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5
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

12
例子:
1)乙醛分子在160, 180,290nm处产生吸收,它们对应的电子跃迁类型分别是:
2)环戊烯(190nm)、甲醚(185nm)、三乙胺(195nm)分别对应的跃迁类型是: 3)一化合物可能是=N-CH2-CH2-CH3或=N-CH=CH2其紫外吸收光谱为: 该化合物是何种化合物?
<100
吸收带的划分:落在200-780 nm的紫外-可见光区的吸收可以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在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以及定量分析中常用。
18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
电荷转移吸收谱带涉及的是给予体的一个电子向接受体的一个电子轨道上 的跃迁,激发态是这一内氧化还原过程的产物。电荷转移过程可表示如下:
hv CO R
光的粒子性是指光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量子化的能量子(即光子)组成。 光子能量为E=h= hc/n。h 为Plank常数,h=6.626×10-34Js。
3
➢电磁辐射与光谱分析法
物质具有能量,是诱电体。物质与光的作用可看成是光子对能量的授受,即 h=E1-E0,该原理广泛应用于光谱解析。电磁辐射与物质的作用本质是物质吸 收光能后发生跃迁。跃迁是指物质吸收光能后自身能量的改变。因这种改变 是量子化的,故称为跃迁。不同波长的光,能量不同,跃迁形式也不同,因 此有不同的光谱分析法。
190
280
CO
190
160
COOH
204
9000 20
2000
41
*
n
*
n
*
*
n
*
COOR
205
50
第三单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8:19:17
3.2.2选择合适的空白(参比)溶液
空白(参比)溶液作用 校正仪器的 T 100%或A为零
消除来自于溶剂、 试剂、器皿及试样 的干扰吸收
测得的A真正反映待测溶液吸光强度
18:19:17
常见的空白(参比)溶液
溶剂空白——待测物与显色剂的反应产物有吸收-纯溶剂(水) 试剂空白——显色剂或其他试剂略有吸收
不随c和b的改变而改变; 定性鉴定参数; λmax处εmax最大; εmax越大,吸光能力越强,灵敏度越高。
Instrumental Analysis
18
透光度(透光率T)
吸光度A: 透光度T : 入射光透过溶液的程度
T = I / I0 A、T 关系: A = -lg T
18:19:17
光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
Instrumental Analysis
26
①入射狭缝:光源的光由此进入单色器
②准光装置:透镜或反射镜使入射光成为平行光束 ③色散元件:将复合光分解成单色光-棱镜或光栅
④聚焦装置:透镜或凹面反射镜将单色光聚焦至出射狭缝
⑤出射狭缝 800
λ1
白光
准直 入射 透镜 狭缝
18:19:17
600 500 400
34
三种不同类型分光光度计比较
18:19:17
3 测量条件的选择
3.1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反应选择
显色条件选择
干扰及消除
3.2 吸光度测量条件的选择
入射波长 参比溶液 A读数范围
18:19:17
3.1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显色剂
这种被测元素在某种试剂的作用下,转变成有色化 合物的反应叫显色反应,所加入试剂称为显色剂。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1 概述物质的吸收光谱本质上就是物质中的分子和原子吸收了入射光中的某些特定波长的光能量,相应地发生了分子振动能级跃迁和电子能级跃迁的结果。
由于各种物质具有各自不同的分子、原子和不同的分子空间结构,其吸收光能量的情况也就不会相同,因此,每种物质就有其特有的、固定的吸收光谱曲线,可根据吸收光谱上的某些特征波长处的吸光度的高低判别或测定该物质的含量,这就是分光光度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
分光光度分析就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研究物质的成分、结构和物质间相互作用的有效手段。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定量分析基础是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
即物质在一定波长的吸光度与它的吸收介质的厚度和吸光物质的浓度呈正比。
当分子中含有一个或更多的生色基团(即具有不饱和键的原子基团),辐射就会引起分子中电子能量的改变。
常见的生色团有:如果两个生色团之间只隔一个碳原子,则形成共轭基团,会使吸收带移向较长的波长处(即红移),且吸收带的强度显著增加。
当分子中含有助色基团(有未共用电子对的基团)时,也会产生红移效应。
常见的助色基团有:-OH, -NH2, -SH, -Cl, -Br, -I。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从问世以来,在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相关学科发展的基础上,促使分光光度计仪器的不断创新,功能更加齐全,使得光度法的应用更拓宽了范围。
目前,分光光度法已为工农业各个部门和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所广泛采用,成为人们从事生产和科研的有力测试手段。
我国在分析化学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在分光光度分析方法和仪器的制造方面在国际上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
1.2 特点分光光度法对于分析人员来说,可以说是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几乎每一个分析实验室都离不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点为:(1)应用广泛由于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紫外可见区都有吸收,因此均可借此法加以测定。
