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全书重点
水文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
⽔⽂地质期末复习重点讲解绪论1.⽔⽂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下⽔的科学。
它研究与岩⽯圈、⽔圈、⼤⽓圈、⽣物圈以及⼈类活动相互作⽤下地下⽔⽔量和⽔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类服务的科学。
2.研究对象:地下⽔3.研究内容:地下⽔的形成与转化;地下⽔的类型与特征;饱⽔带及包⽓带中⽔分和溶质的运动;地下⽔动态与⽔均衡;地下⽔资源计算与评价;地下⽔资源系统管理;4.地下⽔的功能:宝贵的⾃然资源;重要的⽣态环境因⼦;灾害因⼦;活跃的地质营⼒;地球内部信息载体第⼀章地球上的⽔及其循环1.⽔循环: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包括⽔⽂循环和地质循环。
⽔⽂循环:是指发⽣于⼤⽓⽔、地表⽔和地下⽔之间的⽔循环⽔⽂循环分类:路径不同:⼤循环(海-陆)和⼩循环(海-海或陆-陆);时空尺度:全球⽔⽂循环,流域⽔⽂循环,⽔-⼟-⽣系统2.⽔系:是指汇流于某⼀⼲流的全部河流所构成的地表径流系统。
流域:是指⼀个⽔系的全部集⽔⾯积,亦即地表⽔或地下⽔的分⽔岭所包围的集⽔区域。
分⽔岭(分⽔线):是指相邻两个流域之间地形最⾼点的连线。
3.径流模数:是流域内单位⾯积单位时间产⽣的径流量,单位为L/s·km2,计算公式M=Q/F×103。
径流深度:是某⼀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均匀分布于整个流域⾯积上所得到的平均⽔层深度,单位为mm,计算公式R=W/F·10-3。
径流系数:是同⼀时段内流域⾯积上的径流深度R(mm)与降⽔量P(mm)的⽐值,表⽰为b=R/P。
第⼆章岩⽯中的空隙与⽔分1、空隙:岩⽯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那部分空间,是地下⽔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
类型:松散岩⽯中的孔隙;坚硬岩⽯中的裂隙;可溶岩⽯中的溶⽳空隙特征的表征指标:孔隙---孔隙度(n);裂隙---裂隙率(Kr);溶⽳(溶隙)---岩溶率(Kk)2、岩⽯的⽔理性质:是与⽔的储容、运移及释出有关的岩⽯性质的总称。
《水文地质学》复习资料 (1)-文档资料
绪言
9 水文地质学(hydrogeology) 主要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形成规律,地下水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及其合理利 用,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和矿山开采的不利影响及其防治 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建设的需要,水文地质学又 分为区域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 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 学等分支学科。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地热、地震、环 境地质等方面的研究相互渗透,又形成了若干新领域, 如环境水文地质学、地下水资源管理、同位素水文地质 学等。
2019年1月
绪言
2). 水文学研究内容
水文学研究自然界中水体形成、时空分布、循环 和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为人类防治洪涝灾害,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从给水排水 工程和环境工程的角度来看,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 的规模日益扩大,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明显增 强,大规模的人类活动干扰了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 改变着各个水体的性质。水情预测与水灾防治,水 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都是实施经济社会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因此,水资源的开发利 用和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研究,已成为现代水 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019年1月
绪言
5、水文地质学相关学科 地下水动力学、 水文地球化学、供水水文地质学、 矿床水 文地质学、农业水文地质学、区域水文地质学、古水文地质学 以地质学为基础,同时又与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史学、地 貌学、第四纪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学科关系密切。工程地质学 是与水文地质学是同时相应发展起来的,因此两者有不少内容 相互交叉。 地下水积极参与水文循环,一个地区水循环的强度与频率,往 往决定着地下水的补给状况。因此,水文地质学与水文学、气 象学、气候学有密切关系,水文学的许多方法也可应用于水文 地质学。地下水运动的研究,是以水力学、流体力学理论为基 础的,并应用各种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
(完整版)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知识重点系统性、流动性、可恢复性、可调节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查明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水文地质调查的任务:1查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2查明地下水的运动特征;3查明地下水的动态特征;4查明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水文地质测绘(地下水资源地面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现场)试验;地下水动态观测;室内分析、鉴定、模拟试验和实验。
1)遥感技术(2)同位素技术(3)GIS技术(4)核磁共振技术区域水文地质调查、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1)目的:掌握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与地下水基本特征,为区域水资源规划、综合利用、水环境保护等奠定基2)任务:查明区域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埋藏分布条件,地下水的水量与水质形成条件,地下水3)调查方法的特点:小比例尺(一般小于l:10万),注重以地下水资源与流域及行政区域单元结合划界,GIS等技术和资料,采用均衡法进行地下水量概算。
1)目的:为某项具体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所需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同时也可以为地下水某方面研究提2)任务:详查水文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某个专门项目或具体亟待解决问题的调查,提供工程项目设3)调查方法的特点:比例尺根据工作任务而定,一般要求大于1:5万。
