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向量方法解立体几何题(老师用)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
纵观立体几何考题感悟向量方法解题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立体几何一直是学生们非常头疼的一个部分。
立体几何的主要难点是空间的复杂性,加上几何思维本来就不易理解,许多学生解题困难。
但是,通过向量方法解题是一种很好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通过纵观立体几何考题,分享一些关于向量方法解题的经验与感悟。
一、向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向量的表示法是用箭头表示。
箭头的长度代表向量的大小,箭头的方向代表向量的方向。
一个向量可以被表示为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A和另一个由有序数对$(x',y')$所确定的点B之间的向量$\vec{AB}$。
向量也可以表示为箭头的坐标,即$\vec{AB}=\begin{pmatrix}x'-x\\y'-y\end{pmatrix}$。
向量的大小表示为$|\vec{AB}|=\sqrt{(x'-x)^2+(y'-y)^2}$。
向量的运算有向量加法和向量数乘。
向量加法的定义是:$\vec{a}+\vec{b}=\begin{pmatrix}a_1+b_1\\a_2+b_2\\a_3+b_3\e nd{pmatrix}$。
其中,$\vec{a}=(a_1,a_2,a_3)$,$\vec{b}=(b_1,b_2,b_3)$。
向量数乘的定义是:$\lambda\vec{a}=(\lambda a_1,\lambda a_2,\lambda a_3)$。
其中,$\lambda$是一个实数。
二、应用向量方法求解空间几何问题1.立体几何基本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比如平面、线段、角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空间中的直线、平面、空间角、平行线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是建立解题基础的必要条件。
2.向量表达式的转化在解题中,我们可以通过向量的基本运算将问题转化为向量的加、减、数乘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能够将向量从一个表达式转化为另一个表达式,并灵活地运用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法则来求解问题。
用空间向量证(解)立体几何题之——证明线面平行ppt 人教课标版
( 1 , 1 , 1 ) 同理可得平面 CB1D 1的法向量为m
例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 G、H分别是A1B1、 B1C1、C1D1、D1A1的 中点. 求证: 平面AEH∥平面BDGF
例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求证: A 1 平面A1BD∥平面CB1D1
平行四边形A1BCD1 A1B∥D1C 平行四边形DBB1D1 B1D1∥BD
D1
B1
C1
D A B
C
于是平面A1BD∥平面CB1D1
证明:建立如图所示的 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设正方形边长为1, A1 ( 1 ,0 , 1 ) 则向量 DA 1
C N B
再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6.凡事不要说"我不会"或"不可能",因为你根本还没有去做! 47.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48.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9.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0.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5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5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53.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54.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55.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56.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57.成功是动词,不是名词! 28、年轻是我们拼搏的筹码,不是供我们挥霍的资本。 59、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6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61、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62、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6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4、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65、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66、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67、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68、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69、幸福源自积德,福报来自行善。 70、盲目的恋爱以微笑开始,以泪滴告终。 71、真正值钱的是分文不用的甜甜的微笑。 72、前面是堵墙,用微笑面对,就变成一座桥。 73、自尊,伟大的人格力量;自爱,维护名誉的金盾。 74、今天学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75、懂得回报爱,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 76、读懂责任,读懂使命,读懂感恩方为懂事。 77、不要只会吃奶,要学会吃干粮,尤其是粗茶淡饭。 78、技艺创造价值,本领改变命运。 79、凭本领潇洒就业,靠技艺稳拿高薪。 80、为寻找出路走进校门,为创造生活奔向社会。 81、我不是来龙飞享福的,但,我是为幸福而来龙飞的! 82、校兴我荣,校衰我耻。 83、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 84、不想当老板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85、志存高远虽励志,脚踏实地才是金。 86、时刻牢记父母的血汗钱来自不易,永远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需要报答。 87、讲孝道读经典培养好人,传知识授技艺打造能人。 88、知技并重,德行为先。 8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张闻天 90、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 吕坤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
用空间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典例及解析以多面体为载体,以空间向量为工具,来论证和求解空间角、距离、线线关系以及线面关系相关问题,是近年来高考数学的重点和热点,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极大地降低了求解立几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程序化思想。
更易于学生们所接受,故而执教者应高度重视空间向量的工具性。
首先,梳理一下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的知识和基本求解方法 一: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范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为a,b ,其夹角为θ,则有cos ___________.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定义: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指直线与它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范围:直线和平面所夹角的取值范围是 。
向量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的法向量为n ,直线与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为|cos |___________.θ=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ϕ,则有sin ___________.ϕ=或在平面内任取一个向量m ,则|cos |___________.θ=.(3)二面角二面角的取值范围是 . 二面角的向量求法:方法一:在两个半平面内任取两个与棱垂直的向量,则这两个向量所成的 即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大小;方法二:设1n ,2n 分别是两个面的 ,则向量1n 与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
二: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距离 (1)点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点M 为平面α内任意一点,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d 就是 ,即d =||||MP ⋅n n . (2)线面、面面距离的向量公式平面α∥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l ,平面α与直线l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 .平面α∥β,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点M ∈α、P ∈β,平面α与平面β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 (3)异面直线的距离的向量公式设向量n 与两异面直线a 、b 都垂直,M ∈a 、P ∈b ,则两异面直线a 、b 间的距离d 就是MP 在向量n 方向射影的绝对值,即d =||||MP ⋅n n .三:利用空间向量解证平行、垂直关系1:①所谓直线的方向向量,就是指 的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总结(一)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总结(一)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前言立体几何问题在数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理解和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对于提升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解决方法包括使用平面几何、几何画法等,但这些方法在处理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时可能面临一些困难。
向量法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应用空间。
正文1. 什么是向量法向量法是一种几何运算方法,通过定义和运算向量的方式,对立体几何问题进行求解。
向量法帮助我们将几何问题转换为向量问题,进而使用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来解决。
在向量法中,我们可以通过坐标表示向量,进行向量加减法、数量乘法、点乘、叉乘等运算。
2.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优势•空间直观:向量法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使得问题的空间特性更加直观可见。
通过绘制向量图形,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有助于从几何角度进行分析。
•简化问题:通过向量法,我们可以将复杂的立体几何问题简化为向量运算问题,减少了繁琐的计算步骤和猜测过程,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
•统一性:向量法具有统一的运算法则和性质,使得不同类型的立体几何问题可以采用相似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这为解决立体几何问题提供了一种通用的框架,提升了问题解决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3. 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应用案例•平面与直线交点:通过将平面和直线的方程转化为向量形式,可以求得它们的交点。
这样的应用可以用于计算平面与光线的交点,进而用于光线追踪、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
•空间线段位置关系:通过向量的数量乘法和点乘运算,可以判断两个空间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如重叠、相交、平行等。
这样的应用可以用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器人运动规划等领域。
•图形投影:通过向量的点乘运算,可以求得一个图形在另一个图形上的投影。
这样的应用可以用于计算机图形学、建筑设计等领域。
结尾向量法作为一种新的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在数学和工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妙用向量法,巧解立体几何题
