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课题:地形图的判读【学习目标】1、掌握地面高度的测量方法,即海拔和相对高度。
2、理解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3、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4、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5、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学习重难点】1、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2、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合作探究-----我参与我快乐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米,乙的海拔高度为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米。
3.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4.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A.-132米 B.1668米 C.132米 D.900米5.常见的地形类型有、、、和等五种地形。
6.在地图上,将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地形图。
明确: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点的,单位是。
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③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
7.写出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反之是盆地鞍部:两个山顶中间陡崖:等高线重合8.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
为选择正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明确: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
9图中等高线X的数值最有可能是()A.200m B.300m C.400m D.500m10.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1)在分层设色地形图的一角都附有高度与颜色对照表,根据此表判断图中某地的海拔高低。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落实“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判读坡度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的课标内容。
设计思路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内容上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并且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能力要求上,学生从阅读平面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二、学生分析1.对于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仅掌握了地图的要素和地形类型等知识,要判读一张等高线地形图,还有很大难度,如果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等高线的绘制原理知识做铺垫,就容易了。
2.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制作,制作白萝卜等高线模型,分小组讨论把山画到平面上,形成一张地形图,教师有效的指导,及时的评价与鼓励,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兴趣,在彼此的讨论交流中,了解地理信息,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估算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
2.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
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峰、山脊、山谷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
4.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的过渡:由于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地表起伏很大,这样形成了不同的地形,常见你能说出五兄弟的区别吗?解读登山疑惑:等高线是如坡度的陡缓外,还有很多部位(展示山体模型),老师会变魔术:将山体变回等高线图。
同学们可以试试!型,通过观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将地形部位的名称填入手中的等高线图上。
环节三探索登山奥秘小组合作:1.结合手中的等高线地形图,找到四处分别代表的山地部位,并从图中分析其等高线的特征2.活动主题:登山探险活动项目:悠闲赏景、小河溯源、惊险刺激活动任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选择最佳活动地点1.观察山体模型,识别不同部位名称并说出它们的不同特征,并转化到等高线地形图中2.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并展示成果从直观感受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展示活动任务,提高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增添登山色彩过渡:不同的路线有不同的风景,我们在图中每100米添上不同的颜色,就形成了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图的判读 教案
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教案标题:地形图的判读教案目标:1. 使学生能够理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地形图的能力。
3. 帮助学生学会通过地形图获取地理信息。
教学重点:1.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3. 地形图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地形图符号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地形图中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形图样本(包含不同地理特征的地形图)。
2. 投影仪和屏幕。
3. 白板和彩色笔。
4. 学生用纸和铅笔。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地理学习中的地形概念,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2. 提问学生是否了解地形图,并让他们谈谈对地形图的认识和了解。
讲解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10分钟):1. 使用投影仪将地形图样本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如等高线、河流、湖泊等。
2. 逐个解释地形图中常见的符号表示,并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记录。
示范地形图的判读方法(15分钟):1. 选择一个地形图样本,向学生展示如何判读地形图。
2. 从地图上选择一个地理特征,如山脉,解释如何通过等高线判断山脉的高低和陡峭程度。
3. 继续选择其他地理特征,如河流、湖泊等,解释判读方法。
学生练习地形图的判读(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份地形图样本和一张空白地图。
2.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地形图样本,将地理特征标注在空白地图上,并写下自己的判读过程。
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帮助理解和纠正错误。
地形图的应用和意义(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图的应用和意义,如军事作战、城市规划等。
2. 讨论学生对地形图应用的案例,并引导他们思考地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判读地形图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找到一份地形图样本,并尝试进行判读。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地理实地,观察和判读真实的地形。
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及作业答案
教学文档
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及作业答案复习课题:地图的阅读与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地图的根本要素,学会运用地图区分方向,量算距离 2、能依据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位置。
3、学会比拟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的关系。
4、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5、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重点难点 1、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关系。
2、运用地图区分方向。
自主学习一、地图的根本要素:1、比例尺〔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表示形式 __________,如1:4000或 1/40000 __________ 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方向2、方向〔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二、依据使用目的,正确使用地图1. 去公园游玩,寻觅景点应选择_________。
2. 外出旅游,确定行程,应参考_________。
3.了解国际时事,确定时间发生地点,应选择_________。
三、比例尺的大小比拟 1、比例尺是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_________分母愈小,比例尺_________ 2、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小与表示的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地形图的判读
的垂直距离。 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
标注在地图上,再把
等深线:把海洋中
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
,表示坡度缓。
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1
(2)等高线
,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 24 页,图 2.18)
1、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教学难点】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 同学们知道世界最高峰叫什么?它有多高?这个高度是什么高度?不同的地方在地图上是
怎样表示出来?
