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050101文艺学《美学》是一门关于美学基本原理及其基础知识的课程。
其体系构成,从横向看,主要包括审美活动、审美形态、审美经验、审美教育等知识;从纵向看,密切联系着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自然科学等外部交叉的多学科知识。
本课程的考试大纲侧重基础水平检测,考试合格者应达到与高等教育本科相应的美学课程要求的水平。
一、考试对象本考试大纲适用于文艺学专业的同等学历加试。
二、考试目标考生应掌握有关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关的美学史上的重要理论成果,理解美学史上一些重要问题的争论和解决的方式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活动。
三、考试题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应用题等。
试卷满分100分。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绪论考核知识点1.美学的学科性质2.美学的研究对象3.美学学科的发展4.美学的哲学基础5.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二)审美活动论考核知识点1.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趣味、审美理想2.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性质3.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4.审美对象的基本性质5.审美创造(形式美、技术美、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三)审美范畴考核知识点1.优美与崇高的内涵、特点和比较2.悲剧与喜剧的内涵、特征3.丑和荒诞的内涵、特征(四)审美教育论考核知识点1.中西美育观的源流2.美育的内涵3.美育的特点4.美育的功能5.美育的目的五、参考书目马工程教材《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美学--朱立元--自考-考研-00037-第五章
第五章艺术论(一)1、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完备的体现;艺术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和审美范畴的集中体现和典型形态。
2、黑格尔《美学讲演录》: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1、大英百科全书对艺术的分类:第一种:分为美术和语言艺术。
美术偏重于纯审美的目的,简单美,即偏重于美;语言艺术指语言、讲话和推理的表达技巧;第二种:文学、视觉艺术、平面艺术、造型艺术、装饰艺术、表演艺术、音乐和建筑。
2、给艺术下定义困难的原因:①被“艺术”范畴所指称的对象本身就处在不确定之中,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就增加了定义的困难;②在被划入艺术的现象世界中隐藏着一个互动变化:现象世界是变动不拘的,我们称某一类事物为“艺术”,但并没有在这类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划定一个明确的界限;③“艺术”自身的价值在人类的文化视野也不是确定不变的,“艺术”的概念的外延和艺术本身的意义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也增加了给艺术下定义的困难;④对艺术的规定往往会受到人们对艺术的功用判断的左右,一些功用总是在某个时代内成为对艺术的规定,而这种规定又影响着“艺术”概念的内涵;一、历史上对艺术的定义(一)从艺术起源角度定义的:1、游戏说:由康德提出,由希勒、斯宾塞等人发展:①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是由游戏发展而来的。
一方面,艺术和游戏具有虚构的力量,富有拓展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它们所引起的快感是消除了一切主观偏见和现实差异的,是忘我的。
②从心理学上看,艺术与游戏的确有相通之处,这是“游戏说”的合理之处;但两者又有本质区别。
游戏给与人们的是纯粹的虚幻性,艺术则提供给我们深刻的真实性;游戏可以使我们沉浸在单纯的悠闲的快感中,艺术却能以其深邃与广阔的思想内涵,给我们以审美快感以外的人生启迪。
因此,把艺术仅仅归结为游戏是片面的。
2、集体无意识说: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①荣格把“无意识”分为“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种,认为“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保存下来的一种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潜藏于意识深层的朦胧精神,艺术家正是在此驱动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起源于集体无意识。
自考《美学》0037笔记剖析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第一种,认为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如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第二种,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来源于黑格尔。
《美学》(在英文版里译成“美的艺术哲学”)第三种,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它分为两个层次:1.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从客体转向主体,而且是转向主体的心理方面。
这个传统是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开始。
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
认为关于“美”、“善”之类的形而上学概念都是伪命题。
杜威也主张以审美经验作为美学的研究对象,《艺术即经验》。
美国新自然主义美学家托马斯-门罗也强调对审美经验作尽可能客观的描述。
中国有李泽厚。
2.比审美经验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也是偏向于主观方面,关注的是“美感在心理上是怎么产生的”等,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美学就成了审美心理学。
如德国的费希纳,《实验学美》、《美学入门》,认为美学是“关于快与不快的学说”。
弗洛伊德发现了心理的无意识层面,用来解释文艺中的心理学问题。
其学生荣格把无意识改为集体无意识,提出了原型理论。
第四种,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中国的蒋孔阳《美学新论》。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对象,即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并非所有的有审美因素的现象都等于审美现象。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艺术美——艺术中的审美现象。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
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变的美的现象。
00037-美学自考复习资料-完整版
00037 美学自考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科学。
(美学是以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中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2.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3.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4.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5.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00037《美学》全书知识重点——通过必备
