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合集下载

微波法制备马铃薯交联淀粉的工艺研究

微波法制备马铃薯交联淀粉的工艺研究
mi n e d t h ou gh or t h og o na l e xpe r i me nt . The r e s ul t s s ho we d t h at t he i n f l u e nc e f a c t or s o f c r o s s l i nki n g d e gr e e of c r os s — l i n ke d po t a —
在 此 条件 下 可制 得 沉 降积 为 4 . 1 8 ml 的 马 铃 薯 交联 淀粉 。
关键词 : 微波法; 马铃 薯 ; 交联 淀 粉 ; 沉 降 积
中图 分 类 号 : TS 2 3 6 . 9; TQ0 2 8 . 6 7 7; ¥ 5 3 2
文献 标 志 码 : A
0l 4 01 0, Ch i n a; 2 .I n ne r M on go l i a Ke y Lab or a t o r y of Bi o ma s s — Ene r gy Con v e r s i o n, Ba o t ou l 4 01 0, Chi na; 3. Th e I ns t i t u t e of Bi o e n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e c h no l o gy, I n ne r M on go l i a U ni v e r si t y of Sc i e nc e a nd Te c hn ol og y, Ba ot o u 01 4 01 0, Chi na ) ABS TRACT : I ' he l owe r c r o s s l i n ki ng de g r e e c r os s l i nke d po t a t o s t a r c h wa s pr e pa r e d b y mi c r o wa v e me t ho d,w i t h po t a t o s t ar c h a s r a w ma t e r i a l s a n d s od i u m he xa me t a ph os p ha t e a s c r os s l i n ki ng a g e nt . Th e mi c r owa ve po we r was d e t e r mi n e d a s 42 0 W t hou gh s i ngl e f a c t or e xpe r i me nt . T he op t i mu m p r e p a r a t i o n c on di t i ons of c r os s l i nk e d p o t a t o s t a r c h by m i c r o wa v e m e t h od wa s de t e r —

交联_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交联_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交联 羧甲基红薯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袁怀波1 马女原2焦 浩1 陈宗道31(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学院,合肥,230009)2(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610039)3(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400716)摘 要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氯乙酸作羧甲基化试剂,合成交联 羧甲基复合变性淀粉。

确定了交联 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 反应温度55 ,反应时间4h,配料比m (淀粉) m(氯乙酸):m (NaOH)=1 0 48 0 44。

交联 羧甲基复合变性红薯淀粉的粘度增大,糊化温度降低、糊化时间缩短、糊透明度得到改善。

红外光谱分析证实在淀粉中引入了羧甲基。

关键词 红薯淀粉,交联 羧甲基,理化性质,结构表征第一作者:博士,讲师。

*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项目(No.2006iq1023)收稿日期:2006-09-05,改回日期:2006-11-16淀粉分子结构中的糖苷及羟基能与许多化学试剂作用生成性质不同的变性淀粉产品,从而改善天然淀粉的性能,扩大淀粉的应用范围。

目前市场上已有单一变性淀粉出售,但用一种化学试剂处理淀粉制得的单一变性淀粉虽然改进了天然淀粉的某些缺陷,其本身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复合变性淀粉兼有2种单一变性淀粉的优良性质,这些产品具有更实际的应用价值[1,2]。

本研究以红薯淀粉为原料,针对羧甲基淀粉(CM S)耐热稳定性较差的情况,在合成过程中加入了交联剂,获得轻度交联 羧甲基化的复合变性淀粉(CCMS)。

文中还研究了产品的性能,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与设备红薯淀粉,安徽丰原股份有限公司(优级品);醋酸酐、NaOH 、HCl 、无水Na 2CO 3,均为分析纯。

pH S 2C 型精密酸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723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超级冷冻离心机,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JJ 1增力电动搅拌器:江苏国胜实验仪器厂;T hermo N icolet FTIR 200红外光谱仪,美国热电尼高力公司。

酶促交联法制备

酶促交联法制备

酶促交联法制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酶促交联法制备是一种环保、有效的生物技术方法,可用于制备具有特殊功能和性能的生物聚合物材料。

通过酶促交联,可以改变生物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质,提高其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从而拓宽其应用领域。

本文将针对酶促交联法制备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酶促交联法制备的原理酶促交联是一种利用酶类催化剂将多聚物链或多肽链连接成网络形状的方法。

酶在催化作用下可以使生物聚合物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形成交联结构,增加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

酶促交联法制备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酶的选择: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具有高效、特异和环境友好等特点。

在酶促交联法中,选择适合的酶对于反应的进行至关重要。

2. 底物的选择:底物是酶催化反应的反应物,其选择会直接影响到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质。

在酶促交联法中,一般选择具有活性基团的生物聚合物作为底物。

3. 交联反应的条件控制:在酶促交联法中,交联反应的条件如温度、pH值、时间等都会对反应产物的性质起到重要影响。

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精细控制,以实现理想的交联效果。

酶促交联法制备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酶催化接枝、酶催化交联和酶催化重排等。

下面以几种典型的酶促交联法制备方法进行介绍:1. 酶催化接枝:酶可以通过将活性基团引入生物聚合物链中,实现生物聚合物链的连接和交联。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生物聚合物的分子量、改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常见的酶催化接枝反应包括酯化、氨化等。

3. 酶催化重排:酶可以促使生物聚合物链中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上重新排列,形成新的结构和性质。

这种方法可以改变生物聚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拓宽其应用领域。

常见的酶催化重排反应包括羟基基团的移位、酯键的断裂等。

酶促交联法制备的生物聚合物材料具有许多优点,如环保、高效、可控等,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酶促交联法制备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医药领域:酶促交联法制备的生物聚合物材料在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药物载体、组织工程支架、药物缓释材料等。

