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123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1、词类活⽤以及判断词类活⽤的标准。
2、古代汉语代词的系统性;3、介词与连词的区别(注意本教材把“虽、苟、与(其)”归⼊介词)。
4、助词“者、所、之、其”的语法功能;古代汉语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含⾃指和转指)和名词化。
5、古汉语语⽓词的系统;语⽓词语⽓表达的单⼀性。
※学习内容古代汉语主要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汉语⼝语和在此⼝语基础上产⽣的书⾯语,即⽂⾔。
学习古代汉语,是以现代汉语为参照对象,把⽂⾔作为⼀个泛时的语⾔系统来对待的,从宏观上充分把握⽂⾔的特点。
把握古代汉语的词类系统是为了进⼀步学习古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句类。
古汉语的最⼩语法单位是词词,因为古汉语以单⾳节词为主,语素和词基本重合。
古代汉语语法单位及本课程所介绍各⼩类情况:词实词虚词体(名)词性词类谓词性词类名词代词形容词性词类动词性词类形容词数词副词动词介词连词助词语⽓词词组⼆者结构⽅式相同,词组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句⼦句法结构⾮核⼼结构关系核⼼结构关系助词结构联合、连谓偏正、主谓、述补、述宾句⼦句类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复句、单句说明:1、体(名)词性词类体(名)词性词类的语法功能是指称指称,经常做主语、宾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语。
2、谓词性词类谓词性词类的语法功能是叙述叙述,经常作谓语。
3、古代汉语的数词经常作谓语数词经常作谓语,因⽽属于谓词性词类。
4、介词介词多由及物动词虚化⽽成,语法功能是组成介宾结构,把⾃⼰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因⽽亦属于谓词性词类亦属于谓词性词类。
第⼀节名词 P221⼀、名词的语法功能:*古今汉语的名词语法功能的异同:同:名词多作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语。
异:异:古汉语名词可以做判断句的谓语,可以作状语。
(三)充任状语,修饰谓语。
(现代汉语中仅时间名词有此功能:学⽣[下午]开会。
)(三)充任状语,修饰谓语。
辨别:名词出现在主语后,动词前。
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见教材例)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的类型:时间。
古代汉语词类表1
第三人称代词 厥:天降丧于殷,殷既坠厥命。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其:武王梦帝予其九龄。 之:爱公叔段,欲立之。 渠:女婿昨来,必是渠所窃。 伊:江家我顾伊,庾家伊顾我,不能复与 谢裒儿婚。 他:长房曾与人共行,见一书生,黄巾披 製,无鞍骑马,下而叩头。长房曰 长房曰:“ “赦汝死罪。”
代词 一、人称代词 单数: 第一人称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 第三人 台:朝夕纳诲,以辅台德。 尔: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 厥:天降丧于殷,殷 卬:越予冲人不卬自恤。 无尔诈,尔无我虞。” 文王受命惟中身 予: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终是图。 汝:已!汝惟小子,乃服惟弘。 其:武王梦帝予其九 余:(齐侯)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乃:朕心朕德惟乃知。 之:爱公叔段,欲立 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 而:公遽见之,执其手曰:“余知而无罪渠:女婿昨来,必是 朕: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入复而所。” 伊:江家我顾伊,庾 我:未见君子,我心伤悲。 若: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 谢裒儿婚。 吾: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 若果是也,我果非邪? 他:长房曾与人共行 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 製,无鞍骑马, 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谋我, “赦汝死罪。” 故离间也。” 身: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侬:欢愁侬亦惨,郎笑我便喜。 阿侬:吴人之鬼,居住健康„自呼阿侬, 语则阿傍。 侬家:侯印几人封万户,侬家只办买孤峰 复数: 汝: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我:予惟曰:“襄我二人,汝有何哉。” 吾: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事过于 帮域之中央,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皆不欲也。” 而:二年春,齐师伐我北鄙,围龙。顷公之嬖人卢就魁门焉,龙人囚之。齐侯曰:“勿杀!吾与而盟, 尔:凡尔众,其惟致告:自今至于后日,各恭尔事,齐乃位,度乃口。 二、指示代词 近指代词 此: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尔:帝命率育,无此尔疆界,陈 兹: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绍复先王之大业,衹绥四方。 若:我闻昔者成汤既受命时,则 斯: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而:故其法治,其佐贤,其民愿 乃:颜回问仲尼曰:“孟孙才, 哀„”仲尼曰:“„孟孙特 然:贰心必失诸侯,岂唯鲁然? 远指代词 彼:危而不恃,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依? 其:是故百姓冬不忍寒,夏不忍 伊: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男女之交多矣。 夫:吾闻夫犬戎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兹:维昔之富不如时,维今之疚,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
古代汉语语法介词、连词等词类
A并列关系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 “美而艳。” (左传· 桓公元年) 公子鲍美而艳,襄夫人欲通之,而不可。 (左传· 文公十六年)
B顺承关系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 赵策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学而)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山 海经· 北山经)
(一)表示一般让步
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 赵策四) 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 虽小,可以喻大也。 (史记· 李将军列传) 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
(二)表示假设让步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 子· 劝学)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 汤问) 相当于现代汉语“即使”。
1.3.2以
介词“以”的来源 介词“以”的语法功能 连词“以”的语法功能
1.3.2.1介词“以”的来源
