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6、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6、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是:当桩基在施加外力作用时,桩周围的土会产生一系列的微小的位移,使桩周围的土体发生破坏,
破坏的过程中既吸收了部分的能量,又向外释放了能量,引起着土质
的应变和形变。
而桩基的低应变反射波测定法则是:数据采集仪将采
集到的大量反射波连续发射到桩基中,发射频率和能量均是正常水平,采集仪会按照预定的时间将反射波捕捉到,反射波通过antenna缓慢
接收到桩基中,经过反射,再次发射出来,进行收集分析,桩基的破
坏程度也可以根据收集到的波型分析得出。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第一节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反射波法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一、反射波法动测原理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诊断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桩阻抗是其横截面积,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Z = EA/C =ρcA (2.1)式中Z为桩的广义波阻抗(单位为N⋅s/m),c为桩的声波速度(单位为m/s),E 为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2),ρ为桩的质量密度(单位为kg/m3),ρc为桩的声特性阻抗或声阻碍抗率(单位为kg/m2s)。
将一维波动理论用于线弹性桩(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且入射波波长λ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此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
假定桩的材料沿长度不变(即ρc不变),则桩的阻抗变化仅依赖截面积的变化。
截面的任何变化都使部分入射波产生反射。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幅值大小及方向由前述的理论决定。
(一)不考虑桩周阻尼的的影响,桩顶入射波在变截面处的反射与透射σT = σ1 [2A1 /(A1+A2)]σR= σ1[(A2 – A1) /(A1 +A2)] (2.2)及v T = v1 [2A1 /(A1+A2)]v R= -v1[(A2 – A1) /(A1 +A2)] (2.3)式中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
由式(1.2)及式(1.3)可得:(1)对于截面均匀,无缺陷的桩,即A1=A2,或Z1=Z2,则有σT = σI v T =v IσR= 0 v R = 0 (2.4)可见,均匀桩不产生反射波,入射波以不变的波速和应力幅值与方向向下传播。
若在桩的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则可测得各截面反射波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信号)为零。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
基桩动力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第一节反射波法动测技术反射波法是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阻抗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将发生反射波,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计算桩身波速,以判断桩身完整性及估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并校核桩的实际长度。
一、反射波法动测原理桩完整性的反射波法诊断技术是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由一维波动理论可知,桩阻抗是其横截面积,材料密度和弹性模量的函数Z = EA/C =ρcA (2.1)式中Z为桩的广义波阻抗(单位为N⋅s/m),c为桩的声波速度(单位为m/s),E 为桩的弹性模量(单位为N/m2),ρ为桩的质量密度(单位为kg/m3),ρc为桩的声特性阻抗或声阻碍抗率(单位为kg/m2s)。
将一维波动理论用于线弹性桩(桩的长度远大于直径且入射波波长λ大于桩的直径)。
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此波以波速c沿桩身向下传播。
假定桩的材料沿长度不变(即ρc不变),则桩的阻抗变化仅依赖截面积的变化。
截面的任何变化都使部分入射波产生反射。
反射波和透射波的幅值大小及方向由前述的理论决定。
(一)不考虑桩周阻尼的的影响,桩顶入射波在变截面处的反射与透射σT = σ1 [2A1 /(A1+A2)]σR= σ1[(A2 – A1) /(A1 +A2)] (2.2)及v T = v1 [2A1 /(A1+A2)]v R= -v1[(A2 – A1) /(A1 +A2)] (2.3)式中下标I、R、T分别表示入射、反射和透射。
由式(1.2)及式(1.3)可得:(1)对于截面均匀,无缺陷的桩,即A1=A2,或Z1=Z2,则有σT = σI v T =v IσR= 0 v R = 0 (2.4)可见,均匀桩不产生反射波,入射波以不变的波速和应力幅值与方向向下传播。
若在桩的顶端安装加速度传感器,则可测得各截面反射波加速度信号(或速度信号)为零。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一、低应变动测原理1、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桩判定标准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缺陷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注意,桩身完整性不是严格的定量指标,对不同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具体的判定特征各异,但为了便于采用,应有一个统—的分类标准。
