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理解: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含答案)

合集下载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原文、赏析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原文、赏析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原文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创作背景: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年)秋天他初任隆兴通判时。

这首诗是为描写作者在他乡夜晚苦读诗书的情形,表现乱世中人难能可贵的好学精神而作。

译文。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

诗歌专题训练-------读书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舟中读书宋琬〔清代〕久抛青简束行幐,白鸟苍蝇甚可憎。

身是蠹鱼酬夙债,黄河浪里读书灯。

【注】①宋琬:清初著名诗人,顺治四年进士,“两度系狱”,饱尝过宦海沉浮的险恶“风涛”。

②行幐(téng):行囊。

幐,盛物的布袋。

③白鸟:蚊子。

④蠹鱼:这里指书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可见诗人身在旅途舟车劳顿,“久抛”一词写出诗人不想读书已有一段时间了。

B.第二句中直写舟中蚊子、苍蝇惊扰,令人憎厌,因此诗人不能静下心来读书。

C.第三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书中的书虫,表明自己对读书的热爱。

D.全诗借舟中读书之事,抒发诗人悲苦生涯中的哀愤之情。

2.诗的最后一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冬翁森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歌咏读书之乐的劝学诗,它将冬季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B.第一句描写叶落之树、水尽之崖,渲染出冬日的萧索与凄凉;第四句描写大雪压庐,暗示了心境的压抑与寂寞。

C.“灯动壁”写出了灯光摇曳映照墙壁之景,“高歌”写出了诗人纵情放歌之声,视听结合,妙不可言。

D.冬日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室内火炉热茶,特别适合读书。

边饮茶边读书,浸染熏陶,诗人感到身心俱清。

4.这首诗是如何把冬季与读书之乐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古诗文言文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乃:_______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_曰:_______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闻:________ 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是.吾剑之所从坠( )4.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5.从表达方式上看,选文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6.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7.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阅读《读书要三到(节选)》,回答问题。

读书要三到(节选)(宋)朱熹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8.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正确意思。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A.看见B.听到C.通“现”,出现(2)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 )A.急忙B.重要C.严重9.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

《秋夜二首》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秋夜二首》古诗词阅读附答案

《秋夜二首》古诗词阅读附答案——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边庭落日》阅读练习阅读附答案边庭落日骆宾王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

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寻源屡凿空。

野昏边气合,烽迥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疆场岁月穷。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

壮志凌苍兕,精诚贯长虹。

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注释】①黄图,帝都。

②俎豆,古代祭祀、宴客用的器具。

诗人曾任太常寺奉礼郎。

③候月,《史记·匈奴列传》:“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

”④积石,山名。

指小积石,在今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正确的一是( )A. “紫塞流沙”与“黄图灞水”相提并论,从时空落笔,意味深长。

B. “候月”“寻源”“边气”“烽烟”展现了紧张丰富的边庭生活。

C. “精诚贯长虹”既是诗人即景抒怀,又照应诗题“边庭落日”。

D. 全诗一韵到底,气势磅礴,慷慨激昂,洋溢着边塞征战的豪情。

15. 本诗充分体现了边塞诗豪迈昂扬的格调,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答案】14. A15. ①在意象选取和意境营造上,选取“紫塞”“沙蓬”“边气”“戍烟”等边地特有的景象,展现了边塞雄浑、苍茫的特点,意象豪迈,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

②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诗歌通过描绘“逐沙蓬”“恒持满”“屡凿空”等边塞沙场人物活动,展示人物不惧艰难,勇敢进取、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

③在情感抒发上,“精诚贯长虹”“龙剑有雌雄”,借典抒怀,“斗志”、“精诚”“君恩”,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报答君恩,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2)(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2)(完美整理版)

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2)诗歌鉴赏指导0109 1630:2014年高考名校语文模拟卷诗歌鉴赏题精汇【14】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马诗二十三首(其五)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注]钩:一种弯刀,属于武器。

