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顺耳更利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4caff273af1ffc4ffe47acb5.png)
摘自雾凇A的新浪博客,原址/s/blog_54c7b58a0100c46s.html
其实,谏言也是一种语言艺术,也需要注重表达的方式和时机。忠言或许就是一副良药,但未必就一定苦口,巧妙的语言表达形式不仅不会让忠言逆耳难听,而且还可以让这副良药药力十足。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魏征劝诫唐太宗非常激烈,把唐太宗气得半死,大发雷霆,走回寝宫时还边走边骂:“气死我了,我一定要把他杀了。”到了寝宫,皇后看到唐太宗气成这样,知道一定是魏征的杰作。所以,皇后立刻去换上非常正式的衣服,然后走到唐太宗的面前,当场跪下去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唐太宗一头雾水:“我气得半死,你还恭喜我什么?”接着皇后就说:“一定是有明主出现,臣子才敢直言不讳。”唐太宗一听“我是明主”,气都消了。
同时,话是说给人听的,自然要看说的对象。倘若劝说的对象是十足的小人,你的忠言再逆耳,他也听不进去。同样,若劝说者心术不正,将自己的险恶用心裹上忠言的外衣,也难免不把人引向歧途。
时变境迁。如果不分说的对象和场合,仍一味地抱着忠言逆耳作为教条,就难免贻笑大方。如果自己的忠言过于逆耳,让人听了堵心甚至产生憎恨,还怎么起到忠言的作用?
心理越自卑的人,在外表上通常都表现得十分强大。同样,越是对批评意见恐惧的人,往往更加喜欢扮演“批评者”的角色。在“忠言逆耳”的招牌下,这些批评者极尽语言挖苦之能事,让那些被批评者“赤裸裸”的站在你的威慑之下。批判者从中收获了“威严”,而失败者则将仇恨转嫁给他人。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批评变成了一种报复。“良药苦口”也变成了整治他人的工具,在这种畸形的批判文化下,忠言仅仅是“逆耳”的一种陪衬。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672c51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09.png)
让“良药爽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行”内容摘要: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本人就集中彰显优点,肯定进步,培养自尊心,实现“好孩子”的角色迁移;运用保护性批评,给学生留有余地,促使学生主动向善;创造成功的机会,促成良性循环——为“忠言”穿上尊重的外衣,让“良药”隐身于肯定、关爱、引导、帮助之后,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教育工作更快更好地做到学生的心坎里。
关键词:尊重角色迁移主动向善良性循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一句规劝世人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耳熟能详的格言。
然而,对于当今学生而言,这一“格言”实在有改造、升华的必要。
即面对犯错的学生,在规劝批评时,为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出自内心地抛弃自身不良行为,将原格言中的“苦”字变为“爽”字“甜”字,“逆”字变为“顺”字,以收“治病救人”之良效,岂不更好?教师应培养学生具有自主、自立、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
在这样的情况下,虽是“良药”,因其味苦,学生通常难以下咽;虽是“忠言”,因其逆耳,学生往往难于接受。
一味用“苦口”、“逆耳”的方式来规劝人、批评人、教化人,其效用必将大成问题。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良药”不一定非要“苦口”,“忠言”不一定非要“逆耳”。
良药爽口(甜口)、忠言顺耳是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体现。
随着“体验教育”、“自我教育”在各地迅速开展,“还学生教育的主体地位”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在教育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内,许多老师纷纷从教育的前台走到了后台,保证了学生“体验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时间、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体。
与传统教育相比,新的教育模式对老师的“主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忠言“顺”耳更利行
![忠言“顺”耳更利行](https://img.taocdn.com/s3/m/bde3f78389eb172dec63b708.png)
忠言“顺”耳更利行
导读:本文是关于忠言“顺”耳更利行,希望能帮助到您!忠言“顺”耳更利行
作者/ 贺淑矗