解题宝典立体几何知识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查对象.有些立体几何问题采用常规方法求解较为困难,此时我们不妨转换解题的思路,将“形”转化为“数”,将向量作为它们转化的桥梁,运用向量法将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来求解.利用向量的性质、运算的几何意义可以轻松证明线线垂直(平行)、线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以及解答线线夹角、线面夹角、面面所成的角等问题.一、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关键是求得所证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所证平面的法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无数个.若直线l ⊥平面α,直线l 的方向向量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显然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有无数个,且它们是共线向量.求平面的法向量的方法是在平面内找到两个与法向量垂直的向量,运用向量积公式建立关系式即可.在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与垂直时,只需要证明直线与平面的法向量平行或者垂直即可.例1.已知线段PA 垂直于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与PC 的中点,求证:MN //平面APD .分析:要证明MN //平面APD ,只需证明MN 的方向向量垂直平面APD 的法向量.证明:如图1,设E 为AC 的中点,连接ME 、NE ,设AP = e 1、 AD = e 2、AB = e 3,n 为平面APD 的法向量.∵ MN = ME + EN = e 12+e 22=12( e 1+ e 2),且n ∙ MN =( e 1× e 2)∙12( e 1+ e 2)=0,∴n ⊥ MN ,∴MN //平面APD .图1本题若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求解,需要连接NE ,ME ,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证明NE //PA ,ME //AD ,由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得到MN //平面PAD .而向量法是利用两向量的内积为零来证明两向量垂直,从而推出线面平行.相比较而言,运用向量法解题的思路更加简单.例2.在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且AC ⊥DC ,AB ⊥AD ,∠ABC =60°,PA =AB =BC ,E 是PC 的中点.证明:PD ⊥平面ABE .分析:要证明PD ⊥平面ABE ,只需证明PD 垂直于与平面APD 平行的任意向量即可.证明:∵PA ⊥底面ABCD ,且AB ⊥AD ,∴AB 、AD 、AP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以 AB , AD ,AP 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2所示,设PA =AB =BC =k ,则B (k ,0,0),A (0,0,0),P (0,0,k )(其中k ≠0),∵AB =BC ,∠ABC =60°,∴AC =AB =k .又∵∠DAC =30°,且DC ⊥AC ,E 是PC 的中点,∴C (k 2,D ,∴E 为(k 4,k 2).∴AB =()k ,0,0, AE =æèçöø÷k 4,k 2, PD =æèçöø÷-k .设λ1,λ2为两不全为零的任意实数,∴r =λ1 AB +λ2 AE =æèççöø÷÷λ1k +λ2k 4,3λ2k 4,λ2k 2,且r//平面ABE.∵ PD ∙r =0,∴ PD ⊥r ,∴PD ⊥平面ABE .图2用向量法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可以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出相关向量的坐标,利用向量内积的几何意义证明垂直关系.同时也可验算过程,一举两得.43解题宝典二、运用向量法求二面角求二面角的大小即求二面角平面角的大小.两平面的法向量间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若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n 1,n 2〉=θ,则二面角α-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 1⋅n 2||n 1||n 2|.例3.设四棱锥S -ABCD 底面是直角梯形,其中∠ABC =90°,SA =AB =BC =1,AD =12,并且SA ⊥平面ABCD ,AB ⊥AD ,求平面SCD 与平面SAB 与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α的正切值.分析:两平面的法向量间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或其补角),所以解答本题,只需求得平面SCD 与平面SAB 的法向量间夹角的正切值即可.解:∵SA ⊥平面ABCD ,AB ⊥AD ,∴AD 、AB 、AS 两两垂直.以A 为坐标原点,以 AD , AB ,AS 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3,其中A (0,0,0),D (12,0,0),B (0,1,0),S (0,0,1),C (1,1,0),则 AD =æèöø12,0,0, SC =()0,1,-1,SD =æèöø12,0,-1.又∵AD ⊥平面SAB , SD × SC =æèöø-1,-12,-12,∴所以可设平面SAB 的法向量为n 1=(1,0,0),平面SCD 的法向量为n 2=)2,1,1.∴cos α=|| n 1∙ n2|| n 1|| n 2=(0<α<π),∴sin α=,∴tan α.图3解答本题的主要思路是,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内、外积性质计算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的二面角的平面角α的正弦值,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关系求出α的正切值.本题若用几何方法求解,需要用垂面法构造出二面角的平面角,要求我们具备很强的观察能力和敏锐的思维能力.可见运用向量法解题更简单、便捷,计算量更小.三、运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向量法是求空间角的通用方法.在运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需要结合图形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然后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再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就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例4.在棱锥P -ABCD 中,ABCD 为梯形,AB //CD ,平面PAD ⊥平面ABCD ,且AB =PA =PD =DA =2,∠BCD =π4,∠DAB =π2,求BC 与PD 所成角α的大小.分析:要求两异面直线BC 与PD 所成角,只需要计算两向量PD 与 BC 的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即可.解:如图4,过P 点作PO ⊥平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且AB =PA =PD =DA ,∴O 为AD 的中点.以O 为坐标原点,以 OA , OM ,OP 为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设易得,P (0,0,3),D (-1,0,0),C (-1,4,0),B(1,2,0),∴ PD =()-1,0,-3,BC =()-2,2,0.∴cos α=|| PD ∙BC || PD |BC =22×22(0≤α≤π2),∴α=arc .图4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向量法求得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夹角余弦值的符号需要根据夹角的范围来确定.向量法是解答高中立体几何证明题和计算题的重要方法.运用向量法可以把空间中的点、线、面的位置关系用向量表示出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这样不仅能拓展我们的解题思路,还能提高解题的效率.本文系基金项目:四川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2010646124,S202010646088),阿坝师范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1907018,202004041),阿坝师范学院创新训练项目(202021100,202021109).(作者单位:阿坝师范学院)44。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教案(教师使用)
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一)授课时间:2014年5月11日第7节课 授课班级:高二(9)班 授课教师:高志华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2)利用向量法证明线线、线面垂直;(3)利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空间几何图形的认识,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的坐标将几何问题代数化,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体会数学的美感, 从而激发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用向量法证明线线、线面垂直。
教学难点、关键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直线的方向向量; 正确写出空间向量的坐标。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 教学媒体ppt 课件学法指导交流指导,渗透指导. 课型 新授课教学过程一、知识的复习与引人 自主学习1.若OP =x i +y j +z k ,那么(x ,y ,z )叫做向量OP 的坐标,也叫点P 的坐标.2. 如图,已知长方体D C B A ABCD ''''-的边长为AB=2,AD=2,1AA '=.以这个长方体的顶点A 为坐标原点,射线A A AD AB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试求长方体各个顶点及A C '中点G 的坐标.3.设a =(x 1,y 1,z 1),b =(x 2,y 2,z 2),那么b a ±=(x 1±x 2,y 1±y 2, ), a ⊥b ⇔ b a ∙=x 1x 2+y 1y 2+ =0.4.设M 1(x 1,y 1,z 1),M 2(x 2,y 2,z 2),则 12M M =(2121,x x y y --, ) [探究]1.直线的方向向量:直线的方向向量是指和这条直线平行(或重合)的非零向量,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有 个. 2.空间位置关系的向量表示位置关系向量表示直线l 1的方向向量为1l , 直线l 2的方向向量为2l , 直线a 的方向向量为a , 直线b 的方向向量为b .l 1⊥ l 21l ⊥2l ⇔l 1⊥αl 1⊥a ,l 1⊥b, ,a b αα⊂⊂,a ∩b=o ,[合作探究]二、新授课:利用空间向量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为BC的中点,N为AB的中点,P为BB1的中点.(Ⅰ)求证:BD1⊥B1C;(Ⅱ)求证:BD1⊥平面MNP.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空间向量在证明线线垂直、线面垂直中的作用。
专题5:向量法做立体几何的线面角问题(解析版)
专题5:理科高考中的线面角问题(解析版)求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求法: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为θ,a 与u 的夹角为ϕ, 则θ为ϕ的余角或ϕ的补角的余角.即有:cos s .in a u a u ϕθ⋅== 1.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点P 是AC 的中点,连接,BP DP .(1)证明:平面ACD ⊥平面BDP ;(2)若6BD =,且二面角A BD C --为120︒,求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22 【分析】(1)由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得AD CD =.再证明PD AC ⊥,PB AC ⊥,从而和证明AC ⊥平面PBD ,故平面ACD ⊥平面BDP 得证. (2)作CE BD ⊥,垂足为E 连接AE .由Rt Rt ABD CBD ⊆,证得,AE BD ⊥,AE CE =结合二面角A BD C --为120︒,可得2AB =,23AE =,6ED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出点的坐标则60,,03D ⎛⎫ ⎪ ⎪⎝⎭,3,0,13A ⎛⎫- ⎪ ⎪⎝⎭,向量36,,133AD ⎛⎫=- ⎪ ⎪⎝⎭,即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0,0,1)m =,运用公式cos ,m ADm AD m AD ⋅〈〉=和sin cos ,m AD θ=〈〉,即可得出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详解】解:(1)证明: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90BAD BCD ∠=∠=︒,所以Rt Rt ABD CBD ≅,可得AD CD =.因为点P 是AC 的中点,则PD AC ⊥,PB AC ⊥,因为PD PB P =,PD ⊂平面PBD ,PB ⊂平面PBD ,所以AC ⊥平面PBD ,因为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ACD ⊥平面BDP .(2)如图,作CE BD ⊥,垂足为E 连接AE .因为Rt Rt ABD CBD ⊆,所以,AE BD ⊥,AE CE =AEC ∠为二面角A-BD-C 的平面角.由已知二面角A BD C --为120︒,知120AEC ∠=︒.在等腰三角形AEC 中,由余弦定理可得3AC =.因为ABC 是等边三角形,则AC AB =,所以3AB =.在Rt △ABD 中,有1122AE BD AB AD ⋅=⋅,得3BD =, 因为6BD =所以2AD =. 又222BD AB AD =+,所以2AB =. 则23AE =,6ED =. 以E 为坐标原点,以向量,EC ED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以过点E 垂直于平面BCD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E xyz -, 则6D ⎛⎫ ⎪ ⎪⎝⎭,3A ⎛⎫ ⎪ ⎪⎝⎭,向量361AD ⎛⎫=- ⎪ ⎪⎝⎭, 平面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0,0,1)m =,设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的角为θ,则2cos ,221m ADm AD m AD ⋅〈〉===-⨯,2sin |cos ,|2m AD θ=〈〉= 所以直线AD 与平面BC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2.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和线面所成角的大小,考查空间想象力和是数形结合的能力,属于基础题.2.如图,直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是菱形,AA 1=4,AB =2,∠BAD =60°,E ,M ,N 分别是BC ,BB 1,A 1D 的中点.(1)证明:MN ∥平面C 1DE ;(2)求AM 与平面A 1MD 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见解析(2)105 【分析】要证线面平行,先证线线平行建系,利用法向量求解。
高三立体几何大题专题(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类问题)
1【知识梳理】一、空间向量的概念及相关运算1、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如果三个向量,,a b c r r r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xa yb zc =++u r r r r,,a b c r r r称为基向量。
称为基向量。
2、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分别以互相垂直的三个基向量k j i ρρρ,,的方向为正方向建立三条数轴:x 轴,y 轴和z 轴。
则轴。
则a xi y j zk =++r r r r(x,y,z )称为空间直角坐标。
)称为空间直角坐标。
注:假如没有三条互相垂直的向量,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在题目中找出互相垂直的两个面,通过做垂线等方法来建立即可。
建立即可。
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1)若()()111222,,,,,a x y z b x y z ==r r ,则:()121212,,a b x x y y z z ±=±±±r r()111,,a x y z λλλλ=r 121212a b x x y y z z ⋅=++r r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21212//,,a b a b x x y y z z λλλλ⇔=⇔===r r r r222111a a a x y z =⋅=++r r r .a b ⋅r r =a rcos ,b a b 〈〉r r r .cos ,a b a b a b ⋅〈〉=r r r r r r121212222222111222cos ,x x y y z za b a b ab x y z x y z ++⋅〈〉==++⋅++r r r r r r (2)(2)设设()()111222,,,,,A x y z B x y z ==则()212121,,AB OB OA x x y y z z =-=---u u u r r r(3)()111,,x y z A ,()222,,x y z B =,则()()()222212121d x x y y z zAB =AB =-+-+-u u u r二、应用: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1、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2、设平面法向量n =(x ,y ,z )3、在平面内找出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记为a =(a1,a2, a3) b =(b1,b2,b3)4、根据法向量的定义建立方程组①n*a =0 ②n*b =05、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可。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及经典例题(上课用)
