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

【参考值】

白细胞计数

成人(4~10)×109/L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成人)

相对值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 ~5% (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 ~70% (2 ~7)×109/L

嗜酸性粒细胞0.5% ~5% (0.05 ~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0% ~1% (0 ~1)×109/L

淋巴细胞20% ~40% (0.8 ~4)×109/L

单核细胞3% ~8% (0.12 ~0.8)×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总数高于参考值上限称白细胞增多,低于参考值下限为白细胞减少。其增多和减

少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淋巴细胞等数量的改变也会引起白细胞总数的变化。白细

胞总数改变的临床意义详见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相关临床意义。

外周血涂片经Wright染色后观察其形态,可将白细胞分为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

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各种白细胞的特点及其变化的临床意义如下:

1.中性粒细胞

(1)中性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中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白细胞总

数的增多。

生理情况下,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一天内存在着变化,下午较清晨为高。

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饱餐或淋浴后、高温或严寒、情绪激动和剧痛

都可使白细胞暂时性增多。

妊娠中晚期及分娩时白细胞增多,于分娩后2~5天恢复至孕前水平。

病理性增多见于:

①急性感染: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为最常见原因。此外,某些杆菌(大肠杆菌、绿

脓杆菌)、病毒(乙脑、流行性出血热)、真菌和放线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梅毒)、寄生

虫(肺吸虫)等都可使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如

心肌梗塞、脑梗塞、肺梗塞)等,多在36h小时内出现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③急性溶血:以血管内溶血更明显,溶血后12~36小时内中性粒细胞可增

多。

④急性失血:急性大出血后1~2h,白细胞总数迅速增多,可达(10~20)×109/L,内出血较外出血显著,主要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血小板也有所增高,

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此时仍可在正常范围,因失血早期血容量尚未得到补充,血浆和红细胞的

比值尚未改变。

⑤急性中毒: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子痫、内分

泌疾病危象;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汞中毒、农药中毒、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

毒,如昆虫毒、蛇毒、毒蕈中毒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可增高。

⑥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一般增至(10~50)×109/L,中性粒细胞增多,并伴有原始或幼稚粒细胞出现,部分病例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多数病例白细胞数显著增多,可达(100~500)×109/L,可见各

发育阶段的粒细胞,以中、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

骨髓增殖性疾病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及慢粒,其

特点是除了一种细胞成分明显增多外,还伴有一种或两种其它细胞的增生,白细胞总数常在(10~30)×109/L,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可引起持续性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组织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中粒细胞的释放;某些肿瘤如肝癌、胃癌等还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当恶性肿瘤发生骨髓转移时,可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⑦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肾上腺素、氯化钾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一过性增

多。

病理性白细胞增多的程度与致病菌种类、感染程度、病变范围、机体免疫功

能有关。严重感染时可伴有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甚至出现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

病反应(leukemoidreaction )。

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

应。

于(2)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白细胞总数低于 4 109/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1.5 109/L,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 109/L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称

为粒细胞缺乏症。引

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有:

1)感染性疾病:某些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是引起粒细胞

减少的常见原因,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麻疹、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某些原

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2)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嗜血细胞综合症、巨幼细胞

性贫血、严重缺铁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转移癌等。

3)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如放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苯、铅、汞等化学物品等

均可引起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

4)单核-吞噬细胞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及其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Gaucher病、Niemann-Pick病等。

5)其他: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过敏性休克等也可使粒细胞减

少。

6)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氯霉素、林可霉素)、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抗甲状腺药、免疫抑制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氯氮平)、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药物、免疫增强剂(左旋咪唑、干扰素)、抗艾滋病药物(齐多夫定)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