何当:何日。

金络脑:饰金的马笼头,借器具的贵重象征马受重用。

踏清秋: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

[注]吴钩:吴地所产宝刀。

关山五十州:指当时唐朝廷不能控制的黄河南北一带。

凌烟阁:在长安,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在阁上绘开国功臣24人画像以示表彰。

若个:哪个。

(1)这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之处?抒情的方式有什么不同?(4分)(2)“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南园”诗由两个问句组成,收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两问任选一问作答)(4分)【参考答案】.(1)两首诗都表达了制敌平叛、建功报国的雄心热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马诗》则用比兴间接抒情,显得婉曲而耐人寻味。

(4分,答对思想感情的相同和抒情方式的不同各给2分。

)(2)《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

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

(开头两句将背景推向遥远的边地,那平静的画面后闪动着刀光剑影。

由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状,含有思想战斗之意。

“燕山”一说即当年窦宪追击匈奴、刻石纪功的燕然山;一说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之时,“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最久、最烈的地带。

摄此物象是为套上金络脑的骏马驰骋疆场张目。

所写战场景色虽悲凉萧杀,但对志在报国者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全诗抒发了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

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

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1)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检测语文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谢寺双桧①刘禹锡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②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

【注】①谢寺即扬州法云寺。

桧:一种常绿乔木。

《扬州府志》记载:“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

”②龙象界:佛界。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描绘双桧的苍劲挺拔,展现古寺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感。

B. 颔联虚写,双桧曾面对金殿陪伴过僧客,也曾与将军战旗相映成辉。

C. “宝盖”形象地写出了桧枝的枝繁叶茂,枝干超过了寺庙的鸳鸯瓦。

D. “青青年少”可指昔日的双桧、年少的谢安,也可指后世来此的青年。

16.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双桧”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咏雪【注】王安石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此诗写于王安石新法强力推行之时。

和甫,王安石之弟王安礼,字和甫。

15. 下面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咏雪,将所见的雪前、雪中、雪后之景逐次向读者呈现了出来。

B. 诗人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雪多样的形象。

C. 本诗用语颇具匠心,如“便疑”“终欲”等词就传递出了情感态度。

D. 诗人在结尾发表议论,写出了寒乡之人对雪的不同认识,引人深思。

16. 后人评此诗“王安石咏雪,其意未必真在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古代诗文阅读梯级训练专题二考向二

古代诗文阅读梯级训练专题二考向二

(见学生用书第85页)【考点对应练】对点一:炼字炼句(一)炼字1.(2009·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炼字。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儿,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动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了准备。

【答案】“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回”作铺垫。

2.(2010·湖南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①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

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①本词写于作者54岁时东归江行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第416练_2022年高中语文_语言文字运用_古诗词鉴赏_现代文阅读_文言文阅读_专项练习题

第416练_2022年高中语文_语言文字运用_古诗词鉴赏_现代文阅读_文言文阅读_专项练习题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416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

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

”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

“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____,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

”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

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牛刀小试一日千里众望所归庸人自扰B.牛刀小试日新月异不负众望杞人忧天C.初露锋芒日新月异众望所归杞人忧天D.初露锋芒一日干里不负众望庸人自扰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部分区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练习用时150分钟。

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使用答题卡的地区,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注意事项: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2题。

国风音乐是指由现代与古典曲风融合而成的新音乐类型。

很多国风音乐喜欢用古诗词作歌词,或者巧妙地将古诗词化用在歌词中。

即使新创作的歌词,也大都喜欢使用富含古意的典故、意象。

如果把一首国风歌曲中的所有意象开来,就是一幅生动的图画。

听音乐时,人们会被各种意象带入一种“古风意境”,仿佛。

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这使得国风音乐在情感表达上不像西方音乐那般直白,听众需要不断咀嚼歌词的含义,对作品进行抽丝剥茧般的欣赏,才能获得的审美体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铺陈身临其境与众不同B.铺展身临其境独一无二C.铺陈设身处地与众不同D.铺展设身处地独一无二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由于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B.大量使用的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C.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使得国风音乐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