所以,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Ⅰ类——桩身完整。
Ⅱ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Ⅲ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Ⅳ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般应进行补强处理。
二、低应变动力测桩法的分类低应变动力测桩以所采用的激振方式及所观测的振动响应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瞬态法和稳态法。
(一)、瞬态法所谓瞬态法就是采用激振方式并观测橇的瞬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一冲量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就是桩在瞬时冲击力或冲量的作用下,桩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振动时间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
根据冲量的大小和可控制程度可分为:1、人工锤击法。
这种激振方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但这种人工锤击方式的冲量是随机的和不能较准确控制的,并且也不是完全轴向的,因而在观测振动响应时,重复性有进较差。
低应变反射波法
低应变反射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Low Strain Reflection Wave Method)是一种用于地下工程检测的非破坏性测试方法。
它通过观测地下土层的反射波特征,可以获取有关土层的物理性质和结构信息,从而评估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利用了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
当地震波传播到不同介质的交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通过观测反射波的到达时间和振幅变化,可以推断出不同土层的厚度、密度、弹性模量等信息。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测试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在地下钻孔中安装一个传感器,通过敲击地表或者通过震源产生地震波,然后观测传感器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
根据反射波信号的特征,可以确定地下土层的性质。
低应变反射波法具有以下优点:1. 非破坏性:低应变反射波法不需要在地下进行开挖或者钻孔,对地下结构没有任何破坏,可以在不影响地下工程施工的情况下进行测试。
2. 快速高效: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过程简单快速,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小时的时间,可以在工程施工现场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
3. 高分辨率:低应变反射波法可以提供较高的测试分辨率,可以检测到较小的地下结构变化,对于评估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4. 适用范围广: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于各种土层和地下结构的测试,包括土壤、岩石、混凝土等。
可以用于评估地下管道、桩基、坑道等地下工程的安全性。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地下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地下管道的安全评估,通过观测反射波信号的变化,可以检测管道的泄漏、破损等问题。
同时,低应变反射波法也可以用于桩基的检测,可以评估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及时发现桩身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除了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低应变反射波法还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和地下水资源的评估。
通过观测反射波信号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岩石、土层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为地质工作者提供有关地下地质结构的重要信息。
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有效的地下工程检测方法。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测量地基桩芯的有效方法。
它利用从
桩芯中反射出的声波,通过位移变化率测量桩内的应变,从而得到地
基的竖向变形的信息,是一种地基桩低应变监测的先进技术。
原理是利用声波法原理,在桩顶部内装入(或者放置在桩芯上方)触发器发射声波,声波从桩底反射并传导到接收器。
接收器采集到的
数据被传输到数据处理系统,根据声波时间变化来测量桩芯的应变值,监测桩芯在低应变条件下的变形情况。
如果声波时间变化显示了变化,表明地基桩已经发生了一部分变形,继而延伸至地表变形,当前的位
置的变形对地基桩的位移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桩基低应变监
测方法。
经典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只是分享
传感器经安装后,一般存在谐振,精确测量幅值时,其测试范围往往取至安装谐振频率的1/3乃至1/5以下。
以加速度计为例,如其安装谐振频率为14kh,则频率上限只能达到3-4kh。
