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7c7c7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e.png)
不等式证明的基本方法
1.数学归纳法:归纳法是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用来证
明自然数的性质。
对于不等式证明来说,如果我们希望证明不等式对于所
有自然数都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自然数为1时不等式
成立,然后假设当自然数为k时不等式成立,再证明当自然数为k+1时不
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种逐步推导的方法,可以证明不等式对于所有自然数
都成立。
2.数学推理法:数学推理法是一种基于数学定理和公理的推理方法,
通过逻辑推理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已知的数
学定理和性质来推导出不等式。
例如,可以使用数学的四则运算定律、平
方差公式、三角不等式等来推导不等式。
3.数学变换法:数学变换法是一种将不等式进行变换的方法,通过变
换不等式的形式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数学中
常见的变换方法,例如平方去根、换元法、倍加倍减等。
通过适当的变换,可以将不等式转化为更简单的形式,从而更容易证明。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不等式的证明都需要逻辑严谨、推理正确,以及
对数学定理和性质的熟练应用。
在实际证明中,常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
法来解决问题,使得证明更加简洁和明了。
此外,证明中的每一步变换和
推理都需要严格地说明和证明,避免出现漏洞和错误。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
![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教案(优秀经典公开课比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d5d313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7a.png)
课题:4.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举例一、教材分析: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领悟数学思想至关重要。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中展现的推理与逻辑能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严谨与规范,学习数学归纳法后学生对数列和不等式证明等问题会有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归纳法,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2)掌握数学归纳法证明题目的步骤和适用范围,能够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归纳法,并培养在观察,归纳,猜想中逐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能力并应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学习氛围。
(2)通过有限到无限的这种跨越,体会数学证明的美感与用途。
三、教学重点: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使用范围和基本步骤四、教学难点:(1)认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思路。
(2)运用数学归纳法时,在“假设与递推”的步骤中发现具体问题中的递推关系。
五、教学准备1、课时安排:2课时2、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之前已经学习过归纳推理,以及一些简单的数学证明方法,并且已经开始使用与正整数有关的结论(例1的公式),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认知阶段;另外高二学生经过了一年半的高中学习之后,已初步具有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节学习数学归纳法奠定了一定基础。
3、教具选择:多媒体六、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合作探究法七、教学过程1、自主导学:一.复习回顾引入:<师>(1)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的证明方法有哪些?<生> 请一名学生回答该问题。
<师>(2)思考:通过计算下面式子,你能猜想出1357(1)(21)n n -+-++⋅⋅⋅+-⋅-的结果吗?证明你的结论。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用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用归纳法证明不等式](https://img.taocdn.com/s3/m/66ed946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41.png)
归纳假设
提出归纳假设
根据已知条件和不等式的性质,提出一个归纳假设,即假设在某个条件下不等 式成立。
验证归纳假设
验证在初始条件下,归纳假设成立。
归纳步骤
归纳递推
根据归纳假设,推导出在更广泛的情况下不等式也成立。
完成证明
通过递推和归纳,最终完成对不等式的证明。
CHAPTER 03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例子
归纳法证明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平方和公式,首先需要证明基础步骤,即当$n=1$时,公式成立。然后通过假设 当$n=k$时公式成立,推导出当$n=k+1$时公式也成立。最后,根据数学归纳法,可以得出平方和公 式对于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CHAPTER 04
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注意事 项
初始基础要正确
确定初始基础
在开始归纳法之前,确保选择正确的初 始基础,这可以是已知的不等式或数学 定理。
VS
检查基础条件
确保所选择的初始基础是正确的,并且满 足所给定的条件。
归纳假设要合理
要点一
选择归纳假设
选择一个合理的归纳假设,以便在归纳步骤中使用。
Hale Waihona Puke 要点二验证归纳假设
确保所选择的归纳假设是正确的,并且满足所给定的 条件。
归纳法证明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比数列求和公式,首先需要证明基础步骤,即当$n=1$时,公式成立。然后通过假设当 $n=k$时公式成立,推导出当$n=k+1$时公式也成立。最后,根据数学归纳法,可以得出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 $n$都成立。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平方和公式
平方和公式
平方和公式是指一个数列中所有数的平方和的极限存在时,该极限等于数列的各项的平方和。
不等式证明使用技巧
![不等式证明使用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599b07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f.png)
不等式证明使用技巧不等式证明是高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掌握不等式证明的技巧对于解题和提升数学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不等式证明技巧。
一、代入法代入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我们可以先假设不等式成立,然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如果得到的结论与原不等式一致,就证明了不等式的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对于任意正实数a、b和c,有$(a^2+b^2+c^2)(\frac{1}{a^2}+\frac{1}{b^2}+\frac{1}{c^2})\ge q 9$。
我们可以假设$a\leq b\leq c$,然后代入得到:$a^2+b^2+c^2=2a^2+(b^2-a^2+c^2)\geq 2a^2=2(a\cdot a)\geq2(ab)$,$\frac{1}{a^2}+\frac{1}{b^2}+\frac{1}{c^2}=\frac{1}{a^2}+\fra c{1}{b^2}+\frac{1}{c^2}\geq 3(\frac{1}{ab})=\frac{3}{ab}$。
然后,将两个不等式代入原不等式得到:$(2ab)(\frac{3}{ab})=6\geq 9$。
由此可见,原不等式成立。
二、放缩法放缩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放缩不等式的各个部分来改变不等式的形式,从而得到更容易证明的形式。
例如,我们要证明对于任意正实数a、b和c,有$\frac{a}{b}+\frac{b}{c}+\frac{c}{a}\geq 3$。
我们可以通过放缩的方法,将不等式的各个部分放缩至一个更容易证明的形式。
我们注意到,$\frac{a}{b}+\frac{b}{c}+\frac{c}{a}=\frac{a^2}{ab}+\frac{b^2}{bc}+\frac{c^2}{ca}\geq \frac{(a+b+c)^2}{ab+bc+ca}$。
然后,我们可以通过平方展开和放缩的方法,得到:$\frac{(a+b+c)^2}{ab+bc+ca}\geq 3$。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https://img.taocdn.com/s3/m/43519c5c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2.png)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它基于数学归纳的思想,通过证明一个命题在一些特定条件下成立,并且在此条件下该命题的下一步也具有同样的性质,从而证明该命题对于一切满足该条件的情况都成立。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个不等式。
不等式是数学中常见的一种关系式,它描述了两个数或者更多数之间大小关系的性质。
