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大的鉴别诊断
脾大
疾病名:脾大英文名:splenomegaly缩写:别名:enlarged spleen;splenomegalia;巨脾;脾肿大ICD号:R16.1分类:消化科概述:脾大是重要的病理体征。
在正常情况下一般摸不到脾脏。
如仰卧位或侧卧位能摸到脾脏边缘应认为脾脏肿大。
在膈肌位置低或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偶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压痛,与病理性脾大不同。
脾脏体积增大是脾脏疾病的主要表现。
流行病学:目前暂无相关资料病因:脾脏肿大的病因分类可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感染性脾大;另一类是非感染性脾大。
1.感染性(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2.非感染性(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征,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
(2)血液病: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红白血病、红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髓瘤、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脾功能亢进症。
C D D C D D C D D C DD(3)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Felty病等。
(4)组织细胞增生症:如勒-雪(Letterer-Siwe)氏病、黄脂瘤病(韩-薛-柯)综合征、嗜酸性肉芽肿。
(5)脂质沉积症:如戈谢病(高雪病)、尼曼-匹克病。
(6)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消化道。
脾脏囊肿罕见,分真性和假性囊肿。
真性囊肿分为表皮囊肿、内皮囊肿(如淋巴管囊肿)和寄生虫性囊肿(如棘球蚴病)。
假性囊肿分为出血性、血清性或炎症性等。
发病机制: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众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理亦不尽相同。
脾大的鉴别诊断PPT课件
.
9
伴随症状或体征
• (4)肝病面容、肝掌及蜘蛛痣:见于慢性病毒性肝 炎、肝硬化。
• (5)各种类型的皮疹:多见于各种传染病,或感染 性疾病。如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败血 症、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 (6)水肿和腹水:见于慢性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 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下腔静脉梗阻等。 (7)心脏扩大:见于各种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 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大量心包积液。
• (2)中度脾大: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 可见于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 性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 脾淀粉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等。
• (3)高度脾大: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 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 替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 谢病等。
.
8
3.伴随症状或体征
• (1)贫血、出血点或淤斑:见于血液病性脾 大,如各种类型的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等。
• (2)贫血、黄疸:见于溶血性贫血、慢性病 毒性肝炎、肝硬化、恶性组织细胞病、败 血症等。
• (3)肝及淋巴结肿大:见于恶性淋巴瘤、淋 巴细胞性白血病、结缔组织病、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结节病及某些传染病等。
• 脾大的诊断标准差异性较大,有时在正常 和增大之间的模糊区域。
.
3
二、病因: 感染性
• 感染性心内膜炎、李斯特菌,麻风,沙门 氏菌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利什 曼病、伤寒、登革热、恙虫病、立克次体 感染、布氏杆菌病、血吸虫病(早期)、 结核,爱滋病,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梅 毒,出血热,寄生虫、副伤寒、病毒性肝 炎、EB病毒感染。.源自10伴随症状和体征
诊断脾肿大,影像学最佳
编辑/邱婷婷****************老李最近摸到自己左上腹有个包块,去医院做腹部B超检查,发现脾脏肿大。
与老李不同,许多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参与入学、入伍或单位的健康体检时,才发现脾脏肿大。
脾肿大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意味着身体有什么疾病呢?长度大于13厘米即为脾大人的脾脏位于左上腹的后外侧部,握紧你的左拳头屈肘30°左右撑在腰背部,脾脏的位置就在你的手掌之下了。
脾脏起着过滤和储存血液、参与机体免疫工作的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是摸不到脾脏的,但如果膈肌位置较低或者体质瘦弱,特别是女性,偶尔也能触摸到脾脏的边缘,此时脾脏质地较软,亦无压痛。
那么脾脏到底多大才会被诊断为“脾大”呢?通常是看脾脏的重量。
在一般成年人个体中,脾脏大小约为12.5厘米 × 7.5厘米× 5厘米,平均重量约为150克。
