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晔《四知》原文及译文
四知文言文重点词翻译
《四知》者,汉·杨震之铭也。
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
其为文,简练而典雅,言辞精妙,寓意深远。
今译其文,以供学者参悟。
原文:《四知》者,谓天地之至理,人伦之极则也。
夫天地者,万物之所由生,人伦者,万事之所由起。
天地之大德,生而无疆;人伦之极,义而无穷。
是以君子居则思其源,动则思其终,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是故有备无患,无患则乐,乐则德行备矣。
翻译:《四知》者,说的是天地间最根本的道理,人世间最极致的准则。
天地是万物生成的源泉,人伦是万事起因的根源。
天地间最大的美德,是生生不息;人伦间的极致,是义无反顾。
因此,君子安居时思考事物的起源,行动时思考事物的终结,安于现状时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思考之后就会有所准备。
因此,有了准备就没有祸患,没有祸患就会快乐,快乐了就能具备美德。
重点词翻译如下:1. 四知:指四种知识,即知天地之理、知人伦之极、知德之生、知义之行。
2. 至理:极深的道理,最高的原理。
3. 极则:最高的准则,极致的规范。
4. 万物:宇宙间所有的事物。
5. 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如父子、夫妇、兄弟等。
6. 生而无疆:生生不息,没有界限。
7. 义而无穷:道义无穷无尽。
8.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9. 居:安居,处于某种状态。
10. 思其源:思考事物的起源。
11. 思其终:思考事物的终结。
12. 居安思危:在安宁的时候思考可能出现的危险。
13. 思则有备:思考之后就会有所准备。
14. 有备无患:有了准备就没有祸患。
15. 无患则乐:没有祸患就会快乐。
16. 德行:品德和行为。
通过以上翻译,我们可以了解到《四知》所蕴含的哲理。
它告诉我们,只有深入理解天地之理、人伦之极、德之生、义之行,才能做到居安思危,有备无患,从而快乐地生活,具备美德。
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修养、为人处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四知》原文与译文
《四知》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皎洁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清廉,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盛的吗?”
1/ 1。
初中语文 文言文《四知》原文与译文
《四知》原文与译文
原文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后汉书》
译文
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
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问题导读
1)文中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杨震高 尚品格的? 2)阅读课文,说说杨震是一位怎样的 官吏?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 这一形象的? 3)你是怎样看待杨震的行为的?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二、思考:
给予、赠送 “故人知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 自称故人 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 “暮夜无知者。” (送金这件事)在夜里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zhuō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无
本性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私下的贿赂 年长的人 有人 原先、过去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 /或 让 替开办 让 称作、号称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优厚
之: 到,往 谒: 拜见 遗: 赠送 厚: 丰厚
四知 bì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 代词 ,指 征召 四 即秀才 杨震 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 晋升或调动官职 动词,往、到 yè 经昌 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 拜见
zhì
过去
推举
来
wèi
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段落层次
反 衬
一、思考:
1、课文为表现第五伦大公无私,写了哪几件事? 2、既然第五伦如此大公无私,文章的题目为什么 取名《私心》?
3、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4、你认为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无私 、谦虚自省,内心坦荡,严于律己。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思想吗?为什么?
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
21.《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 探望 但 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 岂可谓无私乎?”
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诸子中有人有时候劝止他,他就斥责并让他们走开,官吏 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也把它们封上,他就像 这样的毫无私心。第五伦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以清 廉而著称,当时的人们把他比作西汉以贤良廉洁而著称的 贡禹。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 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第五伦 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 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是也始 终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 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 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 私心吗?”
你知道“清官” 还称作什么吗? 你能举出两个古 代的“清白吏”吗?
