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基元反应动力学案例

合集下载

第八章基元反应动力学案例

第八章基元反应动力学案例

n=2 的反应为二级反应
常见的二级反应:乙烯、丙烯的二聚作用,乙酸乙酯的皂化,碘化氢的 热分解,等 · · · 1) 速率方程
k A B P a b 0 a- x b- x x
t 0 t
速率方程: -
d(a - x ) dt x

dx dt
k (a x)(b x) kdt
特点:
1.
a x ln b x -t
图为直线 (半衰期无意义)
2. a≠b时 无法确定半衰期t1/2
( ∵按A或B确定的半衰期不一样 )
4. 零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 A t=0 a t a-x 零级反应
dx dt
k
P 0 x 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k0 (a x) dx kdt
(动力学方程)
0.01t [ A ] e 解析式法:
t=20s时:
A的反应速率为:rA 化学反应的速率:
[ A] d dt |t 20 0.01e 0.0120 8.1873103 m ol dm3 s 1
3 3 1 r1 r 4 . 0936 10 m ol dm s 2 A
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揭示反应规律,控制反应速率,得 到希望的反应结果 化学动力学与平衡态热力学的比较: 平衡态热力学只讨论体系的平衡态,不考虑时间因素;动力 学则重点考虑时间因素。 平衡态热力学只能预言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动力学则要 考虑变化过程进行的速率。 平衡态热力学只考虑始态和终态;动力学则要考虑中间步骤。
基元反应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局限性

第08章--复杂反应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08章--复杂反应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 复杂反应动力学8-1.对于平行反应 CB A 21−→−−→−k k ┤,设E a 、E 1、E 2分别为总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和两个平行反应的活化能,证明存在以下关系式:E a = (k 1E 1 + k 2E 2)/(k 1 + k 2) 。

证明: 总速率: - d[A]/d t = k 1[A] + k 2[A] = (k 1 + k 2)[A] = k '[A]其中 k ' = k 1 + k 2 = Ae x p(-E '/RT ), ∵2'd 'ln d RTE T k = 又∵Tk k k k T k k T k d )d(1d )dln(d 'ln d 212121+⋅+=+=⎪⎪⎭⎫⎝⎛+⨯+=⎪⎭⎫ ⎝⎛+⨯+=T k k k T k k k k k T k T kk k d d d d 1d d d d 1222111212121⎪⎭⎫ ⎝⎛+⨯+=⎪⎭⎫ ⎝⎛+⨯+=222211212211211d ln d d ln d 1RT E k RT E k k k T k k T k k k k21221121k k E k E k RT ++⨯=所以 212211'k k E k E k E ++=8-2.醋酸高温裂解制乙烯酮,副反应生成甲烷 CH 3COOH —k 1→CH 2=CO +H 2O CH 3COOH —k 2→CH 4+CO 2已知在1189k 时k 1=4.65s -1,k 2=3.74s -1。

试计算: (1)99%醋酸反应需要的时间;(2)在1189 K 时,乙烯酮的最高效率? 如何提高选则性? 解: A B C t =0 a 0 0 t =t x y z(1) ln(a /x )=(k 1+k 2)t x =(1-0.99)a =0.01at =[ln(a /0.01a )]/(k 1+k 2) =(ln100)/(4.65+3.74)=0.5489s (2) y /z =k 1/k 2=4.65/3.74=1.243 z =0.4414a 解得 :y +z =a -x =0.99a y =0.5486a收率,就是产率=产品量/转化反应物量=0.5486a /0.99a =55.42%由于k 1与k 2 相差不大,说明两者解离能相差不大,改变温度效果不好。

基元反应动力学练习题

基元反应动力学练习题

基元反应动力学练习题7-1 双分子反应2A(g) B(g) + D(g),在623K、初始浓度为0.400mol dm-3时,半衰期为105s,请求出(1) 反应速率系数k(2) A(g)反应掉90%所需时间为多少?(3) 若反应的活化能为140 kJ mol-1, 573K时的最大反应速率为多少?解:(1) r = k[A]2 , t0.5= 1/(2 k[A]0) , k = 0.012dm3mol-1s-1(2) 1/[A]– 1/[A]0 =2 k t , t = 945 s(3) ln(k/k’)=(E a/R)(1/T ’-1/T) , 573K时k = 0.00223dm3mol-1s-1,最大反应速率r max = k[A]02=3.6×10-4 moldm-3s-1.7-2 500K时气相基元反应A + B = C,当A和B的初始浓度皆为0.20 mol dm-3时,初始速率为5.0×10-2 mol dm-3 s-1(1) 求反应的速率系数k;(2) 当反应物A、B的初始分压均为50 kPa(开始无C),体系总压为75 kPa时所需时间为多少?解:(1) r0 = k[A]0 [B]0 , k =1.25 dm3 mol-1 s-1(2) p0(A) = p0(B) , r = k p p (A) 2 , p =2 p0(A) - p (A) , p (A)= p0(A)/ 2 , k p = k/(RT) ,t1/2 =1/[ k p p0(A)] = 66 s7-3 已知在540―727K之间和定容条件下,双分子反应CO(g)+ NO2(g)→CO2(g)+NO(g)的速率系数k表示为k / (mol-1 dm3 s-1) = 1.2×1010exp[E a /(RT)],E a= -132 kJ mol-1。