在这里,我们将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一个形如:$2^n>n^2$的不等式,其中$n$是一个正整数。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1$时,不等式$2^n>n^2$成立。
当$n=1$时,不等式变为$2^1>1^2$,显然成立。
其次,我们需要证明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k$,如果当$n=k$时不等式$2^k>k^2$成立,那么当$n=k+1$时,不等式$2^{k+1}>(k+1)^2$也成立。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证明如果$2^k>k^2$,那么$2^{k+1}>(k+1)^2$。
根据我们的假设,我们知道$2^k>k^2$。
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2,我们得到$2^{k+1}>2k^2$。
由于$k$是一个正整数,所以$k^2>k$。
将这个不等式代入前面的结果中,我们得到$2^{k+1}>2k^2>k^2+k^2>k^2+k>(k+1)^2$。
也就是说,如果$2^k>k^2$,那么$2^{k+1}>(k+1)^2$。
通过对$n=1$和$n=k+1$的情况都进行证明,我们完成了对于任意正整数$n$的证明。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这意味着不等式$2^n>n^2$对于一切$n$都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使用数学归纳法成功地证明了不等式$2^n>n^2$,其中$n$是一个正整数。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e044a7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b.png)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技巧:1、比较法: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作差(作商)—变形—判断—结论.作差法:差与“0”比较。
为了判断作差后的符号,经常需要把这个差变形为一个常数,或者变形为一个常数与一个或几个平方和的形式,也可变形为几个因式的积的形式,判断其正负.作商法:商与“1”相比较。
作商时,需要满足两者均为正数。
2、综合法(顺推):综合法是指从已知条件出发,经过逐步的逻辑推理,最后得到结论,其特点是“执因索果”,即由“已知”,利用已经证明过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的性质逐步推向“未知”。
综合法证明不等式的逻辑关系是:A B1B2…Bn B,及从已知条件A 出发,逐步推演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 B.3、分析法(逆推):从求证的结论出发,分析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把证明不等式转化为判定这些充分条件是否具备的问题,即“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4、放缩法:要证明不等式A<B 成立,借助一个或多个中间变量通过适当的放大或缩小达到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放缩法证明不等式的理论依据主要有:①不等式的传递性;②等量加不等量为不等量;③同分子(分母)异分母(分子)的两个分式大小的比较.常用的放缩技巧有:①应用均值不等式进行放缩;②舍掉(或加进)一些项;③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
5、反证法:即从正难则反的角度去思考,要证明不等式A>B,先假设A≤B,由题设及其它性质,推出矛盾,从而肯定A>B. 凡涉及到的证明不等式为否定命题、惟一性命题或含有“至多”、“至少”、“不可能”、“不存在”等词语时,可以考虑用反证法.6、常数代换法常数代换是指利用某些带有常数项的恒等式,把常量化为变量代入到所求证的式子中,以到达化繁为简的目的。
常用的带有常数项的恒等式,可由题目中的条件变形得到,也可用常用的公式或公式变形。
7、几何法通过构造几何图形,利用几何图形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几何法。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两个技巧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两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684521c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f.png)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两个技巧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数学证明方法,常用于证明自然数的性质。
它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为一些特定的自然数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为一些自然数时,不等式也成立;最后利用这个假设证明当n为n+1时,不等式仍然成立。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技巧。
技巧一:基础情况的证明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时,首先需要证明基础情况,即当n为一些特定的自然数时,不等式是否成立。
例如,我们想要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1+2+3+...+n≤n²。
基础情况是n=1时,不等式左边为1,右边为1²=1,不等式成立。
技巧二:归纳假设的运用假设当n为一些自然数时,不等式也成立,即假设1+2+3+...+n≤n²成立。
然后我们要利用这个假设来证明当n为n+1时,不等式仍然成立。
例如,我们要证明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1+2+3+...+n+(n+1)≤(n+1)²。
根据归纳假设,我们可以得到1+2+3+...+n≤n²,所以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右边的(n+1)²展开为n²+2n+1现在,我们需要证明1+2+3+...+n+(n+1)≤n²+2n+1、我们可以逐步将左边拆分成两部分,即(1+2+3+...+n)+(n+1)。
根据归纳假设,我们知道前一部分不大于n²,所以该不等式可以进一步简化为n²+(n+1)≤n²+2n+1最后,可以发现左边的n²+(n+1)小于等于右边的n²+2n+1,因为(n+1)小于等于2n+1、所以,我们得到了当n为n+1时,不等式仍然成立。
综上所述,通过基础情况的证明和归纳假设的运用,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这两个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证明过程中合理利用已有的条件和假设,从而简化证明的过程。
第3章 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
![第3章 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https://img.taocdn.com/s3/m/d580c612c8d376eeafaa31a1.png)
3.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贝努利不等式3.2.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3.2.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1.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2.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贝努利不等式;理解贝努利不等式的应用条件.[根底·初探]教材整理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在不等关系的证明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其中数学归纳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运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时,推导“k+1〞成立时其他的方法如比拟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常被灵敏地运用.教材整理2贝努利不等式1.定理1(贝努利不等式)设x>-1,且x≠0,n为大于1的自然数,那么(1+x)n>1+nx.2.定理2(选学)设α为有理数,x>-1,(1)假如0<α<1,那么(1+x)α≤1+αx;(2)假如α<0或者α>1,那么(1+x)α≥1+αx.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事实上,当α是实数时,也是成立的.,那么2n与n的大小关系是()设n∈N+A.2n>nB.2n<nC.2n=nD.不确定【解析】2n=(1+1)n,根据贝努利不等式有(1+1)n≥1+n×1=1+n,上式右边舍去1,得(1+1)n>n,即2n>n.【答案】 A[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讨论交流: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小组合作型]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S n =1+12+13+…+1n (n >1,n ∈N +),求证:S 2n >1+n2(n ≥2,n ∈N +). 【精彩点拨】 求S n 再证明比拟困难,可运用数学归纳法直接证明,注意S n 表示前n 项的和(n >1),首先验证n =2,然后证明归纳递推.【自主解答】 (1)当n =2时,S 22=1+12+13+14=2512>1+22,即n =2时命题成立.(2)假设n =k (k ≥2,k ∈N +)时命题成立,即S 2k =1+12+13+…+12k >1+k2. 当n =k +1时,S 2k +1=1+12+13+…+12k +12k +1+…+12k +1>1+k 2+2k 2k +2k =1+k 2+12=1+k +12.故当n =k +1时,命题也成立.由(1)(2)知,对n ∈N +,n ≥2,S 2n >1+n2都成立.此题容易犯两个错误,一是由n =k 到n =k +1项数变化弄错,认为12k 的后一项为12k +1,实际上应为12k +1;二是12k +1+12k +2+…+12k +1共有多少项之和,实际上 2k +1到2k +1是自然数递增,项数为2k +1-(2k +1)+1=2k .