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_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合集下载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详解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详解
泛指有 益或有 害变化
食品的腐败变 质,指食品在一定 的环境因素影响 下,由微生物为主 的多种因素作用 下所发生的食品 失去或降低食用 价值的一切变化, 包括食品成分和 感官性质各种变 化.
第一节 腐败变质与发酵
腐败变质
基本概念
发酵
腐败变质与发酵的比较
狭义的发酵
是指微生物在
无氧条件下分解 碳水化合物(蔗糖、 淀粉类等)产生各 种有机酸(乳酸、 乙酸等)和乙醇等 产物的过程。
3.硫醇的 生成
硫醇是
通过含硫化 合物的分解 而生成的。 例如中硫氨 酸被甲硫氨 酸脱硫醇脱 氨基酶进行 如下的分解 作用。
CH3SCH2CHNH2COOH+H2O→ 甲硫氨酸 CH3SH +NH3 +
CH3CH2COCOOH 甲硫醇 ɑ—酮酸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生化过程及产物
蛋白质类
脂肪类
碳水化合物类
人的嗅觉刺激阈值在空气中的浓度(mol/L)为: 氨2.14x10-8、
三甲胺5.01xl0-9、 硫化氢1.91×10-10、 粪臭素1.29X10-10。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生化过程及产物
蛋白质类
脂肪类
碳水化合物类
5.蛋 白质 分解 造成 的食 品腐 败变 质的 鉴定
(2)活菌数的测定和TTC试验 检查食品中的活菌数是判定食品腐
脂肪类
碳水化合物类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生化过程及产物
蛋白质类
脂肪类
碳水化合物类
1、氨基 酸的分 解 氨基
酸通过 脱氨基、 脱羧基 被分解。
脱氨脱羧同时进行 通过加水分解、氧化和还原等方式 生成醇、脂肪酸、碳氢化合物和氨、二氧化碳。
第三节 食品腐败变质的生化过程及产物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和变质(3P)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和变质(3P)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一、腐败与变质1.腐败变质和发酵的区别和联系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发酵是指利用微生物或微生物的成分(如酶)产生各种产品的有益过程。

腐败变质和发酵都包含着微生物物质代谢的结果,区别是:对人类有益则称为发酵,无益甚至有害的则称之为腐败变质。

2.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一)微生物的作用:是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重要原因。

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

(二)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①理化性质:包括食品本身的成分、所含水分、pH值高低和渗透压的大小。

②食品种类:易保存的食品和易腐败变质的食品。

(三)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空气等自然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促进食品本身发生各种变化上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成为影响食品变质的重要条件。

二、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包括:(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分解为肽,再分解为氨基酸。

氨基酸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有机胺、硫化氛、硫醇、吲哚、粪臭素和醛等物质,具有恶臭味。

★特别是有机胺,作为鉴定肉类和鱼类等富含蛋白质食品的化学指标之一。

(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酸败是由于动植物组织中或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或由于紫外线和氧、水分所引起的,食品中的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酸进一步分解生成过氧化物和氧化物,过氧化物进一步分解为具有特殊刺激气味的酮和醛等酸败产物,产生所谓哈喇味。

★油脂含量丰富的食品腐败变质的特征:过氧化值上升,酸度上升,羰基反应呈阳性。

(3)碳水化合物分解: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寡糖、多糖(淀粉)等。

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主要有粮食、水果、蔬菜和这些食品制品。

主要以碳水化合物在微生物或动植物组织中酶的作用下,经过产生双糖、单糖、有机酸、醇、醛等一系列变化,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如:苹果久置腐烂含有酒味,主要是由于碳水化合物生成了醇类物质。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精)

第一章 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 腐败变质概念: 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如鱼肉的腐败、油脂的酸败、果蔬腐烂、粮食的霉变等。

原因: 食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被污染的微生物分解代谢的过程,或自身的酶进行生化过程。

2. 腐败: 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蛋白质食品发生的变质。

食物 + 分解Pro.的微生物AA + 胺 + 硫化氢等3. 酸败: 是脂肪食品发生的变质,特征是产生酸和刺激性的哈喇味。

脂肪食物 + 解脂微生物 脂肪酸 + 甘油及其它产物酸败的原因:微生物产生的酶解作用;或是在外界条件作用下发生的水解过程和脂肪酸的自身氧化,使油脂分解成脂肪酸、醛类和酮类等,食品的色、香、味发生改变,酸败产物醛、酮具毒性,危害健康。

4. 发酵: 由微生物引起糖类物质的变质。

碳水化合物 + 分解糖类的微生物 有机酸 + 酒精 + 气体5. 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1) 感官鉴定:以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来查验食品的色泽、气味、口味,简单灵敏。

2) 物理鉴定:食品变形、软化。

鱼肉类肌肉松弛、弹性差,组织体表发粘等。

液态食品出现浑浊、沉淀,表面有浮膜、变稠等。

3) 化学鉴定:测定微生物代谢的腐败产物,如鱼、虾、肉类常以挥发性氮的含量作评定的化学指标。

糖类食品缺氧时常以有机酸含量或pH 值变化作为指标。

4) 微生物鉴定:一般以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作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

第一节 引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性⏹ 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目标:①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性②提供高质量的产品③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 (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一 生物学因素非细胞结构 : 病毒、亚病毒、噬菌体◆ 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胞结构 :真核微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及病原真菌)、 澡类植物和原生动物食品腐败 变质因素 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氧化作用 生物学因素:微生物、昆虫、寄生虫、其他因素: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在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

第一章食品腐败变质因素及其控制现代食品加工的三个主要目标:一、确保加工食品的安全期;二、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三、使食品具有食用的方便性(延长新鲜产品供应期和货架期,减少厨房操作)。

微生物因素和化学因素可能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影响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原因,对加工食品而言,主要是微生物。

而所谓的食品质量如风味、颜色和质地等同样与微生物引起的腐败,酶的作用和和化学反应等密切相关。

1.引起食物变质的主要因素及其特征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其他因素。

1.1生物因素微生物的特点是种类多,生长繁殖快,代谢能力强,且分布极广。

微生物大量存在于空气、水和土壤中,吸着在食品原料、加工用具、容器和工作人员的身体上。

这些环节是食品加工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除了暴露于空气、水或土壤的表面外,健康的植物和动物组织内部是无菌的)。

因此食品保藏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控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长,以及避免食品保藏过程中微生物的再污染。

