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导学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绿》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本次公开课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
2.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看一段关于自然美的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第二部分:词语梳理(10分钟)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部分:课文导读(15分钟)分段导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美的表达方式,并展开讨论。
第四部分:情感体验(15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美好时刻并进行情感交流。
第五部分:拓展延伸(10分钟)组织学生小组共同探讨与文中自然美相关的故事,并展示给全班分享。
第六部分: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与自然相遇的经历。
四、教学反思本次公开课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理解,但在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抽象的自然美理解不深,需要更多的具体案例或故事来引导。
因此,下次课程设计中需要加入更多的类比或亲身经历的分享,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时,应更注重学生个体表达,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产生,而非简单概括。
在拓展延伸环节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总的来说,本次公开课教学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活动设置上较为完整,但仍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成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第1篇】设计理念: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课件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西湖的“绿”)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第【1】篇〗绿教学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3.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新词,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2.了解现代诗极富想象等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要求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字和8个词语,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方法,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叉”读“chā”,要读准,重点指导书写“瓶”右边的“瓦”。
2.阅读理解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以及情境创设、补白想象、补充资料等教学策略,去感受现代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的特点。
3.表达运用在反复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诗歌的韵味,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想象画面、对比阅读感受诗意、诗情。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歌意境,熟读成诵。
教学过程板块一诗文引路,入《绿》之境1.图画导入。
(1)师导入一组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
(课件出示青山绿水、禾苗、竹林、绿树等图)①师:看到这样一组图画,你想说些什么?②示例:看到这一片绿色的景象,很自然地想起奶奶家的那片竹林,一场春雨过后,一个个手指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小脑袋”就从土里探出来,可有意思了。
(2)师小结:这生机勃勃的绿景实在让人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绿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历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歌咏。
(3)你知道哪些带有“绿”的诗词?示例: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引入课题。
(1)师引导:诗人艾青也喜欢“绿”,他笔下的“绿”,更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
这节课,我们就和艾青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2)板书课题,(板书:绿)生齐读课题。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中,深入学习《绿》这首诗歌。
这首诗位于教材第三章,详细描绘大自然中绿色丰富变化和美丽画面,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绿色生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诗歌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热爱。
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赞美之情。
3. 提高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绿色象征意义,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和表达诗歌美感,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大自然美丽风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绿色。
由此引入课题《绿》。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描绘绿色景象。
3. 精讲诗歌(1)分析诗歌基本内容,让学生理解诗人对绿色赞美。
(2)讲解诗歌中难点词语,如“嫩绿、翠绿、碧绿”等,帮助学生理解绿色丰富变化。
(3)讨论诗歌中绿色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情感。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他们心中绿色,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仿写题,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语,仿写一首小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用“绿”字写一句赞美大自然话。
六、板书设计1. 诗歌绿2. 诗人:艾青3. 诗歌基本内容:描绘绿色丰富变化和美丽画面4. 诗歌主题:赞美大自然,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仿写一首以“绿”为主题诗歌。
2. 答案示例:绿绿意盎然满眼春,翠竹青松伴鸟鸣。
碧波荡漾逐浪舟,草长莺飞二月天。
3.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词语,自由发挥,表达对大自然热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绿》这首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美丽和绿色生命力量。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文以作者童年时的一次见闻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充满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此外,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不一,需要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珍惜生命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美好和生机。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中一些富有深意的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朗读等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春天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课文。