【自主学习】 一.地图的类型
二.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
或者
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
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合作探究:
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2. 读“等高线图”源自回答问题: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
D
E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
米以上。
⑶图中 A 处位于 B 处的
方向。
⑷如果要从 A、B 两处爬ft,则选择从 处爬ft要容易些。
【板书设计】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确定 2、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3、分层设色地形图 4、地形剖面图
2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地形图的判读
七年级地理学科08 号实践课型导学案
3.等高线相互之间不会交叉,如果地形图上若干条等高线在某个地方重叠在一起,那这个部位的地形一定是[ ]
A.鞍部B.陡崖C.洼地D.山峰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 ]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四.拓展延伸
1.关于地图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①等高线越密集的地方,坡
度越陡②黄颜色越深的地方,海拔越高③绿颜色越深的地
方,地势越高④等高钱越稀疏的地方,坡度越陡[ ]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下图是地形素描图和地形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等高线图中等高距是________米。
(2)在下列空格内,写出地形部位的名称并在等高线图中标出①
②③④⑤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⑥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上学期导学案课题:地形图的判读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具体课时任务:第一课时等高线地形图;第二课时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学习目标: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峰、、山谷,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2、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重难点:1、在等高线地图上识别基本地形、常见的山地地形,等高线的应用。
2、山脊、山谷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河流流向的判断,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学生观察比较:它们的测法有什么不同?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
闯关:写出上图字母代表的山体不同部位的名称:A C D F方案二:内容:辨别五种地形的特点,掌握它们的名称建议:1、观察形象的以及抽象的地形图,分组讨论它们的特点。
2、多媒体演示这五种基本地形,以及学会区分某些有当堂测评分层达标基础落实★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
2、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地区表示的地形是A.高原B. 山地C.丘陵D. 平原发展能力★★1、黄山比泰山高出349米,这是黄山与泰山的()A.绝对高度 B.相对高度 C.海拔高度 D.一般高度2、某盆地底部比海拔768米的山峰低900米,盆地底部的海拔是()A.-132米 B.1668米 C.132米 D.900米3、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
为选择正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是( )A.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B.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C.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D.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提升素养★★★某学校的夏令营来到图1-9(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进行了登山与观光活动。
结合此图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的清河的流向有变化,先由西北流向东南,在有架桥的地方河流流向发生转向,由流向。
同学们由H地出发攀登鸡冠山,在图示的①②登山路线中,安全合理的是,理由是(3)同学们登上鸡冠山向西望去可以看到海岸沙滩和海中的月亮岛。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
地形图判读教学设计第1篇:《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观察法、演示法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前面学习认识的这些地图,都是绘制在平面上的。
大家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展示图片),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课题展示)(设问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过程〖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图片展示)——地图上的高度(学生观察体会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差异),然后计算珠穆拉玛峰和马里亚纳海沟的相对高度(图片展示),再次明确两个概念。
归纳小结: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承转:人们是怎样把立体的高低起伏的地形绘制到平面地图上的呢?〖等高线示意图〗(学生自学)——读P16课文并观察课本上的“等高线示意图”,体会等高线是怎么绘制的?(动画展示)——等高线图的绘制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形象感知,同时提高学习兴趣)(这里还要注意两个概念:等高线和等高距,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己总结归纳,再加以训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一部分:坡度陡缓设疑:有一老一少要爬山(出示图片),请你为二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说原因。
(这里学生能够通过图片快速回答,增强学习自信)进一步提问:你能把你的原因用这座山的等高线图加以解释吗?(出示等高线图,学生解释,教师引导归纳)第二部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形态(图片展示)——出示山体不同部位的素描图,形成感性的认识辨别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的等高线形状及其特点。
地形图的判读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小组:第______组评价:__________科目地理课型新课教学课题地形图的判读课时安排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2)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能力目标: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3情感目标:学习重点、难点(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脊、山谷学习方法在预习过程中,通过阅读有关地形图的判读的资料和地图,了解不同地形类型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在课本上勾划出重点知识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在课堂上,要求同学们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合作交流展示、小组间互相评价、效果检测。
导学过程教师复备或学生批注栏(教材上基础知识)看课本P31-35页完成以下内容1、海拔: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对高度:_____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深线:____________________。
2、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__高度相同;等高线上标的数字为高度。
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是中心高,四周低。
表示山地的最高处,一般用“▲”表示;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是_____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__凸出;山谷: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__凸出,一般发育有河流;预习要求:课本知识点用笔做好批注,独立完成左边的预习案。
预习案(熟悉课本)陡崖:等高线重合处4.、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__,绿色表示__,黄色表示__。
5、地形剖面图:可以__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一
A、刚果盆地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西西伯利亚平原
完成课后练习
预习下节课的知识:大洲和大洋
通过学生的探究使学生的分析归纳内容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
形成知识体系
学生展示
教师评价
使学生更
好的理解
掌握本节
知识点
巩固本节
所学内容
预习新
知,为下
一节学习
奠定基础
评
价
反
兰河一中导学案设计
科目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理
年级
七年级
设计者
于立国
课题
地形图的判读
课型
新课
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时间
2012、10、9
学
习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能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这五种地形。
过程与方法
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做的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和绘图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工作的良好习惯。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
3、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在地图上连成的线,叫做____________·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海洋通常用____色表示,平原一般____色表示,山地一般用___色表示.