但其重量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减轻,也会因性别、体重、体表面积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可见,以重量为诊断标准的可行性是很差的,而且谁都不会闲来无事把脾脏切除去称重。
所以,临床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腹部查体以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得出诊断。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得知脾脏的长度,一般认为脾脏长度大于13厘米,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就可诊断为脾大。
临床表现:脾大患者一般会有左上腹不适甚至有饱满感,还会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如贫血、易感染、出血后不易止血等,这是脾脏增大导致脾功能亢进的结果。
患者还会表现出发热、出汗、体重减轻、淋巴结增大等全身症状,当然这会因具体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详细讲明病史和自己的切身感受,对医生的诊断至关重要。
腹部查体:正常情况下脾脏是摸不到的,如果在仰卧位或者右侧卧位的情况下,采用专业检查手法,能触摸到脾脏边缘则认为脾脏肿大。
但这会有一定的假阳性,大约16%的患者腹部查体触到脾脏,但随后的影像学检查则显示脾脏大小正常。
所以如果腹部查体触及脾脏,应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排除假阳性。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
脾脏超声分析报告【背景介绍】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腹腔左上部。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透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脾脏的形态和结构,帮助医生判断脾脏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根据脾脏超声结果,进行分析报告。
【超声特征描述】经超声检查,脾脏呈椭圆形,大小正常,边界清晰。
脾表面光整,未见凹陷、肿块等异常。
脾内部可见多个回声一致的血管影,血流状态良好。
脾内未见明显的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脾脏结构均匀。
【结论分析】根据以上超声特征描述,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任何明显异常。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因此,脾脏超声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可能的引起症状和疾病分析】脾脏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具有滤清血液、贮存血液、生成血细胞等功能。
一旦脾脏出现异常,可能引发以下症状或疾病:1.脾脏疼痛:脾脏感染、脾积血或脾脏破裂等情况均可能引起脾脏疼痛。
2.脾大:脾脏增大可出现于多种疾病,如感染性疾病、肿瘤转移、肝硬化等。
3.脾结节:脾脏内的结节可能是炎症、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因。
【随访建议】根据本次脾脏超声分析结果,显示脾脏结构正常,无明显病变。
但仍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
建议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如脾脏疼痛、脾大等,并请遵循医生的嘱咐定期复查。
【附录】超声检查者:XXX医务人员报告医生:XXX医生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免责声明】本报告仅根据超声检查结果提供分析意见,结论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医生的诊断结论。
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诊断,请咨询专业医生。
【总结】脾脏超声分析报告显示脾脏形态正常,大小、位置正常,边界清晰,无明显病变。
脾脏的回声均匀一致,血流状态正常。
但仍需综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判断,密切关注脾脏相关症状的变化,并定期复查。
请咨询专业医生获取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建议。
脾大ct诊断标准
脾大ct诊断标准
脾大CT诊断标准是根据脾脏大小和形态特征来评估脾大的程度。
一般来说,脾大的诊断标准是根据脾脏的最长径进行评估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脾大CT诊断标准:
1. 脾脏的最长径超过正常范围: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脾脏最长径应该小于12厘米。
如果脾脏的最长径超过12厘米,可以被诊断为脾大。
2. 扩张脾静脉:扩张的脾静脉也可以被视为脾大的指标。
脾静脉的直径超过正常范围,通常是大于1厘米,可以被视为脾大。
3. 脾脏的形态特征:除了大小之外,脾脏的形态也可以用来评估脾大的程度。
例如,如果脾脏出现结节、囊肿等形态异常,也可以被视为脾大。
需要注意的是,脾大的程度不仅仅依赖于CT检查结果,还需
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因此,在进行脾大的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与临床医生进行讨论。
脾脏的正常CT表现
4.鉴别诊断:需与腹部肿瘤鉴别,勿把副脾
误认为淋巴结肿大或其他肿物。脾摘除后
副脾可增大。副脾也可发生脾脏的病变, 如淋巴瘤。
多脾综合症
• 多脾综合征(polysplenia syndrome)为先 天性脾脏发育异常伴有多个内脏畸形和心 血管畸形的综合征。本病较为罕见。
