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十二五”规划的主要内容思考
某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
某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立足基本市情科学谋划未来推动XX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XX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思考“十二五”时期,是XX经济社会承前启后、实现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
这一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XX发展也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XX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是当前全市上下亟需探讨和认真破解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认真回顾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和经验“十一五”时期,是XX经济社会发展非常关键和极不平凡的时期,我们既经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多种自然灾害影响及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也迎来了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关中—XX经济区、支持甘肃发展、实施扩大内需政策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这样的背景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团结拼搏,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口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4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其余各项指标也将于今年全面完成。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夯实。
“十一五”前四年,全市经济发展速度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均增长11%。
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60亿元,比“十五”末增长77.8%;人均生产总值为7585元,比“十五”末增长81%;大口径财政收入35.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2.2倍,年均增长21.6%。
“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实施,启动了振兴装备制造业“12341”行动计划和“10强50户”工程,坚持“引大引强”,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仪表、轻工纺织、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企业效益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畜牧、林果、蔬菜等三大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商贸流通业规模和效益明显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1%;加强旅游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管理,加大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和贡献率逐年提高。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令计划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必须用正确的指导思想来统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对于制定和落实好“十二五”规划、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一、中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的主要考虑《建议》立足当前世情国情民情,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这就是: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中央提出这一指导思想,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发展大势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同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更把我国推到了国际社会的前台,谋划我国发展越来越需要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一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复苏进程将缓慢而曲折;世界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调整,一些发达国家加大再工业化和扩大出口力度;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各国争相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交锋激烈,将对各国发展和全球共同利益产生深远影响;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正在重塑,但改革攸关各方利益,博弈会持续下去。
国际环境出现的这些新情况,使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十二五规划的理解
十二五规划的理解十二五规划刚出台不久,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深深体会到了解国家各大政策的重要性,作为我国发展主线的五年计划,我们更应该进一步作深入的了解,因为这于我们的成长息息相关。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是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确立了基调,也带给了我们大学生更大机遇。
“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如下: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
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
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
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
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
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的几点思考——郑国明委员代表经济界的发言科学谋划好“十二五”时期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是2010年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市有关部门已经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提出了研究成果,为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基础。
但从民主决策这个角度看,仍有个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过程。
基于此,我们从规划的思路上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供参考。
一、突出“三产”地位,提高产业结构占有比重长期以来,我市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直在低位徘徊。
这是依靠投资拉动、出口导向战略下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性普遍规律。
但在当前,改变这种结构的机遇或许已经来临。
一是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众多企业面临重新洗牌的挑战不可避免,逐利资本必然寻求突破方向,三产领域或是最佳选择;二是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服务业驶入快速发展通道既是国际经济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趋势;三是进入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核心,其内函扩展至环保、节能、开发新能源、升级工业生产方式等的“低碳经济”时代。
作为“零碳经济”的服务业,加快发展顺应了“低碳革命”的潮流;四是东接上海西连杭州的同城效应日渐增强,出手快抓住是机遇,行动慢或许是压力;五是钱塘江时代、“两新”建设、市场群崛起、老龄化社会等,为“三产”发展打开了无限空间。
