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_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_一书

合集下载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地理学一级学科全面介绍

0705 地理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为您权威解读地理学一、学科概况“地理”一词始见于我国的《易经,系辞》(公元前551- -479年)和古希腊的《地理学》(公元前275- -193年)。

至今,地理学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发展阶段。

远古至18世纪末的古代地理学主要探索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有关测绘方法,或描述性地记载地理知识,以及当时已知国家和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现象。

代表性著作,在中国有《尚书·禹贡》、《管子·地员》、《山海经》、《梦溪笔谈》等,在西方有埃拉托色尼和斯特拉波分别撰写的《地理学》以及由托勒密著的《地理学指南》等。

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是近代地理学的发展阶段。

冯·洪堡的《宇宙》和卡尔·李特尔的《地学通论》标志着古代地理学的结束和近代地理学的开始。

近代地理学阶段是地理学内部学科不断分化、部门地理学蓬勃发展时期,强调自然与人文现象的因果关系研究。

这一时期,地理学界受环境决定论的影响,主要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控制作用。

但在同时,维达尔·德·白兰士提出了或然论或可能论,认为地理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了可能的范围,人类在创造其居住地的同时,又按照自身需要、愿望和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另外,在这一时期,区域地理学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现代地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物,其标志是地理数量方法、计算机制图、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等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理学从静态定性描述走向动态定量分析,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达到预测预报的目的。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活动对地球表层影响的与日俱增,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逐步走向结合。

地理学已经形成了四个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强调将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探讨自然要素在地球表层的相互作用;区位传统——强调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地关系传统——强调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区域传统——是第二和第三个传统在特定区域的结合。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1)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1)
r12.3
2 13
r12 r13 r23
2 23
(1 r )(1 r ) r 13 r 12 r 23 (1 r )(1 r )
2 12 2 23
(4.1.5)
r 13.2
(4.1.6)
r23.1
r23 r12 r13 (1 r )(1 r )
2 12 2 13
又如:根据甘肃省53个气象台站的多年平 均数据(见教材表4.1.2),可以利用公式 (4.1.1)对降水量(p)和纬度(y)之间的 相关系数以及蒸发量(v)和纬度(y)之间的 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 p p)( y y )
i 1 i i 53
rpy
( p p) ( y y )
rtp
(t
i 1 12 i 1
12
i
t )( pi p )
2 2 ( p p ) i i 1 12

(ti t )
300.91 250.55 1 508.34

300 .91 0.489 5 15.83 38 .84
(2)计算结果表明,伦敦市的月平均气 温( t )与降水量 (p) 之间呈负相关,即异 向相关。
利用公式计算一级偏向关系数,如表4.1.6所示: 表4.1.6
r12· 3 0.821 r13· 2 0.808 r14· 2 0.647 r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 0.895
一级偏相关系数
r23· 1 -0.863 r24· 1 0.956 r24· 3 0.945 r24· 1 r34· 2 -0.875 0.371
一、两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的计算与检验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所决定,不可能像物理、 数学、化学那样发现定律、法则,衍生具体技术。 在探求各种地理规律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现实的、 具体的区域研究。
(二)人本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人本主义认为人对环境或空间的感知受人的主观世界的 影响,地理科学应该把研究的主题对象放在主观的经验 世界上。提出“行为环境”、“行为/认知环境”等新 的学术概念。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追求规律、法则的共 性研究。
地理学在论述描述时代,即古代地理学 和近代地理学阶段多用归纳法,到现代 地理学阶段应用演绎法逐渐增加,从而 结论的严密性、预测性也随之增强。
二、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题设想——调查分析——课题论证——实践 研究——假说没想——检验验证——理论法则
理论 思维
课题 设想
课题 论证
案设计 对能流、物流及 地表过程观察
找出问题的原因
模型建立
适宜模型建立
空间尺度转换
人工调控试验
区域分析与区域运用
实验运用
地理实验工作框图
1.地理数量方法简史
地理数量方法发轫于20世纪30年代。
1930年,日本村田贞藏和吉村信吉应用统计方法和普 阿松分布探讨居民点人口与农田面积的关系和居民点 类型。
3S集成与数字地球
数字地球”这一概念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1月31日在加利 福尼亚科学中心所作的关于“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 星球”演讲中首次提出的。
“数字地球”不仅仅是一个有关地球数据的综合信息系统,而且 是站在知识经济的高度,从更高层次,用系统的观点来组合与运 用已有的和正在发展的理论和技术建立起来的一个信息化的地球。 实现“将世界放在掌中,信息就在手头”的理想。
为了应对美国SA政策,提高定位精度,世界各国纷纷采用差分技 术。即利用多台接收机同时接受同一颗卫星信号,采用一次或多 次求差的方法,抵消同一颗卫星的各种人为干扰误差和大气误差, 从而提高定位精度。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的广域差分、实时差分 等定位技术,有效的减弱了SA和AS政策的影响。