向量法解立体几何1、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⑴.直线的方向向量: 若A 、B 是直线l 上的任意两点,则AB 为直线l 的一个方向向量;与AB 平行的任意非零向量也是直线l 的方向向量.⑵.平面的法向量: 若向量n 所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n α⊥,如果n α⊥,那么向量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⑶.平面的法向量的求法(待定系数法): ①建立适当的坐标系.②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x y z =.③求出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坐标123123(,,),(,,)a a a a b b b b ==.④根据法向量定义建立方程组0n a n b ⎧⋅=⎪⎨⋅=⎪⎩.⑤解方程组,取其中一组解,即得平面α的法向量.例1: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已知(3,0,0),(0,4,0)A B ,(0,0,2)C ,试求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2、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中的平行关系⑴线线平行。
设直线12,l l 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 b 、,则要证明1l ∥2l ,只需证明a ∥b ,即()a kb k R =∈.例2: 四棱锥P-ABCD 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 PD ⊥底面ABCD ,PD=DC=6, E 是PB的中点,DF:FB=CG:GP=1:2 . 求证:AE//FG.⑵线面平行。
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是a ,平面α的法向量是u ,则要证明l ∥α,只需证明a u ⊥,即0a u ⋅=.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D .求证:PB 1∥平面BDA 1;⑶面面平行。
若平面α的法向量为u ,平面β的法向量为v ,要证α∥β,只需证u ∥v ,即证u v λ=.例4: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3、用向量方法判定空间的垂直关系⑴线线垂直。
向量法解高考中的立体几何问题
12+32-2×1×3cosθ= 10-6cosθ。并
且由 向 量 投 影 的 几 何 意 义 得 A→C ·BD→'=
-CA →·(CD→'-C→B)= -|CD→'|2 + 1 2|CA →|2
=-1+3=2,因此所 求 直 线 AC 与BD'所 成
角 的 余 弦 值 为 |cos <A→C,BD→'>| =
量运算让问题巧妙获解。
3.处 理 存 在 性 问 题
例4 如图5,已知 平
行 六 面 体 ABCD-
A1B1C1D1 的 底 面 为 菱
形,且 ∠C1CB = ∠C1CD
= ∠BCD =60°。
(1)证 明 :CC1 ⊥BD 。
图5
(2)当CCCD1 的值为 多 少 时,能 使 A1C⊥ 平
面 C1BD? 请给出证明。
一、向量基底法
在解决 立 体 几 何 问 题 时,若 不 能(或 不 方 便)建立空 间 直 角 坐 标 系,则 可 采 用 “向 量 基 底法”,选 取 恰 当 的 基 底,并 用 它 们 表 示 指 定 的向量,再 利 用 向 量 的 运 算,求 角 和 距 离,以 及证明平行和垂直。向量基底法可作空间向 量坐标法 的 一 个 补 充,掌 握 该 法 可 有 效 提 高 空间向量解立几问题的效率。
|| AA→C→C|· ·| BBD→D '→' ||= 6·
2
。 显 然,
10-6cosθ
当θ=0°,即 CD'与 CB 重 合 时,|cos<A→C,
BD→'>|max=
6。 6
评注:一般 尽 量 选 取 模 长 以 及 两 两 夹 角 已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AB ; (2)求证:平面PAD ⊥平面PDC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2,1,12,F ⎝ ⎛⎭⎪⎫0,1,12,EF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1)因为EF =-1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又AB ⊂平面PAB ,EF ⊄平面PAB ,所以EF ∥平面PAB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 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又AP ∩AD =A ,AP ⊂平面PAD ,AD ⊂平面PAD ,所以DC ⊥平面P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AD ⊥平面PDC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 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证明:(1)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BB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0,0,0),D (0,2,2),B 1(0,0,4),设BA =a ,则A (a,0,0),所以BA =(a,0,0),BD =(0,2,2),1B D =(0,2,-2),1B D ·BA =0,1B D ·BD =0+4-4=0,即B 1D ⊥BA ,B 1D ⊥BD . 又BA ∩BD =B ,因此B 1D ⊥平面ABD .(2)由(1)知,E (0,0,3),G ⎝ ⎛⎭⎪⎫a 2,1,4,F (0,1,4),则EG =⎝ ⎛⎭⎪⎫a 2,1,1,EF=(0,1,1),1B D ·EG =0+2-2=0,1B D ·EF =0+2-2=0,即B 1D ⊥EG ,B 1D ⊥EF . 又EG ∩EF =E ,因此B 1D ⊥平面EGF . 结合(1)可知平面EGF ∥平面ABD .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基础知识(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a ·b ||a ||b |.(2)向量法求线面所成的角: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直线的方向向量a ,设线面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 〉|=|n ·a ||n ||a |.(3)向量法求二面角:求出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锐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钝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 1A =4,点D 是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 (1)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0,2,0),D (1,1,0),A 1(0,0,4),C 1(0,2,4),所以1A B =(2,0,-4),1C D =(1,-1,-4).因为cos 〈1A B ,1C D 〉=1A B ·1C D | 1A B ||1C D |=1820×18=31010,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010. (2)设平面ADC 1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因为AD =(1,1,0),1AC =(0,2,4),所以n 1·AD =0,n 1·1AC =0,即x +y =0且y +2z =0,取z =1,得x =2,y =-2,所以,n 1=(2,-2,1)是平面ADC 1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AB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0).设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由|cos θ|=⎪⎪⎪⎪⎪⎪n 1·n 2|n 1||n 2|=29×1=23,得sin θ=53.因此,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53. 例2、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A 1,A 1B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 1⊥AB .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2)由(1)知OC ⊥AB ,OA 1⊥AB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设知A (1,0,0),A 1(0,3,0),C (0,0,3),B (-1,0,0).则BC =(1,0,3),1BB =1AA =(-1,3,0),1A C =(0,-3,3). 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 则⎩⎪⎨⎪⎧n ·BC =0,n ·1BB =0.即⎩⎪⎨⎪⎧x +3z =0,-x +3y =0.可取n =(3,1,-1).故cosn ,1A Cn ·1A C |n ||1A C |=-105. 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2)求空间角应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 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为所求. 例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AB ⊥AD ,AB ∥CD ,CD =3AB =3,平面SAD ⊥平面ABCD ,E 是线段AD 上一点,AE =ED =3,SE ⊥AD . (1)证明:平面SBE ⊥平面SEC ;(2)若SE =1,求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平面SAD ⊥平面ABCD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SE ⊂平面SAD ,SE ⊥AD ,∴SE ⊥平面ABCD . ∵BE ⊂平面ABCD ,∴SE ⊥BE . ∵AB ⊥AD ,AB ∥CD , CD =3AB =3,AE =ED =3,∴∠AEB =30°,∠CED =60°. ∴∠BEC =90°, 即BE ⊥CE . 又SE ∩CE =E ,∴BE ⊥平面SEC . ∵BE ⊂平面SBE , ∴平面SBE ⊥平面SEC .(2)由(1)知,直线ES ,EB ,EC 两两垂直.如图,以E 为原点,EB 为x 轴,EC 为y 轴,E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C (0,23,0),S (0,0,1),B (2,0,0),所以CE =(0,-23,0),CB =(2,-23,0),CS =(0,-23,1).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CB =0,n ·CS =0.即⎩⎪⎨⎪⎧2x -23y =0,-23y +z =0.令y =1,得x =3,z =23,则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3). 设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sin θ=|n ·CE |n |·|CE ||=14,故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4.例4、如图是多面体ABC A 1B 1C 1和它的三视图.(1)线段CC 1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A 1CC 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2)求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解:(1)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A 1(0,0,2),B (-2,0,0),C (0,-2,0),C 1(-1,-1,2),则1CC =(-1,1,2),11A C =(-1,-1,0),1A C =(0,-2,-2).设E (x ,y ,z ),则CE =(x ,y +2,z ),1EC =(-1-x ,-1-y,2-z ).设CE =λ1EC (λ>0),则⎩⎨⎧x =-λ-λx ,y +2=-λ-λy ,z =2λ-λz ,则E ⎝⎛⎭⎪⎫-λ1+λ,-2-λ1+λ,2λ1+λ, BE =⎝⎛⎭⎪⎫2+λ1+λ,-2-λ1+λ,2λ1+λ. 由⎩⎪⎨⎪⎧BE ·11A C =0,BE ·1A C =0,得⎩⎪⎨⎪⎧-2+λ1+λ+2+λ1+λ=0,-2-λ1+λ+2λ1+λ=0,解得λ=2,所以线段CC 1上存在一点E ,CE =21EC ,使BE ⊥平面A 1CC 1. (2)设平面C 1A 1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m ·11A C =0,m ·1A C =0,得⎩⎨⎧-x -y =0,-2y -2z =0,取x =1,则y =-1,z =1.故m =(1,-1,1),而平面A 1CA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则cos 〈m ,n 〉=m ·n |m ||n |=13=33,故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为33.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1、如图1,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如图2).(1)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如果存在,求出BPBC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在△ABC 中,由E ,F 分别是AC ,BC 中点,得EF ∥AB .又AB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DEF .(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DB ,DC ,D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2),B (2,0,0),C (0,23,0),E (0,3,1),F (1,3,0),DF =(1,3,0),DE =(0,3,1),DA =(0,0,2).平面CDF 的法向量为DA =(0,0,2).设平面E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DF ·n =0, DE ·n =0,即⎩⎪⎨⎪⎧x +3y =0,3y +z =0,取n =(3,-3,3),cos 〈DA ,n 〉=DA ·n | DA ||n |=217,所以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为217.(3)存在.设P (s ,t,0),有AP =(s ,t ,-2),则AP ·DE =3t -2=0,∴t =233, 又BP =(s -2,t,0),PC =(-s,23-t,0),∵BP ∥PC ,∴(s -2)(23-t )=-st , ∴3s +t =2 3. 把t =233代入上式得s =43,∴BP =13BC , ∴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AP ⊥DE . 