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行且思 诗词生香
且思且行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表达且思且行的诗句: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陶行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为政篇》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8.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这些诗句都强调了思考和行动的重要性,表达了且思且行的含义。
思乡离愁的古诗词(推荐9篇)
思乡离愁的古诗词〔推荐9篇〕篇1:思乡离愁的古诗词关于思乡离愁的古诗词大全1.《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朝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3.《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单独莫凭栏,无限。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5.《寄李儋元锡》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6.《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赠别》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假设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篇2:关于思乡离愁的诗句愁损辞乡去国人。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背庭缘恐花羞坠。
——吴文英《虞美人·秋感》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浮红涨绿鱼文起。
——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贯休《春晚书山唯有闲愁将不去,照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
——段克己《渔家傲·一春浑漫与》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行香子》表现了苏轼思想消极的方面,但也深刻地反映了他政治生活中的苦闷情绪,因其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封建社会是难以实现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1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1]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注释:[1]:东汉初年的严子陵,帮助刘秀打下天下之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
后人多言其“钓名”。
赏析:本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
语言清丽浅显,意境广渺深邃。
全诗有一种“淡淡的哀伤”,具有东坡一贯的“人生如梦”思想。
苏轼《行香子》古诗原文及赏析篇2行香子·述怀宋代: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译文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值此良辰美景,把酒对月,须尽情享受。
名利都如浮云变幻无常,徒然劳神费力。
人的一生只不过像快马驰过缝隙,像击石迸出一闪即灭的火花,像在梦境中短暂的经历一样短暂。
虽有满腹才学,却不被重用,无所施展。
姑且借现实中的欢乐,忘掉人生的种种烦恼。
何时能归隐田园,不为国事操劳,有琴可弹,有酒可饮,赏玩山水,就足够了。
注释⑴行香子:词牌名,又名“爇心香”。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调名本此。
平韵双调小令。
《词谱》以晁补之词为正格,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六十四字、六十八字、六十九字诸体。
⑵尘:尘滓,细小的尘灰渣滓。
⑶十分:古代盛酒器。
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
酒满一分则一帆举,十分为全满。
⑷虚苦:徒劳,无意义的劳苦。
⑸叹隙中驹:感叹人生短促,如快马驰过隙缝。
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且思且行”写作指导【开头】:1、生活中处处充满了风景,而我们却不能一味地沉迷于水光山色中,要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思考。
2、坚实的脚印记录下的成长的足迹,总会在某个岔路口带着一份彷徨驻足良久,那就是人生必须的一次停顿,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的一个平台,在生命的旅途中且思且行。
3、人,吸取万物之灵气,浸润天地之精华。
人不断地在用生命抒写着千年的传奇和神话。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漫溯人类的来路,我且思且行。
4、站在历史的漫溯那一道道沟渠,感悟生命的真谛,一个人的一生就是行与思的加减乘除而来的,生命因思考而崇高,价值因行动而绵延不绝。
【结尾】:人一生都在行走,出没乡间,穿行都市,生命在行走中消逝,人在思考中永生,且行,且慢行;且思,且深思!行走为生命拓展了宽度,思考为生命增加了深度。
人生便在这且思且行中变得成熟、智慧和伟大。
且思且行,如虔诚的藏民般跪拜上天的赐予,有生命,有思想,有追求。
而走在路上的生命,才是最高贵的生灵!且思且行,总有一天,路旁花开只为我绽放,总有一天,我会收获最好的自己,任你密雨倾斜,我只坐拥王城!【结构】:年少时,只知索取,求食、求衣、求温暖,只为成长。
在行走中的是单纯的思索。
中年时,有取有舍,或取熊掌或取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
在行走中的是理性的思索。
晚年时回忆往昔,感悟只有生命才是最有价值的,在行走中的是稳重的思索。
行走是一种接近本能的欲望,它包含了对未来的希望以及永不停歇的追求。
思考是人类最高贵的拥有,只有思考,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行走,是思想的基石。
没有了行走,思想便被束缚在象牙塔中,只是乌托邦式的美丽,缺乏沉稳与厚实。
那行走留下的一个又一个脚印,才是凝集着思想与实践的最无法抹去的痕迹。
思想,是行走的灯塔。
没有了思想,人就好象行尸走肉一般活在世上。
思想,为我们规划了未来的美好图景,找出最适合每个人自己的道路,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那一个又一个发明创造也闪耀着思想不朽的光辉。
【精彩语段】:1、“成大事者,应适时而变。
茶意境的诗词
与茶的意境有关的诗词