• 【诊断要点】 1.明确的左上腹创伤史。 2.脾脏外伤后,可出现左腹部痛,脾脏增大, 压痛以及腹膜刺激征象。 3.当伴有脾破裂时,血压下降,血红蛋白急 速下降,并有休克等严重症状。 4.X线平片:脾脏形态变化,破裂出血时轮 廓不清或消失,反射性肠郁张,合并肋骨 骨折,胸腹腔积液等征象。 5.腹腔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动脉闭 塞,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形成,无血管 区和包膜下血肿及脾周围腹腔内血肿可导 致脾脏受压、移位征象等。
脾血管瘤
•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为脾脏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 0.3%~14%,好发年龄为20~60岁,成人以 海绵状血管瘤多见,儿童多为毛细血管瘤。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肿瘤生长缓慢,病 史长达数年以上。
• 【诊断要点】 1.瘤体较小者,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体检 时偶尔发现,瘤体较大者可有腹胀表现。
2)增强扫描:血肿不增强,脾实质增强形成
密度差异,清晰显示血肿形态和边缘。当 血肿较大时,脾可受压、变形。
• 3.脾实质内出血而无脾破裂: 1)CT平扫:显示脾内不规则高密度区。 2)增强扫描:血肿呈相对低密度区, 与增强的脾脏实质形成对比。
脾包膜下血肿
• 4.脾破裂: 1)局部破裂:脾实质内局限性低密度带状影 和/或稍高密度区,增强扫描更为清楚,早
4-脾脏肿大诊断与鉴别诊断
大体解剖
正常脾脏
位于腹腔左上部分,位置较深,上极临近横膈,下极在左肋弓上,表面 为左第9、10、11肋骨所掩盖。正常大小脾脏,一般在左肋缘下不能扪及。 脾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 2.5cm。脾色暗红,质脆易破,左季肋区受暴力时,常导致脾破裂。
发热 寒战
各种急慢性传染病、恶性肿瘤、血液 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
疟疾、败血症、钩体病、霍奇金病
肌肉痛 斑疹伤寒、钩体病、回归热、结缔组织病
黄疸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恶组、钩体病、流
行出血热、恶性疟疾、败血症
出血倾向 白血病、恶组、重肝、败血症、流行性出
血热、钩体病
淋巴结肿大 传单、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恶组
性肝炎、风疹)
轻度肿大 (斑疹伤寒、恙虫病)
伤寒、副伤寒-轻度大、发热、WBC减少
败血症、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轻度大、质软、可有压痛
钩体病、鼠咬热、回归热
-轻度大、流行病学史
急性血吸虫病 60%脾轻度大、急性疟疾
感染性脾肿大
慢性感染性脾肿大
慢性病毒性肝炎 多见、 轻度~中、无压痛
脾结核 慢性血吸虫病
非感染性脾肿大
血液性脾肿大 1
血液病 各类白血病(贫血、出血、感染、骨痛)血象、骨髓
恶性淋巴瘤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节肿大、局部肿块、 病理 恶性网状细胞病 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减少、迅速
衰竭,骨髓,半年内死亡
系统性组织肥大细胞病 乏力、纳差、消瘦、出血、骨痛、
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活检
非感染性脾肿大
B 边界清,可触及切迹
关于脾大,你需要了解这些事
16预防与治疗·专家门诊关于脾大,你需要了解这些事一般将脾大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肿大:指医生在触诊时,触到脾脏的下缘不超过左侧肋骨下2cm。
中度肿大:医生能触到脾脏的下缘,超过左侧肋骨下2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
重度肿大:医生触到的脾脏下缘,超过脐水平线或腹部前正中线。
病因可分两类引起脾脏肿大的病因有很多,每种疾病引起脾大的机制也不尽相同,主要分为感染性脾大和非感染性脾大两类。
感染性脾大即各种感染原因引起的脾大,主要包括:急性感染 见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染及真菌感染等。
其中,病毒感染主要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主,症状一般有发热、咽痛、皮疹,伴有淋巴结肿大,脾大多为轻度,质软有轻压痛。
细菌感染包括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伤寒、脾结核及布鲁菌病等,一般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关节疼痛、消瘦等,前三者的脾大多表现为轻度脾大,质软有轻压痛;后两者脾大多为中度,质地较韧,压痛不明显,常伴有肝大。
螺旋体感染主要以钩端螺旋体病、梅毒为主,前者表现为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后者表现为硬下疳、淋巴结肿大、梅毒疹等。
寄生虫病主要有疟疾、血吸虫病及黑热病,一般表现为腹泻、发热纳差等,寄生虫感染后期脾大往往能发展成巨脾。
真菌感染包括组织胞浆病及播散性肝脾念珠菌病,此类疾病较为少见。
慢性感染 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等,脾脏多为进行性肿大,一般脾大为中重度,质地较韧,压痛不明显。
非感染性脾大即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的脾大,主要包括:淤血 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特发性非硬化性门脉高压症等。
一般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纳差、恶心等,脾大一般为轻度到中度不等,质地较硬,多有压痛,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
血液病 见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脾脏为扁椭圆形,位于腹部的左上方,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
脾脏触诊
脾脏触诊脾脏触诊正常情况下脾脏能触及。
内脏下垂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时膈下降,可使脾向下移位。
除此以外能触到脾脏则提示脾脏肿大。
