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十八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①
崔金泰宋广礼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②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③。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④),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⑤。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
①选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稿,有改动。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崔金泰 宋广礼
你能说出书籍发展历史上的几 个重要阶段吗? 个重要阶段吗?
• • • • • • • • • • 甲 骨 文 简 或 牍 帛 书 手抄的书 雕版印刷的书 活版印刷的书 会说话的书 电视唱片(视盘) 电视唱片(视盘) 立体的书 缩微图书 3000多年以前 多年以前 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末期 东汉 唐朝 宋朝 近年来 近年来 近年来 近年来
Baidu Nhomakorabea
从文中的介绍, 从文中的介绍,你能分析出本 文的说明顺序吗? 文的说明顺序吗?采用这样的 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呢? 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呢?
• 本文是按书籍演变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本文是按书籍演变的时间顺序说明的。 • 这样使读者对书籍演变的历史过程了解 得更清晰、更有条理。 得更清晰、更有条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课外阅读练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含答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课外阅读练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含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作简或牍(dú)。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作“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的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千克。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阅读短文,具体说说“册”与“缩微图书”的主要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3自然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中的“一般”可以删掉吗?为什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学目的
一、注意分析文章的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想象书籍演变的“明天”——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
二、理解本文几种说明方法的应用。
三、查阅词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了解“韦编三绝”、“读书破万卷”等的出处及“牍”、“策”、“册”、“卷”这些名称的本义及来历。
四、学习本文既要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又要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祖国的光辉历史,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力量,献身四化,献身未来。教学设想
一、通过标题的提示,让学生理清书籍演变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二、重点理解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说明方法。
三、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的说明方法,有重点地进行分析理解。
四、讲练结合,以“讲”指导“练”,以“练”巩固和掌握所“讲”的内容。
五、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一、指导预习,查阅词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二、题解;按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三、研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故宫博物院》、《活板》两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说明文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各自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教师指名回答)(答案:《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本文说明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活板》是以程序顺序说明的;这篇文章将我国古代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解说清楚了,它是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板,从此我国的书籍并广泛地发展开来。那么,板印书籍之前,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又出现了哪些书?今后的书又将是什么样的?如何制作?要想了解书籍演变的历史和它的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阅读答正式的书籍阅读答案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阅读答
正式的书籍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口袋图书馆(节选
①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
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
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
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做“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②现在的书,不光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
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
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期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
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
鸽带回了巴黎。
③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
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1、选文第一段第一句中说的“正式的书籍”是指()
A、具有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竹片或木片。
B、写有文字的“简”或“牍”。
C、把竹片或木片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册”。
D、把“简”或“牍”用绳子或皮条串编起来的“策”。
2、第一段最后一句话引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这里引用孔
子勤奋读书的传说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_____。
3、第二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______,其特征是______
常用说明方法讲解及练习
说说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 大的殿堂。
2、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3、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 —孙悟空……。
列数字
打比方
引用说明
4、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5、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如《诗经》就有“中原有 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作用是:条理清楚说明了谁的+类别,揭示其特 征,给读者清晰完整的印象。
下定义
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 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说明。 它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 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 属性。 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 的数学方法。 作用是: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给……下定 义,揭示其本质特征,增强文章的科学性 ,使说明更加严密。
举例子