此时,BP BC =13.1空间向量法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2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例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BC =2AC =2.(1)若D 为AA 1中点,求证: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在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解:(1)证明:如图所示,以点C 为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D (1,0,1),即11C B =(0,2,0),1DC =(-1,0,1),CD =(1,0,1).由11C B ·CD =(0,2,0)·(1,0,1)=0+0+0=0,得11C B ⊥CD ,即C 1B 1⊥CD . 由1DC ·CD =(-1,0,1)·(1,0,1)=-1+0+1=0,得1DC ⊥CD ,即DC 1⊥CD . 又DC 1∩C 1B 1=C 1,∴CD ⊥平面B 1C 1D .又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存在.当AD =22AA 1时,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理由如下:设AD =a ,则D 点坐标为(1,0,a ),CD =(1,0,a ),1CB =(0,2,2), 设平面B 1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m ·1CB =0m ·CD =0⇒⎩⎨⎧2y +2z =0,x +az =0,令z =-1,得m =(a,1,-1).又∵CB =(0,2,0)为平面C 1CD 的一个法向量,则cos 60°=|m ·CB ||m |·|CB |=1a 2+2=12,解得a =2(负值舍去),故AD =2=22AA 1.∴在AA 1上存在一点D 满足题意.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创新问题空间向量在处理空间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把“非运算”问题“运算”化,即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问题成为近几年试题新的命题点.一、经典例题领悟好例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A ⊥底面ABCD ,BC =CD =2,AC =4, ∠ACB =∠ACD =π3,F 为PC 的中点,AF ⊥PB . (1)求PA 的长;(2)求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 (1)学审题——审条件之审视图形由条件知AC ⊥BD ――→建系 DB ,AC 分别为x ,y 轴―→写出A ,B ,C ,D 坐标――――――――→PA ⊥面ABCD设P 坐标――→PF =CF 可得F 坐标――→AF ⊥PB AF ·PB =0―→得P 坐标并求PA 长.(2)学审题 由(1)―→AD ,AF ,AB 的坐标―――――――――――――――――――→向量n 1,n 2分别为平面FAD 、平面FAB 的法向量n1·AD =0且n 1·AF =0―→求得n 1·n 2―→求得夹角余弦.[解] (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 平分∠BCD ,故AC ⊥B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C =CD cos π3=1.而AC =4,得AO =AC -OC =3.又OD =CD sinπ3=3,故A (0,-3,0),B (3,0,0),C (0,1,0),D (-3,0,0). 因PA ⊥底面ABCD ,可设P (0,-3,z ).由F 为PC 边中点,知F ⎝ ⎛⎭⎪⎫0,-1,z 2.又AF =⎝⎛⎭⎪⎫0,2,z 2,PB =(3,3,-z ),AF ⊥PB ,故AF ·PB =0,即6-z 22=0,z =23(舍去-23),所以|PA |=2 3.(2)由(1)知AD =(-3,3,0),AB =(3,3,0),AF =(0,2,3).设平面F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FAB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D =0,n 1·AF =0,得⎩⎪⎨⎪⎧-3x 1+3y 1=0,2y 1+3z 1=0,因此可取n 1=(3,3,-2).由n 2·AB =0,n 2·AF =0,得⎩⎪⎨⎪⎧3x 2+3y 2=0,2y 2+3z 2=0,故可取n 2=(3,-3,2).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18.故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为378.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本题利用AC ⊥BD,若图中存在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以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没有明显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注意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右手系,正确确定坐标轴的名称.例2、如图,在空间几何体中,平面ACD ⊥平面ABC ,AB =BC =CA =DA =DC =BE =2.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60°,且点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落在∠ABC 的平分线上.(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证明:(1)易知△ABC ,△ACD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DO ,则BO ⊥AC ,DO ⊥AC . ∵平面ACD ⊥平面ABC , ∴DO ⊥平面ABC . 作EF ⊥平面ABC ,则EF ∥DO . 根据题意,点F 落在BO 上, ∴∠EBF =60°, 易求得EF =DO =3,∴四边形DEFO 是平行四边形,DE ∥OF . ∵DE ⊄平面ABC ,OF ⊂平面ABC ,∴DE ∥平面ABC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可求得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可得C (-1,0,0),B (0,3,0),E (0,3-1,3),则CB =(1,3,0),BE =(0,-1,3). 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可得n 2·CB =0,n 2·BE =0,即(x ,y ,z )·(1,3,0)=0,(x ,y ,z )·(0,-1,3)=0,可取n 2=(-3,3,1).故cos 〈n 1,n 2〉=n 1·n 1|n 1|·|n 2|=1313. 又由图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1313. 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上、下两个底面A 1B 1C 1D 1和ABCD 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1⊥底面ABCD ,AB ∥A 1B 1,AB =2A 1B 1=2DD 1=2a .(1)求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已知F 是AD 的中点,求证:FB 1⊥平面BCC 1B 1.解: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0,0),B (2a,2a,0),C (0,2a,0),D 1(0,0,a ),F (a,0,0),B 1(a ,a ,a ),C 1(0,a ,a ).(1)∵1AB =(-a ,a ,a ),1DD =(0,0,a ),∴cos 〈1AB ,1DD 〉=1AB ·1DD |1AB |·|1DD |=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2)证明:∵1BB =(-a ,-a ,a ),BC =(-2a,0,0),1FB =(0,a ,a ),∴⎩⎪⎨⎪⎧1FB ·1BB =0, 1FB ·BC =0.∴FB 1⊥BB 1,FB 1⊥BC .∵BB 1∩BC =B ,∴FB 1⊥平面BCC 1B 1.2.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AB =3,BC =5.(1)求证:AA 1⊥平面ABC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BDBC 1的值.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A 1C 1C 为正方形,所以AA 1⊥AC .因为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且AA 1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C ,所以AA 1⊥平面ABC . (2)由(1)知AA 1⊥AC ,AA 1⊥AB . 由题知AB =3,BC =5,AC =4,所以AB ⊥AC . 如图,以A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B (0,3,0),A 1(0,0,4),B 1(0,3,4),C 1(4,0,4),1A B =(0,3,-4),11A C =(4,0,0).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1A B =0,n ·11A C =0.即⎩⎨⎧3y -4z =0,4x =0.令z =3,则x =0,y =4,所以n =(0,4,3).同理可得,平面B 1BC 1的一个法向量为m =(3,4,0).所以cos 〈 n ,m 〉=n ·m |n ||m |=1625. 由题知二面角A1BC 1B 1为锐角,所以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为1625. (3)证明:设D (x ,y ,z )是直线BC 1上一点,且BD =λ1BC .所以(x ,y -3,z )=λ(4,-3,4).解得x =4λ,y =3-3λ,z =4λ.所以AD =(4λ,3-3λ,4λ).由AD ·1A B =0,即9-25λ=0,解得λ=925.因为925∈[0,1],所以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此时,BD BC 1=λ=925. 3.如图(1),四边形ABCD 中,E 是BC 的中点,DB =2,DC =1,BC =5,AB =AD = 2.将图(1)沿直线BD 折起,使得二面角A BD C 为60°,如图(2).(1)求证:AE ⊥平面BDC ;(2)求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证明:取BD 的中点F ,连接EF ,AF ,则AF =1,EF =12,∠AFE =60°.由余弦定理知AE =12+⎝ ⎛⎭⎪⎫122-2×1×12cos 60°=32.∵AE 2+EF 2=AF 2,∴AE ⊥EF .∵AB =AD ,F 为BD 中点.∴BD ⊥AF . 又BD =2,DC =1,BC =5,∴BD 2+DC 2=BC 2, 即BD ⊥CD .又E 为BC 中点,EF ∥CD ,∴BD ⊥EF .又EF ∩AF =F ,∴BD ⊥平面AEF .又BD ⊥AE ,∵BD ∩EF =F ,∴AE ⊥平面BDC . (2)以E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32,C ⎝⎛⎭⎪⎫-1,12,0,B ⎝⎛⎭⎪⎫1,-12,0,D ⎝ ⎛⎭⎪⎫-1,-12,0,DB =(2,0,0),DA =⎝ ⎛⎭⎪⎫1,12,32,AC =⎝ ⎛⎭⎪⎫-1,12,-32.设平面AB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由⎩⎪⎨⎪⎧n ·DB =0n ·DA =0得⎩⎨⎧2x =0,x +12y +32z =0,取z =3,则y =-3,又∵n =(0,-3,3). ∴cos 〈n ,AC 〉=n ·AC |n ||AC |=-64.故直线AC 与平面A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4. 4.如图所示,在矩形ABCD 中,AB =35,AD =6,BD 是对角线,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O ,交CD 于E ,以AE 为折痕将△ADE 向上折起,使点D 到点P 的位置,且PB =41.(1)求证:PO ⊥平面ABCE ; (2)求二面角E AP B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得AB =35,AD =6,∴BD =9. 在矩形ABCD 中,∵AE ⊥BD ,∴Rt △AOD ∽Rt △BAD ,∴DO AD =ADBD ,∴DO =4,∴BO =5.在△POB 中,PB =41,PO =4,BO =5,∴PO 2+BO 2=PB 2, ∴PO ⊥OB .又PO ⊥AE ,AE ∩OB =O ,∴PO ⊥平面ABCE . (2)∵BO =5,∴AO =AB 2-OB 2=2 5.以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4),A (25,0,0),B (0,5,0),PA =(25,0,-4),PB =(0,5,-4).设n 1=(x ,y ,z )为平面APB 的法向量.则⎩⎪⎨⎪⎧n 1·PA =0,n 1·PB =0,即⎩⎨⎧25x -4z =0,5y -4z =0.取x =25得n 1=(25,4,5).又n 2=(0,1,0)为平面AEP 的一个法向量,∴cos 〈n 1,n 2〉=n 1·n 2|n 1|·|n 2|=461×1=46161,故二面角E AP B 的余弦值为46161.5.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侧面PAD ⊥底面ABCD ,侧棱PA =PD =2,PA ⊥PD ,底面ABCD 为直角梯形,其中BC ∥AD ,AB ⊥AD ,AB =BC =1,O 为AD 中点.(1)求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3)线段PD 上是否存在一点Q ,使得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若存在,求出PQQD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在△PAD 中,PA =PD ,O 为AD 中点,所以PO ⊥AD .又侧面PAD ⊥底面ABCD ,平面PAD ∩平面ABCD =AD ,PO ⊂平面PAD ,所以PO ⊥平面ABCD .又在直角梯形ABCD 中,连接OC ,易得OC ⊥AD ,所以以O 为坐标原点,OC ,OD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0,1),A (0,-1,0),B (1,-1,0),C (1,0,0),D (0,1,0),∴PB =(1,-1,-1),易证OA ⊥平面POC ,∴OA =(0,-1,0)是平面POC 的法向量, cos 〈PB ,OA 〉=PB ·OA| PB ||OA |=33. ∴直线PB 与平面PO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3.(2) PD =(0,1,-1),CP =(-1,0,1).设平面PDC 的一个法向量为u =(x ,y ,z ), 则⎩⎪⎨⎪⎧u ·CP =-x +z =0,u ·PD =y -z =0,取z =1,得u =(1,1,1).∴B 点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d =|BP ·u ||u |=33. (3)假设存在一点Q ,则设PQ =λPD (0<λ<1).∵PD =(0,1,-1),∴PQ =(0,λ,-λ)=OQ -OP ,∴OQ =(0,λ,1-λ),∴Q (0,λ,1-λ). 设平面CAQ 的一个法向量为m =(x ,y ,z ),又AC =(1,1,0),AQ =(0,λ+1,1-λ), 则⎩⎪⎨⎪⎧m ·AC =x +y =0,m ·AQ =λ+1y +1-λz =0.取z =λ+1,得m =(1-λ,λ-1,λ+1),又平面CA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二面角Q AC D 的余弦值为63,所以|cos 〈m ,n 〉|=|m ·n ||m ||n |=63,得3λ2-10λ+3=0,解得λ=13或λ=3(舍),所以存在点Q ,且PQ QD =12. 6.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侧棱SA ⊥底面ABCD ,AB 垂直于AD 和BC ,SA =AB =BC =2,AD =1.M 是棱SB 的中点.