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聚落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0211695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5.png)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聚落地理知识点-聚落聚落是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场所。
在八年级地理课程中,聚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聚落。
一、聚落的定义聚落是指人们聚集在一起生活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场所。
它是人口密集区域的组成部分,是生产和生活的中心,也是城乡经济联系和社会文化交流的枢纽。
二、聚落的种类聚落可以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
(1)城市聚落城市聚落是指人口密集、相对繁荣、地位高于周边地区的城市地带。
城市聚落是以城市为中心,周边一定范围内有大量的人口和大批的工商企业。
(2)乡村聚落乡村聚落是指发展不太成熟的地域,其中包括一些农村地带、偏远地区和落后地区,其中聚落的规模比较小,人口数量少,相对的经济和社会环境较为简单。
三、聚落的分布聚落的分布会受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有些聚落是在交通枢纽周围形成,例如:沿海城市;而有些则是在物产丰富的地方形成,例如:煤矿和钢铁厂附近的城市。
四、聚落的作用聚落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聚落可以为人们提供就业、交流和消费的场所,对于一个城市或城市群来说,其中的聚落是城市群的核心,是整个城市群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五、聚落的演变聚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不同的演变。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聚落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城市和城市群,但也有许多聚落逐渐消失甚至被遗忘。
六、聚落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聚落也将逐渐向现代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未来,聚落将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社会,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聚落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中心,对于现代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希望本文对于您了解聚落这一地理知识点有所帮助。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的地埋第三节聚落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7aef0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06.png)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笔记
七年级地理第三节:聚落
一、聚落的形成
1.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2.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也有一定规模的工矿
企业形成的聚落。
3.城市聚落的形成:乡村人口流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
变为城市。
二、聚落的分布
1.聚落的分布:有的沿河流分布,有的沿公路分布,有的镶嵌在山
谷里。
2.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水源、交通等。
三、聚落的发展变化
1.传统聚落:保留历史时期地方或民族特色的聚落。
2.传统聚落的价值:具有重要纪念或教育意义。
3.如何保护传统聚落?答:保持地方特色,合理利用开发,发挥地
区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四、聚落的分类
1.乡村聚落:人口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城市聚落:人口规模较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
五、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
1.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比较平坦的高地,以
平房或楼房为主,交通便利。
而丘陵地区则不同,往往分布在地势较为开阔的低地,交通不便。
2.气候对聚落的影响:寒冷地区聚落的房屋多采用厚墙、小窗的设
计,以抵御严寒;而在热带地区,房屋则多为通风设计,以保持通风和降温。
3.水源对聚落的影响:许多村落形成的原因与水源有关,如水边人
家多形成河谷型聚落,而沙漠地区的绿洲也是人们理想的居住地。
4.自然灾害对聚落的影响: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影响人
们的居住环境,进而影响聚落的分布和发展。
乡村聚落与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图
![乡村聚落与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图](https://img.taocdn.com/s3/m/1e1ca2717fd5360cba1adbb8.png)
街道式村落
环行村落
棋盘格式村落
村内房屋密集,村外果园、菜地、耕地、牧场相围的景观。
一、乡村聚落 2、乡村聚落的空间形式 规则型 不规则型 街道式村落 环行村落 棋盘格式村落
密集型 分散型 半聚集型
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一、乡村聚落
3、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
1) 密集型——多形成广场位居中央,村内房屋密集,村外
(平原区) 果园、菜地、耕地、牧场相围的景观。
2)分散型——多形成独家村或散村的景观。
(地形复杂区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区)