甲骨文作“ ” 象耕作的农具(耒耜)。 《玉篇· 人部》:“以,用也。”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九章· 涉江)
1.3.2.2介词“以”的语法功能
(一)引进工具、方式 (二)表示资格、身份 (三)表示处置 (四)表示原因 (五)表示时间
(三)表示处置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孟子· 万章上)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孟子· 滕文公上)
(四)表示原因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 以有先生也。(战国策· 魏策四)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 陈涉世 家)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五)表示时间
(一)引进处所
王于八月入于商。(续二、一四、一)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下。(论语· 季氏) 虎兕出於柙,龟玉毁於椟中,是谁之过与? (论语· 季氏)
古汉语语法知识
古汉语语法知识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古代汉语语法(一)古代汉语的词类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根据词与词的结合能力,以及词在句中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等标准,古代汉语有以下词类:一、名词名词是人和事物的名称。
如:孔子、赵威后、国、家、阿房宫、东、年、星、箕畚。
名词不受“不”、“很”、“将”这些副词的修饰,能受“大”、“好”等形容词的修饰,能受数词或数量词的修饰,如“一人”、“良马”。
名词的主要功能是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如: 客.从外来,与坐谈。
(《战国策·齐策》)(“客”作主语) 却宾客以业诸侯..。
(《谏逐客书》)(“诸侯”作宾语) 制,岩邑..也。
(《左传·隐公元年》)(“岩”作定语,修饰“邑”;“邑”与“岩”构成名词性词组,一起充当判断谓语。
)古汉语的名词在功能上的特殊之处是可以作状语。
古汉语名词作状语可分为以下几类:1.表比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意思是“像……一样地”。
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影.从。
(《过秦论》)“云”、“响”、“影”分别译作“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态度。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含有“像对待……”、“把(宾语)当作……”等意思。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兄”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
3.表动作方式。
某些名词作状语时,表示的是动作行为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战国策·齐策》)“面”译作“当面”。
4.表工具。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含有“用……”的意思。
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丹”译作“用丹砂”,“丹书”即“用丹砂写”。
5.表凭借。
某些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依据,有“按照……”、“根据……”等意思。
古汉语词归类巧记
古汉语词归类巧记代词代词的语法功能:起代替、指称作用,作主语、定语、宾语。
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指示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
古今都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三类。
但指示代词的系统性有很大差别。
古代汉语中的无定代词“或、莫”,是现代汉语中没有的。
一、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之别。
类别 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P233:用指示代词表示用词吾、我、予(余)女(汝)、尔、若而、乃之其彼功能 作主语、宾语、定语多作定语,你(你们)的宾语,他、他们(它、它们) 作定语,他、他们(它、它们)的主语、宾语,特殊:1、朕:秦以前任何人都可用。
秦以后为帝王自称。
2、尊称对方为“君、子、足下”。
3、谦称自己为“臣、仆、妾、寡人、愚”或自称己名。
二、指示代词: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远指特指泛指旁 指无定代词(作主语)复 指谓词性P240彼、夫:定语,那其:定语,表特定意义 之、兹:定语、宾语 佗(定语)、他(宾、定、判断句谓语):别的、其他的 或:有的、有人、某人 莫:没有什么,没有人 者:复指前名词性成分,起强调作用。
相当于述(介)宾结构尔(宾、定)、若(定语):如此 然焉 诸 谓语,像这样 补语,于此、比这个 宾语,之于莫:汉以后成为否定副词。
注意:1、“其”作定语所修饰的中心语,有时是谓词性成分,即“其+谓词性成分”组成的定中结构。
例如:“散其党,收其余(与),闭其门,夺其辅,国乃无虎。
”“其余(与)”:它的参与者。
“其辅”:它的辅助者。
“余(与)和辅”这两个动词已经指称化,即由陈述动作行为,转而指称施事者。
2、“者”位于名词性成分后时,才是复指代词。
例:“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而位于谓词性成分(动、形、数)后时,是助词。
例:“饥者易为食。
”三、疑问代词P241:类型指人指事物指处所用词谁孰:哪一个孰与:表比较,“与…比,哪一个(更)”何:什么、为什么、怎么、那里胡、曷、悉:1、状语,为什么2、胡为、曷为:问原因。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词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12类词性总结备考期中!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 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 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 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08第八课 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词
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
虚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没有词汇意义。
如:鸟兽之肉不登于俎
实词:鸟、兽、肉、不、登、俎 虚词:之、于
贰、实词的分类
1、名词:表示人、事物、时空名称的词,在句中作 主语、宾语和定语。 如:人、鸟、肉
实
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及变化的词,主要 作谓语,能愿动词主要作状语。 如:爱、击、变
数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的词,主要功能是 和量词结合作状语或补语。 如:百、十、千
叁、实词的活用与兼类
词类 活用
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一定的语境中, 会临时具有另一种词类的语法功能。这种 临时用法,叫做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的 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主要有:1、名词、形容词、数词用 作一般动词; 2、名词、形容词还经 常用作使动和意动。