调查范围可大可小,并且可在大范除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外,专门性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一般分阶段进行。
我国不同部门对供水水文地质调:段冶金部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建设部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JJ16-86 地矿部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44-86资源调查阶段规划阶段前期论证阶段普查阶段初勘阶段初勘阶段详查阶段详勘阶段详勘阶段勘探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开采阶段1.一般要分阶段进行;2.要采用综合手段进行:3.要按一定程序进行:4.要参5.要加强综合分析研究工作; 6.必须符合多快好省的原则。
水文地质学第一章至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研究对象: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以及人活动相互作用的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研究内容:1)地下水的形成、埋藏、赋存、分布;2)地下水的运动;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4)物理化学性质、成份及形成原因;5)地下水的起源、循环、转化规律。
3.与地下水有关的问题1、地下水水位变动破坏原有的岩土与地下水的力学平衡系统,以及产生的各种效应。
最典型的是斜坡稳定问题。
2.土壤盐渍化。
3、矿坑涌水、充水问题。
4、土壤盐渍化或沼泽化等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
5.沙漠化、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草地退化和沙化面积逐年增加。
6、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质问题河湖萎缩、干涸、水质遭受严重污染。
7、地下水水资源保护、管理、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4,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作用1、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2、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3、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和能源;4、是有效的找矿标志,预报地震的手段;5、是地下矿坑和地下工程突水的重要因素;6、地下水是有些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润滑作用;侵蚀作用。
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8、地下水是某些地方性疾病的致病原因;9、地下水引起的公害:地面沉降,地下水污染等。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1.1 地球上的水存在空间:浅部层圈水,深部层圈水。
1.2 自然界的水循环水循环:自大气圈到地幔的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构成的系统中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两类。
(水在循环过程中与地球表面圈层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水资源、生态与环境、水旱灾害等都与水循环有关。
)地质循环图示与图解1—来自地幔岩的初生水;2—返回地幔的水;3—岩石重结晶脱出水(再生水);4—沉积成岩时排出的水5—和沉积物一起形成的埋藏水;6—与热重力和化学对流有关的地内循环7—蒸发和降水(小循环);8—蒸发和降水(大循环);9—地下径流;10—地表径流。
工程地质水文要点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一〉地球一般特征1)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灯构成的天体系统。
2)地球是一颗行星。
它的表面及其外部形成的有大气、水和生物组成的外部圈层,它塑造地表,并形成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
3)地球具有重力、密度、地磁、地温(有三层:变温层、恒温层、增温层)物理性质。
〈二〉地球构造:地球可以分为外圈层和内圈层,两者各有不同的构造。
(1)地球外圈层构造:地球根据物理性质和状态可以分为大气圈和水圈和生物圈。
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环境,而生物圈与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又是相互关联的,他们与人类活动。
特别是建筑活动密切相关。
(2)地区内圈层构造:在地表下以30~80km深处和2880km深处存在两个明显的分界面,前者是莫霍面后者是古登堡面,两个界面把地球分成物质和性质不同的三个圈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3)地球表面形态:地球表面大致可以分为大陆和海洋两部分。
大陆有可以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地貌形态,按其绝对高度和地形起伏的相对高度大小来划分和命名。
海洋的地形多半是表面平坦无明显起伏的大洋盆地,海底的山脉称为海岭而海底长条形洼地称为海沟。
(4)地表外貌各种形态的总称,称为地形或地貌,建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是影响建筑工程稳定与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三〉地壳及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但差异很大。
主要有氧、硅、铝、铁、钙、镁、钾、钠、氢和钛等,其中氢硅最多,大部分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出现,其中硅铝的氧化占74.48%,是地壳中主要成分。
地质作用:地壳形成以来,其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及表面形态,一直都在进行演变和发展,促进地壳演变和发展的各种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
其中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动力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外的能量而引起的地质作用称为外动力地质作用。
(一)内动力地质作用(1)构造运动:是地壳发生形变,变位的动力作用,如地壳的垂直升降运动。
(完整版)《水文地质学基础》要点-吉林大学
1 13
度
中所含水汽的质量.absolute humidity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14
对湿度与饱和水汽含量之比,数值上也等于实际水气压
度
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比值.relative humidity
地 下 水 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喀斯特)岩 1 15
2 35
隙
(沉积岩)而产生的裂隙.如玄武岩中的柱状节理.
