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精选.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成为青少年放松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探讨。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青少年成瘾于网络游戏,怎么预防和解决这个问题呢?一、为什么会成瘾?1.游戏的无限乐趣网络游戏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沉浸性和互动性,游戏公司会通过情节、角色、道具等元素吸引和留住玩家,使玩家产生享受游戏的快乐和刺激的欲望。
这种游戏的乐趣不断上升,无止境地吸引着玩家。
2.社交需求网络游戏可以提供虚拟社交平台,玩家可以在游戏中认识和交往其他玩家,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交满足感。
对于那些不善交际或受到孤独感困扰的青少年,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满足社交需求的途径。
3.自我认同感网络游戏给予玩家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让玩家在游戏中得到自我肯定和成就感,这也是容易导致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的原因之一。
他们想通过游戏得到成就和自我认同感,对内部世界的渴求被满足了,进而产生了对外部世界对渴求的消退,从而沉迷此类游戏。
二、如何预防和解决成瘾问题?1.家庭教育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根源往往是来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家长们须重视对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让其明白游戏只是一种娱乐手段,不能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学习。
同时家庭富足程度的提升也可以减少孩子对游戏的依赖。
2.理性游戏对于网络游戏公司来说,必须提高游戏质量,减少游戏上瘾的可能性。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监管,规范游戏内容和时长,遏制网络游戏带来的负面影响。
3.建立健康的休闲方式除了玩游戏之外,青少年还应该多种积极的兴趣爱好和健康的休闲方式,例如体育运动、阅读、音乐艺术等,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来满足其需要。
4.过度游戏现状的处理对于已经成瘾的青少年,家长和学校也应该重视这个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引导他们摆脱瘾症的困扰。
“惩罚性(惩罚和"剥夺")或负向性(描述危害)的宣传已被证实是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游戏成瘾的机制与防治
游戏成瘾的机制与防治在如今信息化时代,伴随着大量网络游戏的兴起,游戏成瘾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有些人无法控制自己对游戏的渴望和需求,常常连续数小时进行游戏,甚至出现丧失工作、学习、生活能力等问题,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游戏成瘾的机制和防治措施呢?一、游戏成瘾的机制1、神经适应性玩家一旦开始玩游戏,就会刺激他们大脑中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快乐化学物质”,获得快感和愉悦感,由此产生神经适应性,使得玩家不断追求快乐刺激。
2、游戏的设计机制很多游戏的设计 itselfe非常重要,可以说就是采用的是激励机制,通过不断的挑战、通关等来激发玩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而正是游戏中这种明显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刺激着玩家,这也是游戏成瘾的另一个原因。
3、互动和社交很多玩家之所以沉迷于游戏,是因为游戏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在游戏社区中,他们可以结交志同道合的玩家,分享游戏体验与技巧,建立起一种自己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的认同感。
二、游戏成瘾的危害1、身体健康受损长时间玩游戏,会导致身体处于坐姿,双手不断操作鼠标和键盘,对视力、听力、脖子、肩膀、手腕、腰部等身体部位造成严重的损害。
长此以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2、社交能力降低因为游戏的成瘾,玩家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在游戏中,而忽视了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机会。
很长的时间玩游戏,很容易忘记社交能力,使日常生活中无法释放压力。
三、防治游戏成瘾的方法1、掌握游戏时间玩家应该合理地安排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定期设置游戏时间或者设定自动提醒功能,以便于自己在游戏中不能失去自我,体面的生活。
2、多样化兴趣玩家平日里应该有更加丰富的生活,多参加各种文娱活动,加强自身的活力和魅力。
不要让游戏成为你的全部生活,盲目根据游戏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
3、家庭和社会支持家长和朋友应该帮助玩家纠正自己的错误观念,让他们注意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不被游戏吞噬。
总之,游戏成瘾已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产生过度依赖,无法控制地沉迷其中,丧失了对其他现实生活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的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进行探索。
本文将从认知偏差、自我动机、社交需求、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学机制。
首先,在认知偏差方面,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存在一些认知偏差,比如过高估计自己的游戏表现、追求完美和成功的期望过高、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逃避等。
这些认知偏差使得他们更容易沉迷于游戏,把游戏作为逃避现实压力和问题的安全港湾。
其次,自我动机也是影响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具有一种内在驱动的自我动机,他们对游戏内的成就和进步感到满足和快乐,享受游戏带来的成功体验。
这种内在驱动的自我动机使得他们对游戏产生追求和持续参与的欲望。
情感调节也对网络游戏成瘾起到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通过游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对于负面情绪的处理。
他们把游戏作为一种逃避现实困扰的方式,通过游戏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来缓解负面情绪,这种情感调节的方式进一步巩固了他们对游戏的依赖和沉迷。
最后,行为控制也是研究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方面。
网络游戏成瘾者往往缺乏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无法自主地控制和管理自己参与游戏的时间和频率。
他们容易堕落于游戏中,失去对现实生活中其他重要活动的参与和兴趣,严重干扰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功能。
总结来说,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主要从认知偏差、自我动机、社交需求、情感调节和行为控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这一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为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干预手段。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研究在数字时代,网络游戏成为了许多青少年的一种流行娱乐方式。
随着网络游戏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网络游戏的沉迷中。
这种网络游戏成瘾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我们的青少年健康成长。
