消毒细胞培养技术与其他一般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在于要求保持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及其他有害因素的影响。
一般标准的细胞培养室应包括配液室、准备室和培养室。
三室既相互连接又相对独立,各自完成培养过程中的不同操作。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离体细胞对任何毒性物质都十分敏感。
毒性物质包括解体的微生物及细胞残余物以及非营养的化学物质,因此对新采用和重新使用的培养皿等培养用品都要严格清洗和消毒。
在此主要介绍玻璃器皿的清洗与消毒。
2.1.1 玻璃器皿的清洗步骤:按浸泡→刷洗→浸酸→冲洗等四步程序进行。
①浸泡:新购进的玻璃器皿常带有灰尘,呈弱碱性,或带有铅、碑等有害物质,故先用自来水浸泡过夜、水洗,然后再用2%~5%盐酸浸泡过夜或煮沸30min,水洗。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c0e62538453610661ed9f4de.png)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莱阳市第九中学 生物组 范海霞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有相似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现对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分析比较:一、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⑴植物组织培养⑵动物细胞培养2.两者的比较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1.过程⑴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细胞株 细胞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再分化 激素、光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营养物、激素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胚状体 人工种子 人造胚乳和种皮 发育⑵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三、胚胎移植与核移植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指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早期的胚胎转移到母体的子宫发育。
试管动物是指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生物。
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2.核移植:核移植是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
鲤鲫移核鱼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克隆多莉羊是把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培育而来的;【例释1】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A .0B .1C .2D .3解析: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答案:D【例释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动物→排卵→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移植母牛子宫→试管牛(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 (兼有鲤鱼、鲫鱼特点,具有正常生殖能力)重组细胞→鲤鲫移核鱼 ⎭ ⎬ ⎫鲤鱼:囊胚细胞核 鲫鱼:去核未受精卵制造有机物,因此愈伤组织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上述过程包括去壁、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等过程,其结果是形成“白菜—甘蓝”幼苗,并未发育到性成熟个体,因此整个过程中有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没有减数分裂过程;任何性状都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文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0e9d4b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24.png)
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文第一篇: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范文植物细胞工程的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摘要: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现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有以下几方面:脱毒苗生产方面、经济植物快繁方面、新品种选育方面及利用植物细胞工程获得生物产品。
本文就以上内容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研究农业生产应用展望植物细胞工程是一门以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实用价值的生物技术,其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以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实现植物改良和利用,或获得植物来源的生物产品的科学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是指把植物的胚、胚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花粉或分生组织等任一部分离体培养成为植株;植物细胞杂交是指分离植物体上的细胞后用纤维素酶除去细胞壁,使其变为原生质体,在灭活的仙台病毒或PEG 诱导下促进不同品种的两个细胞完成杂交过程,从而培养为杂种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具有科学和技术双重特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一个重要学科和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植物细胞工程基础研究随着植物细胞工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该技术已经在部分经济植物的育种和繁殖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根据人们的需要已经相继完善和发展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实用技术, 包括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无性快繁技术、制备转基因植物、单倍体育种及胚胎培养等。
这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使得植物细胞工程在人类的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并在经济植物快繁、植物新品种选育和有用次生代谢第 1 页产物的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培养植物细胞获得生物产品对于人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造血干细胞移植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造血干细胞移植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9a050dabb4cf7ec4afed0b7.png)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造血干细胞移植论文“植物细胞工程”一节的教学设计摘要叙述通过“植物细胞工程”一节的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手段,认识生物科学,了解生物科学发展前景和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1 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植物细胞工程”是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修3第二章“细胞工程”的第二节,本节主要学习内容是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之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依据的理论基础、应用于农作物育种的广阔前景。