“青天”、“循吏”、 “良吏”、“廉吏”等
包 拯
寇 准
古文二则
私 心
识记字词
n 辄叱 zhéchì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蕴藉 jiè 安寝 qǐn 省 xǐng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 长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 齐国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 迁徙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 以以迁徙的次序作为姓氏。
五、主题:
通过讲述“杨震拒金、 据为子孙开产业”的故事, 赞扬了他清正廉洁、无私 坦荡的精神。
六: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四知》阅读答案7篇
《四知》阅读答案《四知》阅读答案7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知》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知》阅读答案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7.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辟:征召)B.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迁徙)C.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为:做,担任)D.以此遗之,不亦厚乎(以:拿,用)8.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天知道,神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人知道!9.从刻画杨震这个人物来说,文章第一句话属于侧面描写,作用是突出杨震的“贤能”或“才能” 。
(3分)10.“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这句话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3分)《四知》阅读答案2四知范晔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后转涿君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大家都知道范晔才华横溢,史学成就突出,其《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练习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举茂才()(2)道经昌邑()(3)故人知君()(4)后转涿郡太守()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3.根据内容填空。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四知原文及翻译
四知原文及翻译四知原文及翻译《四知》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
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相关内容,欢迎查看!原文杨震迁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译文杨震往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作为老朋友,我是了解你的,你不了解我,这是怎么回事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人知道!”王密惭愧地出门走了。
词语解释1、杨震:东汉人,东汉时高官,博学而廉洁。
2、东莱:古地名,今山东境内。
3、昌邑:汉代县名,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
4、茂才:即秀才,因避东汉光武帝刘秀讳,而改称茂才。
5、举:举荐。
6、怀:揣着,怀揣。
7、遗(wèi):给予,赠送。
8、故人:老朋友 (杨震自称) 。
9、知:了解。
知道。
10、何:为什么。
11、故旧长者:老朋友及德高望重的人。
12、为:担任。
13、之:到……去。
14、治:购置,经营。
15、迁:迁移。
16、公廉:公正廉洁。
公:公正,无私。
17、或:有的,有的人。
18、道:路。
19、故:与“新”相对。
20、谒:请托。
21、厚:重,深。
22、亦:也是。
23、子:你。
24、遗:赠送。
解释句子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翻译: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注:君不知故人的正确理解是你不了解我(不贪)的性格。
何谓无知者?翻译: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令,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典故1杨震为官疾恶如仇,敢于直谏。
永宁元年,他代替刘恺任司徒职务,第二年,邓太后逝世后,朝廷中皇帝身边的内宠开始横行。
四知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知道“清官”还称什么吗?你能 举出两个古代的“清白吏”吗?
"循吏"、"良吏"、"廉吏"
西门豹 、狄仁杰 、包拯 、 海瑞 、戴叔伦、于成龙
六:知识归类
一、关于任命、升调官职的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 征召
辟之
段落结构
zxxk
反 衬
四:整体感悟
1.第五伦是个怎样的人? 奉公守法 、毫无私心,清正廉明。 2.第五伦的私心是自私的思想吗?为什么?
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3.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第五伦的 公正无私。
4.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 表现第五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 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不少于20个 字。
段落层次分析
全文分成两层
一、正面表现第五伦的奉公无私(自“伦奉公 尽节……亦以此见轻”)。 一是“诸子或时谏止,(第五伦)辄叱遣之” 。 二是“吏人奏记便宜者,亦并封上”。 二、用第五伦自己的话来证明他的真无私(自 “或问伦曰……岂可以谓无私乎?”)。 一是对故人的友情。二是对儿子的亲情。由此 可知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样 写,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 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真无私、真正的 公正廉洁。
像这样 本性 què恭谨、
清廉 著称
朴实 诚实
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
比拟、 西汉大臣,以 宽容 不修整自己的 因为
比作 明经洁行著称
威严仪表
此见轻。
被看轻
三、效果反馈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译文 (2)
九年级(下)第六单元译文《四知》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私心》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与朱元思书》译文(那空间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
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清白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
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到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使人看了有寒凉之意,(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二则四知`私心(范晔)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 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 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五、归纳主题
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 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 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 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 操。
