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四版(细胞骨架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
• 真核细胞内一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部位与行使功能 的部位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必然存在精细的物质 转运系统和分选机制。在微管和一些模性细胞器之 间常常会出现一些横桥样结构。许多细胞器或膜状 小泡在细胞内沿着微管作定向运动。这种依赖于微 管的膜泡运输是个需能的靶向过程。
• 依赖于微管的马达蛋白主要有驱动蛋白和胞质动力 蛋白,它们能将储存于ATP中的化学能转化成机械 能,沿着微管运输“货物”。
• 鞭毛和纤毛内部的微管起源于其基部的基体。基体在 结构上与中心粒基本一致,但C管止于中途。
中心体的微管成核作用(图10-22)
中心体的结构及微管的成核(图10-23)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 微管的稳定性与其所结合的细胞结构组分以及细 胞的生理状态相关。 • 当细胞处于正常的生长状态时,微管的组装和去 组装并不是同步进行的。 • 微管所表现的组装和去组装这种动力学不稳定性 通常都发生在正极或中心体的远端。当微管的游 离端与某些细胞结构结合后整根微管就会变得相 对稳定。
• 不同状态的微管其稳定性差异很大。如微管被乙 酰化修饰而相对稳定,鞭毛或纤毛内部源于基体 的微管;又如与微管结合蛋白结合的微管稳定性 增强。
• 生长中的轴突和树突内部的微管呈束状排列。微 管束在生长锥部位稍显发散并伸展至片状伪足的 中央区,外围区则是微丝。
• 微管结合蛋白(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MAP):一类结合在微管表面的蛋白质,始终伴随微管 的组装和去组装而存在,对微管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具有 调控作用。包括MAP1、MAP2、MAP3、MAP4和tau 蛋白。
驱动蛋白分子重链和轻链结构模式图 (图10-26)
• 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KIFs)成员:已经确定的有14 个家族(1~14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的亚族用英文字 母表示)和一个暂时未成组的“orphan kinesin”。
• 大部分驱动蛋白可通过多肽链上一段卷曲螺旋相互作用 而形成同源二聚体,有的可形成异三聚体或同源四聚体。
• 肌球蛋白不具备沿着微丝持续向前运动的能力, 但却能提高其整体移动的速度,因为粗肌丝上大 量规则排列的肌球蛋白头部与相同的微丝协同相 互作用。
(二)细胞质动力蛋白及其功能
• 动力蛋白(dynein)超家族由2个家族组成:细胞 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和轴丝动力蛋 白(axonemal dynein)(鞭毛或纤毛动力蛋白)。 动力蛋白的重链同样含有马达结构域(ATP结合部 位和微管结合部位),通过水解ATP沿着微管运动。 动力蛋白是马达蛋白中最大的移动速度最快的成员。 • 胞质动力蛋白(cytoplasmic dynein, CyDn): 由多条肽链组成的巨型马达蛋白,利用ATP水解释 放的能量将“货物” 沿微管向负极端转运。CyDn 与动力蛋白激活蛋白(dynactin)复合物密切相关。 Dynactin调节动力蛋白活性和动力蛋白与其“货物” 的结合能力
• 驱动蛋白的分子结构:在结构上与Ⅱ型肌球蛋白相似 (如驱动蛋白-1),由2条具有马达结构域的重链 (KHC)和2条与重链的尾部结合的具有“货物” 结合 结构域的轻链(KLC)组成。驱动蛋白分子是一条长 80nm的杆状结构,由头部(即重链的N端,具有2个球 状的马达结构域)、颈部(重链)、杆状区(重链)和 扇形尾端(即重链的C端和轻链构成,具有“货物” 结 合结构域)组成。
• 细胞内微管通常以单管(细胞质微管和纺锤体微管)、 二联体微管(纤毛和鞭毛中的轴丝微管)或三联体微 管(中心体或基体的微管)形式存在。 • 马达蛋白利用水解ATP产生的能量携带所运输的“货 物”沿微管运动。
微管和微管蛋白(图10-19)
• 请你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找一下微管的“接缝”!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 实际上,微管的快速组装与去组装行为对于微管行使 其功能极为重要;但有些微管与某些蛋白质或细胞结 构结合而保持相对稳定。
微管组装的过程与踏车行为(图10-20)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依赖于微管末端-微管 蛋白上GTP的有无(图10-21)