其中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承载着学生认识科学技术、了解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景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等科学素质的培养。
设计思路: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学生在必修I模块已有了初步认识,让学生通过回顾已掌握的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讨论,共同协助,培养学生小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节知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通过回顾已有知识加深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之一,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并且这部分内容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举出相应的实例,加强对知识宏观七的把握,要求学生用举例方式说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林业及濒危植物的保护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和过程。
(2)捕述人工种子的结构和应用。
(3)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2.2 能力目标(1)培养阅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能力。
(2)尝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学会制作人工种子模型。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2)认识生物科学的技术手段及生物科学的进展,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激发乐于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3)体验人工种子设计的科学性和巧妙性。
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的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3b7223c915f804d2b16c18f.png)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第三次作业论文题目: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学院: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班级:XXXXX学号:XXXXX姓名:XXXXX任课教师:XXXXX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生物与农业工程学院45XXX XXXX摘要: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上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通过细胞和其它外植体的人工培养,迅速获得纯合二倍体,达到缩短育种年限的目的。
二是转基因育种的组成部分,为基因转移提供了适宜的受体细胞,为植株再生和正常发育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文章综述了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并详述了诱导产生单倍体的两个主要途径以及影响花药培养效率的因素,最后总结了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还对今后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玉米;植物细胞工程;花药培养;问题与展望玉米在全世界广泛种植,是世界第三大作物,中国第二大作物。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玉米的需求量不断上涨。
耕地面积的减少,环境变化的加剧使生产上对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的需求日趋迫切。
常规的育种技术由于育种周期长、选择效率低等特点很难在短时间内选育出生产所需要的品种。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完善和发展,植物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自谷明光等(1975)首次获得玉米花粉植株以来,国内外学者加强了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玉米的研究。
杭玲等(1991)育成了玉米花培杂交种桂三1号和桂花1号,推广8万多亩。
用此技术育成的品种还有花单1号和玉单358等。
1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的细胞具有在发育上的全能性,即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植物细胞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植物细胞工程就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和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均等性为理论依据,以植物细胞为单位,按照人们的预先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植物细胞进行加工、改造,使其遗传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从而对植物体进行创造设计的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https://img.taocdn.com/s3/m/019f6d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9.png)
植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是近几十年来弹性生物技术的一枝新花,它是将专门的技术应用于植物
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其特性、发挥其功能,用以解决植物生产上存在的问题,从而实
现植物种质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完善的一门科学研究领域。
植物细胞工程实际上是一种模
式植物开发技术,广泛应用于结合不同植物基因标记、植物细胞培养、转基因技术生产新
型植物和分析植物内突变的研究技术,并运用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将这
些技术整合运用,以实现植物种质资源的改良和优良品种的开发。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转基因技术占主导地位,利用该技术进行植物改良,确保植物抗
病虫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植物的生长性能,这种“改造”有助于改良作物的产量和
质量,以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
植物细胞工程不仅可以从基因水平对植物的性能进行改良,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细胞内环境、促进植物增强抗病抗虫能力、应对环境适应等,从而使植
物得到改良。
植物细胞工程新兴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和种质开发中反响强烈,越来越受到业内的
追捧,其成果对种子质量、经济价值和生态环境这三个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细胞工
程可以推动植物遗传改良,有效地实现植物品种性状的改良,从而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
潜力。
未来,植物细胞工程必将进一步发展,有望促进植物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
产量,保障人类的营养安全。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科学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科学](https://img.taocdn.com/s3/m/15d0b8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e.png)
《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科学在现代生物技术的领域中,植物细胞工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为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它是一门基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原理,对植物细胞进行操作和改造的科学技术。
