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几何的定值和最值问题
平面几何的最值问题及求法
数 学教 学
21 年第 5 00 期
平 面几何 的最值 问题 及 求法
55 21 3 0广东 省东莞市常 学( 部 平中 高中 )陈 洪波
一
、
利用三角形的性质
利用三 角形 “ 两边之和大 于第三边, 两边之
设正 △AB 的边长为 2 M 是 J 边上的中点, , E ; j是边B [ ) 上的任意一点, +P 的最大值 P M 和最小值分别记为s , 和t 则求 s 一t的值. 解: 如图 2 . P ≤ ,’ ,F ≤ M, ’ J ) PA+ PM ≤ CA+ CM = 2+ 、3 /. /
所 以P P = xOp 2 / ' +O " P
例2 ( 0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合竞赛试题) 2 0 0
21 年第 5 00 期
=  ̄ OP2+ OP2= 1 v - / 0 / 2
.
数 学教 学
52 —5
解: 以点 为旋转 中心, ABC 将 E按顺时针 方向旋转 6 。 ABG 连结 EF, AB 0到 F, 则 EF为
A1
、
‘ \ ,
‘
、 \\ M 、1 ^
=
3 。 0 .
j、 、 ‘ , N
图4
设 正方 形 边 长 为 , BG = , 则 GH = - , 4 x
B 日 : 日 :
( ) + .
由G H 十 日 =AG , 得
1 2 +
分析: 因河宽一定的, 以桥 M Ⅳ 的长度一 所 定, 只须使 M +BⅣ 最短即可. 可平移 M ( 或
于 B. ’Rc . △DD G中, DG. 。DD . DD > . .
>
M 连结 CM 则 . , M = 9 。 所以 0, M xA +C = / C2 = 、7 . = 、 . /,’ / .£ / / 7 从而 8 一t =( 十 ) 一7 4 . 。 。 2 。 =4 5 二、 利用对称变换 例3 (00 20 年黄 冈初 中数学竞赛试题) 如图 3 , (B = 4 。 二 ) 5 角内有一 点P, PO = 1, 0 在 角的两条 边上有两点 Q 均不 同于点 D, 、 求 AP R的周长的最小值. Q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几何中的最值问题作为一门重要的数学学科,几何中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其中最值问题是一个广泛研究的内容。
在几何中,最值问题是指在某些条件下,某个几何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及其应用。
一、最值问题的基础概念在几何问题中,最值问题最常见的便是一些面积、长度和体积的最值问题。
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微积分的极值定理,通过计算导数为0的点来找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此外,还有最大和最小的边界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考虑的是给定条件下的最大可行解或最小可行解。
例如,给定一个面积固定的矩形,我们需要求出其长度和宽度的最大或最小值。
这些问题与微积分密切相关,但在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更多的几何知识和直觉。
二、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在平面几何中,最值问题通常涉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形等形状。
这些形状的特性可以用来求解最值问题,通常需要使用各种几何知识和技巧。
例如,对于一个给定面积的三角形,在其周长恒定的情况下,需要求出该三角形的最大或最小长度。
为解决这类问题,我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海涅定理或余弦定理,通过微积分的极值定理得到最优解。
对于圆形,最值问题可能涉及到面积和周长问题,这些需要用到圆相关的特点和公式,如半径、直径、周长和面积等,通常需要通过微积分的方法求解。
另一方面,对于四边形最值问题,我们需要利用它们的对角线和相邻边的关系来解决,这通常需要将四边形划分为三角形或矩形来计算。
三、空间几何中的最值问题在空间几何中,最值问题通常涉及立体体积,包括长方体、正方体、棱锥和棱柱等。
这些问题需要利用空间几何的特点和公式来求解,常用的方法包括微积分的极值定理和立体几何的体积计算公式。
例如,对于一个矩形长方体,在其表面积固定的情况下,需要求出其有最大或最小的体积。
如果我们设该矩形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为x、y和z,那么该矩形长方体的体积可以表示为V(x,y,z)=xyz。
通过微积分的方法,可以证明只有当x=y=z时,该方体的体积最大。
专题13 几何中的最值与定值问题 -突破中考数学压轴题学霸秘笈大揭秘(学生版)
专题13 几何中的最值与定值问题【类型综述】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常见的有两类:第一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第二类问题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垂线段最短”.【方法揭秘】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 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即P′.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本讲不涉及函数最值问题.图1 图2 图3如图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AE平分∠BAC交BC于E.点P在AE上,点Q在AB上,那么△BPQ 周长的最小值是多少呢?如果把这个问题看作“牛喝水”问题,AE是河流,但是点Q不确定啊.第一步,应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如图5,设点B关于“河流AE”的对称点为F,那么此刻PF+PQ 的最小值是线段FQ.第二步,应用“垂线段最短”.如图6,在点Q运动过程中,FQ的最小值是垂线段FH.这样,因为点B和河流是确定的,所以点F是确定的,于是垂线段FH也是确定的.图4 图5 图6【典例分析】例1 如图1,二次函数y =a (x 2-2mx -3m 2)(其中a 、m 是常数,且a >0,m >0)的图像与x 轴分别交于A 、B (点A 位于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点D 在二次函数的图像上,CD //AB ,联结AD .过点A 作射线AE 交二次函数的图像于点E ,AB 平分∠DAE . (1)用含m 的式子表示a ; (2)求证:AD AE为定值;(3)设该二次函数的图像的顶点为F .探索:在x 轴的负半轴上是否存在点G ,联结GF ,以线段GF 、AD 、AE 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果存在,只要找出一个满足要求的点G 即可,并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该点的横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2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方程C 1:1(2)()y x x m m=-+- (m >0)与x 轴交于点B 、C ,与y 轴交于点E ,且点B 在点C 的左侧.(1)若抛物线C 1过点M (2, 2),求实数m 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BCE 的面积;(3)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 ,使得BH +EH 最小,求出点H 的坐标; (4)在第四象限内,抛物线C 1上是否存在点F ,使得以点B 、C 、F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BCE 相似?若存在,求m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图1例3 如图1,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1,0)、B (3, 0)、C (0 ,3)三点,直线l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2)设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当△P AC 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 的坐标;图1例4如图1,已知A 、B 是线段MN 上的两点,4=MN ,1=MA ,1>MB .以A 为中心顺时针旋转点M ,以B 为中心逆时针旋转点N ,使M 、N 两点重合成一点C ,构成△ABC ,设x AB =. (1)求x 的取值范围;(2)若△ABC 为直角三角形,求x 的值; (3)探究:△ABC 的最大面积?图1例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2ax -3a (a <0)与x 轴交于A 、B 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经过点A 的直线l :y =kx +b 与y 轴负半轴交于点C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D ,且CD =4AC . (1)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并求直线l 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 、b 用含a 的式子表示); (2)点E 是直线l 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54 ,求a 的值;(3)设P 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 在抛物线上,以点A 、D 、P 、Q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成为矩形?若能,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备用图【变式训练】一、单选题1.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其中AB=4,∠AOC=120°,P为⊙O上的动点,连AP,取AP中点Q,连CQ,则线段CQ的最大值为()A.3B.1+C.1+3D.1+2.如图,已知,以为圆心,长为半径作,是上一个动点,直线交轴于点,则面积的最大值是()A.B.C.D.3.如图,矩形ABCD 中,AB=4,AD=3,P 是边CD 上一点,将△ADP沿直线AP对折,得到△APQ.当射线BQ交线段CD于点F时,DF的最大值是()A.3B.2C.47--D.454.如图,由两个长为,宽为的全等矩形叠合而得到四边形,则四边形面积的最大值是()A.15B.16C.19D.205.如图,在△ABC中,AB=AC=5,BC=6,AD⊥BC于D,点E,F分别在AD,AB是,则BE+EF的最小值是A.4B.4.8C.5D.5.46.如图,在菱形ABCD中,AB=6,∠A=135°,点P是菱形内部一点,且满足,则PC+PD 的最小值为()A.B.C.6 D.7.在Rt△ABC中,∠ACB=90°,AC=4,BC=8,D,E是AB和BC上的动点,连接CD,DE则CD+DE的最小值为()A.8B.C.D.二、解答题8.问题发现:()如图①,中,,,,点是边上任意一点,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如图②,矩形中,,,点、点分别在、上,求的最小值.()如图③,矩形中,,,点是边上一点,且,点是边上的任意一点,把沿翻折,点的对应点为点,连接、,四边形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这个最小值及此时的长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问题提出:如图1,在Rt△AB C中,∠ACB=90°,CB=4,CA=6,⊙C半径为2,P为圆上一动点,连结AP、BP,求AP+BP的最小值.(1)尝试解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给出一种解题思路:如图2,连接CP,在CB上取点D,使CD=1,则有,又∵∠PCD=∠BCP,∴△PCD∽△BCP.∴,∴PD=BP,∴AP+BP=AP+PD.请你完成余下的思考,并直接写出答案:AP+BP的最小值为.(2)自主探索:在“问题提出”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P+BP的最小值为.(3)拓展延伸:已知扇形COD中,∠COD=90°,OC=6,OA=3,OB=5,点P是上一点,求2PA+PB的最小值.10.已知二次函数y=x2+2bx+c(b、c为常数).(Ⅰ)当b=1,c=﹣3时,求二次函数在﹣2≤x≤2上的最小值;(Ⅱ)当c=3时,求二次函数在0≤x≤4上的最小值;(Ⅲ)当c=4b2时,若在自变量x的值满足2b≤x≤2b+3的情况下,与其对应的函数值y的最小值为21,求此时二次函数的解析式.11.已知四边形ABCD,AD∥BC,AB⊥BC,AD=1,AB=2,BC=3.(1)如图1,若P 为AB 边上一点以PD ,P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D ,请问对角线PQ 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若P 为AB 边上任意一点,延长PD 到E ,使DE=PD ,再以PE ,PC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CQE ,请问对角线PQ 的长是否也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P 为直线DC 上任意一点,延长PA 到E ,使AE=AP ,以PE 、PB 为边作平行四边形PBQE ,请问对角线PQ 的长是否存在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最小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2.(本题满分12分)(1)【问题】如图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 a =, 6AB =.当点A 位于__________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__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2)【应用】点A 为线段B 除外一动点,且3BC =, 1AB =.