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库恩范式转换 俞力洋

合集下载

浅析托马斯?库恩科学发展的模式

浅析托马斯?库恩科学发展的模式

例 ,表示一个科 学发展经典 的模式 。他 指 出: “ 科学尽 管是 由个 人进行 的,科学 知识本质上却是集 团产品 ,如不考 虑创 造这种 知识 的集 团特 殊性,那就 既无法理 解科学知识 的特有 效 能、也无法理解 它的发展方式 ”。 “ 一种范式是 ,而且 也 仅 仅是一个科学共 同体成员所共有 的东西 。反过来说 ,也正 由于他 们掌握 了共有 的范式才组成 了这个 科学共 同体 ”。库 恩认 为范式是 “ 代表 这一共 同体成员所共 有的信念 、价值 、 技 术手 段等 的 总体 ” 。范式 能够把 一批 坚 定拥护 者吸 引过 来 ,并组织起来提 出一些可 以解答 的疑难 问题 ,它所包含 的 理 论体系 、思维方式 和心理素质 ,也 正是 科学共 同体这 一主 体所具有 的科学修养 、哲学头脑和心理特 征 。 在库恩看来 ,危 机是科学革命 的发端 。 “ 正是这种危机 首先要 求创新 ”。由此 库恩得 出结论 : “ 科 学中像制造业 中 样 ,更换工具是一种 浪费 ,只有在不得 已时才会这么做 。 危机 的意义就在 于:它指 出更 换工 具的时机 已经 到来 了。 ” “ 科 学发 展 中 的非累 积性 事件 ,其 中 旧范式 全部 或部 分地 为一个与其完全 不能并立的崭新范式所取 代 ”。在他看 来, “ 范式 ”是否转换就 是衡量科 学革命 是否发生的判据 。
二、库恩的 “ 科学 发展模 式 ”
凭借 扎实 的 自然科 学功 底和 浓厚 的哲 学 素养 ,库 恩着 眼于科 学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引进 了社会 因素、科 学共 同体 的要求 和心理状态等进行研 究, 同时还提 出了一种连续和 中 断 、渐变和 突变交替进行 的科 学发展 的动态模 式,即 “ 范式 革命 ”的科 学发展观 ,是一种可 以从科学研究 的历史记载本 身浮现 出来 的科 学观 。以下这一 开放的 图式就概括 了库恩所 描述的科学发展模式 : 前 范式 科学一常态科学 一危 机一革命 一新 的常态科学一 新 的 危 机 … … 即任何 ~ 门科 学在 形成 公认 的范 式之 前 ,处 于相 互竞 争的前范式科 学时期,相互竞争之 后从而形成共 同的范式 , 随之就进入 常态 科学时期 ,这 时范式会指导科学共 同体进行 “ 解谜 ”活动 ,随着 科学的发展 ,在常态科学 中会 接连 不断 地 出现一些在 已有的范式 中无法解 决的反常现象 ,这就引起 了科学危机 ,再次通过竞争 ,实现 了新 旧范式 的更 替,新的 科 学共 同体也会取代 旧的科学共 同体 ,这就是库恩 的科 学发 展 应 有 的模 式 。 在库恩看来 常态科学时期 ,科 学共同体需要解 决难 题, 坚 守范式 ,不容 许出现对范式 的重大 突破 ,将范式 视为科学 共 同体的共 同信念 。常态科学时 期有 其重要的功 能,在这个 时期科学家们不会 去怀疑 “ 范式 ”,可能 出现 的反常现 象还 会 被 调整 成为 与范 式预 期相 符 的现象 ,从 而对 范式 提供 支 持。 根 据库 恩的解释 ,范式 是通 过一个具体 的科 学理论为范

范式转换ppt课件

范式转换ppt课件

三、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企业文化的层次及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一般认为企业文化包括四个层次、五大要素。 企业文化的四个层次由外而内分别是——
物质文化 行为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三、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企业文化的五大要素
企业的 环境
企业的 价值观
企业中的 先进
企业中的 仪式
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它包括共有的世界观、基本理论、
范例、方法、手段、标准等等与科学研究有关的所有东西。 ◇ 范式转换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在基本理论上从根本假设的改变。 ◇ 企业范式指的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关于企业自身、企业环境、企业中劳 动着的人们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核心层及多 数人所拥有的正统的方法。
范式转换课件