第一章绪论【知识解读】“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主要包括了三个层面: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人类的知识大体可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美学不是科学,即不属于自然科学,也不属于社会科学。
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其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单一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知识解读】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是人类诞生以后才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美学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外延不是从人类诞生之前就有的,而是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美学产生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历经数千年的人类审美实践和美学思想的积累之后,真正意义上成为独立学科的美学于18世纪中叶诞生。
美学是人类美学思想逐步积累的基础上诞生的,这是美学研究者们的共识。
它与人类的审美实践活动以及审美意识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产生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审美意识是美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内容,人的审美意识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促成了新的美学思想的产生,同时也促成了美学这门特殊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知识解读】(1)美学的原初意义。
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赫拉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哲学家都参与了美的探讨和争论。
但他们关于美的观点、见解常常和他们关于真、善的认识混在一起。
思想家们的美学观点常常夹杂在政治、哲学、宗教、道德、艺术甚至史传、书札、批注等论著中。
00037美学_自考笔记完整版
00037美学自考笔记七章全笔记依据教材《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笔记依据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第三节美学的哲学基础第四节审美与人生第五节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第二节审美活动中的主体与对象第三节审美活动的发生第三章审美形态论第一节审美形态的内涵和特征第二节审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第三节优美与崇高第四节悲剧与喜剧第五节丑和荒诞第四章审美经验论第一节审美经验的性质和特征第二节审美经验的内在结构第三节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第五章艺术论(一)第一节艺术与艺术作品第二节艺术品的层次结构第三节艺术品:创造意象世界第四节意境第五节艺术的功能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第二节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第三节艺术的创造力与艺术技巧第四节艺术的形态第五节艺术意象的接受和重建第七章审美教育论第一节中西美育观的源流第二节美育的内涵第三节美育的特点第四节美育的功能第五节美育的目的第一章绪论单选:1.1.在《大希庇阿斯篇》中,区分了美的事物与美本身的是(柏拉图)1.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1.3.维特根斯坦是的代表人物。
(分析哲学)1.4.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1.5.曾对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以及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从恋母情结的角度进行解释的是(弗洛伊德)1.6.在心理学领域,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观点的是(荣格)1.7.中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主张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1.8.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是(艺术美)1.9.认为审美对象和艺术品是分开的,审美对象是欣赏者与艺术品相互作用的结果的是(英伽登)1.10.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美与物理学》中提到的是(科技美)1.11.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其中不包括(哲学学科)1.12.美学的性质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型的人文学科)1.13.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审美活动)1.14.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是(哲学方法)1.15.于1750年创立了美学的是(鲍姆加登)1.16.美学演变的三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审美意识)1.17.悲剧意识属于(高级审美意识)1.18.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1.19.蒋孔阳认为,美学从哲学与文艺理论中独立出来是在(文艺复习之后)1.20.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1.21.鲍姆加登将美学规定为研究(低级的感性认识)的学科。
《美学原理》考试大纲
《美学原理》考试大纲课程名称:美学课程编号:00037课程类型:校考课教学时数:周课时4节,共72学时教材名称及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美学》,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本大纲审定人:院学术委员会Ⅰ.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美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为哲学基础,以审美活动为出发点和主要研究对象,以“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审美活动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美不是现成的,而是在审美活动中生成的”、“审美是高级形态的人生境界”等观点为主旨,展开对美学基本问题的论述。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实践存在论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于审美活动论、审美形态论、审美经验论、艺术审美论、审美教育论等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文学艺术活动。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学习美学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应用美学理论进行审美鉴赏与艺术创造的能力,对于理解包括文学艺术在内的各种审美现象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水平、审美情操,对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Ⅱ.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绪论大纲: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该深刻理解。