3)半聚集型——多形成块村、街村和集村围绕广场或教堂 的景观 (山区) 4)我国现代乡村景观——砖瓦房和楼房横成排,竖成列, 道路整洁,绿树成阴,环境优美。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色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 发展状况、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7c861cfd6137ee06eff918c1.png)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内容详解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聚落的类型,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知道聚落分布与环境的关系,正确认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描述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通过联系实际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人类生活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通过读图训练,进一步培养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
快乐点击1.乡村和城市(1)聚落——我们把人们的集中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分类:①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②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不同聚落的景观差异:(4)同类聚落的景观差异:①世界各地的乡村聚落有不同的特征:②世界各地的城市聚落也风格迥异。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①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
②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1)聚落发展带来的利与弊①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
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②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有特色的民居正逐步消失。
(2)聚落的保护①原因:传统的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护甚至任意破坏,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②措施:a.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七年级地理知识点 每张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b2c7d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6.png)
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要点一:聚落与环境(重点)1.聚落(1)定义人们的集中居住地统称为聚落。
(2)聚落的形式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聚落都是由乡村聚落发展而来的。
①乡村聚落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要形式的聚落。
在农区或林区,村落通常是固定的;在牧区,定居聚落、季节性聚落和游牧的帐幕聚落兼而有之;在渔业区,还有以舟为居室的船户村。
一般说来,乡村聚落具有农舍、牲畜棚圈、仓库场院、道路、水渠、宅旁绿地,以及特定环境和专业化生产条件下的附属设施。
小村落一般无服务职能,中心村落则有小商店、小医疗诊所、邮局、学校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随着现代城市化的发展,在城市郊区还出现了城市化村这种类似城市的乡村聚落。
②城市聚落规模大于乡村和集镇的以非农业活动和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一般人口数量大、密度高、职业和需求异质性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一般说来,城市聚落具有大片的住宅、密集的道路,有工厂等生产性设施,以及较多的商店、医院、学校、影剧院等生活服务和文化设施。
2.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③交通便利(河流交汇处、沿海等)。
(2)聚落的分布特点(3)聚落的形态团块状聚落:在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条带状聚落: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来源:学科网](4)聚落的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①当地的气候:东南亚的高架屋、云南傣族竹楼——炎热多雨,楼上住人避免潮湿,而且风大凉爽;西亚厚墙小窗——热带沙漠气候,防晒又凉快;北极冰屋——终年寒冷,冰屋冰块构筑,墙体较厚,利于保温。
②当地的资源:如我国黄土高原上的房屋多以窑洞为主,因为黄土具有直立性,厚厚的黄土经挖掘整理后成为房屋,冬暖夏凉,干湿宜人。
优质课课件 聚落——城市和乡村课件
![优质课课件 聚落——城市和乡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31859c28bd63186bcebbce0.png)
各组任务
第一组:根据图片总结 对比项目 出什么叫聚落? 第二组:依据课本的讲 形成时期 述给聚落进行分类,即: 聚落有哪两种基本类型?生产活动 第三组:试着找出世界 上最早的城市出现在何 房屋情况 处?距现在有多长时间? 道路状况 第四——第九组负责完 成下面六项内容
人口分布
聚落职能
乡村聚落
共 识 :
想一想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这些图片分别表示哪一类聚落?
这些聚落景观有什么不同?具体表现 在哪些方面?
城市聚落
与 乡村聚落 的泥巴小道
崎岖的山路
辩论赛
城市好还是乡村好
组织要求
节目主持人1人;4-5名评委;双方各挑选 一名组织者负责;主持人决定那方是乡 村队,那方是城市队;双方同时准备支 持本队,反对对方的相关材料,时间是5 分钟。然后开始辩论。观点要健康、文 明、正确、言之成理,不准进行人身攻 击,不准胡搅蛮缠讲歪理。
城市聚落
请你欣赏
问题探究
这几幅图都属于哪一类聚落? 乡村 图中的人们分别从事的什么生产活动? 放牧 捕鱼 护林 种田
3、根据图中的提示,请你给乡村聚落分类,说
明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根据乡村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方式的不同,乡村聚落 又可分为:农村、牧村、鱼村、林场等不同的类型 ,生活在这种聚落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 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韭园一中:张新彦
了解一下,这节课你要掌握什么?