因此,“十二五”规划突出“三产”发展地位,把沿江百里长廊、“海宁皮城”为核心的市场群等作为三产发展的大平台,进而提高三产在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完全有可能实现。
二、重视“两新”建设,必须统一思想全力推进“两新”建设,干部群众都认为,从长远看是件大好事,从现实看问题多困难大。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唯有上下统一思想,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
一要整合行政资源建立强有力的工作班子,改变目前新农村建设在农办、新市镇建设在发改、新社区建设在民政这种力量过于分散容易产生冲突的被动局面;二要切实做好新村点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尤其沿江乡镇新村点布局应与沿江百里长廊开发相结合;三要有序安排,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细水长流;四要尽最大可能给予财政保障。
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范文
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范文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城市,坚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迈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
总体上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效果比预期要好,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大部分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有望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进全市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20XX—20XX年我市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5.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
20XX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8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达到32.07,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全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754元,增长14.1%。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主导地位逐步增强。
20XX年以来,我们按照郭书记关于崇左要抓好“一白一黑”两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糖、锰工业。
20XX—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6.09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21.3%。
工业占gdp比重30.9%。
在蔗糖业方面:一是突出抓好拉长机制糖产业链。
以东亚和南华两大制糖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蔗渣、桔水、滤泥等资源,发展蔗糖循环产业链。
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9.5万吨蔗渣纸厂一期工程、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工程、广西扶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精炼糖生产项目都已相继竣工投产。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在国家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仍然能够从中受益,也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国家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
作为普通公民,我能够通过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政策导向,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规划中提出了发展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这使得我能够在职业发展上做出更加明智的选择。
我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在这些领域的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十二五规划为我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
规划中强调了创新驱动发展、绿色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这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比如,规划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另外,规划还强调了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可以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规划还注重人才培养,我可以通过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再次,十二五规划对我生活的改善有积极影响。
规划中明确了改善民生和增加居民收入的目标,这使得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所在的城市改善了基础设施,道路更加宽敞,公共交通更加便利。
医疗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医疗资源更加平衡,服务质量提升。
另外,通过打击腐败和加强法治建设,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了追求,社会秩序更加稳定。
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使得我的生活更加舒适和便利。
最后,我认为十二五规划不仅是国家的发展规划,也是每个人的发展规划。
每个公民都能够通过了解和学习规划,找到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相信只有国家和每个公民一起努力,才能让中国实现更加繁荣富强的目标。
总之,十二五规划是国家发展的指导纲领,作为普通公民,我能够通过了解和参与其中,从中受益,也能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为实现个人的发展努力奋斗。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论文题目:谈谈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
你认为大学生应该怎样准确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以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措施?十二五“规划的主题把科学发展确定为“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具体的是”富民”。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
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
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做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
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上述三点决定了“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十一个规划有着本质的差别。
这个差别就是,过去的十一个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这当然不是说,建国60年来特别是改革30年来百姓的生活没有提高,而是指相对于GDP的增长,作为整体的民众的富裕程度没有GDP增长快。
何况,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中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都跟贫富差距和民众的普遍不富裕有着直接的关系。
如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问题、消费和内需不足的问题,乃至一些群体性事件,都有着贫富分化的影子。
贫富分化甚至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的稳定。
主线:十二五规划期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建议提出的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新特征。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