植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无数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上。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逐渐能够对植物细胞进行离体培养、诱导分化等操作,从而开启了植物细胞工程的新篇章。
植物细胞工程中,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技术之一便是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
通过无菌操作,将植物的组织、器官甚至单个细胞从植物体中分离出来,放入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使其能够在体外生长和繁殖。
这一技术为后续的各种细胞工程操作奠定了基础。
例如,通过对植物愈伤组织的培养,可以获得大量的再生植株,从而实现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目的。
细胞融合技术在植物细胞工程中也具有重要地位。
它可以将不同种属的植物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植物品种。
这种方法打破了物种之间的生殖隔离,为植物的遗传改良提供了全新的途径。
想象一下,将一种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植物细胞与另一种高产的植物细胞融合,就有可能获得既高产又抗病虫害的新品种,这对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
植物细胞工程中的基因工程技术更是为植物的改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中,可以使植物获得原本不具备的性状,如抗除草剂、抗逆境等。
而且,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还可以对植物的品质进行改良,比如增加果实的营养价值、延长花卉的花期等。
这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农产品和花卉的多样化需求,也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作物育种方面,它能够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传统的育种方法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杂交和筛选,而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理想的品种。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b28503581b6bd97f19ea66.png)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的适用范围
适宜于分离、分析高沸点、热稳定性差、有生理活性及相 对分子量比较大的物质,因而广泛应用于核酸、肽类、内 酯、稠环芳烃、高聚物、药物、人体代谢产物、表面活性 剂,抗氧化剂、杀虫剂、除莠剂等物质的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
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以上)的有机物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 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 70~80%。
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
SFE的基本流程
SFE的基本流程是: 由钢瓶提供高纯液 体(CO2)经高压 泵系统,流入保持 在一定温度(高于 Tc)下的萃取池。 在萃取池中可溶于 SCF的溶质扩散分 配溶解在SCF中, 并随SCF一起流出 萃取池,经阻尼器 减压获升温后进入 收集器,多余的 SCF排空或循环使 用。
凝胶渗透色谱装置
泵
进样器
色谱柱
检测器
柱温箱
示差检测器
THF, 氯仿, DMF
高效液相色谱的认识
一 主要类型
1、吸附色谱 2、分配色谱 3、离子色谱 4、体积排阻色谱 5、亲和色谱
LC98ⅡRI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GPC
二 定义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 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 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 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 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 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 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接 触到了生物技术并喜欢上这门学科。伴随着人们 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生物来源的诸多生物活 性物质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 界的呼声逐渐强烈,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或者 其他生活用品变得热门起来。并且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如生病了吃的药,人们用的化妆品等 等,因此生物技术方法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必然会 成为一种趋势,深入人们的生活。
植物细胞培养的用途论文
![植物细胞培养的用途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2bd5107bed5b9f3f90f1cab.png)
植物细胞培养的用途所谓细胞工程,是指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进行培养、增殖或按照人们的意愿改造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从而创造新的生物和物种,以获得具有经济价值的生物产品。
细胞工程根据研究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顾名思义,植物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针对植物细胞的细胞工程,它是细胞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细胞培养是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动植物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细胞培养分为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细胞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是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由高度分化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植物细胞的脱分化,或者叫做去分化。
脱分化产生的愈伤组织继续进行培养,又可以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这个过程叫做再分化。
再分化形成的试管苗,移栽到地里,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根据培养对象,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单细胞培养,单倍体培养,原生质体培养等。
按照培养系统可分为悬浮培养、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固定化培养等。
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培养主要有如下几种技术:1.组织培养:诱发产生愈伤组织,如果条件适宜,可培养出再生植株。
用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分化和遗传变异;进行无性繁殖;制取代谢产物。
2.悬浮细胞培养:在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培养技术。
适合于进行产业化大规模细胞培养,制取植物代谢产物。
3.原生质体培养:脱壁后的植物细胞称为原生质体(protoplast),其特点是:①比较容易摄取外来的遗传物质,如DNA;②便于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细胞;③与完整细胞一样具有全能性,仍可产生细胞壁,经诱导分化成完整植株:4.单倍体培养:通过花药或花粉培养可获得单倍体植株,经人为加倍后可得到完全纯合的个体。
细胞工程的目的,是得到人们所需要的生物产品。
要使培养的细胞能为人类服务,将已经改造好的细胞产生大量具有经济价值的产物,就必须将已转化的细胞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以生产生物产品。
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范本模板】