1、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3、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杜耒《寒夜》
4、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苏轼《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6、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钱起《与赵莒茶宴》
7、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8、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9、一曲春江煮韶光,微波粼粼荇草长。
不见锦鳞跃绿水,却见红唇点清香。
——《普洱茶二首》
10、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11、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12、何人银甲下新芽,翠袖擎来绿玉华。
和将一滴弥陀水,洒向炎天作雨花。
——梁元柱《美人惠茶》
13、一帘春欲暮,茶烟细杨落花风。
——佚名《梦回煎茶图》
14、小鼎煎茶面曲池。
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
记着南
塘移树时。
——李清照《梦回茶艺》。
且行且思考试反思作文
且行且思考试反思作文每次考完试,我的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忽上忽下的。
这次考试也不例外,结束之后我就开始琢磨,我这一路在学习的大道上到底走得咋样呢?先说语文吧。
那些古诗词填空,我居然还能丢分,这就有点不应该了。
我就像个迷糊的小侦探,在记忆的仓库里找东西,却找错了货。
老师上课的时候肯定强调了无数遍,我当时可能灵魂出窍了,光听着声音进耳朵,没让知识在脑袋里扎根。
阅读理解也是,我感觉我像是在和文章玩猜谜游戏,我猜的答案和出题老师想的完全不是一个方向。
我还在那自作聪明地乱写一通,结果可想而知。
作文呢,我本来觉得自己写得挺顺溜的,可现在一反思,就像做菜少放了盐,虽然看着像那么回事,但味道总是差了点。
我在作文里讲的故事就像流水账,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估计阅卷老师看我的作文就像看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
再看看数学。
那些公式我都认识,可一到做题的时候,就像是和我玩捉迷藏。
我在题目的迷宫里转来转去,晕头转向的。
有些题明明有简单的解法,我却绕了个大弯子,像个没头的苍蝇乱撞。
还有那些计算错误,我都想敲敲自己的脑袋,怎么就这么粗心呢?就好像一个大厨,食材都准备好了,结果在放盐的时候,手一抖放多了,这道菜也就毁了。
我在数学考试里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计算失误,就把整个题目的答案都带偏了。
英语也没好到哪儿去。
单词拼写我老是拼错,就像在拼拼图的时候,老是拿错块儿。
那些语法规则,我感觉我就像是在雾里看花,模模糊糊的。
听力部分呢,我感觉我像是在听外星语一样,好多单词都听不清楚。
可能是我平时听英语听得太少了,就像一个从来没见过世面的人,突然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啥都不熟悉。
不过呢,通过这次考试,我也算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学习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不能光靠运气,得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上课的时候听个大概,课后也不复习。
我得像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在知识的花园里认真采蜜。
课后要多做练习,就像运动员要多训练一样,这样才能在考试这个赛场上发挥出好水平。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思念家乡的古诗词11、《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3、《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杂诗三首》唐王维〔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三〕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
愁心视春草,畏向玉阶生。
5、《赠别》唐杜牧〔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6、《回乡偶书二首》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7、《寄黄几复》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8、《漫书五首》唐司空图长拟求闲未得闲,又劳行役出秦关。
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溪边随事有桑麻,尽日山程十数家。
莫怪行人频怅望,杜鹃不是故乡花。
海上昔闻麋爱鹤,山中今日鹿憎龟。
爱憎止竟须关分,莫把微才望所知。
世路快心无好事,恩门嘉话合书绅。
神藏鬼伏能千变,亦胜忘机避要津。
四翁识势保安闲,须为生灵暂出山。
一种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迹愧商颜。
思念家乡的古诗词21、《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阴雨》唐·白居易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
书籍铺垫童年阅读丰厚人生r——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读书活动侧记
书籍铺垫童年阅读丰厚人生r——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读书活动侧记方小莉【摘要】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多彩阅读丰盈学生的智慧,用书香文化点染学生的心灵,实现"文化景点溢书香、静美空间添意趣、'书节'生色显韵致、诗歌创作泻诗情、家校共读享时光"的至高境界.师生全员参与,且行且思,品味一路书香,享受一生阳光,尽心尽情地谱写出书香校园建设的美丽诗篇.【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年(卷),期】2017(000)002【总页数】3页(P10-12)【关键词】书香文化;阅读提升;诗歌创作;家校共读【作者】方小莉【作者单位】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以书香打造特色,以书香追求卓越,让学生的小手牵着老师和家长的大手一同幸福在共读时光,是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校长李继东的最美承诺。
他深信: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他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为此,学校提出“阅读丰盈智慧,书香溢满校园”的口号,扎扎实实地开展“书香校园”绿色读书行动工程,谱写开发区实验小学书香校园建设的美丽诗篇。
