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诊疗进展精品PPT课件
冠心病诊疗进展
![冠心病诊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2c1787a227916888486d77e.png)
Lanza GA, et al. Circulation.2010;121:2317-2325
弥漫性 心内膜下缺血
缺血成点状 散布于小面积范围内
Group1:无症状 Group2:有症状但冠脉正常(0%狭窄) Group3:有症状且有非阻塞性冠脉狭窄
(1-49%的狭窄)
合并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LDL-C>130mg/dL、HDL-C<50mg/dL、CAD家族史、 BMD≥30、SBP>140mmHg 复合事件终点包括:非致死性心梗、心衰住院、卒中、心血管死亡
1VD:1支血管病变;≥2VD: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 瑞典冠脉血管造影和血管成形术注册研究,入选2006-2008年间12200例稳定性胸痛患者,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和心血管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检测冠脉造影发现和临床终点之间的关系
Johnston N, et al. Eur Heart J. 2011;32(11):1331-6
1.心绞痛患者均有冠脉粥样硬化性阻塞吗?
应用传统的年龄、性别以及基于心绞痛典型表现的 方法对将行冠脉CT血管造影的患者预估冠状动脉疾 病的可能性CONFIRM(多国冠脉CT血管造影评估
临床预后: 一项国际多中心注册研究)研究结果
Park SJ, et al. Circulation. 2011;124:951-957.
FFR:血流储备分数 MLA:minimal lumen area,最小管腔面
1VD:1支血管病变;≥2VD:2支或2支以上血管病变 瑞典冠脉血管造影和血管成形术注册研究,入选2006-2008年间12200例稳定性胸痛患者,评估 诊断性冠脉造影和心血管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并检测冠脉造影发现和临床终点之间的关系
冠心病(完整)ppt课件
![冠心病(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71a277a3169a4517723a393.png)
冠脉解剖图
右冠
左主干 左旋支 左前降
病因
主要 危险因素
年龄 性别
血脂 异常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和 糖耐量异常
次要危险因素:
• 肥胖 • 缺少体力活动 • 进食过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钠盐 • 遗传因素 • A型性格者
耗↓
缓解期治疗
1.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 心脏前负荷,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2.β-B:HR↓、BP↓,心肌收缩力↓→心肌氧耗↓劳力 型心绞痛首选
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 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氧耗↓;扩张冠状A→增加心 肌血供;变异型心绞痛首选
4.抑制血小板聚集:肠溶阿司匹林(aspirin) 5.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6.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HDL—稳
诊断仍有困难者,可考虑:
•心电图负荷试验 •Holter •冠状动脉造影 •MRI
治疗要点
➢ 发作时的治疗 ➢ 缓解期治疗 ➢ 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 外科治疗 ➢ 运动锻炼疗法
✓ 硝酸酯制剂 ✓ β受体阻滞剂 ✓ 钙通道阻滞剂
✓抗血小板药物 ✓调整血脂药物 ✓中医中药治疗
✓ β受体阻滞剂
险近 因年 素来 还发 有现 :的
危
•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 胰岛素抵抗增强 • 血中纤维蛋白原及一些凝血因子增高 • 病毒、衣原体感染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控制的因素
高血 压
糖尿 病
缺乏运 动
饮食
口味 重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不能改变的因素
冠心病的诊疗PPT课件
![冠心病的诊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b017a225f0e7cd184253640.png)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3月
影像诊断
➢ CT:CTA,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 CAG(冠状动脉造影) ➢ 心超:室壁运动,负荷试验,并发症诊断 ➢ 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SPECT、心脏超声心肌负荷显像、PET、 256层CT ➢ MRI(磁共振) ➢ 斑块:IVUS(血管内超声)、OCT(光学相干断层扫
• AngⅡ(1-8)
•
血管收缩
• 内皮功能紊乱
•
增殖
•
肥厚
•
纤维化
•
血栓形成
•
心律失常
Ang(1-7)
血管舒张 内皮功能增强
抗增殖 抗肥厚 抗纤维化 抗血栓形成 抗心律失常
RAS抑制剂的总结
• ①ACEI对RAAS两条轴均发挥良好作用,而 ARB主要作用于前者。
• ②多个指南推荐高血压相关心血管病治疗优 先选择ACEI,不能耐受者选择ARB.
心绞痛分型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不稳定心绞痛
初发劳力型 恶化劳力型 卧位型 静息型 梗死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心肌梗塞 不稳定型心绞痛 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
首次系统构建脉络学说,独特“搜剔疏通”组方
开创心脑血管病防治新途径
神经体液、血管内皮、外膜损伤
络气虚滞
易损斑块、冠状动脉硬化
35-64岁人群1951年-2004年的CHD死亡率
Health in Finland (2006)
芬兰冠心病死亡率下降:一级预防功不可没
Am J Epidemiol 2005;162:764–773
冠心病新进展ppt
![冠心病新进展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f3618a8762caaedd33d48d.png)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探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13.9(9)
谢谢!