因此,探究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越来越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1.1 心理因素青少年处于成长期,在身心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而网络游戏因其抽象性、包容性以及给予玩家一定程度的话语权等特征更容易满足青少年心理的需求。
网络游戏同时也具有排解焦虑、解压等特点,对于那些处于学习或家庭压力较大的青少年来说更加吸引。
1.2 社会因素如今,青少年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依靠于网络。
网络游戏除了一定的娱乐和消遣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游戏社交,认识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人群,拓展了社会交际圈。
这也为社会背景单一、人际圈较窄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扩展的平台。
1.3 游戏设计因素网络游戏制造商往往会采用虚拟奖励、任务和成就等方式,吸引玩家持续游戏。
定期更新游戏内容,同时还会引入各种功能、挑战、世界观等等,都是为了增加游戏的吸引力和玩家对游戏的投入感。
二、网络游戏成瘾防治措施2.1 家长教育家长应该对孩子的游戏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
及时了解孩子的游戏内容、使用时长等情况,合理规划孩子的玩游戏时间。
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和讨论,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指导孩子引导消遣娱乐方式。
2.2 学校干预学校是提供线下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加强教育和宣传工作。
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通过组织集体运动、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寻求多样的健康娱乐方式。
2.3 政府监管政府应当加强对网络游戏制造商的监管,依法严格制定相关规章,防止网络游戏带来负面影响。
同时,也需要注重配合公众教育,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风险,增加公共场所的娱乐设施和相关管理,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各类文体活动。
三、结语网络游戏成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各方面的因素都在积极的影响这一现象。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与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网络游戏成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成瘾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就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一、成瘾的原因1.1心理上的诱因对于一些人来说,网络游戏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的逃避感,他们能够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来扮演完全不同于现实中的自己,从而满足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需求。
同时,网络游戏还通过成就感的给予和任务的设定,让人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也对一些自尊心不强或自卑感较强的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1.2社交需求不满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得狭小,有些人甚至缺乏真正的朋友,网络游戏成为了他们寻求社交的途径。
通过网络游戏,人们能够与其他玩家进行互动、结交新朋友,满足自己社交交往的需求。
1.3现实生活的压力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如工作压力、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使一些人很难面对现实。
而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使人们能够暂时逃离现实的压力和困扰。
二、防治措施2.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环节。
父母应该与孩子沟通,关注他们的成长发展,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用网络游戏的能力。
同时,父母也应该充当起良好的榜样,通过自身的行为告诉孩子网络游戏并不是无休止的娱乐方式。
2.2打造多元化的娱乐选择为了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我们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建议学校和社区积极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活动等,让孩子有更多充实的选择,减少对网络游戏的依赖。
2.3合理管理游戏时间合理管理游戏时间对于预防网络游戏成瘾至关重要。
建议家长与孩子制定明确的游戏时间规定,并监督执行。
同时,学校和社区也应该积极推行相关政策,限制学生在校内或校外的游戏时间,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2.4加强网络游戏监管网络游戏企业应加强自律,提高游戏的安全性,并设立有效的防沉迷系统。
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
游戏成瘾的原因分析游戏成瘾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电子游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过度沉迷游戏却对身心健康、学习生活等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游戏成瘾的原因,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心理因素1. 逃避现实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面临着工作、学习、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压力。
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在学业、社交和情感等方面常常感到无助或焦虑。
游戏为这些人提供了一个可以暂时逃避现实的场所。
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可以成为英雄,获得成就感,这种逃避感是他们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
2. 寻求认同和归属感游戏中的社交功能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许多玩家通过在线组队、合作游戏等方式建立了友谊。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感到孤独或缺乏朋友,他们可能会更多地转向游戏。
在这个虚拟的社区中,他们能够获得同伴的支持和认同,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对游戏的依赖。
3. 内心空虚感有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独、空虚,他们希望通过玩游戏来填补内心的空缺。
在强烈的游戏体验中,玩家可能会找到短暂的满足感,从而形成一种习惯。
久而久之,他们会更加依赖这种方式来寻求快乐,而忽略了现实中其他可能带来快乐的事情。
二、社会因素1. 社会期望与压力现代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与学历、职业和社会地位密切相关。
这种压力使得许多年轻人不顾一切地追求学业和事业。
这类人在课余时间选择以娱乐为由放松自己,但选择游戏作为主要娱乐方式,从而滋生出成瘾行为。
2.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庭环境缺乏关爱和支持,孩子可能会在家庭外寻求满足。
在这种情况下,游戏成为他们获得关注和认同的一种方式。
此外,父母自身沉迷于电子产品,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使他们形成对游戏的依赖。