考核知识点:1.美学的学科性质2.美学的研究对象3.美学学科的发展4.美学的哲学基础5.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6.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具体内容:第一节美学是一门怎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四、美学研究的方法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第三节哲学基础一、美学的哲学基础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自由乃是通向审美的根本途径,也是哲学通向美学的桥梁。
美学全书重点总结
【美学】未特殊标记则为选择题考点。
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简述美学学科形成的三个阶段/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一阶段是【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人类在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第二阶段是【美学思想】,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是主体对审美现象的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是【美学学科】的建立,它是从整体上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1)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2)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美学”-鲍姆加登(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 1750 年出版的《美学》,【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Aesthetic”一词来自希腊文,意思是"感性学",后来翻译成汉语就成了"美学"。
4.西方美学在中国的传播:途径一:来华传教士的翻译传播代表:德国传教士花子安(花之安)的《大德国学校论略》《教化仪》途径二:转借日本的翻译——代表:日本学者中江肇民 1883 年翻译《维氏美学》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 VS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 4 种代表性看法。
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①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研究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②是以审美心理活动为美学主要研究对象美学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各个观点下的知识点:观点一: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2.代表作品:《大希庇阿斯篇》(西方文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的著作)3.影响:美学在古希腊没成为一门学科,但开始研究美本身、美的本质观点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代表人物: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学》观点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两层次】层次一: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代表:实用主义美学家:杜威《艺术即经验》分析哲学:维根特斯坦:词的意义即用法层次二:比审美经验深一层,研究审美心理活动19 世纪德国:费希纳《实验美学》和《美学入门》(四)观点四:美学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的学科:代表人物:中国美学家蒋孔阳《美学新论》二、对美学学科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00037美学自学考试大纲(全)
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学习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系统掌握美学学科的性质和定位、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美学的诞生和发展、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以及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基本内容,尤其对于美学学科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美学的哲学基础和基本问题、审美与人生的关系等问题应当深刻理解。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的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这样一门学科。
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第三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
第四种看法,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也就是说,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
包括四方面:①艺术美(如唐诗宋词的美);②自然美(如高山大川的美);③科技美(如细胞结构的美);④日常生活中的美(如服饰的美)。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四、美学研究的方法○1哲学;○2心理学;○3民俗学;○4人类学;○5社会学。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下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二、鲍姆加登与美学学科的诞生美学一词是1750年鲍姆加登创立的。
它共分为三个阶段,即审美意识、美学思想与美学学科。
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00037美学(2019年版)考纲
00037 美学自学考试大纲(2019 年版)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的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包括对艺术作品与审美现象的分析与把握。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第三节美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的实践论(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美学的学科属性1、识记:(1)审美意识的含义;(2) 美学思想的含义;(3)美学的学科属性。
2、领会:(1) 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2)美学学科的综合性。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1) 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2)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2、领会: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 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2)马克思的实践论。