构 造 裂 指岩石在构造变动中受力而产生的裂隙.其特点是具有
2 36
隙
方向性,大小悬殊,分布不均匀. structural fissure
风 化 裂 是指岩石在风化营力作用下发生破坏而产生的裂隙,主
2 37
隙
要分布于地表附近.weathering fissure
1 29
数
值.runoff coefficient
2 30 空隙
是指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占据的空间.是岩石中孔 隙,裂隙和溶隙(溶洞)的总称.void space
2 31 孔隙
是指组成松散岩石的物质颗粒或其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其多少可以用孔隙度表示.pore/pore space
孔隙度
2 32
是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porosity
度,以毫米数表示.precipitation
是指水由常温下由液态变为气态进入大气的过程,亦即
1 18 蒸发
温度低于沸点时,水分子从液态或固态水的自由面逸出 而 变 成 气 态 的 过 程 或 现 象 .通 常 用 蒸 发 皿 观
测.evaporation
水面蒸
1 19
发生于河流,湖泊,水库等自由水面的蒸发.
flow rate/ flux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水文地质学基础》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地表水环境地表水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江河、运河及渠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以及入海河口和近岸海域。
水环境保护目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饮用水取水口,涉水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重点保护与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渔业水体,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
水污染当量根据污染物或者污染排放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有害程度以及处理的技术经济性,衡量不同污染物对地表水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指标或者计量单位。
控制单元综合考虑水体、汇水范围和控制断面三要素而划定的水环境空间管控单元。
生态流量满足河流、湖库生态保护要求、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所需要的流量(水位)与过程。
安全余量考虑污染负荷和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之间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为保障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安全而预留的负荷量。
地下水环境地下水地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埋藏和分布、含水介质和含水构造等条件的总称。
包气带地面与地下水面之间与大气相通的,含有气体的地带。
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岩层的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
潜水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相对隔水层间的具有承压性质的地下水。
地下水补给区含水层出露或接近地表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等入渗补给的地区。
地下水排泄区含水层的地下水向外部排泄的范围。
地下水径流区含水层的地下水从补给区至排泄区的流经范围。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进入输水管网送达用户的且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不小于1 000人)的现用备用和规划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
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供水小于一定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小于1 000人)的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
地下水环境现状值建设项目实施前的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值。
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调查评价区内有历史记录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调查评价区内受人类活动影响程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水文地质学重点
第一节:水文地质学基础1.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起源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的水,是地下水形成的主要形式凝结水:空气中的水汽在颗粒和岩石外表凝结形成地下水初生水:岩浆中别离出来的气体冷凝形成的水埋藏水:与沉积物同时生成或海水渗入到原生沉积物的孔隙中而形成的地下水径流的定义:径流是指一个流域内的降水除去消耗于蒸发以外的全部水流。
径流流量决定于流域面积规模和降水量等。
第二节:地下水的赋存〔体积〕裂隙率:裂隙的体积〔Vr〕与包含裂隙在内的岩石的总体积〔V〕之比。
面裂隙率:裂隙的总面积与岩层面总面积之比线裂隙率:裂隙的总宽度与岩芯总长度之比。
给水性: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给水度:地下水下降1个单位深度时,单位水平面积的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的体积。
〔单位体积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水量〕〔注意与释水率的区别透水性:透水性指岩石可以被水透过的性能。
渗透系数〔水力传导系数〕:水力坡度为1时,渗透系数在数值上等于渗流速度。
渗透系数不仅取决于岩石的性质,而且与渗透液体的物理性质有关。
渗透率〔内在透水率〕:衡量岩石透水性大小的指标称渗透率。
与渗透液体的性质无关。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的容重和粘滞性改变不大,可用渗透系数近似当作岩层的透水性指标。
含水层:能透过水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1.含水层形成的条件岩层具有储存重力水的空间〔孔隙、裂隙、溶隙〕2.具备储存地下水的地质结构〔透水-含水-隔水、隔水-含水-隔水〕3.具有充足的补给水源含水层与透水层的区别:含水层首先应该是透水层,是透水层中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经常为地下水所饱和的部分上部未饱和的部分则是透水不含水层。
故一个透水层可以是含水层,如冲击沙砾含水层,也可以是透水不含水层,如坡积亚砂土层,还可以是一部分为位于水面以下的是含水层,另一部分位于水面以上的为透水不含水层含水带:是指空间延伸长度较大,而宽度有限的狭长带状地带。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与地质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是地下水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的影响等。