1、了解聚落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聚落的分类. 3、了解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功能 。 4、能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教学说明
本节课我们将采用分组合作、交流探讨的 愉悦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 自的内容,并将讨论的最终的结论派代 表讲述给大家。希望我们能够一起度过 一节愉快的充满愉悦的地理课。
1.2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1.2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43f13bfa284ac850ad024294.png)
三、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 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 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
• 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林业、畜 牧业、渔业。因各地的自然环境 有差异而导致各个不同的乡村聚 落采取不同的劳动生产方式,人 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而有差异。
乡村与城市
判断以上两幅图片哪个是城市,哪个是农村? 并说出你的依据
依山傍水,有大面积的农田和 旱地,生长着许多农作物
高楼大厦密集分布,交通网 络纵横交错。。。。。。
请同学们谈谈两幅图各自的景观特点。
一、乡村聚落
• 聚落: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 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 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沙特阿拉 墙厚,窗小 白天炎热,昼夜
伯乡村民
温差大
居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 “窑洞”
民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气候,如: 1.北极地区终年寒冷,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用冰块 构筑冰屋,墙体厚实,有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2.我国黄土高原气候干燥,黄土层堆积深厚,居民就地 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窑洞; 3.我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屋顶 牢固又可以用来晒庄稼; 4.我国及世界上的一些热带地区,炎热多雨,比较潮湿, 建成双层的竹木楼(高架屋),利于通风防潮; 5.我国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建成墙体厚实且有火炕的居 室。
区
水方便的地方
稀少,水资源不 足
对照这两张 图片,结合 书本P9图117和1-18, 思考:平原 村落和山谷 村落在形态 上有什么不 同?
•平原村落:平原地区村落 密集多呈组团状
•山谷村落:山谷中村落多 呈条带状
课件5: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件5: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80a273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8.png)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 水源充足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自然资源丰富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
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城堡、雕塑、壁画、碑 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 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 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聚落——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
聚落的类型
乡村聚落 城市聚落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 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由于劳动出产方式的差异, 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 观有较大的差异。
比一比
城市和乡村的差异
交通特点 人口分布 建筑特点 生产活动
城市 乡村
便利 不发达
密集 稀疏
密集 多高层
非农业产 业为主
分散
农业产业
低层建筑
为主
景世 观界 特各 征地
的 乡 村 聚 落 有 不 同 的
非洲农村景观
条说 件说 有看 关: ?聚
落 的 发 展 和 什 么
我 国 云 南 西 双 版 纳 地 区 的 傣 族 竹 楼
独特的原始传统民居——窑洞 毛泽东住过的窑洞
(3)有利于开展历史和科学研究,了解前人的文化和 技术成就,并有助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
苏 州 的 周 庄
四合院
云南丽江古城
迷人的威尼斯
小组交流
发展经济的同时该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 你的看法是什么?
角色扮演: 北京的胡同的拆迁问题?