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 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片有一百二十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 用了三千片竹简。 作用分析: 这里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作者举秦始皇批 阅文书用简片之重和东方朔给汉武帝写的文章用简 之多为例,具体、真切地说明了简书的笨重和不方 便,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阅读附答案阅读附答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的阅读附答案阅读附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8到14个字。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1.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2.在第一、二自然段中:①主要介绍了什幺?答:______②末句加点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幺?答:_______3.在第四自然段中:①作者采用了什幺层次安排方式?()A连贯式B.递进式C.总分式认并列式②作者使用了什幺说明方法?()A分类别、列数字努力学习,报效父母
17科普说明文说明方法 (1)
• 有的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 来说,也属于分类别。
• 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每次分类用同一个标准, 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 (3)列数据。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或数据 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叫做列数据。(准确、 科学、真实)如:
• 《故宫博物院》一文,写故宫博物院“宫 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 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间”,用了“72万 平方米”、“70多座”、“9000多间”这 三个数字,说明了故宫博物院的面积、宫 殿的座数、房屋的间数。
• 注意,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 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 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说明文在说到制书材料时把纸和竹片木片绸子作了比较突出竹片木片制成的书笨重使用不方便帛书虽轻便却成本太高的缺点突出用纸做制书材料成本较低且轻巧适用的优越性
• 1.背诵默写初、高中共6篇7一10周的背涌篇 目,情景式;
• 2.文化常识有来自课本注释和课内文化常识 资料,也有课外,翻译题考课内和课外的相 结合;
(生动,形象)如: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人民英雄纪念碑) 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将
“纪念碑”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地
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篇一:小学五年级说明文阅读训练题集】
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
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
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
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
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
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
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
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
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如果人们认为400
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
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
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
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
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 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
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
资源。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 举例子 )
3.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木 牍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 列数字 举例子 )
4. 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 型的书等等。 ( 举例子 )
5.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这种书比竹简轻便, 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 作诠释 作比较 )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 二、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本段文字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作诠释、列数字、作引用
(方法)
Biblioteka Baidu
(2)“竹简”、“木牍”与“竹片”、“木片”的区别
是
。
写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叫竹简或木牍。
( 语言)
(3)“策”与“竹简”、“木牍”的区别是
。
把竹简、木牍用麻绳、丝绳或皮条串编起来叫“策”。 (概念)
(4)在两千多年前出现的“正式的书籍”的名称是
•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教学目的
1、注意分析文章的时间顺序,抓住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想象书籍演变的“明天”——可能出现的新生事物。
2、理解本文几种说明方法的应用。
3、查阅词典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义。了解“韦编三绝”、“读书破万卷”等的出处及“牍”、“策”、“册”、“卷”这些名称的本义及来历。
4、学习本文既要使学生明确这是一篇介绍书籍演变的说明文,又要让青少年朋友们了解祖国的光辉历史,从知识的宝库中汲取力量,献身四化,献身未来。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诠释懂得说明方法
2、通过标题的提示,让学生理清书籍演变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其特点。
3、重点理解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的说明方法。
4、引导学生找出本文中的说明方法,有重点地进行分析理解。
5、讲练结合,以“讲”指导“练”,以“练”巩固和掌握所“讲”的内容。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一、指导预习,查阅词典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二、题解;按时间顺序,要求学生找出书籍演变的过程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
三、研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学过了《故宫博物院》、《活板》两篇说明文,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两篇说明文各是怎样的说明顺序?各自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内容,教师指名回
答)(答案:《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本文说明了举世闻名的故宫博物院,坐落在北京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最完整的古代帝王宫殿建筑群。《活板》是以程序顺序说明的;这篇文章将我国古代板印书籍的历史,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解说清楚了,它是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从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板,从此我国的书籍并广泛地发展开来。那么,板印书籍之前,古代的书是什么样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如今又出现了哪些书?今后的书又将是什么样的?如何制作?要想了解书籍演变的历史和它的各个阶段的特点,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这篇说明文。
七、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懿 牍 黏性 造诣 粘在一起 谍报
2、释词
韦编三绝 雏形 读书破万卷 造诣
二、学法指导
抓
说明对象 对象特征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说明语言
三、整体感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听读课文 你知道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吗?
书籍的演变的历史
(2) 再读课文,独立思考, 你知道课文主要说明了哪些内容吗?
从时间上看,书籍的发展可分为几个 阶段,每个阶段出现什么书?