若在600K时,CO和NO2的初始压力分别为667和933Pa,试计算:(1) 该反应在600K时的k值; (2) 反应进行10 h以后,NO的分压为若干。

基元反应的三个典型反应

基元反应的三个典型反应

基元反应的三个典型反应篇一:好呀,那咱就开始聊聊基元反应的三个典型反应!你知道吗?在化学的奇妙世界里,基元反应就像是搭建高楼大厦的基石,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尽的奥秘。

咱先来说说单分子基元反应。

这就好比是一个人的独舞,没有伙伴,全靠自己的本事。

想象一下,一个分子在那里独自“表演”,自己分解或者转化。

比如说,某些有机物分子的异构化,就像是一个调皮的小精灵在独自变着花样。

这难道不神奇吗?你能想象那种自己就能完成变化的过程吗?再来讲讲双分子基元反应。

这就像是两个人的舞蹈,彼此配合,相互影响。

比如说,两个分子的碰撞结合,就好像是两个小伙伴手牵手一起创造新的东西。

这不就像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任务,相互配合,缺一不可吗?还有三分子基元反应,这可就像是一场热闹的群舞啦!三个分子凑在一起,发生复杂而有趣的变化。

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每次出现都让人惊叹不已。

比如说,三个分子同时碰撞产生新的物质,这难道不像一场精彩绝伦的杂技表演,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你想想,这些分子的反应,是不是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每个分子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它们在化学的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魅力。

总之,基元反应的这三个典型反应,就像是化学世界里的明星,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大舞台!篇二:好呀,那咱先来说说啥是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就像是化学反应这个大舞台上的一个个小主角,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表演方式。

比如说,有三个典型的基元反应,就像三位个性迥异的演员,在化学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咱先聊聊单分子反应,这就好比一个孤独的舞者在舞台上独自展现魅力。

你说这单个分子咋就有这么大能耐?它自己就能完成反应!就像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独自唱歌,不需要别人的伴奏,自己就能唱出美妙的旋律。

比如说,某些有机分子的分解,就是这样的单分子反应。

你想想看,它自己在那努力地变化着,是不是很神奇?再来说说双分子反应,这就像两个人的双人舞,得相互配合,相互呼应。

物理化学第2版万洪文 下 各章练习题答案

物理化学第2版万洪文 下 各章练习题答案

解:1/[A]-1/ [A]0=( k1+ k2) t , k1 /k2=15%/25%=0.6 , k1+ k2=0.044 mol-1dm3min-1, k1 = 1.67×10-2mol-1dm3min-1 k2 = 2.78×10-2mol-1dm3min-1
11、在1189K下,乙酸的气相分解有两条平行的反应途径: ( 1 ) CH3COOH → CH4 + CO2 k1 = 3.74 s-1 ( 2 ) CH3COOH → H2C=C=O + H2O k2 = 4.65 s-1 (1)求乙酸反应掉99%所需的时间; (2)求在此温度下乙烯酮的最大产率。 解:(1) ln([A] /[A]0)= -( k1+ k2)t , t= 0.55 s . (2) 最大产率= 4.65/(3.74+ 4.65)=0.556
9、某连串反应, 试证明:(1)若k1>>k2,则C的生成速率决定于k2; (2)若k1<<k2,则C的生成速率决定于k1
证明: t=0 a t=t x 0 y 0 z
10、在二硫化碳溶液中,以碘为催化剂,氯苯与氯发生如下平行反应:
在温度和碘的浓度一定的条下, C6H5Cl和 Cl2的起始浓度均为0.5 mol.dm-3 , 30 min 后 C6H5Cl 有 15%转变为邻- C6H4Cl2 , 而有25%转变为对- C6H4Cl2 ,求k1和 k2 。
7、某溶液含有NaOH和CH3COOC2H5 ,浓度均为1.00×10-2mol· dm-3 , 298 K时反应经 过10min有39%的CH3COOC2H5分解,而在308 K时,10分钟有55%分解,计算: (1)该反应的活化能。 (2)288K时,10分钟能分解多少? (3)293K时,若有50%的CH3COOC2H5分解需时多少? 解:(1)1/[A]-1/[A]0= k t ,k(298 K)= 6.39 mol-1· dm3 min-1 ,k(308 K)=12.22 mol-1· dm3 min-1 Ea=Rln(k1/k2)(1/T2-1/T1)= 49.4kJ· mol-1 (2)288K时,k(288K)=3.2 mol-1· dm3 min-1, t =10 min,{[A]0-[A]}/ [A]0=24.2% (3)293K时, k(293K)=4.55 mol-1· dm3 min-1, t1/2=1/( k[A]0)= 22min 8、两个二级反应1和2具有完全相同的频率因子,反应1的活化能比反应2的活化能高出 10.46kJ ·mol-1;在 373K时,若反应1的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1mol ·dm-3,经过60min后反应 1已完成了30%,试问在同样温度下反应2的反应物初始浓度为0.05mol ·d m-3时, 要使反应 2完成70%需要多长时间(单位min)? 解:由k=Ae-Ea/RT,A1=A2,所以k1/k2=e (Ea1-Ea2)/RT 由1/[A]-1/[A]0= k t , Ea1-Ea2=10.46×103J/mol 所以 k1= 7.14×10-2 mol-1 ·dm3 min-1 ,k2=2.04 1/(1-70%) [A]0 -1/[A]0 = k2 t2 , [A]0 = 0.05mol ·d m-3 所以 t2=22.88min