2、领会:(1)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2)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3、应用:(1) 结合实际谈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2)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马克思的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的基本要义。
00037美学大纲设计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00037 美学讲义 美学第六章
第六章艺术论(二)第一节艺术的存在方式本体论原是一个哲学范畴,是西方哲学中研究世界本原或本性的最根本部分,亦称“存在论”。
借用哲学上的本体论观念来讨论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虽然艺术品是一个多层次结构,但意象是艺术品之所以为艺术品的关键层次。
二、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经验中:艺术意象始终只能存在于艺术创作者和接受者的主体意识和审美心理活动中,存在于这两个主体的审美经验中。
“艺术存在于艺术品的意象世界中”这一初级规定前进了一步,获得了艺术存在方式的深层规定,那就是:艺术存在于主体的审美心理活动和意识中。
三、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从结构角度而言,艺术品的核心是意象;但从艺术存在方式而言,艺术品则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中介与桥梁。
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一)他律性。
艺术品就其中介功能而言不是独立自足、自在自为的,而是为他者存在,受他者制约的。
(二)形式符号性。
艺术品以形式符号的方式负载着艺术意象而成为沟通两个主体的纽带。
(三)开放性。
艺术品作为中介,不能是封闭的,而只能是两头开放的,一头向艺术家开放,一头向欣赏者开放。
一方面,只有向艺术家开放,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才能物态化,物化为艺术品。
另一方面艺术品只有向接受者开放,才能呈现它的基本特质。
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
这个流程就是艺术的存在方式。
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过程是艺术存在的三环节中第一个也是首要的一环。
就本体论而言,《红楼梦》决不只是曹雪芹写下或以后转抄、印刷的一个语言文本,它应存在于从曹氏创作到历代流变的各种版本的文本,再到二百多年来形形色色的读者的阅读欣赏活动这样三个环节的全过程中。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认为,艺术家只要在心灵中完成了对世界的直觉,产生了直觉的意象,即直觉品,就算完成了艺术,无须通过一定的媒介加以表达或传达。
美学00037简答题+名词解释(史上最全吐血整理)笔记小抄
26.意象的生成:意由象来负载,象由意来充实,两者合为一体就是意象。
(1)意象的生成是主体和客体在审美状态下交融的动态心理过程(2)意象生成过程中,意向与想象起着重要作用,两者的结合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意象世界。
27.“悟”:(1)“悟”指的是主体对艺术品的意象品鉴渐入佳境后,终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
(2)主体在“悟”中终于克服了艺术品中符号与之间的矛盾,进而通过意象重建直接把握了其内在意蕴。
28.巫术说:(1)是20世纪一种关于艺术和审美发的理论,其主要依据是秦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2)这种学说认为巫术活动是孕育艺术的母体,人类最初的艺术因巫术需要而产生,并作为巫术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存在。
29.席勒的《美育书简》(1)席勒的《美育书简》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美育著作,标志着美育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2)在这部著作中,席勒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并对美育的性质、特征和社会作用作了系统的阐述。
26、审美意识:(1)审美意识是指人对自身审美需要和外在对象的审美意义,以及二者之间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关系的心理反映形式。
(2)它主要包括人的审美愿望、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理想等等。
27、罗森克兰兹的《丑的美学》(1)这是西方第一部专门研究丑的美学著作,标志着作为审美邢台的诞生。
(1分)(2)罗森克兰兹把丑和美并列起来,认为丑不仅是美的陪衬物,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分)28、审美理解的多义性:审美对象的意义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
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能通过逻辑推理.而必须通过直观来把握,因此其意义就显得含蓄而丰富。
29、以道制欲:“以道制欲”是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重要主张。
(1分)所谓“道”,是指感性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原则,指“理”。
(1分)美育就是通过生命的原则去驾驭人的感性欲望,从中实现对人的感化。
26.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是指在审美时间中,不同的审美样态在与主题构成不同的审美关系时,(2分)所产生的不同趣味效应。
00037美学大纲知识点
第1章绪论1、(识记)美学是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①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②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③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2、(识记)美学发展的三个阶段①审美意识;②美学思想;③美学学科。
3、(识记)“美学”的原初意义和现实变化。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鲍姆加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原初意义是“感性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4、(识记)实践概念的含义。
实践概念覆盖了人的全部社会生活,既包括最基础的物质生产活动,又包括政治活动、道德活动、艺术审美活动和其他种种精神生产活动,以及人们广大的日常生活活动。
实践的根本内涵,就是指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5、(识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和人生实践之一。
6、(识记)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等基本概念的内涵。
①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审美活动的目的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②美:美指的是广义的美,甚至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③审美形态:审美形态是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④美感(即审美经验):美感是在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⑤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特点:首先,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其次,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完整word版,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以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 、英国贝尔的“存心味的形式” 、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 、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 、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 、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 、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此后的剖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表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