书籍的雏形——古代的正式书籍——现在的书籍
由此可见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说明 对象 书 籍 的 演 变 史
发展阶段
书籍的名称 出现的时期
书籍的雏形 (1—2)
古代正式书籍 (3—8)
现代的书籍 (9—16 )
四、自主学习 1—2节
1、什么叫“甲骨文”?为什么称它是书籍的雏形? 2、作者写王懿荣发现“龙骨”的经过,采用的是什么说明方
法?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举例子;所起的作用:①能吸引读者; ②让读者在叙述故事中接受所说明的知识,帮 助读者具体认识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③使 被说明的事物更加可信,材料翔实。
3、指出你认为比较准确的语句,品析其准确性。
五、合作学习3---8节。
讨论:1、这几节文字介绍的是什么时期的书籍的? 2、依次介绍了哪些书籍,抓住了它们的什么特征进行介绍的? 3、为什么作者具体而详细的说明了活字印刷? 4、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在讨论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完成下面表格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阅读《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选段,完成第1-6题。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
然后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或用漆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可以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简牍
中间穿上一条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简牍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简和
木片有60公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
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
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起竹简来,轻便多了,但
它的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1.用简明的语言解释“简”和“册”这两个概念。(字数不超过方格数,以下同)
“简”是□□□□□□□□□□
“册”是□□□□□□□□□□
2.根据竹、木、帛做书的材料的缺点,我们可以推知,书的理想材料必须具备以下两
个特征,一是□□□□,二是□□□□。
3.画线的句子能否改成“这种书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通采用,但比竹简轻便”?为什么?
4.着眼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可以看出第3段中的“还”字,是与第1段中的“——”一词相照应的。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甲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
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 寸至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 8 到 14 个字。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崔金泰宋广礼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原稿这一段主要说明简牍文书
对语言运用简明的考查 主要以选择题和应用文语段 改错形式考查,即删除赘余、 纠缠的内容。
例④是相同词语简单重复。例⑤的后一个 分句已承前省略了主语“整个城”,所以 后边的“将这个城市”也是不必要的重复。 例③既然有“招揽主顾”,就不必说“去 买他们的东西了”。
再次,还要注意适当使用修饰成分,不 要滥用。有些同学常常有一个错觉,以 为好的词语用得越多,说出来的话或写 出来的文章就越美,其实不然。例如: “四化”宏图已经展开,不久的将来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不可想象的光 辉灿烂的无限广阔的美好景象。
例题点拨 考题1(2000年全国)为使下面画线 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 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 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 ,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 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
②③④⑦⑨
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 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 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98年高考题)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 ②除了受坏 的影响③外,更重要的④是他自己没有把握 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才逐渐变坏的 ⑦;如果这个人能把握住自己⑧ ,能抵制多 方面的⑨各种⑩坏的11影响,那么12他还会 变坏吗? 删除部分: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节选)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0 米,深60 米,中间高33 米,体积达86000 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十分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 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500 个灯孔 . 灯光齐明的时候, 就像满天星斗 .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 条瑰丽的光芒线和叙瓣馆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1.本文段具体说明什么?()
A 万人大礼堂的体积
B .万人大礼堂的屋顶状况
C .万人大礼堂的灯饰
D .万人大礼堂的规模及屋顶灯饰
2.本文段抓住万人大礼堂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
A 雄伟、精巧
B .精巧、壮丽
C .宽大、美观
D .雄伟、美丽
3.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 从上到下
B .从下到上
C .由总体到局部
D .由局部到总体
4.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举例子、分类别
B .举例子、作比较
C .列数字、下定义
D .列数字、打比喻
5 .本文段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
A 连贯式
B .递进式
C .总分式认并列式
答案:
5 . D D 6A . C C . D D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
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①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这些文字,直到1899 年才发现。②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挞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做‘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肝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一己载了殷代的祭扫、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③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叫做简或牍。就是把竹子木板劈咸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 5 寸至 2 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到 8 到 14 个字。有的把简膜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筒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④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文书,那些竹筒和木片有 120 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 3000 片竹简。 1 .用横线画出文段中与成语韦编三绝有关的一个句子。 2 .在第一、二自然段中:①主要介绍了什么?答: ______ ②末句加点的可以说可否删去,为什么?答: _______ 3 .在第四自然段中:①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安排方式?() A 连贯式 B .递进式 C .总分式认并列式②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 分类别、列数字 B .举例子、列数字 C .列数字、作比较D .举例子、作比较4 .为使说明有条理,本文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 空间)顺序 B .时间顺序 C .逻辑顺序答案: 1 .传说孔子&多次。 2 .①甲骨文的发现经过和它的内容②不能删去。因为这些龙骨是书籍的雏形,是根据现已发现的材料所推断出来的结论,所以必须在是的前面加可以说予以限制。 3 .① C C (2)B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