玉米淀粉成分

玉米淀粉成分

玉米淀粉成分玉米淀粉是一种常用的食品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本文将介绍玉米淀粉的成分、制备方法、应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一、玉米淀粉的成分玉米淀粉是由玉米粒中的淀粉组成,主要成分为淀粉和蛋白质,其中淀粉含量约为70%~80%,蛋白质含量约为8%~10%。

淀粉是由多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高分子聚合物,蛋白质则由多种氨基酸组成。

除淀粉和蛋白质外,玉米淀粉中还含有少量脂肪、灰分、水分等成分。

其中,脂肪和水分含量较低,通常不超过1%;灰分含量则与玉米品种和生长环境有关,一般为0.2%~0.5%。

二、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玉米淀粉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湿法和干法两种。

湿法制粉是将玉米经过清洗、磨浆、筛分、脱蛋白、浸泡、分离、干燥等工艺步骤,制成玉米淀粉。

湿法制粉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淀粉纯度和产品品质。

干法制粉则是将玉米经过清洗、破碎、筛分、干燥等工艺步骤,制成玉米粉。

玉米粉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可以通过水洗、沉淀、干燥等工艺步骤,提取出淀粉。

三、玉米淀粉的应用玉米淀粉具有良好的凝胶性、稳定性、流变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造纸、化妆品等多个领域。

1. 食品行业玉米淀粉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应用,如面包、蛋糕、饼干、糖果、方便面等。

它可以增加食品的黏性、口感和稳定性,提高食品的品质。

2. 医药行业玉米淀粉是制备胶囊、片剂等药物的重要原料。

它可以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和吸收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3. 造纸行业玉米淀粉在造纸过程中被用作表面涂料和浆料增稠剂。

它可以提高纸张的光泽度、透明度和强度,改善纸张的印刷性能。

4. 化妆品行业玉米淀粉在化妆品中被用作吸油剂、防晒剂、稠化剂等。

它可以增加化妆品的稳定性、质感和舒适度,提高化妆品的品质。

四、玉米淀粉的相关研究进展近年来,玉米淀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淀粉产量和纯度通过优化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改良分离技术等手段,提高淀粉产量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品质。

交联酯化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交联酯化淀粉制备工艺的研究
交联酯化淀粉制备 工艺的研究
杨 斌
( 长春 科技 学 院生物食 品 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6 0 0 )
摘要: 本研 究 以交联 玉米 淀粉 为原料 , 利 用响应 面分析 方 法确 定 了以醋酸 酐为 酯化 剂的 玉米淀 粉 酯化 的最佳 工 艺条件 。
关键 词 : 玉米淀粉 : 酯化 ; 制备 工艺
中 图分类 号 : T S 2 3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 1 6 7 4 — 0 4 3 2 ( 2 0 1 3 ) 一 2 2 — 2 0 - 2
酯 化 淀 粉 是 指淀 粉 羟 基 被 无 机 酸 及 有 机 酸 酯 化 而 得 到 的 产 品 ,故 酯 化 淀 粉 可 分 为 淀 粉 无 机 酸 酯 和 淀 粉有 机酸 酯 两 大 类 。淀 粉 无 机 酸 酯有 淀 粉 磷 酸 酯 、 淀 粉硝 酸 酯 等 。淀粉 有 机 酸 酯 目前 在 工 业 上 应 用 比 较 广 泛 的 有 淀 粉 醋 酸 酯 、淀 粉 顺 丁 烯 二 酸 酯 等 。 与酸 酐 类 的 酯 化 反 应 是 将淀 粉 悬 浮 在 有 机 溶 剂 介 质中 , 加入脂肪酸酐进行酯化反应 , 同 时 加 入 吡 啶 等 碱 性 有 机 溶剂或无机碱溶 液来维持反 应的 p H值 。酯化 反应一 段时间 后, 中和 , 洗涤, 干 燥 即得 成 品 。 响应 面分 析法 ( Re s p o n s e S u r f a c e Me t h o d o l o g y , R S M) 是 一 种 优化 反 应 条 件 和加 工工 艺 参 数 的 有效 方 法 [ 1 J 。它 与正 交试 验 设计法相 比 , 具 有试验周期短 , 求得 的回归方程 精度高 , 能 研 究 几个 因素 间交 互 作 用 等优 点 1 2 , 3 j 。 1 材 料 与 方 法

抗性淀粉的简介及其制备

抗性淀粉的简介及其制备

1. 抗性淀粉研究1.1 抗性淀粉简介1981年Anderson等首次发现食物中的淀粉经过小肠并未完全被消化。

通过测定作为大肠发酵指示的呼出的氢气,他们发现白面包中大约有20%的淀粉进入大肠[1]。

最初,研究者称淀粉进入大肠的现象为淀粉的不良吸收,但是随着对淀粉在人体内代谢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进入大肠的淀粉能被大肠里的微生物发酵,作为能源利用。

研究者们将这种不被健康人体小肠所吸收的淀粉称之为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简称RS。

这种淀粉较其他淀粉在体内消化、吸收和进入血液较缓慢,具有类似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

但抗性淀粉本身仍然是淀粉,其化学结构不同于纤维。

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型添加剂,抗性淀粉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它能降低血糖和胰岛素的反应,适合肥胖病人和糖尿病人食用。

动物实验表明,抗性淀粉还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2]。

此外,抗性淀粉还具有比传统膳食纤维更好的加工特性,特别是在膨胀度、黏度、凝胶能力、持水性等方面[3]。

作为一种新型的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具有类似于传统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在大肠中,经微生物发酵,它的产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的能力远远高于普通膳食纤维[4]。