阅读追求润物无声的无痕境界。
开发区实验小学经营一种无处不在的阅读状态,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块砖都有文字,每一处景都是文化。
走进校园,面对一幢幢错落有致的教学楼,迎面而来的是一处处传递浓浓文化情意的景观。
一湾清池,一座小桥!池是月牙,桥通南北。
小桥掩映在花草树木间,方方正正的桥栏因学生们的童诗创作熠熠生辉。
这桥,连接着昨天与今天,渡过多少孩童走向明天。
真可谓:弯弯月儿小小池,小小池儿云中驰。
得居桥上赏池月,水润书香能几时?书人广场,传递文化情意。
20个姿态优雅的“书”字顾盼生辉,溢出墨香和书香,与“快乐向上”校训交相辉映,演绎出教书育人、书香育人、书写人生的意蕴。
甲骨文、金文、篆、隶、草、楷、行等不同书体诉说着汉字的演变过程、书法的悠久历史和读书写字的情趣;日月星辰下,跳动文化精灵;点横撇捺间,散发书艺芳香。
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八篇
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八篇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八篇。
中华文化连绵不绝,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诗歌盛行的时期,为了增强我们的思想底蕴,我们可以欣赏学习韩愈的古诗词,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形式。
那么您有久久不能忘怀的诗人韩愈古诗词吗?小编特意给大家整理了“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供大家借鉴,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篇一韩愈《答孟郊》原文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
人皆馀酒肉,子独不得饱。
才春思已乱,始秋悲又搅。
朝餐动及午,夜讽恒至卯。
名声暂膻腥,肠肚镇煎煼。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
弱拒喜张臂,猛拿闲缩爪。
见倒谁肯扶,从嗔我须咬。
诗人韩愈的那些有名的诗词篇二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全文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
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
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
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
造句清新优美。
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
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
写出了春草刚刚发芽时,若有若无,稀疏,矮小的特点。
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第三、四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两句意思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心裁。
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08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重难讲义)-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八古诗词默写与鉴赏栏目设置:考点解读—考点剖析—备考整合●考查内容1.诵读古代诗词,背诵优秀诗文;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考情分析中考试题对名句积累的考查主要体现出以下特点:(1)依据课文内容填写上句或下句;(2)给出具体语境,按要求在理解诗文含义的基础上填写原句;(3)联系社会时事写出诗词名句;(4)辨析默写出的内容与原诗句是否一致;(5)默写全诗或一小段文言文;(6)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一组句子。
古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考查内容之一,体现了课标“诵读诗词,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是对学生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的考测。
考题一般涉及诗词作品的内容、语言、写作技法及作品风格,要求考生欣赏其描绘的景,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
各地历年真题回放题型一:古诗词默写※【考向1:记忆型默写】给出诗句的上句或下句并注明篇名,要求默写出与之相对应的名句;或给出作者及篇目名,要求默写整首古诗词。
如: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
(朱熹《观书有感》)(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跟踪训练】(2023·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诗文名句填空。
(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根据题目中的提示信息和要求,从指定篇目中选择恰当的名句默写。
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品九首恬淡古诗词,愿生活在粗茶淡饭中生香
品九首恬淡古诗词,愿生活在粗茶淡饭中生香冷风起,天渐凉,手捧一杯温茶,望着窗外发呆,梧桐树叶簌簌落下,惊觉,秋已浓。
愿放下烦忧,放下劳作,闲来竹篱信步,倦看云卷云舒,让生活,在粗茶淡饭中生香。
《与具氏子书中》宋·陈著柴门任风开闭,茅屋尽日虚閒。
站揍粗茶淡饭,报答流水青山。
一日三餐,粗茶淡饭,三两好友,闲敲棋子,最幸福的生活,也最简单。
这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我不要春夏秋冬,不要四季轮回,只想要你,一个完整的朝夕。
《偈颂八十五首·其六》宋·释妙伦落赖家风彼此知,粗茶淡饭暂相依。
弟兄毕竟难同活,不免分头各自为。
世事难料,分离在所难免。
颠沛流浪时,看这世间再多繁华,也抵不过家乡满山的花。
待到还家,定要喝上一杯清泉酿的酒,吃上一顿桂花泡的茶,慰藉虚空的心。
《酬张少府》唐·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恬淡随意地生活,慢慢沉淀在记忆里的,便是浅浅的快乐,浅浅的遗憾。
恩与怨,得与失,爱与恨,成了藏在心底深处的一道风景,细细品味,是一笑而过的淡然。
《行香子·述怀》宋·苏轼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日子,在平淡中诞生出无穷的趣味儿;生活,在柴米油盐中翻炒出诱人的香味儿。
