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二册)课堂ppt
合集下载
国学课件ppt
![国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fd968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6.png)
《道德经》导读
总结词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主 要阐述老子关于道德、自然、天人合一 的思想,以及修身养性、治国安民的道 理。
VS
详细描述
《道德经》共81章,分为80章正文和1章 结论。正文采用韵文形式,语言简练、意 蕴深远,涉及哲学、政治、伦理、自然等 多个领域。
《庄子》导读
总结词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主要 阐述庄子关于齐物论、养生之道、自由逍遥 等思想,以及关于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的观 点。
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主张以法治国, 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李斯
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辅佐,主张以法治手段实现 国家统一。
商鞅
商鞅是秦国重要的改革家,主张以法治手段改革 社会,提高国家实力。
法家思想的历史发展与影响0102来自0304先秦时期
法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与儒家、墨家等思想并立。
历史发展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儒家、墨家等思想并立 ,自汉代以来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文学 、艺术、哲学、宗教等领域。它影响了中国的审美观念、 文学风格和道德观念。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道家思想也被世界其他文化所关注和接受,如在日本、韩 国等国家都有广泛的影响。它对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交流 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道家思想
REPORTING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它超 越了物质世界,也超越了时间和空间。
国学第二册
![国学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8eb4d09ec3d5bbfd0a74a4.png)
第3课首孝弟
shǒu xiào tì cì jiàn wén 首 孝 弟 , 次 见 闻。
zhī mǒu shù shí mǒu wén 知 某 数 , 识 某 文。 yī ér shí shí ér bǎi 一 而 十 , 十 而 百。 bǎi ér qiān qiān ér wàn 百 而 千 , 千 而 万。
第11课魏蜀吴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第12课炎宋兴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 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 并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
第15课苏老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第16课犬守夜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第5课高曾祖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第6课凡训蒙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
《国学2》中国古代哲学.ppt
![《国学2》中国古代哲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175d6cce69eae009581becde.png)
• 《老子》第一章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 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一个终极实在的概念。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 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地表 达出来。它是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然 的总体。“道”又不是一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一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变迁的 过程。道是整体与过程的统一。在人生论上,老子强调“不盈、 不争”、“致虚极,守静笃”(“虚极静笃”是一种得道的境界,虚静
第四部分 读书学习与人生道路
介绍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及读书与仕途等关系。
第二编 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代哲学与古 人智慧
中国哲学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哲学凝聚了中华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西方文化中宗教处 于核心地位,而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由哲学承 担。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生活 的意义,价值信念即安身立命的根据,都是透过中国哲学 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 精髓,则必须了解中国古代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活 跃,涌现岀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 子、庄子、孟子、孙子、韩非子、荀子等,形成儒家、 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学 派。在3000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 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 至今仍产生着影响。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有 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早期儒家、早期道家、中 国佛学、宋明理学。
这四大传统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智慧。 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 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 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把高尚的 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第四部分 读书学习与人生道路
介绍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及读书与仕途等关系。
第二编 传统文化的灵魂——古代哲学与古 人智慧
中国哲学在传统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哲学凝聚了中华
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灵魂。西方文化中宗教处 于核心地位,而中国文化中,宗教的功能基本上由哲学承 担。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宇宙的看法,对人生的看法,生活 的意义,价值信念即安身立命的根据,都是透过中国哲学 加以反映、凝结和提升的。要深入了解和把握传统文化的 精髓,则必须了解中国古代哲学。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哲学思想异常活 跃,涌现岀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墨子、老 子、庄子、孟子、孙子、韩非子、荀子等,形成儒家、 墨家、道家、名家、法家、阴阳家、兵家、农家等学 派。在3000年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 资源和思想传统,成为我们民族精神文化的不同基因, 至今仍产生着影响。而对中国哲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有 四大思想资源和思想传统:早期儒家、早期道家、中 国佛学、宋明理学。
这四大传统共同特点是,它们的智慧都是人生智慧。 中国哲学的智慧是从伟大精神人格中、从哲学家的实 践行为中流露或显现出来的。中国哲学家透视现在, 玄想未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把高尚的 理想拿到现实世界来实现。
国学PPT演示课件
![国学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dd8cb1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c.png)
愤泉
,, 读二
他是谁?
