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

合集下载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互动式教学与实践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互动式教学与实践


引 言
传统教 学手 段 的一个很 大 问题是 :在 集体 教学 中, 学 生个体 的差异 往往被 忽视 , 在 整齐 划一 的要求 下, 学生缺乏 鲜明的个性 、 独立 的人格和创造 的活力 。 而随着计算机 网络 的普及 , 一 方面为学生提 供 了高效 的 自主学 习环境 , 另一方 面也 为学生提供 了“ 偷懒 ” 的 方便 。 因此 , 如何发挥 网络环境 的长处 , 真正让每个学 生投入到课程学 习过程 中 , 是广 大教师面临的问题 。
2 0l 5年 1 月 第 2期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 DU C ATI ON TEA CH I N G FO R UM
Ja n. 2 Ol 5 N O. 2
【 探索与实践 】
、l

《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互动式教学与实践
高仕春 , 万 飚, 张 翔, 梅 亚 东
出了互动式教学方法。实践表明 , 这种 方法对发挥 学生学 习主动性 , 培养学 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起到 了很
好 的效 果 。
关键词 : 信 息时代 ; 工程水文 ; 水利计算 ; 互动式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G6 4 2 . 0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5 ) 0 2 — 0 1 2 5 — 0 2
流域多年平均流量 不变的条件下 , 对 实际流域 的水文
求 的兴 利规模 ; 在此基 础 上 , 再通 过水 能计 算确 定水 能资源得 到充 分利用 的水 电站规模 ; 利用设计 洪水资 料, 通过调洪计 算确 定 防洪特征 水位 ; 最终 确定 水利

武大《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三章

武大《工程水文学》课件第三章
选择测验河段: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 ,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 析工作,测站的水位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 系(单一关系)。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 ,河段规整。
WUHEE
布设观测断面: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 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 标测流断面及比降断面。
WUHEE
WUHEE
(二)不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
原因:断面冲淤、洪水涨落、变动回水或 其他因素的个别或综合影响。 (1)洪水涨落 (2)断面冲淤
WUHEE
(3)变动回水
WUHEE
(4)处理方法
WUHEE
(5)连时序法
WUHEE
二、水位流量关系的延长 高水延长:影响洪水流量过程,包括洪峰。 延长幅度不应超过当年实测流量所 占水位变幅的30%。 低水延长:相对误差较大且影响历时长。 延长幅度不超过10%。
WUHEE

WUHEE
第七节 水文数据处理Βιβλιοθήκη 水文数据属国家公益性数据。
处理工作包括:收集校核原始数据;编制实测 成果表;确定关系曲线;推求逐时、逐日值; 编制逐日表及洪水水文要素摘录表;合理性检 查;编制处理说明书。 本节重点是流量资料整编:水位流量关系、逐 时、逐日值的推求。


WUHEE
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确定 (一)稳定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WUHEE
第六节 水文调查与水文遥感
目的:补充水文定位观测的不足。 内容:流域调查、水量调查、洪水与暴雨调查、其 它专项调查。 一、洪水调查 包括洪水痕迹、发生时间、灾情测量、洪水痕 迹的高程,河槽、断面情况,推算洪水总量、洪峰 流量、洪水过程线及重现期,调查报告。 二、暴雨调查 包括:暴雨成因、暴雨量、暴雨起讫时间、暴雨 变化过程及前期雨量、暴雨走向及当时主要风力变 化等。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教学大纲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专业基础课,计划课时8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践教学10学时,适用于水文与水资源专业及相近专业使用。

二、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水利工程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其任务及要求是:了解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了解水文资料的收集及整理、审查的方法;掌握在不同资料情况下,根据水文分析计算的基本原理及方法进行年径流、洪水等的计算,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提供依据;了解中小河流水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概念。

三、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第一章绪论(2学时)1、教学内容:⑴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的内容、任务和作用;⑵水文现象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2、教学要求:⑴掌握:主要水文学概念;⑵理解:水文学在水利工程的规划任务和作用;⑶了解:其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的作用,掌握水文的特性。

3、重难点:认识倒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规律性和地区性。

4、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逐步建立水文学及水资源的基本概念,掌握工程水文的研究方法,了解水文学的发展史。

5、教学建议:结合动态模型的演示及工程水文多媒体教学录象进行授课。

(二)第二章河川水文(10学时)1、教学内容:⑴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及循环规律;⑵河流与流域的概念;⑶降水的形式及量级的划分;⑷蒸发与下渗的物理过程及规律;⑸地面及地下径流运动规律;⑹径流的表示方法和流域水量平衡方程式。