思
我觉得这几个环节很重要。一是欣赏部分。让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欣赏地
图,让学生能讲出地图上表现的事物。能指出地图中的线路和景物。二是探究方
法。引导学生研究地图的表现方法。三是表现方法。表现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三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运用地图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会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3.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等高线地形图找出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2 . 能够运用地形图上分辨出五种主要地形类型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简单的地形剖面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教学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教学过程复习旧知复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1.比例尺:①会运用比例尺,通过测量图上距离,换算出实际距离;②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2.方向:(在地图上有三种表示方法)①指向标(课件展示);②经纬网;③按惯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
3.图例新课导入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你觉得他们应该随身携带的物品有什么?(地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题目野外旅行一般用什么地图?(地形图)很好,人们最常用的两种地形图是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那这两种地图怎么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去阅读地形图。
个案设计个性化修改——这就是本节课要重点讨论的“地形图的判读”(板书)情景创设国庆黄金周将要来临,某班的一位同学准备随家人去南京郊外的一些地方自助游(注意:途中要爬山)。
因为要爬山,所以出发前搜集了一幅南京地形图。
这下他们犯难了,地形图怎么读呢?下达任务教师告诉学生:判读地形图其实并不困难,只要像关云长一样“过五关斩六将” 就可以学会地形图的判读了。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地形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第一章地形导学案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本章地形内容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地形基本概念
地形是指地表地貌在物理地理学上的总称,包括各种地形因素和地形要素。
地形要素分为高程要素(山、岭、峰、山脉、丘陵、盆地等)和斜度要素(坡度等)。
地形是一个区域的自然特征,与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等密切相关。
二、地形的基本特征
地形的基本特征包括高程、地势、坡度等。
高程是所在位置距离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地势是指相邻地形高程的差别,坡度是一定距离内的高度差与水平距离之比。
地形的特征对区域的气候、水文、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例如高山和低地的气温、降水分布、植被类型和农业种植方式等都不同。
三、研究任务
本章研究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地形基本概念,掌握高程和斜度要素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加深印象。
2. 了解地形的基本特征,理解不同地形对气候、水文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掌握地形分布的规律,了解我国地形分布和特征,认识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区域差异性。
学生可以通过课本、地图和认识实际等多种方式进行研究。
在研究中要注重观察和实践,通过识图、做题等方式深入理解地形知识,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四、总结
地形是自然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同学们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并进一步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2)
地形图的判读导学案(第二课时)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董源学习目标1•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
2.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学习重点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学习方法读图法、绘图法、比较法、阅读法、联系实际法导学过程导学活动一1.______________ 在绘有 _____ 和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 ,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各种颜色表示的高度(深度)范围,需要查看图上所附的________。
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一般用绿色表示_________________ ,用黄色或黄褐色表示___________ ,白色表示 ___________ ,蓝色表示 ___________导学活动二陆地类型地形3.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平原地区的海拔等于或小于_______ 米,宽广平坦;「丘陵的海拔一般不超过米,地势起伏大;高原的海拔一般在______ 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_______ ,内部起伏较为_______ ;山地的海拔一般在______ 米以上,具有耸立的 _______ 、陡峭的_________ ;盆地的四周______ 中间_____ 。
5.P28活动1、2导学活动三6.阅读课本P28的活动题,绘制地形剖面图达标练习1.下列几种地图中,与等高线无关的是()A.经纬网地图B. 地形剖面图C.等高线地形图D. 分层设色地形图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1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越深,则表示海洋深度()A.越浅B. 不深不浅C.越深D.视具体情况而定霍邱县马店镇张井学校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右边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⑴敌军指挥部在我军指挥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读出某地的海拔,算出某两点的相对高度。
2、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基本陆地地形。
(难点)3、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认识等高线表示的地形部位及特征,能利用地形图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二、教学过程自主学习(自主完成导学案)(一)、导入同学们已经对地图的基本要素有了了解,实际上地球表面不是平的,而是高低起伏的。
例如有高山、平原、海洋等等,这些地形是如何在地图上表示一目了然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今天来学习《地图》的第二部分《地形图的判读》。
(二)、授新1、师:投影(图2-2-1)并提出问题。
(见课件或内容如下)(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生:回答(略)。