书十
籍七 3
尔彼 小既 生老 ,,
宜犹 早悔 思迟 。,
二十七岁开始发奋读书, 人家犹然后悔太迟,那么 作为我们小孩儿,正是读 书年纪,不好好读书,是 不是该感觉脸红呢?
4
劝学诗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5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
们,应该珍惜自己美好的年华,努力学习,切莫让可贵的时光从身边白白地
溜走。
那么,时间究竟有多快呢?
你看——春天刚刚来临,还没有发觉到,春草就绿了,转眼间,台阶前的 梧桐叶已经发黄了。
7
那些关于“劝学”的名言警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诗集·长歌行》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
晦,号晦庵,晚称晦翁, 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 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 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 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 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 殿十二哲者中。
6
劝学诗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人生到老,学问难成,因而必须爱惜光阴。这两句语重心长的话,劝导我
1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三字经》
2
苏洵,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苏轼
的父亲。二十五岁第一次应乡试举人,
不幸落第。这次失败,使他痛自检讨,
决心取出《论语》、《孟子》、韩愈
文来从头再读,二十七岁开始每日端
坐在书斋里,苦读不休者达六、七年,
始苏 发老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e285a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64.png)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总结词
国学的重要性与价值
详细描述
国学具有重要性和价值,它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基。通过学习国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 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同时,国学对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和人 类文明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国学课堂教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国学概述 • 国学经典导读 • 国学教学方法 • 国学教育实践 • 国学教育展望
01 国学概述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总结词
国学的定义与内涵
详细描述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统称,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 领域。它强调人文精神,注重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核心 。
总结词
国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详细描述
国学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明清时期的学术繁荣,不断演变和完善。如今,国 学教育逐渐复兴,越来越多的学者、教育机构和学生开始关注和重视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随着 全球化的推进,国学也正在走向世界,为世界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贡献。
02 国学经典导读
积极性。
课外实践:如何开展国学活动
文化体验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文化遗址等, 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主题活动
举办国学主题的征文、朗诵、书画等 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 的文化素养。
志愿服务
引导学生参与国学相关的志愿服务活 动,如传统文化推广、社区文化服务 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家庭作业
《大学》导读
总结词
儒家修身之道的指南
详细描述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主要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通过《大学 》导读,可以深入了解儒家的道德修养、治国理念、人生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培养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
![《国学课堂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e1c1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f.png)
《国学课堂教学》PPT课 件
让我们一起踏上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奇妙之旅!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 深入探索国学的魅力,了解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课程背景
中国国学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学科体系而闻名于世。这门课程旨在介绍国学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其 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课程,您将能够了解国学的核心概念,如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和佛教教义。您还将学习如何将 国学的智慧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案例
茶道
音乐之美
通过参与传统的中国茶道表演, 我们将亲身体验茶文化的魅力, 并了解其中的礼仪和哲学。
欣赏中国古典音乐的演奏,感 受音乐与国学之间的深厚关联 以及其在传承中的重要性。
建筑艺术
探索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价 值,了解其对中国文化和国学 望每个学员都能够对中国国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并 将其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从而创造出更加丰富、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内容
经典文化
探索经典著作,如《论 语》、《道德经》和《金 刚经》,并理解其核心思 想和主要观点。
礼仪文化
介绍古代礼仪制度和传统 习俗,了解其中蕴含的价 值观和道德规范。
书法艺术
学习中国书法的基本技巧 和艺术特点,感受汉字的 魅力和传统文化的独特之 处。
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线上资源的使用, 以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国学知识。
国学第二册[优质课资]
![国学第二册[优质课资]](https://img.taocdn.com/s3/m/2ceccddf680203d8ce2f2464.png)
第1课 人之初
优质课件
1
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优质课件
2
gǒu bù jiào xi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性 乃 迁,
jiàozhīdào guì yǐzhuān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优质课件
18
第5课高曾祖
优质课件
13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优质课件
22
第9课自羲农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优质课件
23
第10课周辙东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优质课件
1
rén zhīchū xìng běn shàn
