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案(新课教学过程一)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

第三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人教版新课程必修1导学教程高明爽【学法指导】课程标准内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始。

武昌起义胜利后,革命党人纷纷起义响应,各省相继摆脱清朝统治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呈现土崩瓦解之势。

与此同时,各省的立宪派.旧官僚相互勾结,采取各种形式进行篡权活动,使辛亥革命从一开始就潜伏着严重危机。

2)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历史教训是重点。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然而,从本质上讲,它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更为重要的是,这场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这一结局出现的主观原因,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3)1911年,孙中山领导和发动的辛亥革命以暴力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在20世纪的今天,当我们满怀信心展望未来的时候,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会有更多.更深的崇拜与感激。

因此,学好这段历史,对于青年学生激发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志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识网络构建】【重难点导析】1.辛亥革命的评价对辛亥革命的评价,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 结合史实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辛亥革命是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伟大历史意义。

(2) 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及其成因,认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史实的讲述,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革命只有由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的深刻认识。

教学过程:一. 武昌起义1、背景:(1)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

使人们认识到应该推翻腐败的清政府的统治。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酝酿(1).思想方面:宣传革命思想。

革命知识分子通过译书、办报、著书立说等形式宣传革命思想,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思想武器。

①译书:翻译出版了法国卢梭的《民约论》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著作。

②办报: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报刊。

③著书: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

④中心:上海和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

(2) 组织方面:创建领导机构。

①革命团体纷纷出现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紧接着,国内的革命团体纷纷涌现,如华兴会、光复会、日知会等。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1905年8月。

地点:日本东京。

内容:通过《同盟会总章》,提出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举孙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2【教学设计】《辛亥革命》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3.2【教学设计】《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辛亥革命中占据领导地位的表现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原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二节《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理解辛亥革命先驱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辛亥革命中涌现出的英勇斗争精神、民主进步思想等,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他们明白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实和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明白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4.成果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
1.选择题:针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历史意义等方面,设计选择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简答题:要求学生简要叙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论述题: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如编写辛亥革命简报、制作辛亥革命知识卡片等,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真相,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民族独立和民主进步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辛亥革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各异,大部分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初步的认识,但往往局限于表面,缺乏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辛亥革命一、知识结构经济:《辛丑条约》签订后清进行“新政”“宪政”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革命准备了条件酝酿阶级: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为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十六字纲领与三民主义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兴中会、同盟会等)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武汉三镇光复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组成高潮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帝国主义的公开支持辛亥革命袁世凯篡夺革果实条件立宪派和旧官僚的乘机进攻袁世凯拥有实权善于玩弄权术,两面三道失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退让逼迫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过程通电赞成共和,迫使孙中山向南京参议院提出辞呈 1912年3月袁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翻清王朝,也给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以沉重打击历史功绩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影响历史教训—由于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它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二、课堂思考与讨论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本课引用了为共和不惜蹈海献身的杰出民主斗士陈天华的一段震撼人心的词句《猛回头》,营造出了浓浓的设疑激趣的氛围。

勾画出了本课的知能框架体系:即以《猛回头》的文字与图中信息提示要注意辛亥革命发生的十分广阔的国内外社会背景。

以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在武昌发生,继而传之各省的多米诺效应,关注中华民国诞生的过程;以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为结论,引出对辛亥革命伟大意义和经验与教训的深层思考。

并且指出本节课所应完成的最基本的任务,一是师生一起通过科学和有效的手段完成对辛亥革命酝酿、爆发、高潮、失败各环节知识意义的建构;另一个是对辛亥革命作出更加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在完成以上两个最基本任务的过程中,着重解决同盟会、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有着密切联系的概念,并设计了三个子目加以阐述。

3.2-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1)

3.2-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1)

3.2 辛亥革命教案(人民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二)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培养学生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四)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通过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2)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3)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难点:⑴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840年之后,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面对国家的生死存亡,各个阶级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最后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而以失败告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掀起了辛亥革命,力图挽救民族危亡,这次革命成功了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