到目前为止,几乎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除少数放射性元素和惰性元素之外)均可采用此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E=A / C C为100ml溶液中所含被测物质的重量 (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g
(C = 0.003001g ×(1-水分)/ 100ml)
二.鉴别: 按各该品种项下的规定,测定供试品
溶液在有关波长处的最大及最小吸收,有 的并须测定其各最大吸收峰值或最大吸收 与最小吸收的比值,均应符合规定。
在高精度的分析测定中(紫外区尤其 重要),吸收池要挑选配对。因为吸收池 材料本身的吸光特征以及吸收池的光程长 度的精度等对分析结果都有影响。
玻璃吸收池因为能吸收紫外光,故只 能用于320nm以上的可见光区。
石英吸收池因不吸收紫外光而常用 于300nm以下的紫外光区,但也可用于 可见光区。
最常用的光路长度为: 1cm的吸收池。
表示方法:
(1)百分吸收系数(E):
以
E 1% 1cm
表示。
E=A/C(%)×L(cm)
中国药典规定的吸收系数即为
E 1% 1cm
。
在用吸收系数法计算含量时,E11c%m 通常要
大于100
(2)摩尔吸收系数(ε):
当溶液的浓度(C)为1mol/L,光路长 度(L)为1cm时,相应的吸光度为摩尔吸 收系数,以ε表示。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 范围为190~900nm。
第二节 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吸收系数
1.光吸收基本定律: 比尔—郎伯(Beer—Lambert)定律
为光吸收基本定律,是分光光度分析的 理论基础。 Lambert于1730年提出了光 强度与吸收介质厚度的关系。1852年 Beer提出了光强度与吸收介质中吸光物 质浓度之间的关系。
光源为空心阴极灯。每种元素都 有各自的空心阴极灯,因此原子 吸收光谱是锐线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2.2 波长扫描:分别将两个比色皿装上空 白溶液和样品溶液,放入比色槽中,拉动 拉杆使光路孔对准空白溶液,按[Start/Stop] 键进行谱图扫描(如想终止扫描再次按 [Start/Stop]键),待仪器自动进行基线校正, 提示拉入样品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有扫 描图谱出现,下方有相应的数据处理选项 ①Process ②Baseline(重新进行基线校正) ③Print。
朗伯-比尔定律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理 论基础。
Alg1lgI0 ECL TI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I0、I分别为入射光
和透过光的强度;E为吸光系数,当c用物质的量浓 度表示,L用厘米表示,用ε代替E,称为摩尔吸光 系数,单位为(L·mol-1·cm-1);当c用百分浓度 (g/100mL),L用厘米表示时,用E1cm1%表示E,称 为比吸光系数。它们的关系如下:
4 要点与注意事项
4.1 开机前将样品室内的干燥剂取出, 仪器自检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盖。
4.2 比色皿内溶液以皿高的2/3~4/5为 宜,不可过满以防液体溢出腐蚀仪器。 测定时应保持比色皿清洁,池壁上液 滴应用滤纸擦干,切勿用手捏透光面。 测定紫外波长时,需选用石英比色皿。
2. 使用 仪器自检结束后(7个自检项目均出现
OK字样),按[MAIN MENU]键(主 菜单),屏幕显示如下5个功能项: 1. Phtometry(定量运算);2. Wavelength Scan(波长扫描模式);3. Time Scan (时间曲线扫描);4. System(系统校 正);5. Data display(光度直接测量 模式)。根据需要测量的实验项目按相
§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主要部件的性能与作用 基本结构: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跃迁:可以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很大。
➢ n*跃迁:发生在含有杂原子(O、N、S、P 、卤素等)的不饱和化合物中,其最大摩尔吸 光系数max 比较小。
二、常用术语
➢ *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产生电子跃迁的基团 。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
➢ *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却能增强 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即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其 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增加其强度。通 常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OH、 -NH2、-OR、-SH、-SR、-Cl、-Br、-I等。
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 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
(4)光多道二极管阵列检测分光光度计
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
可在0.1秒内获得190~ 820nm范围的全光光谱。 用于追踪化学反应的反应 动力学研究。 操作简单,只需将样品放 入无盖开放式样品室,并 点击“开始”即可。
音:
1 暗噪音:检测器与放大电路等各部件不确定性引起。
2 讯号噪音:亦称讯号散粒噪音 电子跃迁的不相等性
测量光强的不确定性
c 0.434K 1 1 c lgT T
➢ 当相对误差 c/c 最小时,求得T=0.368 或 A=0.4343。即当 A=0.4343 时,误差最小!