水文地质学的知识点非常丰富,下面将对其进行整理和概述。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地下水是地壳中一种特殊的水体,在地下水层中流动,存在于各种不透水层和透水层中。
地下水的形成与气候、地质、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和消耗过程,地质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运动特性,地貌条件则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方向。
在水文地质学中,地下水的运动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地下水的运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岩溶洞、裂隙、孔隙等介质中的流动过程。
地下水的流动速度和方向受到地下水压力、渗透性、孔隙度、温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运动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水文地质学还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存在着供水和回水的关系,这种供回水关系对于水资源的平衡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当地表水补给量大于消耗量时,地下水得到充分补给;而当地表水消耗量大于补给量时,地下水往往会被大量抽取,导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
另外,水文地质学也涉及到地下水的质量问题。
地下水的质量受到地下水的来源、地层水岩化学作用、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研究地下水的质量问题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水文地质学通常通过采集地下水样品进行分析,以了解地下水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在水文地质学的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方法和技术被广泛应用。
例如,地下水位的监测是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重要手段;地下水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下水的产生和流动;地球物理勘探可以探测到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情况等。
这些方法和技术为水文地质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和分析手段。
总之,水文地质学是一门涉及地下水形成、分布、流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学科。
它的知识点包括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关系、地下水的质量问题以及研究地下水的方法和技术等。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学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第一章1.地下水:赋存于地表(严格地说应该是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包气带的重力水称为过路重力水)以下各种形式的重力水(可以自由流动)。
除了重力水,还有结合水、毛细水等。
2. 地下水的功能:①作用上的重要性②补给上的有限性;③时空上的多变性④利用上的多样性。
水是一种极其活跃的重要的地质营力水(尤其是地下水)承受载荷,是应力的传递者与热量及化学组分的传输者。
水也是不可忽视的致灾因子。
水还是活跃灵敏的生态环境因子。
水是极有价值的信息载体第二章1.水循环概念:地球上各层圈的水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这一过程称为水循环。
2.地球上各层圈的水也称水系统。
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和涉及的圈层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地质循环。
3.自然界的水循环:①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水循环。
a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为大循环。
b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小循环。
②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水的相互转化过程称为水的地质循环,这种由地幔熔岩物质直接分异出来的水叫初生水。
第三章1.地壳岩石中的空隙为地下水的赋存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是地下水存储空间和传输通道,空隙的特征(多少、大小、形状、方向性、连通程度及其空间变化等)决定着岩土储容、滞留、释出以及传输水的性能。
岩石空隙可分为三类:a. 未固结的松散岩石中的孔隙(第四纪地质学);b. 固结的坚硬岩石中的裂隙(构造地质学);c. 可溶岩石中的溶穴(隙)(岩溶地貌学)。
2.孔隙度与颗粒大小没关系,和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关。
孔隙的最宽部分称为孔腹,最窄部分称为孔轴。
3.岩土空隙中的水有结合水、液态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气态水。
4.毛细水有三种类型:将一根毛细玻璃管插入水中,毛细管内的水面即会上升到一定高度,这便是发生在固、液、气三相界面上的毛细现象。
①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小孔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因此称为支持毛细水。
水文地质学知识点整理
地下水的概念P1:地下水是赋存于地表以下岩石(土)空隙中各种形态的水的总称。
既有液态的水液,也有气态的水汽,也包括固态的水冰,还有介于它们之间其他形态的水。
地下水的功能属性P2:地下水的资源属性,地下水是生态因子,地下水是环境(灾害)因子,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地下水是地球深部的信息载体。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方法P4:野外调查,野外试验,室内试验,遥感,地球物理勘察,信息技术的应用。
第一章水循环与地下水赋存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构P7 地球圈层构造划分表地球外部圈层:由五个大致成层分布的自然子系统组成,按照性质可以分成3类。
即3个无机子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1个类有机子系统———土壤圈。
1个有机子系统———生物圈。
2、地球水圈可以划分为地质水圈和水文水圈。
P93、地球上的水循环P10: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统称为大气水的水循环,又叫做自然界的水循环。