![植物细胞全能性论文【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b69d100b8f67c1cfbd6b86e.png)
植物细胞全能性概论摘要: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植株体内任何具有完整的细胞核的细胞都拥有形成一个完整植株所必须的全部遗传信息,即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植物从一个受精卵进行有丝分裂,发育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植株.植物的体细胞染色体与受精卵是一致的,也即它们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这样体细胞由于在植物体上所处的位置不同,表现不同的形态,承担一定的功能,这是由于它们受到具体器官或组织所在环境的束缚,是细胞核中DNA链上不同基因按一定顺序选择性地活化和阻止的结果,但遗传潜能并未丧失,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关键词:植物全能性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正文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历史验证过程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预言植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有长成完整个体的潜在能力,这种潜在能力就叫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为了证实这个预言,他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髓细胞、腺毛、雄蕊毛、气孔保卫细胞、表皮细胞等多种细胞放置在他自己配制的营养物质中(人工配制的营养物),称为培养基。
这些细胞在培养基上可生存相当长一段时间,但他只发现有些细胞增大,却始终没有看到细胞分裂和增殖。
1934年,美国的怀特用无机盐、糖类和酵母提取物配制成怀特培养基,培养番茄根尖切段,400多天后,在切口处长出了一团愈合伤口的新细胞,这团细胞被称为愈伤组织.法国的高斯雷特制成了一种固体培养基,使山毛柳、黑杨形成层组织增殖,最后形成了类似藻类的突起物。
1946年,中国学者罗士韦培养菟丝子的茎尖,在试管中形成了花.以后许多科学家为证实这一论断做了不懈的努力.1958年,Steward等将高度分化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组织细胞放在合适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根细胞会失去分化细胞的结构特征,发生反复分裂,最终分化成具有根、茎、叶的完整的植株;1964年,Cuba和Mabesbwari利用毛叶曼陀罗的花药培育出单倍体植株;1969年Nitch将烟草的单个单倍体孢子培养成了完整的单倍体植株;1970年Steward用悬浮培养的胡萝卜单个细胞培养成了可育的植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 化和逸散;
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溶媒,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 和对环境的污染,是100%的纯天然;
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CO2-SCF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 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 本;
徐玉秋、黄飞华、祁博、李诗赞、蔡东东、黄 星星、杨孝刚
第一组 生物制药一班 指导教师:李先良
➢ 生物技术方法制备天然活性成分
1 传统方法 2 新兴提取技术 3 发展趋势和应用
➢ 传统方法
水煎煮法
Personal Voice
索氏提取法
Communal Voice
回流法
➢ 各种传统方法的优缺点
浸渍和渗漉简单 易行,一般在常 温或温热条件下 操作,适用于热 不稳定成分的提 取,但溶剂消耗 量大,费时长, 提取效果差;
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 无毒,故安全性好;
CO2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取得,且在生产过程中循环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或压力达到萃取目的。压
力固定,改变温度可将物质分离;反之温度固定,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 简单易掌握,而且萃取速度快。
高效液相色谱的优点
只要求试样能制成溶液,而不需要气化,因此不受试样挥发性的限制 。对于高沸点、热稳定性差、相对分子量大(大于400以上)的有机物 原则上都可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进行分离、分析。据统计,在已知 化合物中,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约占20%,而能用液相色谱分析的约占的人接 触到了生物技术并喜欢上这门学科。伴随着人们 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生物来源的诸多生物活 性物质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 界的呼声逐渐强烈,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药或者 其他生活用品变得热门起来。并且与我们的生活 息息相关,如生病了吃的药,人们用的化妆品等 等,因此生物技术方法研究生物活性物质必然会 成为一种趋势,深入人们的生活。
我们用心做好每一件 事,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 导和帮助!
➢ 凝胶色谱技术
凝胶色谱的原理
凝胶色谱的分类
分子量大的分子通过多孔凝胶颗粒的间 隙,路程短,流动快;分子量小的分子 穿过多孔凝胶颗粒内部,路程长,流动慢。
凝胶过滤色谱(GPC) 凝胶渗透色谱(GFC)
凝胶色谱的应用领域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学、分子免疫学、医学等相关领域
➢ 凝胶色谱技术流程
近来发展的自 动索氏提取, 将高温渗漉与 常规索氏提取 相结合,溶剂 用量比常规索 氏提取少一半, 且所需时间大 幅度缩短。
自动索氏提取法
索氏提取法
➢ 新兴提取技术
凝胶色谱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新兴提取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超临界流体分离过程的原理
超临界流体对脂肪酸、植物碱、醚类、酮类、甘油酯等具有特殊 溶解作用,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 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在超临界状 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把极 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 超临界流体萃取流程
SFE的基本流程
SFE的基本流程是: 由钢瓶提供高纯液 体(CO2)经高压 泵系统,流入保持 在一定温度(高于 Tc)下的萃取池。 在萃取池中可溶于 SCF的溶质扩散分 配溶解在SCF中, 并随SCF一起流出 萃取池,经阻尼器 减压获升温后进入 收集器,多余的 SCF排空或循环使 用。
凝胶渗透色谱装置
进样器 泵
THF, 氯仿, DMF
色谱柱 柱温箱
检测器
示差检测器
➢ 高效液相色谱的认识
一 主要类型
1、吸附色谱 2、分配色谱 3、离子色谱 4、体积排阻色谱 5、亲和色谱
二 定义
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 支,以液体为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 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 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 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在柱内 各成分被分离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 测,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分析。
LC98ⅡRI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GPC
高效液相色谱仪
➢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
高效液相色谱的适用范围
适宜于分离、分析高沸点、热稳定性差、有生理活性及相 对分子量比较大的物质,因而广泛应用于核酸、肽类、内 酯、稠环芳烃、高聚物、药物、人体代谢产物、表面活性 剂,抗氧化剂、杀虫剂、除莠剂等物质的分析。
浸渍和渗漉法
易挥发的 有机溶剂 加热提取, 则需采用 回流法。
水煎煮法是 我 国最早使用的 传统方法,大 部分成分可被 不同程度的煎 出,但具有挥 发性以及遇热 易破坏的成分 不宜用此法。
回流法
水煎煮法
这是溶剂萃 取中最常使 用的方法, 提取效率较 高,但提取 液受热时间 长,热不稳 定成分易分 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