词的 兼类
词的兼类是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词类的语法功能,并且是固定的而不是临时的。
如:鼓
“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鼓:名词,一种打击乐器;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鼓:动词,击鼓
肆、虚词的分类
1、介词:由动词虚化而来,作
用是把宾语介绍给谓语。
虚
如:于、以
2、连词:在词、词组、句子之间起连
⑴
3、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主要作谓语、 定语和状语。 如:美、好、大、小
与 动 词 分 类
特 殊用法
动词 1、及物动词:吃、打、爱
能否带
分类 2、不及物动词:休息、走、死 宾语
1、如果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宾语又不是动作行为 的承受者,这种用法叫使动用法,译为“使什么怎么样”。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句列举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例句列举《郑伯克段于鄢》1、例:壮公生,惊姜氏。
P97惊:用作使动,使。
惊。
2、例:无生民心。
P99生:用作使动,使。
产生。
3、例: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P101隧:名词动用。
《公孙无知之乱》4、豕立而啼,P109立:名词作状语,像人一样丫立。
〈安之战〉5、皆主?献子。
P117主:名词动用,以。
为主。
6、君无所辱命。
P119辱:动词使动,使。
受辱。
7、从左右,皆肘之。
P123肘:名词使动,表示用胳膊推撞。
8、臣辱戎士。
123辱:动词使动。
9、人不难以死免其君。
P123免:用作使动,使。
免于。
10、故中御而从齐候。
P123中:方位名词做状语。
〈子产说范宣子轻敝〉11、三周华不注。
P122周:名词动用。
12、郑人病之。
P129病:名词用作意动。
13、象有齿而焚其身。
P130焚:动词用作使动。
14、宣子说,乃轻弊。
P130轻:形容词用作使动,使。
轻。
〈苏秦连横约纵〉15、今先生俨然不运千里而庭教之。
P182远:形容词用作意动。
16、明言章理,兵甲愈起。
P183明、章:用作使动。
17、辨言伟服。
攻战不息。
P183辩、伟:都用作使动,使。
雄辩,使。
华美。
18、繁称文辞,天下不冶。
P183文:名词用作使动。
19、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
P183广:形容词用作使动,使。
广。
20、言语相结,天下为一。
P183言语:名词作状语。
21、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
制海内,子元元。
臣诸候。
非兵不可。
P183诎:用作使动,使。
屈服;子:名词用作使动,使。
成为子女;臣:名词用作使动,使。
成为臣子。
22、约纵散横,以抑强秦。
P188散:有作使动,使。
离散。
23、廷说诸候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
P189廷:名词作状玉器,指在朝廷上。
24、张乐设饮,郊迎三里。
P190郊:郊外,名词作状语。
25、嫂蛇行匍伏,四自跪百不谢。
P190蛇:名词作状语。
26、贫穷就父母不子。
P190子:名词用作意动。
〈冯谖客孟尝君〉27、左右君贱之口。
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
第八课古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一.划分词类的标准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对于个体的词来说,它所属的词类也称为词性。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两个:语法功能和意义。
依据这两个标准,古代汉语中的词可以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而且具有一定词汇意义。
虚词则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没有词汇意义。
二.实词的分类在古代汉语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和副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或空间名称的词,如“人”“鸟”“肉”等。
名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有些名词还可以做状语和谓语。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以及变化的词。
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
动词还可以作定语,修饰名词。
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其中能够带宾语的动词为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
例如,在现代汉语中,“吃”“打”“爱”在句子中都能够带宾语,是及物动词;而“休息”“走”“死”都不能带宾语,是不及物动词。
古代汉语中,还有一模拟较特殊的动词,即能愿动词,又称助动词,是指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动词。
如:可,克,欲。
能愿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修饰动词。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如“美”“好”“大”“小”等。
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定语和状语。
(四)副词副词是表示行为、性状的某些特征的词,如“愈”“益”等。
副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形容词、动词,在句子中作状语。
古代汉语中的副词根据意义可以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谦敬副词。
(五)代词代词是指具有代替或指示人、事物作用的词,如“我”“谁”“其”“之”等。
代词主要的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宾语、定语或补语。
古代汉语的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无定代词、特殊代词。
(六)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目或次序(次数)的词,如“百”“十”“千”等。
数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和量词结合,在句子中做状语或补语。
古代汉语
语法(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1、①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而划分出来的类别。
②划分词类的目的③文言文词类的划分情况:先秦汉语的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
2、词类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下面一起回顾一下这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指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经常作:主语、宾语、定语、谓语动词——指表示动作、行为和发展变化的词,经常作谓语。
形容词——指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二、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个有固定属类的词临时改变它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充当别的词类使用,就叫作词类的活用。