脾脏明显肿大而位置又较表浅时,用右手单手触诊即可查到。
如果肿大的脾脏位置较深,应用双手触诊法进行检查。
患者仰卧,两腿稍屈曲,医生左手绕过患者腹前气,手掌置于其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后胸向前推动并拇指共同限制胸廓运动。
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肋弓大致成垂直方向,配合呼吸,迎触脾尖,如同触诊肝脏一样,直至左肋缘。
在脾脏轻度肿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到时,可嘱患者取右侧卧位,双下肢屈曲,再用双手触诊容易触及(图3-6-12)。
脾脏触诊比较困难,初学者常不能掌握要领以致漏诊。
需注意按压不要太重,否则可能将脾脏挤开。
脾脏肿大形态不一,有的很薄很软,触到后也常不易察觉。
有的呈狭长形,紧贴腰肌前面,故需沿左肋缘仔细触诊,认真体会。
亦可站于受检查左肩旁,用钩手触诊法双手在左肋缘触诊脾脏边缘。
脾脏肿大的测量与记录法(图3-6-13):第I线(又称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皮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下同)。
脾脏轻中度肿大时只作第I线测量。
第II线(又称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一般应大于第I 线。
第III线(又称丁戊线)指脾右缘与前正中线的距离。
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石缘至正中线的最大距离以“十”表示;未超过正中线则测量脾右缘与正中线的最短距离以“一”表示。
临床记录中,常将脾肿大分为轻、中、高三度。
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为轻度肿大;超过2cm ,在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则为高度肿大,即巨脾。
此时应加测第II线和第III线,并作图示。
在左肋缘下还可能触到其它包块,需与脾脏鉴别:①增大的左肾,其位置较深,边缘圆钝,表面光滑并无切迹。
即使高度肿大,也不会越过正中线。
②肿大的肝左叶,可沿其边缘向右触诊,如发现其隐没于右肋缘后或与肝右叶相连,则为肝左叶。
脾大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
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
保持心情愉快
并治疗相关疾病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如辐射、化学物质等
加强个人卫生,避免 感染疾病
护理方法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过度劳累和熬 夜
饮食均衡,多吃 新鲜蔬菜和水果, 少吃油腻、辛辣、 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愉快, 避免情绪波动 过大
定期体检,及时 发现并治疗相关 疾病,如肝炎、 肝硬化等
01
0 2
03
04
THANKS
汇报人:
添加 标题
脾脏血管瘤:包括海绵状血管瘤、 毛细血管瘤等
添加 标题
脾脏转移瘤:包括肺癌、肝癌、乳 腺癌等转移至脾脏的肿瘤
添加 标题
脾脏囊肿:包括真性囊肿和假性囊 肿,如脾脏囊性肿瘤等
添加 标题
脾脏肉瘤: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 等
其他疾病
肝硬化:肝硬化 患者也可能出现 脾大,但通常伴 有其他肝功能异 常症状。
脾大的常见症状与 诊断方法
汇报人:
目录
脾大的常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脾大的诊断
脾大的鉴别
01 症 状
02 方 法
03 诊 断
脾大的预防 04 脾 大 的 治 疗 05 与 护 理
01
脾大的常见症状
脾大症状的分类
脾脏肿大:脾脏体积 增大,超过正常范围
脾脏疼痛:脾脏部位 疼痛,可能伴有压痛
脾脏功能异常:脾脏 功能下降,可能导致 贫血、白细胞减少等
抗生素:用于治 疗感染性脾大
抗炎药:用于治 疗非感染性脾大
免疫抑制剂:用于 治疗自身免疫性疾 病引起的脾大
激素:用于治疗 某些类型的脾大
手术治疗:对于无 法通过药物治疗的 脾大,可能需要进 行手术治疗
脾肿大常见症状与体征
脾肿大常见症状与体征【考纲要求】正常脾的体表投影位置、引起脾肿大的常见原因、体格检查时脾肿大的测量方法及临床常用脾肿大分度标准。
【考点纵览】脾大原因,掌握正常人脾浊音界范围。
脾大的测量方法,脾大分度及其判定标准。
1.正常人脾脏浊音区的部位体格检查叩诊脾脏时,正常人其浊音区位于左侧腋中线第9肋与第11肋之间,4~7cm,前方不超过腋前线。
2.原因(1)感染性脾大病毒感染: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
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
细菌感染:伤寒、副伤寒、败血症、粟粒性结核、脾脓肿等。
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等。
寄生虫感染:疟疾、血吸虫病等。
(2)非感染性脾大脾淤血:如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Budd-Chiari综合征、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溶血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等。
其他:如脾囊肿、血管瘤、错钩瘤、皮样囊肿、戈谢病、结节病、铍中毒等。
3.脾大分度标准触诊是确定脾大的一个简便方法。
正常情况下,左侧肋缘下不能触及脾脏。
当内脏下垂、左侧胸腔积液或气胸时,偶尔于肋缘下可触及脾下缘。
临床常用的脾大分度标准为:(1)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缘不超过肋下2cm。
常见于急性感染、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
(2)中度肿大:脾肿大超过肋下2cm至脐水平线以上为中度肿大。
常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慢性感染等。
(3)高度肿大:脾缘超过脐水平线以下或超过前正中线,也称巨脾。
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黑热病、血吸虫病肝硬化及类脂质沉积症等。
