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以乐景衬哀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
三、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 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 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等, 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 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感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喻今、伤今)。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 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怀古诗。作者通过赞颂楚霸王项羽的英雄气概, 谴责了宋王朝仓皇南逃、不思北上的行为;简洁而有意味,颇显豪气。
台城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 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析】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 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 训化做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运用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 泪一身遥。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 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 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斩楼兰”是用作杀敌建功的典故,出自于《汉书·傅介子传》,又见于 《汉书·西域传》。 西汉时期,楼兰和车师两个小国,地处通往西域的要道。汉武帝派 兵征服了这两个小国,楼兰国王去世后,新楼兰王受匈奴使者的指使, 背叛汉朝,多次杀死汉朝前往大宛的使臣。汉朝准备派人征服楼兰。这 时朝廷有个骏马监的小官傅介子,自告奋勇,要求出使大宛。大将军霍 光见他如此有胆识,便让他率人马前往大宛。傅介子马到成功,不但使 楼兰王谢罪,而且趁着夜幕,率领士兵杀死了匈奴使者,平安到达了大 宛。 汉昭帝以后,楼兰国仍反复无常。大将军霍光又派傅介子带 着大批珍贵礼品和精干的勇士,前往西域,宣称此行专程赏赐属国。楼 兰王十分贪财,一点防范也没有。傅介子在驿馆布下埋伏,再请楼兰王 赴宴。最后杀死了楼兰王,平定了楼兰,建立了战功。 唐代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运用了这个典故:'自然来月 窟,何用刺楼兰。" 而诗仙李白的名篇《塞下曲》也有:"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的诗句,同样也运用了这个典故。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注】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黄鸟:即黄莺。
③绿苹:指水中浮萍。
④古调:在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1)结合诗句,简要说说早春“物候新”的表现。
(2)诗歌抒发了什么感情?是怎样抒发这种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3)细味文意,这首诗的首联“偏惊物候新”的“惊”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要“惊”?(4)体味中间两联几个动词“山”、“渡”、“催”、“转”在诗中描写的作用?5.对这首唐诗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早春时节,作者与友人陆丞一起游览风景,作诗唱和,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
B.首联写游子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看到异乡的节物气候焕然一新,感到惊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尾联以“忽闻”示听闻友人诗作之意外,巧妙表现陆丞的诗无意中触到了诗人心中的思乡之情。
D.全诗构思精巧,结构缜密。
首联扣题,尾联借景抒情,“归思”即为全诗诗眼,也照应首联“宦游人”。
6. 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对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进行赏析(6分)参考答案(1)海上朝霞灿烂,江边梅开柳绿,天气和暖,黄莺欢鸣,阳光明媚,浮萍泛绿。
(2)归思(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三两联借景抒情,最后一联直抒胸臆。
(3)“惊”字表明作者身在异乡,四处奔波因而对景物变化十分敏感。
“惊”有“新的一年又到了,何时才能回家乡”的感慨。
(4)形象地展示了早春气候逐渐变化的特点。
5.D6.这首诗描绘了清新秀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新春景物,表达了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感伤之情。
以乐景反衬哀情,烘托了悲伤的感情。
二: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答: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答: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古诗“以乐景衬哀情”手法初探
古诗“以乐景衬哀情”手法初探作者:饶雯芳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第19期【摘要】古代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是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以乐景衬哀情是古典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一种反衬的表现手法,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之间的矛盾,以花鸟等美好之物抒写悲愁,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乐景哀情【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34-0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
前两句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拂。
用杨柳春风的明媚春光来反衬离家的悲伤。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被迫服役,心境是悲苦的,看到风景如画的家园,要一别数载,前路茫茫,生死未卜,岂不倍感伤情?诗人正是抓住了情和景不和谐的矛盾,运用反衬手法,深刻而有力地表现出戍边士兵的哀怨。
清人王夫之说过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大意是说,我们可以以喜来写悲,反而更能表情达意。
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下《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这是一首令人感伤的送别诗,第二句却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江上的美丽景色:两岸青山,满目红叶,映衬着一江碧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