2、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区别:前者是指某个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后者是指某个词具有两种词性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例如:⑴铁了心了。
(活用)⑵我们应当学习群众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因活用变兼类词)⑶我翻译了一本书。
(兼词)古汉语词类活用例子: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⑵将军身被坚执锐。
(《史记·陈涉世家》)练习: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⑵草木有生而无知。
⑶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⑷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有的兼词兼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词性:例如⑸雍水暴益,荆人弗知。
⑹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⑺其家必日益。
⑻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由此可见,词的兼类现象,词义有明显的变化,是词义引申的必然结果,不是词类的活用。
某一类词,活用得久了,也可以转化为兼类词。
词类的活用,最重要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这是古代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
三、名词活用作动词1、普通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⑴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⑵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⑸城朔方城⑹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
最新《古汉语词典》词性分类古文创作实用文档
最新《古汉语词典》词性分类古文创作实用文档山【呀豁】xiāhuō:空旷的样子。
【羊歧】yángqí:歧路。
【佯佯】yángyáng:盛大的样子。
【坱莽】yǎngmǎng:广大无边的样子。
【坱圠】yǎngyà:无边无际的样子。
【坱郁】yǎngyù:无边际的样子。
【岟崥】yǎngpí:山脚。
【峣屼】yáowù山:势高峻险要的样子。
【杳蔼】yǎo'ǎi:深远的样子。
【杳眇】yǎomiǎo:深远的样子。
【迤逦】yǐlǐ:曲折连绵。
【倚倾】yǐqīng:参差不齐的样子。
【氤氲】yīnyūn:烟气弥漫的样子。
【堙暧】yīn'ài:隐没。
【黝纠】yǒujiǎo:林木连绕的样子。
【黝倏】yǒushū:草木茂盛的样子。
【圩垸】yúyuàn:筑堤围垦的低洼农田。
【玙璠】yúfán:美玉。
【嵎嵎】yúyú:山高的样子。
【岳鄙】yuèbǐ:接近山岳的城镇【畇畇】y únyún:开阔平整的样子【嵫厘】zīlí:山势险峻的样子。
【镞镞】zúzú:挺拔高峻的样子。
【阻修】zǔxiū:道路又险又远。
【嶊崣】zuǐwěi:山高峻的样子。
【厜厂義】zuīwéi:山峰高峻。
【嶊嶉】zuǐzuī:高大的样子。
【萦纡】yíngyū:曲折回旋。
【周摺】zhōuzhé:迂回曲折。
【嶟嶟】zūnzūn:高峻的样子。
【岞崿】zuó'è:山势深险的样子。
【嶵嵬】zuìwéi:高峻的样子。
【蕞尔】zuì'ěr:渺小的样子。
【砟硌】zuòluò:山石不课齐的样子。
花【绚蒨】xuànqiàn:灿烂鲜艳。
古代汉语词类
古代汉语词类————————————————————————————————作者:————————————————————————————————日期:左传:左丘明,《春秋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十三经注疏》清阮元《郑伯克段于鄢》❖古今字:食舍肉=捨焉辟害=避❖异体字:佗邑唯命=他❖通假字:无使滋蔓=毋永锡尔类=赐❖读音共叔段gong1 祭仲zhai4 不义不暱ni4具卒乘sheng4 请以遗之wei4 繄yi1我独无施及庄公yi4公语之故yu4 早为之所wei2《齐桓公伐楚》❖读音:寇不可翫wan2 晋不更geng4举矣❖通假字:不唯偪乎=逼❖古今字:神所冯依=馮=慿=凭《烛之武退秦师》►读音:夜缒而出zhui4 微夫fu2人之力不及此。
►古今字►共其乏困:供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捨秦伯说:悦失其所与,不知:智►通假字►无能为也已:矣焉用亡郑以陪邻:倍►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非若不阙秦:缺《蹇叔哭师》❖读音:❖将殡bin4于曲沃柩jiu4有声如牛将有西师过轶yi4我必有悖bei4心蹇叔之子与yu4师晋人御师必于殽xiao2 夏后皋gao1之墓也《晋灵公不君》❖读音从台上弹tan2人宰夫胹er2熊蹯fan2不孰鲜xian3克有终使鉏麑chu2ni2贼之晋侯饮yin4赵盾酒公嗾sou3夫fu2獒ao2焉请以遗wei4之既而与yu4为公介❖古今字而观其辟丸也:避反不讨贼:返宰夫胹熊蹯不孰:熟亡不越竟:境宣子田于首山:畋❖通假字:三进及溜:霤自诒伊戚:贻《齐晋鞌之战》⏹读音:齐晋鞌an1之战左轮朱殷yan1擐huan4甲执兵右援枹fu2而鼓綦qi2毋张丧车骖can2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zhan4中以肱gong1击之属当戎行hang2 宛茷fei4为右⏹古今字:师陈于鞌:阵旦辟左右:避韩厥俛定其右:俯奉觞加璧以进:捧⏹通假字:不介马而驰之:甲右援枹而鼓:桴骖絓于木而止:挂无令舆师陷入君地:毋《楚归晋知罃》•一、讀音•1以為俘馘2臣不才,不勝其任3執事不以釁鼓4而求紓其民5各懲其忿以相宥也6兩釋纍囚以成其好7臣不與及8重為之禮而歸之•二、文字•1帥偏師以脩封疆••一、讀音•1guó2shēng• 3 xìn 4 shū•5chéng yòu• 6 léi hào•7yù8zhòng wéi•二、文字•帥:率;脩通修战国策:西汉刘向编,战国时期,11策,33卷,12个国家东汉高诱最早注,南宋鲍彪《战国策注》《冯谖客孟尝君》一)读音:冯谖xuan1客孟尝君长铗jia2归来乎食si4以草具谁习计会kuai4愦kui4于忧性懧nuo4愚后期ji1年无纤xian1介之祸者二)通假字:1 无纤介之祸者:芥三)古今字:1责毕收:债2说:悦3使人属孟尝君:嘱四)异体字:1券徧合:遍2朞:期3性懧愚:懦《赵威后问齐使》▪读音齐有处chu3士钟离子有粮者亦食si4有衣者亦衣yi4 叶阳子she4哀鳏guan1寡彻其环瑱tian4王wang4齐国於wu1陵子仲《触詟说赵太后》读音大臣强qiang3谏玉体之有所郄xi4也未填沟壑he4 媪ao3之送燕yan1后也持其zhong3踵为wei4之泣通假字少益耆食:稍嗜古今字奉厚而无劳:俸通假字❖1折清风而抎矣:陨2与淮北之地也:举异体字❖1将以为楚国祅祥乎:妖 2 俛啄蚊虻而食之:俯3夕调乎酸醎:咸4被㔋磻:碆古今字臣请辟于赵:避《论语》:古论,齐论,鲁论。
古汉语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添加标题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子 产坏晋馆垣》)
添加标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意?(《留侯世 家》)
添加标题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训》)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
0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
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0
2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0
3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 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包 括 出 现
使
兼 语
兼 语
式 ( 递
谓系
语式
.)