3. 同辈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同龄人关系对个人行为有强烈影响。
如果某个社交圈子普遍沉迷于游戏,那么新加入的成员很可能也会跟随产生类似行为。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网络游戏成瘾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网络游戏成瘾现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许多年轻人而言,玩游戏已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近年来,网络游戏成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析网络游戏成瘾现象的根源,以期为大众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与借鉴。
一、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在哪?网络游戏对于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而言,具备很强的吸引力。
这种吸引力来自哪里呢?首先,网络游戏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的基础需求。
在游戏空间内,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展开自己的想象,扮演任何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长远。
同时,网络游戏也提供了社交、竞技、勇敢探险等多种元素,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游戏的不同需求。
其次,网络游戏可以人为地创造出成就感。
通过挑战自我、与他人协作、解锁新的关卡等方式,我们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且这些感受往往也能够随着我们游戏技能的不断提高而不断加深。
这也就为网络游戏成为很多人的“精神寄托”提供了土壤。
最后,网络游戏的虚拟性给了人们一种逃离现实的感觉。
在网络游戏中,我们可以摆脱掉现实中的束缚和压力,过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因此,很多人在游戏中找到了一种放松和解压的方式。
二、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是什么?既然网络游戏那么吸引人,那么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又是什么呢?1. 游戏成瘾与奖赏机制密不可分网络游戏可以通过积分、经验值、等级等多种途径来为玩家理想的“奖赏机制”. 换言之,玩家可以通过完善自己的游戏技能和策略,赢得游戏内的奖励,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奖励激励的安慰和动力。
这种奖励机制往往会刺激玩家不断探索和挑战游戏世界,从而达到一种成瘾的状态。
2. 游戏成瘾和放松机制有关游戏成瘾还与放松机制密切相关。
很多人在游戏中感觉到一种无比放松的愉悦感和快感,对此感到十分着迷。
这种放松的心理状态使得玩家不自觉地控制了游戏的时间和频率,进而陷入成瘾的恶性循环。
3. 游戏成瘾与自我肯定有关游戏成瘾还可能与自我肯定有关。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究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游戏成为了青少年娱乐休闲的一种主要方式。
然而,网络游戏成瘾却也日益频繁出现。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
一、自我认同的满足青少年处于身份认同的阶段,他们渴望被周围人所认同、被尊重和接受。
在游戏里,玩家可以选择自己的虚拟身份,通过完成某些游戏任务来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满足心理需求,增强自我认同感。
游戏里的虚拟身份不受现实世界的限制,这为青少年提供了一种摆脱现实、逃避自我的方式。
二、情感应激的释放青少年面临诸如考试压力、家庭关系、同龄人交往等多种不同的情感应激,这些应激可能会导致其心理问题。
在游戏里,青少年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变化,如兴奋或愉悦,游戏的情节让青少年暂时忘却自己的焦虑或负面的情感,释放了累积的情感压力,达到了情绪稳定的效果。
三、控制感的增强青少年处于成长的阶段,其经验和控制能力有限。
而在游戏里,他们可以控制着自己的虚拟角色,通过游戏的成长和提升来限制和降低游戏中的敌对势力,获得安全感和成功感。
这种成功感让青少年感觉到被自己掌控,增强了控制感。
四、生理质感的满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感知、体验生理质感的需求非常强烈,如爆发性的运动、刺激感的需求。
而在游戏中,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虚拟的冒险、体验斗争、战胜敌人等方式获得生理质感上的满足感。
五、社交需求的满足青少年是社交的群体,他们需要和同龄人交往交流,得到支持和认同。
在游戏里,玩家可以通过与其他玩家联系交流,建立游戏里的社交关系,满足了社交需求。
由于游戏中的交流是轻松愉快的,青少年可以摆脱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困扰,从而加深对游戏的依赖。
六、虚拟现实感的吸引现代的网络游戏有着高度模拟现实场景、细致入微的画面和效果,令玩家感受到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感。
这种感受增强了玩家对专注于游戏中的欲望,同时也增加了游戏成瘾的风险。
综上所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有多种不同的方面。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青少年们最喜爱的娱乐方式之一。
然而,伴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
一、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和特征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是指青少年对网络游戏过度依赖、难以自控,并且出现因长时间过度游戏而引发的多种身心问题。
具体特征包括:游戏时间无法自控,无法控制游戏欲望,对现实世界失去兴趣和关注,与家人、朋友关系疏离,身体健康状况下降等。
二、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心理机制对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其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奖赏系统,逃避现实,社交需求,自我肯定等。
1. 奖赏系统网络游戏中的奖赏机制往往会刺激青少年的大脑奖赏系统,释放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从而带来愉悦感和满足感。
青少年在游戏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和虚拟财富,这种正向反馈会增强他们对游戏的依赖和欲望。
2. 逃避现实青少年在成长阶段常常面临学业压力、社交困扰等问题,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的场所。
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虚拟身份和成功体验,从而暂时远离学习和社交压力。
3. 社交需求青少年是一个处于社交需求高峰的阶段,他们渴望与同龄人建立联系和互动。
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社交平台,使青少年可以与他人进行实时互动,建立游戏伙伴关系。
游戏中的社交互动满足了青少年的社交需求,进而增强他们对游戏的沉迷程度。
4. 自我肯定青少年游戏成瘾往往与自我肯定需求密切相关。
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通过成功完成游戏任务或击败对手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这种自我肯定能够满足他们对于自我认同的需求,成为游戏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防控措施针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控:1. 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该注重对子女进行正确的网络教育和游戏指导。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引言】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获得虚拟的荣誉和成就感,同时也可以交到好友并与他们合作完成任务。
这类游戏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欢迎,尤其是年轻人。