人 之 初, 性 本 善。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性 相 近, 习 相 远。
优质课件
2
gǒu bù jiào xing nǎi qiān
苟 不 教,性 乃 迁,
jiàozhīdào guì yǐzhuān
yuē xǐ nù yuē āi jù 曰 喜 怒 , 曰 哀 惧。
ài wù yù qī qíng jù 爱 恶 欲 , 七 情 具。
páo tǔ gé mù shí jīn 匏 土 革 , 木 石 金。
sī yǔ zhú nǎi bā yīn 丝 与 竹, 乃 八 音。
优质课件
18
第5课高曾祖
优质课件
13
sān cái zhě tiān dì rén 三 才 者 , 天 地 人。
sān guāng zhě rì yuè xīng 三 光 者 , 日 月 星。
Sān gāng zhě jūn chén yì 三 纲 者 , 君 臣 义。
fù zǐ qīn fū fù shùn 父 子 亲 , 夫 妇 顺。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优质课件
22
第9课自羲农
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优质课件
23
第10课周辙东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国学二_精品PPT课件
![国学二_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ae2df0910ef12d2af9e73e.png)
长相思
白居易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Fra bibliotek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 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 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 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 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 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 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 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 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现在请你找找,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韵脚的字是第几声? 在哪些位置上?并标在横线上。
__ _ _ _ 流,_ _ _ _ _ 流。 _ _ _ _ _ 头,_ _ _ _ _愁。 __ _ _ _ 悠,_ _ _ _ _ 悠。 _ _ _ _ _ 休,_ _ _ _ _楼。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问:作者借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 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 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 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 “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 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 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 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白居易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Fra bibliotek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 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 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 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 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 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 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 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 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现在请你找找,这首词的韵脚有哪些?韵脚的字是第几声? 在哪些位置上?并标在横线上。
__ _ _ _ 流,_ _ _ _ _ 流。 _ _ _ _ _ 头,_ _ _ _ _愁。 __ _ _ _ 悠,_ _ _ _ _ 悠。 _ _ _ _ _ 休,_ _ _ _ _楼。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长相思
• 汴水流,泗水流, •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问:作者借景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 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 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 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 “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 复杂感情。特别是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 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 富、词浅昧深的特点。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ab1743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0.png)
意义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第二册(优质课资)32页PPT
![国学第二册(优质课资)32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2dbc83b307e87101f696d7.png)
国学第二册(优质课资)
16、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国学(第二册)课堂共37页
![国学(第二册)课堂共3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5b4e8df1a37f111f0855b3a.png)
国学(第二册)课堂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国学讲座2课件
![国学讲座2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ffcd0552ea551810a687e8.png)
力量感凸显。这几句诗中未写“我”,但前 两句意象明显带有象征性。
概念式语句、明晰的句法、 精确的指义、易于公式化
语句直接出自于内心体验、语 法松散、模糊性朦胧性的指义
儒家:入世 道家:出世 佛家:厌世、超世
出世的 精神
做入世 的事业
儒佛圆融的人生境界
道德理 想主义
宗教现 世主义
审美浪漫 主义
8
Ø 珍惜历史、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的记忆
Ø 学习国学经典,本质就是找回丢失了很久 的民族记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 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Ø 朱熹引尹焞《论语解》:“君臣以义合者也,故 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Ø 《二程遗书》卷五:“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婴儿
成人
婴儿
成人
不同的经验系统,使我们与古圣贤很 隔膜。犹如一个只会下围棋的人,碰 上一个只会设计计算机程序的人。
6
Ø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周易·系辞传上》)
2013-9-27
Ø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心的经典:圣严法师讲心经 陕西师大出版社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复旦大学出版社
说文解字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孙子兵法 闲情偶寄
2