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研究生考试‎卷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地表变形因‎素的权重进‎行分析摘要:造成采煤沉‎陷的因素有‎多种,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使得‎地表变形。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地表沉陷‎影响因素定‎量分析,量化每一个‎因素对地表‎沉陷的影响‎权重,对预矿山预‎防工程设计‎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层次分析、判断矩阵、沉陷1. 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它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1]。

运用这种方‎法,决策者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的比较和计‎算,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等过程,就可以得出‎不同要素重‎要性程度的‎权重。

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分析方‎法中首要过‎程是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一步骤‎中,要求将问题‎中所包含的‎所有要素按‎照目标性质‎进行分层,一般按照目‎标层、中间层和最‎低层进行金‎字塔排列。

图1层次结‎构模型1.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是层次分‎析方法中关‎键的步骤。

判断矩阵表‎示矩阵中各‎数字化因素‎对上一层的‎某个要素而‎言,评定该层中‎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情况‎[2]。

一般采用九‎级标度法。

ij k i j1.3层次单排‎序层次单排序‎的目的是对‎于上层次中‎某要素而言‎,确定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重值。

层次单排序‎主要任务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对‎max λ应的特征向‎量,用的特征向‎max λ量为该因素‎相对于上层‎次要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

1.4一致性检‎验衡量判断矩‎阵质量的标‎准是矩阵中‎的判断是否‎具有一致性‎。

为了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需要计算它‎的一致性指‎标max 1nCI n λ-=-……………………………(1-1)在上式中,当0CI =,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反之,CI 越大,则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就‎越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统计学参考文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统计学参考文献

[统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统计学参考文献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一)[1]苏伟,聂宜民,胡晓洁,李强,张建国.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及Kriging估值[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4(02)[2]詹绍康.正确应用相关回归分析[J].劳动医学.1997(04)[3]颜艳,徐勇勇.统计思想是第一位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医学统计学》评介之一[J].中国卫生统计.2001(04)[4]胡良平.医学实验中常见设计类型的辨析及统计方法的合理选用[J].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0(01)[5]方积乾,凌莉,张敏瑞.近期医学论文中常见统计错误及其纠正[J].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999(04)[6]程萍,祖述宪.临床医学论文统计方法应用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8(02)[7]王倩,张博恒.五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着中统计方法的应用现况[J].中华医学杂志.1998(03)[8]刘勤,金丕焕主编.分类数据的统计分析及SAS编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9]陈峰编着.医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10]孙尚拱编着.医学多变量统计与统计软件[M].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1]胡良平主编.医学统计应用错误的诊断与释疑[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12]毛宗福,丁元林,陈东峨,张金荣,王圣基.临床论着中统计推断应用缺陷特征及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1998(03)[13]胡良平主编.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6[14]胡良平.医学科研与新药评价等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轻视和误用统计学[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6(03)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二)[2]钟晓兰,周生路,赵其国,李江涛,廖启林.长三角典型区土壤重金属有效态的协同区域化分析、空间相关分析与空间主成分分析[J].环境科学.2007(12)[3]张仁铎着.空间变异理论及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5[4]张建同,孙昌言编着.以E某cel和SPSS为工具的管理统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王政权编着.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6]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王政权编着.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8]杜瑞成,闫秀霞主编.系统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9]侯景儒等编着.实用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98[10]陈静生,周家义主编.中国水环境重金属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11]国家环境保护局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主编.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12]王仁铎,胡光道编.线性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88[13]史舟,李艳,程街亮.水稻土重金属空间分布的随机模拟和不确定评价[J].环境科学.2007(01)[14]乔胜英,蒋敬业,向武,唐俊红.武汉地区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及潜在生态效应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03)[15]张丽旭,任松,蔡健.东海三个倾倒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富积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海洋通报.2005(02)统计学论文参考文献(三)[1]冯克忠,万庆,励惠国.基于组件技术的GIS广义空间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3(01)[2]陈斐,杜道生.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2(04)[3]肖斌,赵鹏大,陈玉玲,侯景儒.时空多元协同克立格的理论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8(01)[4]毛政元,李霖着.空间模式的测度及其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4[5]刘阳.基于地统计学的县/团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6[6]杨中庆.基于R语言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与应用[D].暨南大学2006[7]杨红芳.基于合理城市空间模式的杭州适度人口规模研究[D].浙江大学2007[8]冯锦霞.基于GIS与地统计学的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变异分析[D].中南大学2007[9]陈述彭主编.地学信息图谱探索研究[M].商务印书馆,2001[10]刘昌明,岳天祥,周成虎主编,朱海燕,刘卓澄责任编辑.地理学的数学模型与应用[M].科学出版社,2000[11]王政权编着.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科学出版社,1999[12]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3]侯景儒等编着.实用地质统计学[M].地质出版社,1998[14]郭仁忠着.空间分析[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15]徐建华编着.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地理推荐书目