然而,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网络游戏成瘾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机制,并探讨干预研究的有效性。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心理障碍,具有多种心理机制。
以下是几种主要的机制。
1. 得到奖励的欲望网络游戏中赢得游戏、获得物品都会得到奖励。
玩家得到奖励的欲望会不断增加,这一点与赌徒赌博类似。
网络游戏中,玩家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等级,得到更多的奖励。
2. 自我肯定感网络游戏玩家觉得自己在游戏中变得强大、成为顶级玩家会带给他们更多的自我肯定感以及增强自身价值感,这种心理机制可以为游戏成瘾提供动力。
3. 社交需求网络游戏玩家可以结交到更多的朋友,共同组队完成任务。
这为玩家带来了更大的社交圈子和拥有更多的社交资本,尤其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很难融入团体的人。
4. 逃避现实网络游戏可以让玩家逃离现实,缓解现实中的压力和不适感。
这种消极情绪的逃避和消沉会导致人们更加沉迷于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感觉更加无能。
【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研究】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现象性的问题,很多人很难将其认同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对其进行的实验证明,网络游戏成瘾的确是一种需要严肃对待的社会问题。
以下是几种干预方法: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家庭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与行为疗法紧密相连,其目的是通过下列方法使病人改变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教给患者正确的想法、情绪调节技能及基于行为的复健活动。
而家庭治疗更侧重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社交焦虑和心理依赖引起的不适感。
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玩家头痛、失眠等身体症状,同时减轻玩家对游戏的渴望。
3. 志愿者帮助一些志愿者常常尝试去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了解游戏成瘾的特征以及其持续的原因,并给予患者思想上的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网络游戏的成瘾因素分析研究
网络游戏的成瘾因素分析研究在今天的社会中,网络游戏已成为了许多人闲暇时间的选择,但有些人却会沉迷其中,严重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甚至是身心健康。
本文就探讨网络游戏的成瘾因素分析研究,旨在帮助需要的人更好地认识这一现象,以更健康地面对网络游戏。
一、技术因素游戏的技术越发达、越人性化,往往会更容易使人陷入其中。
比如游戏画质的优化,使人更加沉醉于其中;游戏音效的升级,使人更容易进入游戏情境;游戏中人物的设定,更好地刺激玩家获得成就感等等。
这些因素都会让人在游戏中享受到一种荷尔蒙的快感,从而让玩家更加着迷。
二、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个人难以获得成就感,许多人在工作或学业上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再加上身边更多人在玩游戏,使得玩游戏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网络游戏成了他们寻求刺激和兴奋的出路,游戏也成了他们认为能相对轻松获得成功感的一种活动,一般来说,网络游戏成瘾的人会出现精神不振、社交失调等现象。
三、人格因素网络游戏成瘾的人存在一些人格特征,比如自尊心低、焦虑感强、情绪控制能力差等问题。
这些人群往往感情丰富活跃,更容易被对另一段世界的选择所吸引,且他们的信任储备量比较高,在没有实际交流的情况下,更愿意相信和将信任放在网络的朋友上,发展出“虚拟朋友”等社会关系。
四、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网络游戏成瘾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游戏通过提供一种虚拟世界,并允许玩家自由探索其内,让人在游戏中表现自己的自由与快乐化解了生活中的压力并获得更好的安逸感,解除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缓解情感不稳定和焦虑,从而让人愿意沉溺其中。
但长期过量的玩游戏会使人离开现实的生活、丧失动机感、主动性和责任感、产生消极行为、从而导致成瘾以及其他问题。
五、教育因素对于未成年人来说,近年来智能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让他们更容易接触到网络游戏,自控能力和认知能力欠缺,容易迷失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将游戏内的内容视作现实世界,进而产生不良习惯和心理问题。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网络游戏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指个体对网络游戏具有强烈的欲望和沉迷,并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
它对个体的心理健康、社会交往能力和学业工作能力等方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以及干预研究对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具有重要的意义。
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可以从认知、情绪和奖赏等多个层面来解释。
首先,认知层面上,个体对游戏产生过度的认同感,将游戏内容与现实生活混为一体,丧失了区分现实和虚拟世界的能力。
其次,情绪层面上,游戏可以给玩家带来积极的情绪体验,如成就感、刺激感和社交互动等,从而成为他们逃避负面情绪的方式。
最后,奖赏层面上,网络游戏设计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如任务完成、等级提升和虚拟财富等,这些奖励刺激了个体的脑部奖赏中心,让其产生持续的快感,从而形成了成瘾行为的循环。
针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干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个体自我管理的干预。
通过给予个体相关的信息和技巧,帮助他们意识到游戏成瘾的负面影响,并提供相关的控制策略,从而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其次,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
该方法通过帮助个体改变其对游戏的错误认知,提高对现实生活的认同感,并教授相关的情绪管理和问题解决技能,帮助个体控制游戏成瘾的行为。
再次,家庭干预。
家庭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个体克服游戏成瘾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家庭干预通过提供家庭支持、规律生活以及增强家庭亲密关系等方式,帮助个体摆脱游戏成瘾。
最后,社区和学校的干预。
社区和学校是个体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境,通过宣传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帮助个体意识到游戏成瘾的危害,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
总之,了解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游戏成瘾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的干预研究可从个体自我管理、认知行为疗法、家庭干预以及社区和学校干预等角度入手,为个体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摆脱游戏成瘾,实现良好的心理健康。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研究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技术的进步,网络游戏成为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网络游戏成瘾也成为了一些大学生面临的严重问题。