2、教学要求:⑴掌握:流域的(F,L,J)等特征值;径流的计算方法,度量单位,以及水量平衡方程;平均流域降水量计算方法;⑵理解:蒸发和入渗的自然规律,熟悉下渗能力曲线;⑶了解:水文循环的概念及其循环机制、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以及特点。

3、重难点:水文循环由大、小循环组成,水量平衡方程的应用。

4、能力培养要求: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水文要素认识及分析的技能,逐步培养水文资料整理的能力。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小 结
3、次洪水的分割方法 、 退水曲线法 4、水源的划分方法 、 直线法、 直线法、斜线法 5、前期影响雨量 a的计算方法 、前期影响雨量P 逐日递推法(掌握)、经验公式法(了解) )、经验公式法 逐日递推法(掌握)、经验公式法(了解)
3、设计暴雨时程分配的计算
(1)有实测资料情况下典型暴雨过程的选择原则 (2)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同频率放大法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计算方法——同频率放大法 ——
4、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
经验法、扩展暴雨过程法、同频率法) (1)设计Pa的计算方法(经验法、扩展暴雨过程法、同频率法) 设计
(2)产、汇流方案的应用(外延问题、移用问题) 汇流方案的应用(外延问题、移用问题)
小 结
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就是对年最大流量及各种历时的年最 大洪量作频率分析,并按典型放大法求出某一重现期的作为设 大洪量作频率分析, 计依据的洪水流量过程线。 计依据的洪水流量过程线。
小 结
1、设计洪水过程线的推求
典型洪水过程线的选取原则 同频率放大法、 同频率放大法、以及与同倍比放大法的区别
2、分期设计洪水
分期设计洪水的概念 分期设计洪水的分期划分 分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
小 结
1、 概述 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三要素、校核洪水、 设计洪水、设计洪水三要素、校核洪水、水利水电工程枢纽的等级划 分 2、设计洪峰流量及设计洪水总量的推求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 洪水资料的选样,包括洪峰及洪量的选样。 1. 洪水资料的选样,包括洪峰及洪量的选样。要掌握各种历时的洪 量选样和计算方法。 量选样和计算方法。 特大洪水处理:什么是不连序样本? 2. 特大洪水处理:什么是不连序样本?不连序样本的经验频率如何 计算?用矩法确定不连序样本的统计参数,只是初步估算, 计算?用矩法确定不连序样本的统计参数,只是初步估算,仍要在适 线中调整C 甚至可调整均值。 线中调整 v和Cs,甚至可调整均值。 求设计洪水过程线,重点是同频率放大法。 3. 求设计洪水过程线,重点是同频率放大法。 资料的“三性审查” 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4. 资料的“三性审查”,成果的“合理性分析”,都是水文学的重 要内容,它们贯穿于各章之中,应加以重视,反复体会。 要内容,它们贯穿于各章之中,应加以重视,反复体会。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程水文是一门研究水文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和方法的学科。

在工程设计、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于水文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分析都是很重要的工作。

水利计算则是根据水文数据及相应的物理规律,对水利工程的运行、设计和优化等方面进行计算分析的一门学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一、工程水文的数据获取和处理1. 水文观测站的建设和运行水文观测站是获取水文数据的重要手段。

它们的建设和运行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①位置选择:水文观测站的位置应该选择在目标流域能够代表性的位置,以保证观测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②设备选择:水文观测站应该配备专业的水文测量设备,例如水位计、流速计、水温计等,以准确地测量水文信息。

③监测频率:水文观测站的监测频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不同季节、不同流量范围、不同水文事件等都需要进行不同的监测。

2. 水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水文数据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和分析,以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①数据筛选:根据实际需要筛选出有效的数据,以保证后续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

②数据插补:对于缺失的数据或错误的数据需要进行插补处理,以保证后续计算的正确性。

③数据传输:为了方便数据共享和使用,需要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到相关的部门或人员。

二、水利计算的方法和技术1. 水库水文计算对于水库的水文计算,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①入库径流计算:根据流域面积、平均降雨量、蒸发量等参数,计算出入库径流的总量。