范式转换的 概念及在管 理学中的运

煤矿企业文 化建塑的实 质基础与班

企业文化体 系的构建与 实施

《关于2014
年企业文化建
塑与班组建设 工作的实施意 见》解读

组建设
目 录
一、范式转换的概念及在管理学中的运用
1、范式转换概述
◇ 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认为——范式是指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
◇ 以企业文化引领班组建设,可以促进班组员工思想统一和良好行为
习惯的养成; ◇ 将班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可以避免企业文化建塑
工作脱离管理实际、只做形式工作。
二、煤矿企业文化建塑的实质基础与班组建设
综上所述——
企业文化建塑的落脚点在班组
企业文化建塑的生根点在班组 班组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先进的企业文化要求 班组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先进的企业文化规范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趋向及其影响的批判性反思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趋向及其影响的批判性反思

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趋向及其影响的批判性反思奚彦辉【摘要】以往心理学史研究多注重库恩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而忽视了心理学对库恩范式论形成的作用.实际上,正是库恩范式论形成过程中对于心理学成果的借鉴与吸收,才使得库恩范式论具有明显的心理学趋向;又正是由于库恩范式论的心理学趋向,才使库恩对心理学有着特别的关注,继而对心理学史研究产生特别的影响.以库恩的范式论指导心理学史研究存在其固有的缺陷与不足,有必要对范式论心理学史研究进行必要的批判性反思.【期刊名称】《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2)003【总页数】6页(P95-100)【关键词】库恩;范式论;心理学趋向;影响;反思【作者】奚彦辉【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黑龙江哈尔滨150081;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84-0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与科学哲学家,自1962年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出版以来,其“范式论”即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尤其是在心理学方面,库恩的范式论一度成为心理学史研究的元理论,成为心理学史家探讨心理学分裂与统一、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一个时期内,范式论在心理学史研究中的热度不减。

此后,更有心理学史家提出心理学“多范式论”的提法,可见心理学史家的范式论情结不可谓不重。

然而,心理学史家往往过于关注库恩范式论对心理学的影响,而忽视心理学对于库恩范式论形成的作用。

本文意在系统梳理分析库恩范式论形成中所秉受的心理学影响,继而批判性地考察库恩范式论之于心理学史研究的意义。

一、库恩的学术经历及其秉受的心理学影响托马斯·库恩于1922年7月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17岁进入哈佛大学学习物理学,21岁在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硕士学位。

1946年硕士毕业后,他开始着手物理学的博士论文写作。

194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库恩被邀请为社会科学家进行物理学讲座。

你从教育研究的范式中收获到什么 作业

你从教育研究的范式中收获到什么 作业

题目:你从教育研究的范式中收获到什么?推动范式转换,提高教育水平历史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托马斯·库恩,在回答什么是科学时,从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出发,揭示了科学发展的真实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整体性,发现了范式( Paradigm),并把范式作为科学(主要是针对自然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

那么什么是范式呢?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按照托马斯·库恩的解释,所谓范式,是指某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做的潜在知识假设、常规的思维方式、研究策略和方法的一个总称。

杨小微对范式的理解是:指从事同一个特殊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性和方法[1]。

李姗泽对研究范式的理解,即某个学术共同体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所共享的信念、坚守的研究传统、价值立场以及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等[2]。

从中可以看出,由于人们对范式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对范式有不同的归纳。

范式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可以把一大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二是它能指导这些拥护者进行解难题活动。

因此,范式对科学研究者同时具备心理定向作用和工作指导作用。

范式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其是划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准,而且新旧范式的更替往往被认为是科学革命的标志,范式的形成往往标志着科学的成熟。

审视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教育研究的范式很多,在教育研究范式的类型可谓见仁见智。

借鉴范式理论的视角,我认为范式转换是提高教师教育水平的关键。

因为不同的范式具有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同的研究方法等,所以没有研究范式的转换,教育研究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方法论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更别提提高教育水平了。

我国教师教育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种范式:理论思辩范式、技术理性范式、科学主义范式[3]。

理论思辩的研究范式常常缺乏现实关注,脱离教育生活世界,研究出来的教育理论缺乏对教育现实的解释力,失去了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改善和提高教育者的生活质量。

教师们从事的研究不是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的,而是少数教师在教育教学之外搞“专门研究”;研究的课题是由学校安排的,或者参加教育理论工作者主持的课题,这些课题多是一些重大的理论课题,与教师的实际生活关系不密切;常用的研究方法是思辩和简单的经验总结;研究的结果不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而是发表一堆论文、著作。

科学革命的结构 附录 -回复

科学革命的结构 附录 -回复

科学革命的结构附录-回复“科学革命的结构附录”是一本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所著的重要科学理论著作,这本书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领域的一部经典之作。