按其循环途径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层圈的范围,可分为地质循环和水文循环两类。
4、岩石(土)介质中水的存在形式P17页5、赋存介质的水理性质P19-20:指与水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赋存介质的性质,主要包括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程度及其分布的均匀程度,这些性质的差异,会使其储容、滞留、释放以及透过水的能力不同。
表征介质水理性质的指标有容水度,给水度,持水度。
容水度:指介质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质。
给水性:指饱水介质在重力作用下,能够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质持水性:指重力释水后,介质能够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二、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1、包气带和饱水带:P212、越流P22:把两个含水层透过该弱透水层发生垂直水量交换的现象称为地下水的越流。
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以把地下水分为潜水、承压水、与上层滞水。
其中潜水和承压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233、潜水的概念P26:潜水是地表一下埋藏在饱水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智商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
水文地质知识点总结作为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水文地质知识点涉及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等方面。
下面我们将就水文地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岩石裂隙、岩洞、岩溶缝隙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地表水渗漏和地下岩石中的储水层组成。
地下水是地表水向地下渗漏产生,也可以是通过降水、河流渗漏、湖泊、沼泽、水库等地表水渗漏到地下所形成。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多集聚在地下含水层中。
地下含水层是地下水运动中的一种特征变质,是由吸水能力很强的岩石层构成的一个地下水储集地。
地下水的形成和储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岩层的渗透性、受压缩水层的特性、地下水的抬升,还有地下水循环和地下水固有的水源特性等。
二、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是一种天然资源,它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水文地质条件是指通过地质条件的影响,使得地下水形成与分布的状况。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水位、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流速等。
地下水的水位是指地下水位于岩层中的位置情况。
地下水流动的方向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方向。
而地下水流速是指地下水流动的速度。
地下水的运动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文地质条件,可以掌握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状况,提高地下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地下水的利用及保护地下水是人类生活和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水资源。
地下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水源。
地下水的利用主要包括饮用水、工业水、农业水、城市供水等方面。
对地下水的利用,需要合理的开采和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的保护主要包括减少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污染是指在地下水的运动过程中,因为人类活动或其他原因,导致地下水中的各种物质浓度增高,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地下水的水质。
地下水的补给是指地下水的源头水源,减少地下水补给,会影响地下水资源。
以上是水文地质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水文地质知识。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
《水文地质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一、水文地质学的定义水文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性质、分布、运动、质量以及地下水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涉及地下水文、地质学、水化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解决水资源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学科。
二、研究对象的具体内容1. 地下水:研究地下水的起源、形成条件、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动态变化等。
- 地下水类型:如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等。
- 地下水运动:研究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速度、流量等。
2. 含水层与隔水层:研究含水层的分布、结构、渗透性、储水性能等。
- 含水层特性:包括含水层的岩性、厚度、连续性等。
- 隔水层特性:研究隔水层的分布规律和隔水性能。
3. 地下水循环:研究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等过程。
- 补给:降水、河流、湖泊等对地下水的补给。
- 径流:地下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路径和速度。
- 排泄:地下水以泉、井、河流等形式排出地表。
4. 地下水与环境:研究地下水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如地下水与土壤、植被、气候等的关系。
- 地下水与生态:研究地下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地下水与污染:研究污染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转化。
1.2 地下水的功能一、水资源供给1. 生活用水: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其水质和水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 饮用水标准:研究地下水的质量标准,确保饮用水安全。
- 供水系统:探讨地下水开采、输送和分配的技术和设施。
2. 工业用水:地下水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冷却、洗涤、工艺用水等。
