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精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
摘要: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做为连接CAD系统和CAM系统的桥梁,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整个过程中担任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分析国内外的CAPP的发展历程,介绍了CAPP的组成以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概括了CAPP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CAPP;工艺决策;工艺路线优化
Abstract: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as the bridge connecting CAD system and CAM system,is a vital role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duct design and manufacture.the paper introduce the bxsic positive and cunrent research problem in development.Finally,generalize current ofdevelopment of CAPP.
Keywords:CAPP; Process decision ;Optimization of process route
1 引言
1.1 CAPP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即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简称CAPP,是通过计算机技术辅助工艺设计人员,以系统、科学的方法确定零件从毛坯到成品的整个技术过程,即工艺规程[1]。
具体的说,CAPP就是利用计算机的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优势,采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智能技术,帮助工艺设计人员完成工艺设计中的各项任务,如选择定位基准、拟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艺尺寸和公差、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装置、确定切削用量、确定重要工序的质量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计算工时定额、编写各类工艺文件等,最后生成产品生产所需的各种工艺文件和数控加工编程、生产计划制定和作业计划制定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作为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生产管理与运行控制系统执行的基础信息。
在企业生产中,工艺设计处于产品设计和加工制造的接口处,必须分析和处理大量信息。既要考虑产品设计图样上有关零件结构形状、尺寸公差、材料及批量等方面的信息,又要了解加工制造中有关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生产条件、加工成本及工时定额、甚至传统习惯等方面的信息,因此,工艺设计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问题。此外,工业设计受到诸如企业的生产环境、产品类型、制造资源、生产批量、工艺习惯、工艺方法、工艺师工艺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受到组织与管理方式的制约。因此,工艺在各个方面都有其“个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品种急剧增加,产品要求质量也越来越高。但系列产品的工艺具有很多的继承性,不同产品中的相同或相似零部件具有相似的工艺,因此工艺卡片中存在大量的重复信息。
传统的工艺设计存在以下缺陷:
1、工艺数据重复填写、重复计算,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效率低、周期长;
2、要求工艺设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熟悉企业内部各种加工方法及相应的设备使用情况,熟悉企业内部各种生产价格规范和规章制度[2];
3、同一零件由不同工艺员编制工艺时,往往得到不同的工艺文件;即使同一工艺员,每次设计结果也可能不完全相同,人工设计的工艺一致性差,且设计质量也取决于工艺员的技术水平与工作经验,难以保证工艺文件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工艺质量,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
4、繁琐而重复的密集型劳动会束缚工艺人员的设计思想,妨碍他们进行创造性工作,并且工艺人员的知识积累过程太慢,而服务时间相对过短,不利于工艺水平的迅速提高,不能适应市场瞬息多变的需求;
5、不能利用计算机来统一管理和维护工艺文件,实现企业之间工艺信息的共享,不能充分利用企业的制造资源。当今,计算机技术已深入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如应用其辅助编制工艺,必然可极大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因此,传统的设计方法与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不相适应了。
1.2 CAPP 发展及分类
CAPP的研究开发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CAPP系统是于1969年诞生于挪威的AUTOPROS 系统。在CAPP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美国
计算机辅助制造公司(CAM-I)于1976年开发的CAM-I’S AutomatedProcessing Planning系统。随后,美国、德国、匈牙利、英国、日本等国的研究人员相继研究开发出了一批通用和实用型的CAPP系统,并取得了一定得经济效益。
我国的CAPP系统研究始于80年代初,同济大学于1982 年研制出国内第一个CAPP 系统——TOJICAPP 系统[3],之后具有代表性的有清华大学开发的THCAPP 系统[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EXCAPP 系统,西北工业大学开发的GNCAPP 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发的NHCAPP系统等等。经过40 年的开发研究,涌现出一大批CAPP 系统,就其原理可分为派生式CAPP 系统、创成式CAPP 系统和CAPP 专家系统。
(1)派生式CAPP 系统派生式(Variant)CAPP 系统也称作变异式、修订式CAPP 系统,它是建立在成组技术基础上,零件按照几何相似性或工艺相似性归类成族,建立该零件族的主样件及其典型工艺规程即标准工艺规程,并以文件形式储存在计算机中。当要为新零件进行工艺设计时,输入该零件的成组技术编码,由计算机判别零件属于哪一个零件族,检索出该零件族的标准工艺规程,再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和尺寸公差,进行编辑修改,获得适合于该零件的工艺规程。
挪威于1969年开发的AUTOPROS 系统,美国计算机辅助制造公司1976 年开发的CAM-I’S Automated Processing Planning 系统,我国同济大学于1982 年开发的TOJICAPP 系统等都属于派生式CAPP系统。
派生式CAPP系统原理简单、开发周期短、投资少和易于取得实际效益,是中小企业常采用的方式。但由于系统中存储的是标准工艺,当设计的新零件找不到相应的零件族时,系统就不能发挥作用。系统针对性强,只适用于特定的工厂,不便于移植。
(2)创成式CAPP 系统创成式(Generative)CAPP 系统不以原有的工艺规程为基础,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中,收集了大量的工艺数据和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系列的决策逻辑,形成了工艺数据库和加工知识库。当输入新零件的有关信息后,系统可以模仿工艺人员,应用各种工艺决策逻辑规则,在没有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自动的生成零件的工艺规程。但是,CAPP 专家系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人们解决或提出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工艺知识的获取和表示,工艺模糊知识的处理、工艺推理过程中自行解决冲突问题的最佳路径,自学习功能的实现等等。
美国普渡大学1977年开发的APPAS系统、德国阿亨大学于1980年开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