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登岳阳楼_优秀课件1

合集下载

《登岳阳楼》PPT优秀课件

《登岳阳楼》PPT优秀课件
他的痛苦和幸福植 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别林斯基
肆 拓




远游① 杜甫 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尘沙连越雟②,风雨暗荆蛮。 雁矫衔芦③内,猿啼失木④间。 弊裘苏季子⑤,历国未知还。
[注]①诗人晚年出夔州至潭州,此诗写于其间。②越雟(xī),古郡名,在 四川西昌东南;“安史之乱”后,吐蕃不断进扰河陇诸州及安西、北庭诸地。 ③衔芦,指雁衔芦草以自卫。④猿啼失木,指猿因失去栖息地而哀鸣。⑤弊 裘苏子,指苏秦游说未果、敝裘而归。
壹 知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

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人生的四个阶段:

一、读书与漫游时期(35岁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35-44岁)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5-48岁)
四、西南漂泊时期(49-58岁)
要赏析。(或本诗颔联历来为人称道,好在哪里?)(炼句题) 答题要点: 描绘出怎样的画面(翻译或者意译诗句内容) 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作用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坼”, 裂开。人写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 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②“浮”,漂浮,动态感,化静为动。洞庭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 物,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何其壮阔!
③这两句运用夸张,化静为动,描绘了诗人登楼所见的洞庭湖之景, 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彰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表现了诗人热 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叁 缘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 (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

波涛、千层巨浪,,对把吴身、世飘容零了的整感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
楚两地的广袤区叹域,冲开对、国家们命的运沉的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
分 磅裂礴,气势写出。了洞担庭忧湖的。
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展现在读者眼前。
感古知典·鉴文 赏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炼字题答题方法: 念 动 下 璃 星 音 盏 衣 声 眼 伞 古
声 掠
眼 低
伞 朦
古 回
凭窗遥川望火心忧灯 国下难涕灭 泪处 交谈流。湖 过 垂 胧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涕泗流
年孤独老多无诗病依人空中流萤为个已熄何人悉记忆“悲涕苦冷的空气 泗阴 仅流有”诗感间酒色清浅?人于月水光潋滟凭自尖轩已老凄敛 泪苦洒下阴影一片横的雨西湖边流身的世,,更不
战争不止 国家多难
折口便是持续八年川夜 之火似久灯熟的“下冰 安灭光史处寄之乱谈世 ”湖中。过指
垂 微
胧 间
首 杏
大 人间的比的差较艰别一辛,下代在盛替中唐了唐空中流萤 诗理诗已熄想歌歌悉记忆色和中彩中,冷的空气 ,唐盛阴诗中唐歌年那,的种间酒色清浅 我思浓月水光潋滟们虑烈尖可送的以走理敛 发了想洒下阴影一片现少消其年雨西湖边退中情了巨怀,。 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
特点
旅夜:凄冷寂静 画面:雄浑阔大
对古 比典赏文析学
怀风檐琉流琴把素风眉纸千
4. 颔联写景念雄浑动 阔下大璃,历星 来音为盏人称衣 道声。眼分析伞 其古中寄寓
了诗人什么样的感忘川情?烛火 采花灯用月下了什泯灭 么何处手笑谈法?映湖
掠 过
低 垂
朦 胧
回 首
夜似熟冰光寄世中指微间杏
正是为【诗了明人反确写衬】辽出:空中流萤阔他的的已熄 平孤悉记忆 野独冷的空气、和阴浩渺荡小的。间酒色清浅 大月水光潋滟 江尖、敛灿洒下阴影一片烂的雨西湖边 星月,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课件(共17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杜甫
目录
教 体了 学 会解
家登
目 国临 情诗
标 怀特 。点 , 分 析 意 境 ,
作 史了 之解
者 乱杜 后甫
简 的生 介 颠平
沛, 流大 离唐 。盛
世 及 安
庭围
的赏
活 动 探 究
湖绕 时所 的设 所情 思景 所, 想探
情 感 升 华
天析 下杜 为甫 任身 的处 博危 大难
及析
情却
所作
困顿长安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战乱流离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三、穿梭古今时光之旅
今天,曾都一中高一(三)班的同学们意外获得了一台时 光机,在这台时光机的带领下,我们穿越了夏商时期,见证 了“六书”的产生,人类文明一步步兴起。经历春秋争霸, 秦国崛起,中国进入大一统时代。略经三国鼎立,曹操青梅 煮酒,最终时间定格在了唐代宗大历二年,地点岳阳。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思考:最传神的两个字?写出洞庭湖怎样的特点?
《说文解字》:坼,裂也
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把吴地、楚地撕裂开来,又要把 整个天地涵盖其中,水面极阔却具有力量感。
活动二:闻诗析情 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思考:本联中,诗人“无”什么?又“有”什么?寥寥数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金梓豪
闻说洞庭水,遂至岳阳楼。 雨落镜失平,风起纹飞皱。 却知不久时,祸难自天降。 望月独自愁,泪落溅心头。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登岳阳楼
秦宸臻
昔望洞庭湖,今复岳阳楼。 湖波粼粼日,风起月影颤。 愿回开元日,再为君志事。 此楼成追忆,不可复赏得。
活动三:执笔写情——佳作赏析