本附录中所讨论的主题是科学革命的结构,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科学革命的概念。

科学革命指的是科学知识从传统观念转变到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过程。

这种转变通常伴随着科学观念的革命性变化,以及科学范式的转移。

科学范式是指一种普遍认同的理论框架,它规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目标。

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科学革命的结构。

库恩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关于科学革命的结构的观点,称之为“范式转换”。

他认为科学革命是一个从旧范式到新范式的转变过程。

旧范式指的是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而新范式则是一种与旧范式有本质区别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范式转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危机、革命和归一化。

危机阶段指的是科学界出现一系列无法解决的问题和矛盾,这些问题和矛盾挑战了传统的科学观念和方法。

这种危机促使科学家们开始思考和寻找新的理论框架。

接着是革命阶段,科学家们提出了新的理论和方法,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之前无法解决的问题。

最后是归一化阶段,新范式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科学界开始围绕这个新范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科学界经历了一个转变的周期。

在转变的过程中,科学家们通常会存在一种倾向,即对新理论的接纳和旧理论的抛弃。

这种倾向被库恩称为“范式转移”。

范式转移是由于科学界对传统科学观念和方法的质疑和挑战,以及新理论的出现而引起的。

范式转移不仅仅是一种理论的转变,更涉及一种科学社区的转变。

科学界的范式转移需要科学家们的理论认同和实践共同努力。

科学革命的结构还涉及科学知识的累积和非连续性。

根据库恩的观点,科学的发展不是一种连续和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在科学革命发生之前,科学知识往往是以零散的形式存在的,没有形成系统和连续的体系。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2-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类型、特点及其转换
1、整体性。
所谓整体性,即某种学术研究形成一套独特的研究体系,有与前人 不同的理论、概念和方法,有一套收集资料的方式,有一套完整的 研究模式或框架,有共同的认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认识论。例 如,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人类学功能主义学派,以功能作为自己 的研究视角,围绕文化功能形成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以共时性研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式,以民族志田野调查作为收集 资料的主要方法,与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完全不同。 因此,人类学界把功能学派形成之后的人类学称为“现代人类学” ,而把之前的人类学称为“古典人类学”。
一、范式的概念与特征
(一)范式的概念。 什么是范式?范式一般是指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研究
传统”、“理论框架”、“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信念”、科学 研究的“模型”和具体运用的范例。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 》一书中认为:“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我选 择这个术语,意欲提示出某些科学实际实践的公认范例—— 它们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在一起——为特定的连 贯的科学研究的传统提供模型。” 在库恩看来,范式是指常 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本学科学者们 认可的一组理论、假说、原则和研究方法的总和。
二是结构-功能主义研究范式,由拉德克利夫-布朗创建。他的理论是从 “结构”的角度研究功能,认为功能就是构成社会结构的各种要素相 互调和相互作用,各种社会制度是社会的各种器官,在维护社会整体 持续、稳定、正常运转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功能。其方法是“社会结 构分析法”,关注社会整体如何运行,注重分析各种社会制度和文化 习俗在维护社会整体均衡运行中的作用。
二是“独立发明说” ,认为各民族、各地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现象不是传播的结果,而是 “独立发明”的,因为人类的心理一致,物质环境也大同小异,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 由简而繁、独自发展而来的。

【观点】范式转换: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

【观点】范式转换: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

【观点】范式转换:从课程开发走向课程理解从“课程开发”转向“课程理解”,无疑是课程研究领域革命性的“范式转换”,这种“转换”的实质是由“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根本转向,并不必然意味着原有范式的终结,而应视为新旧范式之间的延续、超越和升华。

一、“范式”实质与课程研究范式“范式”(Paradigm)概念由托马斯·库恩(Thomas S. Kuhn)在《必要的张力》(1959)一文中首次提出;后来,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一书中,库恩明确将“范式”作为解释科学动态发展的核心概念,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的动态结构和深层机理。

库恩把科学发展分为动态联系的两个阶段——常规科学阶段和科学革命阶段,认为科学发展并非原有范式的渐进累积或修改过程,而是突破常规科学的原有范式或理论框架,实现“范式转换”的科学革命过程。

因此,科学发展的实质是新旧“范式”的根本性转换;“范式”被视为科学达到成熟和新旧科学更替的重要标志,决定着科学发展的未来走向。

“范式”对于科学发展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但究竟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库恩并没给出严格的规范性定义,以致后来学者对“范式”的理解和运用存在太多歧义。

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

”①但库恩同时认为,“范式”具有两个基本特点或标准:“一方面,范式代表着某一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同分享的信念、价值、技术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集合;另一方面,范式又是指集合中的一种特殊要素——作为模型或范例的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