我国有句古语:“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被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奉为金玉良言。
于是,可我们在劝谏他人的时候,总是不考虑方式的“逆耳”,难以接受的时候还要加上这句老话“忠言逆耳”教育对方。
可是在生活中,虽然表家都知道良药苦口的道理,可真有人生病了,却更愿意服用“甜日”的良药。
事实证明,苦口的不一定都是良药,良药不一定都苦口。
裹着糖衣的苦药,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其实,忠嵩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注重表达的方式和时机。
忠言或许是一副良药,但未必都是昔的,巧妙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不会让忠言逆耳难听,反而会使这服药的药力十足。
历史上孙权劝学的故事就被称为美谈。
孙权的内心或许对爱将的不学习有点不满意,但是却把这不满压住,语重心长地劝吕蒙。
并且以自己为例,诚恳地现身说法,最终使吕蒙学有所成。
古语说,苦口良药利于病。
只是告诉我们应该忍受良药的苦涩,并不是说药一定越苦越好。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赞美。
用真诚赞美的语言劝人向善。
山西省吉县三中初一(127)班
指导教师:窦彩琴。
忠言顺耳,方能利于行
![忠言顺耳,方能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c56bd0b15022aaea988f0f4d.png)
忠言顺耳,方能利于行作者:杨英莲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19年第90期【摘要】批评的语言直接影响批评的效果,有效地运用批评的语言艺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本文主要对教师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进行探讨,提出“尊重学生,言而有度;婉言批评,触动心灵;因人而异,言之有别;幽默生趣,笑语纠错”的建议,以期批评达到预定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批评;语言艺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被我们很多人视为至理名言的古训,但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这句话值得商榷。
逆耳的忠言,可能会恶语伤人,未必利于行;而顺耳的忠言,如和风细雨般滋润学生的心田,反而能利于行。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想使批评达到预期的目的,就应该十分注意批评的语言艺术。
一、尊重学生,言而有度批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缺点,激发他们上进心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方式,而不是让我们讥讽学生、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手段。
因此,批评的语言要有温度、要把握好尺度,也就是说要尊重学生,言而有度:教师的批评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超越被批评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今天,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他们自尊心较强,内心世界是敏感和脆弱的。
当我们把“这么简单你都不会,简直在浪费我时间……”“作业都不交,你还是个学生吗?”等嘲讽、贬低的批评语言喷向学生时,学生内心的痛苦是无法言喻的,带来的心灵伤害是难以愈合的,批评也就起不到“治病救人”的效果。
如果我们上面两句话稍作修改:“从其它方面可以看出你很聪明,动动脑筋,这样简单题目,你一定会做!”“你在我眼里一直是个本分的学生,今天缺交作业,能不能给老师讲讲原因?”同样的教育学生,不同的说法,带着温度与尺度的语言就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了。
二、婉言批评,触动心灵“婉言”是与“直言”相对,它是在特定情况下不宜或不必开门见山、一语道破的时候所采用的拐弯抹角的表达方法。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1608cf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3.png)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摘要】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在班主任工作中,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学生犯错了,班主任在批评时要讲艺术,使学生易于接受。