尤其是原料经加工处理后,生命活动制止,失去天然的抗病性与耐贮性,而加工及成品保藏过程中存在大量微生物污染源,那么这种对微生物的控制就成了食品保藏的关键。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细菌,霉菌,酵母菌。

1.1.1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特点细菌:在绝大多数场合,食品变质主要原因是细菌引起的。

细菌活动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恶臭或异味的结果。

产芽孢细菌非常耐热。

酵母菌: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中一般不生长;PH值5.0左右的微酸环境中生长发育良好。

霉菌:易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中生长发育;在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中也容易滋生霉菌。

由于霉菌具有好气性,所以无氧的环境可抑制其侵害,在水分含量15%以下,可以抑制其侵害。

1.1.2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子PH值:大多数细菌易在中性至微碱性环境中生长繁殖。

霉菌和酵母菌则一般能在酸性环境中生长发育。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发学生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发学生

《食品保藏原理》思考题绪论1. 根据食品保藏原理,举例说明食品保藏方法的分类。

食品保藏的方法有四类,分别如下:(1)、维持食品最低生命活动的保藏法。

(2)、通过抑制变质因素的活动来达到保藏目的的方法。

(3)、通过发酵来保藏食品。

(4)、利用无菌原理来保藏食品。

第一章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子及其作用1.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引起食品变质的?答:(1)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和鼠类(2)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促褐变、氧化作用(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氧气、其他因素(机械损伤、环境污染、农药残留、滥用添加剂和包装材料)2. 果蔬中的病原菌主要是?果蔬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病害有什么特点?答:主要是酵母菌和霉菌特点:酵母菌能使水果中的糖类酵解产生乙醇和CO2.。

霉菌能以水果中简单化合物作为能源,破坏水果中的结构多糖和果皮等部分。

水果中常见的腐败微生物菌有酵母菌属、青霉菌属、交链孢霉属、根霉属、葡萄孢霉属及镰刀霉属。

3. 肉中常见的腐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有哪些?鲜肉变质过程的特点是什么?肉类变质现象常见的有哪些?答:主要有:细菌、酵母菌、霉菌特点:发粘、变色、长霉及产生异味等发粘:发粘的肉块切开时会出现拉丝现象,并产生臭味。

变色:肉类变色现象有很多,如绿变、红变等。

长霉:如白分枝孢霉和白地霉可以产生白色霉斑,腊叶枝霉产生白色斑点,草酸青霉产生绿色霉斑等。

4. 鲜乳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有哪些?乳液的腐败变质过程特点?鲜乳的变质现象有哪些?奶粉中常见的腐生微生物?答;主要有鲜乳中污染的微生物有细菌、酵母和霉菌等多种类群。

特征:乳凝块被消化(液化)、乳液的pH 逐步提高向碱性方向转化,并有腐败的臭味产生的现象。

冷藏牛乳中可经常见到低温细菌促使牛乳中蛋白分解的现象奶粉中常见的浮生微生物有:5. 鲜蛋中的腐生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有哪些?鲜蛋的腐败变质现象有哪些?鲜蛋的腐败变质过程是?答:主要有细菌和霉菌,并且多为好氧菌,部分为厌氧菌,酵母菌较少见。

第1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第1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30~45℃
25~30℃
45~55℃
30~35℃ 15~25℃
-10~-5℃ 12~15℃
细菌污染
细菌的危害
引起食品质量变化
富含分解各种有机物质的酶类,在酶作 致病或引起食物中毒 用下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及碳水 化合物,可使食品的感官性能改变,营 养价值降低,甚至引起食物严重腐败变 质,完全失去食用价值;
(3)水分 微生物生长发育需要自由水分。干制食品 由于脱去了有效水分,能防止细菌、酵母 菌和霉菌的生长。
不同的微生物,其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低 Aw也不同
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与水分活度的关系(真部孝明,1992)
中湿食品(Intermediate moisture foods)通过添加大量糖或多元醇使水 分活度降至0.85以下并包装,可防止 酵母和霉菌的生长。 盐藏、糖藏利用其高浓度时具有较高 的渗透压,降低了水分活度,从而抑 制微生物的生长。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本章内容重点: 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2.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 3.食品保存的主要方法 4.食品质量变化控制的主要途径
现代食品加工有三个主要的目标:
安全性
原料质量 高质量 保藏技术 加工技术 生产设备 方便性
造成食品败坏的原因很多。原料自采收 起,经过运输、预处理、加工、成品贮 运及销售,直至食用前,所处的环境都 有可能是引起食品败坏的直接或间接原 因。
食物 有空气 需氧细菌 霉 菌 酵 母 高水分 需氧细菌 霉 菌 酵 母 低水分 霉菌 无空气 厌氧细菌 酵 母
1.1.2 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1) pH
适宜pH环境 霉菌和酵母菌一般能在酸性环境 生长发育 中性至微碱性繁殖 pH4.0以下其生长活动会受到抑制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

《食品工艺学》知识点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食品腐败变质:指食品收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造成其原有的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第一节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一、生物学因素(一)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菌、)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温度(≥100℃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pH、气体成分、Aw、基质条件。

(二)害虫和啮齿动物:害虫、啮齿动物、寄生虫。

二、化学因素(一)酶的作用:①酚酶:酶促褐变需要酚酶或多酚氧化酶、氧气和底物三要素;脂氧合酶,可作用于脂肪酸,产生多种不完全氧化产物。

②酯酶,催化酯键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水溶性酶。

③果胶酶,可使细胞壁及细胞间的果胶物质转变为水溶性的果胶,质地变软。

④蛋白酶,催化蛋白质中肽键水解。

(二)非酶褐变:1、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反应生成棕色甚至黑色的大分子物质。

食品为加热或长期贮存后褐变的主要原因。

防止美拉德反应的措施:降低储藏温度;调节食品水分含量;降低食品pH值,使食品变为酸性;用惰性气体置换食品包装材料中的氧气;控制食品转化糖的含量;添加防褐变剂如亚硫酸盐等2、焦糖化反应,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情况下,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脱水与降解发生褐变3、抗坏血酸氧化褐变①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进而与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生产红褐色产物;②抗坏血酸在缺氧的酸性条件下形成糠醛并进一步聚合为褐色物质的结果。