武汉市“十二五”规划总体思路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更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攻坚时期。
谋划好“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对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展新起点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历史平台,迈上了新的发展起点。
从经济发展看,经过“十一五”的持续提升,城市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预计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5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8000美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00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预汁为3:46:51。
从城乡建设看,经过“十一五”的大量投入,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在国内率先开展“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建设,铁路枢纽、武汉新港、航空枢纽、高速快速路网和轨道交通等重点项目建设加紧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城市圈一体化建设加速推进。
武汉通往周边城市的8条高速出口公路基本建成,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国家园林城市成功创建。
从体制机制看,经过“十一五”的开拓创新,体制环境不断完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新突破。
制定并实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实施方案和3年行动计划。
深化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提升到46.9%。
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外包服务中心初现雏形,汉口银行实现跨区域经营,9家金融机构在汉设立全国性后台服务中心。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创建。
对外开放逐步深化,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美驻汉领事馆成功开馆。
从社会发展看,经过“十一五”的全而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深入实施“社区建设883行动计划”和“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
深人开展“四城同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快推进全民创业,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一些思考
质 性 进展 。 要积 极 发 展 以数 字化 生 产 、 和 完善 基 本经 济 制度 。要 以转 变职 能 贸 推 推 网络 化传 播 为特 征 的 数字 内容产 业 和 为核 心 , 进行 政 体 制 改革 , 进 服 务 施 加 完 网络 文化 产 业 ,加 快 发展 动 漫 游戏 产 型 政 府建 设 。 快财 税体 制 改 革 , 善 治
目前 ,我 国正 在编 制 国 民经 济 和 会 的 内涵 是极 其 丰 富 的 ,它是 一 个 既 和经 济 动 员 ,来 组 织全 国人 民共 同 朝 社 会 发展 第 十 二个 五 年规 划 。根 据 党 涉 及政 治 进步 、 会 发展 , 涉及 经 济 着满足这一发展阶段上 的物质文化生 社 又 中央确 定 的 我 国经 济三 步 走 战 略 ,十 发展 、人 民生 活 水平 和 质 量提 高 的综 活 需 求 目标 努力 奋 斗。 小康 社 会 这 一 “
二 五 ”时 期 是我 国 实现 2 2 年 全 面 建 00 成 小康 社 会伟 大 目标 的关键 阶段 。 改
特定 性 指 标 ,融 合 了政 治经 济 社 会发 展 阶段 性 目标 特 征 、总 量及 结 构性 内
涵 , 括 了经 济 发 展结 构 、 会 发展 结 包 社
革开 放3 多年来 , 别是 近 1年 来我 国 0 特 0 经济 保持 了持续 高速 发展 , 国 力不 综合 断增 强 , 民生活水 平又 有 了质 的新 飞 人 跃 , ̄ 22 年 实 现全 面 小康 社 会 的 基 00 础更 加坚 实。在 这种背 景下 ,十二 五 ” “
挥文 化 引导 社会 、 育人 民、 动 发 展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体 制 。改 革 是加 快 转 金 教 推 的功 能 , 设 中华 民族共 有 精神 家园 , 变 经济 发 展 方 式 的强 大动 力 ,必须 全 监 建 增强 民族 凝 聚 力和 创造 力 。 积极 构 建 面 推进 各 领域 改革 ,为科 学 发展 提 供 要 覆盖城 乡的 公共 文 化服 务 体 系 ,加 快 有力保障。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积 企
对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若干思考与建议
1 6
< 策 咨询 通 讯) 0o年 ・ 3期 决 21 第
集 中化是 普 遍 规 律 。北 美 、 日本 、 洲 等 发 达 国家 欧
等 消费 , 生 产 力 提高 对 民众 的反 馈 , 是 也是 生 产 力 发展 的社 会基 础 。全 国 , 总体 上 消 费水 平 不 高 , 广 大农 村未 能 较 好 享 受 到工 业 化 、 镇 化 带 来 的 成 城 果; 不仅 扩 大 城 乡差 异 , 而且 妨 碍 了 国民经 济 的健 康发展 。扩大 内需 的潜力 和空 间大 , 高 内需 水 平 提
看, 走低碳经济道路不仅是外界形势的要求 , 也是全
国自身竞争力 提高 与环境 保 护 的要求 ; 更 深层 次 从
上 看 , 可能是一 场新 的产 业革命 或 技术 革命 的先 有 导或前 奏。对此 , 国应积 极应对 , 中 做好 规划。要在 研发创建低碳产业 、 开发低碳 技术上下 功夫。在 “ 十
林 积蓄量来抵 补 。总 之 ,十二 五 ” “ 环境 保护仍应 以
二 五” 规划期 间, 应 以节能 减排 为 中心 , 进产 业 仍 促 结构调 整 , 业 技术 升级 , 产 继续 在 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 式 , 单位 G P的物耗 、 降低 D 能耗 、 水耗上下功夫 , 而不 必 只在“ 字上 做文章 。 碳”
统 的污染 物 , 大气 中的二氧化 硫 、 吸人 颗粒 物 、 如 可 氮氧化 学物 , 体 中 的 C D、 氮 、 水 O 氨 大肠 杆 菌 、 金 重 属 等。就是说 , 污染 物 减排 中 , 先 要 服 务 于 与 在 首 千百 万人息 息 相关 的空气 质 量 , 证 居 民有 安 全 、 保
角 ” “ 三 角 ” 环 渤 海 地 区。这 是 一 种 经 济 规 、珠 和
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_工作总结和规划
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_工作总结和规划
县城乡规划工作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城市的品质和人民群众的
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县城乡规划工作“十二五”规划的工作总结和规划的描述。
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县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我们按照国家的要求和县委
的部署,坚持统筹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规划制定和实施,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在城市规划方面,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规划了城市土地利用和建设
布局,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城市建设规模,改善了城市交通和环境质量。
我
们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加强了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农村规划方面,我们注重发挥农村资源和特色优势,加强了农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旅
游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我们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农村
的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
我们推进了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环境治理,改善了农村生态
环境。
在城乡统筹发展方面,我们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了城市和农村的互动和融合。