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全诗的别离之悲不和谐,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
“红叶”、“青山”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伤感。
以乐景衬哀情,就是用美好热闹的景象来反衬哀伤悲凉的情感。
由于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不足导致思维受限,走进答题误区。
如鉴赏杜甫的《狂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娟娟净,雨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基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诗的颔联描绘了草堂令人陶醉的美景,结合全诗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有些学生这样回答:颔联通过草堂美景的描写来衬托自己生活的凄凉,以乐景衬哀情,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生活的困苦如故人断书,稚子饥色等,最后一句更是饱含了作者的自解自嘲与无奈之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
什么是“以乐景衬哀情”和“以哀景衬乐情”?以“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这是清末学者王夫之提出的理论。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他引⽤的例⼦是《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雪霏霏。
”这种艺术⼿法的本质是,描绘出⼀副与内⼼真实感受,或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或相反的景象,形成⼀种⽭盾对⽴的氛围,借此来突出⼈物的⼼理感受。
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法,就要明⽩什么是“乐景”,什么是“哀景”,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陆机《⽂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草⽊摇落,菡萏⾹销,⼤雁悲鸣,潇潇秋⾬,这就是哀景。
所谓物⾊摇动,⼼亦摇焉。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
(以上,仅为例⼦,包括但不限于此。
)明⽩了什么是哀乐之景,在创作的时候,加以运⽤即可。
譬如:我今天⼼情很好,为了表达内⼼的喜悦,我在诗歌或⽂章的前⾯,铺叙了⼀段萧瑟凄凉,或者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笔势⼀转,表露出内⼼的开⼼,达到⼀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为了表达内⼼的难过,可以先铺叙⼀段充满⽣机,或者欢快明丽的景象,然后再拖出内⼼的真实感受。
但需要说明的是,《诗经·⼩雅》这句诗⾥,只有以乐衬哀,并⽆以哀衬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中主⼈公去参军打战时,春柳依依,⼀派⽣机,是乐景。
你去参军打战,远离⽗母妻⼉,内⼼肯定是不开⼼的,所以杨柳似乎也懂⼈⼼,变得依依深情,要挽留⼈⼀样。
这就是以乐衬哀。
“今我来思,⾬雪霏霏。
”今天归来时,却⾬雪纷纷,凄凉彻⾻,是哀景。
但并⽆“以哀衬乐”,只是直描景物,今昔对⽐,哀乐之景互相映照。
因为主⼈公的内⼼,并⽆归家的喜悦,所以后⾯才说“⾏道迟迟,载饥载渴。
我⼼伤悲,莫知我哀。
”举例:⼀、以乐情衬哀情韦庄的《菩萨蛮》:⼈⼈尽说江南好,游⼈只合江南⽼。
春⽔碧于天,画船听⾬眠。
垆边⼈似⽉,皓腕凝霜雪。
以乐景写哀情
浅谈高考诗歌中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悲伤的情感。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类,层次较高,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如《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但是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笔者认为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
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
题目往往是诗歌的题眼,通过题目能让读者明白诗歌所包含的时间地点写作对象内容等,进而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作者往往能够提供语言特点,写作风格;正文是最重要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从中充分的表现出来;有些诗歌后面有小注,它往往提供诗歌的背景,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明月、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感情基调把握住了,景物的色调清楚了,那么分析诗人所用的这种表达技巧,往往就比较容易了。
例如下面一首诗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解读:通过作者及正文我们感受到这是一首漂泊在外的游子思乡之诗,感情基调应是哀婉伤感的。
作者是怎样表达出伤感的情绪呢?诗的前两句是写景,这些景有江山花鸟,并且分别敷以碧绿青葱火红洁白四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
正确认知高考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
2014.02学教育148正确认知高考诗歌中的乐景衬哀情张辉(河北栾城中学,河北石家庄051430)[摘要]一般情况下,诗歌中景情关系是和谐的,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步和谐的情况: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关键词]乐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宋代范希文《对床夜话》[1]中说:“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化景物为情思。
”清代王夫之《姜斋诗话》[2]中更明确提出了景语与情语的概念并提到二者的关系:“不能入景语,又何能情语耶?”“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而王国维则更在《人间词话》[3]中明确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
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入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但在诗词创作中常以乐景写哀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在诗歌鉴赏中属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类,这种表达技巧在诗歌鉴赏中经常应用,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第一步,认清“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用让人心情愉悦的景物描写,来反衬人物的悲伤;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让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前者是乐景写哀,后者是哀景写哀,而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李煜《采桑子》中的“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人梦来。
