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合集下载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

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运用

浅谈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摘要】面对当前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厌学,参与程度低,教学效果差等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试从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之间的交流来探索职高政治课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情感教育以人为本情感教育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体现。

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政治课教学中应正确看待每一位生,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个个能成才的学生观。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从而使课堂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正确看待每一位学生1.1 树立人人都有闪光点的学生观1.2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学生观1.3 树立人人张扬个性和发展特长的学生观2.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2.1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尊重学生态度看待每一个学生。

其实每一个学生作为人,即使是落后生,都有积极向上的一面。

老师不能忽视学生与生俱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忽视学生的人格、人性和人的发展。

只要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和亲切感。

这样,教师就可以轻松愉快地向学生讲述思想政治课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增强教学的说服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2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理解学生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教师理解了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理解,教学才能获得成功,“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得到体现,教学效果才能提高。

而理解学生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

和学生交流思想是心与心的沟通和碰撞。

如果你作为一名教师或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许多教师的面和他进行交流,效果恐怕不甚理想。

我认为,你需要选择合适的角度,你不是选择办公室,而是选择办公室外的走廊,你不是选择教师或长者的身份而是选择平等的、朋友的身份去共同讨论某一问题,沟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学生会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情感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情感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以“概论”课为例,讨论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概论”课程的情感,首先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使其从情感上接受它;其次是让学生体验教学活动,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对“概论”课程的情感;最后是以情施教,以情育人,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情感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概论”课程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不愿学,以一种“被教育”的被动姿态走进课堂,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局面,这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亟待解决的难题。

我们认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充分应用情感教学是克服这些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般而言,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考虑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充分发挥情感教学的积极作用,既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在的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要求。

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①(以下简称“概论”)课程为例,探讨情感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 学习“概论”课程的目的:学生成长的视角人们做任何事情,总有一个目的。

目的明确了,才会有达到目的的行动和方向。

当我们在课堂上问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概论”这门课程?乍一看来,这似乎不成为一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的的确确又非常重要,如果学生没有从思想上比较彻底地弄清楚这个问题,他们在学习中就不会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

目的不明确,学习自然就会缺乏动力和积极性。

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课,我们都会在课堂上与同学一起来互动分析、探讨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学习‘概论’这门课程”?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情感接受这门课程。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二、 引导积极情感互动 , 增强思想政治教 育的效果
( 情与理辩证法 中的情感力量 二) 在 思想政 治教育工 作 中能否正确 处理情 与理 的辩 证 关 系, 直接影响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 的威信和成 效。思想 将 政治工作是做人 的工 作。其最 大 的特 点就是 教育 者必 须 对教育对象实施 “ 情感 激发 ”在情 感 的交流 中, 用情 感 , 运 的力量感染对象 , 从而顺利 完成思想 的转 变和升华 。这 就 是古话说 的“ 情到理方至” “ 阻理难通 ” 情感激 发” 、情 。“ 要 求教育者应对教 育对 象怀有 深厚 的感 情, 动之 以情 ” 感 “ “ 人心者 , 莫生乎情 ”充 分发挥 情感 的先 导作用 , 感情 去 , 用 教育、 感化教育对 象 , 教育 者和 教育 对象彼 此之 间产 生 使
感的魅力 感 召教 育对 象。一场 亲 切 、 膝谈 心 的思 想 交 促 流, 一句亲切友 好 的问候 和关爱 , 现 了教 育者对 受 教育 体 者的尊重和关怀 。情 感 的交融 能使 教育 双方 的距 离 突然
缩短 , 彼此信息沟通 , 达到思想转化 的 目的。
教育 目标 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 , 因而未能完全 以真情 陶冶
学生 的情操 、 塑造学生 的品格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心理素质 。 ( 从思想政治教 育的性质 出发 一)
综上所述 , 情感育人在思想 政治工作 中的意义在 于树 立一种亲情 的力量 , 种人格 的力 量 , 一 从而赢 得人 们 的尊 敬和信赖 ; 情感 的意义 还表现 着人 与人 的平等 关系 , 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 象是人 , 出发点 和归宿也是人 。思 想政治教育是人们彼此之 间的思想交 流活动 , 种思想交 这 流活动是 以人 的需要 为 出发 点 , 过满 足人 们 的实 际需 通 要, 达到思想一致 的实 践活动 。它需 要教育者对教 育对象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及实现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及实现策略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育人目标及实现策略
一、育人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增强学生的共产主义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意识。

4、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国家观念,坚定的国家信念,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

5、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使学生具有正确的民族观念,坚定的民族信念,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6、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文素养,坚定的人文信念,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二、实现策略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2、注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学生的情感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让学生在学习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中,通过课程的内容与过程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具有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育人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2.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课程的开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道德观念。

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课程的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发展个性特长和全面素质:通过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培养他们健康、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在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育人的理念和目标是通过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个性特长和全面素质,使其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能力、有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其中情感教育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情感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情感能力和情感健康,达到育人的目标。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

情感智慧是指学生对自身情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将接触到许多关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重大议题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与人们的情感息息相关。

通过学习和讨论这些内容,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对这些议题的情感态度和情感需求,进而提高对情感的认知能力。

而这种情感智慧也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往、关爱他人。

情感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

情感能力是指学生处理和管理情感的能力,包括情感的调控、表达和理解能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生会接触到一些引起情感冲突的议题,如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学生的愤怒、不满或悲伤等情感反应。

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学会如何理性地处理和管理自己的情感,通过适当的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情感传递给他人。

这种情感能力也是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基础,只有在理性的情感表达下,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信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密切相关。