2013-9-27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1997 沈志华,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中华书局2009
余嘉锡.世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 爱好学习,广交朋友,有自己的坚守。
概念式语句、明晰的句法、 精确的指义、易于公式化
语句直接出自于内心体验、语 法松散、模糊性朦胧性的指义
儒家:入世 道家:出世 佛家:厌世、超世
出世的 精神
做入世 的事业
儒佛圆融的人生境界
道德理 想主义
宗教现 世主义
审美浪漫 主义
8
Ø 珍惜历史、保护历史,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的记忆
Ø 学习国学经典,本质就是找回丢失了很久 的民族记忆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 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
Ø 朱熹引尹焞《论语解》:“君臣以义合者也,故 君使臣以礼,则臣事君以忠。”
Ø 《二程遗书》卷五:“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婴儿
成人
婴儿
成人
不同的经验系统,使我们与古圣贤很 隔膜。犹如一个只会下围棋的人,碰 上一个只会设计计算机程序的人。
6
Ø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 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 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 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 情。(《周易·系辞传上》)
2013-9-27
Ø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
心的经典:圣严法师讲心经 陕西师大出版社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讲记,复旦大学出版社
说文解字 资治通鉴 世说新语 孙子兵法 闲情偶寄
2
2013-9-27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释.岳麓书社1997 沈志华,等.资治通鉴(文白对照).中华书局2009
余嘉锡.世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t 爱好学习,广交朋友,有自己的坚守。
国学(第二册)课堂ppt
![国学(第二册)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53f3ca33d4b14e852468f6.png)
7、“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号称“四诗”,应当好好吟诵。
大意: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 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
辨。/三传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榖
梁赤所著的《榖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 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
种材料制作乐器,所以这八种材料称为“八音”。
大意: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生下我身,我再生我儿子,儿子又生 我孙。 由自己的子孙,再生曾孙、玄孙,传宗接代九辈,延续繁衍不
停。
父子间重恩情,夫妇间应和顺,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谦恭 ,长对幼讲尊卑,朋对友守信用,君对臣应尊重,臣对君须忠 诚。 以上十义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共同遵循。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我、儿子、孙子、曾孙、玄 孙
大意: 明太祖朱元璋,常年统帅军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来将皇位传
给了孙子建文帝,然而仅四年,建文帝的叔叔朱棣便夺取了皇位。
迁都北京,年号永乐,明朝一直延续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才宣告 灭亡。 清太祖努尔哈赤,奉承上天授命,平定四方,统一女真各部。 到了清世祖顺治帝时,入主中原,统一了全国,清朝前后一共经历 了十二位皇帝后,最终灭亡。 读古代史书时,必须详考史料,了解古往今来,这样才能像是亲眼 看到历史一样。 一边口中诵读,一边心中思考,早晚专注于此,才能够真正学好。
大意: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 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 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 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后来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
国中国文第二册第十课-
![国中国文第二册第十课-](https://img.taocdn.com/s3/m/545a1df2bb4cf7ec4afed0a5.png)
『愛蓮說』重點提示
• 一、文體:論說文。 • 二、綱領:蓮花的特質及君子的美德。 • 三、開頭:冒題法。 • 四、結尾:要點歸結法。 • 五、結構:如下表。
『愛蓮說』課文結構分析表
一、第一段
(一)點題
一、第一段
(一)
陪襯:晉陶淵明獨愛菊。 反襯: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 主題:予獨愛蓮
(二)蓮的特質
仙康花::花金尾薇蓮瑰:
人乃 牡朱 香花
梅
掌馨 丹槿
花
花顏 花語
花之香頌
‧荷(蓮) ‧睡蓮 ‧牡丹 ‧菊
花之四君子
‧梅 ‧蘭 ‧竹 ‧菊
荷(蓮):健康‧名譽‧君子
‧製芰荷以為衣兮, 集芙蓉以為裳。 ─屈原。
‧灼若芙蕖出綠波。 ─曹植。
‧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飾。 ─李白。
荷:蓮葉何田田
睡蓮:信仰‧純潔的心
(原文據清儀封張伯行正誼堂木刻《周濂溪先生全集》卷之八)
愛蓮說(語譯)
第一段: 水中陸上各種草木的花,可愛的很多:東晉
陶淵明特別喜愛菊花;從唐朝以來,一般人非常喜愛 牡丹。我偏愛蓮花的從水底爛泥長出卻不受汙染,生 長在清水中卻不妖媚;蓮葉柄中心通達,外表挺直, 蓮葉沒有像藤類纏繞蔓生的細莖,也沒有歧出的枝枒; 香氣越遠越清雅,高高潔淨地直立著,只可以從遠處 觀賞,而不可以輕慢地接近玩弄。 第二段:
(3)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2.譬喻法
(1)菊,(如) 花之隱逸者也; (2)牡丹,(如) 花之富貴者也﹔ (3)蓮, (如) 花之君子者也。
3.映襯法
(1)『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盛愛 牡丹』-『予獨愛蓮』。
4.倒裝法
(1)『菊之愛』,是愛菊的倒裝句。 (2)『牡丹之愛』,是愛牡丹的倒裝句。 (3)『蓮之愛』,是愛蓮的倒裝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 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 量。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 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 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这是每 个孝顺父母的孩子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 和友爱兄长的道理,也是每个小孩子自幼就应该知道的。Fra bibliotek大意:
小朋友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悌长敬兄的道理,然后还 要懂得一些生活常识。要会数数、会识字,懂得文化知识。比 如,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要懂得怎么 计算这些数字。
再比如,天、地、人被人们称为“三才”;日、月、星被人 们称为“三光”,这样的生活常识也应该知道。还有在社会、 家庭伦理方面,君臣的相处要合乎道义、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 相爱、夫妇之间要和谐相处,这“三纲”也要记住。再比如,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永不停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 核心,对这些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
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是这样的。
大意:
狗可以看家守夜,鸡能够鸣叫报晓,如果不用心学习,怎么能够称为人 呢?