大学化学基础 第8章 化学动力学1

大学化学基础 第8章 化学动力学1

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 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k 例如:2NOg 2H2 g 1073 N2 g 2H2Og 反应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1 1 1 -1 /( mol L s ) c H /( mol L ) cNO /(mol L ) Ê Ô é Ñ ± à Å º 2
反应的可能性足够大, 只是反应速率不够快, 不能在尾气管 中完成, 以致散到大气中, 造成污染. 若能寻找催化剂, 使上 述反应达足够快的速率, 是不小的成就. 有些反应, 如橡胶 的老化, 人们又常常希望它慢一些. 所以研究速率理论是完全必要的。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真 实反应步骤的集合。 基元反应:由反应物一步生成生成物 的反应,没有可用宏观实验方法检测到的 中间产物。 意义:通过实验一旦证实某一有确定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反应为基元反应,就可以 根据化学反应计量方程式直接写出其速率 方程式。 500K NOg O3 g T NO 2 g O 2 g 为元反应
例题:一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和水: 2NO(g) 2H2 (g) N2 (g) 2H2O(g) 根据光谱学研究提出的反应机理是: k1 ① 2 NO k N 2 O 2 (快, 平衡) -1 k2 ②N2O2 H2 N2O H2O (慢) k1 ③N2O H2 2N2 H2O (快)
3.5910 3.60104 3.6210 3.61104
4
3.68104
N2O5的分解速率与N2O5浓度的比值是 恒定的,即反应速率υ与c(N2O5)成正比。 可见: r kc(N 2O5 )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bB yY zZ
r = k[A]α[B]β
α,β—反应级数:若α=1,A为一级反应; β=2, B为二级反应,则α+β=3,总反应级数为3。α,β必 须通过实验确定其值。通常α≠a,β≠b。 k —反应速率系数:k是有单位的量,k 不随浓度 而变,但受温度的影响,通常温度升高, k 增大。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
程为-dp/dt=kApA0.5pB1.5,求速率常数kA。
解:由于反应物配料符合化学计量比2pA0=pB0, 所以2pA=pB,代入速率方程得:
-dp/dt=kApA0.5pB1.5 =kApA0.5(2pA)1.5
-dp/dt=21.5kApA2 =kA′pA2
(kA′= 21.5kA )
对二级反应有
1 pA
1 pA0
k At
开始时:p0= 3.36kPa, 2pA0=pB0,, pC0=0, 所以 pA0=p0/3=1.12kPa 反应进行到t时刻时pB=2pA, pC0=pA0-pA
p=pA+2pA+pA0-pA=2pA+pA0 pA=(p-pA0)/2=(2.12kPa-1.12kPa)/2=0.5kPa
指数式:k
Ea
k0e RT
对数式: ln k ln k0 Ea [k] [k] RT
积分式:ln k2 Ea ( 1 1 )
k1
R T2 T1
微分式:
d
ln k /[k] dt
Ea RT 2
A:频率因子,又称指前因子 Ea:活化能
适用于基元和有反应级数 的非基元反应
§ 8-7 活化能
Activation energies
kt 1 ln
CB0CA
CA0 CB0 CA0 (CB0 CA0 CA )
kt
1
ln CB0CA
CA0 CB0 CA0CB
§ 8-4动力学计算举例
例题1: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A)
(B)
(C)
(D)
是 二 级 反 应 。 反 应 开 始 时 ( t=0 ) ,A 与 B 的 浓 度 都 是 0.02mol·dm-3, 在 21℃时,反应25min后,取出样品,立即终止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测 得溶液中剩余NaOH为0.529×10-2mol·dm-3,问: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第八章  化学动力学

