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岳阳楼记》教案

合集下载

《游岳阳楼记》教案

《游岳阳楼记》教案

游岳阳楼记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2课时。

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第一课时
学习《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
(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三篇】

初中语文岳阳楼记教案【三篇】

岳阳楼使建于唐代,现在我国湖南境内,它和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我国南⽅三⼤名楼因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名传四⽅.⽆忧考⼩编整理了初中语⽂岳阳楼记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章内容充实,情感丰富,不朗读不⾜以充分理解,悉⼼领会;⽂章骈散并⾏,骈句辞彩华美、⾳韵和谐,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不朗读不⾜以体会;意境优美⽽多变,不朗读不⾜以涵咏品味。

教师宜指导学⽣朗读,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教学环节。

组织学⽣课前收集与范仲淹、岳阳楼相关的资料,如范仲淹⽣平、滕⼦京与范仲淹的友谊、范仲淹逸事、《岳阳楼记》写作背景、岳阳楼、与岳阳楼有关的诗⽂、岳阳楼名联……安排学⽣在课上交流,增强对课⽂的感性认识。

组织学⽣主动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作适当点拨即可。

引导学⽣⽤审美的眼光品读⽂章,鉴赏⽂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美,学习⽂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提⾼鉴赏能⼒。

【教学⽬标】 1、知识⽬标: ⑴ 掌握⼀些常见的⽂⾔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法,逐步加强⽂⾔词汇的积累。

⑵ 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体特征。

⑶ 概述本⽂写景抒情、对⽐出旨的特点及⽂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⑷ 背诵课⽂。

2、能⼒⽬标: ⑴ 指导学⽣朗读,继续提⾼诵读能⼒,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⑵ 揣摩本⽂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⑶ 揣摩本⽂的⽴意美、意境美、语⾔美,逐步提⾼鉴赏能⼒。

3、情感⽬标: 思考本⽂名句“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活中多⽅⾯的意义,激发学⽣⾛出⾃我,胸怀天下,以利民为⼰任,以强我中华为宗旨,积极进取,⼤胆开拓,做⼀个精彩的⼈,做⼀个⼤写的⼈。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意,理清⾏⽂思路,背诵课⽂。

2、学习课⽂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异乎”和“古仁⼈之⼼,或异⼆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

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

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

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初二《岳阳楼记》说课稿篇1一、【教材说明】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习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

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PowerPoint)(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

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拉丹冬”,东入“东海”。

13《游岳阳楼记》(阚久玲)

13《游岳阳楼记》(阚久玲)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课题:《游岳阳楼记》课型:比较·探究课时: 1上课时间: 2012年10月16日作者:阚久玲单位:枣庄23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游岳阳楼记》(1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公安派)。

相关课程标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丰富知识面。

3.了解文章主旨,体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中的语句断句,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课文。

3.再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能不能试着将课文翻译出来,并能把握课文内容。

4.探究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5.比较一下,这篇课文与前几篇以岳阳楼为题材的课文有什么异同?教学过程:一、导。

(切入、引导、激发)同一个岳阳楼,一样的洞庭湖,由于观赏者的处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

本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前几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积。

(记忆、积累、巩固)指导语: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我们学习每一课,都要学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及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积累的情况。

教师出示练习题——多媒体投影。

1. 介绍作者。

学生活动: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绍填空。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并作简要评价。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13《游岳阳楼记》(阚久玲)

13《游岳阳楼记》(阚久玲)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课题:《游岳阳楼记》课型:比较·探究课时: 1上课时间: 2012年10月16日作者:阚久玲单位:枣庄23中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比较·探究:《游岳阳楼记》(1课时)课前预习:了解作者及相关资料(公安派)。

相关课程标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文言文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2.积累文言词语,丰富知识面。

3.了解文章主旨,体味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4.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评价任务:1.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检验学生对文学常识及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朗读课文,试着给课文中的语句断句,并能较流畅地朗读课文。

3.再朗读课文,在老师指导下能不能试着将课文翻译出来,并能把握课文内容。

4.探究问题,看看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5.比较一下,这篇课文与前几篇以岳阳楼为题材的课文有什么异同?教学过程:一、导。

(切入、引导、激发)同一个岳阳楼,一样的洞庭湖,由于观赏者的处境和心情不同,而流露出不同的情感。

本节课我们再来看看袁中道笔下的岳阳楼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前几篇有什么不同?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积。