(1)求证:AM ∥平面SCD ;(2)求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3)设点N 是直线CD 上的动点,MN 与平面SAB 所成的角为θ,求sin θ的最大值. 解:(1)以点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0,2,0),C (2,2,0),D (1,0,0),S (0,0,2),M (0,1,1).所以AM =(0,1,1),SD =(1,0,-2),CD =(-1,-2,0). 设平面SCD 的法向量是n =(x ,y ,z ),则⎩⎪⎨⎪⎧SD ·n =0,CD ·n =0,即⎩⎨⎧x -2z =0,-x -2y =0.令z =1,则x =2,y =-1,于是n =(2,-1,1).∵AM ·n =0,∴AM ⊥n .又AM ⊄平面SCD , ∴AM ∥平面SCD .(2)易知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的二面角为φ, 则|cos φ|=⎪⎪⎪⎪⎪⎪n 1·n |n 1|·|n |=⎪⎪⎪⎪⎪⎪1,0,0·2,-1,11·6=⎪⎪⎪⎪⎪⎪21·6=63,即cos φ=63. ∴平面SCD 与平面SAB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63. (3)设N (x,2x -2,0)(x ∈[1,2]),则MN =(x,2x -3,-1). 又平面SAB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 ∴sin θ=⎪⎪⎪⎪⎪⎪x ,2x -3,-1·1,0,0x 2+2x -32+-12·1=⎪⎪⎪⎪⎪⎪x 5x 2-12x +10=⎪⎪⎪⎪⎪⎪15-12·1x +10·1x 2=110⎝ ⎛⎭⎪⎫1x 2-12⎝ ⎛⎭⎪⎫1x +5=110⎝ ⎛⎭⎪⎫1x -352+75.当1x =35,即x =53时,(sin θ)max =357. 7、如图,四边形ABEF 和四边形ABCD 均是直角梯形,∠FAB =∠DAB =90°,AF =AB =BC =2,AD =1,FA ⊥CD .(1)证明:在平面BCE 上,一定存在过点C 的直线l 与直线DF 平行; (2)求二面角F CD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由已知得,BE ∥AF ,BC ∥AD ,BE ∩BC =B ,AD ∩AF =A , ∴平面BCE ∥平面ADF . 设平面DFC ∩平面BCE =l ,则l 过点C . ∵平面BCE ∥平面ADF ,平面DFC ∩平面BCE =l , 平面DFC ∩平面ADF =DF .∴DF ∥l ,即在平面BCE 上一定存在过点C 的直线l ,使得DF ∥l .(2)∵FA ⊥AB ,FA ⊥CD ,AB 与CD 相交,∴FA ⊥平面ABCD .故以A 为原点,AD ,AB ,AF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由已知得,D (1,0,0),C (2,2,0),F (0,0,2),∴DF =(-1,0,2),DC =(1,2,0).设平面DF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F =0,n ·DC =0⇒⎩⎨⎧x =2z ,x =-2y ,不妨设z =1.则n =(2,-1,1),不妨设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m =(0,0,1).∴cos 〈m ,n 〉=m ·n |m ||n |=16=66,由于二面角F CD A 为锐角,∴二面角F CD A 的余弦值为66.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D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2,BD =23,E 是PB 上任意一点. (1)求证:AC ⊥DE ;(2)已知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155,若E 为PB 的中点,求E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P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PD ⊥AC , ∵四边形ABCD 是菱形,∴BD ⊥AC ,又BD ∩PD =D ,∴AC ⊥平面PBD , ∵DE ⊂平面PBD ,∴AC ⊥DE .(2)在△PDB 中,EO ∥PD ,∴EO ⊥平面ABCD ,分别以OA ,OB ,OE 所在直线为x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PD =t ,则A (1,0,0),B (0,3,0),C (-1,0,0),E⎝ ⎛⎭⎪⎫0,0,t 2,P (0,-3,t ),AB =(-1,3,0),AP =(-1,-3,t ).由(1)知,平面PB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0,0),设平面PAB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根据⎩⎪⎨⎪⎧n 2·AB =0,n 2·AP =0得⎩⎪⎨⎪⎧-x +3y =0,-x -3y +tz =0,令y =1,得n 2=⎝ ⎛⎭⎪⎫3,1,23t . ∵二面角A PB D 的余弦值为155,则|cos 〈n 1,n 2〉|=155,即 34+12t2=155,解得t =23或t =-23(舍去),∴P (0,-3,23).设EC 与平面PAB 所成的角为θ,∵EC =(-1,0,-3),n 2=(3,1,1), 则sin θ=|cos 〈EC ,n 2〉|=232×5=155,∴EC 与平面PAB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55.9、如图1,A ,D 分别是矩形A 1BCD 1上的点,AB =2AA 1=2AD =2,DC =2DD 1,把四边形A 1ADD 1沿AD 折叠,使其与平面ABCD 垂直,如图2所示,连接A 1B ,D 1C 得几何体ABA 1DCD 1.(1)当点E 在棱AB 上移动时,证明:D 1E ⊥A 1D ;(2)在棱AB 上是否存在点E ,使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6?若存在,求出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1)证明,如图,以点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则D (0,0,0),A (1,0,0),C (0,2,0),A 1(1,0,1),D 1(0,0,1).设E (1,t,0),则1D E =(1,t ,-1),1A D =(-1,0,-1),∴1D E ·1A D =1×(-1)+t ×0+(-1)×(-1)=0, ∴D 1E ⊥A 1D .(2)假设存在符合条件的点E .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1)知EC =(-1,2-t,0), 则⎩⎪⎨⎪⎧n ·EC =0,n ·1D E =0得⎩⎨⎧-x +2-t y =0,x +ty -z =0,令y =12,则x =1-12t ,z =1,∴n =⎝ ⎛⎭⎪⎫1-12t ,12,1是平面D 1EC 的一个法向量,显然平面ECD 的一个法向量为1DD =(0,0,1), 则cos 〈n ,1DD 〉=|n ·1DD ||n ||1DD |=1⎝⎛⎭⎪⎫1-12t 2+14+1=cos π6,解得t =2-33(0≤t ≤2).故存在点E ,当AE =2-33时,二面角D 1EC D 的平面角为π6.。
(完整版)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方法归纳
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型与方法平行垂直问题基础知识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a 1,b 1,c 1).平面α,β的法向量u =(a 3,b 3,c 3),v =(a 4,b 4,c 4) (1)线面平行:l ∥α⇔a ⊥u ⇔a ·u =0⇔a 1a 3+b 1b 3+c 1c 3=0 (2)线面垂直:l ⊥α⇔a ∥u ⇔a =k u ⇔a 1=ka 3,b 1=kb 3,c 1=kc 3 (3)面面平行:α∥β⇔u ∥v ⇔u =k v ⇔a 3=ka 4,b 3=kb 4,c 3=kc 4 (4)面面垂直:α⊥β⇔u ⊥v ⇔u ·v =0⇔a 3a 4+b 3b 4+c 3c 4=0例1、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E ,F 分别是PC ,PD 的中点,P A =AB =1,BC =2.(1)求证:EF ∥平面P AB ; (2)求证:平面P AD ⊥平面PDC .[证明] 以A 为原点,AB ,AD ,A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0,0,0),B (1,0,0),C (1,2,0),D (0,2,0),P (0,0,1),所以E ⎝ ⎛⎭⎪⎫12,1,12,F ⎝ ⎛⎭⎪⎫0,1,12,EF =⎝ ⎛⎭⎪⎫-12,0,0,PB =(1,0,-1),PD =(0,2,-1),AP =(0,0,1),AD =(0,2,0),DC =(1,0,0),AB =(1,0,0).(1)因为EF =-12AB ,所以EF ∥AB ,即EF ∥AB . 又AB ⊂平面P AB ,EF ⊄平面P AB ,所以EF ∥平面P AB .(2)因为AP ·DC =(0,0,1)·(1,0,0)=0,AD ·DC =(0,2,0)·(1,0,0)=0,所以AP ⊥DC ,AD ⊥DC ,即AP ⊥DC ,AD ⊥DC .又AP ∩AD =A ,AP ⊂平面P AD ,AD ⊂平面P AD ,所以DC ⊥平面P AD .因为DC ⊂平面PDC , 所以平面P AD ⊥平面PDC .使用空间向量方法证明线面平行时,既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内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平行,然后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到线面平行,也可以证明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垂直;证明面面垂直既可以证明线线垂直,然后使用判定定理进行判定,也可以证明两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例2、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C =90°,BC =2,CC 1=4,点E 在线段BB 1上,且EB 1=1,D ,F ,G 分别为CC 1,C 1B 1,C 1A 1的中点. 求证:(1)B 1D ⊥平面ABD ; (2)平面EGF ∥平面ABD .证明:(1)以B 为坐标原点,BA 、BC 、BB 1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0,0,0),D (0,2,2),B 1(0,0,4),设BA =a ,则A (a,0,0),所以BA =(a,0,0),BD =(0,2,2),1B D =(0,2,-2),1B D ·BA =0,1B D ·BD =0+4-4=0,即B 1D ⊥BA ,B 1D ⊥BD . 又BA ∩BD =B ,因此B 1D ⊥平面ABD .(2)由(1)知,E (0,0,3),G ⎝ ⎛⎭⎪⎫a 2,1,4,F (0,1,4),则EG =⎝ ⎛⎭⎪⎫a 2,1,1,EF =(0,1,1), 1B D ·EG =0+2-2=0,1B D ·EF =0+2-2=0,即B 1D ⊥EG ,B 1D ⊥EF . 又EG ∩EF =E ,因此B 1D ⊥平面EGF . 结合(1)可知平面EGF ∥平面ABD .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基础知识(1)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 ,b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cos 〈a ,b 〉|=|a·b ||a ||b |. (2)向量法求线面所成的角:求出平面的法向量n ,直线的方向向量a ,设线面所成的角为θ,则sin θ=|cos 〈n ,a 〉|=|n·a ||n ||a |.(3)向量法求二面角:求出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与β的法向量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锐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若二面角α-l -β所成的角θ为钝角,则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例1、如图,在直三棱柱A 1B 1C 1-ABC 中,AB ⊥AC ,AB =AC =2,A 1A =4,点D 是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解] (1)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A (0,0,0),B (2,0,0),C (0,2,0),D (1,1,0),A 1(0,0,4),C 1(0,2,4),所以1A B=(2,0,-4),1C D =(1,-1,-4).因为cos 〈1A B ,1C D 〉=1A B ·1C D| 1A B ||1C D |=1820×18=31010,所以异面直线A 1B 与C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1010. (2)设平面ADC 1的法向量为n 1=(x ,y ,z ),因为AD =(1,1,0),1AC =(0,2,4),所以n 1·AD =0,n 1·1AC =0,即x +y =0且y +2z =0,取z =1,得x =2,y =-2,所以,n 1=(2,-2,1)是平面ADC 1的一个法向量.取平面ABA 1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1,0).设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由|cos θ|=⎪⎪⎪⎪⎪⎪n 1·n 2|n 1||n 2|=29×1=23,得sin θ=53.因此,平面ADC 1与平面ABA 1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为53.例2、如图,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CA =CB ,AB =AA 1,∠BAA 1=60°. (1)证明:AB ⊥A 1C ;(2)若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AB =CB ,求直线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取AB 的中点O ,连接OC ,OA 1,A 1B . 因为CA =CB ,所以OC ⊥AB .由于AB =AA 1,∠BAA 1=60°,故△AA 1B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 1⊥AB . 因为OC ∩OA 1=O ,所以AB ⊥平面OA 1C . 又A 1C ⊂平面OA 1C ,故AB ⊥A 1C .(2)由(1)知OC ⊥AB ,OA 1⊥AB .又平面ABC ⊥平面AA 1B 1B ,交线为AB , 所以OC ⊥平面AA 1B 1B ,故OA ,OA 1,OC 两两相互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A 的方向为x 轴的正方向,|OA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设知A (1,0,0),A 1(0,3,0),C (0,0,3),B (-1,0,0).则BC =(1,0,3),1BB =1AA =(-1,3,0),1A C =(0,-3,3). 设n =(x ,y ,z )是平面BB 1C 1C 的法向量,则⎩⎪⎨⎪⎧n ·BC =0,n ·1BB =0.即⎩⎪⎨⎪⎧x +3z =0,-x +3y =0. 可取n =(3,1,-1).故cosn ,1A C=n ·1A C|n ||1A C |=-105.所以A 1C 与平面BB 1C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05.(1)运用空间向量坐标运算求空间角的一般步骤:①建立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②求出相关点的坐标;③写出向量坐标;④结合公式进行论证、计算;⑤转化为几何结论. (2)求空间角应注意:①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不一定是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β,即cos α=|cos β|. ②两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不一定是所求的二面角,有可能两法向量夹角的补角为所求. 