(1)此反应转化率达90%时,所需时间是多少?
(2)若A、B的初始浓度均为0.01mol· -3,达到同样转化率,所需时间是多少? dm 解:初始浓度相同的二级反应。
小结: (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与测定;反应速率与定容反应速率; (2)基元反应与质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与反应速率常数; (3)非基元反应速率表示方法;
时间 浓度
t1 c1
t2 c2
t3 c3
t4 c4
t5 c5
t6 c6
…… ……
1、微分法: 如通过实验能得出参加反应物质浓度与反应速率关系数据,可 采用微分法:等式两边同除以各自单位后取对数:
得出上述直线关系从而得出直线斜率,即反应级数。
2、尝试法: (1)公式代入法:将各实验数据代入不同级数反应速率方程的 定积分形式中,如代入某级速率方程中得出的反应级数和反应 速率常数相同,则为几级; (2)作图法: cA-t图、ln(cA/[c]) -t图、 [c] / cA -t图、 1/ (cA /[c]) n-1 -t图哪种关系成直线,则说明是几级反应。
例: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CH3COOC2H5 + NaOH → CH3COONa + C2H5OH (A) (B) (C) (D) 是二级反应。
A、B 的初始浓度均为 0.02 mol·dm-3,在21℃时,反应 25 min 后,取出样品, 终止反应进行定量分析,测得溶液中剩余NaOH 浓度为 0.529×10-2 mol·dm-3.
K 0 K t
t
K反 K生
(8)
(9)
将(8)、(9)两式代入(2)式即得:ln C kt ln C0
ln t kt ln 0

化学动力学总结及例题 [兼容模式]

化学动力学总结及例题 [兼容模式]

物理化学(第8、10章总结及例题)(第810章总结及例题)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材料科学与程系黄雅熙1.零级、一级、二级、三级、n级反应速率方程的特征及其应用,熟练应用速率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浓度或转化率及求值。

k2.由实验数据,应用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及隔离法等方法建立反应的速率方程,确定反应级数。

3. 阿仑尼乌斯方程的各种形式及其应用,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及计算。

4.典型复合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续反应等)的特征及其积分速率方程的应用(主要为1-1级反应)。

5. 5.重点掌握根据稳态近似法和平衡态近似法由复合反应的反应历程推导或证明机理速率方程;推导表观活化能与基元反应活化能的关系。

6. 掌握链反应的特点及速率方程的推导。

, 7.了解催化作用的通性及单相多相催化反应的特点, 催化剂特征及作用。

8. 酶催化特征和酶催化反应的简单机理。

反应级数及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速率方程中各反应物浓度项上的指数称为该反应物的级数;反应级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有的反应无法用简单的数字来表示级数。

总包反应的反应级数必须通过实验测定各反应物的技术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

只能是1、2、3分子反应。

基元反应的反应分子数等于反应级数。

一级反应的特点1.k 的特1. 速率系数k 的单位为时间的负一次方,时间t 可以是秒(s),分(min),小时(h),天(d)和年(a)等。

2. 半衰期(half-life time )是一个与反应物起始2/1t 浓度无关的常数,。

1/21ln 2/t k =3. t ln c 与呈线性关系。

A 引(1) 所有分数衰期都是与起始物浓度无关的常数。

伸的(2)1/23/47/8::1:2:3t t t =(特(3))exp(/10t k c c −=t 点0/c c 反应间隔t 相同, 有定值。

2、复合反应的动力学•对峙反应的微分式•对峙反应•对峙反应的积分式•对峙反应的特点•两个一级平行反应的微分、积分式•平行反应•两个二级平行反应的微分、积分式•平行反应的特点•连续反应的微分、积分式•连续反应•连续反应的近似处理•连续反应的c~t关系图•中间产物极大值的计算对峙反应的特点1.净速率等于正、逆反应速率之差值2.达到平衡时,反应净速率等于零3.正、逆速率系数之比等于平衡常数K=kf /kb4.在c~t图上,达到平衡后,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而改变连续反应的c~t关系图(1)阿仑尼乌斯方程表示反应速率与温度关系的最常用方程,阿仑尼乌斯方程特点适用于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

2021年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2021年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

第8章 化学动力学自测题欧阳光明(2021.03.07)1.在一定条件下,基元反应为A +B →D ,则此反应为( )分子反应。

若实验测定时,起始浓度A,0c >>B,0c ,即可认为反应过程中A,0c 近似不变,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 )A 、2,2;B 、1,2;C 、2,1;D 、1,1。