地理推荐书目

地理推荐书目地理推荐书目(一)1.《国家的常识》迈克尔·罗斯金 / 杨勇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侯仁之 / 学苑出版社3.《历史地理学的视野》侯仁之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4.《中国历史地图集》谭其骧 / 中国地图出版社5.《地理学的性质》理查德.哈特向 / 叶光庭 / 商务印书馆6.《当代地理学要义》萨拉·L.霍洛韦等编 / 黄润华等译 / 商务印书馆7.《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8.《水经注》郦道元著、谭属春、陈爱平点校 / 岳麓书社9.《梦溪笔谈》沈括 / 上海书店出版社10.《徐霞客游记》徐弘祖 / 上海古籍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二)11.《海陆的起源》魏格纳 / 李旭旦 / 北京大学出版社12.《中国疆域沿革史》顾颉刚、史念海 / 商务印书馆13.《地理信息系统导论》陈述彭 / 科学出版社14.《长水集》谭其骧 / 人民出版社15.《麦哲伦航海纪》斯蒂芬?茨威格、苏惠玲 / 苏惠玲 / 希望出版社16.《宇宙之书》约翰·D.巴罗 / 李剑龙 / 人民邮电出版社17.《古拉格群岛》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 田大畏等 / 群众出版社18.《历史的地理枢纽》哈·麦金德 / 林尔蔚、陈江 / 商务印书馆19.《地理学中的解释》大卫.哈维 / 商务印书馆20.《地理学与生活》阿瑟·格蒂斯、朱迪丝·格蒂斯、杰尔姆·D·费尔曼 / 黄润华、韩慕康、孙颖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1.《人文地理学问题》阿·德芒戎 / 商务印书馆22.《所有可能的世界》杰弗里·马丁 / 成一农 / 上海人民出版社23.《从混沌到秩序》唐晓峰 / 中华书局24.《搏击沧海》许靖华 / 地质出版社25.《地理学思想史》克拉瓦尔 / 北京大学出版社26.《城市社会地理学导论》保罗·诺克斯、史蒂文·平奇 / 柴彦威、张景秋 / 商务印书馆27.《地理学与历史学》阿兰·R.H.贝克 / 阙维民 / 商务印书馆28.《地理学与地理学家》R.J.约翰斯顿 / 唐晓峰 / 商务印书馆29.《发展、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克鲁格曼 / 蔡荣 / 北京大学出版社30.《自然地理学》伍光和 / 高等教育出版社地理推荐书目(三)31.《城市地理学》许学强 / 高等教育出版社32.《地球的法则》斯图尔特.布兰德 / 叶富华耿新莉 / 中信出版社/33.《古老阳光的末日 : 抢救地球资源》哈特曼 / 马鸿文 / 上海远东出版社34.《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丑纪范 / 气象出版社35.《气象学》夏布德 / 雷淑芬 / 上海教育出版社36.《混沌的本质》E.N 络伦兹 / 刘式达 / 气象出版社37.《地理信息系统与科学》Paul A.Longley / 张晶、刘瑜、张洁、田原 / 机械工业出版社38.《哲学与人文地理学》R.J.约翰斯顿 / 蔡运龙、江涛 / 商务印书馆39.《中国自然地理纲要》任美锷 / 商务印书馆40.《小问号看大天下科普系列-神秘的地理与资源》卓文 / 上海科学普及41.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比肩已有俄、日、韩、西、葡、意、法、德、波兰文版本进入中学课本汉译名著最新书之一《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自然的结果。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计量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地理问题研究的核心环节是A 地理数据采集B 地理数据教学方法C 地理数据描述D 地理数据的处理答案:D 参考课本P26页2.在单峰负偏态的分布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C 算数平均数> 众数>中位数D 算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答案:B 参考课本P33页3.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4.偏相关系数的性质有①偏相关系数分布的范围在-1到1之间;②__________;③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必小于或最多等于由同一系列资料所求得的复相关系数;A.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B.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C.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大D.偏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小,表示其偏相关程度越小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5. 时间序列的组合成分包括长期趋势T 、__________循环变动C 和不规则变动I ; A季节变动 B.灰色模型C马尔科夫 D.乘法模型答案:A参考课本P72-P73页6. 主成分分析是在的基础上进行的;A.回归分析B.时间序列分析C.相关分析D.系统聚类分析答案:C参考课本P95页7.在地理学中,主要对于“状态”的预测方法是 A.主成分分析法 B.马尔可夫预测法 C.灰色模型分析法 D.趋势面分析发答案:B 参考课本P108页8.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之上的空间插值法是A.RBF神经网络方法B.克里格插值法C.反距离权重倒数插值法D.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答案:B 参考课本P141页9. 下面哪一个不是AHP决策的基本步骤A.明确问题B.建立层次结构模型C.分层计算特征值D.层次总排序答案:C参考课本227—230页10. 下列属于图G=V,E所必须包含的基本要素的是A.边集 B. 子图 C. 关联边 D. 基础图答案:A 参考课本P57页11.下列不属于一个网络图的基础指标的是A.连线数目B.结点数目C.网络中亚图数目D.回路数答案:D 参考课本P281页12.下列哪个数据不是属性数据A 人口数量B 村庄河流的分布C 国内生产总值D 土地面积答案:B 参考课本P20页二、填空题1.锡尔系数,就说明分配差异越大;反之,锡尔系数,说明收入分配越均衡;答案:越大、越小参考课本P43页2.地理数据的统计处理内容包括哪两个方面:;答案:一是进行统计整理;二是计算有关统计指标和参数; 参考课本P27页3. 标准正态分布的峰度系数;,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高于正态分布;表示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程度低于正态分布答案:g1>0、g1<0, 参考课本P33页4. 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_________与______来描述;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考课本P355. 回归分析方法,就是研究要素之间_________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建立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即_________;答案:具体数量关系、回归模型参考课本P596.趋势面分析是利用数学曲面模拟地理系统要素在_及变化趋势的一种数学方法; 答案:空间上的分布参考书课本本P1007.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模糊聚类法、动态聚类法等;答案:系统聚类法参考课本P828.空间局部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答案:LISA、G统计、Moran散点图参考课本P123页9变异函数四个非常重要的函数:、、、;答案:基台值、变程空间依赖范围、块金值区域不连续性值、分维数参考课本P137 10. 最短路径的三方面含义:、、;答案:纯距离意义上的最短距离、经济距离上的最短距离、时间意义上的最短距离; 参考课本P283页11. 中心选址问题的质量判断依据:;答案:使最佳位置所在的顶点的最大服务距离最小; 参考课本P286页12.地理系统本身的从本质上决定着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答案:复杂性参考课本P23名词解释1.地理数据:用一定的测度方式描述和衡量地理对象的有关量化标志2.有序数据:当测度标准不是连续的量,而是指表示其顺序关系的数据,则称为有序尺度或等级尺度数据;3.洛伦兹曲线:使用累计频率曲线研究工业化集中化程度的曲线被称之为罗伦次曲线;4. 秩相关系数:又称等级相关系数,或顺序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5. 马尔可夫过程: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的状态无关,或者说状态转移过程是无后效性的,则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称为马尔可夫过程;6.聚类分析:亦称群分析或点群分析,它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 7.AHP决策分析法: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问题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8. 地统计学:以区域化变量理论为基础,以变异函数为主要工具,研究那些在空间分布上既有随机性又有结构性或空间相关和依赖性的自然现象的科学;9. 最小支撑图:在一个图的所有支撑图中权重之和最小的那个叫做该图的最小支图;10. 基础图:从一个有向图D中去掉所有边上的箭头所得到的无向图;问答题1. 为什么进行主成分分析它的几何意义和数学意义是什么答案:变量太多,增加分析问题的难度与复杂性一些变量之间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从几何意义看,找主成分的问题,就是找出p维空间中椭球体的主轴问题;从数学上看,主成分是初始变量的相关矩阵中m个较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2.回归分析研究的范式老师补充的内容答案: 1. 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间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或非线性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5.