”“凡是具备这两个特点的科学成就,此后我就称之为范式。

”①由此看来,库恩的“范式论”实质上包含涵义:一是在本体论层面,范式体现了科学共同体共同拥有的信念与价值观,它的存在实际上体现了对世界本体的基本假定;二是在认识论层面,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在相关研究领域所达成的公认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框架;三是在方法论层面,范式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范例或方法论体系。

教育的范式转换

教育的范式转换

教育的范式转换1所谓范式(paradigm),是一套被普遍接受的信念、理论或世界观2。

此术语是由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Kuhn, Thomas)在《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1962)一书中提出的。

由于一个成熟的范式将直接为实践者提供主题、工具、方法及前提。

因而,"范式"的概念一经提出,就被科学界人士广为关注,继而成为各门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

范式不是静态的,而是通过应用来不断完善与拓展的3。

用库恩的话来讲,范式是一个在新的、迫切的环境下进一步清晰和细化的对象。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某个范式初步成形后,其后的研究者所做的工作往往是为这一范式添砖加瓦,使这种范式更加完善与丰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某种新的范式将以竞争的姿态出现4。

通过新的实践的选择,新的范式可能会取代旧有的范式,而成为学科的公认范式,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范式转换。

信息时代,知识的编码化与数字化将把人类带入知识经济与数字化生存的知识社会,知识老化的速度大大加快。

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40年工作生涯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科技急速发展,因此每个人一辈子的工作生涯中,必须随时接受最新的教育,人们都必须持续不断增强学习能力,方能获得成功。

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人类必须把12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80年制"的终身学习5。

终身教育的理念,最早是由蓝格朗(Paul Lengrand)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会议上提出的6,此后,"终身教育"就成为联合国推动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

在此基本理念的引领下,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与学习一个固定的知识相比,学习如何学习更为重要。

正如世界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言:"21世纪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读写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不会选择、不会反思的人。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

简述库恩的“范式”理论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是一个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范式”这一概念,极大地影响了理解科学研究的方式。

本文将对库恩的“范式”理论进行简述。

一、范式的定义在库恩的理论中,“范式”被定义为一种普遍认可的科学理论、方法和实践模式的集合。

范式决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重点和目标,形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共识。

二、范式的性质1. 范式是与时代和文化相关的范式是根据特定的历史和文化条件形成的。

不同文化和历史条件下,科学范式也会发生变化。

2. 范式是以共识为基础的范式建立在科学共同体的特定共识上,并被大多数科学实践者所接受。

3. 范式对新理论的接受有明显的影响范式对科学实践者的思维方式、理解和接受新理论的标准有很大的影响。

新理论必须符合现行的范式,才能被科学共同体所认可。

4. 范式对科学方向的指引起重要作用范式导致科学研究的共同方向和目标。

科学实践者必须遵循范式中规定的方法和理论,才能推进科学研究的进程。

三、范式的转变1. 范式内的危机当一个范式面临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就会出现内部危机。

范式内的危机是科学共同体内部自我生成、自我解决的问题。

2. 范式间的危机当新的范式与现有范式不兼容时,就会出现范式间的危机。

这种危机会导致科学化危机(当科学家们试图在不同的范式之间交流时无法理解彼此的观点和方法)。

3. 范式的转变当一个新的范式被大多数科学实践者所接受时,范式的转变就发生了。

范式的转变往往与科学革命和新的科学进程相关。

四、范式的应用1. 展示科学研究中的置信和假定科学范式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置信和假定。

科学研究者必须明确地了解这些置信和假定,以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2. 微分不同领域和文化中的科学实践科学研究是不同领域和文化中的科学实践累积的结果。

了解和比较不同领域和文化中的范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研究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

3. 设计教学和研究策略科学教育和研究策略应该考虑到范式的作用。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

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方法(一)本文旨在从对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中,讨论一下经济学方法和方法论的几个问题。

它们是:关于经济学理论范式及其比较;关于实证分析;关案例研究。

1、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

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中系统阐述的。

由于范式概念是库恩整个科学哲学观的中心,他试图以此来概括和描述多个领域的现实科学,而不仅仅是对科学史和哲学感兴趣,因而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对范式概念作了多重的界定和说明。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库恩思想的这一特征,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述库恩的某一解释来阐述自己的问题。

因而不免出现某些偏差。

英国学者玛格丽特。

玛斯特曼对库恩的范式观作了系统的考察,(1987)他从《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列举了库恩使用的21种不同含义的范式,并将其概括为三种类型或三个方面:一是作为一种信念、一种形而上学思辨,它是哲学范式或元范式;二是作为一种科学习惯、一种学术传统、一个具体的科学成就,它是社会学范式;三是作为一种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一个解疑难的方法、一个用来类比的图象,它是人工范式或构造范式。

