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合集下载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考点目标:①分析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根据图和材料判断褶皱、断层等②分析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7、地球收到的力:内力(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和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8、六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9、褶皱:⑴背斜:岩层中老外新,始于储存石油,适合挖掘隧道,不适于建水库。

⑵向斜:中新外老,始于打井。

判断背向斜,一定要看岩层的形态,不能看表面的形态(表面由于受到侵蚀的作用,会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形态)。

(结合课本图P39)10、断层:岩层错动,⑴地垒:向上升起的岩层,常形成山脉:例华山、庐山、泰山⑵地堑:向下凹陷的岩层:常形成谷底或平原,例如:渭河平原、汾河平原。

断层不适于建水库以及公路。

(结合课本图)11、外力作用:⑴风化作用⑵侵蚀⑶搬运⑷沉积。

高处侵蚀,中间搬运,山脚沉积。

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三节(1)大气的垂直分成△考点目标:理解大气受热过程,能够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能够描述大气保温作用过程。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课本45)(亦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所以说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规律:(1)太阳辐射强度由伟向两极递减,地面辐射也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气压△考点目标:分析大气运动的形成,结合实例,描述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能够运用大气运动图,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判断大气运动方向。

1、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特点:(1)高压区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2)高低空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水平气压梯度力:a.垂直于等压线;b.由高压指向低压;c.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地理必修一湘教版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

2.1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1)组成岩石的矿物(2) 地壳物质的循环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 生的热能(地球内能)2.2地球表面形态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1) 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 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 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2.3 大气环境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 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 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是由岩石组成,岩石是由矿物组成。

组成地壳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变化之中的。

岩石圈:岩石组成了固体地球的坚硬外壳,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

一 地壳物质组成(二)矿物1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的化学元素有: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2矿物:具有确定的化学成、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是化学元素在岩石圈存在的基本单元。

它是组成地壳物质的最基本单元。

如盐、石墨、石英、铁矿石等。

矿产:在各类岩石形成过程中,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富集起来,并且能够被人们开采利用的,就是矿产。

它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

3 矿物形态:气态(天然气)、液态(石油)、固态。

最多的是:石英。

4 矿物的分类:金属矿和非金属矿两类。

常见的金属矿有: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

常见的非金属矿有:石英、长石和云母(这三种常见于花岗岩中)、方解石(主要在石灰岩和大理岩中),滑石、石膏和磷灰石等。

组成岩石主要成分的造岩矿物: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 (二)岩石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石: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按照一定规律聚集在一起,就形成岩石。

A 岩浆岩喷出地表 喷出型岩浆岩(火成岩) 如:玄武岩沿地壳薄弱地带 侵入地壳上部 侵入型岩浆岩 如:花岗岩 B 1、形成过程: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地表岩石 碎屑物质(砾石、沙子、泥土) 沉积岩2、沉积岩按沉积物分: 颗粒由大到小分有 —— 砾岩、砂岩、页岩等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是石灰岩。

3、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性、含有化石)岩层和化石 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①可确定地层顺序和时代 ②还可重塑古地理环境C 变质岩例如:石灰岩 大理岩 、页岩 板岩、 花岗岩 →片麻岩、 砂岩→石英岩二、物质循环(一)地质循环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重点
本文旨在总结和介绍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方
便同学们复和备考。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概念、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
的运动等内容。

在复时,需要掌握地球的结构、各种坐标系的概念、季节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等。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

需要注意掌握地球的气候类型、气候区划、气候与植被的关系、自然灾害等相关知识点。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地球的人文地理环境。

主要包括人口与人口
问题、城市与城市问题、旅游资源与旅游业、交通运输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相关的数据和地图,理解人口问题以及城市发展的影
响因素。

第四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概念以及评价指标
等相关内容。

需要注意掌握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条件以及
发展模式等相关知识点。

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重点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第二章和第三章,需要结合地图和数据进行理解和记忆。

在复习时要注重梳理重
点知识点,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实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二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二章)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节流水地貌一、流水侵蚀地貌1、峡谷地貌:在湿润或半湿润身躯流水下切作用强烈,形成深邃的峡谷(V字形河谷)。