[再练一题]1.假设在本例中,条件变为“设f (n )=1+12+13+…+1n (n ∈N +),由f (1)=1>12,f (3)>1,f (7)>32,f (15)>2,…〞 .试问: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并加以证明.【解】 数列1,3,7,15,…,通项公式为a n =2n -1,数列12,1,32,2,…,通项公式为a n =n2,∴猜测:f (2n -1)>n2.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①当n =1时,f (21-1)=f (1)=1>12,不等式成立.②假设当n =k (k ≥1,k ∈N +)时不等式成立, 即f (2k -1)>k2, 那么f (2k +1-1)=f (2k-1)+12k +12k +1+…+12k +1-2+12k +1-1>f (2k-1)+=f (2k-1)+12>k 2+12=k +12.∴当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据①②知对任何n ∈N +原不等式均成立.利用数学归纳法比拟大小设P n =(1+x )n ,Q n =1+nx +n (n -1)2x 2,n ∈N +,x ∈(-1,+∞),试比拟P n 与Q n 的大小,并加以证明.【导学号:38000059】【精彩点拨】 此题考察数学归纳法的应用,解答此题需要先对n 取特殊值,猜测P n 与Q n 的大小关系,然后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自主解答】 (1)当n =1,2时,P n =Q n .(2)当n ≥3时,(以下再对x 进展分类). ①假设x ∈(0,+∞),显然有P n >Q n . ②假设x =0,那么P n =Q n . ③假设x ∈(-1,0),那么P 3-Q 3=x 3<0,所以P 3<Q 3.P 4-Q 4=4x 3+x 4=x 3(4+x )<0,所以P 4<Q 4. 假设P k <Q k (k ≥3),那么P k +1=(1+x )P k <(1+x )Q k =Q k +xQ k =1+kx +k (k -1)x 22+x +kx 2+k (k -1)x 32=1+(k +1)x +k (k +1)2x 2+k (k -1)2x 3 =Q k +1+k (k -1)2x 3<Q k +1, 即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所以当n ≥3,且x ∈(-1,0)时,P n <Q n .1.利用数学归纳法比拟大小,关键是先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两个量的大小关系,猜测出证明的方向,再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结论成立.2.此题除对n 的不同取值会有P n 与Q n 之间的大小变化,变量x 也影响P n 与Q n 的大小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探究大小关系时,不能只顾“n 〞,而无视其他变量(参数)的作用.[再练一题]2.数列{a n },{b n }与函数f (x ),g (x ),x ∈R ,满足条件:b 1=b ,a n =f (b n )=g (b n+1)(n ∈N +),假设函数y =f (x )为R 上的增函数,g (x )=f -1(x ),b =1,f (1)<1,证明:对任意x ∈N +,a n +1<a n .【证明】 因为g (x )=f -1(x ),所以a n =g (b n +1)=f -1(b n +1),即b n +1=f (a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 n +1<a n (n ∈N +). (1)当n =1时,由f (x )为增函数,且f (1)<1,得 a 1=f (b 1)=f (1)<1, b 2=f (a 1)<f (1)<1, a 2=f (b 2)<f (1)=a 1, 即a 2<a 1,结论成立.(2)假设n =k 时结论成立,即a k +1<a k .由f (x )为增函数,得f (a k +1)<f (a k ),即b k +2<b k +1. 进而得f (b k +2)<f (b k +1),即a k +2<a k +1. 这就是说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 根据(1)和(2)可知,对任意的n ∈N +,a n +1<a n .利用贝努利不等式证明不等式设n 为正整数,记a n =⎝ ⎛⎭⎪⎫1+1n n +1,n =1,2,3,….求证:a n +1<a n .【精彩点拨】 用求商比拟法证明a n +1<a n ,其中要用贝努利不等式. 【自主解答】 由a n 的意义知对一切n =1,2,3,…都成立. ∴只需证明a na n +1>1,n =1,2,3,….由于a n a n +1=⎝ ⎛⎭⎪⎫1+1n n +1⎝ ⎛⎭⎪⎫1+1n +1n +2=⎣⎢⎢⎡⎦⎥⎥⎤1+1n 1+1n +1n +1×⎝ ⎛⎭⎪⎫1+1n +1-1 =⎣⎢⎢⎡⎦⎥⎥⎤(n +1)(n +1)n (n +2)n +1×n +1n +2=⎣⎢⎢⎡⎦⎥⎥⎤1+n (n +2)n (n +2)n +1×n +1n +2=⎣⎢⎡⎦⎥⎤1+1n (n +2)n +1×n +1n +2,因此,根据贝努利不等式, 有a na n +1>⎣⎢⎡⎦⎥⎤1+(n +1)×1n (n +2)×n +1n +2>⎝ ⎛⎭⎪⎪⎫1+n +1n 2+2n +1×n +1n +2 =⎝ ⎛⎭⎪⎫1+1n +1×n +1n +2=1. ∴a n >a n +1对于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此题在证明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求商比拟法,放缩法,进而通过贝努利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成立.[再练一题]3.设a 为有理数,x >-1.假如0<a <1,证明:(1+x )a ≤1+ax ,当且仅当x =0时等号成立.【证明】 0<a <1,令a =mn ,1≤m <n ,其中m ,n 为正整数,那么由平均值不等式,得(1+x )a=(1+x )mn≤m (1+x )+(n -m )n =mx +n n =1+m n x =1+ax ,当且仅当1+x =1,即x =0时,等号成立.[探究共研型]放缩法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中的应用探究【提示】 放缩法是不等式证明中最重要的变形方法之一,放缩必须有目的.而且要恰到好处,目的往往要从证明的结论考虑.常用的放缩方法有增项、减项、利用分式的性质、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利用不等式、利用函数的性质进展放缩等.比方:舍去或加上一些项:⎝ ⎛⎭⎪⎫a +122+34>⎝ ⎛⎭⎪⎫a +122;将分子或分母放大(缩小):1k 2<1k (k -1),1k 2>1k (k +1),1k <2k +k -1,1k >2k +k +1(k ∈R ,k >1)等.证明:2n +2>n 2(n ∈N +). 【精彩点拨】验证n =1,2,3时不等式成立⇒假设n =k 成立,推证n =k +1⇒n =k +1成立,结论得证【自主解答】 (1)当n =1时,左边=21+2=4;右边=1,左边>右边; 当n =2时,左边=22+2=6,右边=22=4, 所以左边>右边;当n =3时,左边=23+2=10,右边=32=9,所以左边>右边. 因此当n =1,2,3时,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3且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2k +2>k 2(k ∈N +). 当n =k +1时,2k +1+2=2·2k +2 =2(2k +2)-2>2k 2-2 =k 2+2k +1+k 2-2k -3=(k 2+2k +1)+(k +1)(k -3)≥k 2+2k +1=(k +1)2.(因为k ≥3,那么k -3≥0,k +1>0)所以2k+1+2>(k+1)2,故当n=k+1时,原不等式也成立.根据(1)(2)知,原不等式对于任何n∈N+都成立.1.本例中,针对目的k2+2k+1,由于k的取值范围(k≥1)太大,不便于缩小.因此,用增加奠基步骤(把验证n=1扩大到验证n=1,2,3)的方法,使假设中k的取值范围适当缩小到k≥3,促使放缩成功,到达目的.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型不等式的关键是由n=k到n=k+1的变形.为满足题目的要求,常常要采用“放〞与“缩〞等手段,但是放缩要有度,这是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题一是要仔细观察题目构造,二是要靠经历积累.[再练一题]4.设x>-1,且x≠0,n为大于1的自然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x)n>1+nx.【证明】(1)当n=2时,由x≠0,知(1+x)2=1+2x+x2>1+2x,因此n=2时命题成立.(2)假设n=k(k≥2为正整数)时命题成立,即(1+x)k>1+kx,那么当n=k+1时,(1+x)k+1=(1+x)k(1+x)>(1+kx)(1+x)=1+x+kx+kx2>1+(k+1)x.即n=k+1时,命题也成立.由(1)(2)及数学归纳法知原命题成立.不等式中的探究、猜测、证明探究2【提示】 利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探究型不等式的思路是先通过观察、判断,猜测出结论,然后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求解存在型或探究型问题时.假设不等式1n +1+1n +2+1n +3+…+13n +1>a 24对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求正整数a 的最大值,并证明你的结论.【导学号:38000060】【精彩点拨】 先通过n 取值计算,求出a 的最大值,再用数学归纳法进展证明,证明时,根据不等式特征,在第二步,运用比差法较方便.【自主解答】 当n =1时,11+1+11+2+13×1+1>a 24,那么2624>a24,∴a <26. 又a ∈N +,∴取a =25.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n +1+1n +2+…+13n +1>2524. (1)n =1时,已证.(2)假设当n =k 时(k ≥1,k ∈N +),1k +1+1k +2+…+13k +1>2524, ∴当n =k +1时,1(k +1)+1+1(k +1)+2+…+13k +1+13k +2+13k +3+13(k +1)+1=⎝⎛⎭⎪⎫1k +1+1k +2+…+13k +1+⎝ ⎛ 13k +2+13k +3+⎭⎪⎫13k +4-1k +1 >2524+⎣⎢⎡⎦⎥⎤13k +2+13k +4-23(k +1). ∵13k +2+13k +4=6(k +1)9k 2+18k +8>23(k +1),∴13k +2+13k +4-23(k +1)>0,∴1(k +1)+1+1(k +1)+2+…+13(k +1)+1>2524也成立.由(1)(2)可知,对一切n ∈N +, 都有1n +1+1n +2+…+13n +1>2524,∴a 的最大值为25.1.