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和城市化推进措施,以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和城市人口落户为
重点,推动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城乡交流的加强。
我们还加强了城乡规划的协调
和监管,确保了城乡发展的有序进行。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
学习十二五规划心得社区0904班金梦岚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将文化发展从社会发展中分离出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党的建设同等提出,是文化发展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大幅提升、作用明显增强、特点更加突出的表现。
首先,我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的背景。
十二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
“十二五”规划,必须根据国际环境的新变化和国内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
其次,我也了解到了十二五规划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大思路。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调整经济结构。
全会公报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民生: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分配比重。
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文化: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党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
十二五规划心得体会在中国国家发展的历程中,"十二五规划"是我国发展的指导纲领,旨在为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制定明确目标和计划。
这一规划框定了我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也为我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以下是我对于"十二五规划"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性。
这使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我个人的发展中,也要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才能,不断学习和进步,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高科技时代。
其次,在社会建设方面,"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保障等目标。
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推动社会进步与和谐。
同时,我也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充分利用社会保障制度提供的各项福利。
再次,在文化发展方面,"十二五规划"强调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我意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要尊重并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也要开放包容,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此外,在环境保护方面,"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我认识到保护环境责任重大,要从自己做起,用行动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总之,"十二五规划"为国家和个人提供了发展的指导方向和目标,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机遇。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将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
对十一五(规划)的看法080190022 08动画刘勇对“十二五”规划的看法一、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
从时间来说,城镇化完成后,才是建设新农村的最好时机。
因为在城镇化未全部完成前,趋势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这种转移给农村建设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在这种不确定性下我们按照什么标准来建设新农村?现在的农村已经出现很多空置的住宅,随着人口转移这种现象会越来越严重,现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将会浪费太多的社会资源。
因此,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就好比鱼和熊掌,只能兼顾一个,或者说只能重点实施一个战略。
而显然现在的重点是城镇化,我不反对农村的现代化建设,而我们规划把这两点做为并列的同等地位,最后的可能是两者都顾不好。
二、关于体制改革中,经济体制的雏形已形成,改革也只是完善、深入阶段。
而我们的政治体制可以说是刚刚开始,但规划中涉及的内容太少,太浅,而只是轻描淡写的提到大部门改革和探索省直管县。
而涉及到政府财经公开,官员财产申报,社会主义民主的发扬、服务型(小)政府的建立等实质问题一点都没有提到。
三、虽然取消GDP发展目标得到众多肯定,但不是说就不需要任何目标,应该把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民生改善等目标具体化、数字化。
四、以公有制为主的说法,已经脱离了事实根据,可以说是睁眼说瞎话,糊弄群众。
应该要改为在关系国计民生重要领域建立以公有非营利性组织为主,其他领域建立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形式充份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
五、提高产业集中度。
这一说法只能在中国出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凡是学过政治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由自由竞争市场转到龚断资本主义市场,龚断就是产业高度集中的表现,可以得出产业集中度的可以由市场本身自然而然的完成,但放在中国为什么就成为一种问题?答案是中国不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或者说是一个不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其形式是国企参与的非对称自由竞争市场。
他有两层意思,一是国企参与市场竞争,二是国企不参与竞争的优胜劣汰。
也就是说国企在参与竞争中失败不会被淘汰,形成国企亏损——政府输血——继续竞争——再亏损——再输血——再竞争(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使这一现象更为严重)。
关于十二五期间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主要问题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发挥产业和 科技较强的优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资 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50字) 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 优势,改善投资环境,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 代产业体系,强化交通运输枢纽地位。(57字 ) 积极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 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 竞争,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 自主创新中走在全国前列。 (72字)
了解国际经济政治发展的大趋势
当今世界: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 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 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 同时: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 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 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 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势复杂