而且,将抗性淀粉添加到食品中,RS不会影响食物的风味、质地和外观,在许多应用中,甚至可以提高最终产品的风味。

因此在过去几十年中,RS已作为保健营养成分应用于面包、谷物早餐、面条等普通食品和减肥食品等特殊食品中[5]。

1.2 抗性淀粉的分类抗性淀粉(RS)因其天然来源或加工方法不同,其抗消化性会有很大的差别,目前一般可将其分为4类,即RS1、RS2、RS3、RS4[6]。

RS1,物理包埋淀粉,是指那些因细胞壁的屏障作用或蛋白质的隔离作用而不能被淀粉酶接近的淀粉。

如部分研磨的谷物和豆类中,一些淀粉被裹在细胞壁里,在水中不能充分膨胀和分散,不能被淀粉酶接近,因此不能被消化。

但是在加工和咀嚼之后,往往变得可以消化;RS2,颗粒状抗性淀粉,是指那些天然具有抗消化性的淀粉。

淀粉_丙烯酸接枝共聚新工艺研究

淀粉_丙烯酸接枝共聚新工艺研究

第15卷第6期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V o l.15,N o.6 1999年11月POL Y M ER M A T ER I AL S SC IEN CE AND EN G I N EER I N G N ov.1999 文章编号:100027555(1999)0620167202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新工艺研究α默丽敏 王锡臣 王佩璋(北京轻工业学院,北京,100073)摘要 研究了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的新工艺。

结果表明,在淀粉接枝丙烯酸的共聚物中填充一定量的糊化淀粉,进行热交联,由于二者的协同作用,使树脂的吸水率不仅不降低而且还略有提高。

树脂中淀粉含量明显增加,成本大幅度降低,有利于高吸水树脂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淀粉,丙烯酸,接枝共聚,填充,糊化中图分类号:TQ316.342 文献标识码:A 高吸水树脂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淀粉和纤维素为原料与乙烯基单体接枝共聚而制成的天然高分子改性产品,第二类是以石油化工产品如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酯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制成的合成产品。

由于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天然高分子改性产品尤其是淀粉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已引起广泛重视。

但由于工艺上的原因,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等尚存在一定问题,产品的推广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较好效果。

1 实验部分1.1 试剂马铃薯淀粉:生化试剂,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产品。

丙烯酸:化学纯,北京益利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产品。

过硫酸铵:分析纯,北京化工厂产品。

氢氧化钠:化学纯,北京化工厂产品。

1.2 淀粉-丙烯酸共聚物的制备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氮气导入管的三口烧瓶中,加入5g淀粉和一定浓度的N aOH溶液,搅拌下通氮气,并升温至45℃,糊化0.5h,加入丙烯酸(用N aOH预中和,中和度为80%),搅拌10m in后加引发剂,恒温反应3h,得未交联淀粉2丙烯酸共聚物,待用。

1.3 糊化淀粉填充淀粉-丙烯酸共聚物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淀粉与一定浓度的N aOH溶液在一定温度下糊化0.5h后,按一定量填充到上述接枝共聚物中,搅拌混合后热交联即得高吸水树脂。

酯化交联淀粉磷酸酯干法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酯化交联淀粉磷酸酯干法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双酯 只有一个 等电点,I 约 为 4 。 p值 ~5
酸盐 等制备淀粉磷 酸酯, 其反应特 点是湿法生产 , 研究 较深 入: 而对三聚磷酸盐与淀粉反应研究很少, 对其干
法反应特性 也极少 阐述 。故在本研究 中,以三聚磷酸
钠 为磷酸化试剂 , 在干法反应 条件下对小 麦原淀 粉进 行 磷酸酯化反 应( 玉米淀粉 作为对照 实验) 测定 制得 ,
(on s rha o ai n e pr n) n t cos n igd ge s aue . h pi zd cr t c sac mp r o x ei t,ad i rsl kn erewa srd T eo t e a s me s i me mi
cnio ba e yo h gnlx ei ns n a s f ai c AO A) odt nioti db a oo aepr i s n metada l io r ne( V . n vs v a
磷 酸化淀粉 最佳 实验 条件 。
关键词 :酯化 ; 交联 ; 三聚磷 酸钠; 交联度
பைடு நூலகம்
S u y o o e sOp i ii g o t rfc t n t d n Pr c s t z n f m Ese i a i -Cr s l e i o o si d k
Ph s h t t r h Ese y Dr e a a i n o p a eS a c t rb yPr p r t o
1材 料 与 方 法
11材 料 .
反应温度: 控制试剂用量为 0 4 时间为 2 , H . %, 0 p h
为9 , . 温度范 围:O  ̄ l0C,2 ℃,3 ℃ ,4 。 0 I0C, 1 " 10 10 10 C。

淀粉凝胶特性实验报告

淀粉凝胶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淀粉凝胶的基本特性;2. 探究不同因素对淀粉凝胶特性的影响;3. 分析淀粉凝胶的制备方法及优化条件。

二、实验原理淀粉凝胶是一种由淀粉分子在水中溶解、糊化、交联后形成的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

其特性主要包括透明度、弹性、粘度、吸水率等。

本实验通过制备淀粉凝胶,分析不同因素对凝胶特性的影响,以期为淀粉凝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玉米淀粉、水、氯化钠、氢氧化钠、葡萄糖、柠檬酸等;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磁力搅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pH计、凝胶分析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

四、实验方法1. 淀粉凝胶的制备:(1)称取一定量的玉米淀粉,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将淀粉乳在80℃水浴中加热糊化,直至形成均匀的糊状溶液;(3)在糊化后的淀粉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氢氧化钠、葡萄糖、柠檬酸等物质,搅拌均匀;(4)将混合液倒入模具中,置于冰箱中冷藏,使淀粉凝胶固化。