➢ 通常可通过调节溶液浓度或改变光程l 来控制 A 的读数在 0.2~0.7 范围内。
2. 杂散光 从单色器得到的单色光中与所需波长相 隔较远的光。
3. 散射光与反射光 使透光强度减弱 ,吸光度值偏高。
4. 非平行光 使l 增大影响测量值
(三)透光率测量误差T
由于光源不稳定性、读数不准等带来的误差。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为物质定量分析的依据。
⑤在λ max处吸光度随浓度变化的幅度最大,所以测定
最灵敏。吸收曲线是定量分析中选择入射光波长的重要
依据。
6
3.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物质分子内部三种运动形式:
(1)电子相对于原子核的运动;
(2)原子核在其平衡位置附近的相对振动; (3)分子本身绕其重心的转动。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在微观上出现分子由较低的能级跃迁到较高的 能级; 在宏观上则透射光的强度变小。若用一连续辐 射的电磁波照射分子,将照射前后光强度的变 化转变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然后以波长为 横坐标,以电信号(吸光度 A)为纵坐标,就 可以得到一张光强度变化对波长的关系曲线 图——分子吸收光谱图。
4
吸收曲线的讨论:
极性增加,激发态比基态能量有更多的下降,发生红移。 随溶剂极性增加,吸收光谱变得平滑,精细结构消失。
22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σ 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
生跃迁;
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 吸收波长λ <200 nm;
例:甲烷的λ max为125nm , 乙烷λ max为135nm。
化合物 H2O CH3OH CH3CL CH3I CH3NH2 max(nm) 167 184 173 258 215 emax 1480 150 200 365 600
24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 紫外区,ε max一般在104L·mol-1·cm-1以上,属于强吸收。
18
生色团 烯 炔 羧基 酰胺基 羰基 偶氮基 硝基 亚硝基 硝酸酯
溶剂 正庚烷 正庚烷 乙醇 水 正己烷 乙醇 异辛酯 乙醚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040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吸收系数()的规定值
吸收系数()
的许可范
围
(2)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用本法测定时,吸收系数通常应大于100,并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计算分光光度法计算分光光度法有多种,使用时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方法进行。
当吸光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波长的微小变化可能对测定结果造成显著影响,故对照品和供试品的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计算分光光度法一般不宜用作含量测定。
(4)比色法供试品本身在紫外-可见光区没有强吸收,或在紫外光区虽有吸收但为了避免干扰或提高灵敏度,可加入适当的显色剂,使反应产物的最大吸收移至可见光区,这种测定方法称为比色法。
用比色法测定时,由于显色时影响显色深浅的因素较多,应取供试品与对照品或标准品同时操作。
除另有规定外,比色法所用的空白系指用同体积的溶剂代替对照品或供试品溶液,然后依次加入等量的相应试剂,并用同样方法处理。
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后,按上述(1)法计算供试品浓度。
当吸光度和浓度关系不呈良好线性时,应取数份梯度量的对照品溶液,用溶剂补充至同一体积,显色后测定各份溶液的吸光度,然后以吸光度与相应的浓度绘制标准曲线,再根据供试品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其相应的浓度,并求出其含量。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学性能
1.测光方式 3.狭缝或光谱带宽 5.波长准确度 7.波长重复性 9.光度重复性
2.波长范围 4.杂散光 6.吸光度范围 8.测光准确度 10.分辨率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型
大吸收波长。 3.能够绘制标准曲线,并能应用标准曲线对样品
进行定量分析。 4.会使用常见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
吸光度。
案例导入
在夏天参加户外活动时,如果天气晴朗,就应该注 意保护皮肤,否则,暴露在火辣辣太阳之下的皮肤, 数小时后就会出现红肿、瘙痒、发热、刺痛症状,数 日后出现蜕皮现象,这表明太阳光中有一种光线能伤 害生物细胞。科学家研究证实,这种光线是紫外线。
(Cd的原子量为112)的浓度为140μg/L, 在λ=525nm波长处,用L=1cm的吸收池,
测得吸光度A=0.220,试计算摩尔吸光系数
和百分吸收系数。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课堂互动
某有色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浓度为c,在一定条件下用 1cm比色杯测得吸光度为A,则摩尔吸光系数应为: A.cA B.cM C.A/C D.C/A
仪器简单
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测定快速