回归模型的检验6.建立回归方程与模型解释3. 简述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1计算相关系数矩阵2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3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4计算主成分载荷;答案:优点:思路简单明了,它将决策者的思维过程条理化、数量化,便于计算,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所需要的定量化数据较少,对问题的本质,问题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分析的比较透彻、清楚; 缺点:过于粗略,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带有较强的主观性;5.地理学中的经典统计分析方法有哪些答案: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趋势面分析方法,马尔科夫预测方法;6. 对计量地理学的评价1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值来度量;2在现代地理学中,传统方法是数学方法的基础,数学方法是传统方法的重要补充;3数学方法是人们进行数学运算和求解的工具,能以严密的逻辑和简洁的形式描述复杂的问题、表述丰富的实质性思想;4地理学研究中,数学方法有其局限性; 5现代地理学中数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计量地理学期末考试样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1、近代主要由美国地理学家发起的计量运动中,主要形成了三种学派,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A 依阿华的经济派B 威斯康星的统计派C 普林斯顿的社会物理派D 由赫特纳首倡的区域学派答案:D2、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哪一个A 20世纪40年代末到50年代末B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C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D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答案:A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5—6页3、空间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及地理过程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地理位置、区域范围和;A. 区域联系B. 地理范围C. 地理属性D. 空间联系答案:D 参照教材第二章第19页4、下列地理数据哪一组分别属于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A.有台基值模型B.无台基值模型C.抛物线模型D.孔穴效应模型答案:C 参照教材第四章第138页二填空题1、空间相互作用分析,主要是定量地分析各种“地理流”在不同区域之间流动的________; 答案:方向和强度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3页2、相互关系分析这类研究主要是对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分析; 答案:地理要素、地理事物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3、根据测度标准,可以将数量标志数据划分为_____和比例尺度数据;答案:间隔尺度数据参照教材第20页4、地理数据的基本特征有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__、__、;答案: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多维性参照课本24页5、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常常用地理数据分布的和来描述;答案:集中化程度;均衡度参照教材第35页第一段6、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关系密切程度的测定,主要是通过来完成的;答案:对相关系数的计算和检验参照教材第47页第三段7、___是事物之间差异性的度量,差异性越大,则相似性越小;答案:距离参照课本第84页第一段8、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若每次状态的转移都只仅与前一时刻的装态,而与过去的发展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转移过程就叫马尔可夫过程;答案:有关;无关参照教材第108页第五段9、为揭示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首先需要定义空间对象的;答案:相互邻接关系参照教材第120页最后一段10、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三种分析方法、、;答案:LISA;G统计;Moran散点图参照课本第123页第三段三、名词解释1、现代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 参照教材第一章第4节第12页2、地理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参照计量地理学全PPT的第4张幻灯片第一章第1节3、属性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于描述地理实体、地理要素、地理现象、地理事件、地理过程的有关属性特征; 参照课本第20页4、二元数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用0、1两个数据表示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事件的是非判断问题; 参照课本第21页5、集中化指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是一个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集中化程度的指数参照课本第36页第一段回归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的能反映地理要素之间具体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参照课本第59页第三段状态转移概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从一种状态出发,下一时刻转移到其他状态的可能性,称为状态转移概率;参照教材第108页第六段8、主成分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 参照课本第95页第三段9、地理学第一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地理空间中邻近的现象比距离远的的现象更相似参照教材第120页第一段10,区域化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当一个变量呈现为空间分布时,就称之为区域化变量参照教材第132页第五段四、问答题1、问:计量地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的时间各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特征:统计学方法的应用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末特征: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末特征:运筹学、投入产出分析方法、GIS 等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由传统计量地理学开始向现代计算地理学发展特征:GPS、RS、GIS技术、神经网络、遗传算法模型、细胞自动模型、模糊逻辑模型、改进了的地理加权回归等高性能计算所依赖的计算方法与理论模型;2、写出对地理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常用到的统计指标与参数;并解释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的含义;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偏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分布的不对称情况,刻画了以平均值为中心的偏向情况;峰度系数测度了地理数据在均值附近的集中程度; 参照教材第29—33页3、简述回归分析法的一般步骤;答案:1确定研究目标与变量2进行相关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自变量之间3制作散点图判断线性与非线性4计算回归常数与回归系数5回归模型的检验6建立回归方程模型解释参照计量学地理PPT第176页4、简述主成分分析法的计算步骤答案:⑴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⑵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⑶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⑷计算主成分载荷参照教材第96—97页5、简述AHP决策分析方法的基本过程并举例说明答案:⑴明确问题⑵建立层次结构模型⑶构造判断矩阵⑷层次单排序⑸层次总排计量地理学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1.填空题本题20分1.一般而言,地理数据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数量化、形式化、逻辑化,不确定性,多种时空尺度, 多维性;2.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标准偏度系数、标准峰度系数;3.什么是秩相关系数:是将两要素的样本值按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位次,以各要素样本值的位次代替实际数据而求得的一种统计量4.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常数b0及偏回归系数bi的求解公式请用矩阵形式表达b=5. 线性规划问题的可行解:在线性规划问题中,满足约束条件的一组变量x=x1,x2,…,xnT 为可行解1分,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称为最优解;1分6.