于繁华尘世里,享受家常的温暖,憧憬平实的梦想,自由自在,真实坦然。
《苏秀道中》宋·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内心里的从容和淡定,就像轻轻走过的岁月,不染风尘,天涯海角,尽在心间。
《村夜》唐·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专题08 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古诗词名篇名句默写(原卷版)1.【2024·北京·中考真题】默写(1)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3)古诗文中那些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句子,不断让我们获得启迪和教益,如“,”。
(本试卷中出现的句子除外)2.【2024·广东·中考真题】默写古诗文。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2)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3)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5)李可染在《山水画的意境》中说:“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描写了大漠、长河,营造了雄浑开阔的意境;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勾勒了莺燕忙碌、生机盎然的早春图景;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视听结合,渲染了旅人早行清冷孤寂的氛围。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古诗文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精神的诗句是“,”。
(王安石《登飞来峰》)(4)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让人在困境中依然乐观向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就体现了这一点。
(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渔家傲·秋思》中写出了将士们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念家乡的这种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6)“鲲能化羽凌空,抟风九万;龙可振鳞横海,击水三千。
”这副对联热情赞美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此对联就是化用了《北冥有鱼》中的句子:“,”。
古诗新唱传承经典
古诗新唱传承经典作者:***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08期【关键词】古诗新唱艺术表现校园文化校本课程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她那渊博精深的古诗词,浓缩了音节的组合,和谐的韵律、平仄的搭配、抑扬的声调,是一首首美妙的诗意之歌,读起来妙趣横生,唱起来和谐晚耳。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历时10多年为学生们创作了《新学堂歌》,涌现了《春晓》《悯农》《游子吟》《读唐诗》《敕勒歌》等50首古诗歌曲。
它们短小精悍、委婉典雅,多为民族五声调式,很适合小学歌唱教学。
10年前笔者被这组古诗词歌曲所吸引,选取了一部分经典之作作为音乐课堂与课外活动的补充教材,引领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特有的神韵,也体现学校吴文化特色教育的熏陶。
这些极富特色的音韵唤起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精髓的仰慕,引发了他们对民族音乐如诗如画般意境的陶醉。
在欣赏、学习和演绎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感受了古诗古乐悠扬的韵律、平仄的搭配、精妙的词曲、细腻的情怀!一、传播诗词,营造古色古香古韵古诗词吟诵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抓住这个有利因素,笔者为学生选取了《江南》《枫桥夜泊》《春夜喜雨》《悯农》等难度不大的作品进行学习与体验。
低年级学生爱诵读,可不习惯高位用声,而合唱训练中非常重要的却是引导学生高位诵读轻声歌唱。
为了让学生感受古诗中美美的景与浓浓的情,笔者搜集了大量的视频与音画,借助媒体让学生感受自然中的美与舞台上所演绎的美。
笔者自身更是扮演美的使者,以音乐教师特有的韵律激情夸张地诵读,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亲其师信其道,向善向美的学生很快接纳了笔者的诵读方式,他们更投入、更真切地适应了歌唱教学所期待的高位吟诵。
诗里有画也有歌,诗里有苦也有乐,伴随着浓郁民族音乐特有的神韵,笔者和学生一起歌唱、识谱、展开音乐旋律的分析,感受诗里词间美美的景与浓浓的情;音乐如画,有形有色,栩栩如生;古诗歌曲词曲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古诗新唱为校园增添一抹古色、古香、古韵!二、演绎诗词,唤醒童心童趣童真“放飞童心感受童真”是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幸福写真。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摘要:一、引言:且行且歌且从容的含义二、且行且歌且从容的体现:七律诗三、七律诗的特点与魅力四、七律诗的创作与传承五、结论:且行且歌且从容的生活态度正文:【提纲】一、引言:且行且歌且从容的含义且行且歌且从容,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句:“且行且歌且舞,其自然也。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种种压力,这句话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生活境界。
二、且行且歌且从容的体现:七律诗且行且歌且从容的精神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着深厚的体现,尤其是七律诗这种文学形式。
七律诗,又称七言律诗,是一种具有严格格律的诗歌形式。
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丰富、完整的意象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关注。
三、七律诗的特点与魅力七律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严格的格律:七律诗要求每句七个字,共八句,句与句之间要求对仗工整,具有很高的艺术难度。
2.丰富的意象:七律诗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心中的世界。
3.深刻的哲理:七律诗往往寓哲理于诗句之中,给人以启示。
4.优美的语言:七律诗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使诗句具有韵律美和意境美。