虽然范式的首要含义在哲学方面,这也是库恩范式的基本部分,但是,库恩的创见和独到之处则在于范式的社会学含义和构造功能。

与一般科学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相反,库恩特别强调科学的具体性,并把具体性看作是科学的基本特性,因为他认为,一套实际的科学习惯和科学传统对于有效的科学工作是非常必要和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是一个科学共同体团结一致、协同探索的纽带,而且是其进一步研究和开拓的基础;不仅能赋予任何一门新学科以自己的特色,而且决定着它的未来和发展。

这样一来,库恩也就把具体性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核心,在实际的“图象”、“模型”和“哲学”之间划了一条界限,使自己的思想与其他科学哲学区别开来。

库恩的构造范式就是这种实际的“图象”和“模型”,它不仅使常规科学解疑难的活动得以完成,从而成为开启新学科的契机和手段,而且在应用模型和形而上学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相互关系,解决了从一般哲学理论转向实际科学理论的途径问题。

论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

论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

论语文课程改革的实质作者:潘涌来源:《语文建设》2008年第05期真正具有深度和创意的课程变革,实质上就是新旧课程范式之间的革命性转换,而并非技术主义的形式化演绎。

“范式”(paradigm)这一特定概念,为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于20世纪60年代所创。

在这个古希腊词语中,库恩赋予了科学哲学的新含义:“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向研究者共同体提供的典范性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普遍公认的科学业绩。

”〔1〕库恩确立了科学理论的进步是通过具有不可通约性的新旧范式之间的转换来实现的这个颇有创意的革命性科学观,换言之,库恩认为科学理论新旧范式之间存在着一种不可沟通、交流的断裂,而不存在逻辑上的共同准则(即具有不可通约性)。

库恩“范式论”不仅给连续积累的旧科学进步观以致命打击,而且给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启发。

后来,作为哲学用语的“范式”演化为某个时代被人们公认的、某个专业领域内的范例或体系。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内所发生的具有实质内容的革命性变化,当是显著对立的新旧范式之间的划时代转换。

教育学领域内也是如此。

所谓课程范式,是指一个课程共同体所普遍拥有的课程哲学观与相应的诸种具体课程主张的统一。

〔2〕两者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内在联系。

居于上位的课程哲学观规定了课程共同体的独特的价值取向,而具体课程主张则是在课程哲学观指导下对课程问题的具体认识,决定了课程价值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换言之,在某个课程共同体中,各门学科课程尽管内容不同,但都建立在同一教育哲学观和课程观基础上,从课程目标制定、课程计划实施直至课程终端评价,具有若干共性特征,从而适应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

汉语文课程就是这种转型中的课程范式样本。

语文课改的实质就是范式转型,即从指令型课程向创生型课程的范式转型。

百年来,在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前苏联凯洛夫教育思想、后现代主义教育观等外国重要教育思潮的影响下,语文学科曾出现过儿童经验型、教师指令型、师生创生型等多种课程范式。

托马斯

托马斯
• “范式” 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科学家、哲学 家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库恩, 1968)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的 一个词汇,此著作一问世,该词汇立刻 被学术界接受,并且围绕之展开了激烈 的争论。
• 不过这个“范式”,却并不是一个简单 的字眼。它的内涵有两层意思: (1)科学共同体的共同承诺集合 (2)科学共同体共有的范例 再进一步,(1)可以简化为一种约定, (2)就是范例。
• “作为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在一段时间 里它为科学工作者共同体提供典型的问 题和解答”—托马斯.库恩
• 范式理论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它不再 局限于科学发展史的运用,还被拓展运 用于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领域 。
• 范式转换出现的原因 • 一个稳定的范式如果不能提供解决问题 的适当方式,它就会变弱,从而出现范 式转移(Paradigm Shift)
• 典型范式转移的例子 • 免费报纸的出现、宽频上网的普及、BT 技术(Bit Torrent)的出现 • 价值革命、金融革命、知识革命
• 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范式 转换。
• 范式是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 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三个方 面的内容:共同的基本理论、观念和方 法;共同的信念;某种自然观(包括形 而上学假定)。
• 范式的基本原则可以在本体论、认识论 和方法论三个层次表现出来,分别回答 的是事物存在的真实性问题、知者与被 知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理 论体系问题。这些理论和原则对特定的 科学家共同体起规范的作用,协调他们 对世界的看法以及他们的m Shift) • 它的本意是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价值 观的改变和转移。在风险投资领域中是 极为重要的概念,又称“命律转移”。
• 范式转换用来描述在科学范畴里,一种 在基本理论上根本假设的改变。这种改 变,后来亦被应用于各种其他学科方面 的巨大转变 。