春蚕吐丝,蜜蜂酿蜜,人如果不勤奋学习,就还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了就可以学以致用。上可以报效君主,下可以造 福百姓。 可以使自己扬名立万,使父母地位显赫,为祖宗增添光彩,也能够福荫 子孙。 别人留给后代的是满箱子的金银财宝,而我只用这部《三字经》来教导 儿孙。 勤奋学习一定有所收获,贪玩戏游毫无意义,就以此为戒,勉励自己努 力学习吧。
大意: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 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 段:春秋和战国。春秋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 公五位诸侯先后称霸;战国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也 纷纷崛起。/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吞并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统一 的王朝。秦传到第二代皇帝时,天下又开始大乱,楚汉争雄。汉高 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到了孝平帝时,汉朝政权被王莽 篡夺了。/汉光武帝刘秀夺回了王朝,此后被称为“东汉”。东汉延 续了四百年,最后在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 秦 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 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 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大意:
赵匡胤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十八代之后,北 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形成南北混战的局面。
宋朝统治的同时,北方的辽、金也各自建国称帝。金灭辽的时候,宋朝 依然存在。
元兴起之后,灭掉金国,宋朝也一同被灭掉了。元入主中原后,又兼并 了各个少数民族。存在了九十年之后,元朝灭亡了。
大意:
从伏羲神农开始,再到皇帝,三者合称为“三皇”,他们 生活在远古时代。/唐尧和虞舜,并称“二帝”,他们都采用 选贤与能,揖让天下的禅让制,所以他们的时代被称为盛世。 /夏代有大禹,商代有成汤,周代开国之君有文王、武王,这 三代开国之君被后世称为“三王”。/夏代国君的继承开始父 死子继,所以天下就成了“家天下”,夏代存在了四百年,夏 朝的社稷最终灭亡。/成汤讨伐夏朝,建立了商朝,经过六百 年,到了商纣王时灭亡了。/周武王开始讨伐商纣王,建立周 王朝,它经历了八百年,是三代当中时代最长久的。
后来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 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 建立起唐朝。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 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大意:
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东西叫做“五行”,是中国古代人认为的五 种组成宇宙万物的要素。 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是我们五种重要的道德品质,我 们要一直遵守,不能怠慢疏忽。 稻子、高粱、豆类、麦子、黄米和小米称为“六谷”,我们日常所持的 食物。 马、牛、羊、鸡、狗和猪是“六畜”,是被我们人类驯化饲养的六种动 物。 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欢、讨厌和欲望,合起来叫做“七情”, 是人天生就有的七种感情。 我国古代人用葫芦、陶土、皮革、木材、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这八 种材料制作乐器,所以这八种材料称为“八音”。
大意:
明太祖朱元璋,常年统帅军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来将皇位传 给了孙子建文帝,然而仅四年,建文帝的叔叔朱棣便夺取了皇位。
迁都北京,年号永乐,明朝一直延续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才宣告 灭亡。
清太祖努尔哈赤,奉承上天授命,平定四方,统一女真各部。 到了清世祖顺治帝时,入主中原,统一了全国,清朝前后一共经历 了十二位皇帝后,最终灭亡。 读古代史书时,必须详考史料,了解古往今来,这样才能像是亲眼 看到历史一样。 一边口中诵读,一边心中思考,早晚专注于此,才能够真正学好。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 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 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 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四书:《大》《孟》《论》《中》
第七课
大意:
1、读通了《孝经》,读熟了四书,就能开始读六经了。 2、《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春秋》,再加上已经失 传的《乐经》,被称为六经,应要求自己用心阅读。(五经) 3、《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 4、《尚书》的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等几种,内 容非常精妙高深。 5、周公写作《周礼》,记载了周朝六部官制的情况,保存了当时的政治制 度。 6、戴德和戴圣编定了《礼记》,记述了圣人的言论,使古代的礼乐制度得 以留存完备。 7、“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号称“四诗”,应当好好吟诵。
只抚养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失;只教育而不严格约束, 这是老师不负责任。
大意:
小朋友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 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会感慨自己一生碌碌无为。
玉石不经雕琢就成不了精美的器物;孩子不学习,就不会知 道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 学习到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大意: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生下我身,我再生我儿子,儿子又生 我孙。 由自己的子孙,再生曾孙、玄孙,传宗接代九辈,延续繁衍不 停。 父子间重恩情,夫妇间应和顺,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谦恭 ,长对幼讲尊卑,朋对友守信用,君对臣应尊重,臣对君须忠 诚。 以上十义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共同遵循。