在目标规划模型中,除了决策变量外,还需引入正、负偏差变量,其中,正偏差变量表示决策值超过目标值的部分,负偏差变量表示决策值未达到目标值的部分每空0.5分7.网络图中的三个基础指标为连线边或弧数目m,节点顶点数目n,网络中互不连接的亚图数目p,由它们产生的更为一般性的测度指标为β指数=m/n,回路数k=m-n+p,α指数=m-n+p/2n-5p,γ指数=m/{3n-2p}每空0.5分8.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①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②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③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④计算主成分载荷;每空0.5分9.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显著性检验中,回归平方和U的自由度为自变量的个数k ,剩余平方和的自由度为n-k-1,n为样本个数每空0.5分2.聚类分析20分①聚类第一步,在9×9阶距离矩阵中,非对角元素中最小者是d94=0.04,故首先将第4区与第9②地理解释3.树型决策法20分1画出决策树10分4.地统计方法20分1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简述该方法应用于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研究之中,解决具体的问题;52变异函数的四个基本参数分别是,基台值、变程或空间依耐范围、块金值或区域不连续值、分维数;地统计学的理论模型分为三大类:①有基台值的模型,包括球状模型、指数模型、高斯模型、线性有基台值模型和纯块金效应模型;②无基台值模型,包括幂函数模型、线性无基台值模型、抛物线模型;③孔穴效应模型;该模型是球状模型的一般形式;5分3下面模型1为球状模型;球状模型的四个参数分别为:块金值是0C,一般为常数;基台值为CC0;变程为;其中C为拱高;当c0=0,c=1时,称为标准球状模型;球状模型是地统计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模型,许多区域化变量的理论模型都可以用该模型去拟合;10分5.随机型决策分析20分随机型决策问题指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将是随机出现的; 随机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①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②存在着不依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E4>E5 7③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④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 3分随机型决策问题可进一步分为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1风险型决策问题: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可以预先估计的;2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和无法预先估计的;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1最大可能法——将大概率事件看成必然事件,小概率事件看成不可能事件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行动方案在那个最大概率的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进行决策;2期望值决策法——计算各方案的期望益损值,并以它为依据,选择平均收益最大或者平均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决策方案;3树型决策法——树型决策法的决策依据是各个方案的期望益损值;计算过程一般从每一个树梢开始,经树枝、树杆、逐渐向树根进行;决策的原则一般是选择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损失成本或代价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决策方案;4灵敏度分析法——由于状态概率的预测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而基于状态概率预测结果的期望益损值也不可能同实际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对可能产生的数据变动是否会影响最佳决策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这就是灵敏度分析;5效用分析法——考虑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即决策者的主观价值概念效用值,并将其应用于决策过程的方法;解决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乐观法——其决策原则是“大中取大”; 悲观法——其决策原则是“小中取大”; 折衷法——特点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通过一个系数10,表示决策者对客观条件估计的乐观程度;等可能性法——以各状态发生的概率相等为假设的期望值决策分析方法;后悔值法——后悔值,是后悔值法决策的主要依据;所谓后悔值,是指某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与各方案的效益值之差;后悔值法,也称最小最大后增值法;计量地理学期末试卷B参考答案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1.填空题本题20分1地理网络中,关联矩阵是对网络图中顶点与边的关联关系的一种描述;邻接矩阵是对图中各顶点之间的连通性程度的一种描述;2请写出线形规划问题:Min Z=2X1+3X2+4X3 满足X1+2X2+X3≥32X1-X2+3X3≥4X1,X2,X3≥0 的对偶问题3变异函数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别为:基台值,变程或称空间依赖范围,块金值或称区域不连续性值, 分维数;每空0.5分4克里格方法是建立在变异函数理论及结构分析基础上的,它是在有限区域内对区域化变量的取值进行无偏最优估计估计的一种方法;每空0.5分5全局空间自相关的度量指标有Moran指数, Geary系数;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包括:LISA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G统计量, Moran散点图. 每空0.5分7将非线性关系y=debx,转化为线性形式: 2.5分8描述地理数据一般水平的指标有平均值、中位数、众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的指标有极差、离差、离差平方和、方差与标准差、变异系数;描述地理数据分布特征的参数有标准偏度系数、标准峰度系数;每空0.5分9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①计算相关系数矩阵,②计算特征值与特征向量,③计算主成分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④计算主成分载荷;每空0.5分2. 最短路径计算:3. 回归模型4.线性规划方法20分5.随机型决策分析20分随机型决策问题指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自然状态将是随机出现的; 随机型决策问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②存在着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②存在着不依决策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③存在着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④不同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以计算出来;随机型决策问题可进一步分为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1)风险型决策问题: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或者可以预先估计的;2)非确定型决策问题: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也是未知的和无法预先估计的;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1最大可能法——将大概率事件看成必然事件,小概率事件看成不可能事件的假设条件下,通过比较各行动方案在那个最大概率的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进行决策;2期望值决策法——计算各方案的期望益损值,并以它为依据,选择平均收益最大或者平均损失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决策方案; 3树型决策法——树型决策法的决策依据是各个方案的期望益损值;计算过程一般从每一个树梢开始,经树枝、树杆、逐渐向树根进行;决策的原则一般是选择期望收益值最大或期望损失成本或代价值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佳决策方案; 4灵敏度分析法——由于状态概率的预测会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因而基于状态概率预测结果的期望益损值也不可能同实际完全一致,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对可能产生的数据变动是否会影响最佳决策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这就是灵敏度分析; 5效用分析法——考虑决策者个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过程产生影响,即决策者的主观价值概念效用值,并将其应用于决策过程的方法;解决非确定型决策问题的方法有:乐观法——其决策原则是“大中取大”; 悲观法——其决策原则是“小中取大”; 折衷法——特点是,既不乐观,也不悲观,而是通过一个系数10,表示决策者对客观条件估计的乐观程度;等可能性法——以各状态发生的概率相等为假设的期望值决策分析方法;后悔值法——后悔值,是后悔值法决策的主要依据;所谓后悔值,是指某状态下的最大效益值与各方案的效益值之差;后悔值法,也称最小最大后增值法;。