2、河流阶地、河漫滩3、河曲、牛轭湖特别提醒:平直的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左岸堆积,右岸侵蚀;弯曲的河流,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4、河谷的发育过程5、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二、流水沉积地貌三、滑坡和泥石流项目滑坡泥石流图示形成条件①地质地形条件: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②地表植被条件:植被覆盖较差③气候条件:降水较丰富,降水变率较大的湿润、半湿润地区①地势陡峻②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③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不同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区沟谷中是否有水的参与可以无水必须有水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类型示意图分布地貌特点山前冲积扇出山口以谷口为顶点形成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堆积物颗粒由粗到细河口三角洲河口近似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分布②③①④第二节风成地貌一.风蚀地貌①风蚀蘑菇②风蚀柱③风蚀壁龛(kan)④风蚀残丘⑤风蚀沟槽⑥雅丹地貌二、风积地貌常见的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堆积沙丘风蚀蘑菇特别提醒:新月形沙丘的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夹角,称为新月形沙丘的两翼,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风蚀土丘迎风坡陡,背风坡较缓)沙丘剖面图沙丘示意图沙丘等高线图四、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1.风沙的危害(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2.防沙措施(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湘教版)

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整理1. 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是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而成(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流纹岩、玄武岩、安山岩)。

2)沉积岩是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而形成,具有层理构造,有化石(石灰岩)。

3)变质岩是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变质而成(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2.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2)六大板块(挤压、消亡—山脉、海沟、岛弧;张裂、生长—裂谷)3)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4)背斜顶部:油、气,背斜适合修地下隧道;向斜槽部:水5)断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1)水蚀地貌:水流使沟谷加宽加深(瀑布,峡谷,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横断山地)2)水积地貌(山麓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3)风蚀地貌(风蚀沟谷、风蚀蘑菇、戈壁)4)风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4. 大气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2)地球大气受热要经过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等环节大气才增温。

3)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4)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以逆辐射的方式把能量返回地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有云和湿度大时,大气逆辐射会增强。

5)大气保温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强烈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又将能量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了地面。

傍晚太阳西落后,保存下来的这部分能量使地表气温平稳地下降,起到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5. 热力环流1)垂直方向:近地面受热不均导致,近地面温度高出气压低,温度低处气压高;2)水平方向:水平气压差异导致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流向低压。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一节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凹岸、凸岸的应用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 a 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图,图 b 为澜沧江支流汇入处的地貌景观图,图 c 为某地貌的卫星影像图。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3.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__下__游,或河流流经盆__地__时,常形成_沙__洲_和_地__形__平__坦_ 的冲积平原。
4.三角洲: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_入__海___时,泥沙在河口大量_沉__积___,常形成 三角洲。
5.江心洲:由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而成,多位于河流_中__下___游,或流速相对 缓慢的__宽__谷__段。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素养解读]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思维素养,并结合河流凹岸侵 蚀、凸岸堆积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析 第(1)题,图中河流呈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的。 第(2)题,甲处为凹岸,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乙处为凸岸,是由流水堆积作 用形成的。
答案 (1)C (2)A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1.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 ①发育过程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②类型
河谷类型
主要的流水作用
河谷形态
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发育初期,以 谷深,谷地狭窄,谷壁陡
V 字形河谷 向下侵蚀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 峭,河谷横剖面呈 V 字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风成地貌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风成地貌

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这样的大面积沙地和沙丘。
在世界其他干旱地区,也有类似的地貌分布。
这(些2路)段就采用了如石方何格、治高立式理沙障我等工国程措施某,保地护铁区路免受的流沙沙侵害地。 和沙丘,提出可行性建议。
风成地貌
练习
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11、我国风沙危害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相关任务。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使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这样的大面积沙地和沙丘。
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
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力吹扬后,在附近 沉积而形成的。
2.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
围的决口扇。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
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
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
下东豫图北为东我国B地.西北地区区常就见的分石蘑菇布和沙着丘图这片。 样的大面积沙地和沙丘。据此,完成
1142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 藏铁路沙害路段 200 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千米, 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 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 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 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 免受流沙侵害。

湘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重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14034567 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河外银其他太其他行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91日珥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经植物生物化学作用可以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

例如:煤、石油是地质时期存储的太阳能。

(2)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太阳大气的分层结构由于光球层的亮度最大,我们平时看到是太阳的光球层;色球层呈玫瑰色。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41234:地球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赤移动。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二、地球自转的意义(一)地方时、区时与时区1、地方时: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要早。