正因为七律诗具有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古典文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传颂与传承。
四、七律诗的创作与传承七律诗的创作,首先要求诗人具有扎实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生活阅历。
诗人要在生活中寻找灵感,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感悟,创作出富有个性和特色的诗篇。
同时,七律诗的传承也非常重要。
我们要通过阅读、研究和传承古典文学中的优秀诗篇,将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五、结论:且行且歌且从容的生活态度且行且歌且从容,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人生境界。
我们要在繁忙的生活中,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世界。
渐行渐远渐无声,且听且看且从容什么意思
渐行渐远渐无声,且听且看且从容什么意思真正的天才,永远不会骄傲,哪怕已经成为了最高领域里的“领头羊”。
同样的,真正的天才都是谦虚的。
渐行渐远渐无声,便是要让自己不断地积累知识,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生活之中,能够保持清醒的认识。
虽然不能流芳百世,但也可以有一个安定平和的晚年,甚至可以享受儿孙绕膝的乐趣,这难道不比那些轰轰烈烈、惨烈悲壮的“名垂千古”更加幸福吗?《论语》里记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当有疑问而又没有充足的条件得到解答时,不要着急去开导他,先让他自己慢慢地想明白,自然而然就会获得智慧了。
所谓“且行且思”,就是在我们行动之前,先好好想想自己做事的缘由,再来决定该怎么做,即使遭遇失败也不要气馁。
对待中国古典诗词,正应该这样。
有的人把古典诗词看得太死板,只注重字句上的推敲琢磨,却忽视了它更深层次的意义,这种人实在不值得提倡。
且不说以《观沧海》为代表的《诗经》,就连杜甫的诗,都是半部《儒林外史》呢!那么,又该怎样去学习古典诗词呢?既然是“始终多忧患,离乱有所经”,那么不妨从民间开始学起,且将“小楼昨夜又东风”看作“梧桐叶上萧萧雨”,且看“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暂且把“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作“夜深清露坠,月明白鹭飞”;暂且把“草色烟光残照里”作“绿杨芳草两依依”。
暂且把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看作苏轼的“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暂且把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看作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暂且把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看作辛弃疾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暂且吧,你觉得那些好,就可以运用于创作之中,等你读多了,写多了,慢慢地便会形成自己的风格。
读那些令我心驰神往的诗词,会感受到不同的情怀。
而现实中,与我相似的人还少吗?很多人不是因为少才自傲,而是因为自己本来就缺乏,所以才以貌取人。
如果你总是妄自菲薄,或许也会错过很多。
且行且思 扎实高效——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教学几点心得
岳 阳楼》 进行 比较 , 说说它们同是 写登岳 阳楼之感 , 在 但 意境 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教学《 夜归鹿 门歌》 , 时 链 接课后题三 : 诗与王维 的《 嵩山作 》 将此 归 诗对读 , 说
说这 两首诗 的意境上的差异。奠定 了一定基础后 , 我将
抒发 的感情 、 歌咏的事物。这里 的景物描写往往起着 营
造氛围 , 烘托主人公心情等作用 。②刻意选择富有特征 的事物 , 通过意象叠加来营造氛 围 , 帮助表情达意。
在这节课 的铺垫地基础上 , 生兴趣上来后 , 学 我适 时在 下一节课 , 将古代诗词 开头的基本方式 比兴式 、 点
阿哥在深 山 ; 歌像 月亮天上 走 , 哥啊哥啊 !山下 小河淌 水清 幽幽” 鼓浪屿 四周海 茫茫 , “ 海水鼓起波浪 , 浪屿 鼓 遥对着 岛 , 台湾是我家 乡。”半 个月亮爬上来 , “ 照着我 的姑娘 梳妆 台。” 雪皑 皑 , “ 野茫 茫 , 高原寒 , 断粮 , 炊 红 军都是钢铁汉 , 千锤百炼不怕难 。” 遥远 的夜空 , “ 有一 个弯弯的月亮 。 弯弯的月亮下面 , 是那弯弯的小桥。 课 ” 堂气氛一下 子就上来 了, 接下代 诗歌 比较法 ” 的配套 练习题从 以下六个 角度介绍 给学生 : 同一诗歌不 同版本用语 的比较 ” 同一诗人抒 “ “ 写相 似 内容所表达思想感 情的 比较 ”不 同诗人 同一描 “ 写景象表达思想感情 的 比较” 不 同诗歌相 同描写对象 “ 表 现手法和思想感情 的 比较 ” 不 同诗歌相 同用 词和描 “ 写对 象仿例 比较鉴赏 ”不 同诗歌同一描写对象 优劣 的 “ 比较 ” 。做题的过程 中 , 我先用幻灯片交代给学生 “ 解题 思路 ”再“ , 领做”最后 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反复地讲 , 练, 从学生的卷面反馈来看成效 明显。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
摘要:
一、诗歌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2.创作背景
二、诗歌内容解析
1.首联寓意
2.颔联寓意
3.颈联寓意
4.尾联寓意
三、诗歌主题及启示
1.诗歌主题
2.启示与价值观
正文:
【诗歌背景介绍】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是当代著名诗人白落梅所作。
白落梅,原名陈瑞,字清秋,号枕上诗书闲处好,浙江杭州人。
她的诗歌以婉约、清丽见长,善于抒发细腻的情感,作品广受欢迎。
这首诗创作于2015年,以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为主题,表达了在忙碌的生活中,要保持从容、乐观的心态,享受人生的过程。
【诗歌内容解析】
首联:“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作者以生活中的小场景入手,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寓意着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颔联:“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里作者运用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展示了在自然美景面前,人的心情愉悦,可以暂时忘却生活的烦恼。