- 用水要求:不同工业对水质的不同要求。
- 废水处理:研究工业废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及其处理技术。
3. 农业灌溉:地下水灌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灌溉需求:研究作物对地下水的需求量。
- 土壤盐碱化:探讨地下水灌溉引起的土壤盐碱化问题。
二、生态环境调节1. 维持地表水与地下水的平衡:研究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转化关系。
- 水量平衡:探讨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之间的平衡。
南京工业大学工程水文地质学全书知识点
第一章地下水自然界的水包括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彼此密切联系,经常不断相互转化,这种彼此转化的过程就是自然界的水循环。
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反映了地球水分不断转化的过程,蒸发、降水和径流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环节根据岩石空隙的成因不同,可分文: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隙。
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的空隙是地下水储存的场所和运输的通道。
孔隙度(n)是孔隙的体积(V 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体积(V)的比值。
岩石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颗粒的大小,岩石的密实程度即分选型裂隙主要指固结的坚硬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受力破裂形成的空隙。
岩石中的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熔岩水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水流长期溶蚀扩展而形成的空隙,称为溶隙。
岩石中的水的赋存形式: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固态水。
气态水:水汽存在于未饱和的岩石空隙中。
结合水:在岩石颗粒的静电吸附能力的作用下,水分子能牢固地吸附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分子薄膜。
毛细水:赋存在地下水面以上毛细空隙中的水。
重力水:岩石颗粒表面的水分子增厚到一定程度,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颗粒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影响下运动。
固态水:当岩石的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时,储存于岩石空隙中的水便冻结成冰,从而形成固态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含水层和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数量水的岩层。
含水层不但储存有水,而且水可以在其中运移。
隔水层:指那些不能给出并透过水的岩层,或者这些岩层给出与透过的水的数量是微不足道的。
透水性的大小跟孔隙的大小有关。
岩石颗粒排列越松散越均匀岩石颗粒的空隙直径便越大,地下水受阻力较小,水从中透过的能力越强。
细颗粒土由于结合水占据了大部分空隙,粒间孔隙极小,地下水流动阻力极大,所以透水能力差。
第二章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最新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重点
水文地质重点(结合以前画的)绪论&第一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2、地下水:地下水是指赋存和运动于地表以下土层和岩石空隙中的水。
3、自然界的水循环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4、水文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5、小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降落入海洋;或是大陆表面蒸发的水汽,仍以降水形式降落回陆地表面。
6大循环:是指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在地面,再通过径流返回海洋的过程。
二、简答:地下水的功能:(1)地下水是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
(2)工业生产需要大量使用地下水。
(3)农业生产需要有充足的水源保证。
(4)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物质,可将热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地表供人们使用(5)某些地区的地下水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并具有较高的温度,利用这些地下水可治疗某些疾病。
(6)有些地下水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矿产资源。
(7)利用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作为找矿标志寻找某些有用矿产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填空:1、空隙:包括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坚硬岩石的裂隙和可溶岩的溶穴。
2、对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具有重大影响的是孔隙的多少和孔隙的大小。
3、孔隙度:衡量孔隙多少的指标称为孔隙度。
它指岩石中孔隙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
4、裂隙:是坚硬岩石形成时或形成之后由于各种内外应力的作用,使岩体遭受破坏而形成的空隙。
5、结合水:由于静电引力作用而吸附在岩石颗粒上的水叫结合水。
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6重力水:岩石空隙全部被充满,在重力作用下运动的液态水称为重力水。
7、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沿毛细孔隙上升一定高度,形成毛细水带,其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故称为支持毛细水。
8、容水性:是指岩石能够容纳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孔隙度、裂隙率或溶穴率。
9、给水性:是指饱水岩石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给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取决于岩石的空隙大小,其次才是空隙的多少。
专门水文地质学复习要点
1、成垢作用:指当水煮沸时,水中所含的一些离子、化合物可以相互作用而生成沉淀,并依附于锅炉壁上,形成锅垢的作用。
2、腐蚀作用:指水通过化学的和物理化学的或其他作用对炉壁的侵蚀破坏作用。
3、起泡作用:指水在锅炉中煮沸时产生大量气泡的作用。
如果气泡不能立即破裂,就会在水面以上形成很厚的极不稳定的泡沫层。