2.反应A →B ,若开始时B,0c =0,A 的起始浓度为A,0c ,当反应物A完全转化B 时,需时为t ,而反应掉A 的起始浓度A,0c 之一半时,所需时间为t 1/2,则得t ⁄ t 1⁄2=2,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A 、零级;B 、一级;C 、3/2级;D 、二级。

3.反应2A →3B ,其速率方程可表示为21A A A B d /d 2c t k c c --=或21B B A B d /d c t k c c -=则两者的速率常数之比,即A B /k k =( )。

A 、2;B 、2/3;C 、3/2;D 、3。

4. 已知某气相反应2A(g) →2B 十C 的速率常数k 的单位为dm 3×mol -1×S -1。

温度一定下,若反应开始时,A 的浓度为A,0c =1mol×dm 3,实验测得:A 反应掉1/2A,0c 所需的时间t 1/2与反应掉3/4A,0c 时所需时间t 3/4之差为600 s,则t l/2=( )。

A 、300 s ;B 、600s ;C 、900S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

5. 下列所列举的反应中,哪一反应有可能(注意是可能)是基元反应( )。

A 、A+ 21B →C+D ; B 、A+B→D ,其速率方程为1/2A A A B d /d c t k c c -=;C 、A +B →C +E ,其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 、A +B →E,其速率方程A A A B d /d c t k c c -=。

6.某反应B →C+ D 的速率方程可表示为B d d c t -=B B n k c ,在300k 下,则此反应的级数为( )。

008-基元反应(插入)PPT演示课件

008-基元反应(插入)PPT演示课件

430 KJ/mol
OC Ir
PPhMe2
H2
OC
Me2PhP Cl
r.t. Cl
PPhMe2 Ha
Ir Hb
PPhMe2
Ir (I), d8, 16e, dsp2 平面正方
Ir (III), d6, 18e, d2sp3 正八面体
Ir H
1)两个氢化学位移不同; 2)顺式加成产物; 3)协同机理
16
特点:金属的氧化态及配位数均没有变化。
3
Oxidative addition/reductive elimination processes are central to a vast array of synthetically useful organometallic reactions (eg. “Heck” reaction), and occur because of the ability of transition metals to exist in several different oxidation states, in contrast to nontransition metal compounds, which usually have closed shell configurations. In fact, it is the facile shuttling between oxidation states that makes transition metals so useful in organic synthesis.
Oxidative addition-reductive elimination processes are central to the use of transition metals in organic synthesis because one need not reductively eliminate the same two groups that were oxidatively added to the metal. This is the basis of a very large number of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简述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式的区别

简述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处理方式的区别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都是化学动力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在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简述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开始,然后分析它们在动力学处理方式上的区别,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实例进行讨论。

1. 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在化学动力学中,基元反应指的是一个反应步骤中所涉及的物质的化学变化,并且该反应步骤是不可再分的。

以简单的反应为例,如A+B→C,则这个反应只有一个步骤,其中A和B的转化为C即为基元反应。

而非基元反应则是指多个基元反应所组成的复合反应步骤,它们有着较为复杂的反应机理和过程。

2. 区别在何处?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在动力学处理方式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上。

对于基元反应,由于其只涉及一个步骤,因此其反应速率方程可以直接从反应物的浓度进行推导。

通常情况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能够用简单的公式进行描述,例如一级反应速率方程v=k[A]或二级反应速率方程v=k[A][B]。

而非基元反应由于涉及多个步骤,其反应速率方程通常需要通过多步催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推导,这就需要对反应机理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3. 通过实例进行讨论以催化剂的作用为例,当催化剂参与到基元反应中时,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实验数据和反应速率方程来对催化剂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而对于非基元反应,涉及多个步骤和中间物质的转化,我们就需要通过更加复杂的催化反应动力学实验和理论分析来揭示催化剂的作用机理。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化学动力学研究中,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其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上,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有着不同的启示。

基元反应能够帮助我们从简单的角度去理解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而非基元反应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复杂的反应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对象。

总结回顾通过对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的区别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它们在动力学处理方式上的差异,更能够从中获得对化学反应本质和规律的更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反应历程 判断基元反应

反应历程 判断基元反应

反应历程判断基元反应
反应历程是指化学反应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基元反应是指由一个分子或原子参与的最基本的化学反应步骤。

判断基元反应的过程通常涉及实验观察和理论推断两个方面。

首先,要判断基元反应,通常需要进行实验观察。

实验可以包括测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反应物质的物理性质变化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推断出反应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基元反应步骤。

其次,理论推断也是判断基元反应的重要手段。

化学动力学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可以帮助科学家理解反应历程中可能存在的基元反应步骤。