本文将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进行研究,探讨其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一、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和表现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依赖和沉溺,无法自控地长时间玩游戏,丧失对其他生活领域的兴趣和注意力。
常见的网络游戏成瘾表现包括:长时间沉迷于游戏,无法自主控制玩游戏的时间,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抑郁等)以及对现实生活漠不关心等。
二、造成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1. 心理原因:一些大学生的网络游戏成瘾可能与心理问题有关,如缺乏自信心、社交障碍、逃避现实等。
游戏提供了他们逃避现实、获得成就感的渠道,使他们更容易沉迷其中。
2. 生活环境原因:一些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缺乏充实和有意义的活动,游戏成为他们填补空虚的选择。
此外,网络游戏的广告宣传、同伴的影响等也对大学生的游戏成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 游戏设计原因:一些网络游戏采用了许多心理上的激励措施,如任务奖励、排行榜、社交互动等,这些因素激发了玩家的成就感和社交需求,使他们更容易陷入游戏成瘾。
三、网络游戏成瘾的危害和影响1. 对学业的影响: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学习和思维能力下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前景。
2.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过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导致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减少,久坐不动对眼睛、颈椎等身体部位造成伤害。
3. 对社交能力的影响:过度沉迷于游戏会导致大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减少,缺乏社交技巧和人际关系,从而影响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预防和解决网络游戏成瘾的方法1. 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学习、娱乐和社交等活动的时间,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
2. 加强心理辅导和关爱:大学应加强心理咨询服务,帮助那些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真正走出困境,理顺思绪。
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
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游戏成瘾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越来越多的人因对网络游戏上瘾而影响到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
本文将分析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以期提供有关部门和个人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的参考。
心理原因网络游戏极具吸引力的同时,也在心理上满足了一些人的需求,从而导致成瘾的发生。
1. 欲望满足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玩家可以在游戏中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并获得成就感和荣誉感。
这些游戏机制能够满足人们的成就欲望,使玩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当玩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取得同样的成就感时,他们往往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
2. 逃避现实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的途径,让人们暂时忘记自己的困扰和烦恼。
在游戏中,玩家可以扮演一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
这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对于那些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尤为具有吸引力。
社会原因网络游戏成瘾的原因也与社会环境的改变和个人的社会需求有关。
1. 社交需求现在的网络游戏越来越注重多人在线联机游戏模式,玩家可以与其他玩家合作或竞争。
对于那些社交需求较强的人来说,网络游戏成为了与朋友、同学、甚至陌生人互动的重要途径。
缺乏现实中的社交互动,使得网络游戏成为了满足社交需求的替代品。
2. 社会压力现代社会中的竞争压力巨大,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
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找到一个相对公平和无压力的竞争环境,摆脱现实世界中的种种不公和压力。
游戏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成为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时的抚慰。
生理原因网络游戏成瘾还与个体的生理特征和生理需求密切相关。
1. 脑化学反应游戏中的奖励机制会刺激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使得玩家产生愉悦感。
这种脑化学反应对于有些人来说具有特别强烈的吸引力,使他们难以自拔。
2. 生理需求网络游戏的持续性和刺激性,往往使得人们在游戏过程中忽视了正常的生理需求,例如饮食、睡眠等。
长期以此会引起身体健康的问题,甚至诱发生病。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种游戏平台的出现,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问题日益严重,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
虽然网络游戏本身并非坏事,但过度沉迷其中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探寻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与现实世界的差异引发了问题。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渴望探索和表现自己。
然而,现实中的限制和压力常常让他们感到无力和不被理解。
相比之下,虚拟世界提供了一个可以摆脱现实困扰的场所。
在游戏中,他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获得虚拟的成就感和控制感,从而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其次,奖励系统的设计加剧了成瘾的倾向。
网络游戏通常采用了复杂的奖励机制,通过任务完成、升级和收集等方式激发玩家的兴趣。
这些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和动态反馈,使得玩家在不断追逐奖励的过程中得到快感和满足感。
这种间歇性正反馈的刺激,会让玩家产生一种“再来一次”的心理,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此外,社交需求也是成瘾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往往与社交孤立有关。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遭受排斥、欺凌或者羞辱,而网络游戏则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无须担忧的社交平台。
游戏中的团队合作和互动,满足了他们与他人交流和建立友谊的需求。
这种“虚拟社交”虽然不同于实体世界的真实关系,但对于心理上的满足和认同感却颇有帮助。
进一步分析,成瘾行为也与心理弱势因素相关。
青少年面对成长过程中的矛盾与挫折,往往难以应对。
而游戏中提供的快速反馈和成功体验,可以暂时缓解他们的负面情绪和自我价值感的挫折。
在游戏的包围下,他们可以摆脱无助和焦虑的情绪,通过游戏成就来维护自尊和自信。
除此之外,家庭环境与个体心理状态密不可分。
家庭失去对青少年成长的监管和引导,容易让其过度沉迷网络游戏。
家庭成员的关系紧张、沟通不畅以及家庭功能的缺失,也会使得青少年通过游戏来逃避现实问题和寻求满足。