世界的主要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工具

世界的主要地理学研究方法和工具
野外考察:实地观察和测量, 获取第一手资料
数值模拟:通过数学模型和 计算机模拟研究自然现象
实验室分析:对采集的样品 进行实验分析和测试
人文地理学研究
定义:人文地理 学是研究人类活 动与地理环境相 互关系的学科
研究方法:包括 定性和定量研究 方法,如访谈、 问卷调查、参与 观察等
应用领域:涉及 人口、城市、文 化、政治等多个 方面
人工智能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前景
人工智能将推动地理信息系 统的智能化发展
人工智能将促进地理学与其 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将提高地理学 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人工智能在环境保护、城市 规划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
工具:GIS、遥感 等技术用于数据 采集和分析
区域地理学研究
定义:对地球表面某一特定区域 进行综合研究的学科
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地图 分析和统计资料分析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内容:区域内的自然地理要 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应用领域:城市规划、环境保护、 资源开发等方面
Hale Waihona Puke 城市与乡村地理学研究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地理学研究工具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地图是地理学研究 的重要工具,用于 表示地理要素的空 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地图可以用于分析 地理现象的空间特 征和演变过程,为 地理学研究提供重 要的数据支撑。
地图还可以用于预 测和规划,为政府 和企业决策提供科 学依据。
随着技术的发展, 地图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已经成为地 理学研究不可或缺 的工具。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 平台获取地表信息。