六写作特点
1.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2.语言朴实、发人深省。“岂可谓无 私”发人深省,让读者扪心自省。
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 者。” 了解 (送金这件事)在夜里
是没有人知道的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无 zhuō
调动(官职) 本性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有人 过去 年长的人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 /或 让 /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替 开办 让 称作、号称 欲令 为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私下的贿赂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侧面烘托衬托的手法来 刻画人物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六:知识归类
一、关于任命、升调官职的词
1、要点:从侧面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
2、A、昌邑县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并说“暮夜无知 时,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他拒不受贿,且态度坚决。 B、“故旧长者”提出“为开产业”时,震曰:“使后世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3、要点:贤明,做官清正廉洁,在金钱面前 不动心,做人刚正不阿,是老百姓的父母官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
辟之
2.举茂才 3.四迁荆州刺史、东莱
四知文言文翻译
四知文言文翻译四知文言文翻译文言文翻译不知道你擅长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四知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译文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举茂才( )(2)道经昌邑( )(3)故人知君( )(4)后转涿郡太守( )【小题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小题3】根据内容填空。
(2分)(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2分)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答:【小题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4分)答:【小题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2分)答:答案【小题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小题1】C【小题1】(1)杨震(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小题1】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
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古文二则《四知》、《私心》课文讲义一、基础梳理1、范晔(398―445)字蔚宗,小字挟。
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东)人。
南朝宋知名史学家、文学家。
官场多搓,后因事被杀死。
《宋书》本世传他:“博涉经史,善文章,能够楷书,晓音律。
”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帖繁补略,刊刻《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志却未顺利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
名篇存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它与《史记》【司马迁(西汉)】、《汉书》【班固(东汉)】、《三国志》【陈寿(西晋)】并说“前四史”。
2、《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今通行本共一百二十卷。
本纪、本纪部分为范晔撰,志未莱埃,范被杀死。
南朝梁刘昭挑司马彪《Chinian汉书》中的“八志”与之协调,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
文章风格趋向骈体,写下人故事情节,通俗易懂周详,生动感人。
且收录于了大量的东汉的散文、辞赋、诗歌。
学者们喻为兼具一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3、杨震(?一124),东汉大臣,弘农华阴(属今陕西)人,字伯起。
少好学,博览群经,当世誉“关西孔子”。
历任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司徒、大尉等职。
安帝乳母及中常侍樊丰等贪侈骄横,他多次上疏劝谏,樊丰诬之罢官,自杀。
4、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
他的祖先就是战国时齐国的田氏。
田氏在西汉初迁徒至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徒的次序做为姓氏。
二、重点虚实词:1、大将军邓骘/(zhì)言其(代词,所指杨震)贤/而建为(bì)(征召入伍)之,握(荐举、推选)田才(即为秀才),四迁于(晋升或调动官职)荆州刺史p东莱太守。
当之(动词,往、至)郡,道经昌邑,故(过去)所提(荐举、推选)荆州田才王密为昌邑而令,谒(yè)(谒见)见到,至夜/怀金十斤/以(去)遗(wèi)(给与、获赠)苍。
苍曰:“故人(汉代人在门生故吏面前自称为故人)知君,君无人知晓故人,何也?”墨曰:“暮夜无知者。
《四知》的原文与译文(本站推荐)
《四知》的原文与译文(本站推荐)第一篇:《四知》的原文与译文(本站推荐)原文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
” 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 密愧而出。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尝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令为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后汉书》译文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第二篇:《战国策》原文及译文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非必听实也。
故先王听谚言于市,愿公之听臣言也。
公求中立于秦,而弗能得也,善公孙郝以难甘茂,劝齐兵以劝止魏,楚、赵皆公之仇也。
臣恐国之以此为患也,愿公之复求中立于秦也。
”公仲曰:“奈何?”对曰:“秦王以公孙郝为党于公而弗之听,甘茂不善于公而弗为公言,公何不因行愿以与秦王语?行愿之为秦王臣也公,臣请为公谓秦王曰:‘齐、魏合与离,于秦孰利?齐、魏别与合,于秦孰强?’秦王必曰:‘齐、魏离,则秦重;合,则秦轻。
齐、魏别,则秦强;合,则秦弱。
’臣即曰:‘今王听公孙郝以韩、秦之兵应齐而攻魏,魏不敢战,归地而合于齐,是秦轻也,臣以公孙郝为不忠。
今王听甘茂,以韩、秦之兵据魏而攻齐,齐不敢战,不求割地而合于魏,是秦轻也,臣以甘茂为不忠。
故王不如令韩中立以攻齐,齐王言救魏以劲之,齐、魏不能相听,久离兵史。
2019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翻译
翻译《四知》译文杨震到东莱郡上任时,路过昌邑县,原先他所推荐的秀才王密,这时做昌邑县的县令,王密夜里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拜见,来赠送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人知道这事。
”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走了。
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素菜,出门步行。
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丰厚的吗?”《私心》译文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这样毫无私心。
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人)。