如图2所示,分别以AB 、AC 为边, 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 ①请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②直接写出线段BE 长的最大值.(3)【拓展】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0,点P 为线段AB 外一动点,且2PA =, PM PB =, 90BPM ∠=︒.请直接写出线段AM 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13.如图,已知中,,边上的高,四边形为内接矩形.当矩形是正方形时,求正方形的边长.设,矩形的面积为,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当为何值时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14.如图,抛物线与坐标轴相交于、、三点,是线段上一动点(端点除外),过作,交于点,连接.直接写出、、的坐标;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求面积的最大值,并判断当的面积取最大值时,以、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菱形.15.如图,抛物线过O、A、B三点,A(4,0)B(1,-3),P为抛物线上一点,过点P的直线y=x+m与对称轴交于点Q.(1)直线PQ与x轴所夹锐角的度数,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2)当点P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时,过点C(2,2)的直线AC与直线PQ交于点D,求: PD+DQ的最大值;②PD.DQ的最大值.16.问题提出(1)如图1,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a ,AB=b ,填空:当点A 位于 时,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 问题探究(2)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且BC=6,AB=3,如图2所示,分别以AB ,AC 为边,作等边三角形ABD 和等边三角形ACE ,连接CD ,BE ,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请说明理由,并直接写出线段BE 长的最大值. 问题解决:(3)①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0),点B 的坐标为(5,0),点P 为线段AB 外一动点,且PA=2,PM=PB ,∠BPM=90°,求线段AM 长的最大值及此时点P 的坐标.②如图4,在四边形ABCD 中,AB=AD ,∠BAD=60°,BC=42,若对角线BD ⊥CD 于点D ,请直接写出对角线AC 的最大值.17.如图14,AB 是O 的直径,,2AC BC AB ==,连接AC .(1)求证:045CAB ∠=; (2)若直线l 为O 的切线,C 是切点,在直线l 上取一点D ,使,BD AB BD =所在的直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 ,连接AD .①试探究AE 与A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EBCD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18.如图,动点M 在以O 为圆心,AB 为直径的半圆弧上运动(点M 不与点A B 、及AB 的中点F 重合),连接OM .过点M 作ME AB ⊥于点E ,以BE 为边在半圆同侧作正方形BCDE ,过M 点作O 的切线交射线DC 于点N ,连接BM 、BN .(1)探究:如左图,当M 动点在AF 上运动时; ①判断OEM MDN ∆∆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②设ME NCk MN+=,k 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③设MBN α∠=,α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拓展:如右图,当动点M 在FB 上运动时;分别判断(1)中的三个结论是否保持不变?如有变化,请直接写出正确的结论.(均不必说明理由) 19.已知抛物线32-+=bx x y (b 是常数)经过点)0,1(-A .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和顶点坐标;(2)P(m ,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P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 ①当点'P 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m 的值;②当点'P 落在第二象限内,2'A P 取得最小值时,求m 的值.2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12++=bx ax y 交y 轴于点A ,交x 轴正半轴于点)0,4(B ,与过A 点的直线相交于另一点)25,3(D ,过点D 作x DC ⊥轴,垂足为C .11(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点P 在线段OC 上(不与点O 、C 重合),过P 作x PN ⊥轴,交直线AD 于M ,交抛物线于点N ,连接CM ,求PCM ∆面积的最大值;(3)若P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一动点,设OP 的长为,是否存在,使以点N D C M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平面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
平面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江苏省泗阳县李口中学 沈正中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解平面几何中定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分清问题的定量及变量,运用特殊位置、极端位置,直接计算等方法,先探求出定值,再给出证明。
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平面几何中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2.几何定理(公理)法;3.数形结合法等。
注:几何中的定值与最值近年广泛出现于中考竞赛中,由冷点变为热点.这是由于这类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目标不明确),解题时需要运用动态思维、数形结合、特殊与一般相结合、逻辑、推理与合情想象相结合等思想方法。
下面介绍几例。
【题例1】如图1所示,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圆,在劣弧AB 上取异于A 、B 点M ,设直线AC 与BM 相交于K ,直线CB 与AM 相交于点N ,证明:线段AK 和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解答】∵ ∠AMK =∠C =∠CAB =∠K +∠ABK ,∠AMK =∠MAB +∠ABK ,∴ ∠K =∠BAM =∠BAN ,同理,∠ABK =∠N ,则 △ABK ∽⌒△BNA,有, 故AK·BN=AB2(常量),即AK和BN的乘积与M点的选择无关。
【题例2】已知等腰Rt△XYZ(∠Z=90°)的直角边长为1,它的三个顶点分别在等腰Rt△ABC(∠C=90°)的三边上,求△ABC直角边长的最大可能值。
【解答】本题分两种情况讨论:1. 如图2所示,若顶点Z在斜边AB上,取XY中点M,连CM、ZM、CZ,作AB边上的高CN,则CM=MZ=XY,∴CZ≤CM+MZ=XY=,又∵CN≤CZ,∴CN≤,又∵AC=CN,∴AC≤2。
2. 如图3所示,若顶点Z在斜边AC(或BC)上,设Z在AC上,令CX=x,CZ=y,过YH⊥AC于H,则Rt△YHZ≌Rt△ZCX(AAS),由此得HZ=CX=x,HY=CZ=y,有△AHY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H=HY=y,设AC=b,则2y+x=b,即x=b-2y。
高中数学 第2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直线与圆综合学案 苏教版必修2 学案
直线与圆综合(定点、定值、最值问题)一、解答题1.已知圆()222:2(0)M x y r r +-=>与曲线()():23430C y x y --+=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1)求圆M 的方程;(2)已知点Q 是x 轴上的动点,QA ,QB 分别切圆M 于A ,B 两点.①若42AB =,求MQ 及直线MQ 的方程; ②求证:直线AB 恒过定点.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圆过坐标原点且圆心在曲线上.(1)若圆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不同于原点O),求证:的面积为定值; (2)设直线与圆交于不同的两点,且,求圆M 的方程;(3)设直线与(2)中所求圆交于点E 、F , P 为直线x=5上的动点,直线PE ,PF 与圆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G ,H ,且G ,H 在直线异侧,求证:直线GH 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3.已知圆22:2O x y +=,直线:2l y kx =-. (1)若直线l 与圆O 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当2AOB π∠=时,求k 的值.(2)若1,2k P =是直线l 上的动点,过P 作圆O 的两条切线,PC PD ,切点为,C D ,探究:直线CD 是否过定点;(3)若,EF GH 为圆22:2O x y +=的两条相互垂直的弦,垂足为1,2M ⎛⎫ ⎪ ⎪⎝⎭,求四边形FGFH 的面积的最大值.4.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两个定点()1,0A 、()4,0B ,满足2PB PA =的点(),P x y 形成的曲线记为Γ.(1)求曲线Γ的方程;(2)过点B 的直线l 与曲线Γ相交于C 、D 两点,当⊿COD 的面积最大时,求直线l 的方程(O 为坐标原点); (3)设曲线Γ分别交x 、y 轴的正半轴于M 、N 两点,点Q 是曲线Γ位于第三象限内一段上的任意一点,连结QN 交x 轴于点E 、连结QM 交y 轴于F .求证四边形MNEF 的面积为定值.5.已知圆22:9O x y +=,直线1l :x =6,圆O 与x 轴相交于点A B 、(如图),点P (-1,2)是圆O 内一点,点Q 为圆O 上任一点(异于点A B 、),直线A Q 、与1l 相交于点C .(1)若过点P 的直线2l 与圆O 相交所得弦长等于,求直线2l 的方程; (2)设直线BQ BC 、的斜率分别为BQ BC k k 、,求证:BQ BC k k ⋅为定值.6.已知圆C 经过点()()0,2,2,0A B ,圆C 的圆心在圆222x y +=的内部,且直线3450x y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为3点P 为圆C 上异于,A B 的任意一点,直线PA 与x 轴交于点M ,直线PB 与y 轴交于点N . (1)求圆C 的方程;(2)求证:AN BM 为定值;(3)当PA PB 取得最大值时,求MN .7.如图,已知定圆22:(3)4C x y +-=,定直线:360m x y ++=,过(1,0)A -的一条动直线l 与直线相交于N ,与圆C 相交于P ,Q 两点,M 是PQ 中点. (Ⅰ)当l 与m 垂直时,求证:l 过圆心C ; (Ⅱ)当||23PQ =时,求直线l 的方程;(Ⅲ)设t AM AN =,试问t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请求出t 的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8.已知圆,相互垂直的两条直线都过点,(1)当时,若圆心为的圆和圆外切且与直线都相切,求圆的方程;(2)当时,记被圆所截得的弦长分别为,求:①的值;②的最大值.9.已知圆C :()2244x y +-=,直线l :()()31140m x m y ++--= (Ⅰ)求直线l 所过定点A 的坐标;(Ⅱ)求直线l 被圆C 所截得的弦长最短时m 的值及最短弦长;(Ⅲ)已知点()3,4M -,在直线MC 上(C 为圆心),存在定点N (异于点M ),满足:对于圆C 上任一点P ,都有PM PN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N 的坐标及该常数。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面面观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几何最值问题.近年来,各地中考题常通过几何最值问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几何最值问题作一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有如下两大类:一、应用几何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例1 如图1,90MON ∠=︒,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分在边ON 上运动时,A 随之在边OM 上运动,矩形ABCD 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2,1AB BC ==,运动过程中,点D 到点O 的最大距离为( )(A) 1 (B) (c) 5(D)52分析 如图1,取AB 的中点E ,连结,,OE DE OD .OD OE DE ≤+Q ,∴当,,O D E 三点共线时,点D 到点O 的距离最大,此时,2,1AB BC ==, 112OE AE AB ∴===.DE == ZOD ∴1.故选A.2.两点间线段最短例2 如图2,圆柱底面半径为2cm,高为9πcm ,点,A B 分别是回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 且,A B 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A 顺着圆柱侧面绕3圈到B ,求棉线长度最短为 .