通过建立反应机理模型,利用理论计算方法来推断反应过程中的基元反应步骤,从而验证实验结果并完善反应机理的理论模型。

此外,还可以通过探索反应物的反应条件、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体和过渡态等信息,来推断基元反应的可能性。

通过综合实验观察和理论推断的结果,可以对基元反应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判断基元反应需要综合实验和理论两方面的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断来全面地理解反应历程中的基元反应步骤,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

基元化学反应态态动力学研究

基元化学反应态态动力学研究

收稿 : 2007 年 8 月 (特约)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20573109) 和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No. 2006CB921601) 资助 3 3 通讯联系人 e2mail :xmyang @dicp . ac. cn
·1634 ·
化 学 进 展
第 19 卷
然而电子轰击探测技术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 : 其一是由于通用性 ,导致非信号本底非常大 ,因而探 测区域需要非常高的真空度 ;其二是对探测对象缺 乏量子态分辨能力 ;其三是因受电子轰击区域长度 的影响 ,平动能分辨率最高只能达到 3 %左右 。高 亮度的可调谐激光的采用 ,促进了共振多光子电离 技术的发展[11] 。共振多光子电离技术不仅可以检 测分子的量子态 ,而且通过与其它技术的结合 ,例如 离 子 成 像 技 术 ( ion imaging ) [12 ,13] 、多 普 勒 位 移 (Doppler shift) [14 ,15] 方法等 ,可以实现对交叉分子束 反应产物量子态分辨的微分截面测量 。
本文第 2 节描述了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技 术的发展 ;后面各节则分别对几个典型的基元化学 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在近 20 年来的进展给出描述 ,借 此对态2态化学反应动力学近年来的发展和现状给 出一个轮廓描述 。
2 实验技术的发展
利用分子束技术研究化学反应的机制可以回溯 到上世纪 50 年代中期 。当时 Taylor 和 Datz[6] 采用分 子束技术和表面电离方法研究 K 原子和 HCl 分子 的反应机制 ,成为利用分子束研究化学反应的先河 。 由于探测手段的限制 ,最初的交叉分子束技术局限 于碱金属的反应 。到 1960 年代中期 ,李远哲等[7] 引 入超音速分子或原子束源以及电子轰击电离和飞行 时间谱技术 ,并采用质谱仪作为探测手段 ,发展出通 用型交叉分子束仪器 ,使得交叉分子束技术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从交叉分子束实验中可以测量 产物角分布 、产物内能和平动能分布 、反应截面与碰 撞能及反应物取向关系等信息 ,从中推断出化学反 应的主要机制和检验势能面的精确度 ,使我们据此 了解化学反应的“原动力”。

基元反应

基元反应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实验原理
2. 位能函数 位能函数V
位能函数V(q1,q2,…,q6)是一势能超面,无 是一势能超面, 位能函数 , 是一势能超面 普适表达式, 普适表达式 , 但可以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出数值 解析表达式。 解,然后拟合出LEPS解析表达式。 然后拟合出 解析表达式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abcnonreactivecollisionbacreactivecollisioncabreactivecollisionabccomplexabcdissociationabc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实验原理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是将abc三个原子都近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通过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就能知道原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这相当于用计算机来模拟碰撞过程所以准经典轨线法又称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实验原理
4. 数值积分
初值确定后,就可以求任一时刻的p , 初值确定后,就可以求任一时刻的 i(t),qi(t), , 计算机积分得到的是坐标和动量的数值解。 计算机积分得到的是坐标和动量的数值解。程序 中我们采用的是Lunge-Kutta值积分法 , 其计算 值积分法, 中我们采用的是 值积分法 思想实质上是将积分化为求和。 思想实质上是将积分化为求和。
A+BC
计算机模拟基元反应
实验原理
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是, 准经典轨线法的基本思想是,将 A,B,C三个原子都近 , , 三个原子都近 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 似看作是经典力学的质点 , 通过考察它们的坐标和动量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 就能知道原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广义坐标和广义动量 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子之间是否发生了重新组合 , 即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 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 以及碰撞前后各原子或分子所处的能量状态 ,这相当于 用计算机来模拟碰撞过程, 用计算机来模拟碰撞过程 , 所以准经典轨线法又称计算 机模拟基元反应。 机模拟基元反应 。 通过计算各种不同碰撞条件下原子间 的组合情况,并对所有结果作统计平均, 的组合情况 , 并对所有结果作统计平均 , 就可以获得能 够和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论动力学参数。 够和宏观实验数据相比较的理论动力学参数。