这种因经度不同引起的时间不同称为地方时。

(1)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0范序号×15°已知某一地的区时,求另一地的区时:区时=已知区时±相隔的时区数北京时间是指东八区的区时,120°E的地方时3、日界线日期界线包括自然界线和人为界线。

⑴自然界线:即零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⑵人为界线:即国际上规定的、大体上沿180°经线的国际日期变更线。

°过晨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过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24时。

(三)地转偏向力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赤道上不偏转34、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三节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第三节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指_陆__地_与海__洋__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 (1)概念: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__水__运__动__、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 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海岸地貌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海岸地貌的成因及主要类型
成因
主要类型
岸边岩石在波浪、潮流等的 海蚀穴、海蚀洞、海蚀崖、海
不断侵蚀下形成的
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
近岸物质在波浪、沿岸流的 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
共同作用下堆积而成的
坝等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提示 石钟乳、石笋和石柱属于喀斯特沉积地貌。在溶洞内,含 Ca(HCO3)2 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 CO2 逸出,从水中析出的 CaCO3 在洞顶、洞 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1.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
(1)(区域认知)形成天坑群的岩石主要是何种岩石? 提示 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 (2)(综合思维)据图说出塌陷型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 提示 石灰岩先经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形成溶洞,之后溶洞上方的岩层塌陷, 溶洞露出地面形成天坑。
地理 必修 第一册 (配湘教版)
返回导航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探究二 海岸地貌
(2)喀斯特沉积地貌 ①类型:石钟乳、_石__笋_、石柱和钙华等。 ②钙华: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__C_a_(_H_C__O_3_)_2 _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 时,因 CO2 大量逸出,导致__C_a_C__O_3____沉积,形成钙化,包括_钙__华__坝_、钙华湖等。 [点拨] 地下溶洞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洞内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则 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综合复习:必修1第二章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综合复习:必修1第二章复习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综合复习:必修1第二章复习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综合复习:第二章复习课件一、引言在高考地理科目的备考过程中,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综合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本复习课件将针对第二章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为高考地理科目的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知识回顾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内部圈层、地球外部圈层以及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探索。

我们需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以及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三、要点解析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征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是复习的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具体名称、位置和基本特征,例如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

同时,还需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地壳与地幔的相互作用、外核与内核的相互作用等。

2、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地球外部圈层主要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圈层的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例如,大气圈的气候变化、水圈的河流湖泊变化、生物圈的生态平衡以及岩石圈的土壤质量等都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3、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探索人类对地球内部圈层的探索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内部圈层探索的方法和技术,如地震探测、地磁探测、重力测量等。

同时,还需理解探索的目的和意义,如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四、方法指导在复习过程中,建议学生采取以下方法:1、对比记忆法:将不同圈层的特点进行对比记忆,例如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的特征进行对比,加深印象。

2、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图表,理解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动规律。

例如,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图,标注各圈层的名称、位置和特征。

3、实例记忆法: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各圈层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例如,列举大气圈气候变化的实例,如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理解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拓展提高为了更好地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建议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资料,如科普书籍或学术论文。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复习整理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复习整理
气压带和风带
(1)考虑A:高低纬间热量差异----单圈环流
9极0N地高气压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流热 力 环
赤道低气压带
60N 30N 0
教学ppt
1






B
A
C
问结题论:等当压地面面上受凸热的不地均方匀为时高,压等区压面如 何变化?等压面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
教学ppt
2
思考:Ps:看图要仔细
读些下局列等现压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 D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风向与水平气压梯 度力方向一致
高空大气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
风向与等压线平 行,与水平气压 梯度力垂直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大气
转偏向力和摩擦教力学ppt
风向与等压线成 一夹角
8
风 的 形 成
教学ppt
9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3、地球上的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盛行
西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 地 高教压学p带pt
10
--高低纬间热量不均;地转偏向力; 4、太阳直射点位置的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南北移动
66°34´N
23°26´N 0° 23°26´S
教学ppt
单 质
石墨
固态(铁矿石)
矿物形态 液态(石油、汞)
气态(天然气) 教学ppt
化 合 物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第二章复习