–北京城建局领导 –中外游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7afcf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ac.png)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能够分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环境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会使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聚落环境的认识和尊重。
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和特点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聚落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介绍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特点和区别。
3. 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第二课时:乡村聚落的环境影响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乡村聚落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介绍乡村聚落对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乡村聚落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三课时:城市聚落的环境影响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聚落对环境的影响。
2. 讲解:介绍城市聚落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人们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城市聚落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第四课时:可持续发展与乡村聚落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2. 讲解:介绍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乡村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第五课时: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聚落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城市聚落的可持续发展。
2. 讲解:介绍城市聚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措施。
3.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城市聚落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三、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图片。
2. 地图:提供中国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分布图。
3. 案例资料:准备一些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案例资料,供学生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建议。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5e2bf7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c6.png)
初三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的建筑比城市要低矮;绿化面积比城市要大;乡村有大片的农田,城市的居民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结合选项,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2.人们集中的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平坦的地区就有聚落的分布B.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聚落C.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易形成聚落D.城市聚落的环境比乡村聚落的环境好【答案】C【解析】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的形成与自然、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和盆地最易形成聚落,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3.下图是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四幅景观图片中,属于城市聚落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甲图是平原地区的农村聚落图,乙图是沿海地区农村聚落图,丙图是城市聚落图,丁图是山地地区农村聚落图,故选C。
【2】与丁聚落比较,乙聚落的A.居民全部从事海洋渔业B.房屋更集中密集C.交通经常堵塞D.大气污染非常严重【答案】B【解析】乙图是沿海地区聚落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图地形平坦,房屋较为密集,而丁图是山区聚落图,由于地形的限制,丁图的建筑呈分散状态,故选B。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4.下图中甲、乙、丙、丁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B【解析】城市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气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产、宗教、交通、科技等等.一般来说,地形平坦开阔的河流中下游平原,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是形成城市的优越区位。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基础知识题库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基础知识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c17393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8.png)
洛阳市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基础知识题库选择题1、图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照片,下列叙述能够反映它们差异的是()①乡村的建筑更稀疏、低矮②城市的路网更密集③城市有大片农田④乡村商场更多更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城市和乡村景观差异大,从图中可知,乡村的建筑更稀疏、低矮,有大片农田;城市的交通更密集,商场更大,故A符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识记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
2、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人数15人,那么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A.2 .8%B.1 .5%C.1 .3%D.4 .3%答案:C】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某地区在一年中平均每1000人当中,出生并成活28个婴儿,死亡15人,那么这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是28‰,人口死亡率是15‰,所以该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28‰-15‰=13‰=1 .3%,故本题选C。
3、图示居民主要人种和信仰的宗教是()A.白色人种、佛教B.黄色人种、基督教C.黑色人种、伊斯兰教D.白色人种、伊斯兰教答案:D从图中信息可知,图示为阿拉伯民族;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居民主要为阿拉伯民族,讲阿拉伯语,为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
故选D。
小提示:4、关于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B.山区聚落密集,数量众多C.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D.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答案:B聚落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一般寒冷地区,房屋墙体较厚;山区聚落密稀疏,数量较少;传统聚落,大多就地取材;河流交汇处,易形成聚落;B符合题意。
小提示: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5、下列属于经济全球化具体体现的有①资源、技术共享②人才、信息共享③经济相互依赖④生产分工不明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经济全球化体现在各国之间的资源、技术共享,人才和信息的共享,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生产分工十分明显,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6、关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C.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D.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答案:C题考查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615f00f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20.png)
北极 因纽特人冰屋
北极地区的冰屋
墙体厚实;有利于保持室温
毡房
蒙古包
生产方式易于拆装;便于Fra bibliotek牧❖各地区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 因所处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人 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 差异;在外观及建筑材料上各有 特色;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 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 具特色;
❖ 区域联系的多样性:物质 经济 文化 信 息 技术 人才等等;
议一议:
嘉兴有哪些优势 哪些 劣势 我们应在哪些方面加 强与外地的合作
1 我们国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 是
A 纺织业 B 饮食服务业 C 畜牧业 D 耕作业
2 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A 耕作业和畜牧业 B 工业和服务业 C 渔业和林业 D 副业和建筑业
课堂精练
❖ 1 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 特色民居 A
❖ A 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 B 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 C 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 D 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1 我们国家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
事的工作是
C
❖ A 纺织业 B 饮食服务业
❖ C 畜牧业 D 耕作业
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的形成
等
类型少
公共实施类型 数 数量少 量 便利程度等 不够便利
人口数量少 人口密度
小 职业简单;主要从事 人口人口数量 人农业生产活动 口密度 职业等
高;密集
类型多 数量多 非常便利 人口多 人口密度大;职 业复杂;从事商业 工业 服务业等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一 定的区域相联系;
三 往来在区域之间
5 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城市 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 蔬菜等农副产品; 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
什么是“乡村聚居地”和“城市聚居地”的区别?