2.讨论法: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插图、生字词、重点句子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2.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在朗读时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和情感。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音频、展示春天的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 10《绿》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绿》。
2.增强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对绿色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引导学生用诗意的语言描绘绿色,体会绿色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绿》。
2.掌握词语“翠绿”、“绿树成荫”、“波绿”、“青翠欲滴”等的意思。
3.培养学生用美术语言描绘绿色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课本或挂图。
2.教学投影仪。
3.课堂板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教学投影仪呈现一些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绿色的印象和感受。
2. 学习课文•请学生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词和词语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探讨作者对绿色的描绘。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想象力,描绘“绿”的美好,每组选择一个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情感体验•让学生用诗意的语言,写下自己对绿色的感受或描绘。
5. 创作绘画•要求学生用画笔描绘自己心目中绿色的景象,展示并交流作品。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绿》的学习,深入理解绿色的美丽,并通过讨论和创作,体会到绿色的情感氛围。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诗意的表达理解力不足,需要更多的引导和示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更多地从艺术的角度感受和描绘自然界的美丽。
同时,我还会更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让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到诗意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意识到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不仅是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情感和思维的引导者。
只有让学生内化诗意的美好,他们才会更深层次地爱上语文,激发文学创作的兴趣。
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以上就是本次《绿》课的教学反思和教案,希望能够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9《绿》
一、教学目标
1.认读词语“绿”。
2.理解绿色的相关含义。
3.培养学生对绿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绿色的概念。
2.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识和热爱度。
三、教学准备
1.课文《绿》的教材。
2.课后练习题。
3.绿笔、蓝笔、铅笔等教学工具。
4.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绿色的视频,唤醒学生对绿色的认知。
2. 学习《绿》(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并讲解生字词语。
3. 分组练习(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绿色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4. 课堂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绿色对人类的意义。
5. 拓展训练(15分钟)
通过课后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绿的认识。
6.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体会,鼓励学生继续热爱绿色。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以《绿》为课文,引导学生对绿色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对绿色的认知和热爱度。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分享,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激发学生对绿色的情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课堂延伸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绿化环境,让学生亲身感受绿色的美好,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绿色。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一、教材分析《绿》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主要围绕自然和环境保护展开。
通过本课文,学生可以了解绿色植物的重要性,并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绿色植物的作用,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环境的良好习惯,感悟绿色生活的美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绿色植物的作用。
2.难点:理解课文隐含的环保意义,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教材。
2.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3.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材料。
4.活动设计和教学反馈表格。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引发学生对绿色植物的思考。
2.导入课文: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并讲解生词和理解内容。
4.课文分析:对课文中的环保意义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情景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环保行动方案。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课文内容中的情景。
3.作文练习: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绿色植物和环保的作文,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4.课后反馈:与学生分享环保经验,强化环保意识。
六、教学反馈1.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进行评分,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秀教案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精品课教案
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精品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
课文描绘了春天大自然的生机勃勃、绿色无处不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充满了音乐性,易于学生朗读和体会。
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绿色象征的生命活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感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春天的景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如何体会课文中的意境、理解绿色象征的意义等,还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字词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中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体会课文描绘的意境,理解绿色象征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体会绿色象征的生命活力。
3.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