不完全归纳的作用在于发现规律,探究结论,但结论必须证明.2.此题中从n =k 到n =k +1时,左边添加项是13k +2+13k +3+13k +4-1k +1,这一点必须清楚.[再练一题]5.设a n =1+12+13+…+1n (n ∈N +),是否存在n 的整式g (n ),使得等式a 1+a 2+a 3+…+a n -1=g (n )(a n -1)对大于1的一切正整数n 都成立?证明你的结论.【解】 假设g (n )存在,那么当n =2时, 由a 1=g (2)(a 2-1),即1=g (2)⎝ ⎛⎭⎪⎫1+12-1,∴g (2)=2; 当n =3时,由a 1+a 2=g (3)(a 3-1), 即1+⎝ ⎛⎭⎪⎫1+12=g (3)⎝ ⎛⎭⎪⎫1+12+13-1,∴g (3)=3,当n =4时,由a 1+a 2+a 3=g (4)(a 4-1), 即1+⎝ ⎛⎭⎪⎫1+12+⎝ ⎛⎭⎪⎫1+12+13=g (4)⎝ ⎛⎭⎪⎫1+12+13+14-1,∴g (4)=4,由此猜测g (n )=n (n ≥2,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n ≥2,n ∈N +时,等式a 1+a 2+a 3+…+a n -1=n (a n -1)成立.(1)当n =2时,a 1=1,g (2)(a 2-1)=2×⎝ ⎛⎭⎪⎫1+12-1=1, 结论成立.(2)假设当n =k (k ≥2,k ∈N +)时结论成立,即a 1+a 2+a 3+…+a k -1=k (a k -1)成立,那么当n =k +1时,a 1+a 2+…+a k -1+a k=k (a k -1)+a k =(k +1)a k -k=(k +1)a k -(k +1)+1=(k +1)⎝ ⎛⎭⎪⎫a k +1k +1-1=(k +1)(a k +1-1), 说明当n =k +1时,结论也成立,由(1)(2)可知,对一切大于1的正整数n ,存在g (n )=n 使等式a 1+a 2+a 3+…+a n -1=g (n )(a n -1)成立.[构建·体系]1.用数学归纳法证不等式:1+12+14+…+12n -1>12764成立,起始值至少取( )A.7B.8C.9D.10【解析】 左边等比数列求和S n =1-⎝ ⎛⎭⎪⎫12n 1-12=2⎣⎢⎡⎦⎥⎤1-⎝ ⎛⎭⎪⎫12n >12764, 即1-⎝ ⎛⎭⎪⎫12n >127128,⎝ ⎛⎭⎪⎫12n<1128,∴⎝ ⎛⎭⎪⎫12n <⎝ ⎛⎭⎪⎫127,∴n >7, ∴n 取8,选B.【答案】 B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n 2(n ≥5,n ∈N +)成立时第二步归纳假设的正确写法是( )A.假设n =k 时命题成立B.假设n =k (k ∈N +)时命题成立C.假设n =k (k ≥5)时命题成立D.假设n =k (k >5)时命题成立【解析】 由题意知n ≥5,n ∈N +,故应假设n =k (k ≥5)时命题成立.【答案】 C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1n +1+1n +2+…+12n >1314(n ≥2,n ∈N +)的过程中,由n =k 递推到n =k +1时不等式左边( )【导学号:38000061】A.增加了一项12(k +1)B.增加了两项12k +1,12k +2 C.增加了两项12k +1,12k +2,但减少了一项1k +1D.以上各种情况均不对【解析】 ∵n =k 时,左边=1k +1+1k +2+…+12k ,n =k +1时,左边=1k +2+1k +3+…+12k +12k +1+12k +2, ∴增加了两项12k +1,12k +2,少了一项1k +1.【答案】 C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n +1≥n 2+n +2(n ∈N +)〞时,第一步的验证为________.【解析】 当n =1时,21+1≥12+1+2,即4≥4成立.【答案】 21+1≥12+1+25.试证明:1+12+13+ (1)<2n (n ∈N +). 【证明】 (1)当n =1时,不等式成立.(2)假设n =k (k ≥1,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12+13+ (1)<2k . 那么n =k +1时,⎝⎛⎭⎪⎫1+12+13+…+1k +1k +1 <2k +1k +1=2k (k +1)+1k +1< k +(k +1)+1k +1=2k +1. 这就是说,n =k +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1)(2)可知,不等式对n ∈N +成立.我还有这些缺乏:(1)(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
如何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如何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https://img.taocdn.com/s3/m/5274b8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1.png)
如何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证明方法,通过证明初始情况成立和任意情况都成立,来证明一般情况成立。
在不等式证明中,也可以应用数学归纳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第一步,证明初始情况成立。
通常,需要选取一个最小的自然数来作为初始情况,然后证明不等式在该自然数下成立。
以证明$a^n-1$能够被$(a-1)$整除为例。
当$n=1$时,$a^1-1=a-1$,由于$a-1$显然能够整除$a-1$,因此初始情况成立。
第二步,假设任意情况成立。
即假设当$n=k(k \in N^*)$时,$a^k-1$能够被$(a-1)$整除。
第三步,证明一般情况也成立。
即证明当$n=k+1$时,$a^{k+1}-1$也能够被$(a-1)$整除。
由于$a^{k+1}-1 = a^k \cdot a - 1 = (a^k-1) \cdot a + (a-1)$,而根据假设,$a^k-1$能够被$(a-1)$整除,因此$a^{k+1}-1$也能够被$(a-1)$整除。
通过上述三步,我们得到了$a^n-1$能够被$(a-1)$整除。
类似的,可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其他的不等式。
例如证明$1+2+...+n=\frac{n(n+1)}{2}$,我们可以选取$1$作为初始情况;假设当$n=k(k \in N^*)$时,$1+2+...+k=\frac{k(k+1)}{2}$;然后证明当$n=k+1$时,$1+2+...+k+(k+1)=\frac{(k+1)(k+2)}{2}$。
当然,在进行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选择初始情况和需要证明的语句都需要谨慎选择。
总结一下,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证明方法,可以应用在不等式证明当中。
通过证明初始情况成立、假设任意情况成立、证明一般情况也成立这三步,可以有效地证明不等式。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169498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5.png)
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不等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解决不等式问题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一些证明方法。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中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一、计算法对于一般的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证明。
该方法常常适用于直接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
示例:对于不等式a + b ≥ 2√(ab),我们可以对其两边进行平方运算,化简得到(a + b)² ≥ 4ab,继续化简得到a² + 2ab + b² ≥ 4ab,最后得到a² + b² ≥ 2ab。
由于a²,b²为非负数,所以a² + b² ≥ 2ab成立,从而不等式得到证明。
二、数轴法数轴法是一种简便的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示例:对于不等式x+1>2,我们可以画出数轴,将不等式变形为x>1,即x的取值范围在1的右侧。
通过观察数轴即可发现x的取值大于1,所以不等式成立。
三、加减法对于含有多个项,且项之间存在加减关系的不等式,我们可以通过加减法将不等式转化为一个已知不等式来证明。
示例:对于不等式a+b+c>3,我们可以将不等式两边都减去c,得到a+b>3-c。
由于c是一定的,所以不等式a+b>3-c成立,即不等式得到证明。
四、乘法当不等式中存在连续的乘法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来证明不等式。
示例:对于不等式(x+1)(x+2)>0,我们可以使用因式分解法将不等式化简为(x+1)(x+2)≠0。
由于(x+1)(x+2)的乘积肯定不为0,所以不等式成立。
五、数学归纳法对于有一定规律的不等式,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
示例:对于不等式2ⁿ>n²,我们首先验证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对于一些自然数k,不等式成立。
即2ᵏ>k²。
然后再证明当n=k+1时,也成立。
即2^(k+1)>(k+1)²。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a3931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8.png)
高中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研究不等式是很重要的,它作为数学、物理和其他领域的基础,对日常生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时期学习不等式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如何证明不等式所带来的问题,证明不等式一般可以有四种方法:
一、函数极值法
函数极值法是借助函数及其导数的性质来证明不等式,判断函数的极值的性质,然后用极值来证明不等式。
这种方法适用于不等式中带有 x 的函数及其导数,比如函数 f ( x ) = x^2 + ax + b ( a,b 为常数) 的大于、小于及其证明,都可以用函数极值法来证明。
二、不等式组合法
不等式组合法是利用不等式和其他熟悉的性质,把不等式组合起来,以有效证明一个不等式的方法,一般可用自然数的定理、AM-GM 定理、费马平方和定理、牛顿黎曼不等式等方法结合不等式证明原不等式。
三、几何法