第一节 概述
课堂活动
1.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360~800nm
A.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的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
D.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1 简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该物质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其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该物质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等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850nm)产生吸收。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A=log -1=ECL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C为溶液浓度;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lcm,相应的吸光度即为吸收系数以E1%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lcm 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表示。
2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碘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单色器通常由进光狭缝、出光狭缝、平行光装置、色散元件,聚焦透镜或反射镜等组成。
色散元件有棱镜和光栅二种,棱镜多用天然石英或熔融硅石制成,对200〜400nm波长光的色散能力很强,对600nm以上波长的光色散能力较差,棱镜色散所得的光谱为非匀排光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规范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适于本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
3.责任: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检验员。
4.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操作方法。
5.内容:5.1 简述◆分光光度法是通过被测物质在特定波长处或一定波长范围内光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对该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通常选择物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出吸光度,然后用对照品或百分吸收系数求算出被测物质的含量,多用于制剂的含量测定;对已知物质定性可用吸收峰波长或吸光度比值作为鉴别方法;若化合物本身在紫外光区无吸收,而杂质在紫外光区有相当强度的吸收,或杂质的吸收峰处化合物无吸收,则可用本法作杂质检查。
◆物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是由于分子中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因此,紫外吸收主要决定于分子的电子结构,故紫外光谱又称电子光谱。
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如含有共轭体系、芳香环或发色基团,均可在紫外光区(200-400nm)或可见光区(400-760nm)产生吸收。
通常使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波长范围为190-900nm,因此又称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
◆紫外吸收光谱为物质对紫外区辐射的能量吸收图。
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为光的吸收定律,它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其数学表达式为:1A = lg = ECLT式中A为吸收度;T为透光率;E为吸收系数;C为溶液浓度;L为光路长度。
◆如溶液的浓度(C)为1%(g/ml),光路长度(L)为1cm,相应的吸收系数为百分吸收系数,以E 1%1CM表示。
如溶液的浓度(C)为摩尔浓度(mol/L),光路长度为1cm时,则相应有吸收系数为摩尔吸收系数,以ε表示。
5.2 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记录仪、显示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为了满足紫外一可见光区全波长范围的测定,仪器备有二种光源,即氘灯和钨灯,前者用于紫外区,后者用于可见光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 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 和光栅。