分析 如图3,将圆柱展开后可见,棉线最短是三条斜线的长度,第一条斜线与底面 回周长、圆柱的三分之一高组成直角三角形.由周长公式知底面圆一周长为4πcm ,圆柱的三分之一高为3πcm ,根据勾股定理,得一条斜线长为5πcm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棉线长度最短为15πcm.3.垂线段最短例3 如图4,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运动,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A)(0,0) (B)11(,)22-- (C) (D)(分析 如图4,过点A 作'AB OB ⊥,垂足为点'B ,过'B 作'B C x ⊥轴,垂足为C .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B 与点B 重合时,AB 最短.∵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AOB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 CO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A 的坐标为(1,0)-,111'1222OC CB OA ∴===⨯=, B ∴的坐标为11(,)22--∴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11(,)22-- 故选B.4.利用轴对称例4 如图5,正方形ABCD ,4AB =,E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则PE PB +的最小值为 .分析 连结DE ,交BD 于点P ,连结BD .∵点B 与点D 关于AC 对称,∴DE 的长即为PE PB +的小值4AB =Q ,E 是BC 的中点,2CE ∴=在Rt CDE V 中DE ==二、代数证法1.利用配方法例5 如图6是半圆与矩形结合而成的窗户,如果窗户的周长为8米,怎样才能得出最大面积,使得窗户透光最好?分析 设x 表示半圆半径,y 表示矩形边长AD ,则有228x y x π++=, 于是,822x y π--=① 若窗户的最大面积为S ,则2122S xy x π=+ ② 把①代入②,有2821222x S x x ππ--=+g2221822x x x x ππ=--+ 28(2)2x x π=-+ 24832()244x πππ+=--+++ 324π≤+. 上式中,只有84x π=+时,等号成立. 这时,由①有8818(82)4424y x ππππ=--⨯==+++g g , 即当窗户周长一定时,窗户下部矩形宽恰为半径时,窗户面积最大.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例6 已知:0x >,0y >且121x y+=,求2x y +的最小值. 解 令2x y t +=,2y t x ∴=- 代入121x y+=, 1212x t x∴+=-, 去分母,整理,得220x tx t -+=∵x 为实数, 280t t ∴=-≥V8t ∴≥或0t ≤∵0x >,0y >8t ∴≥.故2x y +的最小值为8.。
12.平面几何的最值问题(教师版)
,
∴当 x 1 2 ,即当 x=3 时,y 有最小值 4.
2
x 1
②运用基本不等式:y= x 1 2 2 2 2 x 1
x 1 2 +2=4, 2 x 1
∴当 x 1 = 2 ,即当 x=3 时,y 有最小值 4. 2 x 1
③借用判别式,去分母,得 x2+2(1-y)x+1+2y=0,
由△=4(1-y)2-4(1+2y)=4y(y-4)≥0,得 y≥4,
①求 y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②当 x 为何值时,△PBC 的周长最小?求出此时 y 的值.
(南通市中考试题)
第 9 题图
第 10 题图
第 11 题图
第 12 题图
11.如图,已知直线 l : y kx 2 4k ( k 为实数).
(1) 求证:不论 k 为任何实数,直线 l 都过定点 M,并求点 M 的坐标; (2) 若直线 l 与 x 轴、y 轴的正半轴交于 A,B 两点,求△AOB 面积的最小值.(太原市竞赛试题)
例 1 在 Rt△ABC 中,CB=3,CA=4,M 为斜边 AB 上一动点.
过点 M 作 MD⊥AC 于点 D,过 M 作 ME⊥CB 于点 E,
则线段 DE 的最小值为
.(四川省竞赛试题)
解题思路:四边形 CDME 为矩形,
连结 CM,则 DE= CM,将问题转化为求 CM 的最小值.
解: 12 5
解: 如图,B′M+MN 的最小值为点 B′到 AB 的距离 B′F,
BE= AB BC 4 5 cm,BB′= 8 5 cm, AC
AE=
AB2 BE 2
202
4
5
2
8
5 cm.
在△ABB′中,由 1 BB′•AE= 1 AB•B′F,得 B′F=16cm.
高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求法
高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求法最值问题是平面解析几何中的一个既典型又综合的问题.求最值常见的方法有两种:代数法和几何法.若题目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若题目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某种函数关系,则可先建立目标函数,再求函数的最值,这就是代数法.一、几何法利用平面几何性质求解最值问题,这种解法若运用得当,往往显得非常简洁明快.例1、已知P(x,y)是圆上的一点,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分析:,于是问题就可以转化为在以A(2,0)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上求点P,使它与原点连线的斜率为最大或最小。
由示意图可知,当OP与此圆相切时,其斜率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
由OA=2,AP1=AP2=,且AP1⊥OP1,AP2⊥OP2,OP1=OP2=1,且∠AOP1=∠AOP2=60°,得。
二、代数法用代数法求最值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利用判别式法求最值、利用此法求最值时,必须同时求得变量的范围,因为方程有解,Δ≥0所指的是在()范围内方程有解,这一点应切记.例2、(同例1)分析:设,将y=kx代入圆方程得。
x为实数,方程有解,,解得,故。
即。
2、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最值.用此法求最值时,必须注意变量的取值范围.例3、已知椭圆及点P(0,5),求点P到椭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析:以(0,5)为圆心,若内切于椭圆的圆半径为r1,则r1为点P到椭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若外切于椭圆的圆半径为r2,则r2为点P到椭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大值.因,故点P(0,5)在椭圆内部.设以(0,5)为圆心的圆方程为,与椭圆方程联立消去x2,得。
当时,,即;当y=7时,,即。
注:这里将距离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探求转化为半径r的函数,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得定义域内的最大值、最小值.值得注意的是因为r的定义域的限制,这里不适合利用判别式法.3、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注意应用基本不等式的条件,特别要注意等号的条件以及“和”(或“积”)是不是常数,若连续应用不等式,那么要特别注意同时取等号的条件是否存在.若存在,有最值;若不存在,无最值.例4、过点A(1,4)作一直线,它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为正数,且其和为最小,求这条直线的方程.分析:可用截距式设所求直线方程为。
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最值问题
平面几何的最值问题阅读与思考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求平面几何图形中某个确定的量(如线段长度、角度大小、图形面积)等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求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方法有:1.特殊位置与极端位置法:先考虑特殊位置或极端位置,确定最值的具体数据,再进行一般情形下的推证.2.几何定理(公理)法:应用几何中的不等量性质、定理.3.数形结合法等:揭示问题中变动元素的代数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例题与求解【例1】在Rt △ABC 中,CB =3,CA =4,M 为斜边AB 上一动点.过点M 作MD ⊥AC 于点D ,过M 作ME ⊥CB 于点E ,则线段DE 的最小值为 .解题思路:四边形CDME 为矩形,连结CM ,则DE = CM ,将问题转化为求CM 的最小值.【例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20cm ,BC =10cm .若在AC ,AB 上各取一点M ,N ,使BM +MN 的值最小,求这个最小值.ADMN解题思路:作点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连结B ′M ,B ′A ,则BM = B ′M ,从而BM +MN = B ′M +MN .要使BM +MN 的值最小,只需使B ′M 十MN 的值最小,当B ′,M ,N 三点共线且B ′N ⊥AB 时,B ′M +MN 的值最小.【例3】如图,已知□ABCD ,AB =a ,BC =b (b a ),P 为AB 边上的一动点,直线DP 交CB 的延长线于Q .求AP +BQ 的最小值.PDA BQ解题思路:设AP =x ,把AP ,BQ 分别用x 的代数式表示,运用不等式以ab b a 222≥+或a +b ≥2ab(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来求最小值. 【例4】阅读下列材料:问题 如图1,一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dm ,高AB 为5dm ,BC 是底面直径,求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 点的最短路线. 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图2图1摊平沿AB 剪开ACBBA路线1: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 .如图2所示.设路线l 的长度为l 1,则l 12 =AC 2=AB 2 +BC 2 =25+(5π) 2=25+25π2. 路线2:高线AB 十底面直径BC .如图1所示.设路线l 的长度为l 2,则l 22 = (BC +AB )2=(5+10)2 =225.∵l 12 – l 22 = 25+25π2-225=25π2-200=25(π2-8),∴l 12 >l 22 ,∴ l 1>l 2 . 所以,应选择路线2.(1)小明对上述结论有些疑惑,于是他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分米,高AB 为5分米”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请你帮小明完成下面的计算: 路线1:l 12=AC 2= ;路线2:l 22=(AB +BC )2= .∵ l 12 l 22,∴l 1 l 2 ( 填“>”或“<”),所以应选择路线 (填“1”或“2”)较短.(2)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在一般情况下,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时,应如何选择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 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C 点的路线最短.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展开一最短路径问题.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时比较两个数的平方比较简便.比较两个数的平方,通常让这两个数的平方相减.【例5】如图,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有一个角锈蚀,其中AF =2,BF =1.为了合理利用这块钢板,将在五边形EABCD 内截取一个矩形块MDNP ,使点P 在AB 上,且要求面积最大,求钢板的最大利用率.NMEDAB解题思路:设DN =x ,PN =y ,则S =xy .建立矩形MDNP 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性质求S 的最大值,进而求钢板的最大利用率.【例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DC =1,∠DAB =∠DCB =90°,BC ,AD 的延长线交于P ,求AB ·S △P AB 的最小值.1ABD解题思路:设PD =x (x >1),根据勾股定理求出PC ,证Rt △PCD ∽Rt △P AB ,得到PCPACD AB ,求出AB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y =AB ·S △P AB ,整理后得到y ≥4,即可求出答案.。
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
心, 射线 AO 交 BC 于点 D , 动直线 l 交 AB 、 AC 于点 E 、 F . 如果 A 、 E、 D、 F 四点共圆 , 那 么, 线段 EF 在 BC 上的正射影恒为定值 . 讲 解: 如 图 6, 作 DM L AB 于 点 M , DN L AC 于 点 N , MMc L BC 于 点 Mc, NNc L BC 于点 Nc. 显然, Mc N c是定 值. 作 EE c L BC 、 FFc L BC . 易证 A 、 M、 D、 N 四点共圆 . 从而 , N DEM = N DFN . 所以 , v DEM V v DFN . EM DM sin A cos C 故 FN = DN = sin B= cos B .