:
主
语
一
记
. 齐
孙使
子田
吴忌
起将
列而
传往
).
(
史
将
)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古代汉语词类123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
例如: ·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 敗其徒兵於洧上。於是東諸侯之師,次於鄫以待晉 師。(洧:水名。鄫:鄭地名。) 《左傳·襄公元年》 •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 子·七章》 • 今有馬於此,如驥之狀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驅 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則臧獲 雖賤,不托其足。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 文公棄荏席,後黴(méi)黑,咎犯辭歸。(黴黑:形容 面垢黑。) 《淮南子·說山訓》
又例如: • 是役也,鄭石制實入楚師,將以分鄭而立 公子魚臣。(是役:指晉楚邲之戰。時鄭為晉的盟國。
石制:鄭大夫,內奸。入楚師:使楚軍攻入鄭。分鄭:割 讓鄭領土與楚,以求楚支持其發動政變立魚臣為君。公子
《左傳·宣十二年》 此句中的“入”是使動用法,表面上和 普通用法沒有什麼不同。如不瞭解實際情 況,僅憑字面意義很可能會誤以為“入” 是指石制進入楚師。
又例如: •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 國而撫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 •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 上唱善若出一口。 《說苑·君道》 • 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 是為子亹也。( 祭仲、渠彌:皆春秋時鄭大夫。厲公、昭 公、子亹:皆鄭莊公子。) 《史記·鄭世家》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傳·隱公元 年》) ﹡欲闢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孟 子·梁惠王上》)
注意
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多數都帶賓語,也有承前 或蒙後省略而不帶賓語者。例如: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之)。《荀子·天論》 •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之)。 《論語·季氏》 • 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 (人),非子之患也(子:指晉大夫趙孟。食言句:說話不算數 不會使他人遭到禍害。)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資治 通鑒·赤壁之戰》)
古汉语的词类
2.以
(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等, 一般可译为“用”、“拿”、“凭”等。 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 王制》 (2)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 于”。 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汉书· 食货志》 (3)表示凭着某种资格、身份或地位。 骞以郞应募使月氏。为匈奴所留,十余岁得还。 《汉书· 张骞传》 (4)表示时间,相当于“于”、“在” 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柳子厚 墓志铭》
副词
• 情态副词
• 否定副词
• 表敬副词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动作、
行为的程度的副词。 表示程度深,表示程度浅,表示程度的变化。
(一) 表示程度深 1.“极”、“最”、“至”、“绝” 等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文选· 答 客难》 李广军极简易。《史记· 李将军列传》
指代人,表示“没有谁”;
指代事物,表示“没有……事物
(地方)”等。古汉语中, 常用的有“莫”、“无”、“靡”、 “末”等。
第二节 副词
副词是限制和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
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副词一般不能独立存在,更不能脱离谓语, 它总是依附于谓语。
• 程度副词
• 范围副词
• 时间副词
第一节 代词
代词是具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古代汉语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
代词、疑问代词、辅助性代词和无定代 词等。
一、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 词。 古代汉语人称代词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 称、第三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 称呼自己的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 余、予、朕、台(yí )、卬(áng)”等七 个。
(完整版)古代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一、名詞: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時地名稱有可分爲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
時間名詞時表示時間概念,在句子中可用作狀語。
如:初,鄭武公娶於申。
(《左傳·隱公元年》)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方位名词表示地點、處所、方位等意義,可用作狀語。
如: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左傳·僖公四年》)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荀子·勸學》)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
(《左傳·成公二年》)一般來說,名詞不受副詞修飾;專有名詞之前一般不加數詞,也很少加指示代詞;時間名詞可以接受數詞、指示代詞修飾,而方位名詞則不能。
二、動詞能願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
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
古漢語中常見的能願動詞有"可、能、得、願、宜、敢、肯、欲、足"等。
例: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詩經·魏風·碩鼠》)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非曰能之,願學焉。
(《論語·先進》)三、形容詞1.表性質的形容詞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第二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
(《左傳·昭公二十二年》)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
(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
(《史記·滑稽列傳》)2.表狀態的形容詞爲數最多,按其結構可分爲以下幾種:1)單音節或多音節形容詞。
2)疊音形容詞--用疊字的方式組成的形容詞。
《詩經》中使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使得語音節奏感極強。