几何法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它的核心是运用间接证明的思想,通过几何形象中的定理,证明几何形象和不等式之间的关系,如正方形边长和正数之间的关系等。
四、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经典的元素数学思想,包括数学归纳和数学归纳法,它利用数学归纳法的思想,由简到难,从某一特定情况,以及一切类似的情况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和推论,最终证明某个不等式。
以上就是证明不等式的四大方法。
不等式是所有科目中都有用到的知识,学习不等式也需要一定技巧,上面介绍的四大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不等式,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研究不等式。
在数学学习中,不要把不等式搞混、弄回,按照上面介绍的四大方法认真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不等式的学习方法,正确地解答各种不等式的问题。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6fac5a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4.png)
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不等式是数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概念,它用于表示数值之间的关系。
不等式的形式可以很简单,例如$x>2$,也可以非常复杂,例如 $\sqrt{x^2+y^2}>\frac{x+y}{2}$。
在解决各类数学问题时,推导和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方法。
一、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通用方法。
若要证明某个命题对于自然数 $n$ 成立,则需要证明该命题在 $n=1$ 时成立,并证明若该命题在 $n=k$ 时成立,则该命题在 $n=k+1$ 时也成立。
不等式的证明中,归纳法常常被用于证明柯西不等式、阿贝尔不等式等一些数列不等式。
例如,考虑柯西不等式:$(a_1^2+a_2^2+\cdots+a_n^2)(b_1^2+b_2^2+\cdots+b_n^2)\geq(a_1b _1+a_2b_2+\cdots+a_nb_n)^2$。
对于 $n=1$,该不等式显然成立。
假设对于 $n=k$ 时该不等式成立,即$$(a_1^2+a_2^2+\cdots+a_k^2)(b_1^2+b_2^2+\cdots+b_k^2)\geq(a_1b_1+a_2b_2+\cdots+a_kb_k)^2$$现在考虑 $n=k+1$ 时该不等式是否成立。
根据柯西不等式,有\begin{align*}&(a_1^2+a_2^2+\cdots+a_{k+1}^2)(b_1^2+b_2^2+\cdots+b_{k+1 }^2)\\=&[(a_1^2+a_2^2+\cdots+a_k^2)+a_{k+1}^2][(b_1^2+b_2^2+\cd ots+b_k^2)+b_{k+1}^2]\\\geq&(a_1b_1+a_2b_2+\cdots+a_kb_k+a_{k+1}b_{k+1})^2\end{align*}因此,该命题对于 $n=k+1$ 成立,由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于所有$n\in\mathbb{N}$,柯西不等式成立。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049a7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48.png)
高二数学数学归纳法试题答案及解析1.观察下列各不等式:…(1)由上述不等式,归纳出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一般性结论;(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答案】(1)且;(2)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不等式.①当n=2时,由题设可知,不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那么,当n=k+1时,有.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不等式对任何且都成立.【解析】(1)由上述不等式,归纳出表达式的左侧的关系与右侧分子与分母的特征写出一个正整数,有关的一般性结论;(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步骤,直接证明即可.试题解析:(1)观察上述各不等式,得到与正整数n有关的一般不等式为且.(2)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不等式.①当n=2时,由题设可知,不等式显然成立.②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那么,当n=k+1时,有.所以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根据①和②,可知不等式对任何且都成立.【考点】归纳推理;数学归纳法.2.设,其中为正整数.(1)求,,的值;(2)猜想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的范围,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你的猜想.【答案】(1);(2)【解析】(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用于解决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问题,要“先看项”,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等式两边各有多少项,初始值是多少;(3)由时等式成立,推出时等式成立,一要找出等式两边的变化(差异),明确变形目标;二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进行合理变形,正确写出证明过程,由于“猜想”是“证明”的前提和“对象”,务必保证猜想的正确性,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数学归纳法的步骤书写.试题解析:解:(1) 3分(2)猜想: 4分证明:①当时,成立 5分②假设当时猜想正确,即∴由于8分∴,即成立由①②可知,对成立 10分【考点】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3.用火柴棒摆“金鱼”,如图所示:按照上面的规律,第4个“金鱼”图需要火柴棒的根数为A.24B.26C.28D.30【答案】B【解析】由图形间的关系可以看出,第一个图形中有8根火柴,第二个图形中有8+6根火柴,第三个图形中有8+26根火柴,第三个图形中有8+36根火柴,即26根火柴,故选B.【考点】归纳推理.4.是否存在常数使得对一切恒成立?若存在,求出的值,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解析】先探求出的值,即令,解得.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需注意格式.第一步,先证起始项成立,第二步由归纳假设证明当n="k" 等式成立时,等式也成立.最后由两步归纳出结论.其中第二步尤其关键,需利用归纳假设进行证明,否则就不是数学归纳法.解:取和2 得解得 4分即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n=1时,已证 6分(2)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 8分那么,当时有10分12分就是说,当时等式成立 13分根据(1)(2)知,存在使得任意等式都成立 15分【考点】数学归纳法5.已知,不等式,,,…,可推广为,则等于 .【答案】【解析】因为,……,所以该系列不等式,可推广为,所以当推广为时,.【考点】归纳推理.6.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在验证当n=1时,等式左边应为A.1B.1+a C.1+a+a2D.1+a+a2+a3【答案】D【解析】注意到的左端,表示直到共n+3项的和,所以,当n=1时,等式左边应为1+a+a2+a3,选D。
高中数学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教材梳理素材
![高中数学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教材梳理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c8e3a4bf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6d.png)
4.2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n0(如n0=1或n0=2等等)时,命题正确;(2)证明如下事实:假设当n=k(k∈N且k≥n0)时,命题正确,由此推出当n=k+1时命题也正确。
完成了以上两步后,就可断定命题对于从n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都正确。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
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证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做好命题从n=k到n=k+1的转化,这个转化要求在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先比较n=k与n=k+1这两个不等式间的差异,以决定n=k时不等式做何种变形。
一般地,只能变出n=k+1等式的一边,然后再利用比较、分析、综合、放缩及不等式的传递性来完成由n=k 成立推出n=k+1不等式成立的证明。
辨析比较数学归纳法与其他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用来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而其他证明不等式的方法运用比较广泛.但具体运用时,各自都有自己的具体要求,比如数学归纳法就有严格的两个步骤,反证法就有严格的格式(必须先假设结论的否命题,再推出矛盾,最后否定假设,肯定原命题),分析法也有自己的格式(综合法的逆过程),综合法是广泛运用已知的定理、性质、推论等来证明。
但是与自然数有关的不等式其他方法不如数学归纳法来得简洁,在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中,也经常使用反证法、分析法、综合法、放缩法等作为辅助手段.二、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巩固对数学归纳法意义和有效性的理解,并能正确表达解题过程,以及掌握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思路.2。