(二)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
• 秋水仙素(colchicine):低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 细胞,可立即破坏细胞内的微管或纺锤体的结构。 秋水仙素在微管末端的结合影响该处的组装,但并 不影响该处的去组装。
驱动蛋白沿微管的步行模型(图10-28)
• L:“前”马达结构域 T:“后”马达结构域 • L + T ·ADP →L ·ATP + T ·ADP前移16nm→ T+ L ·ADP
• 引发驱动蛋白分子沿着微管持续向前移动的原因 有2个:① 每个驱动蛋白分子的2个马达结构域的 化学-机械循环是互相协调的(始终保证有1个马 达结构域与微管结合着),即在一个马达结构域 还没有与微管结合之前,另一个马达结构域不会 脱离微管,从而保证了步行的连续性,即马达分 子和所运的“货物”不会脱离微管;② 驱动蛋白 的马达结构域在ATP酶循环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与 微管紧密结合。
(一)微管的体外组装与踏车行为 (二)作用于微管的特异性药物
(一)微管的体外组装与踏车行为
• 微管的体外组装的过程:①原纤丝装配: α/β-微管蛋 白首先装配成原纤丝;②侧面层装配:原纤丝侧向相 互作用形成片层;③微管延伸:由13根原纤丝合拢形 成微管,α/β-微管蛋白从两端聚合(或解聚)使微管延 长(或缩短)。当达到临界浓度时,微管的长度将保 持不变。
• 驱动蛋白的功能:驱动蛋白1~3家族成员主要与大分子 复合物和膜性细胞器的运输相关;其它驱动蛋白家族成 员主要在于调节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和微管网络的结构。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的结构与功能(表10-1)
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系统(图10-27)
2. 驱动蛋白沿着微管运动的机制
• 驱动蛋白的马达结构域具有2个重要的功能位点: ATP结合位点和微管结合位点。 • 驱动蛋白沿着微管运动的分子模型有2种:① 步行 (hand over hand)模型:驱动蛋白的2个头部交 替向前,每水解1个ATP分子,落在后面的那个马 达结构域将向前移动2倍的步距,即16nm。而原来 领先的那个头部则在下一个循环时再向前移动。② “尺蠖” (inchworm)模型:驱动蛋白2个头部 中的一个始终向前,另一个永远在后,每步移动 8nm(一个微管蛋白长度8nm)。
• 原纤丝(protofilament):微管的横截面是由13个球 形蛋白亚基构成的环状结构。微管的管壁是由α/β-微 管蛋白异二聚体纵向排列而成的13根原纤丝合拢而成。 由于相邻的原纤丝之间在排列上存在1nm左右的交错, 以至微管蛋白沿微管的圆周呈螺旋状排列,在微管合 拢的位置微管蛋白构成的螺旋被终止,出现α-微管蛋 白和β-微管蛋白之间的横向结合,并产生纵贯长轴的 “接缝”。每一根原纤丝的两端都是不对称的,它们 在微管的某一端都是α-微管蛋白,而在另一端都是β微管蛋白,从而使得整根微管在结构上呈极性状态。 人们通常将微管组装较快的一端称为正极(拥有β-微 管蛋白),而另一端称为负极。
第二节 微管及其功能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二、微管的组装和去组装 三、微管组织中心 四、微管的动力学性质 五、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结构的调节 六、微管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七、细胞内依赖于微管的物质运输 八、纤毛和鞭毛的结构与功能 九、纺锤体与染色体运动
一、微管的结构组成与极性
• 微管(microtubule, MT):一种内/外径分别为 15/24 nm的中空的管状细胞骨架纤维,由α/β微管蛋白 形成的异二聚体组装而成。大部分微管在细胞质内形 成暂时性的结构。
• 微管去稳定蛋白(stathmin):去磷酸化的stathmin 结合一对α/β-微管蛋白,降低α/β-微管蛋白的有效浓度, 促进解聚;磷酸化的stathmin则失去与微管蛋白结合的 活性,提高α/β-微管蛋白的有效浓度,促进组装。细胞 可以通过调节局部stathmin 的磷酸化状态来调控微管 的组装与分布。
MAP2和tau蛋白诱导产生的微管束的结构(图10-24)
• A:箭头所指为 tau蛋白横桥 • B:示MAP2 • C:示tau蛋白 • D:示MAP2诱导 微管间距(大) • E:示tau蛋白诱 导微管间距(小)
六、微管对细胞结构的组织作用