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50页,打开情景导学(分三组完成)。

一、武昌起义师:我们说一次大的革命行动往往要有一定时间来积聚能量。

辛亥革命就经过了长达20年的时间来酝酿积聚能量。

经过20年的酝酿,终于在一个成熟的历史条件下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炮——武昌起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2.讨论问题:例如“辛亥革命为什么会成功?”“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如何评价孙中山等革命领袖的历史贡献?”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是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人物、事件的基本信息。
2.掌握历史分析方法,能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评价。
2.问题导向,引导探究
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分组合作,共同进步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对辛亥革命相关史料的阅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原因和结果,突破教学难点。
4.通过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2.理解并尊重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培养客观、公正评价历史的态度。
3.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4.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学会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

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docx

人民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博罗县华侨中学姚瑞珍一、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的意义。

二、课前分析:【教材分析】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百年史上的第一次伟大的历史巨变。

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背景异常复杂,具备了革命所需要的社会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军事基础。

武昌起义之后,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专制制度。

尽管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但它使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促成了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变革,为中国踏上近代化路程和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学情分析】辛亥革命在高中是教学的重点,大多数的学生对此基本史实都有所了解,这有利于本课教学的展开;但是高中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还比较薄弱,不懂得如何分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历史的认知能力仍然有待提高。

针对高中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创设情景,采用讨论法等,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理解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二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理解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

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并进行正确的评价。

剖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原因和过程。

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逐渐养成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通过直观的音频、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组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探究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级高中历史 3.2 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级高中历史 3.2 辛亥革命教案 人民版必修1

第一课辛亥革命一、课标要求(1)、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兴中会,首倡民主革命,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发动武装起义,促使革命形势不断高涨,革命时机日益成熟。

革命首先在武昌爆发,各省纷纷响应。

在此基础上,中华民国成立。

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利用革命派和清政府之间的矛盾和各自的弱点,逼迫清帝退位,并当选为中华民因伤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进步。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本课的主要知识有: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讲述资产阶级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性和软弱性的表现,培养学生学会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2)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3)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历史ⅰ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学案

历史ⅰ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学案

历史ⅰ人民版3.2辛亥革命教学案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准备:①思想上:1901-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组织上: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成立。

③军事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④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同盟会。

〔1〕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主要表现在同盟会的组织形式、组成人员的成份和它的纲领,不同于旧式的会党和秘密结社、不同于此前的革命团体。

具备政党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有公认的权威领袖——孙中山;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东京总部下设五个支部,入会会员须经严格审查,履行严密的手续;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三民主义。

〔3〕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形成了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的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明确的纲领——三民主义;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

3.黄花岗起义。

槟榔屿会议(黄兴、赵声,决定集中精干,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广州起义(因寡不敌众而失败)—→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4.四川保路运动与武昌起义的关系。

四川保路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初期为立宪派领导,采取和平请愿的方式;后期发展为同志军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在很大程度上起了领导作用。

保路运动使清朝在四川的统治陷入混乱,极大地鼓舞了革命党和全国人民的革命信心,促使革命迅速高涨,对武昌起义起了直接推动作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5.武昌起义及各省纷纷响应。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1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1

2019最新人教版历史必修1《辛亥革命》教案1 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一、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1、政治条件:签订后,加深,人普遍感到腐败无能,应当推翻;2、经济和阶级基础:发展,力量不断壮大;3、思想武器:思想的传播;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等学说;主阵地:和;人物:、和;4、组织基础:等革命团体和的建立;同盟会:①时间:年月②地点:③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④机关刊物:《民报》⑤性质:近代统一的革命政党。

5、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其中最为壮烈的是,武汉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6、有利时机:四川的。

二、爆发:武昌起义 1、时间:年月日2、结果:被革命军占领,军政府成立,国号“”。

3、影响: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高潮:中华民国成立㈠成立概况:1、时间:年1月1日; 2、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3、都城: 4、国旗: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2、性质:是近代史上的宪法。

3、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背景:①清政府:②袁世凯:③帝国主义:④立宪派和旧官僚:。