4.测量方法为确切记录脾肿大情况,体检应对肿大的脾脏进行测量,其测量方法为:(1)第1线(又称甲乙线):测量左侧的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轻度脾肿大仅作第1线测量。
(2)第2线(又称甲丙线):测量左侧的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
脾肿大的病因诊断
脾肿大的病因诊断脾脏位于左季肋部后外侧,在膈肌与左肋弓之下,为第9、10、11肋所遮盖。
我国成年男性脾平均长13.86cm,宽8.64cm,厚3.07cm;成年女性脾长13.09cm,宽8.02cm,厚3.05cm。
正常位置时,脾在肋弓下不能被触及,当其肿大1倍以上时才能被触及,如能够触及则为脾肿大,但应除外脾脏下垂,后者见于内脏下垂患者或左侧胸腔积液、积气致横膈下降。
脾脏下垂者叩诊脾上界可降低。
临床上也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来判断脾肿大:B超图像中脾长径>10~11cm,厚度>4cm即可认为脾大;CT或MRI脾长径超过5个肋单元认为是脾大。
临床上将脾大分为轻、中、重度。
脾下缘在肋下3cm以内为轻度,3cm至脐水平为中度,脐水平以下为重度。
临床上脾肿大的病因大致可以分为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
鉴别诊断1 病史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脾肿大常伴随特殊热型,如伤寒呈稽留热;疟疾、回归热呈间歇热;布氏杆菌病为波状热;急性血吸虫病有间歇热或弛张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可呈不规则热或持续低热;恶性淋巴瘤可引起周期性发热。
对慢性脾肿大患者应当询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病史、疫水接触史、饮酒史及风湿病史。
2 脾脏触诊急性感染时脾常为轻度肿大、质软、伴触痛,感染控制后可恢复至正常大小,轻度肿大也可以见于风湿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中度肿大多见于慢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
巨脾主要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慢性疟疾、黑热病及血吸虫性肝硬化等。
慢性感染所致脾肿大因有纤维组织增生,质地可较硬,感染控制后也不能恢复原来大小。
直接侵犯脾脏的感染如脾脓肿、脾结核等常伴脾周围炎,触诊可有摩擦感,听诊有摩擦音。
慢性充血性脾肿大外形规整,表面光滑;脾结核可扪及结节;淋巴瘤、脾囊肿及脾肿瘤可引起脾表面不平滑和变形。
3 血象和骨髓象白细胞总数升高和中性粒细胞增多大多提示有细菌感染。
脾功能亢进诊断标准
脾功能亢进诊断标准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综合征等症状。
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各异,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下面将介绍脾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一、临床表现。
脾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综合征等症状。
脾脏肿大是指患者的脾脏明显肿大,可触及脾脏下缘低于脐下3cm。
脾功能亢进是指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的表现,如贫血、出血倾向、感染等。
脾功能亢进综合征是指患者出现脾功能亢进的综合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等。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脾功能亢进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血常规、骨髓穿刺、脾脏超声等。
血常规可以发现患者的贫血、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骨髓穿刺可以明确患者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纤维化等情况。
脾脏超声可以显示患者的脾脏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情况。
三、病因诊断。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诊断是诊断的重点,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
常见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等;免疫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肿瘤性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等。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诊断,脾功能亢进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脾脏肿大、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综合征等症状同时存在,并且经过实验室检查和病因诊断明确为脾功能亢进。
五、诊断注意事项。
在诊断脾功能亢进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肝脏疾病、胃肠疾病等;其次,要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因诊断,避免漏诊或误诊;最后,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治疗,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因诊断等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脾功能亢进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漏诊或误诊,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
淋巴结肿大与脾大诊疗规范2023版