2、师:接下来让我们做一个练习题吧!(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约为8844米,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死海海拔约为-415米,它们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学生回答)3、常见的陆地地形(地形是指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分别投影常见的五种地形图片,提问:谁能说出五种地形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崎岖不平、呈条带状分布的地形区。
高原:较大范围的、较平坦的、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地形区。
丘陵: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崎岖不平的地形区。
盆地:中间低、但较平坦,四周较高、但相对崎岖的地形区。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相对较平坦的地形。
4、师:投影山体图片提问:谁能说出等高线(等深线)的定义及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师:小结(见课件或内容如下)。
(1)闭合的曲线(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都相等。
(3)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师:我们再做一个练习题!(见课件或内容如下)仔细读图判断: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比较省力?为什么?6、师:投影(图2-2-4)提问:谁能说出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的特点?生:讨论回答(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地图》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导学案)
● 学习目标
1. 理解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深线。
2. 会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3. 学会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判读陡坡和缓坡;能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4、区别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学会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5、初步掌握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判读。
重点】判读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类型
难点】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断生活中的水库、分水岭、河流等事物
一、情景创设 激趣导入
在地球表面,地面高低起伏,有高山,有低谷,而我们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才能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二、自主研读 初步感知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海拔(也称绝对高度):以 为起点,测出地面某个地点突出海平面的 。
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的地面高度。
如下左图甲的海拔高度为 米,乙的海拔高度为 米。
2.相对高度:某一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在地图上用相对高度表示地面起伏大小。
如下左图甲乙的相对高度为 米。
二)、等高线及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2.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某中学地理课外研究小组,对附近的山峰实行了一次考察活动。
为选
择准确的路线,该小组展开了讨论,结合图2-2,你认为说法准确的是
( )
A .从甲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B .从乙处攀登山峰较远、摄省力
C .从丙处攀登山峰较远、最费力
D .从丁处攀登山峰最近、最费力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起伏小
(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起伏大
不同点 相同点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 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
3、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33页,图2-2-4)
阅读课本16页图1.29 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米)形态示意图,完成表格:山地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同部位
实际地
形特点
等高线
特点
三、分组合作深化探究
明确1:
①等高线地形图的数字表示的是该点的,单位是。
②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
③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
.1、写出下列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右图中2个山顶的海拔高度大约分别是
图中2条河流最可能存有的是;
四、知识梳理质疑问难
我们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通过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能够判断地面的高低;通过等高线的疏密状况能够判断地面的起伏。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通过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一座山地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⑴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
⑵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⑶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⑷如果要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五、变式训练提升升
读右侧等高线地形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A.山顶B.鞍部
C.陡崖D.山脊
5.小河的流向大致为
A.自东向西B.自西北向东南
C.自南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
6.读右等高线图,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L1为山脊,L2为山谷
B.a为山顶,d为陡崖
C.b处比c处更陡
D.e处气温c处高
7.读右图判断分析,叙述准确的是
A.A表示的是山顶,虚线表示的是山谷
B.B、C两地的温差约为2.1℃
C.C处为鞍部
D.如果在D坡和E坡选择一处开垦梯田,应该
选择D坡
一、读图回答:
1.写出右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A、B、C、
D、E、
2.图中小河F的流向是
3.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实地距离
是。
4.山顶甲在乙的方向。
5.甲、乙两山顶的相对高度是米。
二、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
⑴图中甲地在乙地的方向,河流丙的流向大致是。
⑵图中B点海拔是米,A点和B点的
相对高度大于米而小于米。
⑶甲乙两地的实地直线距离是米。
⑷如果C、D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示小河,该小河应位于(C或D处)。
⑸如果在甲地拟建一座工厂,有人建议建化工厂,也有人建议建自来水厂。
你认为哪个建议合理?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