难点:在证明中,对于n=k+1时的证明是整个数学归纳法证明过程中的难点。
要注意分离出该命题中,可以使用归纳假设的部分(没有使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的证明),即假设f(k)>g(k)成立,证明f(k+1)>g(k+1)成立。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https://img.taocdn.com/s3/m/047e1bb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4.png)
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证明高中数学中,基本不等式是指一些常见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它们的成立非常重要,经常被用于证明其他不等式或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高中数学基本不等式以及它们的证明。
1. 平均不等式:对于任意正数a1,a2,...,an,有(a1+a2+...+an)/n ≥ (a1*a2*...*an)^(1/n)。
证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进行证明。
首先,当n=2时,不等式成立,即(a1+a2)/2≥(a1*a2)^(1/2),这是平均值不等式的特殊情况。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a1+a2+...+ak)/k ≥(a1*a2*...*ak)^(1/k)。
当n=k+1时,考虑(a1+a2+...+ak+ak+1)/(k+1)与(a1*a2*...*ak*ak+1)^(1/(k+1))的大小关系。
由于(a1+a2+...+ak)/k ≥ (a1*a2*...*ak)^(1/k)(根据假设,这是成立的)。
我们可以将(a1+a2+...+ak+ak+1)分解为(k*(a1+a2+...+ak))/k+ak+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k*(a1+a2+...+ak))/k+ak+1 ≥k*(a1*a2*...*ak)^(1/k)*(ak+1)^(1/k+1)。
经过简单的变形,我们可以得到要证明的不等式,即(a1+a2+...+ak+ak+1)/(k+1) ≥ (a1*a2*...*ak*ak+1)^(1/k+1)。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平均不等式得证。
2.伯努利不等式:对于任意实数x>-1和正整数n,有(1+x)^n ≥ 1+nx。
证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伯努利不等式。
首先,当n=1时,左边为(1+x),右边为1+x,显然成立。
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1+x)^k ≥ 1+kx。
当n=k+1时,考虑(1+x)^(k+1)和(1+(k+1)x)之间的大小关系。
高中数学证明不等式的九种常用方法
![高中数学证明不等式的九种常用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453b04bf705cc1754270933.png)
ab-a-b+1≥a+b-3 即ab≥a+b+(a+b-4) ∵a≥2,b≥2 ∴a+b-4≥0 ∴ab≥a+b 当且仅当a=b=2时等号成立 证毕
6 Math Part
构造法
6 Math Part 构造法
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图形、方程、数列、 向量等来证明不等式的方法。
本题我们使用构造函数和几何图形两种方法 来说明构造法的使用。
=a(b-1)-(b-1)-1
∴ab-a-b≥0
=(a-1)(b-1)-1
即ab≥a+b
∵a≥2,b≥2
证毕
2 Math Part
综合法
2 Math Part 综合法
综合法:综合法是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出发, 利用公理、已知定义及定理,逐步推导,从 而最后推导出要证明的命题。
2 Math Part 综合法
4 Math Part 反证法
例题:已知a≥2,b≥2,求证:ab≥a+b
证明: 假设ab<a+b ab-a-b =a(b-1)-b =a(b-1)-(b-1)-1 =(a-1)(b-1)-1 ∵ab<a+b
∴(a-1)(b-1)<1
①
∵a≥2,b≥2
∴a-1≥1,b-1≥1
∴(a-1)(b-1)≥1
与①式矛盾
所以原命题成立
证毕
5 Math Part
公式法
5 Math Part 公式法
伯公努式利法不:等利式用:已有的不等式的定理、公式等 (1证+x明1)不(1等+x式2)…的(一1+种xn方) ≥法1。+x高1+中x2常…+见xn的公式有: 对基 栖于本 西任不不意等等1≤式式i,、、j≤绝加n都对权有值平x不均i>-等不1且式 等所、 式有均 、x值 切i与不 比x等雪j同式夫号、不
人教版数学高二备课资料贯穿于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技巧.
![人教版数学高二备课资料贯穿于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f99f276b0717fd5370cdc3a.png)
贯穿于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几个方法技巧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学归纳法试题的特点,多以解答题为主,重在考查学生归纳、探索的能力.而其中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不等式和构造函数利用单调性解决数列中的不等关系已成为高考命题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从n=k 到n=k+1的过程中,应分析清楚不等式两端(一般是左端)项数的变化,也就是要认清不等式的结构特征;(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放缩、做差比较、分析等; (3)活用起点的位置;(4)有的试题需要先作等价变换.一.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放缩技巧 例2、求证:()1115,2,1236n n N n n n *++⋅⋅⋅+>≥∈++. 分析: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和一般步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证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做好命题从n=k 到n=k+1的转化,这个转化要求在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证明:(1)当n=2时,右边=1111534566+++>,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2,n k n n N =≥∈时命题成立,即11151236k k k ++⋅⋅⋅+>++.则当1n k =+时,111111(1)1(1)2331323(1)1111111()123313233151111()6313233151111()633333315115(3).63316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所以则当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2,n n N *≥∈均成立.点评:本题在由n k =到1n k =+时的推证过程中,(1)一定要注意分析清楚命题的结构特征,即由n k =到1n k =+时不等式左端项数的增减情况;(2)应用了放缩技巧:111111113.313233333333331k k k k k k k k ++>++=⨯=++++++++二.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做差比较与利用函数单调性技巧.例4、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111,42n n n a a a a +==- ()n N ∈. (1).证明12n n a a +<<,n N ∈; (2).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n a .分析:近年来高考对于数学归纳法的考查,加强了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高中选修的重点内容之一,包含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和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数学归纳法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讲主要复习数学归纳法的定义、数学归纳法证明基本步骤、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作差比较法、作商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和放缩法,以及类比及猜想、抽象及概括、从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方法。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具体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从n=k 到n=k+1的过程中,应分析清楚不等式两端(一般是左端)项数的变化,也就是要认清不等式的结构特征;(2)瞄准当n=k+1时的递推目标,有目的地进行放缩、分析; (3)活用起点的位置;(4)有的试题需要先作等价变换。
例题精讲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 n n n n 212111211214131211+++++=--++-+-分析: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定义,证明基本步骤 证明: 1当n=1时,左边=1-21=21,右边=111+=21,所以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 时,等式成立,即k k k k k 212111211214131211+++++=--++-+-。
那么,当n=k+1时,221121211214131211+-++--++-+-k k k k 221121212111+-+++++++=k k k k k )22111(1212131214131211+-+++++++++=++-+-k k k k k k )1(21121213121+++++++++=k k k k k这就是说,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综上所述,等式对任何自然数n 都成立。