2
=
3 2 2 3 ( R - r )+ Rr cos( 60 b- B) 4 2 1 Rr #2sin A + B#cos A - B 2 2 2
2 2 = 3 ( R - r ) + 3 Rr cos( 60 b- B) 4 2
3 Rr cos( 60 b- B) 2 = 3 2 2 ( R - r ) ( 定值) . 4
AB = a + b , QM = QA = QB = QD = 1 ( a- b ) . 2 1 ( a+ b ) - x . 2
2 2
1 ( a + b) , 2
令 OD = x , 则 OQ =
2 2 2
由 OQ = OD + QD , 得 1 ( a + b) - x 2 解得 x = ab . a+ b = x + 1 ( a - b) 2
PP 2 = PP 3 =
2
PA #PB , 2R PB #PC 2R .
竞赛辅导: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
竞赛辅导: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1.(3分)(2009秋•安化县校级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在BC上,且BE=2,P在BD上,则PE+PC的最小值为()A.B. C. D.2.(3分)已知,如图,线段AB上有任一点M,分别以AM,BM为边长作正方形AMFE、MBCD.正方形AMFE、MBCD的外接圆⊙O、⊙O′交于M、N两点,则直线MN的情况是()A.定直线B.经过定点 C.一定不过定点 D.以上都有可能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3.(4分)用四条线段a=14,b=13,c=9,d=7.作为四条边构成一个梯形,则在所构成的梯形中,中位线长的最大值是.4.(4分)如图,⊙O的半径为,A、B两点在⊙O上,切线AQ和BQ相交于Q,P是AB延长线上任一点,QS⊥OP于S,则OP•OS=.三、解答题(共15小题,满分136分)5.(9分)传说从前有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是集市上的一个小贩.每天他都要从家所在的点A出发,到集市点B,但是,到集市之前他必须先拐弯到圆形古堡朝拜阿波罗神像.古堡是座圣城,阿波罗像供奉在古堡的圆心点O,而周围上的点都是供信徒朝拜的顶礼地点如图.这个信徒想,我怎样选择朝拜点,才能使从家到朝拜点,然后再到集市的路程最短呢?6.(9分)如果△ABC的外接圆半径R一定,求证:是定值.(S表示△ABC的面积)7.(9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R=3,A为⊙O上一点,过A作一半径为r=3的⊙O′,问OO′何时最长?最长值是多少?OO′何时最短?最短值是多少?8.(9分)如图,已知P为定角O的角平分线上的定点,过O、P两点任作一圆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A、B两点.求证:OA+OB是定值.9.(9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9,⊙O与外切,且⊙O与AB、BC相切.⊙O′与AD、CD相切,设⊙O的半径为x,⊙O与⊙O′的面积的和为S,求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0.(9分)如图,⊙O1与⊙O2内切于点P,又⊙O1切⊙O2的直径BE于点C,连接PC并延长交⊙O2于点A,设⊙O1,⊙O2的半径分别为r、R,且R≥2r.求证:PC•AC是定值.11.(9分)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上任意一点(可与点B或点C 重合),分别过点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B′、C′、D′.求BB′+CC′+D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2.(9分)已知△ABC内接于⊙O,D是BC或其延长线上一点,AE是△ABC外接圆的一条弦,若∠BAE=∠CAD.求证:AD•AE为定值.13.(9分)已知MN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求证:点A、B与MN的距离的和为定值.14.(9分)已知:⊙O与⊙O1外切于C,P是⊙O上任一点,PT与⊙O1相切于点T.求证:PC:PT是定值.15.(9分)如图,AB为相交两圆⊙O1与⊙O的公切线,且O1在⊙O上,大圆⊙O的半径为4,则公切线AB的长的取值范围为.16.(9分)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内有一定点A,过A引互相垂直的弦PQ,RS.求PQ+R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17.(9分)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p,在AB、AC上分别取点M和N,使MN∥BC,且MN与△ABC的内切圆相切.求:MN的最值.18.(9分)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以⊙O上一点A为圆心,以r为半径作⊙A,又直径PQ与⊙A相切,切点为D,且交⊙O于P、Q.求证:AP•AQ为定值.19.(10分)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经过点B的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点C和D,设此两圆的半径为R1,R2.求证:AC:AD=R1:R2.竞赛辅导: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分)1.B 2.B二、填空题(共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8分)3.10.5 4.2三、解答题(共15小题,满分136分)5.6.7.8.9.10.11.12.13.14.15.0<AB≤4 16.17.18.19.。
2019年中考二轮专题复习《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解法》教学案
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解法平面几何的最值问题多为在存在动点或者不确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求最值,有两种解题思路,一个是通过几何图形的性质实现对位置的确定,另一个是通过数量关系实现最值问题的解答. 一、利用对称性质,实现问题简单化图形经过某一点或者轴对称之后,就会有很多固有的由对称产生的等量关系,不同的对称性(如中心对称、轴对称等)也有独特的对称性质.合理地利用相应的性质会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会给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例1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轴的正半轴上有一点A ,B 的坐标为,点C 的坐标为1(,0)2,三点构成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上有一个动点P ,求PA PC +的最小值.解析 我们利用对称的性质,会使解题息路得到转化.如右图所示,以OB 为轴,作点A 的对称点D ,连接AD 交OB 于点M .有AP DP =恒成立.利用三角形关系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出当P 在DC连线上时取得最小值,即为图中所示的情形,只要求出CD 的长即可.根据B 点坐标可求出AB =,OB =由三角形面积不同求法间的等量关系可得出32AM =.故1322AN AD ==,由C 点坐标可求出1CN =.由勾股定理可求出2DC =,此值即为所求PA PC +的最小值. 点拨 本题中是作直线的对称点,实现直线同侧点到异侧点的转化,这是我们在解题中常遇到的情况以及常见的解题方法.对称性的应用注重于问题的解题技巧,目的是通过对称性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二、构造不等关系,巧用基本不等式对于平面几何问题,不等关系的构造是离不开几何图形本身的数量关系的.想要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学生需要在图形中找出满足不等式的条件,这不光对于学生的平面几何知识有考查,还要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相关知识.例 2 已知四边形ABCD ,O 点为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4AOB S =V ,9COD S =V ,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的最小值解析 题中的四边形为不规则图形,没有直接求此类图形的公式,我们需要将其拆分成几个三角形进行分别求解.题中给出了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我们再表示出另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就可以了.四边形按照此种分解后求面积,我们发现有很多等高的三角形,出现此类三角形,其面积比就只与底的长度有关,这时就可利用此关系计算.即有AOD CODAOB BOCS S S S =V V V V ,设AOD S a =V ,BOC S b =V ,整理得36ab =.又有131325S a b =++≥=,故最小值为25.点拨 本题中对于三角形知识的考察非常深入,将三角形面积间的关系转化为长度关系进行解答是最为关键的步骤,学生要有思维模式的转化才会想出这一解决方法,而后结合不等式知识解题,否则盲目地求面积是不能实现的.三、化为二次函数,列出方程再求解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函数,此处并不是像压轴题那样对二次函数进行全面的考察,而是将所求的量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形式,利用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解题,更加注重于对问题的分析转化能力.例3 有一三角形ABC ,底边120BC =,高80AD =,如图所示。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
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解法有以下几种:
1. 利用图形的性质和特点:根据所给的几何图形,利用其性质和特点推导出最值问题的解答。
例如,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求解最短路径问题;利用圆的性质,可以求出最大面积问题等。
2. 利用相似三角形:当给定的几何图形不易直接求解时,可以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求解最值问题。