②出库流量计算:根据出库规划和水位高度等因素,计算出出库流量的大小。

③水库调度规划:根据不同的需求,例如防洪、灌溉、发电等,对水库的调度进行规划和优化。

2. 河流水文计算对于河流的水文计算,需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①河道断面和流量计算: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河道流量和河道断面的数学模型,计算河道内的流量。

②洪水预报和预警:根据流域的水文数据和天气预报等信息,预测不同时间段内的洪水发生概率,提供相应的预警信息。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第2章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第2章

第二讲:气象与水文
内容
2-1 气象基本要素 2-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3 河流与流域
2-4 降水及其观测 2-5 蒸散发及其观测 2-6 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 2-7 径流形成过程
2-8 流域水量平衡

重点: (1)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方程;


(2)降雨的成因及分类;
(3)径流的形成过程
§2-1 气象基本要素
2-3 河流与流域
1、河流
河流的基本特征
2-3 河流与流域
1、河流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道纵比降: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 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 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 降,简称比降,用小数或 千分数表示。
J hl h0 Dh l l
(h0 h1 )l1 (h1 h2 )l 2 ...... (hn 1 hn )l n 2h0 L J L2
2.气压场和气压系统
①等压线和等压面: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 的连线,称为等压线;空间气压相等各点组成的 面,称为等压面,它是一个起伏不平的曲面。
②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③气压系统的基本类型:包括低气压、高气压、 低压槽、高压脊、鞍(鞍型气压区)等等,统称 为气压系统。 ◆低气压:简称低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低,等压面向下凹陷如盆地,空气向中心辐合, 气流上升; ◆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高,等压面向上凸出如山丘,空气向四周辐散, 气流下沉;
g d ——干空气绝热变化温度直减率,1℃/100m g m ——饱和空气绝热变化温度直减率。 g m <g d
二、气压: 1.大气的压强 = Z高度以上空气的重力总和
dp gdZ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02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02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第一节水文循环与水量平衡一、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水圈: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于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机体中,这些水体构成了地球的水圈。

水文循环:水圈中的各种水体在太阳的辐射下不断地蒸发变成水汽进入大气,并随气流的运动输送到各地,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落的雨水,一部分被植物截留并蒸发。

落到地面的雨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另一部分形成地面径流沿江河回归大海。

渗入地下的水,有的被土壤或植物根系吸收,然后通过蒸发或散发返回大气;有的渗透到较深的土层形成地下水,并以泉水或地下水流的形式渗入河流回归大海。

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这种不断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文循环,也称为水循环。

水文循环的范围贯穿整个水圈,向上延伸到1o km左右,下至地表以下平均1km深处。

水文循环分类:按水文循环的规模与过程,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或外循环:从海洋蒸发的水汽,被气流输送到大陆形成降水,其中一部分以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形式从河流汇归海洋;另一部分重新蒸发返回大气。

这种海陆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称为大循环或外循环。

小循环或内循环:在大循环运动中,水一方面在地面和上空通过降水和蒸发进行纵向交换,另一方面通过河流在海洋和陆地之间进行横向交换。

海洋从空中向大陆输送大量水汽,陆地则通过河流把水输送到海洋里。

陆地也向海洋输送水汽,但与海洋向陆地输送的水汽相比,其量很少,约占海洋蒸发量的8%,所以,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

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海洋里,或陆地上的水经蒸发凝结又降落到陆地上,这种局部的水文循环称为小循环或内循环。

前者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称为内陆小循环。

内陆地区主要的水汽来源:内陆小循环对内陆地区降水有着重要作用。

因为内陆地区距离海洋很远,从海洋直接输送到内陆的水汽不多,通过内陆局部地区的水文循环,使水汽逐步向内陆输送,这是内陆地区主要的水汽来源。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武大)

工程水文课程设计(武大)

目录一、设计任务 (2)二、流域与资料概况 (2)三、设计年径流及其分配 (6)四、选择水库死水位 (6)五、选择正常蓄水位 (8)六、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发电量的计算 (8)七、设计洪水的推求 (12)八、洪水特征水位的计算和坝顶高程的确定 (25)一、设计任务在太湖流域的西苕溪支流西溪上,拟修建赋石水库,因而要进行水库规划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其具体任务是:1.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2.选择水库死水位3.选择正常蓄水位4.计算保证出力,多年平均发电量和选择装机容量5.推求防洪标准,设计标准和校核标准的设计洪水过程线6.推求各种洪水特征水位和确定坝顶高程二、流域与资料概况1.流域和水库自然地理简况西苕溪为太湖流域一大水系,如图1,流域面积为2260km2,发源于浙江省安吉县天目山,干流全长150km,上游坡陡流急,安城以下堰塘遍布,河道曲折,排泄不畅,易遭洪涝灾害,又因流域拦蓄工程较少,灌溉水源不足,易受旱灾。