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专练:以乐景写哀情(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专练:以乐景写哀情(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①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醑②,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垆头:酒坊,酒家。
②醑(xǔ):美酒。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5分)9.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6分)【答案】8.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
(2分)颈联写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怀;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3分)9.运用比喻、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托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
B.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
C. 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
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
D. “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
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诗歌鉴赏的常考考点: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一种“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
这样写,对照鲜明,感情更加突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我们看两个例子:
例1:以乐景写哀情:《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提问:本诗写景有什么特点?
寨主点拨:送别本来是很伤感的,但诗中出现了“红叶”“青山”这些颜色亮丽的意象,就是乐景。
这里诗人是用乐景写哀,在这么好的时节,友人却偏偏要离开,这不能不让人更加伤感。
例2:以哀景写乐情:《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提问:你是怎么理解首联在全文中的作用的?
寨主点拨:塞北萧瑟,五月仍然雪满天山,清寒孤冷。
这是哀景。
开篇的哀景,只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
在这么严酷的环境中,作者没有消沉,反而意气风华,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爱国之情跃于笔端,壮志豪情力透纸背,令人赞叹。
晏殊《蝶恋花》“乐景写哀”辨
晏殊《蝶恋花》“乐景写哀”辨在晏殊的闲雅而有情思的《珠玉词》中,《蝶恋花》以其清雅之气、深挚之情而动人心扉。
在苏教版必修四教学参考中对这首词的上阙有这样的鉴赏:“上阙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
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
”在这里出现了古典诗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乐景写哀作为一种写作技巧缘于《诗经》,作为一种理论则来源于清代的大学者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的一段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他通过对《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著名诗句所包含的情感内容的绝妙分析,道出了这一特殊的审美情感。
人们用特定的“哀景”来寄托自己的悲哀情感,用特定的“乐景”来寄托自己的欢愉心情。
通过哀景与乐情、乐景与哀情的对比,确实能使诗意更加浓郁,也的确创造了许多美丽动人的意境。
从辩证角度看,以乐衬哀确能收到奇效,但“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真是“乐景写哀”吗?在古典诗同里,运用“乐景写哀”的艺术作品确实动人心魄。
比如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位薄命的君王把自己那份痛苦而复杂的亡国之痛寓于“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这些美景之中。
可沦为亡国奴的他此时面对眼前的无限美景时,内心溢满的只能是浓郁沉重、长流不尽的哀愁。
整首词正是用“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手法,把哀惋凄楚的亡国之思极为真挚地抒发出来。
再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绿草、芳树、山泉、鸟语,虽都是一些宜人之景,但这些景色都是为衬托诗人凄凉心境服务的,它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沉叹惋。
《旅夜书怀》唐诗全文译文及鉴赏
《旅夜书怀》唐诗全文译文及鉴赏《旅夜书怀》是由唐代诗人杜甫所创作,作者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旅夜书怀》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旅夜书怀》唐代: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译文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旅夜书怀》注释岸:指江岸边。
危樯(qiáng):高竖的桅杆。
危,高。
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
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指长江。
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认为是、是。
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旅夜书怀》赏析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以乐景写哀情(教师版)
诗歌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知识链接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这就是情景交融,一般情况下,诗歌中运用的是以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还有一种情况是加入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哀景抒乐情,描写本应让人欢乐的景物来表达心中难言之意,难传之痛。
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以倍增其哀。
以乐景写哀情对抒发作者感情起到很好的效果。
这种表达方式在诗歌鉴赏中是一个重点,应该重视。
那么在具体操作中应怎样做呢?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领会诗人的感情倾向。
在这一过程中遵循“四看”原则,即看题目看作者看正文看注释,这样容易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是忧愁,是欢乐,是悲愤,还是激昂。
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再进一步感受诗中景物描写的特征,如果景物的色彩是明朗的如红、绿、青、翠、嫩、白、明亮等等,或者景物是让人赏心悦目的,如清风、红花、绿叶、鸟鱼虫等等,再或者表示季节天气时间的词,如春天、夏天、晴天、清晨,晌午等等一切让我们觉得心情舒畅的景色,那么我们则一般认为这样的景物是乐景。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惆怅。