本文通过三个具体生动的教育案例,论述了班主任在学生犯错时采取的批评艺术。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更多资料http://www.mm8.pub/【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犯错批评艺术案例【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59-02小学生天真活泼,天性好动,自制力差,所以免不了要犯错误。
教育不可能没有批评和惩罚。
批评不但是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一门艺术。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但是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教师应让批评变得美而富有教育魅力,换言之就是“忠言顺耳利于行”。
下面请看三则案例。
一、以“请教”取代批评一天活动课,天阴沉沉的,下着大雨,因为教室的灯管坏了,所以我让学生到阅览室看书。
我也跟着学生静静地阅读。
突然,“啪”的一声,整个阅览室的安静被打破了。
我循声望去,只见林建(化名)和魏朝(化名)两名学生你推我,我推你,两人都面红耳赤。
我走近一看,林建的书也掉在了地上。
林建投诉道:“老师,魏朝抢我的书。
”魏朝马上回应:“他打我。
”“他先抢我书。
”“他先打我的。
”“我是轻打。
”“他骗人。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都不甘示弱,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这个角落,好像正等待着观看一场“好戏”。
我捡起书本,对他俩说:“老师刚才遇到难题了,你们能帮助老师吗?”他俩一时不知所措,疑惑地看着我说:“可以。
”“那就到老师讲台来吧。
”接着,我把刚才看书时遇到的两个字“蹇”“戥”指给他们看,问:“你们认识这两个字吗?”两人都摇摇头。
“老师也不十分确定它们的读音,意思也记得模糊不清了,你们能帮老师查一查吗?”“老师,就这么简单呀,我保证很快帮你找到。
忠言“顺耳”更利行
![忠言“顺耳”更利行](https://img.taocdn.com/s3/m/66caf3f0f61fb7360b4c6516.png)
忠言“顺耳”更利行余姚市舜耕小学邹立江“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确实有一定道理。
但对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吃苦药是非常难过的事。
为了解决这问题,聪明的药剂师想出了妙法,那就是在苦药外面裹上一层糖衣,让孩子像吃糖一样轻松愉快,真可谓是良药“甜”口利于病。
同样的道理,忠言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呢?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如果顺耳岂不是更好!忠言要顺耳,就要给它裹上一层“糖衣”,也就是为“批评”穿上“表扬”的外衣,先肯定后否定,把劝诫、批评的话说得更温和、更顺耳一些,让学生乐于接受,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改正错误。
其实,忠言“顺耳”更利行。
教育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一经发生,都希望得到肯定的反应,即使是成年人,也大多喜欢表扬而不愿被批评,更别提“逆耳”的批评了!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分辨能力比成年人更差,认知水平比成年人更低,所以对他们的批评,更要讲究方式方法,有时甚至需要“哄”。
怎样才能使忠言更“顺耳”呢?一要讲究批评的语言。
教育是一门讲究语言的艺术。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本着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原则,去善待每一个犯错误的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高明、妥贴、中听的语言更受学生欢迎,它让人如坐春风、豁然开朗。
“顺耳忠言”更能展示教师的德才、教养和风度!二要注意批评的场合。
同样一件事情,批评的场合不同,效果也不同。
一般来说,性质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事,宜进行公开批评,防止事态扩大。
除此之外,都应采取不公开批评的方式,避开公众场合,选择清静、舒适的地方,为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
三要选择批评的方式。
在对学生进行批评之前,我们应根据被批评对象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偶尔犯错的学生,宜点到为止;对于犯了错还浑然不觉的学生,则应“评”透道理;对于豪爽的学生,宜单刀直入;对于内向的学生,则应采取迂回战术。
所以,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在批评前要想好为什么批评他,怎样批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 谄媚的意思