• 包括蛋白质和mRNA在内的各种生物大分子、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在细胞内通常都有 特定的空间分布,而线粒体总是被运往细胞内 能量需求较大的部位发挥作用。 • 微管的极性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密切相关。物 质沿着微管定向转移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和生 物大分子的不对称分布以及细胞的形态发生与 维持都提供了可能。
• 微管的主要功能:微管参与细胞形态的发生和维持、 细胞内物质运输、细胞分裂和细胞运动等过程。
微管蛋白(tubulin):一个能聚合形成微管的
球状细胞骨架蛋白家族。 α/β-微管蛋白异二聚体是微 管组装的基本单位,它们相互作用的界面上呈互补关 系。α/β-微管蛋白上都有一个GTP结合位点,但α-微管 蛋白上结合的GTP不能被水解,称为不可交换位点(N 位点),而β-微管蛋白上结合的GTP可水解,直接参 与微管组装,称为可交换位点(E位点)。此外,微管 蛋白上还有二价阳离子结合位点,一个秋水仙素结合 位点,一个长春花碱结合位点。微管蛋白的C端均含有 酸性氨基酸序列,因此微管表面带有较强的负电荷。 有些微管蛋白亚基上特定的氨基酸残基可被乙酰化修 饰。哺乳动物中至少有6个编码微管蛋白的基因;细菌 和古细菌中的FtsZ蛋白与微管蛋白同源。
(一)驱动蛋白及其功能 (二)细胞质动力蛋白及其功能
在轴突内部的微管和膜性细胞器之间有马达 蛋白构成的横桥(箭头所指)相连(图1025)
(一)驱动蛋白及其功能
1.驱动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 驱动蛋白(kinesin):指能利用ATP水解所释放的能 量驱动自身及所携带的“货物” (如膜性细胞器)沿 微管运动的一类马达蛋白,与细胞内物质运输相关。
• γ-微管蛋白对微管的起始组装有重要作用:微管直接 起源于中心粒外围无定形致密周质区(PCM)。成 核模型认为:由13个γ-微管蛋白在中心体的PCM中 呈螺旋状排列形成的开放的环状复合物,决定着微管 原纤丝的数目和极性。当微管组装时,γ-微管蛋白只 与微管蛋白二聚体中的α-微管蛋白结合,这样,朝外 的一端就一定是β-微管蛋白(即正极端)。
五、微管结合蛋白对微管网络结构的调节
• MAP通常都是单基因编码,具有一个或数个带正电荷的 微管结合域,MAP通过其一端带正电荷的微管结合域与 带负电荷的微管表面结合,而另一端(常为N端)的结 构域突出于微管表面与相邻的微管或其它细胞结构相连, 对微管网络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控。 • 突出于微管表面的N端结构域的长短决定微管束相邻微 管间横桥的距离。
• 驱动蛋白的行为与其马达结构域在多肽链中的位置有关: ① N-驱动蛋白:(KIF1~12家族)马达结构域在N端, 向正极端移动;② M-驱动蛋白:(KIF13家族)马达结 构域在中部,结合在微管的正极端或负极端,使得微管 处于不稳定状态(动粒微管两端的解聚);③ C-驱动 蛋白:(KIF14家族)马达结构域在C端,向负极移动。
• 微管的动态不稳定性依赖于微管末端β-微管蛋白上 GTP的有无:当体系中α/β-微管蛋白浓度大于临界浓度 时,微管末端新的微管蛋白加入的速度大于GTP水解 的速度,末端的β-微管蛋白上带有GTP,组装快于解 聚;反之,则发生原纤丝弯曲,微管末端倾向于解聚。
• 踏车行为:当微管一端组装的速度与另一端解聚(去 组装)的速度相等时,微管的长度保持稳定,即所谓 的“踏车行为”。
• 紫杉醇(taxol):作用于秋水仙素相反,即不影 响微管的组装,但阻止微管的去组装。 • 一些影响细胞内微管组装与去组装的药物用于肿瘤 的治疗 • 微管组装与去组装的动态还与温度有关。通常以 20℃为限,但有些微管在低温下仍保持稳定(冷稳 定性微管)。
三、微管组织中心
• 微管组织中心(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s, MTOC):在活细胞中,能够起始微管成核组装并使 之延伸的细胞结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如中心体、 轴突、基体和其它特殊的部位(核膜外表面、细胞的 两极、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区和新断的微管)等。 • 中心体(centrosome):由一对相互垂直的圆柱状 (桶状)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形的电子致密的基质 (PCM)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 (centriole)由9组平行排列的等间距的三联体(A、 B和C)微管组成,A管为完全微管,B管和C管为不 完全微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