(记忆、积累、巩固)指导语:俗话说“积土成山”“积水成渊”。

我们学习每一课,都要学会积累一些文学知识及基础知识,以便于以后的学习。

下面我们通过几个练习题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积累的情况。

教师出示练习题——多媒体投影。

1. 介绍作者。

学生活动:指名完成投影中作者介绍填空。

教师活动:学生回答后,明确答案并作简要评价。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

字小修,一作少修。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游岳阳楼记》全文。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极登临之胜”、“越人食盐于海”、“东南形胜”等。

(3)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会通过比较阅读,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文化遗产的观念。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教学难点:(1)文中一些特殊句式的理解,如倒装句、省略句等。

(2)对文中某些比喻和意象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范仲淹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解析课文中的比喻和意象。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文化遗产的观念。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运用的一些特殊句式。

3. 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说课(模板15篇)

教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说课(模板15篇)

教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说课(模板1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教案教学设计岳阳楼记说课(模板15篇)教案模板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关键要素。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游岳阳楼记》全文。

(2)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3)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 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

三、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文中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范仲淹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3. 课堂讲解: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结构,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游岳阳楼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搜集更多关于范仲淹的资料,了解他的其他作品。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文章中的重要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中的具体语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岳阳楼记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岳阳楼记》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平;
2.理解《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主要观点;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分析《岳阳楼记》的主题和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屈原的生平和他对岳阳楼的赞美。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岳阳楼记》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的深层含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岳阳楼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外观和历史地位,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理解(30分钟)
分段阅读《岳阳楼记》,在每一段结束后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观点,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3.讲解文化背景(15分钟)
4.讨论主题和观点(20分钟)
5.写作训练(25分钟)
要求学生选取一处景点,用屈原的赞美之词写一篇游记。

鼓励学生运
用屈原在《岳阳楼记》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文章更富有艺术感和
表现力。

6.作业布置(5分钟)
要求学生在家中认真阅读《岳阳楼记》和相关资料,并写一篇读后感,包括对文章主题和观点的理解,并谈谈自己对屈原的赞美之词的感受。

五、教学反思:。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_教案教学设计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_教案教学设计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原文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2. 理解并把握袁中道的写作手法与表达技巧;3. 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1. 分析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技巧;2. 领会作者通过描写游览岳阳楼的经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的写作意图;2. 如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激发学生对于岳阳楼的兴趣,引导谈论对岳阳楼的印象和了解程度。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 学生阅读《游岳阳楼记》原文。

2.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解读生字词和句子结构中的难点。

3. 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分析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例如对景物的描写、对人物的刻画等。

2. 学生讨论并总结袁中道通过描述岳阳楼的经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习背景知识(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游岳阳楼记》的背景知识,包括袁中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学生针对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并与教师一起探讨。

五、再次阅读(15分钟)1. 学生再次阅读《游岳阳楼记》。

2. 学生按照句子结构和语言特点,模仿袁中道的写作风格,尝试写一段自己的游览体验。

六、课堂小结(15分钟)教师总结整堂课的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收获和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反馈和提出建议。

【教学拓展】1. 学生可通过朗读和背诵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进一步提升古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2. 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古文作品,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在分析课文和讨论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

同时,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模仿和借鉴经典作品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游岳阳楼记》的文意,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文本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及欣赏古典文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游岳阳楼记》,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游岳阳楼记》的文意,体会文本的文学美。

2. 掌握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2. 文本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的含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文本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3. 利用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游岳阳楼记》的原文及其注释,方便学生理解文意。

2. 搜集相关的文学评论和历史文化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参考。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历史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遇到困难时可以查阅注释。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分析文本的文学特色和历史背景。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

七、课后作业1. 抄写《游岳阳楼记》的全文,以加强记忆和理解。

2. 结合课文注释,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八、课堂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其主动学习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其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文章,评价其对《游岳阳楼记》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熟读成诵,理解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并领会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3、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4、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1、掌握全文的思路,即由事写景,由景抒情,由情言志,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2、理解整句与散句结合,使文章既和谐又富于变化的语言,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课前准备1、制作课件。

2、学生收集与岳阳楼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诵诗导入1、展示诗歌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学生诵读诗歌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导入语事实上,除了李白杜甫在岳阳楼留下的我们读到的这两首名诗,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

但是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宋代的范仲淹却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他的名篇《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听朗读,感知课文。

2、理解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师在学生朗读结束以后提问:作者洋洋洒洒写了这么一篇文章,究竟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游岳阳楼记