例3、如图,在四棱锥S -ABCD 中,AB ⊥AD ,AB ∥CD ,CD =3AB =3,平面SAD ⊥平面ABCD ,E 是线段AD 上一点,AE =ED =3,SE ⊥AD . (1)证明:平面SBE ⊥平面SEC ;(2)若SE =1,求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平面SAD ⊥平面ABCD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SE ⊂平面SAD ,SE ⊥AD ,∴SE ⊥平面ABCD . ∵BE ⊂平面ABCD ,∴SE ⊥BE . ∵AB ⊥AD ,AB ∥CD , CD =3AB =3,AE =ED =3,∴∠AEB =30°,∠CED =60°. ∴∠BEC =90°, 即BE ⊥CE . 又SE ∩CE =E ,∴BE ⊥平面SEC . ∵BE ⊂平面SBE , ∴平面SBE ⊥平面SEC .(2)由(1)知,直线ES ,EB ,EC 两两垂直.如图,以E 为原点,EB 为x 轴,EC 为y 轴,ES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 (0,0,0),C (0,23,0),S (0,0,1),B (2,0,0),所以CE =(0,-23,0),CB =(2,-23,0),CS =(0,-23,1).设平面SB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n ·CB =0,n ·CS =0.即⎩⎪⎨⎪⎧2x -23y =0,-23y +z =0.令y =1,得x =3,z =23, 则平面S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1,23). 设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大小为θ,则sin θ=|n ·CE |n |·|CE ||=14,故直线CE 与平面SB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4. 例4、如图是多面体ABC -A 1B 1C 1和它的三视图.(1)线段CC 1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E ⊥平面A 1CC 1?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若存在,请找出并证明;(2)求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解:(1)由题意知AA 1,AB ,AC 两两垂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A 1(0,0,2),B (-2,0,0),C (0,-2,0),C 1(-1,-1,2),则1CC =(-1,1,2),11A C =(-1,-1,0),1A C =(0,-2,-2).设E (x ,y ,z ),则CE =(x ,y +2,z ),1EC =(-1-x ,-1-y,2-z ).设CE =λ1EC (λ>0), 则⎩⎪⎨⎪⎧x =-λ-λx ,y +2=-λ-λy ,z =2λ-λz ,则E ⎝⎛⎭⎪⎪⎫-λ1+λ,-2-λ1+λ,2λ1+λ, BE =⎝ ⎛⎭⎪⎪⎫2+λ1+λ,-2-λ1+λ,2λ1+λ.由⎩⎪⎨⎪⎧BE ·11A C =0, BE ·1A C =0,得⎩⎪⎨⎪⎧-2+λ1+λ+2+λ1+λ=0,-2-λ1+λ+2λ1+λ=0,解得λ=2,所以线段CC 1上存在一点E ,CE =21EC ,使BE ⊥平面A 1CC 1.(2)设平面C 1A 1C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由⎩⎪⎨⎪⎧ m ·11A C =0,m ·1A C =0,得⎩⎪⎨⎪⎧-x -y =0,-2y -2z =0,取x =1,则y =-1,z =1.故m =(1,-1,1),而平面A 1CA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 则cos 〈m ,n 〉=m ·n |m ||n |=13=33,故平面C 1A 1C 与平面A 1CA 夹角的余弦值为33.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例1、如图1,正△ABC 的边长为4,CD 是AB 边上的高,E ,F 分别是AC 和BC 边的中点,现将△ABC 沿CD 翻折成直二面角A -DC -B (如图2).(1)试判断直线AB 与平面DEF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求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3)在线段B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AP ⊥DE ?如果存在,求出BPBC 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 (1)在△ABC 中,由E ,F 分别是AC ,BC 中点,得EF ∥AB .又AB ⊄平面DEF ,EF ⊂平面DEF ,∴AB ∥平面DEF .(2)以点D 为坐标原点,以直线DB ,DC ,DA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2),B (2,0,0),C (0,23,0),E (0,3,1),F (1,3,0),DF =(1,3,0),DE =(0,3,1),DA =(0,0,2).平面CDF 的法向量为DA =(0,0,2).设平面EDF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 DF ·n =0, DE ·n =0,即⎩⎪⎨⎪⎧x +3y =0,3y +z =0,取n =(3,-3,3), cos 〈DA ,n 〉=DA ·n | DA ||n |=217,所以二面角E -DF -C 的余弦值为217.(3)存在.设P (s ,t,0),有AP =(s ,t ,-2),则AP ·DE =3t -2=0,∴t =233, 又BP =(s -2,t,0),PC =(-s,23-t,0),∵BP ∥PC ,∴(s -2)(23-t )=-st , ∴3s +t =2 3. 把t =233代入上式得s =43,∴BP =13BC , ∴在线段BC 上存在点P ,使AP ⊥DE . 此时,BP BC =13.(1)空间向量法最适合于解决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需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2)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例2、.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B =90°,AA 1=BC =2AC =2.(1)若D 为AA 1中点,求证: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在AA 1上是否存在一点D ,使得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解:(1)证明:如图所示,以点C 为原点,CA ,CB ,CC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0,0,0),A (1,0,0),B 1(0,2,2),C 1(0,0,2),D (1,0,1), 即11C B =(0,2,0),1DC =(-1,0,1),CD =(1,0,1).由11C B ·CD =(0,2,0)·(1,0,1)=0+0+0=0,得11C B ⊥CD ,即C 1B 1⊥CD . 由1DC ·CD =(-1,0,1)·(1,0,1)=-1+0+1=0,得1DC ⊥CD ,即DC 1⊥CD .又DC 1∩C 1B 1=C 1,∴CD ⊥平面B 1C 1D .又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D ⊥平面B 1C 1D .(2)存在.当AD =22AA 1时,二面角B 1-CD -C 1的大小为60°.理由如下: 设AD =a ,则D 点坐标为(1,0,a ),CD =(1,0,a ),1CB =(0,2,2),设平面B 1CD 的法向量为m =(x ,y ,z ),则⎩⎪⎨⎪⎧ m ·1CB =0m ·CD =0⇒⎩⎪⎨⎪⎧2y +2z =0,x +az =0,令z =-1,得m =(a,1,-1).又∵CB =(0,2,0)为平面C 1CD 的一个法向量,则cos 60°=|m ·CB ||m |·|CB |=1a 2+2=12, 解得a =2(负值舍去),故AD =2=22AA 1.∴在AA 1上存在一点D 满足题意. 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的创新问题空间向量在处理空间问题时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能把“非运算”问题“运算”化,即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因而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问题成为近几年试题新的命题点.一、经典例题领悟好例1、如图,四棱锥P -ABCD 中,P A ⊥底面ABCD ,BC =CD =2,AC =4, ∠ACB =∠ACD =π3,F 为PC 的中点,AF ⊥PB . (1)求P A 的长;(2)求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 (1)学审题——审条件之审视图形由条件知AC ⊥BD ――→建系 DB ,AC 分别为x ,y 轴―→写出A ,B ,C ,D 坐标――――――――→P A ⊥面ABCD设P 坐标――→PF =CF 可得F 坐标――→AF ⊥PB AF ·PB =0―→得P 坐标并求P A 长. (2)学审题 由(1)―→AD ,AF ,AB 的坐标―――――――――――――――――――→向量n 1,n 2分别为平面F AD 、平面F AB 的法向量n 1·AD =0且n 1·AF =0―→求得n 1·n 2―→求得夹角余弦.[解] (1)如图,连接BD 交AC 于O ,因为BC =CD ,即△BCD 为等腰三角形,又AC 平分∠BCD ,故AC ⊥BD .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AP 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OC =CD cos π3=1.而AC =4,得AO =AC -OC =3.又OD =CD sin π3=3,故A (0,-3,0),B (3,0,0),C (0,1,0),D (-3,0,0).因P A ⊥底面ABCD ,可设P (0,-3,z ).由F 为PC 边中点,知F ⎝ ⎛⎭⎪⎫0,-1,z 2.又AF =⎝ ⎛⎭⎪⎫0,2,z 2,PB =(3,3,-z ),AF ⊥PB ,故AF ·PB =0,即6-z 22=0,z =23(舍去-23),所以|PA |=2 3.(2)由(1)知AD =(-3,3,0),AB =(3,3,0),AF =(0,2,3).设平面F AD 的法向量为n 1=(x 1,y 1,z 1),平面F AB 的法向量为n 2=(x 2,y 2,z 2),由n 1·AD =0,n 1·AF =0,得⎩⎪⎨⎪⎧-3x 1+3y 1=0,2y 1+3z 1=0,因此可取n 1=(3,3,-2). 由n 2·AB =0,n 2·AF =0,得⎩⎪⎨⎪⎧3x 2+3y 2=0,2y 2+3z 2=0,故可取n 2=(3,-3,2). 从而法向量n 1,n 2的夹角的余弦值为cos 〈n 1,n 2〉=n 1·n 2|n 1|·|n 2|=18.故二面角B -AF -D 的正弦值为378.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思想是寻找其中的线线垂直关系(本题利用AC ⊥BD ),若图中存在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以该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在没有明显的垂直关系时,要通过其他已知条件得到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注意建立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右手系,正确确定坐标轴的名称.例2、如图,在空间几何体中,平面ACD ⊥平面ABC ,AB =BC =CA =DA =DC =BE =2.BE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60°,且点E 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落在∠ABC 的平分线上.(1)求证:DE ∥平面ABC ; (2)求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解:证明:(1)易知△ABC ,△ACD 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取AC 的中点O ,连接BO ,DO ,则BO ⊥AC ,DO ⊥AC . ∵平面ACD ⊥平面ABC , ∴DO ⊥平面ABC . 作EF ⊥平面ABC ,则EF ∥DO . 根据题意,点F 落在BO 上, ∴∠EBF =60°, 易求得EF =DO =3,∴四边形DEFO 是平行四边形,DE ∥OF . ∵DE ⊄平面ABC ,OF ⊂平面ABC ,∴DE ∥平面ABC .(2)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可求得平面ABC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0,0,1). 可得C (-1,0,0),B (0,3,0),E (0,3-1,3),则CB =(1,3,0),BE =(0,-1,3).设平面BCE 的法向量为n 2=(x ,y ,z ),则可得n 2·CB =0,n 2·BE =0,即(x ,y ,z )·(1,3,0)=0,(x ,y ,z )·(0,-1,3)=0,可取n 2=(-3,3,1). 故cos 〈n 1,n 2〉=n 1·n 1|n 1|·|n 2|=1313. 又由图知,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是锐角,故二面角E -BC -A 的余弦值为1313.专题训练1.如图所示,在多面体ABCD -A 1B 1C 1D 1中,上、下两个底面A 1B 1C 1D 1和ABCD 互相平行,且都是正方形,DD 1⊥底面ABCD ,AB ∥A 1B 1,AB =2A 1B 1=2DD 1=2a .(1)求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已知F 是AD 的中点,求证:FB 1⊥平面BCC 1B 1.解:以D 为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a,0,0),B (2a,2a,0),C (0,2a,0),D 1(0,0,a ),F (a,0,0),B 1(a ,a ,a ),C 1(0,a ,a ).(1)∵1AB =(-a ,a ,a ),1DD =(0,0,a ),∴cos 〈1AB ,1DD 〉=1AB ·1DD |1AB |·|1DD |=33,所以异面直线AB 1与DD 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3.(2)证明:∵1BB =(-a ,-a ,a ),BC =(-2a,0,0),1FB =(0,a ,a ), ∴⎩⎪⎨⎪⎧1FB ·1BB =0, 1FB ·BC =0.∴FB 1⊥BB 1,FB 1⊥BC . ∵BB 1∩BC =B ,∴FB 1⊥平面BCC 1B 1.2.如图,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C 1C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面ABC ⊥平面AA 1C 1C , AB =3,BC =5.(1)求证:AA 1⊥平面ABC ; (2)求二面角A 1-BC 1-B 1的余弦值;(3)证明:在线段BC 1上存在点D ,使得AD ⊥A 1B ,并求 BDBC 1的值.。
09高考数学中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向量方法二
cos | cos n1, n2 |
关键:观察二面角的范围
题型三:二面角
例三 如所示,A B C D 是一直角梯形,A B C = 900,
SA 平面ABCD, SA AB BC 1, AD 1 ,求面SCD与面SBA 2
所成二面角的余弦值.
z
S
B
C
A
x
Dy
例三 如所示, A B C D 是一直角梯形,A B C = 900 ,
题型一:线线角
练习: 在长方体 ABCD A1B1C1D1 中,AB= 5,AD 8,
AA1 4, M为B1C1上的一点,且B1M 2,点N在线段A1D上,
A1D AN. (1)求证:A1D AM.
z
(2)求AD与平面ANM所成的角. A1 B1 M
D1 N
C1
A(0, 0, 0), A1(0,0, 4),D(0,8, 0),M (5, 2, 4)
关键:观察二面角的范围
C
D
A D1
B
A
n
B O
n2 n1
刚才的思考具有一般性,当解空间图形问题几何法难 进行时,可以尝试运用空间向量(或坐标)来处理(三步曲):
(1)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
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
转化为向量问题(还常建立坐标系来辅助);
z
y
x
练习2: 如图,PA⊥平面 ABC,AC⊥BC,PA=AC=1,
BC= 2 ,求二面角 A-PB-C 的余弦值.