防止措施:降低产品温度;用亚硫酸盐溶液处理产品,抑制葡萄糖转变为5-羟甲基糠醛,或通过还原基团的络合物抑制抗坏血酸变为糠醛,从而防止褐变。

4、食品成分与包装容器发生的的化学反应。

(三)氧化作用:食品中含有的不饱和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等)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

脂肪的氧化酸败,主要是脂肪水解的游离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双键容易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并进一步分解的结果。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食品加工与贮藏
食品加工方式
加工温度
高温处理可能导致食品中 的酶失活和微生物死亡, 但也可能引起食品营养成 分的损失和变色。
加工时间
长时间加工可能导致食品 中水分和营养素的流失, 加速食品变质。
加工环境
加工过程中可能引入污染 微生物,如细菌、霉菌等 ,导致食品变质。
食品包装材料
密封性
01
包装材料的密封性能不好,可能导致食品与外界环境接触,加
速食品变质。
阻隔性
02
包装材料的阻隔性能不好,可能使食品中的水分和氧气等物质
流失,影响食品的保鲜效果。
化学稳定性
03
包装材料应稳定,不易与食品发生化学反应,避免引入有害物
质。
食品贮藏方式
温度
温度是影响食品贮藏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 温度都可能导致食品变质。
生影响。
02
添加剂使用不当
如果添加剂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会加速食品变质腐败的过程。例
如,过量添加防腐剂可能导致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反而缩短
食品的保质期。
03
非法添加剂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可能会使用一些非法添加剂,如苏丹红、
三聚氰胺等,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会导致食品变质腐败。
03
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氧化或分 解,影响食品品质。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微生物因素
细菌
革兰氏阴性菌
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容易引起食品中毒和肠道疾病。