游岳阳楼记

游岳阳楼记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学习重点: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课前尝试](课前完成)2.“公安派”及写作背景3.识记沅湘皓淼旁溢裣衽对峙关隘漫衍酒垆沟壑屯蓄熨愀然泫然汩汩犒生增堞毛锥子窘迫皤屏息妖蒨4. 熟读课文5. 文题与文体【课堂探究】问题一:朗读停顿指导•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盖从|君山酒香、朗吟亭上|望洞庭而|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炮车云|生问题二:注意掌握加横线字的意思•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是汇集干涸一条展开的白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然九水发,巴等到然而兴起•江之水亦发。

九水方奔腾皓淼,以趋浔阳;而也正当来奔向•江之水卷雪轰雷,自天上来。

竭九水方张之势,从竭尽,用尽正涨起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裣衽而不能够阻挡,抵挡开始屏住呼吸却敢与之争。

问题三:第一段(后一部分)重点字词•可数:可以点数。

盖:原来。

故:所以。

直:相当。

以:用。

粘(连接)。

•沃(浸泡)。

为:成为。

奇:奇观。

诎,缩短。

妖蒨,妩媚。

文:装饰。

•况:况且。

屯:驻扎,防守,蓄:聚集,储藏。

致:意趣。

故:因此。

•壮:壮美。

妍:美好。

问题四: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中的意思故直以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此楼得水稍诎()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亦复何致?()得山而妍()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泫然不能自己也()愀然以悲()子京增谍籍兵()边垂以安()第以束发登朝()不久报政最矣()为毛锥子所窘()特别提醒:在讨论交流过程中,立刻纪录下同学发言的亮点。

要点纪录、、『课后检测』(课堂完成)1.反复朗读、尝试背诵2.理解作者对洞庭湖景物具体描写的内涵。

【作业设计】1.完成字词练习2.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及创作背景。

2. 能够理解并背诵《游岳阳楼记》全文。

3. 分析并欣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通过对文中的描绘,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 导入:介绍《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阅读全文,理解文意。

3. 分段讲解,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讨论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作业:让学生进行全文背诵。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学生自读全文,理解文意。

3. 教师分段讲解,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4. 学生讨论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和文意。

2. 分析法:教师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背诵法:学生进行全文背诵。

第三章:教学评价与反馈3.1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和文意的理解。

2. 作业检查:检查学生对全文的背诵情况。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对岳阳楼历史、文化价值的理解。

3.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反馈,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工具4.1 教学资源1. 教材:《游岳阳楼记》文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游岳阳楼记》的解析、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的资料。

3. 多媒体课件: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4.2 教学工具1. 投影仪:用于展示多媒体课件。

2. 笔记本电脑:教师用于制作和展示多媒体课件。

3. 打印机:用于打印学生作业和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游岳阳楼记》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学生通过分析文中的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到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和对湖光山色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游岳阳楼记》。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句子。

三、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2. 学生能够通过文中的描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湖光山色的美丽。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范仲淹及其背景。

教师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岳阳楼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精彩句子。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学生闭眼想象文中的湖光山色,感受作者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游岳阳楼记》。

2. 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写一段话。

3. 画出你心中的岳阳楼和湖光山色。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游岳阳楼记》的理解和背诵情况。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教师收集学生的作文或口头表达,评估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成语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内容。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

教案:九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游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游岳阳楼记》的作者背景和写作背景。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1. 介绍范仲淹的背景和写作背景。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词义。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4. 讨论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5. 练习朗读和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4. 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理解文章中的难点句子。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作者背景、写作背景、生字词等。

2. 分析法: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3. 讨论法:讨论重点句子和修辞手法。

4. 实践法:朗读和表达练习。

3.2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范仲淹的背景和写作背景。

2. 学习生字词:让学生自读课文,查找生字词,讲解词义。

3.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起承转合。

4. 讲解重点句子:解释难点句子,分析修辞手法。

5. 朗读和表达练习:分组朗读,讨论如何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评估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3. 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反馈1.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讲解和辅导。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提供更多类似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1. 推荐学生阅读范仲淹的其他作品,如《岳阳楼记》。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岳阳楼为背景的短文。

5.2 教学拓展1. 讨论范仲淹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10篇)《岳阳楼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

3、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1、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

2、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

2、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_家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著有《_________》。

二、范读课文,注意句读三、正音,完成预习二、三谪(zhé)属(zhǔ)浩浩汤汤(shāng) 霪(yín)霏(fēi) 樯(qiáng) 薄暮(bó)谗(chán)顷(qīng) 芷(zhǐ)汀(tīng)四、齐读课文,注意句读五、学生自读课文,力争读熟,体会作者的感情六、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一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谪越具增属予。