库恩与“范式”

库恩与“范式”

库恩与“范式”托马斯·库恩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

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库恩作为后现代主义的开创者之一,他的理论对相对主义复活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可以说,库恩将后现代主义引入科学乃至整个文化世界中,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贡献。

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文中,库恩提出了著名的“范式” (Paradigm) 概念。

该理论从人文文化的角度对假设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的证伪主义进行了批判。

强调了科学活动的主体性、非价值中立性以及范式的优先性、不可通约性。

试图来消解科学与人文的对立,同时也把非理性注入了科学。

库恩通过揭示逻辑实证主义科学观的缺陷认识到,科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事业,还必须考虑到认识领域以外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由此库恩提出了他的内容广泛的范式概念。

虽然他并未对这一概念做出严格、统一的定义,只是给出了范式的21种用法,其中包括:范式是“基本原则”“科学实验活动中某些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系统在内的范例”“共同的信念”等。

那么,在库恩看来,范式的本质是什么呢?库恩在1969年的后记中曾写到:“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

”可以说,这个观点更接近库恩的本意。

因为这个界定是在七年后写成的,在此之前范式概念已经经历了严厉的批判与考验,库恩显然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索。

从这个角度说,库恩的这个定义可以看作是关于范式概念成熟时期的思想。

在这里,我们是想知道,这种共有的东西在常规科学时期的作用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把这个问题厘清了,不但可以很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革命,而且可以更好地理解范式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库恩范式概念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客观主义逐渐走向相对主义的过程。

最初,库恩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科学史的角度研究科学革命的结构,提出的范式主要指某个科学共同体接受的理论观点和研究假设。

6. 范式转换发生的规律

6. 范式转换发生的规律

6. 范式转换发生的规律
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又称范式转移、典范转移。

其是美国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最早提出来的,是库恩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一个关键概念。

解读范式转移,先理解什么是“范式”。

简单的说,范式就是一种“规范”,“标准”。

是某群人或某个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是这群人的共同模范。

当这样的“规范”发生变化的时候,就是所谓的“范式转换”的时候。

我们不用过于迷恋听上去神乎其神的概念,简单的说,范式转换就是指过去根深蒂固的的规范被打破了。

这也会让该范式内的很多基本理论做出根本性的修正,会引发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注意:
范式转换,不一定是原有范式被否定。

被否定只是范式转换的一种形式。

还有一种则是,把原有范式变成了新范式的子集。

比如说:打车软件问世并流行之前,人们叫出租车,都是在马路边上叫,或者打电话叫。

但当打车软件问世以后,原有的范式就发生了转移,但它并不是全面的否定过去,人们依然可以在马路边叫出租车,但这只是新范式下的一种子集。

而更多的人开始使用新的方法叫出租车。

范式转移,不是简单的“革命”,而是底层逻辑的变化。

正如过去中国古代,经过很多朝代更迭,但是那些朝代更迭的本质是革命,而不是范式转移,因为都是封建主义,换汤不换药。

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2、静电排斥现象
电学上也有类似例子.在静电排斥现象被放 大证实之前,物理学家都关注吸引现象;之后却开 始认为电的最基本效应是排斥.
3、发现氧
化学中也如此.同一个东西,普利斯特里 看到的是除去燃素的空气,而拉瓦锡看到的是氧 气.
4、重物的摆动
伽利略发现摆的特性这个例子说明天才 不是对物体更精确更客观的观察,而是为视觉转 换提供了知觉的可能性.
典例1 典例2
典例3
典例4
天文学:
电学:
化学:
天王星的发现 静电排斥现象 发现氧
物理学: 重物的摆动
1、天王星的发现
最著名的例子是天王星的发现.天王星被多次观测 到,但是都被认为是恒星.到了1781年之后,天文学家开始 以不同的方式去看待它,因为无法用过去的知觉范围来解 释了.于是彗星说、恒星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行星说争执不断.这不仅仅 是知觉的变化,小规模的范式发生了改变.于是天文学家 在1801年以后短时间内就发现了许多小行星和小游星.在 哥白尼之后,天文学家用旧的工具却很容易迅速看到新的 东西.
科学革命的结构Thomas.S.Kuhn 著
第十章
革命是世界观的改变
目录
第一部分:
1 范式的改变带来世界观的改变
第二部分:
2.1 数据的诠释
2.2 世界观的改变
第一部分:范式的改变带来世界观的改变
科学革命后科学家需要进行视觉的转变。
过去的经验和范式视觉转换期间会引起混乱, 适应过之去后即会正常。 科学家会用与以前不一样的方式来看这个世界。
促使范式变化的危机是一个典型的 事件,它会动摇范式的体系,使科学家视 觉发生整合性转换.建立一个中性描述 语言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感官知觉也 受到范式的控制,并不是中立的.