![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 谄媚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0a20576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b.png)
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这是一句古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会出现忠言逆耳,谗言顺耳的情况。
在这些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这是一个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
1. 忠言逆耳,意味着真诚的劝告往往会令人感到不快。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朋友或家人对我们提出的建议,虽然是出于真心,但却让我们感到不悦。
这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因为听到不喜欢的话就一味的拒绝或生气。
我们可以试着接受这些建议,因为这些建议可能真的对我们有益。
我们可以向朋友或家人表达感谢,因为他们的真诚劝告是出于对我们的关心和爱护。
正如古语所说“忠言逆耳”,只有听进去才能受益。
2. 谗言顺耳,则说明虚伪的恭维容易让人心生喜悦。
在社交场合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谗言顺耳的情况。
有人对我们过分夸奖,满口恭维,虽然我们知道这可能是出于别有用心,但依然不自觉地感到愉悦。
对于谗言顺耳,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虚伪的恭维所蒙蔽。
我们要学会分辨朋友和敌人,真诚和虚伪。
只有明白了对方的真实用意,才能避免陷入不必要的误区。
忠言逆耳利于行,谗言顺耳利于心,是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警惕的现象。
我们应该在接受建议的时候,保持平常心,不要被一时的情绪所左右。
在面对虚伪的恭维时,我们更要保持警惕,不被表面的甜言蜜语所迷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交往中保持清醒和理性,不会在意气用事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
在人际交往中,忠言逆耳与谗言顺耳的现象时常出现,对于我们而言,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这些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让我们来深入理解忠言逆耳利于行和谗言顺耳利于心的现象。
3. 忠言逆耳,意味着真诚的建议往往不易被接受。
当我们收到一些对我们的行为、态度或决定提出批评或建议时,尽管这些建议可能是出于对我们的好意,但我们可能因为自尊心或固有的想法而感到不悦或拒绝。
然而,真正的朋友会毫不犹豫地给予我们忠告,即使这些建议会让我们感到不快。
忠言利耳利于行作文
![忠言利耳利于行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bac8aa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4.png)
忠言利耳利于行作文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有些声音在耳边嗡嗡作响。
但你知道吗?有那么一种声音,它就像山涧里的清泉,虽然冷但特解渴;又像夜晚的明灯,虽然刺眼但特能照亮路。
这就是忠言,听着可能不那么顺耳,但绝对是你前进路上的大宝贝。
忠言啊,它真的挺逆耳的。
有时候就像冬天里的北风,直接刮到你脸上,让你觉得疼。
但正是这种疼,让你开始思考,让你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忠言不会像那些好听的话那样哄你开心,但它能帮你保持清醒,不被那些花言巧语给绕晕。
忠言的好处可不止这些。
它就像个警钟,时刻提醒你,嘿,别得意忘形了,你还有好多地方得学呢!在这个信息满天飞的时代,很容易就觉得自己啥都懂。
但忠言就像面镜子,让你看清自己的真实模样,让你知道自己其实还有很多不足。
这样你就能更谦虚地学习,更踏实地成长。
所以啊,忠言虽然听着不舒服,但绝对是人生路上的好帮手。
别嫌它刺耳,多听听,多想想,你会发现自己走得更稳、更远。
忠言“顺耳”利于行
![忠言“顺耳”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d216d5b11a37f111f1855b86.png)
师 德 启 慰
这 种 逆反 心理 的问题 ,仅 是学 生 家庭 教 育 、学 生 自身 思 想 的 问题吗 ?笔者认 为教 育者 也存 在着一 定的影 响 因素 。 特 别值 得 一提 的因素 是教 育 者采 取 简单 粗暴 的态 度和 强 制 要 求 的 手段 以致 伤 害 了学 生 的 自尊 。在 教 育 过 程 中 , 教 师 提 出 的要 求 过严 过 急 ,并经 常采 取 严厉 训 斥 、恶 语 批 评 、写 检讨 等 伤害 学 生 自尊和 人格 的手段 ,由此学 生 在心 理上 产 生反 抗对 立情 绪 ,拒 绝接 受 教师 的说 教 ,不