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 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 策支持,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安全屏障 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大 力发展科技教育,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 展。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 区发展力度,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 (119字)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
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划开发秩序,控制 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 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 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对资源环境承载能 力较强、集聚人口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城市化地区要重 点开发。对影响全局生态安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要限 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开发。对依法设 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 护的区域要禁止开发。基本形成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 的法律法规、政策和规划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办法和 利益补偿机制,引导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推 进发展。
《xxx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学习心得
《xxx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学习心得《xxx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学习心得第十二五规划《xxx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学习心得学习心得建议规划十二五xxx《xxx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总计17000余字,是市委常委会对"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考的重要成果,是全市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所有参与这项工作的同志的汗水凝结. "十二五"是常州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期,转型期和突破期.科学制定好这一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常州要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目标,努力把建成创新创业城,现代产业城,生态宜居城,和谐幸福城,并从经济发展,创新能力,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和民生民本等方面,提出了我市"十二五"期间的主要目标. 201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真落实"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系统领会《建议》的精神实质,我深感教育的责任重大,的确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干教育,踏踏实实培育人才,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系统的理论知识,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博大宽广的胸怀,还要有甘于清贫的孺子牛精神,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境界.把工作落到实处,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教师的工作是育人的工作,一名合格的党员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只要我们广大教师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常州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总之,我决心以本次学习《常州市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契机,认真总结工作中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扬长避短,不断创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附送:《XX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XX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调查调研《XX安全生产法》贯彻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情况调查报告实施贯彻安全生产XX主任、各位副主任:根据区人大常委会本次主任会议议题安排,前阶段区人大财经工作委员会对我区《安全生产法》自201X年11月1日公布施行以来的贯彻实施情况,到区安监局、区总工会进行调查,分别听取了二个部门的情况汇报。
关于晋城市十二五规划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
关于晋城市“十二五”规划若干战略问题的思考——转型四问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秦红星刚刚结束的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晋城经济社会要转型跨越发展,实现“再造一个新晋城”的宏伟目标。
目前,“十一五”规划就要胜利收官,“十二五”规划即将精彩开局,晋城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节点。
在未来的5年里,随着煤炭资源整合工作的逐步到位,我市煤炭产能将顺利翻番,形成地方煤矿和晋煤集团年产2亿吨的生产规模,在资源价格持续走高的形势下,晋城主要指标的“跨越”发展将不是问题,“转型”遂即成为决定晋城未来发展走向的战略核心。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必须要问:转型发展,晋城准备好了吗?一、解构与建构:“晋城模式”还能走多远?1.当下“晋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1985年建市以来,晋城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粗放式经济快速形成和扩张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5实行市管县开始到1995年前后中国经济软着陆为止,纵跨了“七五”、“八五”两个时期。
十年间,晋城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短缺经济和“南巡讲话”后的飞跃发展两次历史机遇,凭籍丰富的煤铁资源和灵活的体制机制,“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小高炉、小煤矿、小水泥、小五金等“五小”工业百花齐放,活力迸发。
全市经济特别是工业生产呈现低门槛、低产出、低效益,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典型特征。
与1985年相比,1995年全市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从20.8%下降为13.2%,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从0.62提高到0.92,工业化程度从0.81提高到0.96,晋城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
二是产业结构收缩和集中时期。
从1996到2000年,整个“九五”时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和国企改制等原因,以晋钢、太印、晋城电厂和气门厂为代表的非煤企业纷纷破产倒闭,1985年以来轻工业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以来更是以年均18.23%的速度迅速下降;1995年晋城制造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2000年下降到14.9%,2007年仅占10.07%;全市轻重工业比重从1985年的14.3∶85.7,递减到2000年的10.96∶89.04,2007年则进一步减少到2.8∶97.2;煤炭、冶铸、电力、建材四大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大厦的“四梁”,晋城形成了典型的资源性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