颈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作者以花间独酌的形象,寓意着在人生道路上,有时需要独自面对困境,学会独立思考和承受压力。
尾联:“且行且歌且从容,把酒祝东风。
”这里作者呼唤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保持从容、乐观的心态,珍惜生活,享受过程。
【诗歌主题及启示】
这首诗的主题是“且行且歌且从容”,表达了在忙碌的生活中,要保持从容、乐观的心态,享受人生的过程。
启示我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时,要学会调整心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境,这样人生才会更加美好。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
且行且歌且从容七律诗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引言:且行且歌且从容的含义
二、且行且歌且从容的体现:七律诗的发展与特点
1.七律诗的格律特点
2.七律诗的主题内容
三、七律诗中的佳作欣赏
1.杜甫的《登高》
2.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四、结论:且行且歌且从容的七律诗的价值与影响
正文
且行且歌且从容,这句话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指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应该边走边唱,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
这种精神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七律诗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七律诗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它的格律严谨,要求每句七个字,每两句成一联,共四联,即八句。
这种形式对诗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思维深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七律诗中,诗人们常常以自然景象、历史人物、生活百态等为题材,吟咏抒怀,表达他们对世界、人生、理想的理解。
因此,七律诗的内容丰富,主题多样,是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杜甫的《登高》是七律诗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杜甫描绘了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通过描绘古原草地的生机勃勃,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这些七律诗都是且行且歌且从容的佳作,它们以优美的诗句、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风格,让我们领略到了七律诗的魅力。
第1页共1页。
“食”不厌精方得千里之行——减负增效且行且思
“食”不厌精方得千里之行——减负增效且行且思发布时间:2022-09-09T06:48:49.65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9期5月作者:殷灵玲[导读] 在看《长征》时,毛主席对刘伯承元帅攻占遵义城,提出了要求:一、仗要打得好,二、伤亡要小,同时还要节省子弹。
殷灵玲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一小在看《长征》时,毛主席对刘伯承元帅攻占遵义城,提出了要求:一、仗要打得好,二、伤亡要小,同时还要节省子弹。
周恩来总理笑着说,主席给你出了个难题啊,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当“双减”政策全面铺开,围绕集团“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呵护每棵树苗生长”的办学理念,育才学校提出“减负、提质、增效”的工作目标,提出了五项管理一体化,双减工作科学化的工作思路,落实“四个全力”:全力提升学生身心素质;全力提升课堂质量;全力落实评价改革;全力发展教师能力,把五项管理和双减工作,纳入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整体布局之中。
在集团和学校的引领下,如何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全力提升语文课堂质量,发展语文教师自身的能力,是我们同样面临的重要挑战。
我们要解决的不是马儿不吃草,而是如何吃对草,吃好草的问题,是学生如何接收高品质的语文学习的问题。
为了落实“减负”的前提下实现“提质增效”,我们组多次组织备课组长开展了“双减”背景下语文教育改革的研讨,商定从落实集体备课,丰富科组活动,实现作业赋能三方面入手,共同助力落实“双减”。
一、集体备课“1+n”,打造高效课堂部编教材呼唤单元整体教学,我们组以区里教研专题“关注整体解读优化施教策略”为研究主题,全力提升课堂教学质效。
我们对每个备课组提出了“落实集体备课,打造高效课堂”的要求。
所谓集体备课“1+n“,就是语文教研活动时间一位老师主讲,主讲老师需要系统、全面地研读本单元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厘清教学重难点、列出施教策略,设计单元拓展性作业,在集体备课中,对单元教学进行解读,引起n位老师头脑风暴,进行补充、丰富,再进行梳理,把优化后的施教策略带入各自的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人生在世须尽欢的诗词
人生在世须尽欢的诗词1、《望江南·超然台作》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2、短歌行(节选)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少年行四首(其一)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4、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6、游洞庭湖五首·其二唐·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7、绝句漫兴九首·其四唐·杜甫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8、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9、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0、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唐·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行且思诗词生香——我教《芙蓉楼送辛渐》没有相同的相遇北宋词人晏殊在《浣溪沙》中这样写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似曾相识是人生很美妙的一种感觉,因为人生从来就没有相同的相遇。