2. 淀粉凝胶特性的测定:(1)透明度:采用凝胶分析仪测定淀粉凝胶的透明度;(2)弹性:采用拉伸试验机测定淀粉凝胶的拉伸强度;(3)粘度: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淀粉凝胶的粘度;(4)吸水率:将淀粉凝胶浸泡在去离子水中,在一定时间内测定其吸水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透明度:淀粉凝胶的透明度与氯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葡萄糖浓度、柠檬酸浓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淀粉凝胶的透明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钠浓度对淀粉凝胶的透明度影响不大;葡萄糖浓度和柠檬酸浓度对淀粉凝胶的透明度没有明显影响。

2. 弹性:淀粉凝胶的弹性与氯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葡萄糖浓度、柠檬酸浓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淀粉凝胶的拉伸强度逐渐降低;氢氧化钠浓度对淀粉凝胶的拉伸强度影响不大;葡萄糖浓度和柠檬酸浓度对淀粉凝胶的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影响。

3. 粘度:淀粉凝胶的粘度与氯化钠浓度、氢氧化钠浓度、葡萄糖浓度、柠檬酸浓度等因素有关。

马铃薯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糊化特性研究

马铃薯交联酯化淀粉的制备工艺优化及糊化特性研究

St d n t e o t zn o e s o r s -l k d u y o h p i ig pr c s fc o s・ i e mi -n e t ic t n p tt t r h a d p s ig p o ere ser ia i o a o s a c n a t r p t s f o n i
a t n tme3h. Th o a eo se i c t s 1 ci i o e d s g fe trf ae wa 0% . e trfc to i sei a in pH s8. ~ 8. o x d tme o . Co c u i wa 0 4 fra f e i f 1 i h n l— so i n: un e h pt a o iin d rt e o i lc ndto s, e c e fr n ei de fco s—ln e t e i c to o aosa c s ini c nt m a h p ro ma c n x o r s ik d eh rf ain p tt t hWa sg f a — i r i l m p o e y i r v d. T r d c sa e mo esa l n eibl he p o u t r r tb e a d r la e. Ke y wor ds: p t t t rh; C O S— ln e o ao sac RS i k d; e t rfc to sei a in; pa tn r p ri s i si g p o e te
淀粉是 丰富 的可 再生 资 源 ,目前 在 工业 上 的 应用 非 常 广 泛 ,主 要 的应 用 行业 有造 纸 、纺 织 、 医药 、食 品 等 。原 淀 粉 由于 本 身 特 性 的 限制 ,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一,前言
淀粉不仅是令人类食物的主要成分,也是食品工业,饲料工业的重要原 料,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新技术,新工艺对淀粉性质提 出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需要必须对原淀粉进行变形处理,使之符合 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要求。十二烯基琥珀酸淀粉脂(简称SSAS) • 是通过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简称DDSA)与淀粉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的。 DDSA与淀粉进行酯化反应,当酸酐的环被打开,其中一端以脂键与淀 粉分子的自由羧基相结合后,另一端会长生一个羧酸,使反应体系PH下 降,这就需要用碱性试剂去中和产生的羧酸,使反应向酯化反应的方向 进行下去。SSAS的制备方法包括湿法,有机相法和干法等。湿法工艺 的优点是反应很均匀,缺点在于DDSA是不溶于水的,要求采用自卤化 的方法一增加反应速度;有机相法的有点是反应均匀,缺点是产品的取 代度不是很好,并且生产成本高,同时对环境的污染很大,干法工艺的 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反映效率也可以达到很高,对环境的污染也 很小反应也很均匀,但是反应时间很长,要求在搅拌下进行。微波反应 是电磁波作用于极性分子使他发生震动和转动,电磁波转变成热能。当 微波作用于反应物时可加剧分子运动,提高分子的能量,降低分子的活 化能,提高反应速度,且操作简单能耗低,试剂转化率高。所以本实验 采用的是微波干法生产SSAS。 •
四,结论
• 本实验利用酵母自溶物残渣,采取酶。 减法提取酵母&-1.3D.葡聚糖,并对酶 解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酶解 工艺条件为酶添加量1600IU/g 酶解时 间3h,PH8,温度60C。酶解后沉淀物 用2%氢氧化钠在75C恒温处理6h,然 后经酸处理,在35C干燥12h既得白色 葡聚糖成品,为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 提供理论依据。
二,材料和设备
• 材料 玉米淀粉 使用及辽宁省军区宁冠安 农场淀粉厂,十二烯基琥珀酸酐(简称 DDSA) 工业级;无水碳酸钠,无水乙 醇,丙酮等。 • 设备 MAS-I型常压微波辅助合成/萃取 反应仪 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 司 恒温振荡器 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

淀粉/聚乙烯醇包覆尿素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淀粉/聚乙烯醇包覆尿素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45 days. The film m aterial delivery perform ance is go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biodegradable,no environm ent pollution etc. Key words: starch; polyvinyl alcohol;slow—release fertilizer; coated urea.
收 稿 日期 :2012-08—06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21171026)
576
长 春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
第 33卷
0 引 言
1 实 验 部 分
肥 料是保 障 国家 粮食 安 全 的战 略物 资 ,在农 业 生产 中 占有最 大 的投 资 比例 。发展 中国家的粮 食 增产 ,其 55 来 自于 肥 料 的 作 用 ]。2O世 纪 6O年代 中期 ,控 释/缓 释 肥 料 在 美 国、加 拿 大 、英 国 、日本 、以色列 相 继 问世 。 目前 ,我 国主 要 采用 两种技 术 ,一是 将 化肥 进 行 微 溶 化处 理 来 实 现 肥 料养分 的缓 释/控 释 ,其代 表性产 物有 脲醛 化合 物 (UF)和磷 酸铵 镁等 ;二是 将化 肥进 行包 膜处 理 来 实现肥 料养 分 的缓 释/控释 ,其代 表性 产物 有 聚合 物包膜 尿 素 (PCU)、硫 包膜 尿素 (scU)等 。
聚 乙烯 醇 (PVA)分 子链 上 含 有 大 量侧 基一羟 基 ,因此 具有 良好 的水 溶性 ,但是 聚 乙烯醇在 水 中 的溶解性 随其醇解 度 的大小 有较 大差 别 。聚乙烯 醇还具有 良好 的成 膜 性 、粘 接力 和乳化 性 ,有 卓越 的 耐 油 脂 和 耐 溶 剂 性 能 。 而 且 ,聚 乙 烯 醇 经 过 交 联 反应 或硬 化改 性 处 理 ,它 的机 械强 度 和 化 学稳 定 性会 显著 提 高 ,具 有 一 定 的生 物 降 解性 。淀 粉 和聚 乙烯 醇与交联 剂 甲醛进 行交 联反 应得 到 的糊 状 液体 涂在 尿素 颗粒 表面 可对尿 素有 一定缓 释作 用 。面对能 源危 机 和 一 系列 的环 境 问题 ,开发 淀粉基 可生 物 降解 型 涂 膜肥 料 ,一是 可 以 以农养 农 ,降低 肥料 成本 ,二是 可 以减少 土壤 及环境 的 污 染 ,具 有 一 定 的现 实 意 义 。