化动1

化动1

(4)由键焓估算基元反应的活化能 (自学)
§8.2 气相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 一、 双分子反应的简单碰撞理论 1. 理论模型
简单碰撞理论认为: 分子无内部结构
1) 反应物分子可看作简单的刚球; 2) 分子必须通过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 碰撞分子对的能量超过某一定值εc 时,反应才能发生; 4) 反应过程中,分子的速率和能量分布均遵守麦克斯韦-玻耳兹曼分布。

x
(
0
1 b x

1 ax
) dx kdt
0 x t
t

1 a b
[ln( b x ) ln( a x )] 0 kt | 0

代入上下限,并整理得
1 a b
ln
b(a x) a (b x )
kt
特点:
1.
ln
ax b x
-t
图为直线 (半衰期无意义)
N A L[ A] N B L[ B]
N A N B exp( E c / RT )

d [ A] dt
m mB 2 8 kT L rA rB A mA mB

1/ 2
exp(
Ec RT
)[ A ][ B ]
由碰撞理论推出的速率常数kSCT
此积分要分两种情况积: a = b

a≠b
单纯二级反应
混合二级反应
2) a = b 时的积分 ( 初始浓度相等 )

x
dx
2
0 (a x)
kdt
0
2
t
得动力学方程:


x
d (a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 HBr] k[ H 2 ][Br2 ]1/ 2 r dt 1 k '[ HBr] /[ Br2 ]
实际是分两 步进行的
H2 + I2
2HI
I2
2I
r k[ H 2 ][I 2 ]
H 2 2I 2HI
8.2.2 反应动力学
n = 1 的反应称为一级反应
0 t
积 分:
dx 0 ( a x )( b x )
此积分要分两种情况积: a = b

a≠b
单纯二级反应
混合二级反应
2) a = b 时的积分 ( 初始浓度相等 )

dx 2 0 (a x)
x
kdt
0
2
t
得动力学方程:

x d (a x)
0 (a x)
kdt
0 t 0
r k[ H 2 ][Cl2 ]1/ 2
k 反应速率系数(速率系数)
由r的量纲mol· m-3 · s-1纲以及浓度的量 纲mol· m-3可以推出k的量纲。
2. 反应级数n:速率方程中各物质浓度的指数之和。
n 可以是正数、负数、整数、分数或零等
例: aA +bB
gG + hH
若: r = k[A]α[B]β
与产物关系
对反应物取“-”
反应速率r:单位体积反应系统中反应进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r
1 d V dt

1 dni V i dt

1 d ( ni / V ) i dt

1 d [ Ci ] i dt
浓度: mol· m-3 mol· dm-3 min h a 速率单位: 时间: s 速率: mol· m-3 · s-1 mol· m-3 · min-1 等
单分子反应 双分子反应 三分子反应
三分子以上的反应,目前尚未发现。 理由:三个以上的微粒同时碰在一起形成产物比较困难!
例:H2 + Cl2 → 2HCl
(总包反应)
都 是 基 元 反 应
反应机理如下: Cl2 → 2Cl · (单分子反应) Cl·+ H2 → HCl + H · (双分子反应) H ·+ Cl2 → HCl + Cl · (双分子反应) 2Cl · + M → Cl2 + M (三分子反应)
器壁(or 气相中的惰性质点):仅起能量转移作用。
注意:反应分子数是对基元反应而言的。
基元反应方程式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不能任意书写!
§8.2
基元反应动力学规律
8.2.1 浓度与反应速率—质量作用定律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以其化学计 量系数为幂的乘积成正比。 速率常数 例: 基元反应: aA + bB
特点:
1.
a x ln b x -t
图为直线 (半衰期无意义)
2. a≠b时 无法确定半衰期t1/2
( ∵按A或B确定的半衰期不一样 )
4. 零级反应、三级反应 反应: A t=0 a t a-x 零级反应
dx dt
k
P 0 x 三级反应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k0 (a x) dx kdt
动力学方程
[ A] 速率方程: d dt k[ A]
也可写成
即:
x) d (a k (a x) dt dx dt
k (a x)
[ A] (a x) ae
kt
对于一级反应:
[ A]0 ln kt [ A] [ A] [ A]0 exp( kt )
n=2 的反应为二级反应
常见的二级反应:乙烯、丙烯的二聚作用,乙酸乙酯的皂化,碘化氢的 热分解,等 · · · 1) 速率方程
k A B P a b 0 a- x b- x x
t 0 t
速率方程: -
d(a - x ) dt x