图1 西苕溪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赋石水库是一座防洪为主,结合发电、灌溉、航运及水产养殖的综合利用水库,位于安吉县丰城以西十公里,控制西苕溪主要支流西溪,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8km2。

流域内气候温和、湿润,多年平均雨量孝丰站为1450mm,流域水系及测站分布见图1。

根据调查1922年9月1日在坝址福建发生了一场大洪水,潜渔站的洪峰流量是1350m3/s。

这场洪水是最大的洪水,缺测年份无大于1160 m3/s的洪水发生。

三、设计年径流及其分配1.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由表1,得出P=85%、P=50%、P=15%的年径流量。

表1 设计年径流量及典型年径流量代表年设计频率设计年径流量m3/s典型年典型年径流量m3/s缩放倍比枯水年P=85% 5.56 1973 5.35 1.039中水年P=50% 7.5 1957 7.11 1.055丰水年P=15% 10.37 1967 9.95 1.0422.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根据年、月径流资料和代表年的选择原则,结合表1和表2,并按设计年径流量为控制用同倍比方法缩放各代表年的逐月年内分配,得出设计年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整理为表8。

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第一章绪论

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第一章绪论

工程水文学与水利计算——第一章绪论
一、绪论
水文学与水利计算是水利工程技术的重要分支,旨在研究水的变化规律、水量的流动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汇流的计算方法,为设计和研究
各种水利工程提供基础知识和技术指导。

本章将讲授水利计算的基本原理,包括水量平衡方程、共线水力学、河流流量计算以及水压计算的基础知识,以及更有用的水文学计算的一般方法。

1、水量平衡方程:水量平衡方程是水力学知识中的基本公式,用来
描述水体的流动规律,是水利工程中水力学计算的基础。

水量平衡方程可
以用来计算江河或地下水的流量、残余量、深度和速度,也可以用来分析
地下水的空间分布。

2、共线水力学:共线水力学是研究汇流计算的重要科学,是水文学
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学科以水力学的基本方程为基础,利用均匀及非均匀
流场的基本理论,研究共线河段汇流机理,注重河流运动特性,是水利工
程设计的重要依据。

3、河流流量计算:河流流量计算是水文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水利工
程设计的基础。

河流流量计算分为计量流量计算和规划流量计算两大类,
分别用于计算河流其中一时期的流量,以及河流其中一时期内的长期平均
流量。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第六章 设计年径流及径流随机模拟第一节 设计年径流分析计算的目的和内容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流某一断面的累积水量称径流量,记作W(m 3);也可以用时段平均流量Q 函(m 3/s)或流域径流深R (mm)来表示。

径流量与流量的关系为: T Q W ∆⋅= (8—1)式中T ∆⋅——计算时段,s 。

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T ∆⋅可分别采用年、季或月。

则其相应的径流分别称为年径流、季径流或月径流。

其中年径流及其时程分配形式对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

本章重点介绍年径流的分析计算,较短时段径流的分析计算。

可以参照进行。

一、径流特性河川径流具有如下的一些特性:1。

径流的季节分配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水。

降水在年内分配是不均匀的,有多雨季节和少雨季节,径流也随之呈现出丰水期和枯水期,或汛期与非汛期。

最大日径流量较之最小日径流量,有时可达几倍到几十倍。

2.径流的地区分布河川径流的地区性差异非常明显,这也和雨量分布密切相关。

多雨地区径流丰沛,少雨地区径流较少。

我国的丰水带。

包括东南和华南沿海,云南西部和西藏东部,年径流深在1000mm 以上。

我国的少水带,包括东北西部,内蒙古、宁夏、甘肃大部和新疆西北部,年径流深在10—50mm 之间;而许多沙漠地区为干涸带。

年径流深不足10mm 。

3。

径流的周期性绝大多数河流以年为周期的特性非常明显。

在一年之内,丰水期和枯水期交替出现,周而复始。

又因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或人为影响,在一年的主周期中,也会产生一些较短的特殊周期现象。