D.由于大量使用诗词古韵以及古典意象,国风音乐的总基调一般是内敛的、含蓄的,追求的是意境美、朦胧美。

3.下列文学常识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阿房宫赋》杜牧唐朝借古讽今B.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北宋奏章体C. 《大学之道》孟子战国散文D.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俄国小说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2021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2021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练习+答案全国通用

2021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练习+答案(全国通用)q2022中国新高考文言文阅读训练(1)练习+答案(全国通用)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五子棋中秋游记袁枚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

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

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在乾隆的中秋节,苏州唐梅树和他们的孩子是花园的主人,烹饪的数量可以高达a, 他们说:“很难单独管理n。

”于说:“顾设置了工具,没有速度的时候客人就会来。

” 京城翟金石已登上九天。

死亡在哪里?欧贡的父亲来自镇州。

又过了一片广袤的土地,陈谷雨来到南郊,天还没亮。

梅岑说:“你为什么不去一趟金陵,不赢呢?”当这三个人幸福的时候,他们会接受它,站起来并照顾他们。

他们在不知道眉岑的愿望的情况下计数。

饥肠辘辘的顾客会软化他们的嘴。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

”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

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

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

窃念墩不过土一g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

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

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

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回到花园,明月当空,汤好喝,头像泥,客人们喝得干干净净,嘴里却没有醉。

每节课有八个问题来记录答案。

嘿!我想起了中秋节。

我小时候记不起来了,但长大后就记不起来了。

今天,首先,我要和英雄们分享烟雾,辨别历史遗迹。

真可记者。

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原文已被删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于a彘首也尤雷霆乍惊,宫车过也..b.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胡为乎遑遑欲何之..d.今以一彘首故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口C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 2019.11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本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初,当时作者41岁,任隆兴通判。

②琼糜:美酒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句为夜读缘起,自称“腐儒”,但联系作者的生生平看,其内涵应该别有深意。

B.“独喜”表明作者从古籍阅读中有所收获,又隐含着自己不屑与世沉浮的清高。

C.颈联转换角度,从室外写秋夜,内容不再局限于陋室青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D.“策策”“冬冬”,声声到耳,以动衬静,反而能使读者联想到阅读书籍给人的温暖。

E. “饥作祟”并不是说作者真有饥饿感觉,主要表现作者读书时如饥似渴的心理。

2.本诗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1, 【答案】1.DE2.①描绘出一幅让人沉醉的夜读情景;②与前句“白发”“无情”“老境”相映成趣,唤起人无限联想:③“似儿时”,表明作者自幼到老好学不倦的情怀,能引起读者共鸣。

【解析】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题中D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D项,“反而能使读者联想到阅读书籍给人的温暖”有误,“传寒意”照应标题中的“秋夜”,是作者读书时候的真实感受;E项,是实写是作者深夜读书时的真实感觉,看不出作者读书如饥似渴的心理。

2.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此题要求赏析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的精妙之处,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情感的表达,遣词造句以及结构等角度作答,此题从意境创设的角度看,描绘出一幅让人沉醉的夜读情景;从结构的角度看,与前句“白发”“无情”“老境”相映成趣,唤起人无限联想,从情感的角度看,“似儿时”,表明作者自幼到老好学不倦的情怀,能引起读者共鸣。

青灯青灯有味似儿时

青灯青灯有味似儿时

青灯-青灯有味似儿时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青灯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赏析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陆游到南昌前,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王明清、张孝祥等,得同游、唱酬之乐。

改判隆兴,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余更加肆力读书。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

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

“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指人民)”,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指伊尹、吕尚的进身济世)”,“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

白首自怜心未死,夜窗风雷一灯青”,八十一岁时作的《读书示于局郁郁遹》的“忍饥讲虞唐(指尧舜治国之道)”,“古言(指儒家的“济世”理论与思想)不吾欺”,八十五岁时作的《读书》的“少从师友讲唐虞,白首襟环不少舒。