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抗性淀粉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备R S 3 , 在1 0 0 -1 4 0 E下进行 热 处理前 先 使淀 粉部 分酸 解 , 然 后在4 ℃凝沉 , 最 后可得 到高 含量 的抗性 淀粉 。 Hy u n — J u n g 等人研 究认 为 : 首先对 淀粉 进行 脱脂 处理 和酸 解 处理 可 以增加 淀粉 的结 晶度 , 经过 压热 处理 后对 样 品进 行 反复 冻 融, 从 而提 高抗 性淀 粉 含量[ 2 8 ] 。 1 4 化学 改性 型 抗性 淀粉 的制 备 ( R S 4) 抗性淀 粉( R S 4 ) 是 利用改 性的方 法来 制备抗性 淀粉 的 , 通常 以淀粉 交联 的 方 式进行 。 交 联淀 粉是众 多变 性淀 粉 中的一种 , 其 反应 机理 为淀粉 的醇 羟基 与 具有 二元或 多元官 能团 的化 学试剂 形成二 醚键或二 酯键 , 使两 个或两 个 以上 的 淀粉 分子之 间“ 架桥” 在一起 , 呈多维 空间网状 结构 的反应[ 3 6 1 参加 此反 应的多 元 官能 团称为 交联 剂 , 淀粉 的交联 产物称 为 交联淀 粉 。 淀粉 颗粒 中的直 链淀 粉
备R S 3 , 首先将 淀粉 在水 溶 液 中悬 浮 蒸煮 使其分 散 , 在1 2 0 " ( 2 进行 压 热处理 , 然 后在4 ℃进 行冷 却。 由于 完整 的淀粉链 可 以降低凝沉速 率 , 在压 热处理 前进行 适 度 的水解 , 可 以加速 结 晶[ 3 5 1 。 V a s a n t h a n 和B h a t t y 也 利用 水解 一 压热 处理 法 制
随着慢性 病发生率 的逐年 升高 , 膳食纤维对 人类 的健康 作用得 到越来越 深 刻 的揭示 。 “ 抗性 淀粉 ( R e s i s t a n t S t a r c h) ” 是 近 十几 年来 发展 起来 的一 个 新概 念。 F A O 根据 E n g l y s  ̄欧 洲抗性 淀粉 研究 协作 网的建 议 , 将抗性 淀粉 ( R s ) 定义 为“ 健康 人体 小肠 中不吸 收的 淀粉及 其 降解 产物 ” [ 2 4 l o 通过R S 9析 方法 和制 备 方 法的 建立 , R S 的功 能也 很快 得 到食 品研 究人 员 和营养 学 家 的重视 。 RS 根据 制 备方 法分 为4 种, 其 制备 原理 和 方法各 不 相 同。 1抗 性 淀粉 制备 工艺 方法 1 1 物理 包 埋型 抗 性淀粉 ( R S1 ) 抗 性 淀粉( RS 1 ) 为生理 上不 接受 淀粉 , 一 般为 较大 的淀 粉颗 粒 , 当咀 嚼时 , 细胞 壁不被 唾 液和胰 一 淀粉酶分 解 。 有文 章认为 减小 淀粉颗 粒 的大 小 能减少 R S 1 含 量[ 2 5 1 , 但报导 增  ̄ g R S I 含 量 的文章 很少 。 由于RS 1 是指 淀粉酶 不接 触 淀 粉颗 粒而使 其不被 消化 的淀粉 , 它不涉 及 淀粉 本身 的结构特 点 。 因此 , 理论 上来 讲, 任何 来源的淀 粉在 经过包 埋后都 可不被 淀粉酶 接触 , 产生抗 消化性 。 如 果这 种淀 粉想应 用于食 品加工 中 , 其 关键在 于包埋 淀粉 的物质及 其在生产 加工 环境 中是否具 有 稳定 的状 态 [ 2 6 1 。 1 2 颗 粒型 抗 性淀 粉 ( R S 2) RS 2 通 常被定 义为抗 性淀粉 颗粒 , 是 指原淀 粉颗 粒或淀 粉颗粒 经过处 理后 结 构和 形貌 没有被 完 全破坏 的淀粉 。 物理和 化 学分析 方法 认为 , RS 2 具 有特 殊 的 构象 和结 晶结 构 ( B 型或 V 型x ~ 衍 射 图谱 ) [ 2 7 】 。 淀 粉颗 粒的破 坏 主要 是 因为 淀粉 在加 热过程 中被糊化 , 糊 化过程 包括 : 淀粉 分子序 列的破 坏 , 吸水膨胀 及链 淀 粉从颗 粒 中溶 出。 普 通 玉米淀 粉 的糊化 温度 一般在 7 0 ℃左右 , 而高直 链 玉米 淀 粉的糊 化 温度较 高 , 且颗 粒破 坏有 一个 较宽 的温度 范 围, 因此在过 多 的水煮 后 很难察 觉到颗 粒的 吸水膨胀 [ 2 8 1 。 对 于一般 的加 工条件 来说 , 高直链 玉米 淀粉 是 稳定 的 , 因此把 高直 链 玉米 淀粉 作为 R S 2 的 来源 是有 意义 的 。 在淀 粉不 发生糊 化和 溶化 的条件 下 , 通过 物理处 理 , 包括 温度 和淀粉 颗粒 水 分含量 的变化来 改变 淀粉 的性质称为 “ 湿热处理 ” 。 湿热处 理可提 高结 晶部分 有序 程度 或提高 结晶部 分的 比例[ 2 9 1 。 由于颗 粒 的非结晶 区是这 种变化 的前提 , 湿 热处理 只有 当温度 高 于非结 晶区成 分 的玻璃 态转 化温 度 ( T 窘 ) 时才有 效 。 尽 管 颗粒 中聚 合物是 有序 的 , 而且 以半 晶态存 在 于天然 颗粒 中 , 但他 们存 在一个 亚稳定状 态 , 因此 , 这种 物理 状态 稳定性 的 增强 是可 行的[ 3 0 ] 。 湿 热处理 能保 持 淀 粉颗粒 的大小 和形状 不变 , 用扫描 电子 显微镜 形态 、 颗 粒大 小都 没有 发生 变化 。 Wu r c h y  ̄ J : 高 直链 玉米淀 粉在 3 7 " C进 行湿 热处 理 , 得 到3 0 % 的抗性 淀粉 [ 3 1 1 。 T r z a s k o  ̄ 为通 过选 择合 适 的热 湿 比可 保 证高 直 链 玉 米 淀粉 在 l 0 O ℃ 下加 热 I - 4 h 双 折 射 现象 不 消 失【 3 2 】 。