例如,冰冻地区在冰雪融解期间,白昼升温,融解速度加快,径流较大;夜间相反,呈现出以锯齿形为特征的径流日周期现象。

又如担任调峰任务的水电站下游,在电力负荷高峰期间,加大下泄流量,峰期过后。

减小下泄流量,也会出现以日为周期的径流波动现象。

在实测年径流系列中,往往发现连续丰水段或连续枯水段交替出现的现象,连续2—3年年径流偏丰或偏枯的现象极为常见;连续3—5年也不罕见,有的甚至超过10年以上。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01第一章 绪论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01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文学一、水文学(一)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数量与分布水体:大气中的水汽,地面上的江河、湖沼、海洋和地下水等,统称为水体。

水文学(Hydrology)研究各种水体的存在、循环和分布,物理与化学特性,以及水体对环境的影响和作用,包括对生物特别是对人类的影响。

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数量和分布如表1-1所示。

(二)全球的水储量某一时刻储存于地球表面(5·1亿km2)上的水量,约为13·68亿km3(1km3=10亿m3)。

其中分布在海洋的水量约为1338亿k时,占总水量的96.5%,陆地上的水量约为0·48亿km3,占总水量的3·5%。

而陆地水中有1·7%存在于极地冰雪,1·7%存在于地下水中,仅有0·1%存在于地面和大气中。

其中大气水量很小〈仅1290O km3〉,但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不已,每年通过大气的水量是很大的,年循环达600000km3。

地球上的水量平衡如表l-2所示(a代表年)。

,可由式(1-1)计算:水体通过水循环得到更新,更新所需时间trt=s/q (1-1)r式中,s为水体的储量,q为流量。

【例1-1】大气中的水量s为12900 km3 (见表1-1),流量q(年降水量为:陆地458000+海洋119000=57700Okm3/a,见表1-2)。

=12900/577000=0.022a=8.2dtr二、水资源(Water Resources)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称为水资源。

水资源包括水量、水质、水能资源和水域。

有效水资源:对人类最为实用的水资源,是陆地上每年可以更新的降水量、江河流水量和浅层地下水的淡水量。

降水可以直接为人类利用,同时,它又是江河径流和浅层地下淡水的来源。

全球陆地上多年平均年阵水量为800mm,中国为628mm (在整个国土上平均每年的降水量为6·0万亿m3),比全世界平均少22%。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教学体会与思考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教学体会与思考

课程设计的目的《工程水文及水利计飞门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对该课程专业知识进行深化与升华的觅耍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总结与认定,是对学生综合索质与实践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效果的检验,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初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尽快适应教学、科研、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絊》课程设计被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2周,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驾。

更重要的是,《工程水文及水利计-�))课程设计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课程设计,其作用和重耍性不言而喻,概括起来主耍有以下几点(I)通过较系统的复习,巩固、联系、充实、加深、扩大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2)培养学生初步了解和卓握设计工作的原则、方法和流程,在设计、计絊、绘图、编写设计文件等方面得到初步的锻炼和提高,特别是在使用计符机提高设计效率和质址方面的训练。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生产和设计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捉倡创新粘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的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

(4)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设计思想,树立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和刻苦钻研的工作作风。

(5)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团《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教学体会与思考摘要《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计是该专业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课程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发现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设计,教学体会结协fi 的精神。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标准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标准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课程标准一、前言(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2.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3.课程编码:4.适用专业:水利工程专业5.学时:60(二)课程性质《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是高职高专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理论+实践课程。

该门课程是以中小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运用阶段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工作任务为背景,系统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需要掌握的工程水文基本知识和分析计算方法,为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发挥工程效益提供合理的水文水利计算数据,属于工学结合、专业平台课。

本课程的功能是培养学生认识水文现象的一般规律及水文资料的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查的方法,正确理解和掌握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经过一定的实践锻炼,解决一般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和管理等工作过程中的相关设计、计算问题。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毕业后参与水利水电工程及单体水工建筑物的初步设计、施工现场的技术、组织管理、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高等数学”、“水力学”和“测量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同时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治河与防洪”和“农田水利学”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1.课程设置的依据本课程是根据教育部有关指导精神和意见,结合高职高专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水利工程专业“合格+特长”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要求,在与校外企业专家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设置的。

2.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立足于实际能力的培养,主要针对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和管理运用等工作过程中所涉及的水文工作构建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贯彻工程规范要求、突出工学结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工作内容与学习内容的结合),因此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08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08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第八章流域产汇流计算内容简介研究对象本章从定量上研究降雨形成径流的原理和计算方法,包括流域的产流计算和汇流计算。