旧谓皆当付之酒,今知莫若信吾书”等句参看,其事自明。

次联从室内写夜读,是全诗最精彩的两句。

陆游到老还以眼明齿坚自豪,而头上可能早已出现一些白发,故四十以前,即已谈及“白发”,这里出句也说是“白发无情侵老境”。

这句孤立看便无奇;与下句作对,却构成很美的意境: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还觉得意味盎然,象儿时读书一样。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诲”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找出两个人学弈时不同表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出朗读节奏停顿正确的一项( )A.思/援弓缴/而射之B.思援/弓缴/而射之C.思援弓/缴/而射之[4]本文要说明的道理,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要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B.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是因为智力上有差别。

C.学习应专心,不可三心二意。

2. 阅读理解。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

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

”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1]写出文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衣:_________________。

恶: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

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3]造成齐国“五素不得一紫”这种局面的根源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管仲的建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阅读文段,然后完成练习。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

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鉴赏试题答案及赏析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秋天,陆游初任隆兴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糜,糊状食物。

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的清苦诗人形象。

“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作品鉴赏陆游自少至老,好学不衰,集中写夜读的诗篇,到八十岁以后还多见。

他诗歌创作的高度成就,和这种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陆游到南昌前,任镇江通判,与友人韩元吉、张仲钦、王明清、张孝祥等,得同游、唱酬之乐。

改判隆兴,孤寂无侣,郁郁寡欢,公余更加肆力读书。

首联自叹为“碌碌无奇”的“腐儒”,只喜有古人的遗书可读,是夜读的缘起,诗笔平平;联系陆游的生平抱负和志越,内涵却不简单。

陆游早年即饱报国壮志,不甘以‘腐儒”自居,又顾以“奇才”自负;自称“腐儒”与“叹无奇”,都含有“世不我许,我不世与”——即当道不明,才不见赏之慨。

“独喜遗编不我欺”,则含有不屑与世浮沉,而要坚持得自“通编”的“济世”理想之意;与五十二岁时作的《读书》的“读书本意在元元”,六十七岁时作的《五更读书示子》的“暮年于书更多味,眼底明明见莘渭”,“万钟一品不足贵,时来出手苏元元”,七十三岁时作的《读书》的“两眼欲读天下书,力虽不逮志有余。

千载欲追圣人徒,慷慨自信宁兔愚”,七十五岁时作的《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圣师虽远有遗经,万世犹存旧典型。

2023青岛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青岛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青岛市语文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1)下列选项中与“兴来每独往”一句中的“独”字蕴意相似的一项()。

A.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王维《秋夜独坐》)B.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诗的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偶然”二字。

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诗中其他地方也处处流露出这样的“偶然”。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样的“偶然”所表现的情感。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释】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1)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2)这首诗前四句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加以赏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4.古诗文阅读画堂春·寄子由①(宋)苏轼柳花飞处麦摇波。

晚湖②净鉴新磨。

小舟飞棹去如梭。

齐唱采菱歌。

平野水云溶漾,小楼风日晴和。

济南何在暮云多。

归去奈愁何。

【注释】①这首词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写于同一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其弟在济南。

②“湖”指柳湖,在今淮阳,苏轼兄弟俩曾在此泛舟。

古代诗歌陆游辛弃疾《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西安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古代诗歌陆游辛弃疾《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陕西西安2022学年高二下期末)

二、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5.(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读书陆游归老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①蝇头二万言。

读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思路清晰,前两句概括写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

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这与作者在现实中理想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即使读到书中古人写的有趣的情节,诗人也只能捶胸顿足。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2)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获取哪些读书方面的启示?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好战必亡,然而忘战也必亡,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也有着类似的担忧。

②古人推崇“君子”之道,荀子在《劝学》中指出君子“”,就能智慧明达,行为不会犯错:《论语学而》中用一句“”表达君子面对对不了解自己的人也不生气的态度。

③“丝竹”是汉族传统民族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统称,借指音乐。

古诗文中有很多带有“丝竹”的句子,如“,”。

5.(1)C(2)①活到老学到老,要勤学苦学。

如陆游所说,即使年纪大了,宁愿没有五亩田也要读书;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

②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

如陆游读书的本意就是为老百姓。

③尽信书不如无书(或者书本和现实会有一定差距)。

如辛弃疾在古人书中探寻是非得失的看法,觉得可笑。

④学会从书中寻找面对现实困境的解决办法。

如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6.(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人不知而不愠(3)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陆游《示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陆游《示儿子》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