![什么是“乡村聚居地”和“城市聚居地”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bd73df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e6.png)
什么是“乡村聚居地”和“城市聚居地”的区别?一、人口规模与密度:1. 乡村聚居地:乡村聚居地通常是指分布在农村地区的人口聚集区。
由于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的要求较高,乡村聚居地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小,通常在几十至几百人之间。
乡村聚居地的人口密度较低,各家之间相对独立,相互之间的距离较远,这也导致了社交往来的不频繁。
2. 城市聚居地:城市聚居地则是指分布在城市地区的人口聚集区。
由于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较为迅速,城市聚居地的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可以达到几万至几百万人。
与乡村聚居地相比,城市聚居地的人口密度更高,居民之间的距离更近,社交往来更加频繁。
二、经济产业结构:1. 乡村聚居地:乡村聚居地主要以农业为主要经济产业,大部分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例如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等。
由于乡村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丰富,乡村聚居地还可以发展一些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如农机制造、农产品加工等。
2. 城市聚居地:城市聚居地的经济产业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城市地区具备更多的服务业和工业资源,因此城市聚居地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
除了农业以外,城市聚居地还有制造业、金融业、商业等各种形式的经济活动,这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1. 乡村聚居地:乡村聚居地的基础设施相对简单。
由于人口规模较小,乡村地区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此外,乡村聚居地的公共服务资源也相对匮乏,如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的资源相对有限。
2. 城市聚居地:城市聚居地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城市地区拥有更为发达的交通、通信等设施,方便居民在城市中的移动和交流。
此外,城市聚居地拥有丰富的公共服务资源,如医院、学校、图书馆等,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文化娱乐和教育资源。
综上所述,“乡村聚居地”和“城市聚居地”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与密度、经济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
乡村聚居地以小规模的农村人口聚集区为主,以农业为经济支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简单;而城市聚居地则以大规模的城市人口聚集区为主,经济产业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完善。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74744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82.png)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教案第一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与区别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
2. 掌握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主要区别。
教学内容:1. 乡村聚落的定义:乡村聚落是指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人口相对较少,居住较为分散,自然环境对居民生产和生活影响较大的地方。
2. 城市聚落的定义:城市聚落是指人口密集,建筑物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化,具有行政、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地方。
3. 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主要区别:a. 生产方式不同:乡村聚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城市聚落的生产方式多样化。
b. 人口密度不同:乡村聚落人口相对较少,城市聚落人口密集。
c. 建筑物不同:乡村聚落建筑物较为分散,城市聚落建筑物较多且密集。
d. 经济活动不同:乡村聚落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城市聚落经济活动多样化。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区分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主要区别。
3. 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定义及主要区别。
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特点。
第二章: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
2. 掌握不同类型农业在乡村聚落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方式,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2. 不同类型农业在乡村聚落中的应用:a. 种植业:农作物种植,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b. 畜牧业:家畜、家禽养殖,如养牛、养鸡等。
c. 渔业:水产养殖或捕捞,如养鱼、捕鱼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农业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类型农业在乡村聚落中的应用。
3. 教师进行讲解,总结乡村聚落的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作业布置:1. 请学生调查家乡的农业生产方式,了解不同类型农业在乡村聚落中的应用。
第三章:乡村聚落的生活环境教学目标:1. 了解乡村聚落的生活环境。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2023年中考地理复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414521b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85.png)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什么是聚落?先有什么聚落?人们集中居住地——城市和乡村统称为聚落。
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2、简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异?(地形、交通道路、建筑物等方面)乡村聚落地形比较崎岖,只有小路通往附近的村镇,建筑物稀疏,低矮,周围是池塘,农田,果树等。
城市聚落地形比较平坦,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车辆很多,房屋密集,高楼林立。
3、叙述亚洲、欧洲、非洲乡村景观的特征?亚洲:乡村人口众多,村落中的房屋比较密集。
欧洲和北美洲乡村人口比较少,农业机械化程度比较高,村落中房屋较分散。
非洲许多地方保留了较为原始的村落。
4、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
5、自然环境影响聚落的形态:在山区,有些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成条带状;在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有些平原地区聚落呈团块状;威海的聚落呈团块状。
6、填下表,比较民居建筑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7、聚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乡村聚落过去特色鲜明的民居正在逐步消失。
城市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
8、世界遗产的分类?列举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外名城?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和文化遗产。
意大利的威尼斯,山西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各古城的特点)。
9、山东乡村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山东传统民居的共同点是:屋顶和墙体较厚,原因是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这样冬天寒气进不来,夏天太阳晒不透。