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抗性淀粉研究进展

抗性淀粉研究进展摘要:抗性淀粉是膳食纤维的一种,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本文就抗性淀粉的分类、制备方法、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抗性淀粉;生理功能;食品应用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是膳食纤维的一种,是人类小肠内不能消化吸收,但能在结肠发酵的淀粉及其分解产物[1]。

1982年,英国生理学家Englyst 发现并非所有淀粉都能被α-淀粉酶水解,由此提出抗性淀粉这一概念[2]。

因为抗性淀粉在小肠内不被消化吸收,而是进入结肠被肠道微生物利用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再被吸收,有利于其能量缓慢释放,此外,还能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维持结肠良好的微生态环境,有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还能降低人体的胆固醇,这些功能都改善了人体健康。

抗性淀粉的热量较低,热值一般不超过10.0-10.5KJ/g[3],具有膳食纤维的功能特性,但在食品加工能克服膳食纤维的某些缺点,改善食品品质。

目前,人们已经将抗性淀粉应用在面条、饼干、酸奶等食品中。

本文主要从抗性淀粉的分类、制作方法、健康特性、食品应用方面进行阐述。

1 抗性淀粉的分类普通淀粉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轮廓,光滑平整;抗性淀粉为不规则的碎石状,表面鳞状起伏[4]。

高直连淀粉(如玉米、大麦)是RS的主要来源,一般来说,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比值越大,抗性淀粉的含量越高[5]。

此外,抗性淀粉的颗粒大,因其体面积比大,与酶接触机会小,水解速度慢。

宾石玉[2]等的研究测定高直连玉米淀粉、玉米、早籼稻糙米、糯米的抗性淀粉的含量分别为44.98%、3.89%、1.52%和0。

1.1 物理包埋淀粉(RS1)因淀粉包埋在食物基质(蛋白质、细胞壁等)中,这种物理结构阻碍了淀粉与淀粉酶的接触而阻碍淀粉的消化,一般通过碾磨、破碎等手段可破坏包埋体系而转变为易消化淀粉。

典型代表:谷粒、种子、豆类。

1.2 抗性淀粉颗粒(RS2)主要存在水分含量较低的天然淀粉颗粒中,由于淀粉颗粒结构排列规律,晶体结构表面致密使得淀粉酶不易作用,从而对淀粉酶产生抗性,可通过热处理如蒸煮使其糊化失去抗性。

淀粉制造及应用研究方向

淀粉制造及应用研究方向

淀粉制造及应用研究方向淀粉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包括谷物、豆类、根茎类等许多植物种类中。

淀粉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可溶性、吸湿性、多孔性等,这些特性使得淀粉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纸浆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淀粉制造及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淀粉的制备、改性及其应用研究。

就淀粉的制备而言,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淀粉,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研磨、沉淀、洗涤等过程,最终得到纯度较高的淀粉。

然而,传统的淀粉制备方法存在着工艺复杂、污染环境、产品纯度低等问题。

因此,淀粉制备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开发新的淀粉提取技术,例如利用酶法、微波技术、超声波技术等提高淀粉提取的效率和纯度。

淀粉的改性研究是淀粉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淀粉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易退火、不耐热、不耐酸等。

因此,通过物理、化学、酶法等手段对淀粉进行改性,可以增强其稳定性、增加其溶解性、调节其吸湿性,提高其使用性能。

目前,对淀粉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改性(如酯化、醚化、交联)、物理改性(如淀粉糊化、软化、纳米化)等领域。

淀粉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课题。

淀粉作为食品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增稠、保湿、稳定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面粉、调味品、果冻、甜点等食品中。

此外,淀粉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如抗结剂、乳化剂、安定剂等。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对淀粉的研究将更加注重其在食品中的功能性应用。

此外,在纺织工业领域,淀粉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淀粉可以作为纺织品的整理剂,改善纺织品的手感、外观和易打理性,提高纺织品的附着力和耐水洗性。