如: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
古汉语的词类
第一章古汉语的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根据词和词之间的结合能力而划分的类。
如根据是否能受数量词修饰并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划分出普通名词这一类。
在划分词类的过程中,词义也可作为一种虽不严密,但却迅速的判定依据。
如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等。
关于词类的划分,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传统的词类的划分方法,将古代汉语的词类比照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进行划分。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汉语是一种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它有它的独特特点,而作为承接着主要语法功能的词,必然会带有这种特点(词无定类)。
但是现阶段的词类的讲解,主要简单套用西方已有的现成的语法体系,使我们现阶段的研究陷入了很多矛盾的地方。
所以一部分专家主张重写汉语语法。
但是事实上,在汉语中,不但一词多义,而且一义也有不同用法。
因为词义不同,用法不同,便影响它的词类。
所以前人称之词无定类。
在古代汉语中,虽然有不少词类活用现象,但是能活用的也就是少数词,并且活用的范围十分有限。
所以词是可以划分为固定的类型的。
古汉语的词类首先根据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而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凡是能够单独充当结构成分的是实词,反之是虚词。
从词义的角度看,实词主要是用来表示词汇意义(实际意义,概念),虚词主要用来表示语法意义(表示概念之间的各种语法关系和句子的语气等)。
根据不同的语法功能,又可把实词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后两者有的归为虚词)。
虚词的分类一般有(副词、代词)连词、介词、语气词、助词、叹词。
因为在古汉语中的虚词地位特别重要,我们将重点介绍,对于实词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名词名词包含普通名词、专有名词、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四个小类。
从语法功能看,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要活跃些。
动词动词包含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和能愿动词三类。
形容词包含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类。
在古汉语中,性质形容词以单音节为主(也不部分双音节词),状态形容词以双音节为主(也有部分单音节词)。
古汉语的词类PPT讲稿
四、辅助性代词 者和所
• “者”和“所”施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它们不
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它词、词组的前面 或后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
诈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韩非子》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胡
•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 • 轸不之楚,何归乎?《史记·张仪陈轸列
传》
•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
冠?”曰:“冠素。”(《孟子·滕文公 上》)
• 胡不见我于王?《墨子·公输》
(三) 指代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乌)、 焉
• 沛公安在?《史记·鸿门宴》 • 学恶乎始?(《荀子·劝学》)
向的问话。
• 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
• 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於礼为
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 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世说新语· 惑溺》
3.称人以爵位、职衔、身份。
《史记·项羽本纪》) 4.称人以其近侍、所在。
①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
汝、尔、若”四个为常见。翻译为“你、你们、你 们的”。
•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往往用于对对方不
需要讲礼貌的情况以及说话的双方关系亲昵 到了不拘泥礼节的场合。
•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公十五
年》)
• 夫差!而忘越王之杀而父乎?(《左传·定公
• 3.自称不德卑贱之词。例如: • ①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左传·僖公四
古代汉语语法词类..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 吾知也。”(《论语· 先进》)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 公孙 丑上》)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 宣公十五 年》)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 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庄子· 大宗师》)
“吾”字基本上用作主语和定语,不作述语后的 宾语。 “我”字则可用作主语、宾语和定语。特别是 需要强调或对举时,多用“我”。 “余(予)”主要是写法有异,在古代,它们 是同音词,可以通用。 “朕”在先秦时用为一般的自称,在秦汉以后 成为封建帝王的专称。
史记滑稽列传补在许多地方其字很像主语其实不是其所代替的不是简单的一个名词而是名上古第三人称代词不用作主语在这种情况下或者重复前面的名词以作主语或者省略主语
古汉语的词类
古汉语的词类
实词
能否单独充当结构成分
虚词
实词,表示词汇意义
词义的角度
虚词,表示语法意义
名词 动词 介词
实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不及物动词
能愿动词
非曰能之,愿学焉。(《论语· 先进》)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左传· 成公二 年》)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 梁惠王上》) 清浊大小,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 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左传· 昭公二十年》)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於矛戟。 (《荀子· 荣辱》)
文言中词的分类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日、每天、天天 2、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 在夜里
规律四:格式:时间名词+动词 时间名词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这个动词的动 作持续的时间。 译为:每…,在…里(中)