愿 执 行 教 师 提 出 的 要 求 ,甚 至 故 意 对 抗 ,也 就 在 难 免 。 在 上 面 的 这 则 案 例 中 ,老 师 成 功 地 维 护 了 孩 子 的 自 尊 心 ,没 有 对 学 生 造 成 伤 害 ,并 而 自然 地 引 导 到 自 己 的
际 .调 查 了解 ,掌 握 真实 情况 的基 础 上 ,作 出公 正 合理 的结论 。从 而 使教 师 处理 的 问题 得到 学生 广 泛 的赞 同和 支 持 。在 老师 刚发 现 男孩 有异 常 行为 时 ,并 没有 采 用 大 声 喝斥 的 做法 ,这 就 是注 意 了调 查 ,尊 重 了事 实 ;在 收 缴 了 画后 也没 有粗 暴 地批 抨 ,而 是进 行赞 赏 ,并 进 一 步 激 励 ,使 得男 孩和 全班 同学又对 老 师多 了一 份敬 畏 。 4讲究 艺术 ,运用 “ . 暗示 效 应 ” 。所谓 暗示 ,指 的是
傻眼 ,老 师便 继 续有话说 。 )
“ 是 王 维的一 幅 画,这幅 画正是 这 ‘ 漠 孤 烟 直 , 长 大
河 落 日 圆 ’ 淋 漓 尽 致 地 体 现 了 王 维 ‘ 中 有 画 画 中 有 , 诗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ef1db1dd360cba1aa811da70.png)
他一句也听不进去 ,只有听老师的 ,请老师对他多批评教育 。 ” 在 实际工作中 ,由于工作繁忙容 易引起 情绪急躁 ,看到学生犯错
快 、宽松的谈话氛围 ,这样才能引起 肯定积极 的情 绪反映 ,使学
其实 ,老师 的过多批评 ,也不会起 到 良 的教育效果 。老师 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 好 记得有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时 , 我刚走进教室 , 一个 男生就 老 ”我 什么时候 丢 误,经常会生气地大加批评,有时,也会旧帐新帐一起算, 数落 站起来说 : “ 师 ,我的 书包被 人拿了 ! 说: “
注意听讲,帮助同学,尊敬师长,热爱劳动等, 鼓励他用平时这 监督和帮助。 人们在愉悦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 些长处去战胜偶发的短处,定会收获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因坏人
引诱或不 良 环境诱惑犯下错误时 ,就更需要帮助他找到心灵中真 强对对方观点 的接受性 ,减 弱排斥性 。因此,班主任老师在和学
”他支支吾 吾地说 : “ 在上课前几分钟不见 的。 是 ”此时我看 起学生的缺点来 , 这样做的结果 ,既不能解 决问题 ,又起不到教 的? 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和很不 自 然的表情 , 断定这个贪玩 的孩 子中午 育的作用 ,甚 至还会使师生关系对立起来。 其实 ,设身处地想一想 ,如果老师犯了错误接受批评 , 领导 在外面玩 而忘记了带书包 ,怕老师批评就编了一套假 话来搪塞 。 说不定书包在 家里等你呢?快 回家看看吧 ! ”他的 将过去的失误一件件地都列举出来 ,老师心里也不能舒服 , 不仅 于是我说 : “
一
对 了,老师 还要表扬你 ! ”他看 了看我 , 搔了搔后脑 勺。 “ 又 没
、
“ 耳 ” 的艺 术在 于 以 “ ” 为 “ ” 顺 退 进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https://img.taocdn.com/s3/m/b3bc859dbe23482fb5da4c2e.png)
“忠言顺耳”更利于行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难免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指正并要求其改正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可是“直言不讳”并非处处适用,事事可行。
在批评时若适用不当,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还会引起师生之间的隔阂。
既是忠言,何必逆耳?在这“以人为本”的时代,我们可不可以淡化一些“忠言逆耳”,推崇一下“忠言顺耳”呢?一、激动的话,冷静地说一位老师听说自己的学生打碎了班级的花盆,急匆匆赶往教室,发现吊兰的花盆碎了,黄泥撒了一地,而这位学生正忐忑不安地立在碎盆旁边。
老师一见这位孩子,不分青红皂白,提高了嗓门批评起来:“打碎了花盆要赔偿,别人爱护花草树木,你却破坏环境……” 这位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
那位班主任还不依不饶,又冷嘲热讽地说了一句“这就是你独特的环保技巧吧!”一语既出,这位学生在课堂上就与老师顶撞开来。
同样的事情,一位年长的优秀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
他看着碎花盆,惋惜地说:“多可怜的吊兰呀!没有了完整的家,你怎么健康的成长呀!”站在身边的同学涨红了脸,快速地拿来扫把、畚箕整理地面。
第二天,就给吊兰安了一个新“家”。
一个“极尽挖苦”,弄得师生关系僵持;一个化“冷”为“热”,善意地提醒学生改过。