上课课件《 登岳阳楼》(共17张PPT)

上课课件《 登岳阳楼》(共17张PPT)

四、研读(合作性探究)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诗歌 意象 意境 情感 技巧 风格
《登岳阳楼》
诗歌 意象 意境 情感 技巧 风格
《登岳阳楼》 洞庭水、岳阳楼、吴楚、
乾坤、孤舟 阔大雄浑
身世悲凉(身心)、眷恋 亲朋、忧国忧民
3.战乱流离时期(756年45岁-759年48岁) 这个时期,杜甫陷贼九个月,为官约两年
零两个月。他携家和人民一道受冻挨饿,避难流 亡,卷进了生活的底层,亲自尝到了国破家亡的 痛苦。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他创作 了具有高度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达到 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的现实主义的高峰。 代表作:《春望》、《北征》和“三吏”(《新 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4.漂泊西南时期(760年49岁-770年59岁)
这一时期分三个阶段,他约创作了1000首诗,
相当于他全部诗歌的70%。

760年到766年,成都草堂;
②766.4--
--768.1, 客住夔州;
③768.2----770.
冬,漂泊于湖北和湖南,最终在江舟长逝。
代表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 ,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 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登岳阳楼杜甫优秀课件

登岳阳楼杜甫优秀课件

登岳阳楼杜甫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登岳阳楼》这首诗,该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教材第二章《唐诗鉴赏》第三节《杜甫诗歌的特点与鉴赏》。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诗的背景,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深入领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登岳阳楼》这首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的背景。

2. 培养学生鉴赏杜甫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诗人的家国情怀,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岳阳楼的图片,引出《登岳阳楼》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讲解杜甫的生平,以及《登岳阳楼》的创作背景。

3. 诗歌朗诵:让学生集体朗诵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

5. 情感领会:讨论诗人的家国情怀,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之情。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是杜甫,站在岳阳楼上,抒发自己的感慨。

7.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登岳阳楼》的鉴赏题,讲解答题技巧。

8.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类似的鉴赏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登岳阳楼》2. 诗歌内容:书写诗歌全文,标注重点词语。

3. 诗人背景: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4. 诗歌鉴赏:列出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登岳阳楼》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要求:要求学生从诗歌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进行分析,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杜甫的其他作品,如《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进一步了解杜甫的诗歌特点。

登岳阳楼优秀实用完整ppt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实用完整ppt课件

代表作是 、“三吏”,真“三实反别映”了唐朝
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
被称为“ ”,他与诗李史白齐名,并称
“ ”,被李人杜誉为“ ”。 诗圣
.
7
走进现代杜甫
请欣赏图片:《杜甫很忙》
.
8
.
9
.
10
.
11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
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
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
如今呢祖国山河残破疮痍满目而诗人也到了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早闻洞庭盛名早有渴望尽兴一游的夙愿然而无奈战乱频繁身世漂荡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杜 甫
.
1
.
2
江南有三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
阁。而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 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雄伟的气势和巍 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许多文人 墨客登楼抒怀。
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
寓无限情意。其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不言自明。诗人抒发了一种忧己伤世无限悲苦之
.
24
情。
颈联------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 怀才不遇的心情。
第五、六句先说个人境 况,后说国事艰难,使 人担忧,一转一合,显 而易见。
.
25
尾联-----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古人,使我沧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
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 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
32
迁移拓展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