成语:日新月异、日思夜想、朝发夕至、日行千里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2、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 3、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从旁边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始舍于其址— 筑舍定居、修筑房屋 2、沛公军(于)霸上— 驻军、驻扎 3、晋军(于)函陵— 驻军、驻扎 4、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养蚕,种桑
规律四:格式:名词+于+宾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 用为动词(也就是说:介词“于”常用在动词、 形容词后面,但如果用在名词后边,那么这个名 词常有可能作动词用)。
成语: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不毛之地、莫名其妙 华而不实 、不稂不莠(láng yǒu)-喻人不成才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游水 2、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 3、而莫能名者— 说明白
规律三:格式: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是要出现在一般动词前面的,如: 能吃,如果“能愿动词”后面有名词要活用为 动词。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的词。 成语:能官能民、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指既能动 笔也有实际工作能力)
看懂或翻译古文,首先要掌握一定量的实词 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即使这样,有些词在翻译 时还可能译不通顺,这时就应该想到这个词语是 否要活用才能译得通,因为有的词语在句子中临 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 类活用。它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形容詞的使動用法
形容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形容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 後其意義是使令性的。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 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具有其自身所代表的 性質或情狀。例如: • 三敗及韓。晉侯謂慶鄭曰:“寇深矣,若之何?” 對曰:“君實深之,可若何?”(韓:晉國地名。晉侯:
晉惠公。慶鄭:晉大夫。深之:使之深入,即導致秦師深入 晉國。) 《左傳·僖公十五年》
一、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指某些詞作謂語時其意義是使令性的。這類 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 施行謂語所代表的動作、具有謂語所代表的性狀、成 為(或具有)謂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等。例如《史 記·項羽本紀》:“項伯殺人,臣活之。”“活”為 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活之”意為“使他活下 來”。(表示“使賓語怎麽樣”的意思。使動用法是一種需要特殊理解
• 8、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9、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 10、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 、及秦军降诸侯, 之。 • 11、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威王欲将孙膑。 • 12、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 • 13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其家甚智其子,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 14、豕人立而啼。 、豕人立而啼。
指楚令尹薳子馮。有寵信八人。申叔:楚大夫。勸告子馮辭退八人。王安 之:楚王對子馮才放心了。) 《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記·項羽 本紀》) • 其圉人曰:“吾以劍過朝,公若必曰:‘誰之劍也?’ 吾稱子以告,必觀之。吾偽固而授之末,則可殺也。” 使如之。公若曰:‘爾欲吳王我乎?’ 見劍向已, 逆呵之。 (其:指武叔,魯大夫。公若:魯公子。固:固陋不
注意
不及物動詞的使動用法多數都帶賓語,也有承前 或蒙後省略而不帶賓語者。例如: ﹡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之)。《荀子·天論》 •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之)。 《論語·季氏》 • 若合諸侯之卿,以為不信,必不捷矣。食言者不病 (人),非子之患也(子:指晉大夫趙孟。食言句:說話不算數 不會使他人遭到禍害。) 《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資治 通鑒·赤壁之戰》)
• 趙文子為政,令薄諸侯之幣而重其禮。(趙文子:晉大 夫)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 者,務博其德。三資者備,而王隨之矣。 《戰國 策·秦策一》
又例如: • (呂不韋)乃往見子楚,說曰:“吾能大子之門。”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門,而乃大吾門!”(子楚: 秦莊襄王,始皇父。) 《史記·呂不韋列傳》 • 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 其名。(潔其名:使其名顯得高潔。) 《戰國 策·燕策二》 • 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 《荀子·效 儒》 • 《詩》曰“木實繁者披其枝,披其枝者傷其心。大 其都者危其國,尊其臣者卑其主。” 《戰國策· 秦策三》 • 臣聞善厚家者,取之於國;善厚國者,取之於諸侯。 《戰國策·秦策三》
名詞使動用法中賓語的省略
例如: • 脩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之)。 《荀 子·天論》 • 天子不得而臣也,諸侯不得而友(之)也。 劉向《新序·節士》
(四)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的使動用法是指,數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後其意 義是使令性的。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 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其自 身所代表的數目或特點。例如: • 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 (二三之:使德行反復無常。)《左傳·成公八年》 •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 之盟。” (君:秦桓公。令狐之盟:指魯成公十一年秦、晉兩國 在令狐舉行的媾和之盟。令狐,晉地名。) 《左傳·成公 十三年》 •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 經·衛風·氓》 •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詩經·秦風·黃鳥》
知禮。欲吳句:杜預注:“鱄諸殺吳王,亦用劍剌之。”)
《左傳·定公十年》