不同的批评语言,导致两种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样说,笔者并非有意否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严厉而又直截了当的批评,只是想强调:善解人意,化‘冷’为‘热’的“顺耳忠言”,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不仅沟通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常常有出人意料的功效!二、直白的话,迂回地说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的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
”建议性的批评、做好铺垫的批评、先表扬,后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戴“功”立“罪”的批评等等方法要因人而异。
教师应有太阳一样光明磊落的胸怀,把自己的光和热送到每一个学生身上,不能厚此薄彼。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5ab9ba0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4.png)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
“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意思是:别人对自己的劝诫,它能使人反省自己的言行缺点,能督促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能激励自己发奋上进。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原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忠言逆耳利于行”,是指正确的批评、建议、意见对个人品德的修养、国家事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有些话虽然说得刺耳,有些批评可能火辣辣地烧心,但只要是中肯有益的,也不应该挑剔提意见者的话是否顺耳、方法是否得体。
这句贤文旨在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的意见。
良药并非要苦口,忠言顺耳更利行
![良药并非要苦口,忠言顺耳更利行](https://img.taocdn.com/s3/m/01e82120cfc789eb172dc8f6.png)
特 征 、行为 习惯 、性格 思维等 ,以及他们 是初犯还 是常犯 ,是 大家都知道 陶行 知先 生 “ 四块糖果 ”的故事 ,当他发 现学 有意还 是无意 ……诸如此 类 ,我们必须有 充分 的认识 ,方可 因 生王友用 泥块砸几个 同学时 ,他只是先制止 了他 ,并没有立 即 材施教 。 批 评 他 ,而 且 后 来 还 奖 励 了 他 四块 糖 果 。 陶 先 生 把 第 一 块 糖 果 奖 给王友 时说 : “ 你按 时来到这里 ,而我却 迟到 了。”奖第二 现 在 的 学 生 很 多 都 是 独 生 子 女 , 也 有 部 分 学 生 在 单 亲 家 块 糖 果 时 说 : “ 当我 不 让 你 再 打 人 时 ,你 立 即 就 住 手 了 ,这 说 明你 很 尊 重 我 。 ” 奖第 i 块 糖 果 时 说 : “ 调 查 过 了 ,你 砸 他 我 庭里 长大 ,他们有着 强烈的 自尊心而 心理承受能力 又很 脆弱 ,
一
、
生觉得 是空穴来风 。有 的学生为 了避 免老师对他 的 “ 罚” , 惩
到的效果 。
1 用表 扬 代 替 批 评 . 往 往会 不承认 自己的错 。如果老师没 有事实根据 ,空讲 几句批 评 的话 就 达 不 到 矫 正 的效 果 。 反 而 让 其 觉 得 可 以瞒 天 过 海 ,反 “ 生 十过 ,不 如 赞 生 一 长 。 ”每 个 学 生 都 会 有 缺点 和错 数 复 犯 错 ,甚 至 变 本 加 厉 。 只 有 掌 握 了事 实 发 展 的前 因后 果 ,批 误 ,但 大多数学生都喜欢 听表扬话 ,不愿 听批评 话 ,甚至一 听 评 才 会 有 针 对 性 ,其 效 果 才 会 更 好 ,学 生 也 会 心 悦 诚 服 。 同 批评 就产生逆反心理 。因此 ,我们如果用赞扬 来代替批评其不 时 ,在 批 评 之 前 ,还 要 充 分 了解 批 评 的对 象 特 征 , 比如 :年 龄 足 ,效 果 会 更 好 。
忠言不必逆耳
![忠言不必逆耳](https://img.taocdn.com/s3/m/1f553e3ab90d6c85ec3ac655.png)
忠言不必逆耳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良药不仅已不苦,甚至变成了甜的,而且药效更高、更快,更有利于去病。
那么,忠言是否仍需逆耳才能利于行呢?笔者认为:忠言不必逆耳。
首先,忠言本身并不要求逆耳。
忠言是忠诚正直的话,一般来说,有三个特征:真实、正确、可靠。
真实要求不虚伪,说的是实际情况;正确就是不错误,分析判断及推理都符合实际;可靠就是靠得住,不害人。
忠言之所以是忠言就是因为它真实、正确、可靠。
从其特征看,忠言并不要求逆耳。
反过来说,逆耳之言并非都是忠言。
试想,恶毒的攻击、无理的指责、别有用心的诬陷,以及毫无根据、不负责任的猜疑,是不是都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这些逆耳之言与忠言毫不相干,其本意与忠言背道而驰。
其次,忠言利于行并不需要逆耳。
忠言的本质是真心实意地劝告别人,以利于别人的行动。