食品工艺课后思考题附带答案

食品工艺课后思考题附带答案

第一章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1)外在因素1.微生物:细菌:细菌引起的变质一般表现为食品的腐败;细菌会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产生臭味或异味,甚至伴随有毒物质的产生;酵母菌:在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的食品中容易生长发育,在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一般不生长;在pH5.0左右的微酸性环境生长发育良好;霉菌:在有氧、水分少的干燥环境能够生长发育;富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容易生长霉菌,出现长霉现象;2.害虫和啮齿动物:害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啮齿动物: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2)内在因素食品自身的酶作用和各种理化作用2.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酶的作用:(1)酶作用引起的食品变质主要表现在色、香、味、质地的变劣;(2)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抗坏血酸氧化反应(3)氧化作用:脂肪的氧化3.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答:温度:影响食品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和酶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速度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水分:水分不仅影响食品的营养成份,风味物质和外观形态的变化,而且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发育。4.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无生机原理……无菌原理;假死原理……抑制微生物;不完全生机原理……保鲜;完全生机原理……发酵原理5.如何根据食品的腐败变质的症状判断食品败坏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6.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答:基本原理:各栅栏因子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效应” ,使微生物不能逾越,从而达到保藏食品的目的。应用:⑴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微生物控制;⑵食品加工与保藏中的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⑶与HACCP有某些相同的作用。7.食品标签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那些?1.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制造者、经销者的名称和地址;日期标志和储藏指南;质量等级:按标准中的规定标注;产品标准号;特殊标记内容;条形码;各种标志2.基本要求:(1)食品标签不得与包装容器分开。(2)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不得在流通环节中变得模糊甚至脱落;必须保证消费者购买和食品时醒目,易于辨认和识读。(3)食品标签的一切内容,必须清晰,简要,醒目,文字,符号,图形应直观,易懂,背景和底色应采用对比色。(4)食品名称必须在标签的醒目位置,食品名称和净含量应排在同一视野内。(5)食品标签所用文字必须是规范的文字。(6)食品标签所用的计量单位必须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第二章食品干藏1.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的发育和耐热性的关系答:1)与发育的关系:A.水分活度下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下降,甚至等于零。B.微生物的种类不同,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不同;C.最适宜的水分活度和最低水分活度除与微生物的种类有关,还与食品的种类、温度、酸度有关;2)与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微生物的耐热性增加。2.水分活度与酶活性和酶耐热性的关系答:1)与酶活性的关系:各种生化反应的发生都需要满足一定的水分活度条件;水分活度降低,酶的活性下降,对应的生化反应速度减慢;酶起作用的最低水分活度与酶的种类、温度、pH有关。2)与酶耐热性的关系:水分活度降低,酶的热稳定性增加,食品干制过程的条件难以钝化酶的活性。食品干制后,酶的活性降低,但底物的浓度增加,生化反应的速度可能加快或减慢。3.水分活度与氧化,非酶褐变的关系答:1)与氧化的关系: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小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增大,脂肪的氧化表现为过氧化物价的增加;当食品的水分活度大于单分子吸附水所对应的水分活度时,氧化反应速度随水分活度降低而减小,脂肪的氧化表现为水解。2)与非酶褐变的关系:一般非酶褐变最适宜的水分活度为0.6~0.9,当水分活度为0或1,非酶褐变的速度等于零即食品中的水分活度特高或特低,非酶褐变的速度也很低,反应物的浓度对非酶褐变反应速度有重大影响。4.影响食品湿热传递的因素干燥介质的温度;干燥介质的湿度;干燥介质的流速;食品的种类、大小、表面积;原料的装载量;5.什么是干燥曲线,干燥速度曲线和温度干燥曲线?它们有什么意义?(1)干燥曲线:说明食品含水量随时间而变化的关系曲线。意义: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干燥开始后的很短时间内,食品的含水量几乎不变。随后,食品的含水量直线下降。在某个含水量以下时,食品含水量的下降速度将放慢, 最后达到其平衡f式中:G为待干食品的重量;A为待干食品的蒸发面积;N为降率干燥速度;W1为降率干燥阶段结束时的含湿量;W2为降率干燥开始时食品的含湿量。7.常见食品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答:自然干燥法和人工干燥法(1)自然干制特点:A.方法和设备简单,无能耗,生产费用低,管理粗放;B.干制时间长,干制品质量差;C.受气候条件限制;D.需要大面积的晒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2)人工干制特点:A.干燥速度快,干制品质量好;B.不受气候条件限制,工艺条件易于控制;C.卫生条件好;D.需专用设备,管理要求严格;E.能耗大,干制费用高;8.试述升华干燥的原理,如何加快升华干燥速度?答:原理:根据水相平衡关系,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水的三种相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当水的温度和压力与其三相点温度和压力相等时,水就可以同时表现出三种相态。而在压力低于三相点压力时,或在温度低于三相点温度时,改变温度或压力,就可以使冰直接升华成水蒸气。方法:9.食品干制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食品质量有什么影响?一.物理变化:1)干缩:干缩导致体积缩小,肌肉组织细胞的弹性部分或全部丧失,而且干缩之后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多孔性结构;2)表面硬化:发生表面硬化之后,食品表层的透气性将变差,使干燥速度急剧下降,延长了干燥过程;3)溶质迁移现象:溶解在水分中的溶质随水分向表层迁移。二.化学变化:1)营养成分的变化:A.碳水化合物的减少;B.脂肪氧化;C.蛋白质脱水变性; D.维生素的损失2)色泽的变化:①非酶褐变;(A.羰氨反应;B.焦糖化反应;C.维生素C的氧化)②酶褐变;③色素物质本身的变化3)风味的变化:A.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损失;B.脂肪类物质氧化形成的异味和异臭;C.产生某些特殊香气三.组织学变化:干制品复水性变差,复水后的口感较为老韧,缺乏汁液。10.不同的干制品放在一起储藏时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可能会发生串味不同种类的食品在同一个冷藏间内储藏,气味强烈的食品会将味道传给其他食品;防止酶促褐变的措施:热烫、硫处理、稀盐水浸泡防止非酶褐变的措施:亚硫酸盐处理11.你是否认为干燥技术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食品保藏技术?第三章食品低温保藏1.食品低温保藏的原理是什么?答:借助人工制冷技术降低食品温度达到适当程度的低温并始终维持这样的低温来保藏食品,在这样的低温下能阻止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2.低温对微生物和酶的影响?答: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对低温的敏感性较差,绝大多数微生物处于最低生长温度时,新陈代谢已减弱到极低程度,呈休眠状态。再进一步降温,就会导致微生物死亡。低温对酶的影响:A.温度降低,酶的活性降低; B.当食品温度低于冻结点时,一部分水结冰,导致食品的水分活度下降,酶的活性降低;C.低温并不能完全抑制酶的活性; D.食品解冻时酶的活性大大增强,从而使食品品质快速下降。3.食品的冷却目的和方法有那些?答:目的是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生化反应速度方法:空气冷却法,冷水冷却法,碎冰冷却法,真空冷却法4.食品的冷藏方法及其特点?1)自然空气冷藏法:通风库效果不如冷库,但费用较低2)机械空气冷藏法:制冷通过机械进行,利用空气作冷却介质的,故热传导较慢。3)气调冷藏法:a)抑制果蔬的后熟;b)减少果蔬损失;c)抑制果蔬的生理病害;d)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e)防止老鼠的危害和昆虫的生存。5.食品冷藏过程中的质量变化表现在哪里?其控制措施是什么?答:A.水分蒸发:表现:失去新鲜饱满的外观,出现明显的调萎现象。措施:控制温差,湿度和流速B.冷害:表现:表皮凹陷;果肉组织的褐变;未成熟的果实采后受到冷害将不能正常成熟或着色不均匀,不能达到食用标准;叶菜上和有些果实上出现的水浸状斑点;快速腐烂。措施:控制冷害临界温度的值和时间的长短。C.后熟作用: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升高,糖酸比例趋于协调,可溶性果胶含量增加,果实香味变得浓郁,颜色变红或变艳,硬度下降。措施:控制其后熟能力,低温。D.移臭和串味:表现:互相吸收气味。措施:凡是气味互相影响的食品应该分别储藏,或包装后进行储藏。E.肉的成熟:表现:经过一段时间肉质变得粗硬,持水性大大降低。继续延长放置时间,则粗硬的肉又变成柔软的肉,持水性也有回复,而且风味极大的改善。措施:低温。F.寒冷收缩:肉质硬、嫩度和风味差;G.脂肪氧化;H.其他变化。6.简述食品的冻结过程及其常用的冻结方法?答:食品的冻结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阶段:从初温到冻结点,降温快,其中会出现过冷现象。2)中阶段:降温慢,食品中大部分水冻结成冰。3)终阶段:从成冰后到终温,此时放出的热量,一部分用于降温,一部分用于继续结冰。常用的冻结方法:1)间接冻结:静止空气冻结,送风冻结,强风冻结,接触冻结。2)直接冻结:冰盐混合物冻结,液氮与液态二氧化碳冻结。7.冻结食品在包装和储藏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包装应注意:为避免冻品的干耗、氧化、污染等,包装材料应选择透气性能低的材料。在分装时,应保持在低温下进行工作,同时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重新入库。储藏应注意:要求贮温控制在-18℃以下,或者更低,而且要求温度要稳定,减少波动,并且不与其他异味的食品混藏,最好采用专库储存。8.食品在冻藏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变化?如何对其进行控制?答:1)冰晶的成长和重结晶:来不及转移就在原位置冻结,保持冻藏库温度稳定,避免储运温度波动。2)干耗:保持冻藏时足够的低温,减少温差,增大相对湿度,加强冻藏品的密封包装,采取食品表面镀冰衣的方法。3)冻结烧:采用较低的冻藏温度,镀冰衣或密封包装。4)化学变化5)液汁流失9.TTT的概念,计算及其重要性?概念:速冻食品在生产,储藏及流通各个环节中,经历的时间和经受的温度对其品质的容许限度有决定性的影响。计算:1)算出品质下降值为1.0时的每天品质下降量q; (q =1.0/ d)。2)算出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Qi;(Q i= q×d)。3)将各阶段的品质下降量累计,即为最终品质下降量。Q < 1.0 品质可认为优良; Q > 1.0 品质下降明显,数值越大,品质越低劣。重要性:10.简述冻结食品的解冻过程和方法?如何控制解冻过程中食品质量的变化?答:食品的解冻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 A.冻藏温度~ —5℃; B. —5℃~ 冻结点(最大冰晶融化带),有效解冻温度带,与最大冰晶生成带相反; C. 冻结点~解冻终温。方法:1)空气式;2)液体式;3)水蒸气式(常压型、真空型);4)内部加热式如何控制:第四章食品罐藏1.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热处理温度;食品成分。2.高温如何影响食品中酶的活性?答:p1063.罐头为何要排气,常见的排气方法有哪些?1)防止或减轻因加热杀菌时内容物的膨胀而使容器变形或破损,影响金属罐的卷边和缝线的密封性,防止玻璃罐跳盖。2)防止罐内好气性细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3)控制或减轻罐藏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出现的马口铁罐的内壁腐蚀。4)避免或减轻罐内食品色,香,味的不良变化和纤维素等营养物质的损失。热力排气法,真空封罐排气法,蒸汽喷射排气法。4.封罐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5.罐头传热的方式有哪几类?哪些因素会影响传热效果?答:导热,对流传热,对流导热。食品的种类;罐藏容器材料的物理性质;罐头食品的初温;杀菌锅的形式和罐头的大小、在杀菌锅内的位置、排列方式6.如何计算罐头的合理杀菌时间?答:τ=D(lga—lgb)(a:细菌初始数;b:τ分钟加热处理后的残存活菌数)D2=D1 10(t1 – t2)/ Z,τn= n D已知肉毒杆菌在121℃时的D值为0.26min, Z值为10℃。若要把芽孢数从107减少到105,求在115℃下所需的加热时间。7.什么是安全F值?它与实际杀菌时间有何关系?答:安全F值:在一定温度下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关系:F值越大,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长;反之,F值越小,杀死一定浓度的细菌或芽孢所需要的热力致死时间越短。8.罐头食品常用的杀菌方式有哪些?答:热处理,辐射,加压,微波,阻抗9.高压杀菌的规程和注意事项有哪些?答:10.简述罐头食品胀罐的类型及原因?答:隐胀,轻胀,硬胀①物理性胀罐:装罐量过多、顶隙太小、排气不足、杀菌后冷却速度过快等造成,一般在杀菌冷却后即可发现。②化学性胀罐:酸性食品与罐内壁发生电化学反应,使罐内壁被腐蚀,同时产生氢气聚积在罐内,一般要在罐头贮藏了一定时间才能发现。③细菌性胀罐:由产气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在罐头贮藏期间出现,同时伴随着食品的变质,经保温检查也能发现11.分析罐内食品变质的原因,生产中应如何防止变质现象发生?答:原因:罐头密封性不好;微生物存在;质量严格要求;加强冷却水的卫生管理;12.分析罐头容器腐蚀的类型,原因,如何采取防止措施?均匀腐蚀:酸性食品腐蚀,降低食品酸度或使用耐酸性罐;部分腐蚀:顶隙残存氧气的氧化作用,尽可能排气干净;集中腐蚀:酸性食品腐蚀或空气含量高,降低食品酸度和含气量异常脱锡腐蚀:食品内含有特种腐蚀因子;硫化腐蚀:含硫蛋白质较高的食品,在杀菌和贮藏时分解放出硫化氢或其它有机硫化物,与锡、铁作用产生黑色化合物。其他腐蚀:13.新含气调理食品的生产原理是什么?答:食品原料预处理后,装在高阻氧的透明袋中,抽出空气后注入不活泼气体并密封,然后在多阶段升温,两阶段冷却的调理杀菌锅内进行温和式杀菌,用最少的热量达到杀菌的目的,较好的保持了食品原有的色香味和营养成份,并可在常温下保藏和流通长达6-12个月。来自食工(老胡)课件的思考题:可以看一下!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食品工艺学的内涵2.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其特性。2.温度和水分对食品的腐败变质有何影响?3.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与保藏技术的四大类(维持最低生命活动保鲜贮藏、抑制微生物活动和酶的活性干制。冷冻冷藏。腌制、运用发酵原理乳酸。酒精。醋酸发酵、无菌原理罐藏)?4、酶活性的控制(降温与热处理、化学处理)5、微生物的控制途径(加热/冷却、控制水分活度、控制渗透压、控制pH、使用添加剂、辐照、微生物发酵)5、栅栏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食品生产和保藏过程中如何应用栅栏技术?5.食品标签必须标注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有哪些?第2章食品的低温保藏1.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发育和酶及各种生物化学反应有何影响?2、为什么要预冷,预冷有哪些方法;2. 什么条件下冷冻产品会腐败和食用不安全?保证冷冻产品安全的关键有哪些方面?3. 冻结过程可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快速通过最大冰晶生成区是保证冻品质量的最重要的温度区间?快速冻结可获得均匀致密的干制品,细胞膜和蛋白质受破坏小,复水后食品弹性好,持水力强4. 冻结和冻藏对果蔬有何影响?4、冻结速度快慢对冷冻食品质地有什么影响。5. 为什么蔬菜冻结前要热烫?如何掌握热烫的时间?6. 单体速冻(IQF)设备有何特点?适合哪些物料的冻结?冻结速度快;生产效率高,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食品在悬浮状态下冻结,彼此不会粘连,又称为“单体快速冻结”(individual quick frozen, 简称IQF);适合体积小、比重较小的食品冻结。7. 冻结果蔬对原料有哪些要求?水果和蔬菜在冻结工艺上有何异同?8. 影响速冻、冻结果蔬质量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和保证冻结果蔬的质量?第3章食品罐藏小结:D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温度有关,与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无关;D值本身并不代表全部杀菌时间,不能根据D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根据D与F的关系式,可以比较容易地知道F值。当T=121℃时,F = nDF值与微生物的种类、菌种及微生物细胞或芽孢的原始浓度有关;F值代表全部杀菌时间,实际生产时应根据F值制定杀菌的工艺条件。食品的干制保藏水分活度的概念;食品中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有什么关系,说明原因;水分活度对微生物、酶和其他反应有什么影响。干制脱水与浓缩脱水的区别;食品干制过程的核心问题;1.什么是导湿性和导湿温性?的定义与意义①导湿性:由于水分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含量高处向含量低处转移②导湿温性:食品内部由于温度梯度的存在促使水分从高温处向低温处转移2.简述干制过程中食品水分含量、干燥速率和食品温度的变化3.如果想要缩短干燥时间,该如何控制干燥过程?4.干制条件主要有哪些?他们如何影响湿热传递过程的?(如果要加快干燥速率,如何控制干制条件)5.影响干燥速率的食品性质有哪些?它们如何影响干燥速率?6.合理选用干燥条件的原则?7.食品的复水性和复原性概念1)复水性:指新鲜食品干制后能重新吸回水分的程度,一般常用干制品吸水增重的程度衡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干制品的品质状况。2)复原性:干制品重新吸水后在重量、大小、形状、质地、颜色、风味、成分、结构及其它可见因素等方面恢复原来新鲜状态的程度,有的可以定量衡量,有的只能定性衡量。8. 列出干燥设备的基本组成结构;干燥室、冷冻系统、抽真空系统、捕集器、加热系统几部分。9. 简述顺流和逆流干燥设备的区别和特点;1.顺流式特点:A.前期干燥速度快,易产生表面硬化现象;B.后期干燥速度下降,干制品最终水分较高(≥10%),不适宜用于干吸湿性强的物料。2.逆流式特点:A 前期干燥速度缓慢;B 不易出现表面硬化现象,但在干燥后期容易出现焦化现象;C 干制品的最终含水量较低(<+5%)10.在人工干制方法中有哪几大类干燥方法,各有何特点?1。固定接触式对流干燥柜式(箱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燥设备特点:间歇式,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食品的干制生产。2。输送带式干燥设备特点:a、干燥可连续化,生产能力大、劳动强度较低;b、可以分段自动控制温度、空气流速等工艺参数;c、适宜于品种单一、产量大的物料干制;d、如果干制产品或工艺条件经常变换,则不宜使用带式干燥设备。3。悬浮接触式对流干燥将固体或液体食品悬浮于热空气中进行干燥,有气流干燥、流化床式干燥、喷雾干燥等。4。接触式干燥特点:A、不用象对流干燥那样必须加热大量空气,热能利用较经济;B、被干燥物料的热传导率一般较低,若与加热面接触不良,热传导率会更低;C 、加热温度高,只能用于对热不敏感的胶状、膏状和糊状食品的干燥。5。微波干燥特点:属于内部加热方式,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制品外观好;节能高效;温度易控制、自动化程度高;⑤清洁卫生;⑥对水分含量高的食品,易产生过热,耗电量大,成本高。最好能与热风干燥配合使用。11.在空气对流干燥方法中有那些设备?每类设备的适用性?12.喷雾干燥设备的组成及特点;特点:⑴蒸发面积大,干燥迅速快,一般只需5~100s;⑵干燥过程液滴温度较低,适合热敏性物料的干燥;⑶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可连续化生产;⑷产品质量好(颗粒均匀,溶解性好);⑸单位产品耗热量大,设备的热效率较低。⑹用于喷雾干燥的物料固形物浓度、细度、含糖量要达到一定要求。以下为赠送考试练习部分2002级食品工艺期末试卷。