在纸浆工业领域,淀粉可以用作纸浆的增稠剂、胶粘剂、纸张强度增强剂等,提高纸张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来看,淀粉制造及应用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淀粉的制备、改性及其在食品工业、纺织工业、纸浆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淀粉的研究也将更加深入和广泛,不仅可以提高淀粉的提取和应用效率,还可以开发出更多新颖的淀粉制品,满足人们对食品、纺织品和纸张等能源和材料的需求。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3篇)

淀粉生产工艺流程(3篇)

第1篇一、引言淀粉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多糖,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纺织、造纸等行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淀粉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淀粉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淀粉提取、淀粉精制和淀粉改性等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选择:淀粉生产的主要原料为谷物、薯类、豆类等富含淀粉的植物。

常用的原料有玉米、小麦、土豆、红薯等。

2. 原料预处理:原料预处理包括清洗、破碎、浸泡等步骤。

清洗可去除原料表面的杂质;破碎可提高原料的出粉率;浸泡可软化原料,有利于淀粉的提取。

三、淀粉提取1. 溶解:将预处理后的原料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淀粉颗粒充分吸水膨胀,形成淀粉乳。

2. 沉淀:将淀粉乳在搅拌条件下进行静置,使淀粉颗粒沉淀到底部,形成淀粉浆。

3. 洗涤:将淀粉浆进行洗涤,去除淀粉颗粒表面的蛋白质、脂肪等杂质。

4. 滤饼干燥:将洗涤后的淀粉浆进行过滤,得到滤饼。

然后将滤饼进行干燥,得到湿淀粉。

四、淀粉精制1. 精制目的:提高淀粉的纯度、降低杂质含量、改善淀粉的物理性能。

2. 精制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精制方法。

常见的精制方法有:(1)湿法精制:将湿淀粉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搅拌、加热,使淀粉颗粒充分溶解,然后通过离心分离、洗涤、干燥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2)干法精制:将湿淀粉进行干燥,得到干淀粉,然后通过研磨、筛选等步骤,得到精制淀粉。

(3)化学法精制:利用化学试剂对淀粉进行精制,如酸法、碱法、氧化法等。

五、淀粉改性1. 改性目的:提高淀粉的稳定性、改善淀粉的加工性能、拓宽淀粉的应用范围。

2. 改性方法:根据淀粉的用途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改性方法。

常见的改性方法有:(1)酸改性:利用酸对淀粉进行改性,如醋酸、硫酸等。

(2)碱改性:利用碱对淀粉进行改性,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3)氧化改性:利用氧化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过氧化氢、臭氧等。

(4)交联改性:利用交联剂对淀粉进行改性,如交联剂A、交联剂B等。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反应机理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反应机理

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反应机理一、磷酸盐与淀粉的反应三偏磷酸钠是一种无机盐,具有多个磷酸基团。

当它与淀粉反应时,磷酸基团中的磷原子会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发生反应,形成磷酸酯键。

这个反应使得淀粉分子之间形成了较强的化学键,导致淀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二、交联淀粉的形成当三偏磷酸钠与淀粉反应时,由于磷酸酯键的形成,淀粉分子之间的连接逐渐增多,最终形成三维网状结构的交联淀粉。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使得交联淀粉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抗酶解性等优良性能。

三、离子键合作用在三偏磷酸钠与淀粉的反应过程中,除了磷酸酯键的形成外,还存在离子键合作用。

这是因为三偏磷酸钠是一种无机盐,其中的钠离子可以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发生离子键合作用,进一步增强淀粉分子之间的连接力。

四、空间网状结构由于磷酸酯键和离子键合作用的存在,淀粉分子逐渐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

这个网状结构使得交联淀粉具有较好的弹性和稳定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五、稳定性与耐热性交联淀粉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能够在高温和酸性环境中保持较好的性能。

此外,交联淀粉还具有较好的抗酶解性和较低的吸湿性,使其在食品、医药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六、应用领域交联淀粉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于制造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等食品添加剂;在医药工业中可作为药物缓释剂和片剂的粘合剂;在农业中可用于制造农药和肥料等。

此外,交联淀粉还可应用于石油、纺织、化妆品等领域。

七、对环境的影响虽然三偏磷酸钠交联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化学试剂,但其最终产品是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改性产物,可被认为是一种相对环保的材料。

此外,交联淀粉具有较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在一定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三偏磷酸钠用量对沉降积的影响 在淀粉乳液浓度 40%、反应 pH10、反应温度 50℃、
反应时间 1.0h 的条件下,不同三偏磷酸钠用量(相对于 淀粉质量的比)的测定结果见图 1。