2009年的春天,我第一次在区级的公开课上执教《芙蓉楼送辛渐》,现在已是2015年深秋时节,七年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加起来应该上过十三次以上。
每一次上课都是全新的经历,与不同的教案相遇,与不同的学生相遇,相同的文本,却从没有相同的相遇。
我思故我在拿到一个文本,我们会思考两个问题:教什么?怎么教?(一)教什么《芙蓉楼送辛渐》是六下古诗词背诵里的一首诗,编者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背诵积累,而我要当做一个文本来教,可以吗?有必要吗?在说服别人之前,先得说服自己。
说实话,七年前选择这首诗,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觉得喜欢就上了。
后来慢慢地,会去思考教材的编排,编者的意图。
于是,我找出了一至六年级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教学篇目。
我们知道这些古诗词基本上是按照每一册每个单元的人文主题来安排的,并没有自己的一个体系在里面。
但是从这一表格中,我们也能看到这样一条线——送别诗。
你看,学生第一次学习送别诗是在二年级上册,学的是《赠汪伦》,第二次学习送别诗是四年级的上册,学了两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再往下看,就没有了。
也就是说学生在低段、中段都学了送别诗,这样不就缺个高段吗?那么到了高段,《芙蓉楼送辛渐》作为一首送别诗,该教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三个点去思考。
第一,从课标出发。
翻开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教学,在各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有着明确的规定。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三个学段都提到了诵读,对于诵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诵读的材料来看,第一学段以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为主,第二三学段以优秀诗文为主。
第二从诵读的实施要求看,第一二学段强调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达到感受语言、领悟大意的目的。
第三学段强调能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诵读的要求更趋细化。
三个学段也都提到了想象。
教学古诗,诵读和想象是最好的两种策略。
对比三个学段对诗歌教学的目标,我们发现高段更注重体会作品的情感,并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解读了阶段目标,并不能解决“教什么”这个问题,因为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属于“能力目标”或者叫“素养目标”,并不直接、具体地规限教学内容,只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结果的描述,即目标是什么?要达成这些目标该“教什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或研制教学内容。
第二,从文本出发。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送别诗。
(既然是送别诗,那么我们先要对送别诗有一个了解.)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是人生一个永恒的主题。
从先秦的《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的诗文,送别之情唱之不尽。
而唐代的送别诗又是诗歌中的重头戏。
送别诗除了抒发离情别绪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
(那么《芙蓉楼送辛渐》作为送别诗中的一首,他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她的特别,就在于借送别来表明一种心志。
据《唐才子传》和《河岳英灵集》载,王昌龄曾因不拘小节,“谤议沸腾,两窜遐荒”,在这样的境遇下,诗人要借“一片冰心在玉壶”来告慰友人,来表明自己的高洁清白。
(当然解读一个文本,我们还需把他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看。
)王昌龄身处盛唐,盛唐诗文总有着积极向上、欣欣向荣的情绪,即使颓丧、忧郁、悲伤也仍然闪灼着青春、自由。
难怪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用“青春”一词来形容盛唐之音。
读《芙蓉楼送辛渐》,亦有此感。
诗中苍茫的江南和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出诗人送别诗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
孤山、冰心与玉壶这一组意象又形成一种照应,令人自然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我们可以这样推知,王昌龄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有离愁别绪,是有一腔愤慨的,但他所表达的却是一种高蹈胸怀,一种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
第三,从学生出发。
我们知道教学中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得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不教。
那教什么呢?孙绍振《名作细读》中的一段话和大家分享:“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
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
”我们知道,一个文本有多个层面,并不是所有的层面都能够自动地进入读者的视野,读者往往只选择和自己接受视野相应的层面去感受和理解作品。
这样,我们在确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停留在学生已经能够抵达的层面,应让文本中还没有进入学生视野的层面在教师或其他同学的帮助下,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视野,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和鉴赏水平。
当然我们要注意适度,不能拔得过高。
那么,《芙蓉楼送辛渐》让六年级的学生来学习,他们能抵达的层面在哪里呢?于是,设计了一张预习单。
预习单设计了五个题目,第一题是了解学生对背景资料的搜集,反馈发现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去课前搜集背景资料,而且搜集来的资料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信息比较零散,二是喜欢照搬照抄,没有经过自己的整理加工。