(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一部分(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板书)4、齐读课文第一段。

七、师生共同分析课文第二段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2、指名学生结合注释翻译课文。

重点词语:胜状汤汤大观备然则迁客骚人得无(板书)3、教师纠正,归纳总结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胜景,并由此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下文铺垫。

(板书)4、齐读课文第二段。

八、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一部分属于叙事,第二部分属于写景。

九、作业1、复习本节课内容;2、背诵课文。

岳阳楼记的教案范文

岳阳楼记的教案范文

本课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岳阳楼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深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一、课前准备1. 教材:《岳阳楼记》2. 辅助教材:课堂教学PPT、多媒体设备、贴纸、纸笔等。

3. 学生适用年级:初高中。

二、课堂内容1. 课堂引入:通过展示优美的山水画和咏史诗词,引导学生体会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为学习《岳阳楼记》打好基础。

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岳阳楼记》,分析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了解文化、历史和传说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表达。

3. 口语表达:通过小组讨论、句子填空、朗读、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语境中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写出个人对于《岳阳楼记》的感悟和思考,锻炼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堂实施1. 第一步:课前导入,展示美丽的山水画和咏史诗词,引导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

2. 第二步:阅读《岳阳楼记》,重点讲解文章的结构、主题和论证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了解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

3. 第三步:通过小组讨论、句子填空、朗读、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音语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 第四步:写作训练,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写出个人对于《岳阳楼记》的感悟和思考,锻炼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岳阳楼记》的相关材料,了解历史文化背景。

2. 完成写作练习,结合自身体验和感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记》的读后感。

3. 集中练习口语表达,或者在家中模拟口语演讲,增加个人自信心。

六、小结: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岳阳楼记》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烙印,领略作者的思想和感情表达,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游岳阳楼记教案

游岳阳楼记教案

游岳阳楼记教案第一篇:游岳阳楼记教案《游岳阳楼记》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句2、文章结构分析3、探讨课文内容4、总结文章主旨5、进行比较分析教学重难点:1、掌握重点字句的翻译2、进行与其他篇目的比较阅读教学方法: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电子白板(视频、音频)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游岳阳楼记》这篇课文进行了文意疏通,相信大家对文章内容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具体的句子翻译,进一步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优美与精湛。

相信同学们在解决完本节课的问题之后,会对本篇文章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一)回顾课文内容,准确翻译下面句子。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做巡回点拨)1、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

委,汇积。

洞庭湖是沅水、湘水等九条河流汇积而成。

2、九水方奔腾浩森,以趋浔阳九条河流之水奔腾浩荡,直奔浔阳3、竭九水方张之势,不足以当巴江旁溢之波,九水始若屏息敛衽而不敢与之争。

屏息,屏住呼吸,抑止气息。

裣衽,把衣襟夹在带间,表示敬意。

竭尽那九条河流的正涨潮的势头,不足以抵挡长江旁溢的波浪。

这九条河流只得像人屏住呼吸裹紧衣服一样不敢和长江争雄。

4、以穷其吞吐之变态,此其所以奇也看尽它变幻无穷的吞吐之态,这是岳阳楼奇特的地方。

5、政须君山妖蒨,以文其陋政,通“正”。

妖茜,妩媚。

文,装饰。

正好必须以君山的妩媚来文饰它的丑陋。

6、故楼之观,得水而壮,得山而妍。

所以岳阳楼的景色,有水而显得雄伟壮阔,有山而显得美丽。

7、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8、昔滕子京以庆帅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左迁,贬官。

从前滕子京因在庆州统领军队抗敌的事情被贬官到这里,因不得志而心情忧郁,扩大原有城楼的规模而有了现在的岳阳楼。

9、文法吏以耗国议其后:后来执掌法律的官员以耗费国家资财的罪名上奏弹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教学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提高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媒体运用]
投影设备(视频、音频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熟读课文,了解三位作者生平及写作的时代背景,借助课文注解理解诗文大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诗两首》
一、导入新课: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唐杜甫岳阳楼上“凭轩而涕”,而宋范仲淹则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在唐李白、孟浩然,明袁中道这三个文人的眼中笔下,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
(可先由学生来发言交流介绍前两个文人李白、孟浩然,后由老师作总结性补充说明)(一)投影:李白画像。

简介李白写作《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的时代背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相信大家一定是再请熟悉不过了,它是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李白的一首与洞庭景观联系在一起的诗——《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