通过建立相似三角形的比较关系,可以求得所需的未知数,并得到最值问题的解答。
3. 利用变量法:将所给的几何图形进行变量代换,将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通过对新的代数表达式进行求导或求极值的方法,可以求解最值问题。
4. 利用平面几何基本定理:平面几何基本定理是初中几何学中的核心理论,其中包括了如角等分线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
利用这些定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几何最值问题。
总之,初中几何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需要深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运用几何定理,同时也需要灵活运用代数方法和应用数学思维来解决问题。
第二十三讲 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含解答)-
第二十三讲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趣题引路】传说从前有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是集市上的一个小贩.••每天他都要从家所在的点A出发,到集市点B,但是,到集市之前他必须先拐弯到圆形古堡朝拜阿波罗神像.古堡是座圣城,阿波罗像供奉在古堡的圆心点O,•而周围上的点都是供信徒朝拜的顶礼地点如图1.这个信徒想,我怎样选择朝拜点,才能使从家到朝拜点,•然后再到集市的路程最短呢?(1) (2)解析在圆周上选一点P,过P作⊙O的切线MN,使得∠APK=∠BPK,即α=β.那么朝圣者沿A→P→B的路线去走,距离最短.证明如图2,在圆周上除P点外再任选一点P′.连结BP•′与切线MN•交于R,AR+BR>AP+BP.∵RP′+AP′>AR.∴AP′+BP′=AP′+RP′+RB>AR+BP>AP+BP.不过,用尺规作图法求点P的位置至今没有解决.•“古堡朝圣问题”属于数学上“最短路线问题”,解决它的方法是采用“等角原理”.【知识延伸】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所谓几何定值问题就是要求出这个定值.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来求出定值;也可以先考虑某一个特殊情形下的该相关值,然后证明当相应几何元素变化时,此值保持不变.例1如果△ABC的外接圆半径R一定,求证: abcS是定值.(S表示△ABC的面积)解析由三角形面积S=12absinC和正弦定理sincC=2R,∴c=2RsinC.∴abcS=2sincC=4sinsinR CC=4R是定值.点评通过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经过变形,计算出结果是4R,即为定值.平面几何中不仅有等量关系,还有不等关系,例如在变动一些几何元素时,•某一相关的值保持不大于(或不小于)某个定值,如果这个定值在某个情形下可以取得,•这就是一个几何极值.确定几何极值的问题称为几何极值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总要证明相关的几何不等式,并指明不等式成为等式的情形(或者至少证明不等式可以成为等式).例2 如图,已知⊙O的半径R=33,A为⊙O上一点,过A作一半径为r=3的⊙O′,问OO′何时最长?最长值是多少?OO′何时最短?最短值是多少?解析当O′落在OA的连线段上(即⊙A与线段OA的交点B时)OO′最短,且最短长度为33-3 ;当O′落在OA的延长线上(即⊙O与OA的延长线交点C时)OO′最长,且最长的长度为33+3 .点评⊙O′是一个动圆,满足条件的⊙O′有无数个,但由于⊙O′过A点,所以⊙O′的圆心O′在以A为圆心半径为3的⊙A上.【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1 如图,已知P为定角O的角平分线上的定点,过O、P•两点任作一圆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A、B两点.求证:OA+OB是定值.证明连结AP、BP,由于它们为有相同圆周角的弦,AP=PB,不妨记为r.•另记x1=OA,x2=OB.对△POA应用余弦定理,得x12+OP2-2OP·cos∠AOP·x1=r2.故x1为方程x2-2OP·cos 12∠AOB·x+(O P2-r2)=0的根,同理x2亦为其根.因此x1,x2为此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OP(12∠AOB)是定值.点评当x 1=x 2时,x 1+x 2为此定值,事实上此时OP 一定是直径.例2 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9,⊙O 与外切,且⊙O 与AB 、BC•相切.⊙O ′与AD 、CD 相切,设⊙O 的半径为x,⊙O 与⊙O ′的面积的和为S,求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 设⊙O ′的半径为y,过O 与O ′分别作CD 与BC 的垂线OH,O ′F,•垂足分别为H,F,OH 、O ′F 交于点E,则有:O ′E=8-(x+y),OE=9-(x+y) 由勾股定理可得:(x+y)2=[8-(x+y)]2+[9-(x+y)]2. 整理,得(x+y-29)(x+y-5)=0,由题意知1≤x ≤4,∴x+y=5,y=-x+5,∴S=πx+πy=π(2x-10x+25),=2π[(x-52)2+254], 故当x=52时,S min =252π; 当x=4时,S=17π.点评先由已知求出⊙O ′的半径也⊙O 的半径x 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写出S 与x 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再通过函数的性质得解.中考真题欣赏例 (南京市中考题)如图,⊙O 1与⊙O 2内切于点P,又⊙O 1切⊙O 2•的直径BE 于点C,连结PC 并延长交⊙O 2于点A,设⊙O 1,⊙O 2的半径分别为r 、R,且R ≥2r.•求证:PC ·AC 是定值.解析 若放大⊙O 1,使⊙O 1切⊙O 2的直径于点O 2(如图), 显然此时有PC ·AC=PO 2·AO 2=2r ·R(定值). 再证明如图的情况:连结C O 1,PO 2,• 则PO 2•必过点O 1,•且O 1C ⊥BE,得CO 2=22121O O O C -=22R Rr -,从而BC=R+22R Rr -,EC=R-22R Rr -.所以PC ·AC=EC ·BC=2Rr,故PC ·AC 是定值. 点评解答几何定值问题时,可先在符合题目条件的前提下用运动的观点,从特殊位置入手,找出相应定值,然后可借助特殊位置为桥梁,完成一般情况的证明.竞赛样题展示例1 (第十五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P为边BC 上任意一点(可与点B或点C重合),分别过点B、C、D作射线AP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B′、C′、D′.求BB′+CC′+D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S△DPC= S△APC =12 AP·CC′,得S 四边形BCDA= S△ABP+ S△ADP+ S△DPC= 12AP(BB′+DD′+CC′),于是BB′+CC′+DD′=2 AP.又1≤AP≤2,故2≤BB′+CC′+DD•′≤2,∴BB′+CC′+DD′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2.点评本题涉及垂线可考虑用面积法来求.例2 (2000年“新世纪杯”广西竞赛题)已知△ABC内接于⊙O,D是BC•或其延长线上一点,AE是△ABC外接圆的一条弦,若∠BAE=∠CAD.求证:AD.AE为定值.证明如图 (1),当点D是BC上任意一点且∠BAE=∠CAD时,连结BE,则∠E=∠C,∠BAE=∠CAD,∴△ABE∽△ADC.∴AB AEAD AC=,即AD·AE=AB·AC为定值.如图 (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BAE=∠CAD.此时,∠ACD=∠AEB.∴△AEB∽△ACD,∴AB AE AD AC=即AD·AE=AB·AC为定值.综上所述,当点D在BC边上或其延长线上时,只要∠CAD=∠BAE,总有AD·AE为定值. 点评先探求定值,当AD⊥BC,AE为圆的直径时,满足∠BAE=∠CAD这一条件,•不难发现△ACD ∽△AEB,所以AD·AE=AB·AC,因为已知AB,AC均为定值.•再就一般情况分点D•在BC上,点D在B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证明.全能训练A级1.已知MN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求证:点A、B与MN的距离的和为定值.2.已知:⊙O与⊙O1外切于C,P是⊙O上任一点,PT与⊙O1相切于点T.求证:PC:PT是定值.3.⊙O 1与⊙O 2相交于P 、Q 两点,过P 作任一直线交⊙O 1于点E,交⊙O 2于点F.求证:∠EQF 为定值.4.以O 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内有一定点A,过A 引互相垂直的弦PQ,RS.求PQ+RS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为2p,在AB 、AC 上分别取点M 和N,使MN•∥BC,•且MN 与△ABC 的内切圆相切.求:MN 的最值.CABMNA 级(答案)1.定长为圆的直径;2.利用特殊位置探求定值(当PC 构成直径时)是两圆的半径). 3.因∠E,∠F 为定角(大小固定)易得∠EQF 为定值.4.如图,设OA=a(定值),过O 作OB ⊥PQ,OC ⊥RS,B 、C 为垂足, 设OB=x,OC=y,0≤x ≤a,(0≤y ≤a),且x 2+y 2=a 2. 所以所以∴(PQ+RS)2=4(2-a 2+而x 2y 2=x 2(a 2-x 2)=-(x 2-22a )2+44a . 当x 2=22a 时,(x 2y 2)最大值=44a .此时;当x 2=0或x 2=a 2时,(x 2y 2)最小值=0,此时(PQ+RS )最小值=2(). 5.设BC=a,BC 边上的高为h,内切圆半径为r. ∵△AMN ∽△ABC,2MN h r BC h -=,MN=a(1-2rh),• 由S △ABC =rp,∴r=2ABC S ahp p∆=, ∴MN=a(1-a p )=p ·a p (1-a p )≤p 2(1)2aa p p⎡⎤+-⎢⎥⎢⎥⎢⎥⎢⎥⎣⎦=4p ,当且仅当a p =1-a p ,即a=2p 时,取等号,∴MN 的最大值为4p.B级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点E在BC上,且BE=2,点P在BD上,则PE+PC的最小值为( )A.23B. 13C. 14D.15E D CAB PSQA B PM(1) (2) (3)2.用四条线段a=14,b=13,c=9,d=7.作为四条边构成一个梯形,•则在所构成的梯形中,中位线长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3.