大意: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 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 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 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大意: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 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 辨。/三传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榖 梁赤所著的《榖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 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 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杨雄、文中子王通、老子和庄子。他 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 时必须要考究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 史中记取教训。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我、儿子、孙子、曾孙、玄 孙
大意:
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 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 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共有二十篇。是孔子 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的言论。/《孟子》是孟 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 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 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主张。
大意: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 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 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朝的刘晏,七岁的年纪。他被人们认为是神童,可以成为 校对文字的官员。
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大家刚刚开启学习生活, 如果想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勤勉努 力。
国学
第二册
苏淑婷 制
大意:
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天性本来是美好善良的。天性 虽然都相似,但习惯却相差很远。如果不好好教导,天性 就会发生转变。教育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始 终如一。
从前孟子的母亲,安家定居前会慎重选择邻居,孟子 逃学回家,孟母就剪断织布来警示他不可半途而废。 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他教养的五个儿子, 都声名远扬。
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 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 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这是每 个孝顺父母的孩子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 和友爱兄长的道理,也是每个小孩子自幼就应该知道的。Fra bibliotek大意:
小朋友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悌长敬兄的道理,然后还 要懂得一些生活常识。要会数数、会识字,懂得文化知识。比 如,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要懂得怎么 计算这些数字。
再比如,天、地、人被人们称为“三才”;日、月、星被人 们称为“三光”,这样的生活常识也应该知道。还有在社会、 家庭伦理方面,君臣的相处要合乎道义、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 相爱、夫妇之间要和谐相处,这“三纲”也要记住。再比如, 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永不停息,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 核心,对这些知识也应该有所了解。
有所作为的人,更应该是这样的。
大意:
狗可以看家守夜,鸡能够鸣叫报晓,如果不用心学习,怎么能够称为人 呢?
春蚕吐丝,蜜蜂酿蜜,人如果不勤奋学习,就还不如这些小动物呢。 小时候勤奋学习,长大了就可以学以致用。上可以报效君主,下可以造 福百姓。 可以使自己扬名立万,使父母地位显赫,为祖宗增添光彩,也能够福荫 子孙。 别人留给后代的是满箱子的金银财宝,而我只用这部《三字经》来教导 儿孙。 勤奋学习一定有所收获,贪玩戏游毫无意义,就以此为戒,勉励自己努 力学习吧。
大意:
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 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东周分为两个阶 段:春秋和战国。春秋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 公五位诸侯先后称霸;战国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也 纷纷崛起。/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吞并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统一 的王朝。秦传到第二代皇帝时,天下又开始大乱,楚汉争雄。汉高 祖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到了孝平帝时,汉朝政权被王莽 篡夺了。/汉光武帝刘秀夺回了王朝,此后被称为“东汉”。东汉延 续了四百年,最后在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 秦 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 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 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大意:
赵匡胤接受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十八代之后,北 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形成南北混战的局面。
宋朝统治的同时,北方的辽、金也各自建国称帝。金灭辽的时候,宋朝 依然存在。
元兴起之后,灭掉金国,宋朝也一同被灭掉了。元入主中原后,又兼并 了各个少数民族。存在了九十年之后,元朝灭亡了。
大意:
从伏羲神农开始,再到皇帝,三者合称为“三皇”,他们 生活在远古时代。/唐尧和虞舜,并称“二帝”,他们都采用 选贤与能,揖让天下的禅让制,所以他们的时代被称为盛世。 /夏代有大禹,商代有成汤,周代开国之君有文王、武王,这 三代开国之君被后世称为“三王”。/夏代国君的继承开始父 死子继,所以天下就成了“家天下”,夏代存在了四百年,夏 朝的社稷最终灭亡。/成汤讨伐夏朝,建立了商朝,经过六百 年,到了商纣王时灭亡了。/周武王开始讨伐商纣王,建立周 王朝,它经历了八百年,是三代当中时代最长久的。