狭义的美育是指存心识地经过审美活动,加强者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采。
广义的美育是指经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令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6.审美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目光对待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
2)审美价值将以特别的形式成为权衡全部生活和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掌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7.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美学最初是依赖于哲学的,此后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素来没有离开过哲学。
全部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基础,美学必定包含着哲学的品行。
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其差别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广泛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别规律。
8.中国今世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详细说就是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9.自由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看法,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00037 美学讲义 美学第二章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第一节审美活动的存在方式一、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只有审美理想的召唤,才使自然需要变成审美需要,并使审美需要摆脱欲望而走入现实并不断进步;还是审美理想,使人得以实现对现实的超越。
而在向审美理想的超越过程中,审美趣味起着综合的掌控作用。
(一)审美需要:1)概念:所谓审美需要,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
2)特征:①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
为什么在宇宙间一切有生命的动物中,只有人才有审美需要,也只有人才现实地从事各种审美活动?这是因为只有人才会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只有人才有自我意识,因而只有人才真正懂得去追问自身存在的意义,并自觉地去创造自己生命的价值。
②是人的一种高级精神追求,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正如黑格尔所说,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并且就在这种实践过程中认识和观照他自己。
(二)审美理想:1)概念: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
审美经验是以感性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的,因而审美理想也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观念,而是具有一定的形象性特点。
审美理想并不是一般形态的思想观念,而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
当然,这种表象也不是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而是主体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协调运作创造出来的。
因此,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的位置,同时,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2)作用:①决定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②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主要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首先,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
自考00037《美学》大纲必考知识点提纲
单选] 97. [领会]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活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表现有哪
些?
98. [领会]巫术活动对审美的原始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主要表现有哪些? 99. [领会]卢卡契认为巫术为模仿艺术的形成所作的准备主要表现有哪些? 100. [识记]判断审美活动业已发生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是什么? 101. [领会]简述原始意识的特征?[近年考题-201107 简答] 102. [识记]比较自觉的审美活动距今多少年?[近年考题-201007 单选] 103. [识记]原始人在物质生产中的装饰活动大致有哪些? 104. [识记]人的审美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105. [识记]原始人的自我装饰类型主要有哪些? 106. [识记]学术界对人类刻痕文身等装饰习尚的现象的解释是什么? 107. [识记]原始艺术的主要样式有哪些? 108. [识记]我国的史前绘画最早见于什么时代?[近年考题-201107 单选]
单选,201004 单选] 11. [领会]简述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的理由? 12. [领会]为什么说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3. [领会]简述美学研究的方法?[近年考题-200904 单选,201004 简答,201104 简答,
201107 单选] 14. [识记]美学发展经历的阶段有哪些?[近年考题-201007 多选] 15. [领会]简述审美意识? 16. [识记]东西方悲剧意识不同有哪些? 17. [领会]简述美学思想?[近年考题-201104 单选] 18. [识记]简述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19. [识记]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其重要标志是什么?[近年考题-200907 多选] 20. [识记]美学之父是谁?[近年考题-201104 单选] 21. [识记]鲍姆加登创立的“感性学”翻译成“美学”的途径有哪些? 22. [识记]黑格尔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什么?[近年考题-201107 单选] 23. [领会]简述马克思的实践论? 24. [领会]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 25. [领会]简述马克思的存在论的基本内容和特色?