点评: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某些及自然数有关的命题的一种方法.设要证命题为P (n ).(1)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n 0时,结论正确,即验证P (n 0)正确;(2)假设n=k (k ∈N 且k≥n 0)时结论正确,证明当n=k+1时,结论也正确,即由P (k )正确推出P (k+1)正确,根据(1),(2),就可以判定命题P (n )对于从n 0开始的所有自然数n 都正确. 要证明的等式左边共2n 项,而右边共n 项。
f(k)及f(k+1)相比较,左边增加两项,右边增加一项,并且二者右边的首项也不一样,因此在证明中采取了将11+k 及221+k 合并的变形方式,这是在分析了f(k)及f(k+1)的差异和联系之后找到的方法。
练习: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3k ≥n 3(n≥3,n∈N)第一步应验证( )A.n=1B.n=2C.n=3D.n=4解析:由题意知n≥3,∴应验证n=3.答案:C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412+n+3n+2能被13整除,其中n∈N证明:(1)当n=1时,42×1+1+31+2=91能被13整除(2)假设当n=k时,42k+1+3k+2能被13整除,则当n=k+1时,42(k+1)+1+3k+3=42k+1·42+3k+2·3-42k+1·3+42k+1·3=42k+1·13+3·(42k+1+3k+2)∵42k+1·13能被13整除,42k+1+3k+2能被13整除∴当n=k+1时也成立.由①②知,当n∈N*时,42n+1+3n+2能被13整除.例2、求证:* 1115,(2,) 1236n n Nn n n+++>≥∈++.分析: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方法和一般步骤。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要完成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但从证题的难易来分析,证明第二步是难点和关键,要充分利用归纳假设,做好命题从n=k到n=k+1的转化,这个转化要求在变化过程中结构不变.证明:(1)当n=2时,右边=1111534566+++>,不等式成立.11151236k k k +++>++.则当1n k =+时,111111(1)1(1)2331323(1)1111111()123313233151111()6313233151111()633333315115(3).63316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所以则当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2,n n N ≥∈均成立.点评:本题在由n k =到1n k =+时的推证过程中,(1)一定要注意分析清楚命题的结构特征,即由n k =到1n k =+时不等式左端项数的增减情况; (2)应用了放缩技巧:111111113.313233333333331k k k k k k k k ++>++=⨯=++++++++例3、已知,*1111,23n S n N n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2,)2n nS n n N >+≥∈.证明:(1)当n=2时,22111132111234122S =+++=+>+,∴命题成立.2111112322k k k S =++++>+.则当1n k =+时,112111111123221222k k k kk S ++=++++++++++111111111111122122222221111211.22222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所以则当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原不等式对一切*2,n n N ≥∈均成立.点评:本题在由n k =到1n k =+时的推证过程中,(1)不等式左端增加了2k项,而不是只增加了“112k +”这一项,否则证题思路必然受阻; (2)应用了放缩技巧:11111111111112.2122222222kk kk k k k k ++++++++>+++=⨯=++练习:1、证明不等式:分析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设P(n)是关于自然数n 的命题,若1°P(n 0)成立(奠基)2°假设P(k)成立(k≥n 0),可以推出P(k+1)成立(归纳),则P(n)对一切大于等于n 0的自然数n 都成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是较困难的课题,除运用证明不等式的几种基本方法外,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放缩法,针对目标,合理放缩,从而达到目标. 证明:(1)当n=1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n=k 时,不等式成立,即那么,这就是说,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根据(1)(2)可知不等式对n ∈N +都成立.2.求证: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n n n N +>∈. 证明:(1) 当n=1时, 12221+>,不等式成立; 当n=2时, 22222+>,不等式成立; 当n=3时, 32223+>,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3,)n k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 222k k +>. 则当1n k =+时,1222222(22)222(1)23k k k k k k ++=+->-=++--,∵3k ≥,∴223(3)(1)0k k k k --=-+≥,(*) 从而122222(1)23(1)k k k k k ++>++--≥+,∴1222(1)k k ++>+.即当1n k =+时,不等式也成立.由(1),(2)可知,222n n +>对一切*n N ∈都成立.点评: 因为在(*)处,当3k ≥时才成立,故起点只证n=1还不够,因此我们需注意命题的递推关系式中起点位置的推移.3.求证:23m e m >,其中1m >,且m N *∈.分析:此题是2004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第21题的适当变形,有两种证法证法一: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当m=2时,44232e >>⨯,不等式成立. (2)假设*(2,)m k k k N =≥∈时,有23k e k >, 则 2(1)22236k k ee e k e k +=⋅>⋅>,∵2k ≥,∴63(1)330k k k -+=->,即63(1)k k >+. 从而2(1)63(1)k ek k +>>+,即1m k =+时,亦有23me m >.由(1)和(2)知,对1,m m N *>∈都成立.证法二:作差、放缩,然后利用二项展开式和放缩法证明.220122223(11)332(21)123(1211)21230m m m m m e m mC C C mm m m m m m m m m ->+->++--=++->⇒->>++->∴当1m >,且m N *∈时,23me m >.例4、(2005年江西省高考理科数学第21题第(1)小题,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n a ,:的各项都是正数且满足.),4(,21,110N n a a a a n n n ∈-==+证明;,21N n a a n n ∈<<+ 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a n .分析:近年来高考对于数学归纳法的考查,加强了数列推理能力的考查。
对数列进行了考查,和数学归纳法一起,成为压轴题。
解:(1)方法一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23)4(21,10010=-==a a a a ∴210<<a a ,命题正确.2°假设n=k 时有.21<<-k k a a 则111111,(4)(4)22k k k k k k n k a a a a a a +--=+-=---时11111112()()()()(4).22k k k k k k k k k k a a a a a a a a a a -----=---+=---而1110,40,0.k k k k k k a a a a a a ----<-->∴-<又2111(4)[4(2)] 2.22k k k k a a a a +=-=--<∴1+=k n 时命题正确.由1°、2°知,对一切n ∈N 时有.21<<+n n a a 方法二: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n=1时,,23)4(21,10010=-==a a a a ∴2010<<<a a ;2°假设n=k 时有21<<-k k a a 成立, 令)4(21)(x x x f -=,)(x f 在[0,2]上单调递增,所以由假设有:),2()()(1f a f a f k k <<-即),24(221)4(21)4(2111-⨯⨯<-<---k k k k a a a a也即当n=k+1时 21<<+k k a a 成立, 所以对一切2,1<<∈+k k a a N n 有. (2)下面来求数列的通项:],4)2([21)4(2121+--=-=+n n n n a a a a所以21)2()2(2--=-+n n a a2,n n b a =-令 则21222221222121111111()()()222222n nn n n n nb b b b b -+++---=-=--=-⋅==-又b n =-1,所以211(),2nn b -=- 21122()2nn n a b -=+=-即.点评:本题问给出的两种方法均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不同的是:方法一采用了作差比较法;方法二利用了函数的单调性.本题也可先求出第(2)问,即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2112()2n n a -=-,然后利用函数211()2()2xf x -=-的单调性和有界性,来证明第(1)问的不等式.但若这样做,则无形当中加大了第(1)问的难度,显然不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来得简捷.练习:1.试证明:不论正数a 、b 、c 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当n >1,n ∈N *且a 、b 、c 互不相等时,均有:a n +c n >2b n .