此外,个体的心理状态,如抑郁、焦虑等问题,也为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提供了土壤。
网络游戏上瘾的心理学机制
网络游戏上瘾的心理学机制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在移动设备普及和网络速度加速的情况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和各种在线娱乐,如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和在线游戏等。
尤其是网络游戏,这种娱乐方式的好处是让玩家可以参与到虚拟世界中,自由探索和创造多样的人物角色和游戏情节,使人们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感。
然而,网络游戏上瘾现象却也愈发普遍,给许多玩家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和问题。
那么,网络游戏上瘾的心理学机制是什么呢?一、网络游戏上瘾的定义网络游戏上瘾,也称为网络游戏成瘾,是指对网络游戏表现出痴迷或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这种使用行为会影响个人的学习、工作、交际等生活方面。
如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家庭功能等,表现出兴趣丧失、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情绪波动及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
二、网络游戏上瘾的心理学原因网络游戏上瘾的心理学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游戏设计、玩家心理和社交因素。
(一)游戏设计游戏设计是网络游戏上瘾的一个重要原因。
设计者利用颜色、声音、画面、角色和任务等多种要素来吸引玩家的注意力,提高游戏的可玩性和吸引力。
游戏采用收集、奖励、成就和排名等机制,通过提供游戏内的奖励和声望随时吸引玩家。
同时,游戏从简单的探索和冒险开始,逐渐引导玩家进入更加复杂的游戏环节,增加其可玩性。
这样,游戏的主要目的就变为赢得游戏和成为游戏中的一名玩家,玩家则会越来越觉得游戏世界是对自己掌控的另一个现实。
(二)玩家心理网络游戏上瘾的另一个原因是玩家心理。
对于不同的玩家,网络游戏具有不同的吸引力。
其中一些玩家需要通过网络游戏满足内心的暴力或性欲,获得精神上幂次,来减轻精神压力和代替现实生活的烦恼。
此外,还有一部分玩家需要通过网络游戏来解决社交问题,例如在现实生活中认为自己有缺陷或不合群的人。
这些玩家看到网络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社交关系网络和更多的名誉和关注,从而感到自己变得更有价值。
(三)社交因素人类是社交的生物,社交因素也是网络游戏上瘾的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
心理学视角下的网络游戏成瘾研究第一章网络游戏成瘾的定义和影响网络游戏成瘾是指对网络游戏的极度依赖和不能自拔,导致生活受到影响的一种心理行为。
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因网络游戏成瘾导致生活难以自理,学业和工作也受到了负面影响。
成瘾者会把自己全部沉浸在游戏中,往往导致忽视、放弃其他生活重要的事情,譬如:人际关系、学业和工作等,产生明显的社交、学业和心理关障。
同时,网络游戏成瘾者的身体健康也受到影响,如睡眠不足、骨骼肌肉疲劳、牙齿问题等。
第二章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和相关机制网络游戏成瘾的成因源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个体特点、游戏特质和社会环境各方面。
许多研究表明,网络游戏成瘾者普遍具有内向、孤独、焦虑、抑郁等特点。
网络游戏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弥补他们社交不足的感受、减轻抑郁和焦虑,进而频繁使用网络游戏。
此外,游戏特质,如奖励效应、成就感、角色扮演、社交互动等特征,也增加了玩家的使用量。
了解成瘾机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
研究发现,网络游戏成瘾与奖赏系统发生了紊乱。
网络游戏玩家会通过持续性的自我触发制造类似毒品依赖的效应。
同时,相关大脑区域的神经元对游戏信息带来的响应程度也比对日常生活信息更高。
这就表明游戏信息对大脑的奖励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效应,给成瘾行为提供了支撑。
第三章网络游戏成瘾的预防和治疗网络游戏成瘾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可以单单通过生理和药物疗法去解决。
综合心理干预策略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情感化疗法等。
认知行为疗法主要由建立行为技能、全面且实际认知、将行为自我监控、自我激励等技术组成,旨在改变成瘾者对网络游戏的态度与习惯,加以控制行为。
同时,情感化疗法侧重于通过情绪调节来消除内部冲突,并使心理变得更加稳定。
家庭疗法主要针对与成瘾者共存的家庭成员进行干预。
除了综合心理干预策略外,还可以采取科技干预手段,例如无线出口限制器、限制连机时间等措施来帮助成瘾者控制游戏时间。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探究
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探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游戏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也日渐流行。
据调查,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日益增加。
这一现象不仅引起家长和师生的关注,也引发了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成瘾现象的成因、影响、防治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现象进行探究。
一、成瘾现象成因1.1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导致网络游戏成瘾的主要因素之一,青少年在成长中面临着各种心理压力,如学习压力、家庭关系紧张等,这些因素都会促使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
另外,网络游戏能够让青少年获得虚拟的成功体验,也给予了他们更大的自我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造成游戏成瘾。
1.2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导致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因素之一,现代社会变化日新月异,各种信息、新闻、电影、电视媒体等对青少年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些网络游戏内容中存在着暴力、色情、赌博等不良内容,引诱青少年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1.3 游戏本身的设计网络游戏自身也具有一定的成瘾因素。
游戏公司为了吸引玩家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在游戏的设计上采用了一些心理学原理,如奖赏机制、等级系统、成就感等,这些游戏设计让玩家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虚拟的自我满足感,从而让玩家容易沉迷。
二、成瘾现象的影响2.1 身体健康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会导致缺乏体育锻炼,长时间的坐着玩游戏对身体健康有害。
对于处于身体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长时间坐着玩游戏对身体健康可能会带来长远影响,如视力下降、肌肉萎缩、骨骼发育障碍等。
2.2 心理健康网络游戏成瘾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甚至因不良游戏内容产生精神障碍,对以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2.3 学业表现长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会削弱青少年学习和思考能力,极大的影响了青少年的学习表现,成为多数家庭中的烦恼。
对于正在读书时的青少年来说,游戏成瘾将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延误他们的成长。