第1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第1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 果胶酶促使果蔬植物中的果胶物质分解,使组织软化。
▪ 脂肪氧化酶催化脂肪氧化,导致食品产生异味。
▪ 抗坏血酸氧化酶催化抗坏血酸氧化,导致营养素损失。
▪ …… 21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a.酶促褐变
❖定义
▪ 在酚酶的作用下,使果蔬中的酚类物质氧化而呈现 褐色,这种现象称为酶促褐变。
❖ 害虫: ▪ 种类繁多,分布广,躯体小,体色暗,繁殖快,适 应性强。 ▪ 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 啮齿动物: ▪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
19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二、化学因素
❖ 酶的作用 ▪ 酶促褐变、呼吸作用、……
❖ 非酶化学反应 ▪ 非酶褐变
❖ 氧化作用 ▪ 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
酶引起的、自身生命活动引起的、食品成分间相互化学 反应、食品成分的逸散等。
▪ 食品外部原因
污染微生物引起的、环境条件(温度、光、氧气)引起 的、机械损伤、外源污染物等
❖ 其中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 微生物污染、酶促生化反应、非酶化学反应。
35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第一章思考题
❖ 什么是食品的变质? ❖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生物学因素及其特性。 ❖ 试述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因素及其特性。 ❖ 温度、水分和pH值对食品腐败变质有何影响? ❖ 常见食品的变质主要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控制?(以
3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四、其他因素
❖机械损伤 ❖乙烯 ❖ 环境污染 ❖ 农/兽药残留 ❖ 滥用添加剂 ❖ 包装材料
34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第1章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gxs-精选文档