分析:
z
若用几何法本题不太好处
理,注意到适当建立空间直角坐
y
标系后各点坐标容易处理,可考
虑尝试用向量法处理,从而把问 x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课件人教新课标5
2
EG
(21
,0,
1
)
E F
22
所以PA 2EG,即PA // EG
而EG 平面EDB,且PA 平面EDDB
C Y
所以,PA// 平面EDB A
G
B
X
(2)证明:依题意得B(1,1,0),PB (1,1,1)
又DE (0, 1 , 1),故PB• DE 0 1 1 0
22
22
所以PB DE
3.2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五)
-----空间的综合问题
用坐标法解决立体几何中问题的一般 步骤:
1.建立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2.写出相关点的坐标及向量的坐标; 3.进行相关的计算; 4.写出几何意义下的结论.
例1、如图,一块均匀的正三角形面的钢板的质
量为500kg,在它的顶点处罚别受力F1,F2,F3, 每个力与同它相邻的三角形的两边之间的角都
F
F3
1
CF
由于200 6 500, 所以钢板仍静止不动。 A
x
2
O
500kg
B
y
例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 是正方形,侧棱PD⊥底面ABCD,PD=DC, E是PC的中点,作EF ⊥PB交PB于点F.
(1)求证:PA∥平面EDB; (2)求证:PB ⊥平面EFD; (3)求二面角C-PB-D的大小.
o B
500kg
F2
F1
F3
F2 F3 F1
F1 A
F3
F2 C
O
B
500kg
合力就是以 F1 、 F2 、 F3 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对角线 向量(如图所示)
解:如图,以点A为原点,平面ABC为xAy坐标
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解立体几何题是中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向量在解决这类问题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一、向量基本概念向量是一种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常用箭头表示。
向量的大小叫做模,方向表示向量的方向。
通常用加粗的小写字母表示向量,如a、b、c等。
二、向量的运算1.加法:假设a、b是两个向量,可以将它们的起点放在同一点,然后再将它们的终点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新的向量c。
即c=a+b。
2.减法:向量的减法等同于加上它的负向量。
即c=a-b。
3.数乘:将向量乘以一个实数k,得到的新向量大小和原向量大小之比是k,方向和原向量相同(如果k>0),或者相反(如果k<0)。
三、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1.向量的共面与共线:如果两个向量共面,则它们张成一个平面,如果三个向量共面,则它们张成一个共面体。
如果两个向量共线,则它们的交点位于两向量所在的直线上,如果三个向量共线,则它们张成一个共线体。
2.向量表示线段:设P、Q两点坐标分别为(a1,a2,a3)和(b1,b2,b3),则PQ向量可以表示为向量a=b-a=(b1-a1,b2-a2,b3-a3)。
3.向量表示平面:设平面上有三点A(a1,a2,a3)、B(b1,b2,b3)和C(c1,c2,c3),则法向量n=AB×AC=(b1-a1,b2-a2,b3-a3)×(c1-a1,c2-a2,c3-a3)。
四、通过向量解立体几何题的步骤1.通过向量求出线段:利用向量表示线段的方法求出线段的坐标,再进行相关的计算。
2.通过向量求出平面:利用向量表示平面的方法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再进行计算。
3.求出垂线:利用平面上的点和一个向量坐标求出平面的方程式,再利用正交关系求出垂线的方程式。
4.求出角度:利用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公式求出角度。
5.求出体积等参数:通过向量求出棱长,然后再求出面积和体积等参数。
通过使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和准确度。
利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问题
利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立体几何在每年的高考中都占有一定的分量,一般来说,用几何法和空间向量法都可以求解,但用几何法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往往由于这些能力的不足导致解题困难.而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可使空间结构问题代数化,有利于学生克服空间想象力的障碍和空间作图的困难,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 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角1、运用法向量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向量法求空间两条异面直线a, b 所成角θ,只要在两条异面直线a, b 上各任取一个向量''AA BB和,则角<','AA BB>=θ或π-θ,因为θ是锐角,所以cos θ=''''AA BB AA BB ⋅⋅ , 不需要用法向量。
2、运用法向量求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设平面α的法向量为n=(x, y, 1),则直线AB 和平面α所成的角θ的正弦值为sin θ= cos(2π-θ) = |cos<AB , n >| = AB AB n n∙∙3、运用法向量求二面角设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为12,n n ,则<12,n n >或π-<12,n n>是所求角。
这时要借助图形来判断所求角为锐角还是钝角,来决定<12,n n >是所求,还是π-<12,n n>是所求角。
二、运用法向量求空间距离1、求点到面的距离求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α内任取一点B ,则A 点到平面α的距离为d =||||AB n n ∙,n的坐标由n与平面α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的垂直关系,得到方程组(类似于前面所述, 若方程组无解,则法向量与XOY 平面平行,此时可改设(1,,0)n y =,下同)。
2、求直线到与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求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设平面α的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直线a 上任取一点A ,在平面α内任取一点B ,则直线a 到平面α的距离d = ||||AB n n ∙ 3、求两平行平面的距离设两个平行设平面α、β的公共法向量法为(,,1)n x y =,在平面α、β内各任取一点A 、B ,则平面α到平面β的距离d = ||||AB n n ∙ 三、证明线面、面面的平行、垂直关系设平面外的直线a 和平面α、β,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为12,n n,则 1a//a n α⇔⊥ 1a a//n α⊥⇔12////n n αβ⇔ 12n n αβ⊥⇔⊥。
巧用向量法,妙解立体几何题
思路探寻立体几何问题的命题方式较多,常见的有证明线面平行、求二面角、求点到平面的距离等.由于立体几何问题对同学们的空间想象和运算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大部分的同学来说,解答这类问题存在一定的难度.若根据题意和几何图形的特点构造空间向量,则可利用向量法,简便、快速地求得问题的答案.接下来,通过几个例题介绍一下如何巧妙运用向量法解答立体几何问题.一、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一般来说,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可以运用定义法、等体积法、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点到平面的距离,要先求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n ;再求出一个已知点P 与平面内任意一点M 的方向向量MP ,可得点P 到平面的距离为d =| MP |∙|cos < n , MP >|=| n ∙ MP || n |,其中| MP |是向量 MP 的模,| n |是平面的法向量n 的模.例1.如图1所示的多面体是由底面为ABCD 的长方形被截面AEC 1F 所截而得到的,其中AB =4,BC =2,CC 1=3,BE =1.试求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解:以DA 、DC 、DF 为坐标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2,0,0),C (0,4,0),E (2,4,1),C 1(0,4,3),CC 1=(0,0,3),设F 点的坐标为(0,0,z ),由于AEC 1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AF =EC 1,又 AF =(-2,0,z ), EC 1=(-2,0,2),即z =2.设n 为平面AEC 1F 的一个法向量,因为 n 不垂直于平面ADF ,所以设 n =(x ,y ,1),于是{n ∙ AE =0, n ∙ AF =0,即{4y +1=0,-2x +2=0,解得ìíîx =1,y =-14,设 CC 1与n 的夹角为α,可得cos α=| CC 1∙ n || CC 1|∙| n |=31,则点C 到平面AEC 1F 的距离为d =|CC 1cos α|=3×.先根据图形的特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得到 CC 1;然后求出平面AEC 1F 的法向量,即可利用公式d =| CC 1|∙|cos < n , CC 1>|=| n ∙CC 1|| n |求解.在求平面的法向量时,可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平面的法向量;然后根据法向量与平面内的两个直线垂直的关系,建立方程组,解该方程组即可求出待定系数、法向量的坐标.二、运用向量法证明线面平行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知,要证明线面平行,只要证明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平行即可.但有时候很难在平面内找到两条相交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此时,可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平面外一条直线的方向向量 l 和平面的法向量n ,只要证明 n ∙l =0,就说明直线l 与平面平行.例2.如图2,在直三棱锥ABC -A 1B 1C 1中,∠BAC =90°,AB =AC =AA 1=1,延长A 1C 1至点P ,使C 1P =A 1C 1,连接AP 交棱CC 1于点D ,求证:PB 1//平面BDA 1.图2图3证明:如图3所示,以A 1为原点,以 A 1B 1, A 1C 1,A 1A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P (0,2,0),B 1(1,0,0),B (1,0,1),D (0,1,0.5),所以 PB 1=()1,-2,0, BD =æèöø-1,1,-12, BA 1=(-1,0,-1),设平面BDA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由ìíî BD ∙n =0,BA 1∙ n =0,得{-x +y -0.5z =0,-x -z =0,不妨令z =2,则x =-2,y =-1,可得n =(-2,-1,2),则 PB 1∙ n =1×()-2+()-2×()-1+0×2=0,得 PB 1⊥ n ,所以PB 1//平面BDA 1.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求得 PB 1、 BD 、BA 1,根据BD 、 BA 1垂直平面BDA 1的法向量,建立方程组,求得法向量n ,并证明 PB 1∙ n =0,即可证明平面BDA 1的法向量n 与PB 1的方向向量 PB 1垂直,这就说明PB 1//平面BDA 1.求解空间几何中的二面角、线面角等问题,也可以采用向量法.运用向量法求解立体几何问题,一要寻找题目或图形中的垂直关系,有时可以作一个平面的垂线,以建立方便求点的坐标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二要熟记并灵活运用一些空间向量的运算法则、公式、定义等.(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肖雪芝图147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
利用向量解立体几何题在学习高中数学时,立体几何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解决立体几何题目涉及到的向量知识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利用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可以让我们更加快捷地得到正确的答案。
一、向量的几何意义向量是具备大小和方向的量,用箭头表示。
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我们可以将向量看作是连接任意两点的线段。
这样,在计算空间中的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时,可以将其转化为求出这两个点对应的向量的大小。
另外,在求解两个平面的关系时,我们也可以使用平面上的向量来进行计算。
例如:在求解两个平面是否相交时,可以通过求出两个平面对应的法向量,如果两个法向量共线/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就不相交。