⑤孙中山:2、步骤:第一步:袁世凯逼清帝退位。

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覆灭;第二步:袁通电赞成,孙中山辞职;第三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就任。

标志:辛亥革命到此结束。

五、历史功绩:民主进程的丰碑㈠性质: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㈡功绩: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所以说辛亥革命是民主进程的一座丰碑;2、推翻了“”,客观上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3、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基础训练】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链接生活,导入新课【教师导入】同学们,在每年的国庆、五一长假期间,有那么一副巨型画像会出现在天安门广场前,与毛泽东的画像遥相对应。

他是谁呢?他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以及他领导的革命在中国的革命史上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历史地位呢?我们今天就来走进辛亥革命。

设计意图:由生活中的现象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

环节二整理历史,整体建构【教师活动】布置任务:让学生找出革命准备阶段的五个条件,用史实回答。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分为5组1.找出经济、阶级基础的史实2.找出组织基础的史实3.找出思想基础的史实。

学生在分享成果时,上台来解读这张同盟会的党员证。

4.找出军事基础的史实。

5.找出时机成熟的条件。

【教师活动】讲述:武昌起义的爆发是武昌首义,各地响应的过程。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形成了这样的局势。

提问:大家思考一下,这样的局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独立省份的分布特点,在教师引导下,从经济、思想方面来回答。

【合作探究】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身在国外,当他迅速回国时,面对这样的南北形势他该怎么办?要不要继续往北方革命?学生自由选择观点,各抒己见设计意图:构建整个历史脉络,明白革命过程,为后续历史探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孙中山的抉择,也为后续《临时约法》的颁布做好情景铺垫环节三细看历史,加深理解【教师活动】布置任务:找出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时间、地点、成果播放视频:《辛亥革命》【学生活动】学生从影片中(结合书本)记住辛亥革命的时间、地点、成果。

【教师活动】提问:为什么说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府?【学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组成人员、颁布政策等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展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布置任务:从约法中分析,体现了什么原则?对比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怎样的意义。

【学生活动】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约法中体现原则。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2课 辛亥革命 教案2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3第2课 辛亥革命 教案2

3·2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全面掌握辛亥革命的背景、发展和失败的过程等基本史实。

2、重点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能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3、分析与探究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

【重点和难点】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面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难点:分析与探究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

【学情分析】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同盟会和辛亥革命基本史实,能掌握它们都是资产阶级领导,并推翻了清王朝。

但是对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所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所知甚少。

其次,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了解不够全面,对它的历史局限性理解有错误。

因此,重点学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原则及其意义,并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补充完整,详细剖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导学流程】自主学习内容一、回顾旧知1、太平天国运动中所颁布的两部文献及其不可能实现的原因。

两部文献:不可能实现原因:二、基础知识感知(回归课本)(一)武昌起义1、背景(p50第一段)(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______________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清政府相继打出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幌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2、条件(p50-p51)(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第一次提出“__________”,其他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纷纷建立。

(2)1905年,中国近代第一个___________革命政党____________成立。

(3)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的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

(4)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__________,为起义提供了机会。

(5)湖北革命团体________和________始终坚持在________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

3、过程(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二、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起义的爆发与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南京临时政府的措施与临时约法的评价。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难点分析: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孙中山的资料引入讲授新课:(一)、运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课文1、根据“武昌起义”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何时由何人在何地成立的?之后又出现那些较有影响力革命团体?在此基础之上,于1905年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领导人是?政治纲领是?它的成立历史意义在于?中国同盟会并不是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联合体,而是由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团体的骨干组成的新的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把全国的革命志士集结起来,有了共同的章程和纲领,打破了过去的地域观念。

这就使它有别于以往任何一个革命小团体,从而成为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民主革命有了比较完备的民主革命纲领,有了一个公认的革命领袖,并由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来领导。

【过渡】:在同盟会的领导之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反清的武装起义此起彼伏,影响较大的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尽管这些斗争失败了,但有力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1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2) 反清斗争在中部地区湖北武昌打开局面,那么武昌起义能够一举成功的原因是?湖北军政府的首任都督是谁?反映什么现象?武昌起义取得成功不是偶然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十几年不断奋斗的结果,同时也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密切相关。