一般来说,在别人出现错误,有些事没有做或没做到位,有些事做过分了,或者有些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时,给予纠正、忠告、提醒,以达到让人改正错误、把握好分寸、看清形势的目的,它的出发点是与人为善。
要与人为善,只有让人接受,让人感觉你分析的对,你说的正确,才能发挥忠言的作用,才能使人改正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认识,改进自己的做法,才能真正达到忠言相告的目的。
一个忠告如果只有好的出发点,因为逆耳没有被人接受,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那么这是不是忠告就值得怀疑,要打一个大问号,因为它没有利于别人的行动。
再次,忠言顺耳才更有利于行。
忠言,即真心实意的劝告,目的是利于行。
如果忠言逆耳,甚至刺耳,使人听起来不舒服,难接受,就不能利于行。
相反,如果忠言更委婉些,更顺耳些,那么仍然是忠言,它并不会因为委婉、顺耳而变成虚言、妄言、谄言,并且可以增加忠言的效力,更加有利于行。
这正象给婴儿喂药,如果很苦,不仅喂药困难,还往往因为吐出一些而影响疗效。
而把药变成甜的,一般不会降低药效,喂得顺利,治疗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迅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利耳作文l利于行说明文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利耳作文l利于行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eee46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0.png)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利耳作文l利于行说明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利耳利于行”,这是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
可真正能领会并欣然接受的,又有多少人呢?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特别痴迷于玩游戏。
每天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
作业?那是被我抛到九霄云外的事儿。
我妈一开始还好言好语地劝我:“儿子,先把作业做完再玩,不然作业拖到很晚,又影响休息。
”我呢,完全当作耳旁风,嘴里敷衍着:“知道啦知道啦,等我这一局打完。
”然而,一局接着一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飞逝。
我妈看我屡教不改,语气渐渐严厉起来:“你再这样下去,成绩肯定会下降的!别玩了!”我心里特别不乐意,还顶嘴:“我就玩一会儿,怎么了?” 结果,那次考试成绩出来,我的成绩一落千丈。
看着那惨不忍睹的分数,我心里那叫一个懊悔。
这时,我妈没有落井下石地责备我,而是心平气和地跟我说:“儿子,妈妈之前跟你说先完成作业再玩游戏,是为你好。
玩游戏不是不行,但要有个度。
你看现在,因为你没控制好时间,成绩受到影响了吧。
” 我低着头,默默听着,心里知道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这让我想起了我们班上的一个同学小李。
小李这人特别聪明,可就是太自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
有一次,我们小组一起做一个项目。
大家讨论方案的时候,有人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可小李却不屑一顾地说:“你们懂什么,就按我的来!” 结果,因为他没有采纳那些合理的建议,我们小组的项目做得不尽人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
事后,大家都有点埋怨小李,可他还是不觉得自己有问题,还在那强词夺理:“这只是个意外,下次肯定不会这样了。
” 然而,之后的几次合作,他依然我行我素,不愿意听取别人的忠言,导致大家都不太愿意跟他一组了。
再说说我叔叔吧,他之前一直想创业。
亲戚朋友们都劝他要谨慎,先做好市场调研,规划好资金。
可叔叔觉得自己看准了商机,根本听不进去。
结果,店开起来后,因为没有充分了解市场需求,生意冷清,没几个月就倒闭了,还亏了不少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言顺耳更利行
有个故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说是有个女学生违反校规,穿了一件超短裙到学校。
这么标新立异的穿着一进校门就引起了其他学生的骚动。
对这种情况老师是不能不管的。
当老师把女孩叫过来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围拢过来看老师怎么惩处,其中不乏有些幸灾乐祸的人。
此时,那女孩心理状态也到达了最敏感的时期,她昂着头像一个视死如归的“战士”。
老师:“很漂亮!我很早就听说你的审美观与众不同,今天看来果然名不虚传,你的裙子和上衣搭配的多么协调。
”
女孩有点讶然,却是心花怒放道:“老师,你也喜欢吗?”
老师:“很喜欢,真的很漂亮。
就是.……裙子的长度嘛……”
女孩:“你是说,太短了?”