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被有些人看轻。
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始终也没有任用他。
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像这样,难道可以说没有私心吗?”第五伦所谓的“私心”是人之常情。
如对故人的友情、对儿子的亲情,第五伦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可信,这样的“私心”更能突出他的无私、公正廉洁。
《与朱元思书》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最新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
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7篇范晔《四知》原文及翻译(1)《欧阳晔传》原文及翻译原文: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然汝能听我言乎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译文:欧阳公,名讳晔,字日华。
从他还是平民时,不符合道义的馈赠他就不会接受;年轻时与他交往的亲戚好友,后来有的做了大官,欧阳公就终身不到他家。
他自己做了官处理事情很有魄力。
起初他任随州推官,案件中难以决断的有三十六件。
大洪山奇峰寺聚集了几百名僧人,转运使怀疑庙里积累的财物很多,是僧人们非法谋利所得,就派欧阳公前往把庙里的财物没收掉。
僧人们把一千两银子送给欧阳公,欧阳公笑着说:“我哪里用得着这些东西?但你们能听我的话吗?今年灾荒严重,你有六七万石粮食,能全部捐献给官府赈济灾民,那么我就不没收你们的财物。
”僧人们高兴地答应:“是。
”饥民们就靠着这些粮食全部活了下来。
?陈尧咨凭着官大钱多,骄横非常,下属官员没有敢抬头仰视他的。
在江陵时,他用私自铸造的钱币冒充官府出售的黄金,府吏持着文书,强迫下属官员在文书上签名。
四知文言文翻译闻
闻者,听也。
听,耳之官也。
耳,视听之官,能听能视,故闻者,以耳听事,以心悟道。
闻,有听闻之意,如《论语》中所言:“闻斯行诸?”闻,亦有感知之意,如《庄子》中所言:“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闻,更有了解之意,如《左传》中所言:“闻君有疾,不问安否,而问疾之所在。
”闻,乃是人类感知世界、了解事物的重要途径。
闻,可分为以下几种含义:一、听闻。
听闻,即听到消息、听到言论。
如《史记》中记载:“闻风而动,闻雷而惊。
”此处的闻,即听闻之意。
听闻之事,有好事,亦有坏事。
好事如《史记》中所言:“闻君有德,天下归心。
”坏事如《左传》中所言:“闻君有疾,不问安否,而问疾之所在。
”听闻之事,往往能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
二、感知。
感知,即通过五官感受到事物。
如《孟子》中所言:“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此处的闻,即感知之意。
感知事物,有助于人们了解世界,增长见识。
三、了解。
了解,即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
如《礼记》中所言:“闻善以行,闻恶以戒。
”此处的闻,即了解之意。
了解事物,有助于人们明辨是非,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听说。
听说,即从他人处得知消息。
如《诗经》中所言:“听说君子,乐只君子。
”此处的闻,即听说之意。
听说之事,往往来源于他人,故需辨别真伪。
五、传闻。
传闻,即未经证实的消息。
如《战国策》中所言:“传闻之,未之有也。
”此处的闻,即传闻之意。
传闻之事,往往具有不确定性,故需谨慎对待。
六、听命。
听命,即听从命令。
如《左传》中所言:“闻君命矣,敢不敬奉?”此处的闻,即听命之意。
听命于他人,是忠诚的体现。
总之,闻字在文言文中的含义丰富,既可指听闻、感知、了解,也可指听说、传闻、听命。
在使用闻字时,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含义。
以下是对闻字的一些例句翻译:1. 闻君有疾,不问安否,而问疾之所在。
(《左传》)翻译:听说您有病,不问您是否安好,而是询问您的病情所在。
2.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庄子》)翻译:听说了一百种道理,认为没有一种是自己所不能及的。
课外文言文
课外文言文(一)四知【南朝宋】范晔(杨)震少好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闻其贤而辟之闻:②当之郡之:③何谓无知谓:④故旧长者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3.本文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可贵品质?(二)言志①《论语》颜渊、季路侍②。
子曰:“盍③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④,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⑤。
”颜渊曰:“愿无伐⑥善,无施⑦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①本文选自《论语·公治长》,标题系编选者所加。
②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
侍:古代后辈陪从在尊长者之旁叫作侍。
③盍:何不。
④裘:轻暖的皮袄。
⑤憾:遗憾。
⑥伐:夸耀。
⑦施:表白。
1.下列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盍各言尔志(助词,无义)B.衣轻裘(名词活用为动词,穿)C.敝之而无憾(弄坏,使……破旧)D.无施劳(功劳)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友人惭,下车引之B.愿闻子之志C.学而时习之D.择其善者而从之3.请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言为心声”,本篇虽只写了孔子师徒三人的简短对话,却可由此窥见他们不同的心志。
请结合文中内容简析其中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三)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①,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晔《四知》原文及译文赏析
四知
范晔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之郡。
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转涿郡太守。
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选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
(1)举茂才()
(2)道经昌邑()
(3)故人知君()
(4)后转涿郡太守()
2.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B.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C.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D.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3.根据内容填空。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中的“其”是指___________
(2)“以此遗之”中的“此”是指___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个故事。
6.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出杨震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推举,选拔(2)取道(3)了解(4)调动
2.C
3.(1)杨震
(2)“清白吏子孙”(“清白吏子孙”的美名)
4.他(杨震)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他,到了夜里,(王密)怀里揣着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5.(1)杨震拒金(贿)。
(2)杨震拒绝“为开产业”。
6.贤明,刚直,清廉。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
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
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
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
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
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