由于桩基动测对幅值的定量要求不高,可以放宽限度,但也绝不能使谐振频率接近甚至位于要求的频率范围内。
然而,地震检波器的使用者却不同程度地犯了这个错误,以28hz和38hz的速度检波器为例,研究表明,当锥形杆被手按于混凝土表面,且用铁锤激发时,谐振频率在830hz左右;通过钻孔方式将锥形杆紧紧地全部插入孔中或取下锥形杆用石膏粘固在混凝土表面时,如用铁锤敲击,谐振频率多在1200hz以上,此时如用尼龙锤或铁锤垫橡皮等低频锤敲击则可完全排除安装谐振频率的影响。
显而易见,正确安装方式应以后者为宜。
理论推导表明,传感器的安装谐振频率与传感器的安装刚度和传感器底座质量有关。
一般可以减化理解为:安装刚度越高,基座质量越小,安装谐振频率就越高,而安装刚度与安装的松紧程度、传递杆(锥形杆)长短有关。
正因如此,一般要求取消锥形杆(或全部埋入被测连续介质中),也要求传感器基座越轻越好。
对于位移型惯性传感器而言(如速度计),安装谐振频率有f1,f2两个,f1比传感器的自然谐振频率还低,在40Hz以内,一般对测试没有影响;f2即是所讲安装谐振,处理较好时应在1200Hz以上。
加速度型惯性传感器也有两个安装谐振频率,但均位于高频段,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第一谐振频率,处理较好时在大几千赫兹至几万赫兹变化,但是,如用弹性较好的橡皮泥安装将只有1-2kHz。
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时选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
其中速度计在低频段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较差,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因击振激发其安装谐振频率,而产生寄生振荡,容易采集到具有振荡的波形曲线,对浅层缺陷反应不是很明显。
同速度计相比,加速度计无论是在频响特性还是输出特性方面均具有巨大优势,并且它还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因此用高灵敏度加速度计测试所采集到的波形曲线,没有振荡,缺陷反应明显。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原理及应用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原理及应用邢 蕾(北京铁路局科研所)摘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以及桩身质量评定方法,并列举几个工程实例。
关键词:低应变反射波法 动测 基桩 完整性 缺陷1前言随着现代工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桩基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施工和工程作用上有其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但是,桩基础是一种隐蔽工程,其质量无法直接观察,如果桩基础存在缺陷就会造成质量事故。
按照国家《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规定:“对于一级建筑桩基和地址条件复杂或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桩基工程,应进行成桩质量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发现桩基础存在的质量问题。
目前国内常用的基桩检测方法主要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而低应变法一般包括动力参数法、机械阻抗法、锤击贯入法、瞬态时域分析法等。
瞬态时域分析法也称之为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籍一维波动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的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检测快捷以及费用低廉,是桩基质量普查的主要方法之一。
2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工程中绝大部分桩体都具有桩长远大于桩径这一特点,故应力波反射法是把桩当成连续均质的弹性杆,研究桩顶在动态力作用下弹性杆内质点的纵向波动,以一维波动理论为基础分析桩土体系动态响应规律。
在桩顶用手锤或力锤、力棒等激振工具敲击,由此产生振动以波的形式沿桩身以波速向下传播,应力波通过缩颈、夹异物,混凝土离析或扩颈等存在质量问题的部位时,其质量变化界面的桩阻抗C 是纵波波速)是截面积、是桩的材料密度、其中C A AC Z Z ρρ,(=发生变化。
一部分应力波产生反射向上传播至桩顶,另一部分应力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端,在桩端处又产生反射。
由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或速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信号,经测桩仪进行信号放大等处理后,得到加速度或速度时程曲线。
根据曲线的形态特征所表示的阻抗变化位置,判定缺陷的位置和性质等并校核桩长。
低应变反射波法
传感器:用于接 收和传递地震波 信号
数据采集器:对传 感器接收的信号进 行采集、处理和记 录
计算机:对采集 的数据进行分析 和处理
软件:用于控制 测量过程、数据 分析和解释
准备工作:选择合适的传 感器、校准设备、确定测 量方案等
安装传感器:将传感器安 装在试件表面或内部
采集数据:通过设备采集 反射波信号,并记录数据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产生: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形变,形变部分又会对周围物体产生力的作用,从 而使弹性波传播开来。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种类:纵波和横波。纵波是推进波,地面上常见的声波、光波和地震中的P波等都是 纵波;横波是剪切波,地震中的S波、表面张力波等都是横波。
添加标题