2.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的意义。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4.想象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出课文中的画面,加深对课文意境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供学生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音乐等资源,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优质课教材,主要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通过描绘绿色的变化和分布,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理解诗意语言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观念尚在培养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描绘的美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感受诗意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 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想象法: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4.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背景音乐:准备背景音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课文朗读录音:准备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放松身心,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是什么颜色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绿》,就是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一篇描绘大自然色彩的美丽诗篇。
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中绿色的千变万化。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增强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大自然的美文,他们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颜色。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绿色的多样性,从而引入课文《绿》。
2.呈现(5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绿色的句子,并讨论其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挑选一些生字词,通过卡片或课件展示,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学生分组,进行生字词接龙游戏,巩固记忆。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模仿文中角色的语气和情感。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他们对绿色的理解,可以是生活中的绿色,也可以是大自然中的绿色。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绿色与环保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他们从中学到的知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绿色的美丽和生机。
课文通过丰富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绿色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赞美之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颜色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绿色的内涵和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绿色的美丽和生机,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词语的掌握。
2.难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赞美之情,理解绿色的象征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绿色的美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律美,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教学用具: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具,如绿色物品、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绿色的认识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描绘了绿色的哪些特点?b.作者为什么赞美绿色?c.绿色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象征意义?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课文的要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名校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名校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一篇描绘大自然色彩的美丽文章。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学会生字词,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自然景物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是,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可能还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诗意的语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学会欣赏自然景物的美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诗意的语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2.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学习生字词。
3.课文音频:用于学生跟读和听力训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然后,教师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优秀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绿》,主要内容是描绘绿色的美好和绿色的象征意义。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绿色的美好和象征意义。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到绿色的美好和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绿色的美好,引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理解课文的大意。
3. 课文解析:通过讲解课文,让学生体会到绿色的美好和象征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5. 板书设计:将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6. 作业设计:题目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写一段关于绿色的美好。
答案1:绿色是大自然的颜色,它代表着生命和希望。
我喜欢的绿色是春天的树叶,它们嫩嫩的,像是在向我招手。
题目2:请解释课文中“绿色是生命的颜色”这句话的意思。
答案2:这句话的意思是绿色代表着生命,它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活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写作和表达。
但在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的把握上,还需要加强指导和练习。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收集更多关于绿色的诗词或文章,进行欣赏和朗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绿》导学案《绿》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绿》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作者。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3. 学习细致观察、用心感悟自然的美。
【学习重难点】1. 识别课文的主题并进行概括。
2.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能力。
【课前准备】1. 准备好手机或平板电脑,预先下载好音频。
2. 预习课文,先通读一遍。