沉降体积(ml)
1.5

0.5
Fig.1
0 0 0.5 1 1.5 2 2.5 3 三偏磷酸钠用量(%)
图 1 三偏磷酸钠对沉降体积的影响(%) Effects of sodium trimetaphosphate amount on
试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R
优水平
A 1 1 1 1.5 1.5 1.5 2 2 2 0.833 0.967 0.667 0.300 A2
B 9.75 10 10.25 9.75 10 10.25 9.75 10 10.25 0.600 0.867 1.000 0.400 B3
Fig.3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sedimentation volume
由图 3 可知,当反应温度为 5 0 ℃时,产品沉降积 最大,这是由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分子碰 撞几率加大,反应加速,磷酸二酯键增加,反应升 温后产品沉降积变小,当反应温度超过 55℃时,淀粉 糊化严重。因此,选 4 0 ,4 5 ,5 0 ℃为正交试验的三 个水平。 2.4 反应时间对沉降积的影响
[2] 王占忠, 刘钟栋, 陈肇锬, 等. 小麦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 国粮油学报, 2004, 19(1): 26-30.
[3] NAHESHIMA E H, GROSSMANN M V E. Functional properties of pregelatinized and cross-linked cassava starch obtained by extrusion with sodium trimetaphosphate[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1, 45: 347-353.
影响复合交联淀粉沉降积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 H 值>三偏磷酸钠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综合考 虑确定制备交联淀粉的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 1.5%,温度 50℃,pH10.25 下反应 1.5h。所制备的交 联淀粉沉降体积为 1.2ml。
参考文献:
[1] TATTIYAKUL J, RAO M A.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cross-linked waxy maize starch dispersions during and after heating[J].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00, 43: 215-222.
194 2008, Vol. 29, No. 08
食品科学
※工艺技术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徐 忠,周美琴,杨 成
(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 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 H 值、反应 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 即沉降体积) 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 钠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 1 . 5 % 、反应时间 1 . 5 h 、反应 p H 1 0 . 2 5、反应温度 50 ℃。 关键词:三偏磷酸钠;交联;玉米淀粉;制备工艺
1.3.2 交联度(沉降积)的测定[5] 淀粉交联度同溶胀度存在着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测
定沉降积来间接表示淀粉交联度。准确称取 0.5g 绝干样 品于 100ml 烧杯中,配成 2% 的淀粉溶液。将烧杯置于 82~85 ℃水浴中,稍加搅拌,保温 2min,取出冷却至
收稿日期:2008-05-0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11521055 ) 作者简介:徐忠( 1 9 6 4 - ) ,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淀粉加工技术。E - m a i l :x u z h @ h r b c u . e d u . c n
C 45 50 55 50 55 45 55 45 50 0.767 0.933 0.767 0.166 C2
D 1 1.5 2 2 1 1.5 1.5 2 1 0.867 0.933 0.667 0.266 D2
沉降体积(ml) 0.6 1.1 0.8 0.7 1 1.2 0.5 0.5 1
3 结 论
由图 4 可知,当反应时间超过 2 h 后,反应时间对 产品沉降积影响减小。因此,选 1 、1 . 5 、2 h ,为正 交试验的三个水平。 2.5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
以沉降体积为试验考察指标,复合交联淀粉 L 9 (34)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见表 1,正交试验方案与结果 见表 2 。
由表 2 中极差值(R 值)可看出,四因素对交联淀粉 沉降积影响的主次顺序为:p H 值>三偏磷酸钠用量> 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依据正交试验的统计计算可知优 水平为 A 2B 3C 2D 2。确定制备交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 三偏磷酸钠用量 1.5%,温度 50℃,pH10.25 下反应 1.5h。
在玉米淀粉乳液浓度 40% 、三偏磷酸钠用量 1.5% 、 反应 pH10、反应温度 50 ℃的条件下,反应不同时间的 测定结果见图 4 。

1.5

0.5
0 0 0.5 1 1.5 2 2.5 3 反应时间(h) 图 4 反应时间对沉降体积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sedimentation volume
Abstract:This study aimed at preparation of cross-linked corn starch with sodium trimetaphosophate as cross-linking agent. Effects of sodium trimetaphosophatethe amount, pH,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ime on degree of cross-linking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ing cross-linked corn starch are sodium trimetaphosophate amount 1.5%, pH 10.25, reaction time 1.5 h and temperature 50 ℃. K e y w o r d s:sodium trimetaphosophate;cross-linked;corn starch;prepar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S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8)08-0194-03
sedimentation volume
由图 1 可知,随着三偏磷酸钠用量的增加,沉降 积先增大再减小。由于淀粉颗粒中形成的二淀粉磷酸酯 键随之增加,进而增加淀粉的颗粒结构,使得淀粉的 溶胀受到抑制,导致沉降积变小。 2.2 反应 p H 值对沉降积的影响
在玉米淀粉乳液浓度 40%、三偏磷酸钠用量 1.5% 、 反应温度 50℃、反应时间 1.0h 的条件下。反应不同 pH 值的测定结果见图 2 。

沉降体积(ml)
1.5

0.5
0 9.4 9.6 9.8
10 10.2 10.4 10.6 pH
图 2 pH 值对沉降积的影响
Fig.2 Effects of pH value on sedimentation volume
由图 2 可知,随着 p H 值的增大,沉降积先升高再 降低。提高反应 p H 值后,磷酸交联反应加速,二淀 粉磷酸酯键的增多,使得淀粉分子间形成化学架桥,增 加了平均分子量,加强淀粉分子间氢键作用,增强了 淀粉的颗粒结构。由于颗粒结构的增强使得淀粉的溶胀 受到抑制,沉降积变小。
本实验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 制备轻度交联玉米淀粉,以沉降体积作为指标,对交 联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以期为交联玉米淀粉 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玉米淀粉为黑龙江龙凤集团生产。
氢氧化钠、氯化钠、盐酸均为分析纯,三偏磷酸 钠为食品级。 1.2 仪器
[4] 高秀敏. 复合酯化淀粉的合成与应用[D]. 天津: 天津科技大学, 2006.
[5] 刘亚伟. 淀粉生产及其深加工技术[M].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A 三偏磷酸钠用量(%) B pH C反应温度(℃)

9.75
40
1.5
10
45

10.25
50
D反应时间(h) 1 1.5 2
Table 2
表 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Orthogonal test design and results on preparation of
cross-linked corn starch preparation
沉降体积(ml)
沉降体积(ml)
2.3 反应温度对沉降积的影响 在玉米淀粉乳液浓度 40%、三偏磷酸钠用量 1.5% 、
反应 pH10、反应时间 1.0h 的条件下,反应不同温度的 测定结果见图 3 。

1.5

0.5
0 35 40 45 60 55 60 65 反应温度(℃) 图 3 反应温度对沉降体积的影响
Study on Preparation of Cross-linked Corn Starch
XU Zhong,ZHOU Mei-qin,YANG Cheng (College of Food Engineering, Harbin Commerci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76, Chi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