弹性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弹性常数有关,弹性常数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测量原理:通过在桩 顶施加激振力,产生 低频弹性波,并记录 桩顶的振动响应信号
弹性波传播:弹性波 在桩身中传播,当遇 到桩身截面变化或桩 底时,会产生反射波
反射波识别:通过分 析反射波信号的特征 ,可以确定桩身截面 变化或桩底的位置
测量精度:低应变反 射波法具有较高的测 量精度,能够准确判 断桩身完整性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 标题
定义: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种通过在桩顶施加激振力,测量桩顶反射波信号,从而确定桩身完整性、缺陷位 置和程度等信息的无损检测方法。
添加 标题
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基于一维波动理论,将桩视为弹性杆件,通过在桩顶施加瞬态激振力,产生沿桩身传播的弹性波,当 波遇到桩身缺陷或桩底界面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测量反射波信号的时域波形或频域特性,可以确定桩身完整性、缺陷位 置和程度等信息。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桩基完整性简介讲解
桩基完整性检测----------低应变反射波法简介一、前言在桩基完整性动力检测诸方法中,由于低应变动力检测仪器设备轻便,成本低廉,现场检测速度快,覆盖面大,受到广大受检单位的欢迎。
为了确保桩基工程的质量,我国相关部门先后编制了一系列规范规程,其中《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JGJ/T93-95)以及《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的发布实施,使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更加严格规范,也为检测报告的统一编写起到规范化的作用。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是基桩工程质量检测普遍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检测原理清晰,测试方法简便,成果较可靠,成本低,便于对桩基工程进行普查等特点在成桩质量检测中充分发挥作用。
我国发布实施的现行动力检测规范中反射波法的适用范围中明确指出:该法可以检测桩身混凝土的结构完整性,推定缺陷类型及其桩身中的位置,也可对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作出估计。
由此可见,它可为基桩工程的成桩质量的分类提供评判依据。
1、基本概念将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用力锤(或力棒)在桩头施加一小冲击扰动力F(t),产生瞬时激振,激发一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然后利用速度检波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接收由初始信号和由桩身缺陷或桩底产生的反射信号组合的时程曲线(或称为波形),最后分析者利用信号采集分析仪对所记录的带有桩身质量信息的波形进行处理和分析,并结合有关地质资料和施工记录作出对桩的完整性的判断。
2、应力波基本概念应力波:当介质的某个地方突然受到一种扰动,这种扰动产生的变形会沿着介质由近及远传播开去,这种扰动传播的现象称为应力波。
波阻抗:将桩当作一维杆件,其直径远小于长度的杆件,当遇到桩身阻抗Z= ρ·AC(ρ:密度;C:应力波速;A:桩横截面积)。
变化界面时,要产生反射和透射。
弹性波在桩身内传播遇到桩身阻抗界面时是垂直入射和反射的。
假定桩界面上段的阻抗为Z1,下段的阻抗为Z2,且不考虑桩周土阻力的影响。
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技术
浅析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技术反射波法简便、快捷,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检测工作,是基桩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方法。
本文对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标签: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桩检测;应用技术桩基础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受施工工艺、设备及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地质条件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缩径、离析、夹泥、断裂、沉渣等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因此桩基质量检测十分重要。
一、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本原理用手锤敲击桩头就是低应变反射法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的基本原理,应力波的反射以及透射这两种介质波阻抗的大小会决定其能量的大小,在整个过程中敲击所产生的应力波,一直会沿着桩体本身向下传播,声波的透射和反射会在遇到波阻抗界面时产生。
同时根据波动理论我们可以知道,将波速、声时以及振幅等结合起来,就能够清楚的判断出桩的缺陷大小、位置以及完整性等,当应力波遇到扩底或扩径的情况时,波阻抗会变大,此时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就会相反;而当应力波遇到断裂、缩径或者离析的情况时,波阻抗就会变小,此时入射波与反射波的相位就会相同。
在建立一维弹性杆模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了解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依据,在一维弹性杆的理论中,低应变反射波法这种检测方法不能在H型钢桩和薄壁钢管桩中使用,而是要求应力波在桩体本身传播时平截面的假设要成立,因此桩的横向尺寸比与瞬态激振脉冲的波长以及被检桩的长径比都不能过小,同时在一维弹性杆理论中,遇到桩身阻抗发生变化时,弹性波就会产生透射以及反射,将被检桩受到一瞬态激振力时,桩体顶部被激发所产生的弹性波就会沿着桩体本身向下传递。