又例如: • 故湯之于伊尹,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王;桓公之 于管仲,學焉而後臣之,故不勞而霸。《孟子·公孫 丑下》 • 故以義則仲尼不服於哀公,乘勢則哀公臣仲尼。《韓 非子·五蠹》 • 齊桓公合諸侯而國異姓。 《史記·晉世家》 • 今夫人事太子,甚愛而無子,不以此時蚤自結於諸子 中賢孝者,舉立以為適而子之,夫在則重尊,夫百歲 之後,所子者為王,終不失勢,此所謂一言而萬世之 利也。(夫人:秦安國君夫人,即華陽夫人。太子:安國君,即孝文王, 始皇祖父。) 《史記·呂不韋列傳》 • 故扁鵲不能肉白骨,微 箕不能存亡國也。《鹽鐵 論·非鞅》
方位名詞的使動用法。
例如: ·夏五月,晉韓厥,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入其郛, 敗其徒兵於洧上。於是東諸侯之師,次於鄫以待晉 師。(洧:水名。鄫:鄭地名。) 《左傳·襄公元年》 •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老 子·七章》 • 今有馬於此,如驥之狀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驅 之不前,卻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則臧獲 雖賤,不托其足。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 文公棄荏席,後黴(méi)黑,咎犯辭歸。(黴黑:形容 面垢黑。) 《淮南子·說山訓》
乙、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用作使動的及物動詞相對較少。(根据语境判断) 例如: ﹡晉侯飲趙盾酒。(晉侯:晉靈公。趙盾:晉大夫。) 《左傳·宣二年》 • 員曰:“彼將有他志。余姑為之求士,而鄙以待之。” 乃見鱄設諸焉,而耕於鄙。(員:伍子胥。他志:指吳公 子光某刺吳王僚奪位) 《左傳·昭公三十年》 ﹡止于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見:音現。 使拜見) 《論語·微子》 •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戰國策·齊策四》
注意
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時在形式上和一般的賓 動結構沒有兩樣,區別主要是根據語意和上 下文。例如: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孟 子·公孫丑上》 • 孟子將朝王。 《孟子·公孫丑下》 前句意為:“武丁使諸侯朝見”。武丁是 王,不可能去朝拜諸侯。 後句意為:“孟子將朝見齊宣王”。孟子 是一個學者,不可能使齊宣王朝見自己。
又例如: • 是役也,鄭石制實入楚師,將以分鄭而立 公子魚臣。(是役:指晉楚邲之戰。時鄭為晉的盟國。
石制:鄭大夫,內奸。入楚師:使楚軍攻入鄭。分鄭:割 讓鄭領土與楚,以求楚支持其發動政變立魚臣為君。公子
《左傳·宣十二年》 此句中的“入”是使動用法,表面上和 普通用法沒有什麼不同。如不瞭解實際情 況,僅憑字面意義很可能會誤以為“入” 是指石制進入楚師。
又例如:·二子在幄,坐射犬於外,既食而後食之。 (二子:晉大夫張骼、輔躒。射犬:鄭大夫。)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 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論語·季 氏》 • 予,天下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 《孟 子·萬章下》 • 公子率五國之兵破秦軍於河外,走蒙驁。(魏公子:戰 國魏公子信陵君無忌。)《史記·魏公子列傳》 • 故天下盡以扁鵲為能生死人。扁鵲曰:“越人非能生 死人也,此自當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起:蘇 醒。)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 大夫種、范蠡存亡越,霸句踐,立功成名而身死亡。 《史記·淮陰侯列傳》 • 買臣見湯,坐床上弗為禮。買臣深怨,常欲死之。 (湯:張湯。坐:指湯坐。死之:使之死。) 《漢書·朱 買臣傳》
又例如: • 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 國而撫四夷也。 《孟子·梁惠王上》 • 晏子沒十有七年,景公飲諸大夫酒,公射出質,堂 上唱善若出一口。 《說苑·君道》 • 祭仲與渠彌不敢入厲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為君, 是為子亹也。( 祭仲、渠彌:皆春秋時鄭大夫。厲公、昭 公、子亹:皆鄭莊公子。) 《史記·鄭世家》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傳·隱公元 年》) ﹡欲闢土地,朝秦楚,莅中國而撫四夷也。(《孟 子·梁惠王上》)
甲、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不及物動詞后面不能带宾语,古汉语中不及物動詞后面带 宾语的多用作使动。例如(加﹡的是书上的例句) • 莊公寤生,驚姜氏。 《左傳·隱公元年》 • 晉魏錡求公族未得而怒,欲敗晉師。(公族:官名,即公族大夫。敗晉師: 使晉師打敗仗。)《左傳·宣十二年》 • 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蕩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 歸之。未之絕也。(齊侯:齊桓公。蔡姬:桓公夫人。) 《左傳·僖 公三年》 • 宋人懼,使華元夜入楚師,登子反之床,起之。 (華元:宋大夫 名。子反:楚大夫名。) 《左傳·宣公十五年》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史記·陳涉世家》) • 乃與趙衰等謀,醉重耳,載以行。(《史記·晉世家》)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陕西师大古代汉语教研室
预备知识:词类划分
词有定类;类有定职。实词划分图示:
名 词 动 词 形容词 数 词 量 词 代 词 副 词
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詞類活用的概念 詞類活用的概念
詞類活用--指某些詞臨時改變自己的基本 詞類活用 語法功能去充當其他詞類的現象。 在古代漢語裏,這種情況很普遍,例如: 《左傳·成公二年》:“從左右,皆肘 之。”其中“肘”本是名詞,在句中臨時 充當動詞用。 本书P278“水”“坚”“锐”等词。 詞類活用是古漢語中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 其內容主要包括名詞、形容詞、數詞用作 一般動詞,名詞作狀語,使動用法和意動 用法等。
的動賓關係。 )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它實際上是用 動賓式的結構去表達兼語句式的內容。使動用法的內 容主要包括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 詞的使動用法以及數詞的使動用法等。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充當謂語時其意義 是使令性的。 這類謂語和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 謂語使賓語產生謂語自身所代表的行為動作。 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分为两类: 甲、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乙、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又例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 船瓜州》) •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柳宗元 《蝜蝂傳》) •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祿,而貪取滋 甚。(同上) • 其達士,則絜其居,美其服,飽其食,而摩礪之於 義。(《國語·越語》)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賈誼《過秦論》) •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