库恩“范式”理论的批判与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

库恩“范式”理论的批判与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演进

库恩“范式”理论的批判与借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
演进
向仁康
【期刊名称】《理论月刊》
【年(卷),期】2012()5
【摘要】库恩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理论开创了科技哲学的新时期。

用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的演进,无外非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批判式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核";二是对比来的借鉴,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优势方法—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等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里;三是实践中的发展,用实验与制度的方法分析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充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

【总页数】4页(P14-17)
【关键词】范式;范式转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学方法
【作者】向仁康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A81
【相关文献】
1.库恩"范式"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J], 谢林平
2.库恩范式与古典经济学--经济学语境中的范式理论 [J], 刘宁
3.新自由主义企业理论方法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新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比较 [J], 刘凤义
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的理论演进与变革趋向 [J], 李建平;张华荣;黄茂兴
5.关于经济学方法论中实证规范二分法的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 [J], 张晓倩;王明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托马斯库恩的范式转换
(学号:0617242 姓名:俞力洋专业:机械工程)
摘要: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在马克思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基础上,“扬弃”了证伪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定义了“范式”----这一新的科学哲学模式。

库恩力图表明:我们在一些基本方面已经被一些陈旧的“范式”所误导,而科学革命的本质就是旧“范式”全部或部分地被一个与其完全不同的新“范式”所取代。

之所以将这种新旧“范式”之间的转换称之为革命,一个机其明显的方面是,科学共同体中某一小部分人逐渐感觉到现存的、起引导作用的“范式”已无法有效的探究自然界的某一方面,因此,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总结出更加正确的、新的常规科学。

关键词:库恩;范式;科学革命
正文:1947年,库恩以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研究生的身份开始其学术生涯,后来库恩将自己注意力从物理学转移到科学史方面。

库恩最基本的目的是要敦促学术界改变对熟悉资料的看法和评价。

如果我们总是考察和验证那些从经典著作或教科书中得出的、旧规老套的科学成就,而反对个别有足够理由支撑的新的客观结论视之若无物,甚至极力打压,那么新的科学观将永远无法诞生。

如此一般,那科学的发展就变成了无数科学家对已有科学成就的编年史梳理以及对阻碍科学累积的“错误”和“神话”进行解释和描述。

但是,科学史不是编年史学科,也不是科学累积发展观。

因为研究牛顿是哪一天被苹果砸中的、勾股定理是谁先想到的是毫无意义的,并且那些被贴上是“错误”和“神话”标签的结论从某些角度来考虑确是更加符合客观实际,而大多数的科学家却视若无睹而继续着他们对科学的编年史累积的大学问。

然而,这样的选择将很难把科学发展再看做是一个知识添加而增长的过程,同时这无疑也阻碍了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库恩发现,一些基本观念,特别是一些经典著作或教科书上用于教学的、“言之有理”的观念与如今历史研究所展现的事业完全不相符。

比如,人类在2006年之前一直坚信不疑地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这一观点在经历了很多年的科技进步和外部环境变化后受到质疑。

由于美国天文学家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后来还发现冥王星虽然质量足够大且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但是
冥王星没有能够清空其轨道上的其他物体。

因此,2006年8月24日,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九大行星随之变为八大行星,还在当时的国际天文大会上给行星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这就是旧“范式”不能正确描述当下人类研究的新的科学事业而催生的新“范式”。

这些曾经是并且现在依然被人们相信的、基本的科学理论,是由科学家们在已有陈规老套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亲手描绘的科学形象(不可避免地是说服和教育),在如今环境改变后,已然失去其逼真性,甚至根本不符合这些书所产生的科学事业。

再比如,300年前,燃素说主张一切可燃物中都存在燃素,可燃物的燃烧是由于其内释放燃素的与空气结合而发光发热,并且认为物质的化学变换过程就是物质释放或吸收燃素过程,燃烧中逸出的燃素消散在空气中,植物能从空气中吸收燃素,动物又从植物中获得燃素。

在这一范式的影响下,研究者们会着力通过观察和实验解释和描述各种燃烧情况,例如,煅烧锌时燃素从中逸出生成白色的锌灰;酒精是水和燃素的结合物,酒精燃烧后释放燃素便剩下了水,燃烧后由于释放了燃素质量会减小。