2第1章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及其控制gxs-精选文档

况下才能生长;氧气浓度降低,生长繁殖速
度下降;
兼性厌氧菌——葡萄球菌、大多数酵母菌,有氧或无
氧的情况下均能生长;
厌氧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无氧的情况下能生长
水分(耐旱性):霉菌>酵母>细菌


营养成分
温度(耐热性):细菌>霉菌>酵母
1.1.2 害虫、病虫害和啮齿动物(一般加工食品可不
考虑)
害虫: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啮齿动物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是老鼠。
1.2化学因素
1.2.1 酶的作用
pH 氧气
温度

水分
1.2.2 非酶作用 温度 反应类型: 酸度 美拉德反应(羰胺反应)
焦糖化反应
抗坏血酸氧化反应
水分
叶绿素的变化
花色素的变化 食品成分与包装容器发生化学反应
光线
1.2.3氧化作用
脂肪的氧化主要指不饱和脂肪酸与氧气反应使双
细菌
霉菌
酵母
⑴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特点
变质现象 细菌 霉菌 酵母 腐败 长霉 发酵
食品成分特点 蛋白质、氨基酸 淀粉和糖 糖
温度 pH 微生物生长
氧气
水分
食物
⑵影响微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酸度(pH) 氧气 水分活度 温度 营养物质
pH(耐酸性):霉菌>酵母>细菌


氧气
好氧菌——产膜酵母菌、霉菌、部分细菌,有氧的情
pH、渗透压、烟熏、气体组成、防腐剂、发酵、辐照
2.1.2控制酶反应
温度、水分活度、pH、光线、氧气。
2.1.3非酶反应的控制
温度、水分活度、pH、光线(氧气)。
2.2食品保藏方法及分类 食品保藏学: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

家禽
变黏、产生异味
假单胞菌属、产碱菌属 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醋杆菌属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浓缩桔汁 失去风味
小结
导 致 食 品 食品变 变 质腐败 质 腐 败 的 原 因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食品的腐败过程
食物中,首 先腐败的是 米饭,然后 是火腿和肉, 之后是水果, 最后是干面 包。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
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
极易腐败原料(1天~2周) 肉类和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 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 柑橘、苹果和大多数块根类蔬菜。 稳定的原料(2~8月) 粮食谷物、种子和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和盐 等。
碳水化 合物 (糖) 脂肪
Mr.Gu 的答案
面包腐败原因,是微生物 的污染所致,造成变质的 微生物为霉菌和细菌。从 外表上可以分辨出,在面 包表面存在大量肉眼可见 的菌群,为青霉属霉菌菌 群,发粘为细菌污染的表 现。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Mr.Gu的解决方法
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1.食品的腐败变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微生物 氧化 光照
生物学因素
啮齿动物 食品腐败变质 害虫
化学因素
温度 酶类
水分Biblioteka 物理因素第四章 微生物与食品变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污染知多少-第一章