化瘀心痛胶囊治疗胸痹心痛气滞血瘀30例临床观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 (2)
冠心病恢复期治疗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探讨
益气活血中药(心悦胶囊+复方川芎胶囊)结合西医常规治疗 干预介入治疗后ACS的涉及13个中心800多例患者的随机 对照、国际注册的临床研究,证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 合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可进一步降低ACS患者1年内心血管事 件发生率,和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主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 绝对降低了3.5%,次要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绝对降低了 3.3%,可明显改善介入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中医症状 和血瘀瘀 观察化瘀心痛胶囊治疗胸痹心痛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 胸痹心痛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化瘀心痛胶囊,每次 3粒,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保心宁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 28d为1疗程。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96.7%,对照 组为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心痛胶囊治疗胸痹心痛 气滞血瘀型的疗效确切。
寒凝胸痹 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缺血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抑制 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合成 NO 扩张血管物质、抑制 ET 缩 血管物质产生,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流动力学来实现的。
乌头赤石脂丸对寒凝胸痹大鼠血液黏度、TXB2、6- keto- PGF1α、ET、NO、SOD及 MDA的影响, 山西中医学院 2012.13(3)
治疗组用复方丹参浓缩丸,对照组用复方丹参片,疗程均为 4 周,于治 疗前后分别做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疗效等的连续观察。结果:疗组和对 照组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91.43%和 80.00%。心电图疗效改 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54.29%和 51.43%。 复方丹参浓缩丸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3 年第 5 卷 第 16 期
冠心病课件教学课件ppt
![冠心病课件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11be31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e.png)
冠心病课件教学课件ppt
目 录
• 冠心病概述 • 冠心病病理生理机制 • 冠心病诊断与治疗 • 冠心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与饮食调理 • 冠心病防治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 冠心病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冠心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官腔狭窄或闭塞,导 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病例三:猝死防范经验分享
总词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死亡,多数与冠心病有关。对于有猝死家族史、冠心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积极 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规律用药、避免诱发因素等。
详细描述
猝死常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等症状,多数与冠心病有关。对于有猝死家族史 、冠心病患者等高危人群,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规律用药,避免 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随意更改治疗方案。
定期复查
03
根据病情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调整
治疗方案。
家庭护理与自我管理
生活调理
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 累和精神压力,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要尽量避免或减少烟草和酒精的摄入。
情绪管理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过度激动和紧张,保 持心情愉悦。
05
冠心病防治的误区与注意事项
防治误区
误区一
冠心病是老年病,年轻人不会得。
误区二
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
误区三
只依靠药物治疗,忽略生活调理。
误区四
手术创伤大,不适合老年人。
就医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01
出现胸闷、胸痛等疑似冠心病症状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PPT课件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治进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bf82cd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c.png)
概 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为冠脉内易损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引起管腔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最终导致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 不同程度的缺血性胸痛、心电图特征性ST-T改变和心肌损伤标志物增高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
概 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目标是稳定斑块、控制心肌缺血发作、早期实现心肌再灌注、避免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和再发心肌梗死)、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急性冠脉综合征应严格遵循ABCDE的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积极控制和去除各种危险因素。
*
概 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与冠脉病变范围、心肌梗死范围、侧支循环情况、心功能等因素有关,三者比较不稳定性心绞痛预后最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预后最差,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近期预后虽可,但长期预后仍较差。
*
定 义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临床危险性及预后的临床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 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区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大类,前者主要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大多数为Q波心肌梗死,少数为非Q波心肌梗死),后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根据需要选择12导联或18导联静息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或长程心电图。首次因胸痛就诊心电图需在就诊10分钟内完成,高危患者应行持续心电监护。 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病理性Q波,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等
*
辅助检查——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最重要的方法。ST-T动态变化是UA/NSTEMI最可靠的心电图表现(先是ST段普遍压低,继而T波倒置加深呈对称型),持续性ST段弓背向上抬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变异性心绞痛ST段常呈一过性抬高。 心电图正常并不能排除ACS的可能性 。
2024版冠心病(课件)PPT课件
![2024版冠心病(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122d34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6.png)
冠心病(课件)PPT课件•冠心病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质量提升•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目录CONTENTS01冠心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的心脏病。