二、低应变反射波法在基桩检测中的应用技术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收集相关技术资料首先收集现场地质资料、设计桩长桩径及承载力、混凝土强度等级、成桩方式以及施工记录等。
这些技术资料一方面是出具报告的依据;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为数据分析提供参考,特别是能否正确判断地质资料、施工记录中存在的异常情况等对波形信号产生的影响,会对判定结论的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
低应变检测原理及波形初步判识一、低应变动测原理1、低应变反射波法源于应力波理论,基本原理是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2、桩判定标准在《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规范》)中,桩身完整性定义为:反映桩身截面尺寸相对变化、桩身材料密实性和连续性的综合定性指标;桩身缺陷定义为:使桩身完整性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引起桩身结构强度和耐久性降低的桩身断裂、裂缝、缩颈、夹泥(杂物)、空洞、蜂窝、松散等现象的统称。
注意,桩身完整性不是严格的定量指标,对不同的桩身完整性检测方法,具体的判定特征各异,但为了便于采用,应有一个统—的分类标准。
所以,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 Ⅰ类——桩身完整。
Ⅱ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发挥。
Ⅲ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有影响。
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Ⅳ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般应进行补强处理。
二、低应变动力测桩法的分类低应变动力测桩以所采用的激振方式及所观测的振动响应的不同分为两类,即瞬态法和稳态法。
(一)、瞬态法所谓瞬态法就是采用激振方式并观测橇的瞬态振动响应的方法,是对桩顶面施以轴向瞬时冲击力或施以一冲量来激发桩的振动的方式,就是桩在瞬时冲击力或冲量的作用下,桩的振动随时间的变化过程,振动时间的持续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S。
根据冲量的大小和可控制程度可分为:1、人工锤击法.这种激振方式是最简单、方便的,但这种人工锤击方式的冲量是随机的和不能较准确控制的,并且也不是完全轴向的,因而在观测振动响应时,重复性有进较差.2、自由落锤冲击法。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桩基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原理
一、基本流程
低应变检测一般首先进行,以了解试验前桩身的完整性。
进行低应变试验前通知委托方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场进行试验,操作步骤参考如下:
⑴传感器安装面预处理;
⑵安装传感器;
⑶调整仪器进入接受状态;
⑷检查信号、存储信号;
⑸重复观测确定信号一致性;
⑹改变锤击位置及接受位置,重新观测;
⑺对异常桩重点对待。
每批桩低应变试验结束后及时进行分析。
对有问题的桩应及时将分析结果通知监理或委托方。
二、低应变检测原理
1、低应变完整性检测是根据应力波在不同波阻抗和不同约束条件下传播特性来判别桩身质量。
2、具体方法是:试验时将传感器紧密粘贴在被测桩头上,在桩身顶部用力棒(或力锤)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应力波;
3、应力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的波阻抗差异界面或桩身截面积发生变化时将产生反射信息,经接收、放大、和滤波后记录在基桩检测仪内;
4、然后用电子计算机对记录数据(反射信息)进行处理,结合施工工艺、地层等综合分析,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据此反射信息对基桩的施工质量进行判释。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运用探讨
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运用探讨摘要: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建立在电子测试技术和结构动力学分析基础上的一门综合技术,也是低桩身施工质量检测中运用最为普及的方法。
对基桩的完整性检测有很好的作用,其相对与超声波法、抽芯等方法有价格低、操作方便、对基桩无破坏等优势。
基于此,本文就从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基检测中的运用展开分析探讨。
关键词:低应变反射波法;桩基检测;运用1、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在基桩桩身性检测手段中,低应变反射波法运用最为广泛,最简单,最快速。
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为: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弹性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发生变化(如缩径或扩径)时,向下传播的弹性波将产生反射波。
经仪器接收放大、滤波并经过数据处理,可快速有效地判断桩的完整性和质量,鉴定桩的缺陷性质,确定缺陷位置和桩身砼强度。
该法用力棒或力锤在桩顶激振,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接收响应信号,根据该响应所反映出的桩身纵波的行波现象及波速,按公式VC=2L/T进行分析:VC为应力波沿桩身传播的速度(m/s);T为桩底反射波到达的时间(s);L为桩身全长(m)。