00037美学(2019年版)考纲
00037美学自学考试大纲(2019年版)考核目标本大纲的考核目标,按识记、领会和应用三个层次规定所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
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识记:了解有关的名词、概念和知识的含义,并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原理、概念的区别的联系。
应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包括对艺术作品与审美现象的分析与把握。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要求考生能够了解: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等问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美学的学科属性(一)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二)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第二节美学的研究对象(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第三节美学的研究方法(一)马克思的实践论(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存在论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美学的学科属性1、识记:(1)审美意识的含义;(2)美学思想的含义;(3)美学的学科属性。
2、领会:(1)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2)美学学科的综合性。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1、识记:(1)有关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2)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审美现象的主要形态。
2、领会:审美现象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3、应用: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三)美学的研究方法1、识记:(1)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性;(2)马克思的实践论。
2、领会:(1)美学学科的研究方法;(2)美学与哲学的关系。
3、应用:(1)结合实际谈谈哲学方法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2)结合实际谈谈美学研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四、本章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关系;美学的研究对象。
本章难点:马克思的实践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存在论的基本要义。
4.《美学》考试大纲
《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查目标及要求本考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的美学基础知识和哲学思维能力。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考生应具有一定的哲学思维能力和一定水平的美学写作能力,并能够灵活运用相关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绪论第一节美学的性质一、美学的研究对象二、美学的学科属性三、美学的分支学科第二节美学的意义一、美学的知识学意义二、美学的哲学意义三、美学对艺术活动的指导意义四、美学对社会生活的指导意义第三节美学的历史一、西方美学的历史二、中国美学的历史三、中国美学的现代建设和发展问题第一章美学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原则第一节哲学与美学体系的历史演变一、古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二、近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三、现代西方哲学与美学体系四、中国古典哲学与美学体系第二节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意义二、确立现代中国美学的哲学基点第三节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一、西方古典美学的方法论二、现代西方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方法论三、现代中国美学的方法论原则第二章审美的本质第一节审美本质的发现一、审美的自由性二、审美的超越性第二节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一、生存与生存方式二、审美是自由的生存方式三、审美是自由个性的创造第三节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一、体验与体验方式二、审美是超越的体验方式三、审美是对存在意义的体悟第四节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一、美的本质问题从属于审美本质问题二、美是自由的对象和超越的意义三、美是主客观的同一第三章审美的起源第一节审美起源问题的分析一、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几种观点二、对诸种审美起源理论的分析、评价三、审美起源问题的内涵第二节审美的原型一、审美的生理基础二、审美的原型三、原始文化作为原型的意义第三节审美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一、原始劳动创造了审美的生理条件二、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社会物质生存条件三、社会实践创造了审美的需要第四节审美起源的内在根据一、审美发生的深层心理动力二、审美发生的直接心理动力三、审美发生的心理创造能力第五节审美起源的历史过程一、原始社会的瓦解和人类文明的发生二、巫术文化向审美文化的转化三、审美的确立第四章意识与审美意识第一节人类意识类型一、原始意识二、现实意识三、自由意识第二节意识结构一、认知方面与意向方面二、意识层次三、意识水平第三节审美意识一、审美意识的性质和特征二、审美意识的要素三、审美意识的创造第五章审美符号第一节符号的性质和形态一、符号的性质二、原始符号三、现实符号四、超越性符号第二节符号的分类和结构一、符号的形式分类二、符号的意义结构第三节审美符号的性质一、审美符号是意象性符号二、审美符号是超越性符号三、审美符号的内涵语法第四节审美符号的创造一、审美符号与现实符号的关系二、审美符号的生成第六章审美对象和审美文化第一节审美对象的分类一、按存在形态划分的审美对象二、按心理感受方式划分的审美对象三、按接受感管划分的审美对象第二节审美文化一、文化的形态二、文化的结构三、审美文化的性质和特征第三节审美文化的现代性问题一、精英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二、审美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第四节作为审美文化的艺术一、艺术的结构二、艺术的形态三、艺术的性质和意义第七章审美范畴第一节审美范畴的性质一、审美范畴与审美形态二、审美范畴的历史性与民族性三、审美范畴的两极对立第二节肯定性审美范畴一、优美二、崇高三、喜剧第三节否定性审美范畴一、丑陋二、荒诞三、悲剧第八章审美解释第一节审美解释的性质一、审美体验是审美解释的基础二、审美解释是审美意义的呈现过程三、审美解释是审美释义与审美评价的同一四、审美解释的历史性与超历史性第二节审美理解与审美判断一、审美理解(判断)是审美体验与审美阐释(批评)的中介二、审美批判及其标准三、审美理解及其依据第三节审美阐释与审美批评一、审美阐释(批评)是对审美理解(判断)的反思和分析二、审美阐释(批评)的依据释更新的审美观念第四节艺术批评一、艺术批评释审美解释的典范二、艺术批评的多种形态三、艺术批评的社会作用第九章审美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审美历史的特性一、审美历史悖论二、审美是时间性与超时间性的统一三、审美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四、审美是发展与超越的统一五、审美是规律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第二节审美历史发展的动因一、社会发展是审美发展的现实条件二、人的发展是审美发展的根据三、社会发展与审美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节审美历史的结构分析一、审美文化模式和审美传统二、审美思潮三、审美历史的古典与现代第四节审美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一、审美发展中的继承二、审美发展中的革新三、审美发展中继承与革新的关系第十章审美的功能与美育第一节审美的功能一、审美对抗异化的解放作用二、审美介入现实的批判作用三、审美超越现实的终极关怀作用四、审美升华原欲的美感娱乐作用五、审美消除主客对立的协调作用六、审美陶冶心灵的教化作用第二节审美作用的特点一、审美作用的不可抗拒性二、审美作用的超功利性三、审美社会作用的间接性四、审美作用的内在性和潜移默化性第三节美育一、美育的性质和任务二、美育的原则和途径三、美育对儿童的特殊意义第三部分:试卷结构本考试包括两个部分:简述题、论述题。