不同的民居反映不同的环境,如:海草房位于降水丰富的东部沿海,石头房位于地势崎岖的中部山区,土坯房位于降水较少的鲁西北平原;传统民居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受当时的经济条件限制,人们只能就地取材。
由此可见,传统民居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当时的经济水平、民俗等特点。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1db8c65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a.png)
高中地理聚落知识点
聚落的种类: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关系: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开展商贸活动,通常会形成较大的居民点。
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布局。
聚落的外部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
团块状: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节省投资。
组团状:城镇由几片组成,每片就近组织各自的生产和生活设施,各片互不连属,便于城镇扩大规模,有利于城镇环境保护,城镇更贴近自然。
条带状或放射状:城镇沿主要交通线、河流或谷地延伸,城镇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地理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地理 4.3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重点习题练习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f6a15b998fcc22bdd10d80.png)
A.亚马孙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撒哈拉沙漠
D.南极大陆
【解析】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形、气候、河流、资 源等。读图可知该城市主要沿河流两岸呈东西向带状分布,说 明城市的形成发展主要受河流因素的影响。
4.下列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B )
【解析】亚马孙平原由于气候湿热,人口稀少,聚落也稀疏; 撒哈拉沙漠地区由于气候极端干旱,聚落稀少;南极大陆由于 气候极端严寒,目前无人定居;中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候适 宜,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所以聚落密集。
楼或竹楼
多雨
物、养牲畜,上
层住人
西亚热带沙漠地
白天炎热,昼夜 温差大,终年高
墙厚、窗小、隔
区的房屋
温干燥
热性能好
❶误认为平原地区的聚落一定非常稠密 并不是所有的平原地区聚落都密集,如世界最大 的亚马孙平原,就因为过于湿热而人口稀少,聚 落规模也很小,甚至有的地方没有聚落。
❷聚落的形态 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聚落沿着河流、 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
1.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乡村聚落是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形式的聚落 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城市聚落的住宅、道路、工厂、商店、学校、医院 等生活和文化设施不如乡村聚落丰富
图4-3-3所示是某地景观图。据图回答2、3题。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作用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 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保护 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世界上许多聚 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商务星球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 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解析版)
![商务星球版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 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b74c554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c3.png)
期末知识点复习综合讲练专题17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知识概括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
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
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
2.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与分布也千差万别,有的呈团状,有的呈条带状,还有的呈点状等。
在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聚落零散分布,数量较少。
3.聚落文化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另一方面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促进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可以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5、“南北差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差异。
“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相互合。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乡村交通发达B.城市建筑高大、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小D.乡村房屋高大、分散【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
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
【解答】解:城市交通运输发达,城市建筑高大、密集,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房屋高大、密集,乡村房屋比较矮、分散,选项A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下列民居景观图中,属于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是()A.B.C.D.【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解答】解:人们居住的房屋往往受到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建筑风格差异很大,如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气候寒冷,居住的房屋是冰屋,A是热带地区的高脚屋,B是温带地区的窑洞,D是温带地区的蒙古包,只有C是寒带地区的冰屋。
聚落分为哪两种形式
![聚落分为哪两种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1a7124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0.png)
聚落分为哪两种形式
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聚落的两种包括乡村和城市两种主要形式。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聚落的两种主要形式是( )A.城市、乡村
B.农村、渔村
C.林场、城市
D.农村、林场
答案:A。
乡村聚落乡村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包括全部的村庄和拥有少量工业企业及商业效劳设施,但未到达建制镇标准的乡村集镇。
城市聚落城市也叫城市聚落,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其中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
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 (1)、列举几种你知道的各地的特产。 ❖ (2)、我们能买到各地生产的特产商品,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
❖ (3)、那么区域之间为什么要联系呢? (必要性)
1. 区域间有差异,正因为有 差异才有交流的必要。一个区域 的优势,可能正好能弥补另一个 地方的劣势,因此,我们应该进 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促进不同 区域的共同繁荣。
(为满足人们生活多种多样的需求,实现优势互补。)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请同学们观察课本图1-29至图 1-31的内容,想一想,除物产联 系之外,区域之间还有哪些方面 的联系?