二、点与向量的关系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一个点可以表示为(x,y,z)的坐标形式,而一个向量可以表示为(i,j,k)的形式。
我们可以将两个点之间的向量记做AB,其中A为起点,B为终点。
另外,在空间中,如果知道一个点的坐标,也可以根据两个点之间的向量求得第二个点的坐标。
例如:如何求解点B,当我们已知的条件是A(1,2,3)和向量AB(2,1,1)时。
那么,我们可以将B表示为(1+2,2+1,3+1),也就是B(3,3,4)。
三、向量的运算在立体几何中,向量并不仅仅只是表示点之间的距离了。
向量之间还可以进行加、减、数乘等运算。
在解决有些特殊立体几何问题时,运用向量的特性可以大大提高解题效率。
例如:如何求解初始点P(0,0,0)向平面x-2y+z=1的垂线L的方程,以及初始点为(1,2,3)的法向量呢?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用向量的叉积来求解。
首先,通过向量公式求得平面上的点A(2,1,0)。
那么,向量PA就可以表示为 P = ⟨0,0,0⟩-⟨2,1,0⟩=⟨-2,-1,0⟩,接着,求得平面对应的法向量为(x,y,z),那么根据叉积的公式得到(x,y,z) = ⟨-2,-1,0⟩×⟨1,-2,1⟩= ⟨1,-2,-3⟩。
例谈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问题
例谈用向量法解立体几何问题向量法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在空间的方向和长度上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效果。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用向量法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一、向量的表示方法在空间中,向量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x,y,z)来表示。
其中,x、y、z分别表示向量在x、y、z三个轴向上的分量。
例如,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向量A可以表示为A=(x1,y1,z1),另一个向量B可以表示为B=(x2,y2,z2)。
这两个向量之间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AB = \\sqrt{(x_2-x_1)^2+(y_2-y_1)^2+(z_2-z_1)^2} $$二、向量的运算方法向量之间可以进行四则运算,它们的定义如下:•向量加法:当两个向量A=(x1,y1,z1)和B=(x2,y2,z2)相加时,结果为A+B=(x1+x2,y1+y2,z1+z2)。
•向量减法:当两个向量A和B相减时,结果为A−B=(x1−x2,y1−y2,z1−z2)。
•向量数乘:当一个向量A与一个标量k相乘时,结果为kA= (kx,ky,kz)。
•点乘:当两个向量A和B进行点乘时,结果为$A·B=|A||B|\\cos\\theta$,其中 $\\theta$ 表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三、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在立体几何中,向量法可以解决很多难题。
例如:1. 点到直线的距离在三维空间中,过已知点A0的直线l可以表示为 $l:\\frac{x-x_0}{l_1}=\\frac{y-y_0}{l_2}=\\frac{z-z_0}{l_3}$。
要求点B到直线l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 d_{AB}=\\frac{|(B-A_0)×l|}{|l|} $$其中,×表示向量叉乘。
2. 点到平面的距离在三维空间中,已知一个平面p的法向量n=(n1,n2,n3)和一个过点A0的直线l,该点不在平面上。
要求点B到平面p的距离,可以用以下公式:$$ d_{AB}=\\frac{|n(B-A_0)|}{|n|} $$3. 直线间的距离在三维空间中,已知两个直线l1和l2,要求它们的最短距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向量方法求空间角和距离
在高考的立体几何试题中,求角与距离是常考查的问题,其传统的“三步曲”解法:“作图、证明、解三角形”,作辅助线多、技巧性强,是教学和学习的难点.向量进入高中教材,为立体几何增添了活力,新思想、新方法与时俱进,本专题将运用向量方法简捷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求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主要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 (1)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 则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arccos ||||||
a b
a b
(2)求线面角
设l 是斜线l 的方向向量,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 则斜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α=arcsin ||||||l n
l n
(3)求二面角
法一、在α内a l ⊥,在β内b l ⊥,其方向如图,则二面角
l αβ--的平面角α=arccos
||||
a b
a b
法二、设12,,n 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半平面的法向量,其方向一个指向内侧,另一个指向外侧,则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α=12
12arccos
||||
n n n n 2 求空间距离问题
构成空间的点、线、面之间有七种距离,这里着重介绍点面距离的求法,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线面距离;面面距离都可化为点面距离来求. (1)求点面距离
法一、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
法二、设AO α⊥于O,利用AO α⊥和点O 在α内 的向量表示,可确定点O 的位置,从而求出||AO .
(2)求异面直线的距离
法一、找平面β使b β⊂且a β,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就转化为直线a 到平面β的距离,又转化为点A 到平面β的距离.
法二、在a 上取一点A, 在b 上取一点B, 设a 、b 分别为异面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求n (n a ⊥,n b ⊥),则异面直线a 、b 的距离||
|||cos |||
AB n d AB n θ==(此方法移植于点面距离的求法).
例1.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1111,A D A B 的中点. (Ⅰ)求异面直线1DE FC 与所成的角; (II )求1BC 和面EFBD 所成的角; (III )求1B 到面EFBD 的距离
解:(Ⅰ)记异面直线1DE FC 与所成的角为α, 则α等于向量1DE FC 与的夹角或其补角,
(II )如图建立空间坐标系D xyz -, 则(1,0,2)DE =,(2,2,0)DB =
设面EFBD 的法向量为(,,1)n x y = 由0
DE n DB n ⎧⋅=⎪⎨⋅=⎪⎩
得(2,2,1)n =- 又1(2,0,2)BC =- 记1BC 和面EFBD 所成的角为θ 则 1112
sin |cos ,||
|2||||
BC n BC n BC n θ⋅=〈〉== ∴ 1BC 和面EFBD 所成的角为4
π.
1
1
||||111111cos ||
()()||
||||222
||,arccos
5
555DE FC DE FC DD D E FB B C DE FC αα∴=++=-==∴=
(III )点1B 到面EFBD 的距离d等于
向量1BB 在面EFBD 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1||||
BB n d n ∴=
=2
3 设计说明:1.作为本专题的例1,首先选择以一个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多面体―――正方体为载体,来说明空间角和距离的向量求法易于学生理解. 2.解决(1)后,可让学生进一步求这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并让学生体会一下:如果用传统方法恐怕很难(不必多讲,高考对公垂线的作法不作要求). 3.完成这3道小题后,总结:对于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立几题,无论求角、距离还是证明平行、垂直(是前者的特殊情况),都可用向量方法来解决, 向量方法可以人人学会,它程序化,不需技巧.
例2.如图,三棱柱中,已知A 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四边形 B B A A '' 是矩形,。
平面平面ABCD B B A A ⊥'' (Ⅰ)若A A '=1,求直线AB 到面'
DAC 的距离.
(II ) 试问:当A A '的长度为多少时,二面角 A C A D -'-的大小为?
60 解:(Ⅰ)如图建立空间坐标系A xyz -, 则 '(1,0,)DA a =- (0,1,0)DC =
设面'
DAC 的法向量为1(,,1)n x y = 则'1100
DA n DC n ⎧⋅=⎪⎨⋅=⎪⎩
得1(,0,1)n a =
直线AB 到面'DAC 的距离d就等于点A到面'
DAC 的距离,
也等于向量AD 在面'
DAC 的法向量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11||2
2||
AD n d n ∴=
= (II )易得面'
AAC 的法向量2(1,1,0)n =-
∴向量12,n n 的夹角为60
由12122121
cos ,2
||||12n n a n n n n a ⋅-〈〉=
==+⋅ 得 1a = ∴ 当A A '=1时,二面角A C A D -'-的大小为60.
设计说明:1.通过(Ⅰ),复习线面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再转化为一向量在一向量(法向量)投影的绝对值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通过(II ),复习面面角转化为两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的方法,也可借此机会说明为什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就没有其他情况.
例3.正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所有棱长均为2,P是侧棱1AA 上任意一点. (Ⅰ)求证: 直线1B P 不可能与平面11ACC A 垂直; (II )当11BC B P ⊥时,求二面角11C B P C --的大小. 证明:(Ⅰ)如图建立空间坐标系O xyz -,设AP a = 则1,,,A C B P 的坐标分别为(0,1,0),(0,1,0),(3,0,2)(0,1,)a --
1(0,2,0),(3,1,2)AC B P a ∴==--- 120AC B P =-≠,1B P ∴不垂直AC
∴直线1B P 不可能与平面11ACC A 垂直.
(II )1(,2)BC =-,由11BC B P ⊥,得110BC B P = 即22(2)0a +-= 1a ∴= 又11BC B C ⊥ 11BC CB P ∴⊥面
∴ 1(,2)BC =-是面1CB P 的法向量
设面11C B P 的法向量为(1,,)n y z =,由1110
B P n B
C n ⎧⋅=⎪⎨⋅=⎪⎩
得(1,3,n =-,设二面角11C B P C --的大小为α 则116
cos 4||||
BC n BC n α=
= ∴二面角11C B P C --的大小为arccos
4
. 设计说明:1.前面选择的两个题,可有现成的坐标轴,但本题x、z轴需要自己添加(也可不这样建立).
2.第(1)小题是证明题,同样可用向量方法解答,是特殊情况;本小题也可证明这条直线与这个面的法向量不平行.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看到向量方法(更确切地讲,是用公式: ||||cos a b a b θ=)解决空间角和距离的作用,当然,以上所举例子,用传统方法去做,也是可行的,甚至有的(例2)还较为简单,用向量法的好处在于克服传统立几以纯几何解决问题带来的高度的技巧性和随机性.向量法可操作性强―――运算过程公式化、程序化,有效地突破了立体几何教学和学习中的难点,是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重要工具.充分体现出新教材新思想、新方法的优越性.这是继解析几何后用又一次用代
数的方法研究几何形体的一块好内容,数形结合,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练习:
1.在正四面体S ABC -中,棱长为a ,E,F分别为SA 和B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BE 和SF 所成的角.(2arccos 3
)
2.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60ABC ︒∠=,将菱形沿对角线AC 折起,使 折起后BD =1,求二面角B AC D --的余弦值.(1
3
)
3.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PD ⊥底
面,且
PD AD a ==,问平面PBA 与平面PBC 能否垂直?试说明理
由.(不垂直)
4.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 ︒∠=,1,,O O G 分别为111,,BC B C AA 的中点,且12AB AC AA ===. (1) 求1O 到面11ACB 的距离;(2
2) (2) 求BC 到面11GB C 的距离.(26
3
)
5.如图,在几何体ABCDE 中,△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900,BE 和CD 都垂直于平面ABC ,
D
E
F
D
A
C
B
P
且BE=AB=2,CD=1,点F是AE的中点.
(Ⅰ)求证:DF∥平面ABC;
)(Ⅱ)求AB与平面BDF所成角的大小. (arcsin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