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二.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描写了花儿含露欲放,鸟儿林间鸣叫,本是赏心悦目的美景,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诗人以含情之目视物,物也就生情了。
花儿露珠晶莹,就好象花儿泪聚眼角,飞鸟啭鸣,也好似鸟在惊啼。
这就突出了诗人悲痛的深切。
三、《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杨柳依依是春天很美的景色,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本来就有依依不舍之情,面对这样美的景色更能传达出他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留恋的心情。
四、《骆谷晚望》韩琮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乐景衬哀情
Ø
“第二乐”
可以说是自身之乐,做人处事,一切都问心无愧。诣 在告诉人们凭良心做事,诚信做事,正直做事,对得起 天、对得起人,这是人生一大乐事。如果人人行事都 能诚信正直,那整个世间就充满了温馨和谐。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 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等事 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 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些制假售假商贩们正 是愧对于天,愧对于人。学生就此可以较容易写议论文,议 论怎样做人处事。同理,如果仅仅写到问心无愧,那就可 能偏题。
“第一乐”
Ø
应该说是亲情之乐,父母、兄弟,一家人和睦相处。 其实孟子的真正意思是,父母俱在,做子女的可以尽 孝道,兄弟没有灾患,有手足之情,可以尽悌情,这 是人生一大乐事。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观点,孝敬 父母,兄弟和谐,这是人生乐事。
而此观点正好可以反思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子女结婚 后不少都不愿与父母一起住,子女不懂得感恩,人情淡薄了 许多。有的兄弟之间不团结,为了钱财反目成仇。学生既 可以叙述自己与亲人的经历,也可以谈自己对亲情的看法。 如果仅是叙述故事,没有体现出乐,那就可能偏题。如果 写了社会和谐,那就是跑题了。
3、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 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 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 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 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 珠。”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 的艰辛密不可分。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乐景衬哀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诗歌鉴赏手法题专练之乐景衬哀情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赏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三、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4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
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可谓“春郊送别图”。
B.颔联“云遮寺”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情景,“柳拂桥”为眼前送别场景。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施”,写出了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乐景衬哀情分解
诗的颔联描绘了草堂令人陶醉的美景结 合全诗谈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颔联上句咏微风轻拂,下句用细雨微斜, 意境闲雅静谧。而后文写狂夫在几乎饿死的情 况下,还在赞美“翠筿”“ 红蕖”。因而此 联写景主要是衬托狂夫恶劣的现实处境,进而 正面衬托狂夫贫贱不能移的形象。没有前半部 分优美景致的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贱不 能移的精神。
单从材料内容来说,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主要材料是 一则寓言,辅助材料是最后小孩子说的一句话:“它 也很可爱啊”。这两部分材料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寓言的含义很明确,用辩证法来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语言 材料所体现的其实是“主观与客观,表象与本质”的关系。其核 心寓意是“认清自己,认清世界”。围绕这一点可以拟定出以下 一些话题:①知人难,知己更难; ②要考虑自身条件(要量力而 行);③摆正自己的位置;④要有自知之明;⑤盲目模仿与科学 定位;同时还要看到,材料中小孩子最后说的一句话也可以提炼 出一个主题来,那就是⑥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
2006年全国1高考作文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
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
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 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 抓住了。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 的艰辛密不可分。
4、抓住材料的关键词或句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 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 “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 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 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最后, 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 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院长对男孩说:“生 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 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诗歌鉴赏之以乐景衬哀情PPT优秀课件
• 以乐景衬哀情
1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食
•
孟云卿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的春景图。而诗人却因思绪万千愁白了发,只能借
酒浇愁。
2分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表达了诗人被罢官闲居的愁苦无奈之情。 1分
5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张可久
•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 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