试验设备分两个系统:一为激振系统与激振力锤,其作用是对桩施加冲击,使桩产生振动。
二为测量系统,其作用是测量桩顶的振动响应,主要由拾振器、电荷放大器、数据采集及处理部分组成。
2、桩基检测中低应变反射波法的运用方法2.1桩头的清理桩头的处理是很多测试人员忽略了的,但是这又是最关键的,因为在灌注桩的桩头多多少少都存在一定厚度的浮浆,浮浆严重都会影响检测效果。
在浮浆上进行测试,导致测试信号都不理想,而且在测试信号的浅层部位表现出严重的反向脉冲。
所以说在检测时必须注意桩头,把桩头清理干净,保持桩头的平整性、完好性,在操作中还要用砂轮打磨出3~4个直径8~10cm的光面,作为激振点并利于安装传感器,而且需要露出的钢筋应倒向两侧,不要晃动,在进行大直径桩检测时,应该多测几个位置以求得到真实完整的桩身反射信号目的。
低应变反射波法技术浅析
低应变反射波法技术浅析摘要:低应变反射波法是运用应力波理论,进行基桩检测完整性的一种常用方法。
本文分析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并对低应变基桩检测中存在的值得注意的事项等作了简单阐述。
关键词:反射波法基桩检测Abstract: the low strain reflected wave method is to use the stress wave theory, the foundation pile test the integrity of the a common metho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w strain the principle of reflection wave method, and the low strain the foundation pile testing of existing in the matters of attention, the simple in this paper.Keywords: reflection wave method to the foundation pile testing1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和技术特点1.1 基本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假定桩为连续均质弹性杆,研究桩顶在动力作用下,弹性杆的纵向波动,以一纵波动理论为基础的桩土体系动态响应。
用力锤或力棒敲击桩顶,产生的应力波沿桩身以波速V向下传播,应力波通过阻抗Z(Z为密度ρ、波幅A、波速V的乘积)变化界面时,如颈缩、夹泥、混凝土离析等,一部分应力波产生反射向上传播,另一部分应力波产生透射向下传播至桩底,在桩底又产生反射向上传播。
由安装在桩顶的加速度计或速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信号,并由测桩仪进行信号放大,数值滤波等处理后,得到加速度或速度时域曲线,由曲线特征分析桩身完整性。
1.2 技术方法特点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快捷方便、效率高,基本不制约工期,检测费用相对较低,并能够实时做出判断。
经典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
经典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一、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基本原理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以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为基础的。
将桩身假定为一维弹性杆件(桩长>>直径),在桩顶锤击力作用下,产生一压缩波,沿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的波阻抗Z变化界面时,将产生反射和透射波,反射的相位和幅值大小由波阻抗Z变化决定。
桩身波阻抗Z由桩的横截面积A、桩身材料密度ρ等决定:Z=ρCA 假设在基桩中某处存在一个波阻抗变化界面,界面上部波阻抗Z1=ρ1C1A1,上部波阻抗Z2=ρ2C2A2。
①当Z1=Z2时,表示桩截面均匀,无缺陷。
②当Z1>Z2时,表示在相应位置存在截面缩小或砼质量较差等缺陷,反射波速度信号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一致。
③当Z1<z2时,表示在相应位置存在扩径,反射波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相反。
< bdsfid="69" p=""></z2时,表示在相应位置存在扩径,反射波与入射波速度信号相位相反。
<>当桩身存在缺陷时,根据缺陷反射波时刻与桩顶锤击触发时刻的差值△t和桩身传播速度C来推算缺陷位置Lx: Lx=△t2C/2二、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几个建议1、桩头直接在素混凝土(浮浆)上进行测试,结果无论怎么改变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的安装,无论怎么改变振源,测试信号都不理想,往往在测试信号的浅层部位存在较严重的反向脉冲。
一般情况下,桩头的处理以露出新鲜含骨料的混凝土面为止,而且要尽量平整、干净(桩头不要破碎、不要有杂物、不要有水);这可以通过随身携带凿子以凿平安装点和锤击点或委托施工方在测试前帮忙进行桩头处理,这样有利于传感器的安装和力棒的锤击。
2、传感器传感器的安装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影响较大,理论上传感器越轻、越贴近桩面、与桩面之间接触刚度越大,传递特性越好,测试信号也越接近桩面的质点振动。
所有动测均要求如此。
对实心桩的测试,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距桩心2/3~3/4半径处;对空心桩的测试,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90°夹角,传感器安装位置宜为桩壁厚的1/2处。
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及判定桩身缺陷理论