dx dt
k (a x)(b x) kdt
8.1.3 基元反应
1. 反应机理 反应物分子
对其反应过程的具 体描述为反应机理
产物分子
例: 2NO + O2
2NO2
(总包反应)
该反应由以下两步完成: 2NO N2O2 (快) (基元反应) N2O2+O2 2NO2 (慢) (基元反应) 整个反应的速率有最慢的一步控制。 基元反应:反应物微粒在碰撞过程中直接转化为产物的反应。
温度、压力、催化剂、溶剂和光照等外界因素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目的:揭示反应规律,控制反应速率,得 到希望的反应结果 化学动力学与平衡态热力学的比较: 平衡态热力学只讨论体系的平衡态,不考虑时间因素;动力 学则重点考虑时间因素。 平衡态热力学只能预言变化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动力学则要 考虑变化过程进行的速率。 平衡态热力学只考虑始态和终态;动力学则要考虑中间步骤。
反应(2) 反应(1)
5.514
趋势小,但反应速率快(速率几乎无法测定) 趋势大,但速率慢,281K时,生成15%的水,需要1060亿年 加催化剂(or点燃),反应很快(反应机理问题) 仅用平衡态热力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此问题!
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对象及目的: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对象 化学反应的速率 化学反应的机理 化学反应的条件对反应的速率的影响
如: H2 + Cl2
则:反应级数 n = α+β
2HCl r =k [H2][Cl2]1/2
对H2来说为一级反应 对Cl2来说为1/2级反应
1.5级
催化 常见 少见
n 的 值
0、1、2、3 分数级反应 无级数反应
简单级数反应 (0级反应、1级反应、 ···、3级反应) H2+Cl2→2HCl H2+Br2→2HBr
t
1 a x 1 a x
kt
1 a
1 x a x 0
| kt |
kt 1 a
-1
特点:
1. 速率常数 k 的单位:[浓度] 2. 半衰期与起始物浓度成反比 3.
[时间]
-1
1 t1/ 2 ka
1 与 t 成线性关系 ax
3) a ≠ b 时的积分 ( 初始浓度不相等 )
3/2级反应 不能写成r = k[H2 ]α[Br2 ]β的形式
反应速率为反应速率或者比速率,其 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均等于单位 浓度时的反应速率。在确定速率方程的 实验条件下是一个与浓度无关的常数。
注意:单位与反应级数的关系
3. 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化学反应动力学方程 动力学方程: c = f(t)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
例:氢气与卤素的反应
H 2 I 2 2 HI H 2 Br2 2 HBr H 2 Cl2 2 HCl
这些速率方程可以通过实 验测定测得,也可以依反应机理 推出。
r k[ H 2 ][I 2 ] r k[ H 2 ][Br2 ]
1/ 2 [ HBr ] /(1 k [ Br2 ] )
t 12 ln
1 k
a a x
a 1 ln k a 1 a
2
ln 2 k

0.6932 k
4)反应物浓度呈指数规律下降
[ A] (a x) aekt
例题:某金属钚的同位素进行β放射,14d后,同位素 活性下降了6.85%。试求该同位素的: (1) 蜕变常数,(2) 半衰期,(3) 分解掉90%所需时间。
k的值与T、催化剂有关,与反应 物浓度无关
注意:质量作用定律
举例子:
仅适用于基元反应
不适用总反应
NO2 + CO === NO + CO2
r k[ NO2 ][CO]
基元反应(简单反应),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速率方程
HBr气相合成反应:H2 + Br2 2HBr
复杂反应 非基元反应 不能依质量作用定律写出
基元反应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
化学动力学的任务和目的:
化学热力学的局限性
只能预测反应的可能性 不能预测实际反应能否发生(速率问题)
例:
r Gm / KJ mol1
(1) H 2 ( g ) 1 237.19 2 O2 ( g ) H 2O( g ) (2) 2 NO2 ( g ) N 2O4 ( g )
k
gG + hH
a b
r
速率方程:
反应速率
1 d [ A] a dt
r A k[ A] [ B]
1 a
||
A组分的速率
1 d [G ] g dt
a
r
a b 1 r k [ A ] [ B ] g G
G组分的速率
b
注意
依 r k[ A] [ B]
可推出k的单位:
mol dm 3 s 1 ( mol dm 3 ) a b
A. 一级反应的特点 1) k的单位: 时间
-1
-1
ln
-1
a a x
kt
、a
-1
[ A] (a x) ae kt

如:s 、min 、h
-1
2) ln[A]-t图为直线
ln(a x) kt ln a
3)半衰期
t 12 0.6932 k
x 1 a 2
半衰期:反应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完成了一半)
原子、分子、离子、自由基等 一步完成
总包反应:宏观总效果的反应. (按计量方程式完成的反应) 反应机理:在包总反应中,连续或同时发生的所有基元反应的总合。 (反应历程) 化学反应的规律,往往是基元反应的规律;确定一个反应是否为基元反 应,对化学动力学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确定反应机理就是要确定该反应是有哪些基元反应组成的。 2. 反应分子数 反应分子数:基元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微粒数。 反应分子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