•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前两句描写落红 轻飘,小雨如酥,苔径苍翠;飞絮袅袅,柳 丝摇曳,东风送暖。这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更反衬出客里过清明的孤寂凄寒,抒发了作 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 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 娘家为外家。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4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上阕以乐景衬哀情。 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春雨中,群鸦
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机
• 注: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 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2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1分
游边尚颜诗歌鉴赏
游边尚颜诗歌鉴赏《游边尚颜》是唐代诗人崔橹所作的一首诗,其内容是关于游览边境时看到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叹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
1、原诗《游边尚颜》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
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
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2、鉴赏:这首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鉴赏:首先,诗歌以描绘桃花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欣赏。
作者在描述桃花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桃花暖色中,璀璨如锦绣”,将桃花的美丽和绚烂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为下文表达思乡之情做了铺垫。
其次,诗歌中通过对比边塞生活的艰苦和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作者在描绘边塞生活时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如“荒凉”、“苍茫”、“寒冷”等,生动地展现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和艰苦。
而在描述故乡的春暖花开时,则运用了“暖色”、“明媚”、“璀璨”等形容词,展现了一个与边塞截然不同的温馨和美好。
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边塞生活的艰辛和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最后,诗歌中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梦境展现了故乡春暖花开的温馨画面。
作者在描述梦境时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想象,如“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将梦境中的故乡描绘得如诗如画,展现了一个与现实完全不同的美好世界。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游边尚颜”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大自然之美、边塞生活之苦、故乡之温馨的作品。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对比、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思考人生和家园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 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 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 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 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 后称娘家为外家。
•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上阕。(4分)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上阕以乐景衬哀情。 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 春天来了,白色的荠菜花开满田野,春雨中,群鸦
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这是一幅恬静而又富有生机
的春景图。而诗人却因思绪万千愁白了发,只能借
酒浇愁。
2分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表达了诗人被罢官闲居的愁苦无奈之情。 1分
• (中吕)喜春来·金华客舍 • 张可久
• 落红小雨苍苔径,飞絮东风细柳营。可怜 客里过清明。不待听,昨夜杜鹃声。
• 前两句在小令中起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3分)
•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前两句描写落红 轻飘,小雨如酥,苔径苍翠;飞絮袅袅,柳 丝摇曳,东风送暖。这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 更反衬出客里过清明的孤寂凄寒,抒发了作 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 步骤一:点明表达技巧
• 前两句以乐景衬哀情。1分
• 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表达效果
景物
• 描写江南二月时节花满枝头的繁盛艳丽景象1,分
• 反衬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孤寂,1分
• 以乐写哀,更见其哀。
人物境遇
• 步骤三:阐明情感意境
• 突词,然后回答问题。
• 以乐景衬哀情
•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寒食
•
孟云卿
•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注: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相传起于晋文公 悼念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
•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分析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 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4分)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如何体现乐景写哀情?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 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 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 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 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 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 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 加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