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涉及脂质沉积、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个环节。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流行病学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因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胸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常表现为压榨性疼痛或窒息感,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等部位。
其他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恶心等。
分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点,冠心病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类型。
02诊断方法与标准常规检查手段心电图静息、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负荷试验、心电图连续监测(Holtter)等检查手段,可发现心肌缺血、诊断心绞痛。
放射性核素检查利用201Tl静息和再注射后心肌显像,可判断心肌的缺血状况。
超声心动图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静息超声心动图大部分无异常表现,但可发现其他心脏疾病,如心肌肥厚、心脏扩大、瓣膜病等。
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冠状动脉造影是目前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金标准,可明确冠状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等,并可据此指导进一步治疗。
血管内超声显像技术是无创性的超声技术和有创性的导管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以准确掌握血管的管壁形态及狭窄程度。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的发作特点和体征,含服硝酸甘油后缓解,结合年龄和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心绞痛,一般即可建立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胸痛进行鉴别,如心脏神经症、肋间神经痛、反流性食管炎等。
冠心病诊疗及保健ppt课件
![冠心病诊疗及保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14854f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3d.png)
心理调适与情绪管理
总结词: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管理有助 于冠心病的预防和康复。
01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 松等,以缓解压力和焦虑。
03
02
详细描述
04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调整自己的 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和朋友保持 联系,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05
06
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帮助应对 冠心病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利用光学原理对冠状动脉 进行无创、高分辨率成像, 有助于更精确地评估冠状 动脉病变。
03
冠心病保健知识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 总结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冠 心病的重要措施。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详细描述 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肥肉等。
冠心病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乏力、疲劳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心源性休 克或心力衰竭。
冠心病的危害与流行病学
危害
冠心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导致死亡的 主要原因之一。它可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流行病学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男性发 病率高于女性。此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 胖等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控制病情与延缓病程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 服用冠心病治疗药物, 如降脂药、抗血小板药
等。
控制危险因素
积极控制血压、血糖、 血脂等危险因素,定期 监测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内。
避免诱发因素
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 动、寒冷等诱发冠心病
冠心病ppt课件免费
![冠心病ppt课件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1a874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b.png)
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对于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药物治疗
01
02
03
04
抗血小板药物
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 以抑制血小板聚集平,稳定斑块,预防心肌梗
死。
硝酸酯类药物
如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 等,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良
健康饮食与生活习惯
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
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 物内脏、肥肉等。
适量运动
保持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 能,预防冠心病。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有助于 预防冠心病。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是预防和控制冠心病的重要 措施。
定期检查与监测
血压监测
定期监测血压,及早发现高血 压。
症状。
猝死
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 坏死可能导致猝死,需
要特别警惕。
02
CATALOGUE
冠心病成因
遗传因素
家族史
冠心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可能与遗传基因有关。
遗传易感性
某些基因变异可能增加个体患冠 心病的易感性。
不良生活习惯
01
02
03
不良饮食习惯
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 饮食可能导致血脂特殊, 增加冠心病风险。
经验分享
患者在分享中强调了冠心病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治疗 ,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THANKS
感谢观看
成功治疗案例
患者情况
一位50岁男性,因长期劳累和不 良饮食习惯导致冠心病。
治疗方案
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医生决 定为其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治疗效果
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心绞痛症 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显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机制
脂肪浸润学说 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 SMC克隆学说 损伤反应学说
10
11
12
13
动脉粥样硬化不仅仅与血脂有关
少量平滑肌细胞 炎症细胞
薄的纤维帽
平滑肌细胞增多 无炎症细胞
厚的纤维帽
受侵蚀的内皮 激活的巨噬细胞
不稳定斑块
完整的内皮
泡沫细胞
稳定斑块
Adapted from Libby. Circulation. 1995;91:2844-2850
心肌产能要求大量的氧供
心肌平时对血中氧摄取已近最大
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 %
其他组织则仅摄取10~25%
氧供需再↑
难从血液中更多地摄取氧
依靠增加冠脉血流量来提供
5
正常心脏代谢(2)
正常情况冠状循环有储备力量 血流量可随生理情况而变化
剧烈体力活动冠脉适当扩张
血流量可↑到休息时6~7倍 缺氧时冠脉扩张,血流量↑4~5倍
肥胖;从事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 西方的饮食方式;遗传因素;A型性格 铬、锰、锌、钒、硒摄入,铅、镉、钴摄入 存在缺氧、维生素C缺乏等血管通透性因素
8
新的危险因素
饮食中缺少抗氧化剂 体内铁贮存增多 存在胰岛素抵抗 ACEI基因过度表达 血中凝血因子增高 血中同型半胱氨酸增高
9
心肌梗死型冠心病
冠脉闭塞致心肌急性缺血性坏死所致
22
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
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纤维化引起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
23
猝死型冠心病
原发性心脏骤停而猝然死亡 多为缺血心肌局部发生电生理紊乱
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所致
2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9
心肌桥(1)
定义 覆盖在冠脉及主要分支上的心肌纤维 心肌桥下的冠脉称为壁冠状动脉
影响判断 收缩期短暂、间歇狭窄,甚至反向血流 舒张期,恢复或狭窄试验
30
心肌桥(2)
可导致不适应、ACS、SCD 首选药物治疗,无效者外科、Stent 外科:松解术、CABG Stent:RS达36%,远期疗效?