低应变反射波法原理及判定桩身缺陷理论摘要:本文介绍了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原理及一些基本概念;笔者根据应力波传播及波动方程理论,总结出在桩身各种缺陷类型界面,入射波与反射波性质变化的四条基本规律,运用时距图解法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从理论上阐述证明了各种缺陷实测曲线的表现形式。
时距图解法与四条规律相结合,形成了低应变反射波法判定桩身缺陷理论。
关键词:压缩波拉伸波初始振动方向同向反射反向反射四条基本规律时距图解法判定桩身缺陷理论1基本概念1.1波与弹性波波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如声波、地震波;一种是不需要介质传播的波,如光波、电磁波等。
我们所要讨论的是前者,也叫弹性波。
弹性波是振动在物体内传播的一种物理现象。
我们所说的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桩身完整性,其中的“波”就弹性波。
所谓“弹性”,是指桩身质点在受到外力作用后产生变形,其大小未超过混凝土的弹性变形界限,一旦外力消失,质点仍然可以恢复形变。
1.2质点~弹簧阵列模型与均质杆件模型我们知道,桩身混凝土从微观观察为非均质体,由石材骨料、水泥砂浆胶结而成,但根据其宏观的力学性质表现,可以将其视为均质材料。
为便于采用基桩弹性波动理论建立数学模型,我们视桩身为均质材料,概化为由许许多多质点及弹簧相连接的物理模型,在空间上形成整齐的阵列[5]。
质点代表材料的质量,弹簧代表材料弹性特征,如此便可以采用胡克定理来描述其本构特性。
因此质点是代表桩身内具有质量的一个微观点,仅是理论上的一个概念。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桩身假定成为材料均匀[2](密度及弹性模量不随时空发生变化)、截面积相等有限长度的弹性杆件。
1.3波动方程既然把桩身假定为均质杆件的物理模型,我们就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描述弹性波在桩身内的传播规律,得到下面波动方程数学模型:(1-1)式中:为桩身质点的位移(m);为桩身空间坐标变量;为时间坐标变量;为桩身弹性波速(m/s);为桩身材质密度(㎏/m3);为桩身材质弹性模量(m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经安装后,一般存在谐振,精确测量幅值时,其测试范围往往取至安装谐振频率的1/3乃至1/5以下。
以加速度计为例,如其安装谐振频率为14kh,则频率上限只能达到3-4kh。
由于桩基动测对幅值的定量要求不高,可以放宽限度,但也绝不能使谐振频率接近甚至位于要求的频率范围内。
然而,地震检波器的使用者却不同程度地犯了这个错误,以28hz和38hz的速度检波器为例,研究表明,当锥形杆被手按于混凝土表面,且用铁锤激发时,谐振频率在830hz左右;通过钻孔方式将锥形杆紧紧地全部插入孔中或取下锥形杆用石膏粘固在混凝土表面时,如用铁锤敲击,谐振频率多在1200hz以上,此时如用尼龙锤或铁锤垫橡皮等低频锤敲击则可完全排除安装谐振频率的影响。
显而易见,正确安装方式应以后者为宜。
理论推导表明,传感器的安装谐振频率与传感器的安装刚度和传感器底座质量有关。
一般可以减化理解为:安装刚度越高,基座质量越小,安装谐振频率就越高,而安装刚度与安装的松紧程度、传递杆(锥形杆)长短有关。
正因如此,一般要求取消锥形杆(或全部埋入被测连续介质中),也要求传感器基座越轻越好。
对于位移型惯性传感器而言(如速度计),安装谐振频率有f1,f2两个,f1比传感器的自然谐振频率还低,在40Hz以内,一般对测试没有影响;f2即是所讲安装谐振,处理较好时应在1200Hz以上。
加速度型惯性传感器也有两个安装谐振频率,但均位于高频段,引起我们关注的是第一谐振频率,处理较好时在大几千赫兹至几万赫兹变化,但是,如用弹性较好的橡皮泥安装将只有1-2kHz。
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时选用速度或加速度传感器。
其中速度计在低频段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较差,在信号采集过程中,因击振激发其安装谐振频率,而产生寄生振荡,容易采集到具有振荡的波形曲线,对浅层缺陷反应不是很明显。
同速度计相比,加速度计无论是在频响特性还是输出特性方面均具有巨大优势,并且它还具有高灵敏度的优点,因此用高灵敏度加速度计测试所采集到的波形曲线,没有振荡,缺陷反应明显。
所以建议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时选用高灵敏度加速度计检测。
理论上讲位移计型惯性传感器包括速度计(所谓高阻尼速度计和地震检波器)的高频部分是完全满足应力波反射法测试要求的,但由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原因,其高频部分往往受到很大的限制,有的仅几百赫兹,最高一般亦在2kHz左右会掉下来。
在现场测桩时,传感器的安装刚度又会导致安装谐振的出现,进一步使传感器的可测范围变窄,那么怎样判断传感器的优劣呢?利用牙膏、石膏、黄油、橡皮泥等粘接剂将不含锥形杆的速度计紧紧地粘贴在被正确清理干净,满足测试要求的桩头上或用冲击电锤打孔,将有锥形杆的速度计牢牢地插入孔中,确保安装方法正确后,利用小铁锤直接敲击砼表面,仪器的模拟滤波档置2.5kHz以上。
对被测信号进行谱分析,如果此桩两米内没有毛病,其幅值谱最高峰(一般为传感器的安装谐振峰)频率大于1200Hz,此传感器即可满足测试要求。
频率越高在以后的测试过程中浅部测试效果将越好;分析幅值谱的低频部分(固有频率以下)还可判断出低频特性的好坏。
换用低频锤,如力棒、尼龙锤(桩头再垫层橡皮更好)或铁锤+汽车外胎垫测试,如无振荡或振荡很小,这类传感器将更好。
如果传感器的谐振峰仅几百赫兹,用低频锤时又不能消振,那么这种传感器是满足不了测试要求的。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测试方法与桩头强度、砼龄期、浅部缺陷以及安装紧凑程度很有关系,以预制桩桩头测试效果最好,而如果在素混凝土上测试,效果将最差,最不能说明问题。
速度计是自生电动势型的,虽然价格低廉,但也应注意保护,一般的保护方法是将其输出端短路或两个传感器对接。
开路贮放将减少传感器寿命,是不合适的。
测桩界较流行的速度计:灵敏度大约为280mV/cm/s,固有频率:10~28Hz,阻尼系数ξ=0.6~1.0。
如果判断速度计测试效果的好坏?从传感器频响,特别是安装后的频响特性来考虑,速度计用于测桩是应当慎重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速度计的安装刚度,降低安装质量从而整体提高安装谐振频率,延拓其测试带宽是速度计测桩的关键,或者说安装谐振频率的大小是用于判断速度计测试效果好坏的主要指标。