食品污染知多少-第一章

第一章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的过程中有很多污染的机会,会受到多方面的污染。

污染后有可能引起具有急性短期效应的食源性疾病或具有慢性长期效应的长期性危害。

一般情况下,常见的主要食品卫生问题均有这些污染物所引起。

食品污染的种类按其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生物性污染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昆虫的污染,主要以微生物污染为主,危害较大,主要为细菌和细菌毒素、霉菌和霉菌毒素。

2.化学性污染来源复杂,种类繁多。

主要有:①来自生产、生活和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有害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二恶英等。

②从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工具、容器、包装材料及涂料等溶入食品中的原料材质、单体及助剂等物质。

③在食品加工储存中产生的物质,如酒类中有害的醇类、醛类等。

④滥用食品添加剂等。

3.放射性污染食品的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与排放。

特别是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核素污染,在食品卫生上更加重要。

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1.菌落总数:是指在被检样品的单位重量(g)、容积(ml)、或表面积(cm2)内,所含能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样品处理、培养基及其pH、培养温度及时间、计数方法等)培养所形成的细菌菌落总数。

以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unit,CFU)表示2.大肠菌群最近似数:食品中大肠菌群的数量一般相当于100g或100ml食品中的可能数来表示,简称大肠菌群最近似数。

3.食品的腐败变:是指食品在一定环境的影响下,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状的各种变化。

4.挥发性盐基总氮: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5.脂肪酸败:是指油脂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脂肪酸的自身氧化和水解,从而使食用价值降低的过程。

6.K值:是指ATP分解的低级产物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占ATP系列分解产物ATP+ADP+AMP+IMP+HxR+Hx的百分比,(ATP顺次分解过程中,终末产物多少来判定鱼体新鲜程度)主要适用于鉴定鱼类早期腐败。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控制
2.酶活性的控制
在某一狭窄的pH范围内,酶表现出最大活性。 ——酶的最适pH值
01
控制水分活度 降低食品的水分活度值会抑制酶的活性。 干制、速冻
02
控制PH值
03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二)非酶作用
定义 在食品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常发生与酶无关的褐变作用,称为非酶褐变。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水分活度与酶的关系
不同水分活度下卵磷脂酶对卵磷脂的水解速度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一)酶的作用
2.酶活性的控制
1)加热处理 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催化反应加速;同时,温度的升高,酶受热变性而失活,导致反应速度减慢。 综合两个方面的结果,得到最适温度区。 大多数酶在30~40℃范围内显示最大活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食品成分的因素
水分活度:细菌芽孢在低水分活度时有更高的耐热性。 杀灭肉毒杆菌在干热条件下121℃需120min,湿热条件下121℃,4~10min即可 。
食品介质
致死温度/℃
奶油 全乳 脱脂乳 乳清 肉汤
73 69 65 63 61
脂肪:脂肪含量高则细菌的耐热性会增强。 加热时间为10min,埃希杆菌在不同介质中的热致死温度如右表所示。
(二)微生物的控制
PH值的控制 偏离生长的pH值
01
02
03
迅速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为什么?
微生物
降低PH的方法 发酵产酸降低食品的PH值 加酸型防腐剂
适宜的pH值
第一章 食品的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二)害虫和啮齿动物
危害性
增加食品的贮藏损耗,污染食品,甚至传染疾病。
害虫:

食物腐败的化学过程

食物腐败的化学过程

食物腐败的化学过程食物腐败是指食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导致食物质量下降、变质甚至变得不可食用的过程。

食物腐败的化学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包括微生物的作用、酶的活性、氧气的存在以及温度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探讨食物腐败的化学过程。

一、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是食物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常见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

这些微生物在食物中繁殖并分解食物的有机物质,从而导致食物腐败。

微生物通过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产生一系列的化学物质,如氨、硫化氢、酸等,这些物质会改变食物的味道、气味和质地。

细菌是最常见的食物腐败微生物之一。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细菌可以迅速繁殖并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质。

细菌通过产生酶来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产生氨、硫化氢和酸等物质,从而导致食物变质。

霉菌和酵母菌也是常见的食物腐败微生物,它们通过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质产生酶和酸等物质,导致食物变质。

二、酶的活性酶是食物腐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在食物中,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有机物质,从而导致食物腐败。

不同的食物中含有不同种类的酶,这些酶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会发挥作用。

例如,水果中的果胶酶可以分解果胶,导致水果变软和变色。

肉类中的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导致肉类变得松软和有异味。

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以及酸碱性环境都会抑制酶的活性,从而减缓食物腐败的速度。

三、氧气的存在氧气是食物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氧气可以与食物中的有机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食物质量下降。

氧气可以引起脂肪的氧化,产生酸败味和异味。

同时,氧气也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食物的腐败过程。

为了减缓食物腐败的速度,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氧气的存在。

例如,将食物密封保存,减少氧气的接触;使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 和维生素E等,来抑制氧化反应;采用真空包装等方法来排除氧气。