但是,燃素说解释不了金属燃烧后增重的事实,你会发现铝镁合金在氯气中燃烧时质量会增加,对于这种“例外”,当时的研究者们感兴趣的不是去研究新现象、总结新范式、预测新发现,而是想方设法微调原来的范式去维护原有范式。

当这一范式下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能解释、描述和预测的例外,这使得燃素说进入到危机阶段。

最终,在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氧的发现基础上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氧化说指出,物质燃烧(包括金属煅烧)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空气中氧的化合反应。

它既解释了燃素说所能解释的所有现象,又解决了金属增重这个难题。

燃素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神秘物,而氧则是具有确定性质、可量度、可采集的气体物质。

氧的存在已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氧化说这一新范式最终取代了曾风靡一时的旧范式燃素说,这就是化学史上的“化学革命”。

而在新范式的框架下,科学研究又会被常规化,直到新范式框架下又复现了不可解释、描述和预测的例外,这时会有某个或某些科学家开始站出来质疑该范式,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总结新的科学,从而催生更新的范式革命,进入新的常规科学时期,依次循环更替。

这就是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的阶段模式:前科学时期——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危机时期——科学革命时期----新常规科学时期。

这也就提醒我们不应过度将注意力放在科学革命阶段而将科学史变成科学巨人的历史。

相反,我们应该关注常规科学研究中的普通研究者,因为正是他们
发现和迎接的新范式促进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哲学包罗了各种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漫无边际,研究视角多种多样,使得同行之间对另一方的研究也不了解,因此迟迟未能建立“科技哲学”的内在学术规范。

但是致命的是,没有相应的学科规范,就不会有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积累和进步。

另外,在研究方法上,卡尔·波普尔从分界和归纳问题进行探讨,批判了维也纳学派的实证主义提出了自己批判理性的“证伪主义”,在此基础之上又提出试错法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式,对当时科学哲学界盛行的逻辑经验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受他的影响,科学家们也都认为人类知识的精华不在于去证实什么,而在于去证伪什么,即“可证伪性”是判断科学真伪的主要标准。

如果某一假设不能提供其被证实或被证伪的方法,那它不仅不是科学,甚至都没有存在的意义。

库恩对波普尔的批驳非常彻底,他“扬弃”了证伪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定义了“范式”----这一新的科学哲学模式。

库恩认为,一个理论或命题是不是科学理论,关键看其有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范式”,而科学的发展也不体现为科学理论从逻辑上被经验“证实”或“证伪”,而在于“范式”的转换替代。

库恩认为范式是“科学家共同体”的成员们所“共同具有的东西”,他们有共同的科学信念、共同的研究传统、共同的“理论框架和方法模型”、共同使用的“工具、仪器”,因此他们具有相同的范式(相同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这也就是说,“范式”决定了“科学共同体”的形成,规定着科学家共同体的研究传统、研究方向、研究范围、研究目标,都在一段时间内为以后的实践活动规定了一个研究领域的合理问题和方法。

比如历史上的“地心说”范式,“日心说”范式,牛顿动力学范式、哥白尼天文学范式等,他们的这些成就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并且这些成就也为追随者带来了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而也就形成了各自的“科学共同体”,各自的“范式”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型和框架,并规定了该范式下本科学的发展方向。

另外,库恩认为不同范式之间是互不兼容的,也就是说八大行星和九大行星的说法不可能同时成立,氧化说和燃素说也不可能并立存在,而且新、旧范式也不能用客观标准来评价优劣,一个范式内的视角不能理解另一范式内的视角。

比如,牛顿力学可以解释斯诺克球撞击和行星的运动,而解释比原子更小的粒子的运动则需要量子力学。

因此无法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评价牛顿力学范式和量子力学范式的优劣。

而范式的广为传播也培养出了人们的转换意识和革命意识,从而促
进范式的替换、累积和科技的进步。

结语:总的来说,科学的发展根本不是单纯的知识累积的过程,也会发生剧烈的变革——科学革命,使新旧范式得以转换,这种转换对恪守旧规的科学家进行得十分艰难,对于他们来说,新“范式”、新理论将改变常规科学原来实践的许多规则,他们也就不可避免地被要求重新审视他们已经完成的许多科学工作。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科学革命的重要性,因为“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

这就要求科学家在常规科学时期的收敛式思维和科学革命时期的发散式思维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克服心理上和思想上的保守性,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勇于承认和追求新范式、取代一个又一个的新常规科学,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发现和创造。

参考文献:
[1]托马斯·库恩,著,金吾伦,胡新和,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托马斯·库恩,著,范岱年,纪树立,译.必要的张力[M].北京:北京大学版社,2005.
姓名:俞力洋
时间:2018年2月27日20:49: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