如图2,⊙O的半径为2,A、B两点在⊙O上,切线AQ和BQ相交于Q,P是AB•延长线上任一点,QS⊥OP于S,则OP·OS=_______.4.已知,如图3,线段AB上有任一点M,分别以AM,BM为边长作正方形AMFE•、•MBCD.正方形AMFE、MBCD的外接圆⊙O、⊙O′交于M、N两点,则直线MN的情况是( •)A.定直线B.经过定点C.一定不过定点D.以上都有可能5.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以⊙O上一点A为圆心,以r为半径作⊙A,•又PQ与⊙A 相切,切点为D,且交⊙O于P、Q.求证:AP·AQ为定值.6.如图,⊙O 1与⊙O 2相交于A 、B 两点,经过点B•的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点C 和D,设此两圆的半径为R 1,R 2.求证:AC:AD=R 1:R 2.B 级(答案)1.B.∵A 、C 关于BD 对称,连结AE 交BD 于P,此时PE+PC=AE 最短.2.11.5 (1)当上底为7,下底分别为14,13,9时,中位线长分别为10.5,10,8; (2)当上底为9和13时,均构不成梯形.3.连结OQ 交AB 于M,则OQ ⊥AB.连结OA,则OA ⊥AQ. ∵∠QMP=∠QSP=90°,∴S,P,•Q,M 四点共圆,故OS ·OP=OM ·OQ. 又∵OM ·OQ=OA 2=2,∴OS ·OP=2.4.B.由图可知直线MN 可看作⊙O 和⊙O ′的割线, 当M 在点A 时,直线MN 变为⊙O•′的切线, 当M 在点B 时,直线MN 变为⊙O 的切线.这两种情况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交点是第三个顶点M.M 是AB 的中点时,MN 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过第三个顶点,所以选B. 5.如图,作⊙O 的直径AB,连结AD. ∵PQ 切⊙A 于D,∴AD ⊥PQ, ∴AP ·AQ=AD ·AB.•而AD=r,AB=2R,∴AP ·AQ=2Rr 为定值.6.作AN ⊥CD,垂足为点N,连结AB,有AC.AB=AN.2R1,① AB ·AD=AN ·2R 2 .② ①÷②,得12R AC AD R ,∴AC:A D=R 1:R 2.。
几何模型之二图形中的最短距离定值及不等式问题
学生: 科目: 数 学 教师: 谭 前 富知识框架在平面几何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面积、角的度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有两种: (1) 应用几何性质:①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② 两点间线段最短;③ 连结直线外一点和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④ 定圆中的所有弦中,直径最长。
⑵运用代数证法:① 运用配方法求二次三项式的最值; ②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例题精讲】一. 最短路径和几何不等式问题: 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斜边大于直角边”,“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原型----“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最短路径和几何不等式问题的两种基本模型----:Ⅰ、归于函数模型:即利用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和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及增减性,确定某范围内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Ⅱ、归于几何模型,这类模型又分为两种情况:(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较难的会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二.最短距离中的数形结合:例:求代数式9)12(422+-++x x 的最小值.课 题几何模型之二:图形中的最短距离、定值及不等式问题教学内容三.立体几何中的最短路径问题:(1)台阶问题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cm ,3cm 和1cm ,A 和B 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 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 点,最短线路是多少?(2)圆柱问题 有一圆形油罐底面圆的周长为24m ,高为6m ,一只老鼠从距底面1m 的A 处爬行到对角B 处吃食物,它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为多少?变式1:有一圆柱形油罐,已知油罐周长是12m ,高AB 是5m ,要从点A 处开始绕油罐一周建造梯子,正好到达A 点的正上方B 处,问梯子最短有多长?变式2: 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为12厘米,底面周长18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3厘米的A 处有一滴蜜糖,一只小虫从桌上爬至杯子外壁,当它正好爬至蜜糖相对方向离桌面3厘米的B 处时,突然发现了蜜糖。
几何最值问题解法
几何最值问题解法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下面通过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的实例探讨其解法。
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典型例题:例1.如图,∠MON=90°,矩形ABCD的顶点A、B分别在边OM,ON上,当B在边ON上运动时,A随之在边OM上运动,矩形ABCD的形状保持不变,其中AB=2,BC=1,运动过程中,点D到点O的最大距离为【】A1B C D.5 2例2.在锐角三角形ABC中,BC=24,∠ABC=45°,BD平分∠ABC,M、N分别是BD、BC上的动点,则CM+MN的最小值是。
例3.如图,圆柱底面半径为2cm,高为9cmπ,点A、B分别是圆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且A、B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A顺着圆柱侧面绕3圈到B,求棉线最短为cm。
例4. 在△ABC 中,AB =5,AC =3,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练习题:1. 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 和4cm ,高为5cm .若一只蚂蚁从P 点开 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 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A.13cmB.12cmC.10cmD.8cm2.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6cm ,AC 是底面圆的直径,高BC=6cm ,点P 是母线BC 上一点,且PC=23BC .一只蚂蚁从A 点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P 的最短距离是【 】A 、6(4)π+㎝ B 、5cm C 、㎝ D 、7cm3.如图所示,在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ABC 中,E 、F 、G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点P 为线段EF 上一个动点,连接BP 、GP ,则△BPG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 _ .二、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 在△ABC 中,AB =AC =5,BC =6.若点P 在边AC 上移动,则BP 的最小值是 .例2.如图,菱形ABCD 中,AB=2,∠A=120°,点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 】A . 1 BC . 2D +1例3. 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当线段AB 最短 时,点B 的坐标为【 】A.(0,0)B.(21-,21-) C.(22,22-) D.(22-,22-)例4.如图,在△ABC 中,∠C=90°,AC=BC=4,D 是AB 的中点,点E 、F 分别在AC 、BC 边上运动(点E 不与点A 、C 重合),且保持AE=CF ,连接DE 、DF 、EF .在此运动变化的过程中,有下列结论:①△DF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②四边形CEDF 不可能为正方形;③四边形CEDF 的面积随点E 位置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④点C 到线段EF 的最大距离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例5.如图,△ABC中,∠BAC=60°,∠ABC=45°,D是线段BC上的一个动点,以AD为直径画⊙O分别交AB,AC于E,F,连接EF,则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为.例6.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练习题:1. 如图,OP平分∠MON,PA⊥ON于点A,点Q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若PA=2,则PQ的最小值为【】A、1B、2C、3D、43.如图,⊙O 的半径为2,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 PQ 切⊙O 于点Q ,则PQ 的最小值为【 】A. B .C.3 D.2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90°,AD=4,连接BD ,BD⊥CD,∠ADB=∠C.若P 是BC 边上一动点,则DP 长的最小值为 .三、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 典型例题:例1. 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 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 短距离为 ▲ cm .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中,∠BAD=120°,∠B=∠D=9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周长最小时,则∠AMN+∠ANM 的度数为【 】135A.130° B.120° C.110° D.100°例3. 点A、B均在由面积为1的相同小矩形组成的网格的格点上,建立平面直角-的值最大的点,Q是y轴上使得QA十QB的坐标系如图所示.若P是x轴上使得PA PB值最小的点,⋅=.则OP OQ例4. 如图,正方形ABCD中,AB=4,E是BC的中点,点P是对角线AC上一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例5. 如图,MN为⊙O的直径,A、B是O上的两点,过A作AC⊥MN于点C,过B作BD⊥MN 于点D,P为DC上的任意一点,若MN=20,AC=8,BD=6,则PA+PB的最小值是练习题:1. 如图,已知点A(1,1)、B(3,2),且P为x轴上一动点,则△ABP的周长的最小值为.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1,2),B(3,3)两点,现另取一点C(a,1),当a=时,AC+BC的值最小.3.去冬今春,济宁市遭遇了200年不遇的大旱,某乡镇为了解决抗旱问题,要在某河道建一座水泵站,分别向河的同一侧张村A和李村B送水。