产流计算主要研究流域上降雨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等损失,转化为净雨过程的计算方法。

汇流计算主要研究净雨沿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经河网汇集形成流域出口断面径流过程的计算方法。

研究内容1.短期洪水预报;2.枯水预报;3.施工水文预报;4.水文实时预报方法。

研究目的本章研究的流域产汇流计算是工程水文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和方法之一,是以后学习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降雨径流预报等内容的基础。

本章研究内容和方法无论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阶段还是运行管理阶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7.1节概述内容提要1. 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基本内容与流程;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

学习要求掌握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的主要环节与基本思路。

1. 流域产汇流计算基本内容与流程由流域降雨推求流域出口的河川径流,大体上分为两个步骤:①产流计算:降雨扣除截留、填洼、下渗、蒸发等损失之后,剩下的部分称为净雨,在数量上等于它所形成的径流深。

在我国常称净雨量为产流量,降雨转化为净雨的过程为产流过程,关于净雨的计算称之为产流计算。

②汇流计算:净雨沿着地面和地下汇入河网,然后经河网汇流形成流域出口的径流过程,这个流域汇流过程的计算称之为汇流计算。

它们之间的联系可简明地表示成图7-1-1所示的流程图。

图7-1-1由降雨过程推求径流过程流程图2. 流域产汇流计算的基本思路流域产汇流问题的内容十分丰富。

这里仅介绍目前使用比较普遍和比较成熟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

产流计算的方法有降雨径流相关图法和初损后损法等;汇流计算的重点是单位线法和瞬时单位线法。

无论产流计算还是汇流计算,基本思路都是,先从实际降雨径流资料出发,分析产流或汇流的规律;然后,用于设计条件时,则可由设计暴雨推求设计洪水,用于预报时,则由实际暴雨预报洪水。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研究各种水文信息的测量、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的-门科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另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的信息。

获取水文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出现,更促进了获取水文信息手段不断更新。

第一节测站与站网一、测站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

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基本站是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的。

这两类测站是相辅相成的,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二、水文站网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理由: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

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体系。

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按站网规划的原则布设测站,例如:河道流量站的布设,当流域面积超过3000--~5000km2,应考虑能够利用设站地点的资料,把干流上没有测站地点的径流特性插补出来。

预计将修建水利工程的地段,一般应布站观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水文与水利计算(武大版教材)第三章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水文信息采集与处理是:研究各种水文信息的测量、计算与数据处理的原理和方法的-门科学,是水文学与水资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文信息的采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当时发生情况下实际观测的信息;另一种是对水文事件发生后进行调查.所得的信息。

获取水文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出现,更促进了获取水文信息手段不断更新。

第一节测站与站网一、测站测站:在流域内一定地点(或断面)按统一标准对所需要的水文要素作系统观测以获取信息并进行处理为即时观测信息。

这些指定的地点称为测站。

水文测站所观测的项目有:水位、流量、泥沙、降水、蒸发、水温、冰凌、水质、地下水位等。

只观测上述项目中的一项或少数几项的测站,则按其主要观测项目而分别称为水位站、流量站(也称水文站)、雨量站、蒸发站等。

根据测站的性质,河流水文测站又可分为基本站、专用站两大类。

基本站是水文主管部门为全国各地的水文情况而设立的,是为国民经济各方面的需要服务的。

专用站是为某种专门目的或用途由各部门自行设立的。

这两类测站是相辅相成的,专用站在面上辅助基本站,而基本站在时间系列上辅助了专用站。

.二、水文站网测站在地理上的分布网称为站网。

理由:因为单个测站观测到的水文要素其信息只代表了站址处的水文情况,而流域上的水文情况则须在流域内的一些适当地点布站观测。

广义的站网是指测站及其管理机构所组成的信息采集与处理体系。

布站的原则是通过所设站网采集到的水文信息经过整理分析后,达到可以内插流域内任何地点水文要素的特征值,这也就是水文站网的作用。

水文站网规划的任务:就是研究测站在地区上分布的科学性、合理性、最优化等问题。

按站网规划的原则布设测站,例如:河道流量站的布设,当流域面积超过3000--~5000km2,应考虑能够利用设站地点的资料,把干流上没有测站地点的径流特性插补出来。