登岳阳楼优秀PPT课件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四)理顺诗歌情感
诗人第一次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内心是无比喜悦的。在岳阳楼上诗人凭 栏眺望,看到气势磅礴的洞庭湖,发出 由衷的赞叹,继而又想到了自己的好友 相继离去,自己又穷困潦倒、漂泊不定, 加上国家战乱不停,百姓生活在水生火 热当中。从而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 想感情。
雄阔壮观的洞庭湖,将吴楚分 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 夜都浮于其上。
亲戚朋友音信全无,我年老多 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 望泪流满面。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六、整体感知课文
(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 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表达了诗人怎 样的思想感情?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七、品读感悟
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 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精字品析
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 上。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自然贴 切,把洞庭湖浩翰无际的磅礴气势逼真 地描画出来了。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 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二、作者简介
杜甫,字 子美,河南巩县人,自 号 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 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代表作是 “三吏”、“三别”,真实
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
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 ”,他与李白 齐名,并称“李杜 ”,被人誉为“诗
登 岳阳楼 优秀PPT 课件

《登岳阳楼》完美ppt课件

《登岳阳楼》完美ppt课件

孟浩然借写洞庭湖景表达个人“欲济无 舟楫”,想做官而无人引荐的心情,不免 拘限于个人的仕宦得失。 杜甫眼中不只是一个
洞庭,而是整个吴楚乃至 乾坤;他胸中不仅仅有他 自己,而是天下的百姓。 这就使他的这两句诗比起 孟浩然的两句诗更显得气 最新势课件不凡,惊天动地。 34
杜作……阔大沉雄,千古涕泗流。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天下。衰老多 病的躯体中,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 民的志诚之心。
江山之壮阔与诗人胸襟之悲壮,
互为表里,故虽悲伤却不消沉,虽沉
郁却不压抑。
最新课件
29
登岳阳楼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最新课件
30
前四句写壮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慨 → 广阔胸襟
言绝唱,范希文两 字关情 。更有 ”洞 庭西下八百里;淮 海南来第一楼。’’ 的美称
它是
岳阳楼
最新课件
2

唐岳 阳 杜


最新课件
3
登岳阳楼全景
最新课件
4
岳 阳 楼 夜 景
最新课件
5
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河 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 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 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英年早衰,诗圣, 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 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 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
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分为四个 时期 :

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 课件(共24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 日 月像在湖面日夜
荡漾漂浮。
(意境开阔,动词使用)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夜, 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 此老胸中吞几云梦! 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稹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想一想你印象中的岳阳楼
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 著称于世。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江南三大名楼: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登岳阳楼
杜甫 〔唐代〕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作业
(1)整理笔记,梳理作品要点和读诗的路径 (2)背诵并默写《登岳阳楼》
谢谢观看
他从巍巍大唐走来,少年立猛志,“致君尧舜上 ,在世风俗淳”,偏逢安史之乱, 一生漂泊坎坷。 在动荡与烽火中,他目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骨”之惨状,于是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他的诗,是一部史, 一段盛与衰、荣与辱的历 史。他的诗,又是一种情,一种忧国忧民、怜悯苍 生的情怀。
生命中最后一个冬季,他一路漂泊,来至岳州, 登临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万里江天 , 面对吴楚分坼、日月浮沉,面对举目无亲、病老 躯残,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不禁放声高吟:昔 闻洞庭水 ……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集为《杜工部集》 ,诗艺精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影响深远。
让我们一起聆听诗人用他 孱弱的身体发出的生命慨叹。

登岳阳楼__杜甫优秀课件[1]

登岳阳楼__杜甫优秀课件[1]