3 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 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 者不能用于紫外区。 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 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 最为常用。
4 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 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 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 器。 5 信号显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 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品
1 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 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 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 氢灯和氘灯。
2 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 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4 要点与注意事项 4.1 开机前将样品室内的干燥剂取出, 仪器自检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盖。 4.2 比色皿内溶液以皿高的2/3~4/5为 宜,不可过满以防液体溢出腐蚀仪器。 测定时应保持比色皿清洁,池壁上液 滴应用滤纸擦干,切勿用手捏透光面。 测定紫外波长时,需选用石英比色皿。
4.3 测定时,禁止将试剂或液体物质放在 仪器的表面上,如有溶液溢出或其它原因 将样品槽弄脏,要尽可能及时清理干净。 4.4 如果仪器不能初始化,关机重启。 4.5 如果吸收值异常,依次检查:波长设 置是否正确(重新调整波长,并重新调 零)、测量时是否调零(如被误操作,重 新调零)、比色皿是否用错(测定紫外波 段时,要用石英比色皿)、样品准备是否 有误(如有误,重新准备样品)。
2.1.2 按数字[1]键进入%T/ABS(透过率/吸 光度测定)子菜单,选中对应的数字键来 设定测定条件:①NUM WL(设定测试波长 的数目,最多可设定6个不同波长);②WL Setting (设定测试波长具体数值)③ Data Mode( 选择测定吸光度或透光率 ) ,设定完 毕后点击 [Enter] 键确定,所有项目设定完 毕后按数字[0] 键确定,等待仪器调整至准 备状态。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第二节 朗伯-比尔定律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第四节 分析条件的选择
第五节 测定方法
概
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又称:紫外-可见分子 吸收光谱法(Ultraviolet-Visible Molecular Absorption Spectrometry)是利用被测物质 对光的吸收特征和吸收强度对物质进行定 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
形成的溶液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光化学稳定性;
在样品的吸收光谱区无明显吸收;
如果要与标准品的吸收光谱相比较,须用相同的溶剂。
5.pH值的影响
很多化合物都具有酸性或碱性可解离基团,在不同 pH的溶液中,分子的解离形式可能发生改变,其 吸收光谱的形状、λmax和吸收强度可能不一样。
OH O-
OHH+
λmax 210.5nm ,270nm
完全透过
无色
吸收黄色光
2014-12-23
蓝色
13
课堂互动
1.紫外-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80nm C.200~780nm D.360~800nm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的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的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的吸收有选择性 D.光的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2mg/ml的溶液,在1cm吸收池中,于310nm处测
定吸光度A。规定A≤0.05。
(三)、结构分析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 可以推定分子骨架,判断发色团之间的共轭关系
和估计共轭体系中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和数目 。
1.饱和碳氢化合物 只产生ơ→ơ*跃迁,所需能量很大, 200-400nm没有吸收,常作为溶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A=-lgT=-lg75%=0.125
练习1:将吸光度值换算成透光率0.10、0.50
❖T=10-A=10-0.10=0.794
2.光的吸收定律
I0 I0
It It
❖ 在一定温度下,一束平行单色光通过均匀无散 射的某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 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这就是光的吸收定律, 又称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
• 设置相关参数
3