4、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范围、一定时间内,地下水水量、溶质含量及热量等的补充(或流入)量与消耗(或流出)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5、地下水动态:指表征地下水数量与质量的各种要素(如水位、泉流量、开采量、溶质成分与含量、温度及其它物理特征等)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6、静储量: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7、调节储量:指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8、地下水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人含水系统的水量。
9、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指用合理的取水工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生一切不良后果的最大出水量。
10、冲洗液:指地质钻孔中用于地表和孔内循环使用的液体、气体或泡沫介质的统称。
11、过滤器:指安装在钻孔含水层(段)中的一种带孔井管,其作用是保证含水层中地下水顺利进入井管中,同时防止井壁坍塌及含水层细颗粒物质进入井中造成水井淤塞。
12、稳定流抽水试验:指在抽水过程中,要求出水量和动水位同时保持相对稳定,并有一定延续时间的抽水试验。
13、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指在抽水过程中,一般仅保持抽水量固定而观测地下水位变化,或保持水位降深固定而观测抽水量变化的抽水试验。
14、单孔抽水试验:指仅在一个试验孔中抽水,在其周围没有设置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的抽水试验。
15、多孔抽水试验:指在一个主孔内抽水,在其周围设置若干个观测孔观测地下水位的抽水试验。
16、矿泉水:指地下水中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有一定温度时,使其具有特殊用途的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绪言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文地质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概况。
重点掌握地下水的主要作用(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明确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水文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和学科分支。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水文地质学从其构词上属于地质学的范围,同时也包括了许多水文学的问题。
它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的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与保护的科学。
普通水文地质学是研究水文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科学。
地下水: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
地下水仅是地球上水的一部分,大气水、地表水及地下水本来是密切联系的。
历来人们习惯上这样的划分:研究大气水是气象学的重点;研究地表水是水文学有重点;研究土壤水是土壤学的重点;水文地质学则将研究地下水作为其研究对象。
一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1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水文地质学的任务从水文地质学定义可以看出,其任务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分布、物理和化学性质、运动规律、开发利用和保护,同时还要研究有效防止并消除地下水危害的措施。
目的是: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除害,为人类服务。
从任务可以看出包含两个方面有意思:一是理论性问题,即要认识自然;二是技术方法问题,即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上,要改造自然。
二水文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其所以能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因为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地下水由于其水质良好,分布广泛,变化稳定及便于利用,因此是理想的供水水源。
在我国北方(华北、西北)地下水是主要的生活,以及工农业生产的供水水源。
1地下水是宝贵的水资源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地下水只是整个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之所以说它是宝贵的水资源,是因为与地表水比较,具有如下优点:(1) 地下水资源在内陆分布广泛地下水多呈面状分布,在没有河流的地方,没有地表水,但只要有补给来源,有储水条件,一般有地下水。
即使八水绕长安,但其地表河流所占面积必竞还是很小,而在西安其地下水却是普遍分布。
(2) 不易受污染,水质较好地下水埋藏于地下,上部水在下渗过程中,经过过滤及其它物理、化学作用,水质得到净化,因而地下水不象地表水那样易受污染,世界上大部分水资源主要是地下水。
(3) 供水时间长。
水量相对稳定因地下水是一种空隙介质流,在岩土空隙中径流缓慢,储存于地下阶段时间比较长,决定了其供水时间长,供水量相对稳定。
用于城市供水或农灌。
正因为上述原因,地下水成为宝贵的水资源,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地下水有时成为唯一水源。
2地下水是重要的液体矿产和矿水资源地下水埋藏与运移于岩石空隙之中,必然和周围的岩石发生作用,岩石中的部分成分要进入地下水中,而各种元素在水中富集都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在条件许可时,可成为有价值的矿床。
如埋深较大的水中,有时稀有元素如等富集,成为有工业价值的矿床,我国四川早在2000年前,因远离海滨,舟车艰难,人民莫过于苦于淡食,秦昭王时,蜀守李冰造都江堰,开稻田,蜀地省时沃野千里,无水旱灾,穿广都,“盐井诸波池,”人民无淡食之忧,富绕无比,即早在2000年前,李冰就揭开了四川开发侏罗系和三迭系深层盐水的序幕。
另外,《本草纲目》将泉水分成硫磺泉,砂泉[含水金属物]、雄黄泉、砒石泉,说明了不同水质的医用价值。
水文地质工作者将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地下水称作矿水。
3地下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能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而水又具有较大的比热,大约是岩石的4-5倍,因而其热容量大,水是液体,易于开采,因而说水是良好的载热介质。
高温热水可用于发电,如新西兰怀来基地热发电站,从1958年建成使用,总装机容量约15.7万等到千瓦,每年输入全国电网的电力约11亿度。
我国从70年代对西藏羊八井进行勘探,在80年代也建起我国征候第一个地热能电站,1993年11月初,在羊八井北部一个钻孔孔深2006米,取得了262.3度的高温。
羊八井1993年发电量超过1亿度。