预计将修建水利工程的地段,一般应布站观测。

对于较小流域,虽然不可能全部设站观测,应在水文特征分区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河流进行观测。

在中、小河流上布站时还应当考虑暴雨洪水分析的需要,如对小河应按地质、土壤、植被、河网密集程度等下垫面因素分类布站。

布站时还应注意雨量站与流量站的配合。

对于平原水网区和建有水利工程的地区,应注意按水量平衡的原则布站。

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排部分测站每年只在部分时期(如汛期或枯zk 期)进行观测。

又如水质监测站的布设,应以监测目标、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经济条件这三个因素作为考虑的基础。

我国水文站网于1956年开始统一规划布站,经过多次调整,布局已比较合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

但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发展的情况,大规模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改变着天然河流产汇流、蓄水及来水量等条件,因此对水文站网要进行适当调整、补充。

三、水文测站的设立建站包括选择测验河段和布设观测断面。

在站网规划规定的范围内, 具体选择测验河段时,主要考虑在满足设站目的要求的前提下,保证工作安全和测验精度,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

具体地说,就是测站的水位与流量之间呈良好的稳定关系(单一关系)。

该关系往往受一断面或一个河段的水力因素控制,前者称为断面控制,后者称为河槽控制。

断面控制的原理是在天然河道中,由于地质或人工的原因,造成河段中局部地形突起,如石梁、卡口等,使得水面曲线发生明显转折,形成临界流,出现临界水深,从而构成断面控制。

河槽控制:当水位流量关系要靠一段河槽所发生的阻力作用来控制,如该河段的底坡、断面形状、糙率等因素比较稳定,则水位流量关系也比较稳定。

这就属于河槽控制。

在河流上设立水文测站:平原地区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的河段,且尽量避开变动回水、急剧冲淤变化、分流、斜流、严重漫滩等以及妨碍测验工作的地貌、地物。

结冰河流,还应避开容易发生冰塞、冰坝的地方。

山区河流应在有石梁、急滩、卡口、弯道上游附近规整河段上选站。

水文测站一般应布设基线、水准点和各种断面,即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断面。

基本水尺断面上设立基本水尺,用来进行经常的水位观测。

测流断面应与基本水尺断面重合,且与断面平均流向垂直。

若不能重合时,亦不能相距过远。

浮标测流断面有上、中、下三个断面,一般中断面应与流速仪测流断面重合。

上、下断面之间的间距不宜太短,其距篱应为断面最大流速的50~80倍。

比降断面设立比降水尺,用来观测河流的水面比降和分析河床的糙率。

上、下比降断面间的河底和水面比降,不应有明显的转折,其间距应使得所测比降的误差能在±15%以内。

水准点分为基本水准点和校核水准点,均应设在基岩或稳定的永久性建筑物上,也可埋设于土中的石柱或混凝土桩上。

基本水准点是测定测站上各种高程的基本依据,校核水准点是经常用来校核水尺零点的高程。

基线通常与测流断面垂直,起点在测流断面线上。

其用途是用经纬仪或六分仪测角交会法推求垂线在断面上的位置。

基线的长度视河宽B而定,一般应为0.6B。

当受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基线长度最短也应为0.3B。

基线长度的丈量误差不得大于1/1000,见图3-1所示。

图3-1水文测站基线与断面布设示意图四、收集水文信息的基本途径驻测:上述在河流或流域内的固定点上对水文要素所进行的观测称驻测。

这是我国收集水文信息的最基本方式。

但存在着用人多、站点不足、效益低等缺点。

为了更好提高水文信息采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过20多年的实践,采取驻测、巡测、间测及水文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水文信息,可更好地满足生产的要求。

巡测是观测人员以巡回流动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一地区或流域内各观测点进行流量等水文要素的观测。

间测是中小河流水文站有10年以上资料分析证明其历年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或其变化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对其中一要素(如流量)停测一时期再施测的测停相间的测验方式。

停测期间,其值由另一要素(水位)的实测值来推算。

水文调查是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的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调查、考证等手段进行收集水文信息的工作。

第二节水位观测水位,是指河流、湖泊、水库及海洋等水体的自由水面离开固定基面的高程,以m计。

水位与高程数值一样,要指明其所用基面才有意义。

基面:目前全国统一采用黄海基面,但各流域由于历史的原因,多沿用以往使用的大沽基面、吴淤基面、珠江基面,也有使用假定基面、测站基面或冻结基面的。

使用水位资料时一定要查清其基面。

水位观测的作用一是直接为水利、水运、防洪、防涝提供具有单独使用价值的资料,如堤防、坝高、桥梁及涵洞、公路路面标高的确定,二是为推求其他水文数据而提供间接运用资料。