• 最终加载放在 assets 文件夹内的 WEB 文件 4 • mWebView.loadUrl("file:///android_asset/index.html");
Web App框架设计
智能台灯应用界面逻辑
在智能台灯控制软件的界面设计上, 采用两级菜单的形式:
第一级菜单为大的类别菜单,有 “功能”、“设置”、“其他”、“扩展”四个大 类。 每个一级导航菜项目单名称都配有一若级菜干单1二级一导级航菜单菜2 单,一级这菜些单3二级一导级航菜单菜4 单是对第一级导航的 细化,分布在界面左部。
智能台灯功能设计
RGB设置
界面RGB灯颜色同步。
智能台灯功能设计
时间日期与闹钟设置
时间对应的 ZXBee 协议的参数为 V1,闹钟为 V2;这是两个可读可 写的参数。可以通过查询指令来获 取当前的时间,也可以通过赋值指 令来设置时间和闹钟。
2.物质的颜色与吸收光的关系
❖ 对溶液 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于溶液中的质点(分子 或离子)选择性的吸收某种颜色的光所引起的。
当电磁辐射作用于待测物质,使待测物质内部发生能级 跃迁,而引起的能量随电磁辐射波长变化的分析方法称 光谱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栅色散后的光谱与棱镜不同,光栅的光谱是由 紫到红,各谱线间距离相等,是均匀分布的连续 光谱。
光栅光谱是多级光谱,各级重叠,相互干扰,需 用滤光片滤去高级序光谱。
2. 准直镜 以狭缝为焦点的聚光镜。将进入单色器的 发散光变成平行光,又用作聚光镜,将色 散后的平行单色光聚集于出口狭缝。一般 用镀铝的抛物柱面反射镜作为准直镜。
分子的紫外光谱有两个特征:
吸收带的波长决定于分子激发态和基态的 能级。 若两个能级相距小,则跃迁所需的能量低, 吸收带的波长长。但能级相差大时,跃迁 能高,吸收带波长短。 吸收强度,一般认为吸收强度决定于从基 态跃迁到某一能级的几率或吸光分子的多 少。分子吸光系数可以表示为
ε=kpα k为一常数,其级数为1020, p为几率 α为分子横切面积。分子中吸收光子的有 关电子跃迁部分的面积。面积大,容易被 击中,强度大。
1.色散元件 使各种不同波长的平行光有互不相同的 投射方向(或偏转角),是单色器中最重 要的。 棱镜 光栅
棱镜 棱镜的色散作用由于棱镜材料对不同波长的光有 不同的折光率,因此可从混合光中所包含的各个 波长从长波长到短波长依次分散成为一个连续光 谱。棱镜分光得到的光谱按波长排列是疏密不均 的长波长密,短波长疏,即光距与各条波长是非 线形的
常用溶剂的极限吸收波长
溶剂 乙腈 环己烷 水 甲醇 乙醇 异丙醇 三氯甲烷 乙酸乙酯 DMSO 吡啶 波长(nm) 190 198 200 202 205 203 245 254 265 305
吸收强度
当光经过均匀的透明介质时,一部分在介 质的表面分散或反射,一部分为介质所吸 收,只有一部分可透过介质,故透过光的 强度减弱。 反射光在测定中可用空白校正而忽略不计。 一个透明介质所吸收的能量和照射光的强 度无关,与吸收光子的物质的浓度和介质 的厚度有关。
分子的吸收光谱分为三类
转动:只涉及分子转动能级的改变,能级 间距离很小,吸收光子的波长长,频率低。 能级相差10-3~10-2kcal/mol,单纯的转动光 谱发生在远红外区和微波区 振动:振动光谱反映分子转动和振动能级 改变,引起这种改变的光子能量比第一种 高,两个振动能级相距0.1~10kcal/mol,产 生于波长较短,频率较高的近红外区,主 要在1~30µ的波长区。 电子光谱:吸收光子后使电子跃迁,产生 电子能级的改变,即为电子光谱。能量为 20~300 kcal/mol。
电子光谱位于紫外区和可见区,其波长和能量 的关系
波长(nm) 波数(cm-1) 能量 (kcal/mol)
180 200 300 400 55555 50000 30000 25000 159 143 95 72
紫外区与可见区
真空紫外区 远紫外区 短紫外区 近紫外区 紫色 蓝色 绿色 黄色 橙色 红色 波长(nm) 10~185 185~200 200~300 300~380 380~400 400~500 500~580 580~600 600~620 620~780
分子轨道可以认为是当两个原子靠近而结 合成分子时,两个原子的原子轨道的s电子 就可以线性组合生成两个分子轨道。其中 一个分子轨道具有低能量称为成键轨道σ 。 另一个分子轨道具有高能量称为反键轨道 σ* 。
同样两个原子的π 轨道平行地重叠起来, 组成两个分子轨道时,该分子轨道称π轨道 和π*反键轨道。 π键的电子重叠比σ键的电子重叠少,键 能弱,跃迁所需的能量低。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与荧光分光光度法
药物研究所分析室 马辰 2015.3.27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光谱与 分子结构的关系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3、定量测定基本原理 4、定性与定量方法 5、光电比色法
吸收光谱的来源
所有原子和分子均能吸收电磁波,其对吸 收的波长有选择性。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 是因为原子和分子的能量具有量子化特征 在正常状态下的原子或分子处于一定能级 即基态,经光激发后,随激发光子能量的 大小,其能级提高一级或数级,即分子由 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当以某一范围的光波连续照射分子或原子 时,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产生被吸收谱 线所组成的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反映分子吸收能量后所产 生的电子跃迁,反映分子的电子结构特征, 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分子的 紫外光谱吸收带的波长和强度是化合物的 常数之一。
由于仪器和操作方法的限制,紫外光谱只 适合于具有不饱和双键系统的分子。电子 跃迁受分子结构的影响,所以紫外光谱能 部分反映分子中电子间的相互作用。