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 才等。
城市农村之间的联系
城市
农村
2 交流的区域可以包括:
a城市----乡村
b乡村----乡村
() A.纺织业 B.饮食服务业 C.畜牧业 D. 耕作业
2.下列属于城市聚落居民从事的工作是 () A.耕作业和畜牧业 B.工业和服务业 C. 渔业和林业 D.副业和建筑业
3.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 正确的是 (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 院多
c城市----城市 d国家----国家
……
说一说下面分别是什么联系?
❖ 农民:一到丰收的夏季,我们河南的收 割机就要开到河北去,帮助他们收割小 麦。 技术
❖ 老师:我们嘉兴市的老师到甘肃省的一
个贫困县支援教育。 人才
❖ 王阿姨说: 各种通信手段,很容易查询
某个区域的信息,从而促进不同区域间
的了解与合作。
A.经济联系 B.文化联系 C.信息联系 D. 技术联系
6.今年浙江省的一些老师到四川 省的一个贫困县支教,这说明 ()
A.人们在社区中生活 B.不同类型的社区具有共同点 C.不同的社区规模不同 D.人们往来于区域之间
城市聚落的形成
一、城市聚落的形成
❖ 你们猜猜看,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哪一 个先出现?
❖ 阅读书本上11页的“阅读卡”小知识点。 ❖ 总结:一般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
落,而商业是城市出现的重要因素。
二、城市聚落的特点: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 很大不同。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 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 (3)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 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课堂精练
❖ 1.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 特色民居 (A )
❖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 B.云南丽江和黄土高原 ❖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 D.西双版纳和北方地区
❖1.我们国家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 事的工作是 ( C)
❖ A.纺织业 B.饮食服务业 ❖ C.畜牧业 D.耕作业
城市聚落
(1)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有很大不同。
❖那么城市景观有什么样的特点呢?
❖在一些大城市,你会看到规模宏大 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 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 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 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等等
(2)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
色与功能各异。
上海面积约为6340平方千米,全市 人口为1674万人。
乡村与城市
判断以上两幅图片哪个是城市,哪个是农村? 并说出你的依据
)
依山傍水,有大面积的农田和 旱地,生长着许多农作物
高楼大厦密集分布,交通网 络纵横交错。。。。。。
请同学们谈谈两幅图各自的景观特点。
一、乡村聚落
❖聚落: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 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 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民居
特点:以竹木为主搭建,往往悬离地面。 目的:减轻潮湿的程度
沙特阿拉伯的乡村民居
特点:墙厚、窗小。 目的:适应白天炎热、昼夜出 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云南西双 版纳傣族 民居
沙特阿拉 伯乡村民 居
竹木搭建而 成,往往悬 离地面
北极 因纽特人冰屋
北极地区的冰屋
墙体厚实,有利于保持室温
毡房
蒙古包
生产方式
易于拆装,便于游牧
❖各地区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 因所处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人 们生活习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 差异,在外观及建筑材料上各有 特色。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 人们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 也各具特色。
❖ B区是王府井大街,是商业中心所在地。 主要从事商业活动。(商业区)
❖ C区是方庄小区,小区多,适合居民居住。 (生活小区 )
❖实际上,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 是单一的,而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
❖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哪些方面的工作? 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是什么?