使用铁锤敲击,如果速度计的谐振频率低于1200Hz,便不合要求,高于1500Hz非常理想。
除使用的速度传感器有问题外,谐振频率低的原因均与桩头处理及安装技巧有关。
进一步用低频锤测试(过低频率不好),如无振荡,那么本次测试的效果无论是有振荡的信号(主频大于1200Hz),还是没振荡的信号都满足要求,前者经数字滤波处理会得到与后者完全相同的效果。
在判断谐振效果的同时,还应判断信号中有无50Hz干扰,对信号进行谱分析,观察50Hz左右是否有共振峰存在,如有应予以排除,否则测试效果较差,不利于分析。
什么时候需要用加速度计复测?笔者建议大家长期用加速度计测桩,本条目专就喜欢用速度计的人士而言。
测试40米以下部位缺陷或桩底反射时需要用加速度计,因为速度计在低频段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均较差。
分析速度计测试信号的幅值谱,当感觉到800Hz以上的频率成份不好解释或不正常时,一般往往意味着存在浅部缺陷,需要用加速度计复测验证。
如若要进行低应变曲线拟合分析,速度计测试信号将无法使用,必须使用加速度计测试。
速度计测试信号中的振荡不好解释或无法消除时必须用加速度计复测。
加速度计无论是在频响特性还是输出特性方面均有巨大优势,更适合于低应变测桩,但什么样的加速度计更适合于使用呢?从国际上流行的趋势看,大家都倾向于选择内装式加速度计,因为这种传感器无电荷放大器约束,频响更宽,由于已变成电压量和低阻输出,对联线要求低,更适合于野外工程需要,也更便于人们对联线进行加固处理。
岩海公司已将国产的这类传感器作为主选传感器之一推荐使用。
这类传感器有时会出现阻塞或基线漂移,正常情况下,灵敏度不可太高,测试时亦以低频锤为宜。
内装式加速度计要求主机提供直流电源,主机滤波档不宜低于2.5k。
除灵敏度极低或高频严重不够以外,电荷输出型加速度一般都满足测试要求,以1200pc/g的高灵敏度加速度计为例,它的低频特性相当好,对振源的要求也相对弱很多,用于测桩时不失为一种好的传感器,但是这种传感器当振源强烈时,容易得到削波信号(不能被积分),用于测试浅部缺陷时,高频部分也可能略显不够(尽管如此,也比速度计强)。
电荷输出型加速度计为高阻输出型,必须使用电荷放大器、低噪声电缆线和专门接头,这些都是它的不利因素,接头部分极易脱开,电荷放大器的应用和外壳即是信号地的方式也不利于干扰的防治。
现场测试时电荷放大器和主机的低通滤波器不能低于2.5k,高通以0.1Hz 以下为宜。
对于内装式加速度计而言,如用于普通中短桩测试以100mV/g为宜,而若用于25m 以上的长大桩深部和桩底则宜用500mV/g的。
如何判断加速度计的好坏?加速度计的好坏,主要指其频响特性、漂移特性、量程、灵敏度、分辨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
稳定性主要观察加速度计及其联线是否抗拉、抗折、抗冲击、耐用,这里要注意,一般加速度计,尤其内装式加速度计抗冲击有限,抗不住几米高跌落至水泥地面的撞击;加速度计的频响特性一般均能满足测桩要求,但较高灵敏度(≥1500pc/g)、低频特性较好的加速度计,其高频截止频率未必能满足测桩上限要求;由于仪器量程(±5V)限制了传感器的测量范围,传感器的量程和灵敏度可以作为同一指标考虑,一般要求传感器量程须达50g(对应灵敏度100mV/g)方可满足正常测量,显然高灵敏度的传感器是难以满足此项要求的,但是在长桩桩底的分辩方面,高灵敏度加速度计却具有更大的优势, 对于这类桩,同时备有普通灵敏度的加速度计和高灵敏度加速度计(≥500mV/g或1500pc/g)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其中后者专用于测长桩桩底和深部缺陷。
将仪器的采样间隔打至≥200us,传感器良好地固接在一大基座(宽而厚实的水泥墩)上,用锤轻击基座,观察仪器记录的原始记录,如尾部(200ms以后)信号的幅值能限制在1mV以内,该传感器的漂移特性和分辨率方面即能满足要求,而且幅值越低,分辨率越高,越能检测到长桩桩底和深部缺陷。
3、击振点及击振方式的选择击振信号的强弱对现场信号的采集同样影响较大,对实心桩的测试,击振点位置应选择在桩的中心;对空心桩的测试,锤击点与传感器安装位置宜在同一水平面上,且与桩中心连线形成90°夹角,击振点位置宜在桩壁厚的1/2处。
经常有测试人员拿把小锤去测长大桩,并反映很难测到桩底反射。
按以上的原理,这样的测法是不正确的。
由于小锤重量小、能量小、脉冲窄、频率高、衰减快,因此信号在桩身中传播有可能未到桩底就衰减完或即使传到桩底反射回来的信号也很微弱极难分辨。
相应桩底反射回来的信号太弱,另外锤轻频率高,而信号频率越高桩土阻尼越大,反射回来的信号极难辨识,测试结果信噪比不够,真实信号被噪声淹没,在这种基础上进行指数放大,企望得到桩底反射,大多数情况下是徒劳的。
对长大桩测试一般应当用力棒或大铁球或击振,其重量大、能量大、脉冲宽、频率低、衰减小,适宜于桩底及深部缺陷的检测,桩底及深部缺陷的信号反射较强烈。
但由此很容易代来浅层缺陷和微小缺陷的误判和漏判。
当根据信号发现浅层部位异常时,建议用小钉锤或钢筋进行击振,因其重量小、能量小、脉冲窄、频率高,可较准确的确定浅层缺陷的程度和位置。
有RS仪用户曾用力棒得到φ1.2m,l=68m的桩底反射,据反映,也有RS仪用户用大铁球得到了φ1.5,l=80m钻孔灌注桩桩底反射。
岩海公司新近改进后的力棒锤体3-10kg,基本含盖了各种桩型完整性检测需要。
安装面、击振点、激振方式的选择与优劣判断!选择多个安装面和击振点非常必要,浅部缺陷反射的应力波大小与敲击点和安装点很有关系,当发现浅部有缺陷时,应尽量在各个方位测试一下。
多点选择还有利于排除邻近安装与敲击点的局部微小缺陷和其它因素引起的干扰。
大多数情况下,现场测试时,最好选择两个以上安装面,桩头较差或信号不一致时更应如此。
振源对测试效果的影响也很大,一般来说,锤越重,接触面积越大,材料越软,提升高度越低,桩头龄期越短,敲击越正,振源频率就越低。
对比表明,铁锤直接敲击效果最差,采用软激发方式效果较好,当然,太软的激发方式会因波长过大、分辨率偏低、形成绕射而导致浅部缺陷和微小缺陷的漏判(单纯使用力棒或橡皮锤易犯这种错误)。
振源主频和振幅是衡量激振效果的两个主要指标,振源主频和振幅过高,加速度计的输出特性容易恶化,信号出现漂移;速度计则很可能会激发其安装谐振频率,产生寄生振荡。
绝大多数速度计使用者提交的振荡曲线和加速度计使用者提交的不归零速度曲线多半是这样造成的。
虽然对于速度计而言,只要后处理得当,使用铁锤未偿不可,但实际上,无论哪种传感器,仍以低频振源为宜,长桩或深部缺陷用力棒检测,桩越长、缺陷越深,力棒重量就应越大;一般部位则应用尼龙锤或铁锤垫橡皮测试;当发现浅部异常时,最好用小质量铁锤甚至钢筋敲击,借以进一步确定浅部缺陷的程度与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