光电管 光电管是由一个阳极和一个光敏阴极组成 的真空(或充少量惰性气体)二极管,阴 极表面镀有碱金属或碱金属氧化物等光敏 材料,当它被有足够能量的光照射时,能 够发射出电子。当两极间有电位差时,发 射出的电子向阳极移动而 产生电流,电流大小 决定于照射光强度。
紫外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区别
紫外光谱图形简单,吸收峰宽且成带状, 红外光谱吸收峰较尖且数目多。 紫外光谱主要反映分子中不饱和基团的性 质,而不反映整个分子的结构;红外光谱 则不仅能反映分子中功能基团的存在,而 且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
特点
紫外光谱不仅能识别分子中的不饱和系 统,而且可以测定不饱和化合物的含量 同一物质相同浓度的吸收曲线,应能相互 重合,这是定性鉴定的依据之一。 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选择测定的适宜波 长。因所需样品量少,通常为微克级或毫 克级,所以对测定微量成分,尤其是生物 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更为有利。
溶剂效应
化合物在溶剂中的紫外吸收光谱受溶剂影 响较大,所以一般应注明所用溶剂。溶剂 的极性不同,对n→π* 跃迁和π→π* 跃迁 所产生的吸收峰位置向不同方向移动 改用极性较大的溶剂, 使π→π* 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 而n→π* 跃迁吸收峰蓝移 后者的移动一般比前者移动大
溶剂要求
不能与样品反应 样品溶液中能达到一定浓度 在所测定的波长范围内,溶剂没有吸收
紫外光谱与 分子结构的关系
1.电子跃迁类型 2.常用术语 3.吸收带 4.溶剂效应
电子跃迁类型
电子围绕分子或原子运动的几率分布叫 轨道。轨道不同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讨论分子中的价电 子有处于σ轨道上的σ电子,π轨道上的π电 子和未参与成键而仍处于原子轨道中的n电 子(亦称p电子)。
n →π* 跃迁 含有杂原子不饱和基团,如C=O, C=S, -N=N-等化合物,其非键轨道中孤对电子吸收能 量后,向π*反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一般在近 紫外区(200400nm),吸收强度弱,ε小,约 在10 100之间。 n →σ*跃迁 如含有-OH,-NH2,-X,-S等基团化 合物,其杂原子中孤对电子吸收能量后向σ*反 键轨道跃迁,这种跃迁所吸收的波长在200nm 左右。 上述4种类型的电子跃迁,按照所需能量大 小其顺序为: σ→σ* > n →σ* >π→π* > n →π*
因此改用极性溶剂时,吸收峰短移,说明R带 存在。
K带 相当于共轭双键π→π* 跃迁所产生的 吸收峰。 特点: 值一般大于104,为强吸收带。 B带 芳香族(包括杂芳香族)化合物的特 征吸收带。 E带 也是芳香族化合物特征吸收,认为是由 苯环结构中三个乙烯的环状共轭体系的 π→π* 跃迁所产生,分为E1和E2。E1带的 吸收峰约在180nm, 为4.7104;E2带的吸 收峰约在200nm,为7000。
3.红移 (red shift) 也称长移,由于化合 物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 团以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 移动。 4.蓝(紫)移 (blue shift) 也称短移。当 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时或受溶剂影响使吸收 峰向短波方向移动。
增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 由于化 合物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 加。 减色效应 (hypochromic effect) 使吸 收强度减弱。 强带和弱带 (strong band and weak band) 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凡 摩尔吸收系数εmax值大于104的吸收峰称 为强带;凡εmax值小于103的吸收峰称为 弱带。
棱镜材料有玻璃和石英两种,玻璃对可见区的色 散率比石英大,石英对紫外光有很好的色散作用, 但在可见区不如玻璃。
光栅 是一高度抛光的表面上刻出大量平行等距离 的槽。
射到每一条槽上的光被衍射或散开成一定的角度, 在其中的某些方向产生干涉作用,使不同波长的 光有不同方向,出现各级明暗条纹形成光栅的各 级衍射光谱。
检测器
一般常用光电效应检测器(光电池和光 电管),将接收到的辐射功率变成电流的 转换器。 光电池 光电管 光电倍增管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光电池
是一种光敏 半导体,当光照时就产生电流,在一 定范围内光电流大小与照射光强成正比,可直接 用微电流计测量。 光电池有硒光电池和硅光电池。硒光电池只能 用于可见光区,硅光电池同时适用于 紫外区和可 见区。
3. 狭缝 狭缝宽度直接影响分光质量,狭 缝过宽,单色光不纯,可使吸光度变值; 狭缝过窄,光通量小,降低灵敏度,若增 大放大器放大倍数而使噪音增大,影响准 确度。
吸收池
用光学玻璃制成的吸收池,只能用于可 见光区。用熔融石英(氧化硅)制的吸收 池,适用于紫外光区,也可用于可见光区。 空白溶液的吸收池与样品溶液的吸收池应 相互匹配,即有相同的厚度与相同的透光 性。
钨灯或卤钨灯 固体炽热发光,用于可见 区光源。要求供电电压稳定。 氢灯或氘灯 气体放电发光,发射自 150nm至约400 nm的连续光谱,用于紫 外区光源。
单色器
单色器的作用是将 来自光源的连续光 谱按波长顺序色散, 并从中分离出一定 宽度的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