冬雨型
年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夏雨型
少雨型
冬季温和多雨 终年温和湿润 冬季寒冷干燥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少雨 夏季炎热干燥 夏季高温多雨 干旱少雨 /酷寒少雨
北半球 南半球
6、7、8月气温高 12、1、2月气温高 年雨型
以温定位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气候
最冷月>15℃
夏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以 水 定 型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练习】请填出框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名称和数码表示的含义。
(1) A 化学元素 ;B 岩石
C 岩浆岩 ;D 变质岩


E 岩浆

(2)① 冷却凝固 ,② 变质作用 , ③ 高温熔化 ,④ 外力作用 。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移动 边界类型 板 块 碰 撞
陆陆 相碰 陆海 相碰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常见的热力环流
a、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
b、海陆风
c、山谷风
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空气产生水平运动的原动力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二力平衡, 风向平行 于等压线
(高空)
地转偏向力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三种力共 同作用下, 风向斜穿 等压线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90°S 特点: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南北半 Nhomakorabea对称分布
气压带和 近地面的 风带在分 风总是从 布上有什 高压吹向 么特点? 低压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复习

34.1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的角度解 考查知识点:地质构造及其
释该岛屿的成因。
对地貌对影响
(2)简述甲河谷的形成原因。
(3)在图示大陆架海域钻探,能否发
现有石油存储?为什么?
(1)海底地壳受地壳运动 产生的水平挤压,岩层向 上拱起形成背斜,地壳抬 升露出海面形成岛屿。 (2)甲谷地位于背斜顶部, 在背斜形成过程中受张力 作用,岩层疏松容易受外 力侵蚀。。 (3)不能发现。图示大陆 架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 不能为储油提供良好条件。
33.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 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
考查知识点:影响交通线布 局的因素自然、经济、技术
桥模式,简述其目的。
平原以桥代路的原因
1.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 速铁路的建设;途经我国中部地 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 达);合理布局铁路网,有利于缓 解沿线区域铁路运输压力;有先 进的技术作保障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 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 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 的相互干扰。
考查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 1.晾晒需要:晴天多,光照 强,风大。 2.市场、交通、政策、劳动 力、技术、需求、品质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 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 量大;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 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 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 沿海当地蔬菜错峰上市;交 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 鲜技术的发展,利于蔬菜快 速、远距离运输。
14题、15题
16题、17题
18、19题 20、21题
24.25题
31.1考查知识点:影响下渗的因素:地面性质、坡度、植 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

如果A地区(沿海平原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 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湘教版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是湘教版教材中的内容,本文将会通过整洁美观的排版,通顺的语句以及流畅的表达,为大家详细介绍高一上册地理知识点。

第一章人口地理学1. 人口地理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人口地理学是研究人类种群分布、数量、组成、变化及其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人类的人口数量、空间分布、人口变动、人口结构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等方面。

2.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是指人口数量的增加现象,人口问题是指人口数量、分布、结构等方面引起的与经济、社会、环境等之间关系紧密的问题。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或一个场所迁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场所的现象。

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流动、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以及国际间的人口迁移等不同类型。

4.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问题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

城市化进程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包括城市人口过剩、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

第二章自然地理学1. 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学科,主要包括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等。

它关注地球表面的形成、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包括平原、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山谷等不同类型。

3.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

而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学科。

4. 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分布、变化和利用等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河流、湖泊、地下水、水循环等方面。

第三章中国地理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西与14个国家接壤。

中国的边界线主要由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构成。

2. 中国的地形地貌中国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等。

主要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等不同的地貌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考点目标:①分析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根据图和材料判断褶皱、断层等
②分析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7、地球收到的力:内力(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和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8、六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9、褶皱:⑴背斜:岩层中老外新,始于储存石油,适合挖掘隧道,不适于建水库。

⑵向斜:中新外老,始于打井。

判断背向斜,一定要看岩层的形态,不能看表面的形态(表面由于受到侵蚀的作用,会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形态)。

(结合课本图P39)10、断层:岩层错动,⑴地垒:向上升起的岩层,常形成山脉:例华山、庐山、泰山⑵地堑:向下凹陷的岩层:常形成谷底或平原,例如:渭河平原、汾河平原。

断层不适于建水库以及公路。

(结合课本图)
11、外力作用:⑴风化作用⑵侵蚀⑶搬运⑷沉积。

高处侵蚀,中间搬运,山脚沉积。

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三节(1)大气的垂直分成
△考点目标:理解大气受热过程,能够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能够描述大气保温作用过程。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课本45)
(亦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所以说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规律:(1)太阳辐射强度由伟向两极递减,地面辐射也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气压
△考点目标:分析大气运动的形成,结合实例,描述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能够运用大气运动图,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判断大气运动方向。