❖工业、商业、服务业
❖农业(农、林、牧、鱼)
❖你觉得农村与城市的居民谁生活更加 丰富?
❖相对于乡村里的人来说,城市居民的 生活更丰富多彩,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神生活
购物
旅游
看芭蕾舞表演
精神生活
购物、旅游、在外就餐、听音 乐会
在校读书、上网。。。。。。
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 房屋稀疏
高楼林立, 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这组图片会在哪个地方出现,他 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农村,人们从事耕种耕作 ,以 种植业为主的工作
他们又会出现在哪里?从事什么 工作?
渔村,从事捕鱼工作 和水产养殖工 作
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 工作?
林地,从事培育、管理、采伐森林等 工作
他们主要生活在哪里?从事什么工 作?
牧场,从事牧养,以畜牧业为主的 工作
二、乡村聚落的特点: (1)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
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2)房屋建筑(传统),体现出当地
自然环境的特点。 (3)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 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生活也各具特
色。
(1)聚落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村落分布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洪涝区 高地上
洪涝威胁
干旱地 水源充足且供 气候干旱,降水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 丰富
4.傣族竹楼和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 居( )
A.西双版纳和黄土高原 B.云南丽江和黄土 高原
C.江南水乡和北方地区 D.西双版纳和北方 地区
5.“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城 市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蔬菜等农副产 品。”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 ( )
❖嘉兴市面积3915平方千米,人口332 万
❖看一下三幅图,说出他们的主 要特色与功能?
❖那么北京最主要的功能是政治 活动,那么它是不是没有其他 功能了呢?
(3)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是集 多种功能于一体。
❖△问题与思考:据图1—24,分 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 别给它们命名。
❖ A区是中关村,大学、科研单位集中分布 地区,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高科技园区)
区
水方便的地方
稀少,水资源不 足
对照这两张 图片,结合 书本P9图117和1-18, 思考:平原 村落和山谷 村落在形态 上有什么不 同?
❖平原村落:平原地区村落 密集多呈组团状
❖山谷村落:山谷中村落多 呈条带状
❖(2)房屋建筑(传统),往往体 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
傣族民居
沙特民居
这两种民居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觉得 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低,稀疏 建筑物(高度、密
度等)
类型少、
公共实施(类型、数量少、 数量、便利程度等不)够便利
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
小、职业简单,主要从 人口(人口数量事、农业生产活动 人口密度、职业等)
高,密集
类型多、 数量多、 非常便利 人口多、人口密度大, 职业复杂,从事商业、 工业、服务业等
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它们总是与 一定的区域相联系。
信息
知识点回顾
❖ 区域联系的必要性:由于各地区的自然 条件不同,物产也就有所不同,但是人 们的生活需求又是多样化的,因此各地 区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
❖ 区域联系的多样性:物质、经济、文化、 信息、技术、人才等等。
议一议:
嘉兴有哪些优势?哪些 劣势?我们应在哪些方面 加强与外地的合作?
1.我们国四大牧区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 是
墙厚,窗小
降水丰富,地面 潮湿
白天炎热,昼夜 温差大
陕北黄土高原上的 “窑洞”
黄土层很厚,气 候相对干燥
特点:冬暖夏凉
福建 客家土楼
福 建 地 区 的 客 家 土 楼
特点:节约、坚固、防御性强
新疆平顶房
气候干燥,风沙大,其屋顶可以用来 晒庄稼
南方地区的尖顶屋
东南亚地区的高架屋 炎热多雨,比较潮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