00037自考美学吐血整理
美育与德育的区别
诉诸感性
第三节 美 育的特点
潜移默化
能动性
怡情养性 第四节美育 的功能 化性起伪
美育对于人性情的陶冶、情感的净化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如春风化雨般的逐渐沁入人的心灵,是一个潜移默化 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熏陶和浸染,审美主体可能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改变,但却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发生着微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 化,渐渐形成一种心理结构,持久地影响着精神生活。 主体在美育中的能动性还表现在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能有自觉的追求。审美是在人与物的自由关系中形成的,主体在参与审美 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能动性。
美育的功能之一,指美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感化人、影响人,使人们的修养达到理想的境界 荀子以“化性起伪”解释人性和文化的生成,从中也体现了美育的功能。即美育以情感的方式陶冶人的情性,从而改造人性自身的 弱点,使其健康发展。
第五节美育 审美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造就审美的人。 的目的
美育内涵
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各种美的形态作为具体的媒介手段,通过审美活动展示审美对象丰富的价值意味,直接作用于受教者的情感世 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人的心理结构,铸造完美人性,提升人生境界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定向教育方式。
第二节 美 育的内涵
首先,对美育内涵的确定应该体现手段与效果相一致的原则。 确定美育的内涵应该遵 其次,确定美育的内涵还应遵循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兼顾的原则。 循哪些原则。 再次,确定美育的内涵还应遵循独特性的原则。 认为美育是人格教育,是把美和善混为一谈。 美育与人格教育、情感 认为美育是情感教育,体现了近代西方二元分立的思维特点。 教育、艺术教育的区别 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过于夸大了艺术在审美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也限制以至遮蔽了审美教育更深刻的目的和更高远的 价值追求。 德育带有强制性的外在影响,美育的方式是动于内,从内心、从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 审美对人的感化往往使人亲和,充满爱心。而道德规范则是一种严肃的要求。 美育的基本特点在于,审美对象以其感性特征,通过丰富的形象,以情感为中介,悦耳悦目,并打动人的心灵,从而激发共鸣,达 到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丰富人的心灵的目的。美育是以感性的方式,来陶冶人的精神,转移人的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一、课程内容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
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6.审美活动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审美活动以一种审美(艺术)的眼光看待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劳动。
2)审美价值将以特殊的形式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和生产劳动合理与否的重要尺度。
3)在审美活动中,对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把握,更多是从感性形式方面进行的。
7.美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后来美学成为独立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美学的多种研究方法之中,最核心的方法是哲学方法。
其区别是,哲学研究的是整个客观世界以及人类主观世界的最普遍的规律,美学则是研究人类审美活动的特殊规律。
8.中国当代的美学理论毫无疑问应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具体说就是应当以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构成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9.自由是美学的哲学基础向美学的内在问题过渡的中介概念,也是从人的实践—存在向审美现象、审美活动过渡的中介环节。
10.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美与审美形态、美感与审美经验、艺术与艺术活动、审美教育。
11.审美境界的主要特点:1)它是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统一。
同时,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收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其中,有限的是景和物,无限的是情、思、想象和韵味。
在这种无限的情思和自由的想象中生成的是包孕了无限韵味的意蕴,从而比日常生活中一般的审美更自由无碍、更有内涵、更耐人寻味、更具审美价值。
2)人生境界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换成审美境界。
这个条件就是人生修养。
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转换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其生成机制在于精神上的修养公服或内在实践。
当然,这种修养工夫或内在实践因各家学说的不同而有差异,但就它们共同构成中华审美文化的遗传基因这一点来说,却是完全一致的。
3)审美境界也有高低不同的层次之分。
12.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
13.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的关系由物质层次向精神层次的深度拓展,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14.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5.结合实际分析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应当是审美活动。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对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的现实展开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某种现象如果不体现为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就不是审美现象,因此美学应该是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但是只有我们在进行创造和欣赏时,艺术作品才作为审美对象为我们呈现出美。
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自然界中的审美对象即自然美。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无所谓美不美,自然现象和人发生了审美关系才成为美的。
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自然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也不存在审美的意义。
而且,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自然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当它与人发生亲和关系、并逐渐生成审美关系时,才成为美。
自然美以及其它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3)科技美即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
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探究的对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