后来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 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 建立起唐朝。
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 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大意:
水、火、木、金、土这五种东西叫做“五行”,是中国古代人认为的五 种组成宇宙万物的要素。 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是我们五种重要的道德品质,我 们要一直遵守,不能怠慢疏忽。 稻子、高粱、豆类、麦子、黄米和小米称为“六谷”,我们日常所持的 食物。 马、牛、羊、鸡、狗和猪是“六畜”,是被我们人类驯化饲养的六种动 物。 高兴、生气、悲伤、恐惧、喜欢、讨厌和欲望,合起来叫做“七情”, 是人天生就有的七种感情。 我国古代人用葫芦、陶土、皮革、木材、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这八 种材料制作乐器,所以这八种材料称为“八音”。
大意:
明太祖朱元璋,常年统帅军队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后来将皇位传 给了孙子建文帝,然而仅四年,建文帝的叔叔朱棣便夺取了皇位。
迁都北京,年号永乐,明朝一直延续到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才宣告 灭亡。
清太祖努尔哈赤,奉承上天授命,平定四方,统一女真各部。 到了清世祖顺治帝时,入主中原,统一了全国,清朝前后一共经历 了十二位皇帝后,最终灭亡。 读古代史书时,必须详考史料,了解古往今来,这样才能像是亲眼 看到历史一样。 一边口中诵读,一边心中思考,早晚专注于此,才能够真正学好。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 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 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 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四书:《大》《孟》《论》《中》
第七课
大意:
1、读通了《孝经》,读熟了四书,就能开始读六经了。 2、《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春秋》,再加上已经失 传的《乐经》,被称为六经,应要求自己用心阅读。(五经) 3、《连山》、《归藏》和《周易》,合称三易。 4、《尚书》的文体有“典”“谟”“训”“诰”“誓”“命”等几种,内 容非常精妙高深。 5、周公写作《周礼》,记载了周朝六部官制的情况,保存了当时的政治制 度。 6、戴德和戴圣编定了《礼记》,记述了圣人的言论,使古代的礼乐制度得 以留存完备。 7、“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号称“四诗”,应当好好吟诵。
只抚养而不教育,是父亲的过失;只教育而不严格约束, 这是老师不负责任。
大意:
小朋友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 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会感慨自己一生碌碌无为。
玉石不经雕琢就成不了精美的器物;孩子不学习,就不会知 道各种为人处世的准则。
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 学习到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大意:
高祖、曾祖、祖父,父亲生下我身,我再生我儿子,儿子又生 我孙。 由自己的子孙,再生曾孙、玄孙,传宗接代九辈,延续繁衍不 停。 父子间重恩情,夫妇间应和顺,兄对弟要友爱,弟对兄要谦恭 ,长对幼讲尊卑,朋对友守信用,君对臣应尊重,臣对君须忠 诚。 以上十义是为人处世的准则,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共同遵循。
大意:
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 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 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 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大意:
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 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 辨。/三传就是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榖 梁赤所著的《榖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经传都读熟了 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 事的本末因果。/五子是指荀子、杨雄、文中子王通、老子和庄子。他 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 时必须要考究家族世代相承的系统,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 史中记取教训。
九族:高祖、曾祖、祖父、父亲、我、儿子、孙子、曾孙、玄 孙
大意:
凡是教导刚入学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 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 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论语》共有二十篇。是孔子 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的言论。/《孟子》是孟 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 的言论。/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 不变的意思。/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的主张。
大意:
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 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 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朝的刘晏,七岁的年纪。他被人们认为是神童,可以成为 校对文字的官员。
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大家刚刚开启学习生活, 如果想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要以他们为榜样,勤勉努 力。
国学
第二册
苏淑婷 制
大意:
人在刚生下来的时候,天性本来是美好善良的。天性 虽然都相似,但习惯却相差很远。如果不好好教导,天性 就会发生转变。教育的有效方法,关键在于坚持不懈、始 终如一。
从前孟子的母亲,安家定居前会慎重选择邻居,孟子 逃学回家,孟母就剪断织布来警示他不可半途而废。 有个叫窦燕山的人,家教严格有方,他教养的五个儿子, 都声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