淋巴结肿大与脾大诊疗规范2023版一、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场所。
正常淋巴结很小,直径多在0.2~0.5cm,呈豆形或椭圆形,质地柔软,扁平,表面光滑,无压痛,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淋巴结直径达ICm以上、外形改变、质地异常者称为淋巴结肿大(IymPh-adenopathy)o健康成人浅表淋巴结除在颌下、腋窝、腹股沟可触及少数淋巴结以外,一般不易触及,如在枕后、耳后、滑车上、锁骨上等部位触及则属异常。
事实上健康成人在颌下、腹股沟部位扪及1.~2cm的淋巴结十分常见。
深部淋巴结肿大须借影像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常见肺门及纵隔的气管、支气管旁及气管分叉部,以及腹膜后主动脉旁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儿童由于经常接触新抗原,大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少年可触及一定程度的肿大淋巴结,质地软,扁平。
成人淋巴结短径>1.cm可认为异常,而肿大淋巴结所处的区域可提示外来抗原入侵的部位。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1.oca1.izedIymphadenopathy)是指一个引流区域的累及。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disseminatedIymphadenopathy)系指至少有两个以上非毗连区域的淋巴结同时肿大。
【病因】在西方国家,大约2/3就诊于家庭医师的淋巴结肿大患者无特殊原因,肿瘤性疾病仅占1%左右。
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外来的细胞和物质的浸润都可致淋巴结肿大,具体病因见表16-5-7-1。
表16-5-7-1淋巴结肿大的病因类别病因感染病毒(EBV、CMV、肝炎、疱疹、水痘一带状疱疹、风疹、麻疹、腺病毒、HIV等)细菌(链球菌、箱萄球菌、结核、布鲁氏菌病、兔热病、白喉、鼠疫等)真菌(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副球抱子菌病)衣原体(性病淋巴肉芽肿、沙眼)螺旋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寄生虫(弓形虫病、黑热病、锥虫病、丝虫病)-λ--τfτ∙、,J/.X- /-V∙.J-4XX44∙ιM∙Inr、免疫系统良性类风湿关节炎、成人Sti1.1.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结缔组织病、皮肌炎、干燥综合疾病,征、血清病、移植物抗宿主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高反应、自身免疫性淋巴增恶性肿瘤造血系统(淋巴瘤、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淀粉样变等)转移性肿瘤[乳癌、肺癌、黑色素瘤、头颈部肿瘤、胃肠肿瘤、生殖细胞肿瘤、卡波西肉瘤(Kanosisarcoma)等1脂质沉积病戈谢病、尼理-皮克病、Fabry病叮angier病等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其他CaSHeman病、结节病、皮肤病性淋巴结炎、淋巴瘤样肉芽肿病、KimUra病、Kikuchi 病、ROSai-DOrfman病、KaWaSaki病、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家族性地中海热、感染是淋巴结肿大的最常见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都可导致引流区淋巴结的局限性肿大,在鼠疫、猫抓病等感染性疾病中尤为突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则多见于病毒感染和弓形虫病。
医学影像学实践教程(放射学部参考答案--第六章
第六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消化道病例6-1【临床病史】患者,男,64岁,主因“进食哽噎3月余”来我院就诊,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CEA(癌胚抗原)8.52ng/ml。
【描述】食管中段管腔不均匀狭窄,表面粘膜皱襞破坏、中段,可见不规则充盈缺损,管腔轮廓不清,局部管壁僵硬。
【诊断】食管癌。
【鉴别诊断】本病需与食管肌瘤、慢性炎症相鉴别。
食管癌肿块常呈偏心性增厚突向管腔,食管壁僵硬,周围组织侵润,结合胃镜活检可协助诊断。
病例6-2【临床病史】患者,男,78岁,主因“腹胀、腹痛3天”来我院就诊,行全腹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 4.91×109/L,中性粒细胞 3.71×109/L。
CEA(癌胚抗原)20.56ng/ml,CA125 7.25U/ml,CA199 11.98U/ml。
【描述】乙状结肠局部肿块,肠腔狭窄,病变以上肠管扩张积液,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强化。
【诊断】乙状结肠癌并癌性肠梗阻。
【鉴别诊断】1.肠息肉:多呈突向肠腔的结节,引起梗阻少见,肠壁浆膜面光整,一般不累及。
2.克罗恩病:病变多发,呈跳跃性,一般不形成肿块,肠镜可协助诊断。
病例6-3【临床病史】患者,男,61岁,主因“发现右下腹包块伴腹痛1周”来我院就诊,行全腹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生化常规:总蛋白58.5g/L,白蛋白38.5g/L,CEA(癌胚抗原)6.18ng/ml,CA125 16.94U/ml,CA199 25.31U/ml。
【描述】右下腹见囊实性肿块,密度不均,病变与小肠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强化。
【诊断】回肠间质瘤。
【鉴别诊断】1.淋巴瘤:肠壁多呈环形增厚,一般不形成肿块,引起梗阻少见,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或轻度强化,常包绕血管生。
2.肠癌:多呈突向肠腔的结节或肿块影,肠壁增厚呈偏心性增厚,可起梗阻。
病例6-4【临床病史】患者,男,63岁,主因“上腹疼痛不适6月余”来我院就诊,行全腹CT平扫+增强扫描检查。
脾大演示课件
保持规律作息
01
脾大患者应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和过度劳累。