4有效的找矿标志和预报地震的手段地下水赋存于岩石空隙之中,是一种空隙介质流,因而就要和介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介质中的化学成分会在地下水中反映出来,如果测定水的化学成分,有时会追溯到矿床。
地震是地质营力集中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突然的能量释放,在此过程中,地下水环境发生了变化或水位的突变,人们可以通过对地下水的监测来预报地震。
5地下水是矿坑和地下工程充水的重要因素—灾害因子之一1935处5月,山东淄博煤矿矿坑突水,使井下500多名矿工淹死。
地下采矿或进行各种地下工程:需要排除地下水,煤矿的突水事故;6地下水有时是工程效益降低的主要原因—灾害因子之二由于地下水的参与,导致滑坡、水库诱发地震、岩溶塌陷等工程地质问题。
(1) 由于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而引起的工程效益降低(2) 地下水的润滑作用岩土在干燥状态下力学强度较高。
而遇水后,强度降低,使原来干燥状态下下的稳定状态遇水后受到威胁。
如意大利的马利昴水库失事,就是如此。
(3) 地下水位上升后的浸没作用7地下水是破坏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灾害因子之三在一些干旱区,有些地方地下水埋藏较浅,由于蒸发,使水分蒸发,而盐分留下,长此下去,使土地发生盐渍化,如西北一些地方、河南的兰考等,如地下水位再上升就会形成沼泽,甚至形成地表湖泊,如乾县一些地方。
8地下水是某些生物致病的因素—灾害因子之四地方病:地下水中缺少某种人体必需的元素或过量富集某种元素而不宜饮用,缺碘地区:甲状腺肥大,饮用高氟水:骨质疏松症;在变质岩、岩浆岩分布区,常见大骨节骨质有病。
9地下水变化影响生态系统与地质环境系统的天然平衡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过量开发地下水,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造成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土壤盐渍化;地下水污染:生活污水的排放,不适当的使用化肥、农药以及工业排放的大量废水废料等污染地下水。
总之,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因子、灾害因子、地质营力与信息载体。
三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况及趋势在我国,水文地质学真正发展是50年代开始,60年代以地质学为基础,70年代引进了水文学,成为我国独立的体系。
从整个世界来看,水文地质学的发展是比较快的,但水文地质学从1856年奠基,到本世纪1935年才开始有一个飞跃发展。
分三个时期:(1)1856年以前的萌芽时期;(2)1856年 - 本世纪中叶的奠基时期;(3)本世纪中叶——现在的发展时期。
具体地,1856-1935 稳定流统治80年1935-60年代非稳定流统治30年60年代以后数值法1发展趋势50-60年代大范围小比例尺定性研究现在小面积大比例尺定量研究研究内容:渗流场化学场温度场(参考张仁权论文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要扩大水文地质研究对象有人提出陆壳水圈,这样研究对象就要扩大,研究会逐渐深入。
现在水资源研究作为整体研究,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以便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因而出现了地下水资源管理。
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电网络、水电比拟、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等2水文地质学的分支地质学与水文学交叉渗透→水文地质学。
基础性学科:水文地质学基础,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水文地质调查方法等。
专门性学科:供水水文地质学,矿床水文地质学,同位素水文地质学,环境水文地质学,农田水文地质学,土壤改良水文地质学等。
第一章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的和要求:了解地球上的总水量,中国水资源的概况。
重点掌握自然界的水循环(水文循环)的概念,以及水均衡要素。
了解我国水文循环的概况。
一地球上的总水量据1977年联合国会议有关文件,全球总水量约1386×1015立方米,其中:水源水量百分数海洋 1338×1015 96.5%冰川 24.064×1015 1.74%地下水 13.4×1015 1.7%河流 0.00212×1015 0.0002%湖泊 0.1764×1015 0.013%沼泽 0.01147×1015 0.0008%大气水 0.0129×1015 0.006%总淡水 35.029×1015 2.53%地下淡水 10.53×1015 30.1%冰川冰盖 24.064×1015 68.7%永冻底冰 0.3×1015 0.86%湖泊 0.091 ×1015 0.26%上表说明全球总水量不少,但淡水不多,仅占2.53%,而在总淡水中,冰川、冰盖占淡水量达68.7%,这部分淡水好看不好用,其次就是地下淡水资源,占全球淡水资源的30.1%。
从上表也反映出水分布在各圈层中,大气、地表、地下,实际这些圈层中的水是不断运动,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紧密联系,构成一个宏大的统一的水文体系。
二天然水循环1天然水循环过程图1 水文循环示意图水循环是地球上或某一地区内在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下,水分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入渗、径流等过程不断变化、迁移的现象。
亦即地球上各个层圈系统内的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过程。
包括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水文循环——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岩石空隙中的地下水之间的循环。
水文循环包括:(1)大循环:海洋与大陆之间的水分交换;(2)小循环: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
地质循环—地球浅层圈和深层圈之间的水的相互转化过程。
研究较少。
每年从地球深部溢出地表的初生水约2×108t。
2水循环原因3循环环节4水循环产生的作用5水循环类型6研究水循环的意义通过调节小循环条件→可以改变局部的干旱气候。
目前人力仍无法改变大循环的条件。
水循环:一方面通过不断的转化水质得以净化;另一方面,水通过不断循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三人为因素影响下的水循环在天然水循环时,生态系统在天然状态下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人为改变水循环途径,生态系统[水文、地质地形、气候、气象等等]的平衡将被打破,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影响下的水循环对社会经济正反两方面影响的指标尚未认识。
从一个水域中增加人为配水,水域水量发生变化,对天然水循环产生影响,另外人类用水尽管回归污水,经过处理,亦对水质有影响。
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1) 流域水量发生变化,导致了地下水的变化;(2) 天然水质受到污染,小范围可能淡化;(3) 打破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平衡。
第二节我国水循环概况一循环途径(系统)我国水循环主要有五个途径,即太平洋水循环系统,印度洋水循环系统,南海水循环系统,鄂霍茨克海水循环系统,内陆水循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