总的来讲,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不断传播、革命派武装起义对革命形势的推动、文学社和共进会的长期工作、湖北新军的革命首创精神、资产阶级立宪派和人民群众的配合,等等。

【过渡】:在湖北独立的影响下,南方各省纷纷响应,从10月22日湖南首先响应,到11月底四川宣告独立为止,全国共有14个省先后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统治。

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为了加强对各省革命力量的领导,有必要建立一统一的全国性革命政权,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了。

2、根据“中华民国的建立”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3)结合书本76页的内容,分析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临时约法》主要内容包括那些?判断一个政府的性质,主要应该看这个政府人员的组成和它采取的措施。

根据孙中山民权主义学说,规定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防止帝国主义侵略,规定中华民国领土的范围;根据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依据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规定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原则。

临时约法的特点是: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规定实行内阁制;为加强对袁世凯的监督,进一步扩大参议院的权力;为防止袁世凯破坏临时约法,规定了严格的修改程序。

(主权在民、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4)你怎样看待《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具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的作用。

从此以后,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民主取得了正统地位(最少是在观念上如此),谁也不敢明日张胆地复辟帝制,也没有人敢公开实行专制。

这个进步是巨大的。

几千年来封建君主专制的合法地位由此颠覆,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当然,《中华民剧临时约法》也有自己的局限。

它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规定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过渡】:正当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在华拥有巨大利益的帝国主义列强,以中立作为幌子,积极物色新的代理人来取代清王朝,他们看中具有军事实力的野心家袁世凯,一致要求清政府重新起用袁世凯。

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复出,加紧了篡夺革命果实的活动。

3、根据“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目内容解决下列问题:(5)袁世凯为了加紧了篡夺革命的果实采取那些行动呢?采取两面手法:对清王室是威逼利诱;对南方革命党是打拉结合,迫使双方向其让步。

(6)袁世凯能够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是?第一,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对革命党人施加了强大压力;第二,混入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从内部破坏革命,和帝国主义相呼应;第三,是革命党人自己的软弱和妥协,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资产阶级革命派普遍认为,如果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就实现了。

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带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且严重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他们平时不注意发动人民群众,因此实力显然不如袁世凯。

为确保革命的成果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反对而丧失,不得不在寄希望于袁世凯的同时将政权拱手相让。

第四,是袁世凯本人的军事实力和两面派手法。

(7)归纳辛亥革命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性质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政党领导,提出了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近代中国策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一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7)“从辛亥革命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要想革命取得成功,要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必须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必须有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必须联合广大的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二)、讲解下列问题,拓展学生知识面,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掌握1、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以挽救民族危亡。

从直接结果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而可以说革命是成功了。

从最终结果来看,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大地主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所窃取,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又告诉我们,历史事件本身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只有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全面、辩证地认识它的本质特征。

因此,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或者失败了,虽然都有一定道理,但不免失之偏颇,只有把二者统一起来认识,才是比较客观、全面的。

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场更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①辛亥革命有全国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领导,1905年成立同盟会,制定了章程,设立了领导机构,创办《民报》为机关刊物,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②辛亥革命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

③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进行反封建斗争,革命派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情绪,推动了各地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了最高水平。

(三)、通过下列练习强化对重点知识的掌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材料三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材料四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

——以上皆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回答:(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原则?主权在民(2)材料二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思想(3)材料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确认了资产阶级的人权平等的法则,否定封建等级观念。

(4)材料四中,“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是什么意思?实行责任内阁制课堂小结:辛亥革命爆发后,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破坏,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经验不足和妥协,导致革命果实被窃取。

辛亥革命在推翻封建帝制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其失败也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革命到底应向何处去?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探究这个问题。

作业:完成《同步练习》有关练习题。

教后记:本课涉及时间较长,条理复杂。

在背景处理上,感觉不好。

因为前面的专题基本上没有涉及,现在教材过于简略。

课堂讨论总觉得历史知识贫乏,无法对某一历史事件更好地分析,讨论抓不住重点。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能力,任重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