如Q=f(Z),s=(Z2-Z1)/L,水资源计算,水文预报中的上、下游水位相关法等。

其中Q为流量,以m3/s计;S为比降,以千分率或万分率表示;Z2、Z l分别为上、下比降断面的水位;L为上、下比降断面的间距,单位均以m计。

水位观测的常用设备有水尺和自记水位计两类。

按水尺的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直立式、倾斜式、矮桩式与悬锤式等。

观测时,水面在水尺上的读数加上水尺零点的高程即为当时的水位值。

可见水尺零点高程是一个重要的数据,要定期根据测站的校核水准点对各水尺的零点高程进行校核。

自记水位计能将水位变化的连续过程自动记录下来,有的还能将所观测的数据以数字或图像的形式远传室内,使水位观测工作趋于自动化和远传化。

在荷兰水文信息服务中心,从计算机屏幕上可直接调看或用电话直接询问全国范围内各测站当时的水位,而这些又几乎都是无人驻守测站。

水位的观测包括基本水尺和比降水尺的水位。

基本水尺的观测,当水位变化缓慢时(日变幅在0.12m以内),每日8时和20时各观测一次(称2段制观测,8时是基本时);枯水期日变幅在0.06m以内,用1段制观测;日变幅在0.12~0·24m 时,用4段制观测;依次8段、12段制等。

有峰谷出现时,还要加测。

比降水尺观测的目的是计算水面比降,分析河床糙率等。

其观测次数,视需要而定。

水位观测数据整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日平均水位、月平均水位、年平均水位的计算。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有二:1. 算术平均法计算:若一日内水位变化缓慢,或水位变化较大,但系等时距人工观测或从自记水位计上摘录,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2. 面积包围法:若一日内水位变化较大、且系不等时距观测或摘录,则采用面积包围法,即将当日0~24小时内水位过程线所包围的面积,除以一日时间求得(见图3-2),其计算公式为:[]n n n n n t z t t z t t z t t z t z z ∆+∆+∆++∆+∆+∆+∆+∆=--)()()(4811132221110 (3-1)如0时或24时无实测数据,则根据前后相邻水位直线内插求得。

根据逐日平均水位可算出月平均水位和年平均水位及保证率水位。

这些经过整理整理分析处理后的水位资料即可提供各生产单位应用。

如刊布的水文年鉴中,均载有各站的日平均水位表,年平均水位,年及各月的最高、最低水位。

汛期内水位详细变化过程则载于水文年鉴中的汛期水文要素摘录表内。

图3-2面积包围法示意图第三节流量测验一、概述流量是单位时间内流过江河某一横断面的水量,以m3/s计。

它是反映水资源和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水量变化的基本数据,也是河流最重要的水文特征值。

流量是根据河流水情变化的特点,在水文站上用各种测流方法进行流量测验取得实测数据,经过分析、计算和整理而得的资料,用于江河流量变化的规律,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服务。

测流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1 )流速面积法。

有流速仪法、航空法、比降面积法、积宽法(动车法、动船法和缆道积宽法)、浮标法(按浮标的形式可分为水面浮标法、小浮标法、深水浮标法等)。

(2 )水力学法。

包括量水建筑物和水工建筑物测流。

(3 )化学法。

又称溶液法、稀释法、混合法。

(4)物理法。

有超声波法、电磁法和光学法。

(5)直接法。

有容积法和重量法,适用于流量极小的沟涧。

本节主要介绍流速仪法测流。

二、流速仪法测流由于河流过水断面的形态、河床表面特性、河底纵坡、河道弯曲情况以及冰情等,都对断面内各点流速产生影响,因此在过水断面上,流速随水平及垂直方向不同而变化,即V=f(b,h)。

其中V 为断面上某一点的流速,b 为该点至水边的水平距离,h 为该点至水面的垂直距离。

因此,通过全断面的流量Q 为:⎰⎰⎰∙∙=⋅=B HA db dh h b f dA v Q 000),( (3-2)式中A 一一水道断面面积,dA 则为A 内的单元面积(其宽为db,高为dh),m 2; V 一一垂直于dA 的流速,m/s;B 一一水面宽度,m;H 一一水深,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