(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几种求解方法)
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几种求解方法曹永启 (深圳清华实验学校 518126)平面几何最值问题在近几年数学竞赛中频频出现。
第十六届希望杯数学全国邀请赛初二2试最后一题就是一例。
此类问题求解方法多,涉及知识面广,这对于初涉平面几何的初中学生来说,处处受限,难度较大。
本文旨在通过实例介绍几种初中生能接受的求解方法。
一,平移法平移法一般是寻求特殊位置的几何图形,结合图形的平移来解决问题。
其基本依据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
例1,(一个古老的问题)假设河岸为两条平行线,在河岸两侧有A 村和B 村,要在河上架一座垂直河岸的桥,使A 村到B 村路程最短,如何确定架桥的位置? 解:设河岸为L 1、 L 2,则L 1∥L 2,两岸距离为d ,过A 点作AA ′⊥L 1,且AA ′=d,连结BA ′交L 2于D ,过D 作CD ⊥L 2交L 1于C ,则CD 即为架桥的位置。
(如图1)由作法可知,四边形AA ′DC 是平行四边形,(AA ′∥DC 且AA ′=DC )所以AC= A ′D.即AC+BD= A ′B ,而A ′、B 两点以A ′B 最短,故AC+CD+BD 为最短。
例2,在XOY 的边OX 、OY 上分别取一点A 、B ,使OA+OB 为定长L ,试证:当OA=OB 时AB 的长最短。
(如图2)分析:设OA=OB ,OA+OB=L (定长)为了证明AB 的长最短,可在OX 和OY 上分别另取一点A ′、B ′,使O A ′+OB ′=L ,连A ′B ′,则问题变为证明AB <A ′B ′。
证明:把A ′B ′平移到AC ,则A ′B ′CA 为平行四边形 ∵OA+OB=O A ′+OB ′ ∴A A ′=BB ′而A A ′=CB ′∴BB ′=CB ′ ∠B ′BC=∠B ′CB ∴∠ B ′BC=XOY Y CB ∠=∠2121' ∴∠B ′BC+∠OBA=90˙∴∠ABC=90˙ ∴AB <AC=A ′B ′(直角三角形斜边大于直角边) 二,反射法反射法主要可解决以下两个类型问题。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
对于旋转体等特殊图形,可利用相应公式和不等式求解; 对于一般图形,可通过变量替换和不等式等方法转化为更 易处理的问题。
条件面积(体积)最值
在给定条件下求平面图形或空间图形的面积(体积)最值, 常结合不等式和等式约束条件进行求解。
05
典型案例分析
平面曲线最值问题案例
案例一
01
求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案例二
02
求两圆之间的最短距离
案例三
03
求椭圆上一点到直线的最大距离
空间曲线最值问题案例
案例一
求空间一点到直线的最短距离
案例二
求空间一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案例三
求空间两异面直线之间的最短距离
曲面最值问题案例
案例一
求曲面上一点到平面的最短距离
案例二
求曲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
案例三
求曲面上的最值点坐标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基本理论和 方法的梳理和归纳,包括最值问 题的定义、性质、求解方法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解析几何最值问 题,提出了相应的求解策略和方 法,如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动
态规划等。
通过实例分析和数值计算,验证 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04
解析几何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曲线与曲面的最值问题
曲线上的最值点
通过求导找到曲线的极值点,比 较各极值点和端点的函数值来确
定最值。
曲面的最值点
对于二元函数表示的曲面,分别 求偏导数并令其为零,解方程组 得到可能的极值点,进一步判断
最值。
条件极值
在给定条件下求曲线或曲面的最 值,常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例析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例析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某平面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下变动时求某几何量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平面几何中这类试题综合性强,通常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或者“利用隐形圆”等方法,找出最长(短)位置,求出最大(小)值.1.利用对称求最值例1: 菱形O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5,0),E (0,2),OB=4,点P是对角线OB上的一个动点,当△EPC周长最小时,则点P的坐标为.解:如图连接AC,AE,分别交OB于G、P′,作BD⊥OA于D.∵四边形OABC是菱形,∴AC⊥OB,GC=AG,OG=BG=2,A、C关于直线OB对称,∴P′C+P′D=P′A+P′E=EA,∴P点在P′时PC+PE+CE最短,在RT△AOG中,AG===,∵OA•BD=•AC•OB,∴BD=4,AD==3,∴点B坐标(8,4),∴直线OB解析式为y=x,直线AD解析式为y=﹣x+2,由解得,∴点P坐标(,).2:利用两点之间距离最短求最值例2: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点E、F在对角线BD 上运动,且EF=2,连接AE、AF,则△AEF周长的最小值是()A.4 B.4+ C.2+2 D.6解:如图作AH∥BD,使得AH=EF=2,连接CH交BD于F,则AE+AF的值最小,即△AEF的周长最小.∵AH=EF,AH∥EF,∴四边形EFHA是平行四边形,∵FA=FC,∴AE+AF=FH+CF=CH,∵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AC=AB=2,∵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AH∥DB,∴AC⊥AH,∴∠CAH=90°,在Rt△CAH中,CH=,∴AE+AF的最小值4,∴△AEF的周长的最小值=4+2=6,3: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值例3:如图,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F为EC上一动点,P为DF中点,连接PB,则PB的最小值是()A.2 B.4 C. D.解:如图:当点F与点C重合时,点P在P1处,CP1=DP1,当点F与点E重合时,点P在P2处,EP2=DP2,∴P1P2∥CE且P1P2=CE当点F在EC上除点C、E的位置处时,有DP=FP由中位线定理可知:P1P∥CE且P1P=CF∴点P的运动轨迹是线段P1P2,∴当BP⊥P1P2时,PB取得最小值∵矩形ABCD中,AB=4,AD=2,E为AB的中点,∴△CBE、△ADE、△BCP1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P1=2∴∠ADE=∠CDE=∠CP1B=45°,∠DEC=90°∴∠DP2P1=90°∴∠DP1P2=45°∴∠P2P1B=90°,即BP1⊥P1P2,∴BP的最小值为BP1的长在等腰直角BCP1中,CP1=BC=2∴BP1=2∴PB的最小值是24:利用三边关系求最值例4::如图,D是等边三角形ABC外一点.若BD=8,CD=6,连接AD,则AD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解:如图,以CD为边向外作等边△CDE,连接BE,∵△CDE和△ABC是等边三角形,∴CE=CD,CB=CA,∠ECD=∠BCA=60°,∴∠ECB=∠DCA,在△ECB和△DCA中,,∴△ECB≌△DCA(SAS),∴BE=AD,∵DE=CD=6,BD=8,∴在△BDE中,BD﹣DE<BE<BD+DE,即8﹣6<BE<8+6,∴2<BE<14,∴2<AD<14.则当B、D、E三点共线时,可得BE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14和2.∴AD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4﹣2=12.5:利用隐圆求最值例5:如图,菱形ABCD边长为4,∠A=60°,M是AD边的中点,N是AB边上一动点,将△AMN沿MN所在的直线翻折得到△A′MN,连接A′C,则A′C的最小值是()A.2 B. +1 C.2﹣2 D.3解:如图所示:∵MA′是定值,A′C长度取最小值时,即A′在MC上时,过点M作MH⊥DC于点H,∵在边长为4的菱形ABCD中,∠A=60°,M为AD中点,∴2MD=AD=CD=4,∠HDM=60°,∴∠HMD=30°,∴HD=MD=1,∴HM=DM×cos30°=,∴MC==2,∴A′C=MC﹣MA′=2﹣2;第6页(共6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讲平面几何的定值与最值问题【趣题引路】传说从前有一个虔诚的信徒,他是集市上的一个小贩.••每天他都要从家所在的点A出发,到集市点B,但是,到集市之前他必须先拐弯到圆形古堡朝拜阿波罗神像.古堡是座圣城,阿波罗像供奉在古堡的圆心点O,•而周围上的点都是供信徒朝拜的顶礼地点如图1.这个信徒想,我怎样选择朝拜点,才能使从家到朝拜点,•然后再到集市的路程最短呢?