1、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特点:(1)高压区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
(2)高低空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a.垂直于等压线;b.由高压指向低压;c.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向:a.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b.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考点目标:理解气压带风带:能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分布和移动规律,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结合课本图)
1、特点:(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对称。

(2)赤道地腰带,极地高压带是受热力因素影响
(3)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受动力因素影响。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季节性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难移。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气流流向与气候关系:高伟→低伟:气候干燥,降水低伟→高伟:气候湿润,降水多
2、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时,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形成亚速尔高压。

冬季时,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啊留申低压,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

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3、季风(结合课本图P53)
(5)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目标: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封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1)冷暖气团的性质比较:冷气团冷而重,湿度小;暖气团暖而轻,湿度大。

(2)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天气晴朗
3、峰的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4、判断方法:(1)看谁主动(2)看降水位置: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风降水在峰后(3)看符号:暖锋是半圆,冷锋是三角(4)看坡度:暖锋较缓,冷锋较陡
(6)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气旋):北(南)半球低压中心------逆(顺)时针天气:阴雨天气
2、高压系统(反气旋):北(南)半球高压中心------逆(顺)时针天气:晴朗天气
3、锋面气旋:锋面只会和气旋同时出现
(7)水循环和洋流
△考点目标:理解水循环,能够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理解洋流: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能举例说明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水循环: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海上内循环、内陆循环(2)环节:蒸发、水汽运送、降水、下渗、地下径流、地表径流、蒸腾
2、洋流分类:寒流和暖流。

3、洋流的影响:(1)影响气候: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2)寒暖流外汇处形成渔场: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林兰寒流),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考点目标:了解自然地理要素:能说出某地区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个性
1、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①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
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人类活动,其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则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母质的化学成分,决定土壤中化学元素和养分。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殖质),他是土壤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

【扩展提示】人类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积极影响是培育一些肥沃、高产的土壤,如水稻土;消极影响主要是导致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

(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2、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太阳辐射从低伟向高伟地逐渐减少,导致热量从低伟像高伟地区减少,形成大体沿纬线方向延伸的(东西延伸),沿纬度变化方向更替(南北更替)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热量条件。

【扩展提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典型案例:(1)我国海南岛到黑龙江漠河的自然变化:热带季风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针叶混交林带;(2)赤道到两极地区自然带变化(非洲中部→亚洲北部):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

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严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
3、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降水量从沿海带内陆逐步降低,形成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南北延伸),沿经度变化方向更替(东西更替)的“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以亚洲大陆中伟地区最为典型。

这种地域分异的基础是水分条件。

【扩展提示】典例:欧洲西海岸沿40°N向东的自然带分布: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4、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热量、水分条件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自然带随等高线延伸,从山麓到山顶更替。

珠峰南坡自然带谱较比北坡复杂的成因:南坡朝向印度洋,
夏季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且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南坡的相对高度大,带普较北坡复杂。

5、地方性分异规律:具有重复性、有序性的规律,是属于一种小尺度的地域分异。

绿洲等。

6、自然带的分布:一气候类型定自然带。

(见北半球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关系图。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点目标: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运输线路分布影响;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分布影响:①聚落的概念、分类:城市和乡村。

②地形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的影响
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键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比较多。

南方山地和丘陵: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比较少。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形对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形态的影响:
在进行交通线路的选线时,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选择有利的地形,避开不利地段。

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如青藏铁路的建设,要克服高寒、缺氧、冻土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
①使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改变了水、热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改变原有生态系统,使大量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

④对主要农生产的影响更显著。

⑤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危害人体健康。

(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1、自然资源概述:
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分类:按自然属性------矿产资源(非可再生)、气候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按自然资源自我再生的性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4)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自然灾害的概念:
分类:地质地貌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海洋灾害等。

2、中国的洪涝灾害:
影响洪涝灾害的因素有:气候因素是主要因素,降水量的多少和变化情况是关键。

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工程措施-----建设水利枢纽,建设分洪、蓄洪区,修筑河堤,疏浚河道,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等。

非工程措施------建立监测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应急对策方案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