地理书籍读后感

地理书籍读后感

地理书籍读后感•相关推荐地理书籍读后感(通用22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书籍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理书籍读后感篇1在这个寒假里面,我阅读了了一本叫《中国地理百科》中国的地理课外书。

里面着重介绍了我国的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我国的气候类型和我国的地形、地势。

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翻开书的第一页,我就看到了一张张笑呵呵、红扑扑的脸庞,翻开第二页介绍了我我56个民族的特色、风俗习惯,也讲述了56个民族在我国人口中占的比例,其中以汉族92%的比例占第1,其次就是壮族和满族。

然后讲述了各个民族的风俗、语言,这让我感到了我国民族的特色多姿多彩。

然后又讲述了我国的地形和地势特征,文章中讲述了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第一阶梯,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四川、贵州以东的地区。

这一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第二阶梯,是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新疆。

这一地区以山地为主。

第三阶梯,青藏高原。

这一地区海拔很高,平均海拔4000多米。

中国的地形分布特点和人口、经济的分布特点很相似,第一阶梯是人口聚集区,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

然后有介绍了我国五种的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降水较少。

高山气候:全年低温。

看了这本书后,大大增加了我的地理知识。

地理书籍读后感篇2《地理学思想史》这本书在全息地展示地理学思想史的这样一个辩证的过程,十九世纪以前,地理学的发展无疑是十分缓慢的,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建立标志出现在1874年的德国——地理学作为一门由专业教师们讲授的高级课在大学设置,自此也开启了地理思想史的近代时期。

在这以前人们对问题的讨论,或者说是这种“辩证”式的发展,表现得还不明显,由于地理学在此前处于萌芽阶段,已取得的成果还无法形成较为深入的对立,加之大学还没有出现,使得这些学者在空间上还无法集聚,讨论还无法经常进行。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解读.doc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解读.doc

人文地理学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502)一、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学、科研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学风严谨,具有实事求是、不断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具有坚实的人文地理学科理论基础,掌握人文地理学科研究方法;具有严谨的学风以及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工作能力。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外语听说和科学论文写作能力。

4、具有良好的学术修养和独立的学术人格。

二、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半至三年。

课程学习为一年至一年半;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撰写一年半至两年。

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和其他培养环节,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校有关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

硕士生在学制规定的基本年限内,未能完成全部学业,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在校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5年。

三、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方向将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和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趋势不断调整和更新。

目前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序号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名称研究生导师(每方向字数在50字以内)1城乡发展与区域规划城市发展与规划、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区域发郑林、马定国、2展要素评价与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空间管治舒晓波、钟业喜刘影、蒋梅鑫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舒晓波、郑林、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蒋梅鑫、倪才英、经济发展、景观格局演变,农用地分等定级等齐述华、马定国3资源利用与旅游开发资源时空分布和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旅游经济及旅游区划、景观设计与规划毛端谦、刘春燕、赵安、冯淑华、刘影、吴敦银、4GIS在人文社科领域应用、空间组织与空间建模,钟业喜、方朝阳、经济地理与空间规划郑林、舒晓波、区域资源整合利用、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赖格英、齐述华四、培养方式和培养计划研究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兰州大学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

兰州大学地理学基地课程教学大纲《计量地理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计量地理学主要讨论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问题。

本课程是地理科学系本科生(包括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三个专业)的必修课程和专业类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本课程通过对计量地理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讲授和多媒体演示等教学环节,达到如下目的:1.让学生掌握计量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常用方法,建立起定量概念和地理学方法论的基础,了解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培养学生用定量的观点认识和研究地理(自然和人文)现象及其变化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看懂相关科技文献中所应用的一些常用计量方法,理解计量地理学在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一般的数学方法来描述、分析和解决实际地理学问题,正确处理资料,根据实际的地理研究对象,建立起适宜的数学模型。

并对模型分析的结果给予专业上的解释,把数理逻辑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

4.通过做练习、多媒体演示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同时,该课程重视新理论、新技术讲授,与时俱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素养,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服务。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在教授学生有关计量地理学基本概念、方法和理论的同时,注重传授该学科反映现代计量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具体包括如下教学内容:1.数学方法及其应用。