戒烟限酒
02
烟草和酒精对脾脏健康有不良影响,患者应戒烟限酒,以降低
脾脏负担。
适当运动
03
根据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
强机体抵抗力。
饮食营养搭配原则
高蛋白饮食
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鱼、瘦肉、蛋类等,有助于提高 血浆蛋白水平,减轻脾脏负担。
药物治疗
针对脾大的不同病因,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病毒药物 、免疫抑制剂等。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疗
随着基因测序、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未来脾大的治 疗将更加精准化,针对不同患者的病因和基因特点制定个 性化治疗方案。
新型生物治疗技术
生物治疗技术在脾大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细胞 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生物治疗技术有望为脾大患者提供 更多有效的治疗手段。
影响营养吸收
增加门静脉压力
脾大可能增加门静脉的压力,进而引 发门静脉高压症和腹水等并发症。
脾大还可能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导 致营养不良和体重下降。
脾大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免疫系统紊乱
脾大可能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增 加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
。
呼吸系统受压
严重的脾大可能压迫呼吸系统,导 致呼吸困难和气短等症状。
丰富维生素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改善机体 代谢。
控制脂肪摄入
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以避免加重脾脏 负担。
心理干预和康复支持
1 2
心理疏导
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进 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 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诊断
• 病史
病史中注意起病的缓急,病程的长短 既往史对疾病的诊断也有很大帮助 某些疾病可有家族史,如:地中海性贫血、代谢性疾病等 结缔组织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 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是寻找脾脏肿大原因的重要 线索。如:脾大伴发热可见于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脾 大伴贫血、发热、出血倾向常常提示白血病性脾大;脾大 伴贫血、黄染提示溶血性贫血;脾大黄染常提示慢性肝炎 或肝硬化;脾大伴消化道症状或呕血黑便可能为肝硬化门 脉高压症;心脏病或心包积液引起的淤血性脾大往往有呼 吸困难、心悸、气短等症状。如此等等各种疾病引起的脾 大的同时,均有各自原发疾病的特点,在病史中均应逐一 询问
CT 1 胆总管上段局限扩张,壁厚,建议MRCP. 2 肝左叶钙化灶,0.3厘米 3 脾大,少量腹水。8个肋单元,下缘达L5椎 体水平,脾门区血管迂曲。 4 胰腺正常。胃扩张,胃潴留。胆囊切除。 B超 脾大,肋下1.9厘米,厚3.9厘米,未见占位。 胆总管0.7厘米。门脉直径1.0厘米。 胃镜 胆汁反流性胃炎。DU(A)。
•
•
脾大的病因
• 1 感染性
(1)急性感染:见于病毒感染、立克次体 感染、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寄生虫感 染。 (2)慢性感染: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慢 性血吸虫病、慢性疟疾、黑热病、梅毒等。 • 2非感染性
非感染性
• 1淤血:见于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右心衰竭、慢性 •
缩窄性心包炎或大量心包积液、Budd-Chiari综合 征,门静脉血栓。 2血液病:溶血性贫血。浸润性脾大,见于各种类 型的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 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多发性骨 髓瘤,导致脾浸润,包括脂质贮积。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Still病)病 等。 4脾脏肿瘤与脾囊肿:脾脏恶性肿瘤原发性者少见, 转移至脾脏的恶性肿瘤也罕见,原发癌灶多位于 消化道,骨髓,淋巴系统。脾脏囊肿罕见。
病例3
• 疾病特点:青年女性,既往体健,慢性病
程,腹胀一月,肝大、脾大、脾亢、三系 减少。少量腹水。
疾病特点
• 老年男性,病程长隐匿。曾诊断肝硬化 • 脾大、三系升高,门脉高压、骨髓涂片增
生活跃,无黄疸。 血液会诊、医大会诊
骨髓增殖性疾病
• 骨纤 巨脾 骨髓干抽 活检骨髓纤维组织增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脾大 血小板持续达60万以 • •
上骨髓增生活跃以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增生为主 真红 血红蛋白男>185g/l,女>165g/l;动脉血氧分 压>=92% 慢粒 中年、男多于女,隐匿,脾大质硬,白细胞 增多常多于2万,骨髓涂片增生活跃,见嗜酸嗜碱 粒细胞增多
病例1
• 青年男患,上腹痛半月入院。 97年胆囊切除术后 • 5-4:血常规:白细胞6.8×10^9/l,血红蛋白
112g/l,血小板156×10^9/l,MCV88.6fl。 肝功转氨酶正常,总胆红素100μmol/l, 间胆 90μmol/l,白蛋白43.1g/l,转肽酶、碱性磷酸酶 正常。PT15.3s。 肝炎十项阴性
实验室检查:
•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脾大的原因诊断有重要意义,包 括血常规检查、网织红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 计数,仔细行血细胞分类检查有利于发现病理性 血细胞和其他异常细胞。血红蛋白电泳、红细胞 脆性实验、酸溶血(Ham),直接抗人球蛋白 (Comb’s)。血液的寄生虫、原虫检查。肝功能检 查、骨髓检查或骨髓活检。血清学抗原抗体检查; 淋巴结穿刺或活检,脾穿刺或活检,腹水常规检 查等。以上实验室检查可根据病史查体、初步做 出诊断后,有针对性选择,对某些疾病往往可找 到确定诊断的依据。
鉴别
• 鉴别
1.感染性脾大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皮肤淤点、肝脾及淋巴结肿 大,脾大一般为轻度,质软。这类疾病包括伤寒、败血症、病毒性肝 炎、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疾病,一般通过相应病原体检测可作出 诊断。 2.肝硬化有肝炎或饮酒等病史,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 食欲不振、腹胀不适、出血倾向、腹水等,体检见腹壁静脉曲张,脾 脏肿大,多为轻、中度肿大,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者可表现为巨脾, 晚期可发生脾功能亢进。通过病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试验、B超等 检查可作出诊断。 3.慢性溶血性贫血溶血所致的脾脏肿大,一般为轻、中度肿大,症 状有贫血、黄疸等,实验室检查可有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系明 显增生活跃、血清间接或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原增高。 4.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病程发展快,表现为感染、贫血、出血等症状, 脾脏多呈轻度肿大;慢性白血病起病缓慢,随着病情发展,脾脏可高 度肿大。外周血检查可见未成熟早期白细胞,骨髓象可见大量原始细 胞或幼稚白细胞,一般根据外周血象、骨髓穿刺检查可区分各型白血 病。 5.恶性淋巴瘤恶性淋巴瘤表现为无痛性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伴 发热、肝脏肿大。脾脏呈轻、中度肿大多见,淋巴结活组织病理检查 以及骨髓涂片可发现R-S细胞或淋巴瘤细胞。
• 5.8复查肝功 总胆红素84 μmol/l,间胆77.5
μmol/l,直胆7 μmol/l,余正常。 • 血常规 白细胞6.8×10^9/l,血红蛋白 112g/l,血小板156×10^9/l,MCV88.6fl,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4.94%(0.67-1.55), 网织红细胞绝对值0.165x1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280.075)
程度
• (1)轻度脾大:
深吸气时脾下缘在肋缘下2~3cm为轻度脾大。可见于 某些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立克次体感染、早期血吸虫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霍奇金病、幼年类 风湿性关节炎等。 (2)中度脾大: 下缘超出肋缘下3cm至平脐为中等度肿大。可见于急 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溶血性 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维生素D缺乏病、脾淀粉 样变性、恶性淋巴瘤、尼曼-匹克病(神经磷脂酶缺乏) 等。 (3)高度脾大: 下缘超出脐水平以下为极度脾大或称巨脾。可见于慢 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疟疾、晚期血吸虫病、斑替病、骨 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地中海贫血、戈谢病等。
其他辅助检查
• 其他辅助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B型超声检查、超 声心动图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内 镜检查。
思路
• 对于脾大的诊断步骤,离不开以上几个方
面,但在思维过程中要有主次。首先确定 是不是脾脏肿大,脾脏肿大的程度、质度。 第二步了解脾脏肿大的伴随症状和体征。 通常通过了解病史及体格检查来完成;通 过了解病史,体格检查可以对脾脏肿大的 原因做出初步诊断,然后再选择性地做有 关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器械检查,最后对 脾脏肿大的原因做出诊断。
定义
• 正常情况下脾脏不能触及,当用手能触及
脾脏时,脾脏已增大到一倍以上。内脏下 垂(体质瘦弱的人,特别是女性)或左侧 胸腔积液时隔下降可使脾脏向下移位,偶 也能摸到脾脏的边缘,但相当柔软,并无 压痛。 • 超声标准: 1 脾厚径超过4厘米,同时脾下 缘超过肋缘。2 脾最大长径超过11厘米 • CT
病例2
• 老年男性 以腹胀1年,加重一月入院。既往有脑血栓史,五
• • • •
• • • • • •
年前诊断为“肝硬化”。 查体 高度脾大、质硬。 胃镜 浅表性胃炎 无静脉曲张 心脏超声 EF63% CT 巨脾(上缘过中线,下缘过髂脊,厚12厘米,脾静脉迂曲 增粗,门静脉增宽,直径达2.8厘米),门脉高压。肝大(表 面光滑,密度均匀)。 骨穿 增生活跃。考虑骨髓增殖性疾病待除外 B超 脾大,厚7.4 厘米,门脉增宽。 血常规白细胞18.3×10^9/l,血红蛋白149g/l,血小板 226×10^9/l,MCV80.8fl,中性粒87.5%。 尿常规正常 肝功正常 PT18.3S 肝炎正常
疾病特点
• 青年男性,起病隐匿。脾大、黄疸(间胆
升高)、贫血(网织红细胞升高)。除外 肝硬化,感染,脾占位。
溶血性贫血
• 溶血性贫血 慢性:贫血、黄疸、脾大。
急性:起病急,腰疼、四肢痛,寒战 发热,血红蛋白尿,黄疸,休克,肾衰。 常见溶血性贫血 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bs试验) 2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尿外观酱油色,可三系 少,ham试验,血管内溶血) 3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遗传病,两广) 4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活性测 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