(1) (2)解析在圆周上选一点P,过P作⊙O的切线MN,使得∠APK=∠BPK,即α=β.那么朝圣者沿A→P→B的路线去走,距离最短.证明如图2,在圆周上除P点外再任选一点P′.连结BP•′与切线MN•交于R,AR+BR>AP+BP.∵RP′+AP′>AR.∴AP′+BP′=AP′+RP′+RB>AR+BP>AP+BP.不过,用尺规作图法求点P的位置至今没有解决.•“古堡朝圣问题”属于数学上“最短路线问题”,解决它的方法是采用“等角原理”.【知识延伸】平面几何中的定值问题,是指变动的图形中某些几何元素的几何量保持不变,或几何元素间的某些几何性质或位置关系不变的一类问题.•所谓几何定值问题就是要求出这个定值.在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来求出定值;也可以先考虑某一个特殊情形下的该相关值,然后证明当相应几何元素变化时,此值保持不变.例1如果△ABC的外接圆半径R一定,求证: abcS是定值.(S表示△ABC的面积)解析由三角形面积S=12absinC和正弦定理sincC=2R,∴c=2RsinC.∴abcS =2sincC=4sinsinR CC=4R是定值.点评通过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经过变形,计算出结果是4R,即为定值.平面几何中不仅有等量关系,还有不等关系,例如在变动一些几何元素时,•某一相关的值保持不大于(或不小于)某个定值,如果这个定值在某个情形下可以取得,•这就是一个几何极值.确定几何极值的问题称为几何极值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总要证明相关的几何不等式,并指明不等式成为等式的情形(或者至少证明不等式可以成为等式).例2如图,已知⊙O的半径R=33,A为⊙O上一点,过A作一半径为r=3的⊙O′,问OO′何时最长?最长值是多少?OO′何时最短?最短值是多少?解析当O′落在OA的连线段上(即⊙A与线段OA的交点B时)OO ′最短,且最短长度为33-3 ;当O′落在OA的延长线上(即⊙O与OA的延长线交点C时)OO′最长,且最长的长度为33+3 .点评⊙O′是一个动圆,满足条件的⊙O′有无数个,但由于⊙O′过A点,所以⊙O′的圆心O′在以A为圆心半径为3的⊙A上.【好题妙解】佳题新题品味例1 如图,已知P为定角O的角平分线上的定点,过O、P•两点任作一圆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A、B两点.求证:OA+OB是定值.证明连结AP、BP,由于它们为有相同圆周角的弦,AP=PB,不妨记为r.•另记x1=OA,x2=OB.对△POA应用余弦定理,得x12+OP2-2OP·cos∠AOP·x1=r2.∠AOB·x+(OP2-r2)=0的根,同理x2亦为其根.故x1为方程x2-2OP·cos12因此x1,x2为此方程的两根,由韦达定理,得x1+x2=2OP(1∠AOB)是定值.2点评当x1=x2时,x1+x2为此定值,事实上此时OP一定是直径.例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8,BC=9,⊙O与外切,且⊙O与AB、BC•相切.⊙O′与AD、CD相切,设⊙O的半径为x,⊙O与⊙O′的面积的和为S,求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设⊙O′的半径为y,过O与O′分别作CD与BC的垂线OH,O′F,•垂足分别为H,F,OH、O′F交于点E,则有:O′E=8-(x+y),OE=9-(x+y)由勾股定理可得:(x+y)2=[8-(x+y)]2+[9-(x+y)]2. 整理,得(x+y-29)(x+y-5)=0,由题意知1≤x≤4,∴x+y=5,y=-x+5,∴S=πx+πy=π(2x-10x+25),=2π[(x-52)2+254],故当x=52时,S min=252π; 当x=4时,S=17π.点评先由已知求出⊙O′的半径也⊙O的半径x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面积公式写出S 与x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一个函数关系,再通过函数的性质得解.中考真题欣赏例(南京市中考题)如图,⊙O1与⊙O2内切于点P,又⊙O1切⊙O2•的直径BE于点C,连结PC并延长交⊙O2于点A,设⊙O1,⊙O2的半径分别为r、R,且R≥2r.•求证:PC·AC是定值.解析若放大⊙O1,使⊙O1切⊙O2的直径于点O2(如图),显然此时有PC·AC=PO2·AO2=2r·R(定值).再证明如图的情况:连结CO 1,PO 2,• 则PO 2•必过点O 1,•且O 1C ⊥BE,得CO 2=22121O O O C -=22R Rr -,从而BC=R+22R Rr -,EC=R-22R Rr -.所以PC ·AC=EC ·BC=2Rr,故PC ·AC 是定值.点评解答几何定值问题时,可先在符合题目条件的前提下用运动的观点,从特殊位置入手,找出相应定值,然后可借助特殊位置为桥梁,完成一般情况的证明.竞赛样题展示例1 (第十五届江苏省初中数学竞赛题)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点P 为边BC 上任意一点(可与点B 或点C 重合),分别过点B 、C 、D 作射线AP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B ′、C ′、D ′.求BB ′+CC ′+DD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析 ∵S △DPC = S △APC =12AP ·CC ′, 得S 四边形BCDA = S △ABP + S △ADP + S △DPC=12AP(BB ′+DD ′+CC ′), 于是BB ′+CC ′+DD ′=2AP . 又1≤AP ≤2,故2≤BB ′+CC ′+DD•′≤2,∴BB′+CC′+DD′的最小值为2,最大值为2.点评本题涉及垂线可考虑用面积法来求.例2 (2000年“新世纪杯”广西竞赛题)已知△ABC内接于⊙O,D是BC•或其延长线上一点,AE是△ABC外接圆的一条弦,若∠BAE=∠CAD.求证:AD.AE为定值.证明如图(1),当点D是BC上任意一点且∠BAE=∠CAD时,连结BE,则∠E=∠C,∠BAE=∠CAD,∴△ABE∽△ADC.∴AB AE=,即AD·AE=AB·AC为定值.AD AC如图(2),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BAE=∠CAD.此时,∠ACD=∠AEB.∴△AEB∽△ACD,∴AB AE=AD AC即AD·AE=AB·AC为定值.综上所述,当点D在BC边上或其延长线上时,只要∠CAD=∠BAE,总有AD·AE为定值. 点评先探求定值,当AD⊥BC,AE为圆的直径时,满足∠BAE=∠CAD这一条件,•不难发现△ACD∽△AEB,所以AD·AE=AB·AC,因为已知AB,AC均为定值.•再就一般情况分点D•在BC 上,点D在BC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证明.全能训练A级1.已知MN是⊙O的切线,AB是⊙O的直径.求证:点A、B与MN的距离的和为定值.2.已知:⊙O与⊙O1外切于C,P是⊙O上任一点,PT与⊙O1相切于点T.求证:PC:PT是定值.3.⊙O1与⊙O2相交于P、Q两点,过P作任一直线交⊙O1于点E,交⊙O2于点F.求证:∠EQF 为定值.4.以O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内有一定点A,过A引互相垂直的弦PQ,RS.求PQ+RS的最大值和最小值.5.如图,已知△ABC的周长为2p,在AB、AC上分别取点M和N,使MN•∥BC,•且MN与△ABC的内切圆相切.求:MN的最值.C ABM NB 级1.如图1,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点E 在BC 上,且BE=2,点P 在BD 上,则PE+PC 的最小值为( )A.23B. 13C. 14D.15E DC A B P S QA B P0M(1) (2) (3)2.用四条线段a=14,b=13,c=9,d=7.作为四条边构成一个梯形,•则在所构成的梯形中,中位线长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3.如图2,⊙O 2,A 、B 两点在⊙O 上,切线AQ 和BQ 相交于Q,P 是AB•延长线上任一点,QS ⊥OP 于S,则OP ·OS=_______.4.已知,如图3,线段AB上有任一点M,分别以AM,BM为边长作正方形AMFE•、•MBCD.正方形AMFE、MBCD的外接圆⊙O、⊙O′交于M、N两点,则直线MN的情况是( •)A.定直线B.经过定点C.一定不过定点D.以上都有可能5.如图,已知⊙O的半径为R,以⊙O上一点A为圆心,以r为半径作⊙A,•又PQ与⊙A 相切,切点为D,且交⊙O于P、Q.求证:AP·AQ为定值.6.如图,⊙O1与⊙O2相交于A、B两点,经过点B•的一直线和两圆分别相交于点C和D,设此两圆的半径为R1,R2.求证:AC:AD=R1:R2.A级(答案)1.定长为圆的直径;2.利用特殊位置探求定值(当PC构成直径时)R(R,r是两圆的半径).R r3.因∠E,∠F为定角(大小固定)易得∠EQF为定值.4.如图,设OA=a(定值),过O作OB⊥PQ,OC⊥RS,B、C为垂足,设OB=x,OC=y,0≤x≤a,(0≤y≤a),且x2+y2=a2.所以PQ=2PB=2所以∴(PQ+RS)2=4(2-a 2而x 2y 2=x 2(a 2-x 2)=-(x 2-22a )2+44a . 当x 2=22a 时,(x 2y 2)最大值=44a . 此时;当x 2=0或x 2=a 2时,(x 2y 2)最小值=0,此时(PQ+RS)最小值=2().5.设BC=a,BC 边上的高为h,内切圆半径为r.∵△AMN ∽△ABC,2MN h r BC h -=,MN=a(1-2r h ),• 由S △ABC =rp,∴r=2ABC S ah p p∆=, ∴MN=a(1-a p )=p ·a p (1-a p )≤p 2(1)2a a p p ⎡⎤+-⎢⎥⎢⎥⎢⎥⎢⎥⎣⎦=4p , 当且仅当a p =1-a p ,即a=2p 时,取等号,∴MN 的最大值为4p .B 级(答案)1.B.∵A 、C 关于BD 对称,连结AE 交BD 于P ,此时PE+PC=AE 最短.2.11.5 (1)当上底为7,下底分别为14,13,9时,中位线长分别为10.5,10,8;(2)当上底为9和13时,均构不成梯形.3.连结OQ 交AB 于M,则OQ ⊥AB.连结OA,则OA ⊥AQ.∵∠QMP=∠QSP=90°,∴S,P ,•Q,M 四点共圆,故OS ·OP=OM ·OQ.又∵OM ·OQ=OA 2=2,∴OS ·OP=2.4.B.由图可知直线MN 可看作⊙O 和⊙O ′的割线,当M 在点A 时,直线MN 变为⊙O•′的切线,当M 在点B 时,直线MN 变为⊙O 的切线.这两种情况是以AB•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交点是第三个顶点M.M 是AB 的中点时,MN 是AB•的垂直平分线,也过第三个顶点,所以选B.5.如图,作⊙O 的直径AB,连结AD.∵PQ 切⊙A 于D,∴AD ⊥PQ,∴AP ·AQ=AD ·AB.•而AD=r,AB=2R,∴AP ·AQ=2Rr 为定值.6.作AN ⊥CD,垂足为点N,连结AB,有AC.AB=AN.2R1,①AB ·AD=AN ·2R 2 .②①÷②,得12R AC AD R ,∴AC:AD=R 1:R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