介绍学科发展历史、主要数学方法的应用方向与范围等问题。

2.地理数据的来源、加工处理基本技术与技巧。

3.统计分析方法。

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主成份分析、趋势面分析、马尔可夫预测等常用分析方法。

4.分类划区方法。

包括系统分类法和模糊聚类分析。

5.规划方法。

包括线性规划与多目标规划。

6.投入产出分析。

7.决策分析方法。

8.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分析。

同时,根据计量地理学学科实践性较强的特点,本课程还专门配合运用目前流行软件(如EXCEL)进行多媒体演示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实习等内容。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

高中地理听课评课记录篇一:地理学科评课稿地理评课稿(整理)(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

(二)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写作要有思路,写文章要有思路,上课同样要有思路,这就是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

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1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有效果。

2、看课堂结构安排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法设计,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

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

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与衔接是否恰当。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

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

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

充2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知识空间,它为各科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

地理学思想方法及应用1.地理学1.1地理学含义: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互相作用及其形成演化的特征、结构、格局、过程、地域分异与人地关系等,是一门复杂学科体系的总称。

1.2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这个同人类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它是地球各个层圈——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

1.3地理学研究的特征综合性和区域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不均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

2.地理学思想2.1人地关系论含义:人地关系论是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影响到人文地理学的各个要素和方面。

人地关系论,当前突出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如何协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从人的文化适应中,可以看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反映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如果将这三种文化及其相互与环境的关系做深入的研究,也就会对人与环境的关系有全面的了解。

2.1.1环境决定论含义:环境决定论原称地理环境决定论,简称决定论,它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应用:人类社会不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社会、历史等诸因素的影响,如:人类从古到今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共同生活、处于寒冷地区的民族性格多独立自主,属于炎热地区的民族性格多为顺从他人。

2.1.2可能论含义:可能论也称或然论,它不是强调环境在人地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应用:文化遗产对后人的影响、少数民族被汉化2.1.3适应论含义:适应论指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同时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要因地制宜、工业布局有固定的区位因子的选择2.1.4生态论含义:地理学是有关“人类生态学的科学”,其目的不在于考察环境本身的特征和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而在于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试图借助生物学上有关生态学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人地关系的特点。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回复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回复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 -回复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包括空间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定量地理、统计学和模拟等。

这些方法使地理学家能够使用数学模型研究地球上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地貌变化、自然环境等。

通过利用这些数学方法,地理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球上的现象,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地理学家收集和分析大量空间数据,以帮助政府和企业做出决策。

定量地理则可以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以理解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

模拟技术可以模拟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的可能影响,从而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周廷儒等.泥河湾盆地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131-136
12 李容全等.北京地区长辛店砾石层的沉积学特征与西山地貌发育的几个问题.地理学报,1984,39(1):86-9513 李华章.北京地区第四纪古地理研究.地质出版社,1995,135
14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河北平原及其周围地区新构造图说明书.地震出版社,1985,12
15 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1,501-502
16 河北省地质矿产局.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632-633
17 山西省地质矿产局.山西省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89,227-229
18 天津市地质矿产局.天津市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2,228
19 王宪曾.山西天镇刘家沟第三系褐煤中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8,(4):89-10620 内蒙古地质矿产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地质出版社,1991,318
21 李容全.内蒙古岱海盆地新生代古地理研究.中国北方资源开发与环境研究.海洋出版社,1992,161-166
22 叶伯丹等.全国同位素地质年龄数据汇编(第四集).地质出版社,1986,22-277
23 王慧芬等.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K-Ar 年代学及其演化.地球化学,1988,(1):1-11
评《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
袁兴仁
(西北师范大学 兰州:730070)
兰州大学地理系徐建华教授编著的《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这本书系统介绍了目前地理学研究中所涉及的数学方法,基本囊括了地理学定量分析中所应用的数学内容,为地理学定量方法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一本很好的学习参考书及教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需要,地理科学定量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自1963年美国地理学家鲍顿提出计量革命以来,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地理学的定量化已由原始数据的处理和转化发展到建立地理模型,并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对地理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存储、更新、检索、管理、综合分析及输出的过程实现了微机化。

这一突变,使古老的地理学焕发了青春,推动了地理科学的大发展,并在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预言:“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

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史,证明了马克思的这一精辟论断。

没有数学方法的引进就不可能有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国地理学者从80年代以来积极追赶世界地理科学的发展步伐,编写教材、开设课程、培养人才、新增设备,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集成法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有关的地理问题,为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一书,是我国自80年代以来在地理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概括和归集,它是地理定量化专论中的一枝鲜艳的奇葩。

这本书除了内容全面、取材先进外,在编写上也有很多特点:(1)其章节结构既有系统性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便于读者既了解全面,又能对某种数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

(2)该书对每种数学方法的介绍简明扼要、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深入浅出,而且作者联系实际介绍了自己的科研实例,可供读者借鉴。

(3)书中对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论述全面、脉络清晰、资料翔实、观点明确,很有启发及参考意义。

该书作者是一位刻苦奋进、功底扎实的青年地理学家,近年来著作颇丰,《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本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计量地理学的发展和数学方法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地理教育的提高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祝愿作者再接再励、百尺竿头、继往开来、勇攀高峰,为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页46第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第13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