四、温度的影响温度是食物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的“哈喇”味 ; 油脂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游离脂肪酸进一步氧 化,甘油也被氧化产生异味物质。 脂肪水解过程
油脂酸败的影响因素
温度、光照、氧气分压、水分、金属离子、脂氧合酶等。
维生素的降解、色素的氧化也导致食品的色泽、风味和
营养价值降低。
27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羰氨反应是食品中的氨基与羰基经缩合、聚合生成 黑色素(也叫类黑精)和某些风味物质的反应 。 影响羰氨反应的因子 基质的浓度和水分 pH值 温度
褐变抑制剂
25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b、焦糖化褐变作用
是指糖类受高温(150℃至200℃)影响发生降解作
用,降解后的物质经聚合、缩合生成粘稠状的黑色
2、非酶化学反应——非酶褐变
定义
在食品贮藏与加工过程中,常发生与酶无关的褐变 作用,称为非酶褐变。
非酶褐变的机制
基本上已知有三种类型的机制在起作用: 羰氨反应褐变作用 焦糖化褐变作用 抗坏血酸氧化褐变作用
24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a、羰氨反应褐变作用(美拉德反应)
由微生物污染所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是最为重要和普遍的。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酵母菌、霉菌。
微生物引起食品变质的特点
食品种类不同,引起变质的微生物种类不同;
环境条件不同,变质快慢程度不同;
食品成分发生变化的同时,产生毒素或致病。
16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家禽 浓缩桔汁
变黏、产生异味 失去风味
18
假单胞菌属、产碱菌属 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醋杆菌属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害虫和啮齿动物
危害性
增加食品的贮藏损耗,污染食品,甚至传染疾病。
害虫:
种类繁多,分布广,躯体小,体色暗,繁殖快,适 应性强。 主要有甲虫类、蛾类、蟑螂类、螨类。 啮齿动物:
对食品危害最大的啮齿动物是老鼠。
19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二、化学因素
酶的作用
酶促褐变、呼吸作用、……
非酶化学反应 非酶褐变 氧化作用 脂肪、色素、维生素等的氧化。
淀粉老化
与包装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 ……
20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1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其他
14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因素
Microorganism Temperature
微生物
Illumination
温度
光照
Nonenzyme /Oxidation
霉变和酸败 产生粘液发酵呈粉红 色发霉 软腐病、炭疽病、青 霉病、黑霉菌腐烂 变酸、变黏、产生异 味、变绿色
微 生 物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黄曲霉、毛霉、青霉、镰刀霉 产气肠杆菌、酵母属 接合酵母属 玫瑰色微 球菌 、曲霉属 、青霉属 根霉属、欧文氏杆菌属 、葡萄孢属、黑曲 霉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乳杆菌属 明串珠 菌属
Enzyme
Food Deterioration
酶类
食品腐败变质
非酶/氧化
Water
Others
Vermin/Rodent
水分
15
其它
损伤、残留有 害物、乙烯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害虫/啮齿动物
一、生物学因素
1、微生物
微生物广泛分量的微生物的污染,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而且,
第一章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
1

问题一

什么是食品的变质?

问题二

食品变质腐败有哪些现象?

问题三

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全世界每年因各种原因所造成腐烂变 质的食品占食品年总产量的45%! ——国际制冷学会
物质(焦糖或酱色)的过程。
c、抗坏血酸褐变作用 是指抗坏血酸自动氧化分解为糠醛和CO2,而糠醛 与氨基化合物又可发生羰氨反应。 非酶褐变对食品的影响: 颜色变化;营养物质损失:氨基酸、还原糖和抗坏血酸。
26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3、氧化作用
脂肪的酸败
自动氧化过程
游离脂肪酸被氧化,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继续分解产生有
b.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在酶的参与下进行的一种缓慢的氧化过
程,使食品中复杂的有机物质被分解成简单的有机
物质,并放出热量。 有氧呼吸
消耗营养物质, 产生呼吸热 → 温度↑ → 呼吸作用↑→加速衰老
无氧呼吸
消耗营养物质→产生有害物质→机体中毒→加速劣变
2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Q10
k( t 10 ) kt
k(t+10)、kt分别表示在(t+10) ℃ 和t℃时的反应速率常数。
由阿雷尼乌斯(Arrhenius)方程可知:
k Ae
31
E /( RT ) E:活化能;R:气体常数;
T的微小变化可导致k的较大改变。
T:热力学温度;A:频率因子。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微生物检验
细菌总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毒素等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按照变质可能性将原料分类 极易腐败原料(1天~2周) 肉类和大多数水果和部分蔬菜; 中等腐败性原料(2周~2月) 柑橘、苹果和大多数块根类蔬菜。 稳定的原料(2~8月) 粮谷类、种子和无生命的原料如糖、淀粉和 盐等。
……
21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a.酶促褐变
定义
在酚酶的作用下,使果蔬中的酚类物质氧化而呈现 褐色,这种现象称为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的机制
酶促褐变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形成醌及其聚合物的 结果。
酶促褐变发生的必要条件:
适当的酚类底物、多酚氧化酶和氧。
22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9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三、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诱发或加快食品发 生化学反应而引起变质的外在原因。
主要因素有:
温度
水分

氧气
30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温度 微生物的生长、酶促反应、化学反应等无不受到温度 的制约。 根据范特霍夫(Van’t Hoff)规则,温度与食品成分的 热破坏反应速率以及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关系均可以用 温度系数表示:
发霉的豆瓣
8
腐败的禽肉
腐烂的苹果
酸败的食用油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举例——食品在保藏过程中的变质
腐败变质的表现
蛋白质的分解
脂肪的氧化
碳水化合物发酵产酸
淀粉的老化
果蔬呼吸、蒸发、后熟
9
……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
变黏
变酸
变臭
发霉和变色
变浊
10
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减少食品的浪费


提高食品的质量
保障人民的健康
4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新鲜的食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常温下 (20℃左右)贮存时,极易发生色、香、味的劣变 和营养价值降低的现象。如果长时间放置,还会 发生腐败,直至完全不能食用,这种变化叫做食 品的变质。
变软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产生厌恶感 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 引起急慢性中毒或潜在危害 食品腐败变质的 危害
11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感观鉴定
视觉 味觉 触觉 色泽 气味 口味 组织状态等
12
化学鉴定
pH
挥发性盐基氮 TVB-N 组胺 过氧化值等
物理检验
食品浸出物量 浸出液电导率 折光率 冰点下降 粘度上升 pH改变等变化
6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的腐败变质是指食品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 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 去其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的过程。
控制品质的下降 防止腐败的发生
7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食品的腐败变质
食品表面的微生物 食品内部的酶 空气中的氧 …… 感官品质的下降 营养价值的损失 安全性的降低 腐败、不能食用
5、与包装容器发生的化学反应
罐头内壁的电化学腐蚀
阴极:2H+2e→H2↑ 阴极:2H+2e→H2↑ 阴极:2H+2e→H2↑
阳极:Fe →
Fe2++2e
阳极:Fe → Fe2++2e 阳极:Fe → Fe2++2e
有氧存在时:O2 4H 4e 2H 2O
花青素与金属罐壁铁、锡的反应从紫红色 变为褐色;含硫蛋白质与 锡、铁反应产生紫黑色物质;单宁与铁、铜离子反应产生紫黑色等。
33
第一章引起食品变质腐败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四、其他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