分析:该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考查的知识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及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一般步骤.技巧及方法:本题中使用到结论:(a k -c k )(a -c)>0恒成立(a 、b 、c 为正数),从而a k+1+c k+1>a k ·c+c k ·a.证明:(1)设a 、b 、c为等比数列,a=qb,c=bq(q >0且q≠1)∴a n +c n =nnq b +b n q n =b n (nq1+q n )>2b n(2)设a 、b 、c 为等差数列,则2b=a+c 猜想2nn c a +>(2c a +)n (n≥2且n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2时,由2(a 2+c 2)>(a+c)2,∴222)2(2c a c a +>+②设n=k时成立,即,)2(2kk k c a c a +>+则当n=k+1时,41211=+++k k c a (a k+1+c k+1+a k+1+c k+1) >41(a k+1+c k+1+a k ·c+c k ·a )=41(a k +c k )(a+c) >(2c a +)k ·(2ca +)=(2c a +)k+1根据①、②可知不等式对n >1,n ∈N *都成立.二.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1.已知f(n)=(2n+7)·3n +9,存在自然数m,使得对任意n ∈N,都能使m 整除f(n),则最大的m 的值为( )A.30B.26C.36D.6 解析:∵f(1)=36,f(2)=108=3×36,f(3)=360=10×36 ∴f(1),f(2),f(3)能被36整除,猜想f(n)能被36整除. 证明:n=1,2时,由上得证,设n=k(k ≥2)时, f(k)=(2k+7)·3k +9能被36整除,则n=k+1时, f(k+1)-f(k)=(2k+9)·3k+1-(2k+7)·3k=(6k+27)·3k -(2k+7)·3k =(4k+20)·3k =36(k+5)·3k -2(k ≥2)⇒f(k+1)能被36整除∵f(1)不能被大于36的数整除,∴所求最大的m 值等于36. 答案:C二、填空题2.观察下列式子:474131211,3531211,2321122222<+++<++<+…则可归纳出_________. 解析:11112)11(112321122++⨯<++<+即 12122)12(1)11(11,35312112222++⨯<++++<++即112)1(131211222++<+++++n n n 归纳为(n ∈N *)112)1(131211:222++<+++++n n n 答案(n ∈N*) 3.已知a 1=21,a n+1=33+n n a a ,则a 2,a 3,a 4,a 5的值分别为_________,由此猜想a n =_________.12123452133332:,137253233333333,,,383594510555n a a a a a a a a a n ⨯====+++========+++++3.解析同理猜想73:答案、83、93、10353=n三、解答题 4.若n 为大于1的自然数,求证:2413212111>+++++n n n . 证明:(1)当n =2时,2413127221121>=+++ (2)假设当n =k时成立,即2413212111>+++++k k k2413)1)(12(2124132211212413112211212413111122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n 时则当 所以:对于n ∈N *,且n>1时,有2413212111>+++++n n n 5.已知数列{b n }是等差数列,b 1=1,b 1+b 2+…+b 10=145. (1)求数列{b n }的通项公式b n ; (2)设数列{a n }的通项a n =log a (1+nb 1)(其中a >0且a ≠1)记S n 是数列{a n }的前n 项和,试比较S n 及31log a b n+1的大小,并证明你的结论.(1)解:设数列{b n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311452)110(10101111d b d b b ,∴b n =3n -2(2)证明:由b n =3n -2知S n =log a (1+1)+log a (1+41)+…+log a (1+231-n ) =log a [(1+1)(1+41)…(1+ 231-n )] 而31log a b n +1=log a313+n ,于是,比较S n 及31log a b n +1的大小⇔比较(1+1)(1+41)…(1+231-n )及313+n 的大小.取n =1,有(1+1)=33311348+⋅=>取n =2,有(1+1)(1+33312378)41+⨯=>>推测:(1+1)(1+41)…(1+231-n )>313+n (*)①当n =1时,已验证(*)式成立. ②假设n =k (k ≥1)时(*)式成立,即(1+1)(1+41)…(1+231-k )>313+k则当n =k +1时,)1311(13)2)1(311)(2311()411)(11(3+++>-++-+++k k k k3131323+++=k k k333222333331)1(343)23(13130)13(49)13()13)(43()23()43()131323(++=+>+++∴>++=+++-+=+-+++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31)1(3)1311)(2311()411)(11(++>-+-+++k k k 从而,即当n =k +1时,(*)式成立由①②知,(*)式对任意正整数n 都成立. 于是,当a >1时,S n >31log a b n +1,当 0<a <1时,S n <31log a b n +16.设实数q 满足|q|<1,数列{a n }满足:a 1=2,a 2≠0,a n ·a n+1=-q n ,求a n 表达式,又如果lim∞→n S 2n <3,求q 的取值范围.解:∵a 1·a 2=-q ,a 1=2,a 2≠0,∴q ≠0,a 2=-29,∵a n ·a n +1=-q n ,a n +1·a n +2=-q n +1两式相除,得qa a n n 12=+,即a n +2=q ·a n于是,a 1=2,a 3=2·q ,a 5=2·q n …猜想:a 2n +1=-21q n (n =1,2,3,…)综合①②,猜想通项公式为a n =⎪⎩⎪⎨⎧∈=-∈-=⋅-)(2 21)(12 21N N k k n q k k n q kk 时时下证:(1)当n =1,2时猜想成立(2)设n =2k -1时,a 2k -1=2·q k -1则n =2k +1时,由于a 2k +1=q ·a 2k -1∴a 2k +1=2·q k 即n =2k -1成立. 可推知n =2k +1也成立. 设n =2k 时,a 2k =-21q k ,则n =2k +2时,由于a 2k +2=q ·a 2k ,所以a 2k +2=-21q k +1,这说明n =2k 成立,可推知n =2k +2也成立.综上所述,对一切自然数n ,猜想都成立.这样所求通项公式为a n =⎪⎩⎪⎨⎧∈=-∈-=⋅-)(2 21)(12 21N N k k n q k k n q kk 时当时当S 2n =(a 1+a 3…+a 2n -1)+(a 2+a 4+…+a 2n )=2(1+q +q 2+…+q n -1)-21(q +q 2+…+q n ))24)(11()1()1(211)1(2q q q q q q q q n n n ---=--⋅---=由于|q |<1,∴n n nn S q 2lim ,0lim ∞→∞→=故=)24)(11(qq q n ---依题意知)1(24q q--<3,并注意1-q >0,|q |<1解得-1<q <0或0<q<52三.巩固练习1. (06 年湖南卷. 理 .19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sin f x x x =-,数列{n a }满足:1101,(),1,2,3,.n n a a f a n +<<==证明:(ⅰ)101n n a a +<<<;(ⅱ)3116n n a a +<. 证明: (I ).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01n a <<,n=1,2,3,… (i).当n=1时,由已知显然结论成立.(ii).假设当n=k 时结论成立,即01k a <<.因为0<x<1时'()1cos 0f x x =->,所以f(x)在(0,1)上是增函数. 又f(x)在[0,1]上连续,从而1(0)()(1),01sin11k k f f a f a +<<<<-<即.故n=k+1时,结论成立. 由(i)、(ii)可知,01n a <<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又因为01n a <<时,1sin sin 0n n n n n n a a a a a a +-=--=-<, 所以1n n a a +<,综上所述101n n a a +<<<.(II ).设函数31()sin 6g x x x x =-+,01x <<.由(I )知,当01x <<时,sin x x <,从而222'22()cos 12sin 2()0.22222x x x x x g x x =-+=-+>-+=所以g (x)在(0,1)上是增函数. 又g (x)在[0,1]上连续,且g (0)=0,所以当01x <<时,g (x)>0成立.于是31()0,sin 06n n n n g a a a a >-+>即. 故3116n n a a +<. 点评:不等式的问题常及函数、三角、数列、导数、几何等数学分支交汇,综合考查运用不等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汇中尤其以各分支中蕴藏的不等式结论的证明为重点. 需要灵活运用各分支的数学知识.2. ( 05 年辽宁卷.19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1(13)(-≠++=x x x x f 设数列n a {}满足)(,111n n a f a a ==+,数列n b {}满足).(|,3|*21N n b b b S a b n n n n ∈+++=-= (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13(--≤n nn b ; (Ⅱ)证明.332<n S分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等比数列、不等式等基本知识,考查运用数学归纳法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Ⅰ)证明:当.1121)(,0≥++=≥x x f x 时 因为a 1=1,所以*).(1N n a n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2)13(1--≤n n n b(1)当n=1时,b 1=13-,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k 时,不等式成立,即.2)13(1--≤k kk b那么 kk k k a a a b +--=-=+-1|3|)13(|3|11.2)13(2131k k k b +-≤-≤所以,当n=k+1时,不等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