三、防治方法3.1 家长的引导和监管家长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人物,在网络游戏成瘾问题上,家长应该引导和监督子女,协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网络游戏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研究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游戏已成为现代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许多青少年对网络游戏过于沉迷,无法自拔。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动机满足首先,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心理机制是动机满足。
网络游戏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虚拟世界,其中蕴含着青少年追求刺激、成就感和社交需求的动机。
他们通过游戏获得的荣誉和奖励可以满足他们内心的虚荣心和成就感。
二、逃避现实其次,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另一个心理机制是逃避现实。
在网络游戏中,他们可以逃避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其他困扰他们的现实生活。
网络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世界,让他们暂时忘记现实的困扰,并追求一种虚幻的满足感。
三、社交需求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第三个心理机制是社交需求。
网络游戏为青少年提供了与其他玩家交流的平台,他们可以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玩家互动。
这种虚拟的社交交流满足了他们对社交联系和交友的需要,使他们感到被接受和重要。
四、成瘾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心理机制之一是成瘾倾向。
一些青少年对游戏中的即时奖励和刺激反应产生了依赖性,无法自控地沉浸其中。
他们逐渐失去对其他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时间管理的能力,导致游戏成为他们生活的中心。
五、解决方案为了应对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1. 加强家庭教育和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游戏情况,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2. 提供适当的替代活动:为了减少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参与体育运动、艺术创作、志愿者活动等有益的替代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
3. 设立合理的游戏时间限制:家长可以与孩子达成共识,制定游戏时间限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户外活动和其他兴趣爱好。
4. 提供心理辅导和支持:对于已经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应该寻求心理专业人士的帮助,提供适当的心理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戒除游戏成瘾。
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
(本栏由评委会填写)参赛方案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审批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方案学校或学院: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年月日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报名表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一、调查主题 (1)二、调查背景 (1)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1)四、调查对象及范围 (2)五、调查内容 (3)六、调查时间 (5)七、基本流程 (5)八、可行性分析 (5)九、分析方法 (6)十、报告形式 (6)十一、经费预算 (6)十二、备注 (6)第二部分:组织实施办法 (7)一、调查方式和数据获取方法 (7)1、预调查部分 (7)2、抽样调查部分 (7)(1)调查总体 (7)(2)总体样本量确定 (8)(3)抽样设计 (9)(4)数据获取方式 (12)3、访谈部分 (13)(1)调查单位的选取(2)数据获取方式二、调查的组织实施 (13)1、前期准备 (13)2、实施阶段 (14)3、研究阶段 (14)4、总结阶段 (15)三、调查实施应急方案 (15)第三部分:附录 (16)附录一:调查问卷 (16)附录二:访谈提纲 (20)附录三:因子解释 (21)第一部分总则一、调查主题SNS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基于“偷菜”游戏的调查分析二、调查背景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因其快捷方便、传播迅速的特点,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战场。
曾几何时,SNS游戏交友网、开心001网,QQ空间、百度空间和人人网等SNS网络社区逐渐映入眼帘,而随之派生出诸如“好友买卖”、“抢车位”等SNS网络游戏亦开始风靡大街小巷。
而以体验种菜为主题的农场类游戏在SNS游戏中尤为抢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栏由评委会填写)参赛方案编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案审批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浙江省第一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方案学校或学院:团队名称:团队负责人:年月日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选拔赛报名表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一、调查主题 (1)二、调查背景 (1)三、调查目的及意义 (1)四、调查对象及范围 (2)五、调查内容 (3)六、调查时间 (5)七、基本流程 (5)八、可行性分析 (5)九、分析方法 (6)十、报告形式 (6)十一、经费预算 (6)十二、备注 (6)第二部分:组织实施办法 (7)一、调查方式和数据获取方法 (7)1、预调查部分 (7)2、抽样调查部分 (7)(1)调查总体 (7)(2)总体样本量确定 (8)(3)抽样设计 (9)(4)数据获取方式 (12)3、访谈部分 (13)(1)调查单位的选取(2)数据获取方式二、调查的组织实施 (13)1、前期准备 (13)2、实施阶段 (14)3、研究阶段 (14)4、总结阶段 (15)三、调查实施应急方案 (15)第三部分:附录 (16)附录一:调查问卷 (16)附录二:访谈提纲 (20)附录三:因子解释 (21)第一部分总则一、调查主题SNS网络游戏上瘾机制探究——基于“偷菜”游戏的调查分析二、调查背景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因其快捷方便、传播迅速的特点,已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主战场。
曾几何时,SNS游戏交友网、开心001网,QQ空间、百度空间和人人网等SNS网络社区逐渐映入眼帘,而随之派生出诸如“好友买卖”、“抢车位”等SNS网络游戏亦开始风靡大街小巷。
而以体验种菜为主题的农场类游戏在SNS游戏中尤为抢眼。
人人网自2008年11月上线开心农场游戏以来,同时在线用户为380万人,而腾讯自从4月开始上线,QQ农场的同时在线用户已经超过了1000万人。
在美国,在Facebook 每天有超过7380万人在FarmVille游戏中种菜偷菜,而《魔兽世界》的同时在线人数峰值也只有1150万人。
“偷菜”让人放松娱乐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问题:由于“偷菜”成瘾,霸州12岁男孩彻夜不归;由于在上班期间难以控制“偷菜”的欲望,浙江31名机关人员被停职;由于沉湎于“偷菜”,广州一男子忽视妻子感受最终离婚……如此案例层数不穷。
他们为什么会沉湎于“偷菜”?此类游戏的上瘾机制如何?这种游戏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后果?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欲以“偷菜”游戏为例探究SNS游戏的上瘾机制,分析其的其影响因素及效果,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这对于帮助市民全面认识SNS游戏热现象、提高精神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调查目的及意义1、分别了解“菜农”们的娱乐休闲现况和非“菜农”对此的看法,探究SNS网络游戏成瘾原因及影响。