老师:“噢,你已经知道了。
”
女孩:“我明天换一条。
”
老师亲昵地搂过女孩,边走边耳语:“你现在就回去换,我给你一节课的时间。
”
不难想象,如果这位老师当时板下脸孔大声呵斥的话,双方会有怎样的剑拔弩张的局面。
但如此一来,女孩就会对老师有敌意的。
她能清楚地意识到:虽然她违背了校规,但是老师没有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她,而是有意地保护她的自尊心。
所以,即使作为一种回报,她也会心甘情愿的作一次“牺牲”。
这就是教育者应有的批评。
林肯说过:“人人都喜欢表扬,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表扬。
”同样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也需要被批评,被指正,被改善,尤其是处在人生十字路口的青少年们。
一句话可以把人说笑,一句话也可以把人说跳。
赞赏与批评像一对孪生姐妹,只有它们相得益彰才能让教育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才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留下成长的痕迹。
教师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批评方法。
那么,如何将批评艺术落实到实处,且效果甚佳。
在此,笔者就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批评要选择环境
批评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即所处的特定场景,也是影响批评效果的重要因素。
首先,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时机,合适的条件。
批评有时需要及时,但决不能急躁,这就需要冷处理,择时进行。
如上面提到的那位优秀的老师,就会选择“边走边耳语”来避开众多学生,以免影响到这位女学生。
其次,教师的批评还要选择适当的空间,
所谓“空间”就是指一定的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
那位老师就是选择了在充分肯定这位女生的审美观后,再对她进行善意的劝勉,自然能事半功倍。
二、批评要动之以情
所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这是一种寓情于理,以情动人的批
评方法。
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诚心诚意,站在学生的立场,将心比心,以学生的角度去看待他们所犯的错误。
更能激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促使犯错误的学生乐意接受批评,自觉改正错误。
三、批评要实事求是
医生要对症下药,批评同样也需要从学生所犯错误的客观事实出发来“对症下药”。
首先要弄清学生所犯错误的客观事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尊重事实,不带入自己的个人情绪,做到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也不缩小,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错误,使学生敢于承认并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
如果凭主观臆断或是偏听偏信,听风便是雨,对学生胡乱批评一通,就必然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
四、批评要恰当适度
所谓过犹不及,过和不及都是达不到原有的目的。
批评也一样,讲究的是个度,有效的批评必须把批评的“度”限定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学生都处于青少年阶段,思想还不成熟,很多人还处在叛逆期。
不能用大话压学生,或把问题说得非常严重,否则会使犯错误者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但也不能大事化小,含糊其辞,致使学生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所在。
学生犯错误有轻重之别,教师在批评时的分量要轻重适宜,该轻就轻,该重就重,切莫姑息迁就。
五、批评要因人而异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学生。
对学生要因材施教,批评也应因人而异。
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要因每个学生的差异而实施批评。
首先要因心而异,既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体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展开批评。
其次,还要考虑其家庭环境、性别、年龄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对批评的领悟力和自我更正能力也不同,教师要做到因人施教。
六、批评要一分为二
马克思主义的辨证分析法告诉我们要全面看待问题,每件事都有其双面性,每个人也都有优缺点,批评学生时更应坚持一分为二,有批评有表扬,力求全面评价。
既要要求学生改正缺点,也要充分肯定他身上的优点,利用其思想的积极方面,战胜消极方面,更能促使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我。
如果一味批评其缺点面对其优点避而不谈,就会使学生感到委屈,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批评的效果。
七、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这是一种针对学生所犯错误,而不对学生本人实施批评方法。
维护自尊心和受他人尊重,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要求,对于正处在自尊期、敏感期的青少年来说更不例外。
因此,在批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尊的心理需求,他们就易于接受。
反之就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这种批评方法要求在批评时对事不对人,在具体批评时,只指其事实上的错误,不挖苦,不讽刺,不
搞“牵连”,不扯“旧帐”,这就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此才有利于犯错误的学生接受批评和改正错误。
忠言历来逆耳,但对于那些长大未成人的青少年来说,如能顺耳的话,更是利于行。
总而言之,批评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教师在运用各种方法的过程中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采用批评的艺术,争取达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