当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其他类型的文本中进行更合适,不用作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第二题是让学生划一划古诗的节奏,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出节奏没有问题。
第三题是了解学生以前读过哪些王昌龄的诗,几乎所有的同学都选择了《出塞》,也就是说学生更熟悉的是他的边塞诗。
第四题是重点,通过学生的问题,我们既能了解学生已知的层面,也能了解学生想学的知识。
通过反馈,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读到诗中作者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因为以前学的三首送别诗就是表达这样的情感。
只有小部分的同学能读到作者的孤独和凄冷,说明学生还不能读懂“寒雨”和“楚山孤”这两处景语。
那么借助景物来想象画面,并体会诗人的情感可以作为一个教学内容。
还发现学生对“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不理解,而“一片冰心”恰恰又是这首诗的诗眼,那么通过品读“一片冰心”来读懂诗人的内心应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第五题,是了解学生对送别诗的积累。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光积累还不够,还得学会去感悟。
《芙蓉楼送辛渐》学完了,背完了,和别的送别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要去对比探究。
(二)怎么教明确了教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教的问题。
我就从怎么导入、怎么读、怎么拓这三个方面来说说怎么教《芙蓉楼送辛渐》的。
1.怎么导入?这一课的导入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动,从“千年诗词话送别”到“整理对比送别诗”,再到一句话导入,真是应了一个成语“大繁至简”。
第一个版本:千年诗词话送别1、读一组诗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赋得古原草送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读读这些诗题,你有什么发现?(你怎么知道他们都是送别诗?除了有送别的人物,还有什么?远行者要去的地方)师小结:我们把这些和送别有关的诗就叫做“送别诗”。
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别董大》、《送友人》、《赠汪伦》、《送朱大入秦》、《饯别王十一南游》、《江亭月夜送别》、《山中相送》、《送柴侍御》、《送李端》、《送灵澈上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2、千年诗词送别情送别是人生中再平常不过的事,可当送别遇上了诗人,那一刻就成了永恒,相隔千年,也仿佛就在眼前。
送别在烟花三月的黄鹤楼边——(出示: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李白的依依不舍中多了一份诗意,多了一份向往。
送别在朝雨迷蒙的渭城旅店——(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王维的送别中充满了对远行者的深情体贴和殷勤祝愿。
送别在大雪纷飞的茫茫边塞—— (出示: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师: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印,岑参是对行者的留恋,还是对归期未卜的惆怅?)送别在北风吹雁的落日黄昏——(出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高适的送别少了一份离别的凄清缠绵,却多了一份出自肺腑的豪放健美。
3、小结: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诗人的心境却是各不相同。
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送别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呢?从2009年到2013年,用的都是这个版本的导入,此设计的目的在于“未成曲调先有情”,从一组送别诗题和一组送别诗句中引入,创设送别的情境,为古诗的学习做好心向准备。
而这样的引入,不仅仅在于情境的创设,也使学生对送别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教师的顺情点拨,又使学生明白:虽然都是送别诗,但是诗人的心境却是各不相同。
不过,经过专家一琢磨,这样的导入华而不实,大有牵着学生走的感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弱化了,而且虽有广度,但却缺乏深度,厚度。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版本。
第二个版本:整理对比送别诗1、回顾小学六年课内学过的送别诗。
(《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2、交流、归纳送别诗的相同点。
快速浏览这些送别诗,他们有相同的地方吗?请你去发现。
学生各抒己见。
(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依依惜别的感情、诗题里一般都有送别的人物或地点)34、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看看他是不是也有送别诗的这些相同点,那么他的不同又在哪里呢?这样的设计从学生已有的起点出发,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生本”理念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上完后感觉理性有余,诗意不足,甚至有点感觉“头”太重了。
怎么办?干脆删繁就简。
第三个版本:一句话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首古诗——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最平常最简单的一句话。
2.怎么读?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丰富的内涵,细腻的情感,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诗歌教学难就难在这个无法言说的美感上。
你可以在阅读或朗读中感受它的美,却很难分析鉴赏出美的秘密。
分享薛法根老师的一段话:就小学阶段的诗歌教学而言,秘密就在于“由言到象、到意、到情、到人”的多重转换,把握了其间的关联,也就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看到诗歌语言形式背后的那一道道迷人的风景。
即口中有“声”、目中有“象”、心中有“情”、胸中有“人”。
而诗的诵读伴随着每一个阶段。
口中有“声”,指的就是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②读出节奏在读出节奏这个环节,我们会遇到这样三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