AS越广泛越弥漫,越应该选择 CABG
尤其是左心室功能不全
37
单支病变
远期生存率和MI发生率相似 PTCA者需要药物、TVR
38
多支病变
PCI者比CABG提前5周重返工作 但PCI包括日常活动在内功能状态改善低 死亡率、心脏死亡率和MI发生率无差别 CABG者无心绞痛发作比例更高,TVR
药物治疗适用于 轻度心绞痛(CCS分级I或II级)
PCI适使用于 心肌缺血症状重 希望保持体力活动的有症状者
34
PCI与CABG
35
PCI优劣
优点:简便,避免或减少全麻、 开胸、体外循环、并发症 缩短康复时间
缺陷:RS高,复杂病变难处理
36
CABG优劣
优点:血管重建更持久、彻底 与AS病变的形态无关 10年通畅率>90%
27
争议焦点
复杂病变处理 ?
完全闭塞病变、小血管、长病变 迂曲、成角病变等
再狭窄病变处理 ? 直接支架置入利弊 ?
28
临界病变
定义:左主干之外的血管狭窄50~60% 首选药物:抗缺血药、他汀类、代谢药 PCT理由:SCA低估狭窄程度(参照血管、血管重
构) PCI弊端:RS高,仅10%病例考虑 PCI依据:缺血试验、血管内超声(IVUS)
17
流行病学
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多发生在40Y以后 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 在欧美国家本病极为常见
美国占人口死亡数1/3~1/2,心脏病死亡数50%~75 %
我国占心脏病死亡数10%~20%,有增多趋势
18
分类
依据
病变部位、范围、血管阻塞程度 心肌供血不足发展速度、范围和程度
类别
无症状型,心绞痛型 心肌梗死型,猝死型 缺血性心肌病型
19
无症状型冠心病
称隐匿型冠心病、无症状 静息时或负荷试验后有心肌缺血ECG改变 病理学检查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
20
心绞痛型冠心病
有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一过性心肌供血不足引起 病理学
心肌无明显组织形态改变或有纤维化
21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25
PCI治疗冠心病现状
技术日臻完善(如单纯PTCA→Stent) 适应征逐步扩大(如单支→复杂多支) 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预防再狭窄(RS) ? 如何合理选择病例 ?
26
争议焦点
临界病变 PCI抑药物 ?
心肌桥 单、多支病变:PCI、药物抑CABG ?
31
PPCI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CI与药物治疗 的比较 PCI与药物治疗的比较 PCI与
药物治P疗C的I比与较 药物
32
此领域研究较少
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PCI有优势 远期预后:PCI与药物相似 新近AVERT研究
低危UAP,积极降脂治疗在减少缺血 事件方面至少与PTCA同样有效
33
目前观念
14
临床冠脉事件与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有关
修复 平滑肌细胞
炎症 巨噬细胞/T细胞
斑块稳定
斑块不稳定
Adapted from Weissberg. Atherosclerosis. 1999;147:S3–S10
15
不稳定斑块
薄的纤维帽 脂质核
16
破裂的斑块
血栓
炎症 细胞少量平滑肌 来自胞激活的巨噬细胞6
发病机制
AS致冠脉狭窄或部分分支闭塞时,其扩张性↓ 血流量↓,且对心肌供血量相对地比较固定
心脏负荷突然↑,心肌氧耗量↑
冠脉发生痉挛 突然发生循环血流量↓
心绞痛
严重贫血(携氧量不足)
多数情况下,劳累诱发心绞痛常在 同一“心率×收缩压”的水平上发生
7
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确定 主要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血脂、血压、吸烟、糖尿病 次要危险因素
更少 DM者CABG存活率明显高于PCI
39
治疗选择依据
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左心室功能的评价 患者的症状 心肌缺血的范围
40
PCI适合于
中等范围以上的心肌缺血或存活心肌的证据 伴有LAD受累的单双支病变,能进行完全血管重建者 PCI成功率高、手术风险低、RS低的病变 能够进行完全性血管重建的多支病变 有外科手术禁忌证,或要经历非心脏大外科手术者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是AMI患者
冠心病诊疗进展
1
2
概念
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 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 功能性改 变(痉挛)
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3
正常心脏生理
心脏予以机械刺激不引起疼痛 心肌缺血缺氧则引起疼痛
影响心肌氧耗因素
心肌张力、心肌收缩强度和心率 “心率×收缩压”为估计心肌氧耗指标
4
正常心脏代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