【学习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黑板上写下“绿”,请学生将自己对绿色和绿的感悟写在黑板上。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展示他们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Step 2. 复习课文让学生边听音频,边跟读课文。
然后带挑战地进行一次听觉理解练习。
问题: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答案:文中的“绿”指的是大自然中的一片绿色。
Step 3. 学习新词通过图片、示范和语境等教学方法,教授并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例如:1. 山涧:山沟里或山中的河流。
2. 廊檐:围绕在建筑物四周的台阶状石砌物或木条等。
3. 光景:景色。
4. 片刻:很短时间。
5. 闪开:快速移开。
6. 绽开:盛开。
7. 遮掩:遮挡。
8. 缓慢:慢慢的。
Step 4. 课文导读通过阅读课文第一段,让学生回答问题:这片绿树林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的描写,了解这片绿树林的特点和美好之处:树木高大挺拔,青翠欲滴。
Step 5. 细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 作者喜欢什么季节的清晨?它是什么样的?2. 作者看到了哪些生物?3. 为什么说湖面像镜子一样?4. 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大自然之美的赞美的?5. 绿树丛中还有什么东西?6.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课堂延伸】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现在身处在一片绿树丛中,享受大自然给他们带来的美妙。
然后请学生描写一下他们想象中的景象。
【课堂小结】1. 对于课文《绿》的主题和作者有了初步的了解。
2. 掌握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并能正确运用。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运用汉字书写《绿》字。
•理解《绿》字的基本含义。
•掌握《绿》字在句子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绿》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爱护自然的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乐于分享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绿》字的书写和含义。
•了解《绿》字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
2. 难点:•通过《绿》这篇课文,引导学生领会“绿色”的丰富内涵。
•帮助学生理解诗意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1.课文《绿》的复印件。
2.课文视频或录音。
3.画板、彩色笔等教学辅助工具。
4.制作好的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中的绿色,引发学生对“绿色”的思考和感受。
2. 学习•跟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绿》,让学生感受其诗意表达。
•分析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和字词解释,重点讲解《绿》字的含义和用法。
•练习《绿》字的正确书写。
3. 拓展•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绿色事物,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4. 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绿色”的意义,强化对环保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让学生用一段话描述自己心目中的“绿色”。
•布置默写《绿》字的作业。
五、课堂反思本节课设计主要围绕《绿》这篇课文展开,通过课文中“绿”字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亲身体会“绿色”的意义,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这个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以上就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绿》优质课教学设计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为教师们提供参考,展现出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的乐趣与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设计-10《绿》人教部编版
10 绿导学案设计课题绿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作者对“绿”的赞美,对春天的歌颂。
教学重点能联系已有生活经验,说说“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
课前准备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预习课文,搜集作者资料。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图画引入,揭示课题(用时:2分钟)1.(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你能用“绿色的( )”来说一说图中画着什么吗?2.揭示诗歌题目《绿》,板书课题。
1.学生观察,用“绿色的( )”来描述画面内容。
2.学生齐读课题。
从直观事物入手,唤起学生对“绿”的记忆,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用时:16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巩固课前预习成果。
2.检查生字的认读、识记情况:(1)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指导“叉”的字音。
(2)组织小组讨论识字好方法。
(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交流活动。
3.检查词语的朗读、理解情况。
(1)课件分组出示词语,指名逐行朗读,有针对性地进行正音:倒翻、重叠、交叉、指挥、飘动。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4.出示重点句段,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巩固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正确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指名认读、齐读生字,共同纠正字音。
读准“叉”在本课的读音。
(2)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3)学生交流:做动作识记“挤”“挥”;结合字义与字形识记“叉”。
3.正确读词语,理解意思。
(1)逐行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
(2)根据自学及已有经验解释词语。
4.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句段,互相正音。
1.教师在识字教学中要发挥指导作用,以读生字、读词语、读句子为识字的着力点,将字、词、句与课文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解决识字的重点,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语文10《绿》优质示范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绿》这篇课文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绿色的美丽和生命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
本文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绿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同时,课文还通过描绘绿色的变化,教育学生要热爱生活,积极向上。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美好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课文理解绿色的美好,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赞美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赞美之情。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理解绿色的美好,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教学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绿色景象,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绿色的美好。