岳山之南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宏丽景 色
欢乐和喜悦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幻想联翩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潇洒自如
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 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 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 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初登岳阳楼有喜悦,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是否还有其他的…
课堂作业
• 一、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 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 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 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 且更新颖。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 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 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前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 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诗眼”分别“引”“衔”。“引”形 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 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 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 的情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品课件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品课件1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 品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 品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二、名家点评 宋代唐庚《唐子西文录》:过岳阳楼,观杜子美诗,不过四十 字尔,气象宏放,涵蓄深远,殆与洞庭争雄,所谓富哉言乎者。太 白、退之辈率为大篇,极其笔力,终不逮也。杜诗虽小而大,余诗 虽大而小。 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西清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 自昔骚人墨客,题之者众矣……皆见称于世。然未若孟浩然“气蒸 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则洞庭空旷无际,气象雄张,如在目前。 至读子美诗,则又不然。“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少陵 胸中吞几云梦也。 宋代刘克庄《后村诗话》:岳阳城赋咏多矣,须推此篇独步, 非孟浩然辈所及。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 品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登岳阳楼》精 品课件1 (公开 课课件 )
“浮”字也有动态感,仿佛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一个半 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 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 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 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 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由于地球是圆的,人的视觉是有限的,面 对茫茫的湖水可能看不到岸边,即使看到了,远远望去也只是一条 线,这就造成了湖水无限大,而远地十分狭小的感觉。诗人准确、 真实地抓住了这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 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
登岳阳楼
知人论世
一、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 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 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 (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 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 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 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登岳阳楼》ppt课件

《登岳阳楼》ppt课件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老病”: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 结仅两年,身体衰弱不堪——患肺病及风 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 生命。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 “无一字”:亲朋音讯全无。 • “有孤舟”:飘流湖湘,以
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 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 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登岳阳楼
(唐)杜甫
登 昔闻洞庭水, 岳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阳 乾坤日月浮。 楼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闻”:慕名已久、向往之 久
• “今上”:夙愿得偿,幸事一 件
• “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 “昔”与“今”之间,未
简单的以 “喜”“悲”之词

从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
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
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挂肚?

这涕泪之中,有对亲
戚朋友的眷念,有年老孤
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
自悼。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 孤舟虽小却装着整个 天下。衰老多病的躯体中, 仍然跳动着—颗忧国忧民 的志诚之心。
• “已尽大观, 后来诗人,何处措手。” ——明 王嗣奭 shì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 “坼”:分裂,引申为划 分。广阔无边的洞庭湖水, 划分开吴国和楚国的疆 界。——显示出洞庭湖的 磅礴气势!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
•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 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 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 —— 一派壮阔的图景。

登岳阳楼__杜甫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

登岳阳楼__杜甫优秀课件PPT学习教案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第12页/共14页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 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洞庭水、岳阳楼 吴楚、乾坤 孤舟
辽阔雄伟 开阔博大 孤单漂泊
2、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 境,描绘诗歌意象和画面
3、展示成果
第9页/共14页
精字品析
坼:分裂,洞庭湖将吴、楚两地分开; 浮:漂浮,日月和星辰都漂浮在洞庭湖 上。这两个字用的极富动态感,自然贴 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把洞庭湖浩 翰无际的磅礴气势宏伟奇丽特别逼真地 描画出来了,景色宏伟奇丽,意境阔大。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 阔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 自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 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 艰危,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第7页/共14页

洞庭湖的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孤独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第8页/共14页
置身诗境
1、在吟诵中感知诗歌意象 及其特点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
第4页/共14页
颔联: 吴楚东南坼
写景:

一“坼”一“浮”,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
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乾。出坤了日洞月庭浮湖怎样
气势磅礴,
的自然风景?请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1、这两句写了什么?
写登楼所见洞庭湖之景 2、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风景?(即意 境如何?)
气势磅礴,宏伟壮阔奇丽
3、流露出诗人什么情怀? 流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
4、 结合全诗看本联写景雄浑壮丽有何作用? 乐景衬哀情为下文抒情做反衬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第二时期:35——44岁,是他长安困守的十年,是他走向现实主义 的时期,安史之乱酝酿时期。此十年,诗人在长安求人援引做官,“朝 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是杜甫屈辱生活时期,后又参加考试,奸相 李林甫作弊说“天下无贤才”无一人中考,杜甫十年不仕,也经常挨冻 受饿,也使他深入人民生活,了解人民疾苦,看到了统治者的罪恶。这 十年也成就了忧国忧民的诗人。
第四时期:49——死,(代宗)是杜甫漂泊西南时期(成都、湖北、 湖南)。漂泊的这十一年,他经常和人民往来,生活艰苦,经常挨饿, 但始终关怀国家安危和人民痛苦,写诗一千多首,最后死在长沙到岳阳 的一条破船上,尸体漂泊四十三年才归葬故里。这一切决定了他成为现 实主义诗人。(现实主义指运用描写·叙述·议论,重人物心理及细节的 真实描绘,反映国家大事,表达民意)
生平事迹
第三时期:45——48岁,陷入贼手与为官时期,安史之乱时期。他和 人民一起在长安逃难,感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后逃出长安,投奔凤翔, 跟着肃宗做谏官(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屡屡遭贬,也获得了深入人 民的机会。此时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同时是卫国战争,所以 诗人一面同情人民,同时又勉励人民参战,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解题
1、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 前望君山。一般认为建于唐。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 没用一道横梁。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 的头盔。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 称“江南三大名楼”。门票80元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汤汤,横无际涯。 3、登岳阳楼该写什么呢? 登高诗一般会写所见、所闻、所思(景、事、情)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景色特点?
“坼” 裂开,指洞庭湖把吴楚二地从中间撕裂开 来。写出了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浮”,漂浮指山川日月都映射倒映漂浮在湖面上。 写出了洞庭湖的宏伟壮阔奇丽,生动形象。 这两句彰显了诗人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小结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纵目远眺遥想关山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 艰危,不由得靠着栏杆泪流满面。(戎马, 战争。凭轩,靠着栏杆。涕泗,眼泪鼻涕。
尾联写什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什么手法? 抒情,抒发作者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 的哀伤及忧国之情。 直抒胸臆。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山河如此壮阔)自己却举目无亲,音信不通, 年老多病,只能以孤舟为家为伴,漂泊天涯。
思考:本联主要写什么?
抒情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如何抒情? 抒发了作者孤苦无依、年老多病、漂泊 天涯怀才不遇思乡思亲之情。 直抒胸臆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戎亲 马朋 关无 山一 北字 ,, 凭老 轩病 涕有 泗孤 流舟
吴昔
楚闻
东洞 南庭 坼水
登 岳
,, 乾今 坤上
阳 楼
日岳
夜阳
浮楼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本诗形式上是什么诗?
律诗(八句、中间两联 对仗、上下联偶字平 仄相对)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比较阅读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 二、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 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 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 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 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歌并不局限于写 “岳阳楼”和“洞庭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 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 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 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 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细致赏析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 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 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
此诗为诗人晚年(第四时期,漂 泊江南时)作品。大历三年(768) 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 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 是年(769)诗人已五十七岁。当 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 老体衰,贫病交加,再上北归无 望,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 庭湖向南漂泊。此诗是登岳阳楼 触景感怀之作。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的眷 念,有年老孤独的悲伤,有对国家前途 的忧虑,也有无以报国的自悼。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炼字题:字义-结合句子分析-诗人情感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的 身世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 痛,惟剩一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 国家,近十年的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 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此后,外族侵扰, 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牵肠 挂肚?

大致看本诗写什么(哪些内容)?
写所见、所思。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才能登上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思考:这两句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悲还是喜?如何抒情 流露出作者人世沧桑、漂泊天涯的感伤 情怀 寓情于叙
注:开元二年,李白 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 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 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 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 层神秘色彩。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 一、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 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 散文欣 赏》课 件:第 二单元 登岳阳楼(共22张PPT)
• 三、前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 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 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 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 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 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作者介绍
(1)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巩义人,世称杜拾遗,杜工部。 (2)其诗被称为“史诗”,因为其诗显示唐开元盛世到分裂过程。 (3)诗风:沉郁顿挫
(“沉郁”指文章主旨博大深厚,情感深沉苍凉深厚、浓郁、忧愤、 蕴藉;“顿挫”指语言和韵律停顿抑扬曲折有力。不是平滑流利和任 情奔放)
(4)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代表诗人。有“诗圣”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