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人群的表现特征,并将数据量化,综合分析得出“菜农”对此款游戏的依赖程度,这也是本次调研最核心的部分。
2、分析不同等级依赖度的“偷菜”对其生活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比较利弊,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供市民和有关部门参考。
3、通过参与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全过程,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小组成员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四、调查对象及范围1、调查对象:(1)抽样调查:杭州市10—75岁的居民(2)人物访谈:①员工数多于10人的信息咨询公司主管②对游戏狂热的玩家2、调查范围:杭州市八区,分别为拱墅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滨江区、萧山区和余杭区。
五、调查内容1、问卷调查(1)玩“偷菜”者(2)不玩“偷菜”者2、人物访谈(1)企业主管:(2)游戏狂热者六、调查时间调查2009年7月至今杭州居民的“偷菜”状况。
1.偷菜”作为现今最受网民欢迎的游戏,受到的社会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本次调查以此为主题,抓住了社会热点,探求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效果,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的人群的表现特征,分析得出“菜农”对此款游戏的依赖程度,为人们健康的心理及生活习惯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2.本次调查在实际调查前开展了预调查,得到了大量宝贵的信息,为实际调查的开展打下基础。
3.在确定抽样框和抽样方式时,经小组多次激烈讨论,并在指导老师徐霭婷老师的帮助下,结合抽样法专业知识,制定了一个适合杭州居民的抽样方案。
4.我们根据调查目的及杭州居民实际情况,设计了分别以“菜农”和“非菜农”为对象的两份问卷,以求更全面客观地反应杭州居民“偷菜”现状从而开展进一步分析。
5.设计问卷时,我们借鉴了《心理卫生量表》、《医学行为量表》等专业文献资料,以及参考美国心理学博士Kimberly.S.Young的《网络成瘾量表》和台湾学者陈椒惠的《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针对“偷菜”依赖因子及动机因子设计量表,帮助我们获得更有效的定量资料。
6.本次调查的实施计划经小组成员讨论,又经过专业指导老师老师修改,整个方案具体完整,符合调查方案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在实际调查中能充分起到指导作用。
九、分析方法将数据收集整理以后,我们将运用SPSS、Eview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如下分析:1.频数分析:对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及基本情况进行频数分析,了解偷菜人群的结构。
2.信度与效度分析:对依赖度与动机量表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初步判断量表的解释力。
3.判断分析:对依赖度量表进行判断分析,初步判断上瘾人群、轻度上瘾人群和非上瘾人群,并了解三者的人群比例。
4.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动机量表进行因子分析及主成分分析,了解偷菜人群的主要动机。
5.相关分析:对依赖度与动机量表综合进行相关分析,了解不同偷菜依赖度人群就动机的差异。
十、报告形式调查结果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报告内容包括调查方案,问卷分析结果,相应的访谈记录,调查相关文字、图片及我们的意见建议等。
十一、经费预算表1:经费预算表十二、备注1、对于调查过程中存在误差,对于由于被调查者的配合情况以及调查过程中抽取样本的不确定性等原因产生的误差,尤其是调查过程中样本的不确定性对估计总体产生的误差是无可避免的;调查过程中我们要本着诚恳的态度对待被调查者,尽量让其配合问卷调查或者访谈的开展。
而至于由于对员的数据录入等产生的误差,将会尽最大努力避免。
2、考虑到被调查者对于此次统计调查(无论是抽样调查还是采访)会给被调查者带来些许的不便和麻烦。
所以,对于每一个参与的被调查者,我们都会赠送精美的礼品以感谢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第二部分组织实施办法一、调查方式1、预调查部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预调查,确定有效问卷比例及“偷菜”的大致现状,为正式调查做准备。
预调查问题如下:表4:预调查表格我们收集整理了预调查数据,并参考结果设置了问卷中的部分问题的选项。
2、抽样调查部分(1)调查总体以下为杭州八区人口数和主要乡镇及街道数据:表5: 杭州区域街道表数据引自《杭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2)总体样本量确定 ①样本量计算公式为:P)-P(1Z 122/2∆-=αN Nn 由资料得杭州八区人口数为450.22万(N=4502200)。
在置信度为95% (Z а/2=1.96)、最大允许绝对误差=5%(△=0.05)时,根据P=0.5达到极大值时对初始样本量进行计算:384384.1600.5)-0.5(10.051.961-4502200450220022≈==n②由网络预调查得知,无效问卷率约为15%,调整样本量451588.450%151383≈=-=n(3)抽样设计 ①调查对象划分按人口数划将杭州八区分为4层,具体如下: 表6: 人数分层表按人口分组(万人)层 包括区域50—70 第二层 西湖区、江干区 30—50 第三层 拱墅区、下城区、上城区30以下第四层滨江区②抽取区域a.对各层所包含区域进行编号: 表7: 区域编号表b.根据随机性原则,从每层抽取一个区域,抽样结果如下: 表8: 抽样比例表③各层样本量的确定样本容量为451,各层样本量的确定满足按比例分配原则,具体分配公式为:n n h ⨯=h pn h 为各层样本容量、n 为样本容量、p h 为各层抽中区域人数占抽中区域总人数的比重。
基于上述分配原则各层的样本量如下表所示: 表9: 各层样本量分配表④抽取街道乡镇和社区为节省成本和人力,从抽中区域随机抽取一个街道或乡镇,每个街道或乡镇随机抽取一个社区。
以拱墅区为例,说明抽样过程:a.将拱墅区所辖街道和乡镇编号,结果如下:随机抽取一个编号,得到④和睦街道。
b.将和睦街道所辖社区编号,结果如下:随机抽取一个编号,得到①和睦新村。
c.依据上述步骤,抽取各层街道及社区,结果如下:表10:实际抽样结构表⑤具体实施步骤依照随机性原则,在抽样过程中选择等距的抽样方法:a.将每个社区按楼号从小到大排列,并抽取从小到大抽取偶数项楼号。
b.抽取入样楼的奇数项楼层的右侧住户进行调查,若右侧住户没人,则取楼上住户,若楼上住户没人则跳过。
以和睦新村为例,下为和睦新村平面图:依据上述方法,入样住户如下:入样楼号入样住户入样楼号入样住户2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2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4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4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6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6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8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8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10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20幢102、104、106302、304、306502、504、506c.抽取所在住户中生日月份数字最大的人进行调查,若月份一样,则取日期最大者进行调查。
(4)数据获取方式在抽样调查过程中,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信息数据的获取。
在充分讲解完此次调查的目的之后,请求已抽中的每个被调查者进行调查问卷的填写,将填写好的问卷进行后期的整理得到调查的数据信息。
在填写过程中认真的回答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使被调查者在充分理解问卷题目之后进行理智的作答,保证数据获取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具体的调查问卷见附录1)3、访谈部分(1)调查单位的选取①企业主管已联系到杭州壁海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的叶经理,公司有员工几十名,都配备电脑,具备调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