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说审美关系时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
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二、章节训练1.【单选】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美学家是黑格尔。
2.【单选】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关系的美学家是蒋孔阳。
3.【单选】与美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哲学。
4.【单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体现着高级审美意识。
5.【单选】“诗可以兴、观、群、怨”说是一种美学思想。
6.【单选】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
7.【单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分割。
8.【单选】不存在外在于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或审美客体。
9.【单选】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形成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10.【单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1.【单选】审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审美境界。
12.【单选】审美经验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感性因素。
13.【单选】美学的基本内容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是艺术活动。
14.【单选】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艺术和艺术活动。
15.【单选】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
16.【多选】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的观点是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17.【多选】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主体方面的观点是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学科;美学史研究审美心理的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多选】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的美学家是托马斯•门罗、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9.【多选】当代人们对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是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
20.【多选】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多层次性、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21.【多选】审美经验是一种感性经验、快感经验。
22.【名词解释】美学思想:是指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性思考。
23.【名词解释】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思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24.【名词解释】美学: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他把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感性认识的学科。
1750年,他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美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鲍姆加登因此也被称为“美学之父”。
25.【简答】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代表性看法:1)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这种看法源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
2)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史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3)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并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以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为代表。
4)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活动。
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重点研究产生这些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
如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的。
5)第五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
而单纯研究主体或者客体都是片面的。
现在人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6.【简答】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美学是关于审美想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
1)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与协助;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2)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和附属之分的。
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该是哲学方法。
A.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B.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这是科学和试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及的。
C.美学涉及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D.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还需要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27.【简答】审美关系的特点: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审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以自已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在审美关系中,客体往往不是通过其理性内容,而是通过表现其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向主体展现自身的;而主体主要凭借其感官来直接把握、感受、体验客体。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
自由表现为:A.超功利性。
在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不是追求对象的有利有用有益和自身欲望的满足,而是以自己的虚怀去领悟对象的虚无。
B.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而不是专注对象的物质实存和物理属性。
C.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D.在审美关系中主体内在诸心理能力如感性与理性、想象力与理解力、情感与理智等都能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在审美关系之外或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