示儿子陆游禄食无功我自知,汝曹何以报明时?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

道在六经宁有尽,躬耕百亩可无饥。

最亲切处今相付,热读周公七月诗。

【注】七月诗:指《诗经·风·七月》,是一首描写农民劳作和生活的农事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的首联以问句领起全篇,自然引出下文诗人对儿子的谆谆教诲。

B. 诗人指出,不论是侍奉父母还是服务国家,“不欺”都是至关重要的。

C. 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D. 诗人在最后强调,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是最为真切、确实的。

16. 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5. C16. 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15题详解】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故选C。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态和态度的能力。

从题干来看,考生要理解“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的用意。

首先分析诗歌的标题。

诗歌标题是“示儿子”,可见这是一首教导儿子的诗歌。

然后理解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进一步分析诗人这样的用意。

“道在六经宁有尽”意思是“天下大道,都在《六经》等书里,学贯古今,取法先圣,学习知识,哪里有尽头”,诗人在此指出《六经》的意义,包含天下大道,这是要求儿孙能够熟读《六经》,发奋阅读,“宁有尽”是说没有尽头,这是让儿孙不能停止不前,这是让儿孙不要自满,要谦虚以待。

“熟读周公七月诗”意思是“切记一定要熟记背诵周公的七月诗啊”,周公为国为家为民,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诗人要求儿孙好好学习周公的七月诗,勤俭耕种,发奋读书,报效家国,这是让儿孙学习先圣,心怀国家。

2021-2022年山东枣庄峄城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2021-2022年山东枣庄峄城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2021-2022年山东枣庄峄城区六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部编版)积累与运用。

1.读拼音,写词语。

kānɡkǎi línɡlìɡēda tái xiǎn zāoɡāo()()()()()páo xiào xuān rǎnɡdànɡyànɡxiōnɡyǒnɡpénɡpài()()()()【答案】①.慷慨②.伶俐③.疙瘩④.苔藓⑤.糟糕⑥.咆哮⑦.喧嚷⑧.荡漾⑨.汹涌澎湃【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慷慨:意思是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比喻布施财富和布施智慧。

伶俐:解释形容人物机灵乖巧或是做事干脆利落。

疙瘩:一方面指皮肤上突起或肌肉上结成的小硬块,另一方面也指人思想上的矛盾、疑虑、问题等。

苔藓:苔藓一般指苔藓植物门。

苔藓植物是一群小型的高等植物,没有真根和维管组织的分化,多生于阴湿环境中。

糟糕:其是一种形容词,用途广泛,指事情、情况坏得很,语境往往含有“恶劣的玩笑”的意味。

咆哮:释义为大吼大叫,通常是愤怒的情绪下产生的反应;形容人的暴怒喊叫;形容水的奔腾轰鸣,十分猛烈。

喧嚷:释义为(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荡漾:意思是指飘荡;起伏不定;水面等起伏波动;形容起伏动荡。

汹涌澎湃: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礼貌浑浊全神惯注B.毫迈爆发居高临下C.检阅考察大步流星D.粉身粹骨忘乎所以【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A:“全神惯注”应改成“全神贯注”;B:“毫迈”应改成“豪迈”;C:正确;D:“粉身粹骨”应改成“粉身碎骨”。

所以选C。

3.补全四字词语。

①天()之音②错()相连③()然大悟④惟妙惟()⑤井然有()⑥余音绕()【答案】①.籁②.综③.恍④.肖⑤.序⑥.梁【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注意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正确书写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②琼糜:比喻精美的食品。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3分)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4分)
参考答案:(1)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

(每个关键词1分)(2)“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2分)“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的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2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