然后,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绿色的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绿色的美好。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教材】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导学案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导学案1班级:姓名:导学案:2.山边仰视;平视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勾勒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潭边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所表现的绿的神韵。
3.不禁,写出了虽然是第二次到那里,看了梅雨潭的绿产生倾慕和向往之情,不由自主的‘惊诧’了,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显示了梅雨潭的绿的特别。
4.醉人、奇异5.抒发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6进行对比,衬托梅雨潭的绿,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
7.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赠给善歌的盲妹。
8.略9.这是拟人的写法,使读者更接近作者所写的,也是写法显得更亲切。
日日清:3.自然生活山边亭边潭边梅雨瀑的远景、梅雨潭的环境梅雨潭的绿4.运用衬托手法,写梅雨瀑是为了衬托梅雨潭绿的美。
5.略6.表达作者对尘世喧嚣的厌弃和对宁静生活的热爱和向往7.轻柔而凝重的绿色,茁壮成长的蓬勃的绿色,悲壮和磅礴的绿色,恬静而平和的绿色8.作者用心感受大森林中各种染了绿的声音时,满心的尘埃被荡涤的无影无踪,此时此刻,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心中注满了生命的绿意,因而觉得惬意和激动。
9.以动写静,一个“溅”字表现了宁静的大森林中因有了鸟鸣二充满生机的意境;比喻修辞10C导学案:2.山边仰视;平视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勾勒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潭边梅雨潭的绿,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所表现的绿的神韵。
3.不禁,写出了虽然是第二次到那里,看了梅雨潭的绿产生倾慕和向往之情,不由自主的‘惊诧’了,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显示了梅雨潭的绿的特别。
4.醉人、奇异5.抒发自己对生机勃勃的绿的倾慕和向往,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6进行对比,衬托梅雨潭的绿,说明梅雨潭的绿是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绿得恰到好处。
7.可以裁她以为带,赠给轻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为眼,赠给善歌的盲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9绿优质课导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3)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4)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5)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它的线索是什么?采用的什么写法?(6)第一、四段在行文中有何作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四、小结本课时内容(学生展示)五、当堂检测1、给下列生字注音踞()在薄()阴几绺()穹()门棱()角尘滓()皱缬()什刹()挹()掬()你入口明眸善睐()()2、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字,号,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诗文集《》。
3、在横线上填上动词,并且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梅雨潭闪闪的绿色着我们;我们开始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着草,着乱石,小心身下去,又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2)“我用手着你,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你入口,便是着她了。
我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六、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第三段,体会修辞七、课后反思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多角度细致描绘景物特点的方法。
2体会作者对绿的倾慕和向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
课前预习思考1本文的文眼是什么?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判断是哪一种类型,并体会。
导学过程一、检查背诵,导入新课。
二、展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三、自学解疑:1、通过品读第三段,找出最能概括梅雨谭绿的特征的两个词语,看什么样的“绿”让作者“惊异”?2、第三段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二、合作探究:1、读第三段,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批注出本段多角度描绘绿的表现手法。
思考:面对如此“奇异、醉人”的绿,作者像一位善调丹青的能手,将绿描绘得淋漓尽致,请找出文中运用比喻、对比、联想和想像的句子,品味它们的妙处。
体会作者的情感。
(一)比喻①请同学读出本段中的比喻句,然后按我的要求做批注。
要求:先用横线画出描写潭水水面的句子;再用虚线画出形容水面波纹的句子;再用曲线画出描写水光的句子;最后用双横线画出描写水色的句子。
②现在大家根据喻体、本体的相似点,概括潭水的特征。
(二)对比①为了突现这绿的“奇异”、“醉人”,作者又将哪些地方有名的绿与梅雨潭的绿进行对比的?②通过对比,突出了梅雨潭之绿怎样的特点风格?③大家想一想,苏轼曾写过哪首诗来描绘西湖的波?④作者为什么选取“淡浓相宜”的西湖的波作对比呢?⑤文章在对“绿”作了一番精雕细刻后,又展开对比,更加突出“绿”的“奇异”“醉人”。
大家思考,能否把这两层内容在顺序上颠倒一下?为什么?(三)奇妙的联想和想象①作者正是按照认识的规律,不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美的景,还联想到了美的人——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会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用假设的句式,写出了美的形象,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请大家模仿想像的句子,抓住“绿”的特点,大胆想像,造一两句赞美绿的话。
②是的,“绿”在作者眼里,是少妇的裙幅,是温润的碧玉,是天真清纯的小姑娘;在同学们心里,或是神奇的颜料,或是绿色的种子了。
为这奇异的“绿”,作者不自觉地改变了人称,由呼语“可爱的”直抒胸臆,把“她”改为了“你”,可见对绿的爱之切,对自然的爱之深。
现在大家齐读这部分,读出绿的奇异,绿的醉人。
2本文是写景散文,作者对梅雨潭的绿的总感受是什么?“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融情于景。
看看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小结本课内容(学生展示)四、当堂检测1、本文作者,字号秋实,是我国著名的、、,民主战士。
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有《》2、文章是以为线索写景,观察点是、、。
3文章从多角度来表现绿的奇异醉人,用到的表现手法有:、、、和。
4、阅读理解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1.句子“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文中哪两个词语相照应?(2 分)2.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我来讲那醉人的绿可以有怎样实际的用处。
(2 分)3. 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并说明它表现了梅雨潭的绿怎样的特点。
4.选段用形象的比喻从不同的角度来描绘梅雨潭的绿,试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五、课外练笔。
生活中,一定会有你喜欢的事物:或是因为它美好的外形;或是因为它蕴涵的某种情趣;或是因为它引起了你的联想,触动了你的情思,试着把这种事物连同你的感受写出来,学习用多种表现手法描绘事物特征的写法。
六课后反思阅读理解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炊烟(节选)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用“________”画出来,并仿写一句。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比喻;泪如雨下(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时间;惬意;随意;有很多的感慨(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比喻;示例:泪如雨下;⑵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示例:傍晚的阳光很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