情感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情感能力和情感健康,达到了增强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目的。

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通过情感教育的引导,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处理和管理情感,进而在人际关系中展现更积极的情感态度,增进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提高个人幸福感。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该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开展,为学生的情感成长和人格培养提供更好的机会和条件。

以情移人,润物无声——浅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的情感教育法

以情移人,润物无声——浅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中的情感教育法
青年与社会
2 0 1 5 年1 月下 第3 期总第5 8 5 期
以情移人 ,润物无声
浅析思想政 治理论教 育课 中的情 感教 育法
张 珊
怀化 4 1 8 0 0 0 ) ( 河西怀化职业技 术学院,湖南
情感 是看不见 、也摸不 着的抽象概念 ,但 是始终贯穿在 教育活动之 中,是提升教育实效 的必要手段 。苏联教育 家赞 可夫 曾说过 : “ 教学法必 须促进学生 的情感领 域 ,促进 学生 的精 神需要 ,才能 发挥高度有 效的功 能。 ”本文 以思想政 治 理论课为载体 ,分析情感教育 的内涵 、意义及 应用 缺失 ,并 提 出可行之策 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育的实效 。 情感教育的内涵及重要 性
交往的体验能力。 第二 、情感 教育 有利 于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胡锦涛同志 强调 : “ 做思想 政治工作 ,要 因地制 宜 ,因人 制宜 ,坚持 一
学者 洪明曾指 出 : “ 高校 教育的各个 方面和教 学的每个 环节 ,从教学 到管理 ,从课 内到课外 ,只要有学生参与 的教 育 、教学 活动 ,就需要情 感教育 。 ”面对 当前情感 教育在思 想政 治理 论课 教育 中的缺失 ,笔者在此提 出一些提升情感教 育的措施 ,为思政课 堂提高 收效尽绵薄之力 。 第一 、以情移 人 ,感化 学生 。江泽 民在 2 0 0 2年 8月考 察中国人 民大学时指 出 : “ 古 人说 :‘ 经师易遇 ,人师难遭 。 ’ 大学老师要做传授知识 的经师 ,更要做善于育人 的人师 ,以 自己的 良好 思想 和道 德风 尚去影 响学 生 。 ” 在思 政教育 中, 教学注重 用情去打 动学生 ,让学 生在情 中体 验精神 的升华 , 激发他们对科学价值观更深刻 的体验 ,进而树立起高 尚的情 操 ,抑制 自身不 良情感 。 第二 、以情入境 ,创设 良好 育人环境 。环境在 一定 程度 上制约情感教育发展 ,良好 的育人环境有利 于吸引学生 ,使 学生产生归宿感。在思政教育课 堂上 , 教师要善于创造积极 、 和谐 、引人入胜 的教学 氛围。例 如在讲授 中国近现代史这一 门课程时 ,时空 的限制使学生难 以体会历史 的发展 ,教师可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oc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doc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1.1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

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1.2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1)熏陶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

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

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1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

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

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

思政课育人目标

思政课育人目标

思政课育人目标思政课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思政课育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党的思想路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祖国的伟大,从而形成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民族的自豪感。

这种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他们为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奋斗终身具有重要作用。

思政课育人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通过学习伦理道德理论和现代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形成健康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习惯。

同时,通过学习人文知识和艺术欣赏,学生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成为有情怀、有修养的人才。

第三,思政课育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知识,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备批判思维和科学精神。

同时,思政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能力。

思政课育人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思政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使他们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改革和建设。

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是大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思政课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繁荣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而情感教育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情感,促使其积极向上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健康成长。

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育人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对国家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情感教育中,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促使学生从民族大义出发,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培养国家情怀和荣辱观,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情感教育的育人目标还在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情感教育通过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情感问题。

情感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和困难,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态度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情感教育的另一个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对待他人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

情感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和合作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责任感。

情感教育还能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理解和包容他人的情感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和道德意识。

情感教育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和爱情观,增强学生对待异性和同性的尊重和理解,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并最终实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和谐。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内容,其育人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社会发展。

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施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情感,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情感交流和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某种需要 , 能触动学生 的情感区域 。道德信念的形成 的内在动力 , l 积极追求充实感 、 荣誉感和 自信心 , 不断 需要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认识 相符 合的道德经 学习 、 l 刻苦锻炼 、 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 努力成长为高素 验或积极的道德体验。 思想政治课作 为一 门培养 良好 质 的人才 。上 述都是思想政治课 的内容和 目标。 思想 、 道德行为 , 教会学生 如何 “ 做人 ”的课程 , 在教
思想政治课 的性质和任务决定 了它同时兼有传 元化趋势。 I 他们需要关注和赏识 , 特别期待得到老师 、 授知识和教育思想 、品德 的双 重任 务 ,也就是既要 同学 和朋友 的鼓 励 、 { 赞扬 、 体贴 和关怀 , 们要求 平 他 “ 教书”, 更要 “ 育人”。 这样 , 思想政治课 的教学过程 等、 l 要求受到尊重。 这种情感需求一旦得到满足, 他们 不仅要解决懂与不懂 的问题 , 更要解决信与不信 的问 就能充分表现 出 自信 、 : 积极进取 的精神状 态 , 主动努
时代新人 。这也就是说思想政 治课不仅要解决 “ ” l 教学往往少 了些许 “ 知 课 人情味 ” 上课 也没其他课程 , 与 “ 知”的问题 , 不 更重要 的是解决 “ ” “ 信 与 不信 ” 那样形象 、 生动 。由于教师没有进行情感投资 , 当然 ,

的问题 。 这就要求做到教 师动 “ 情”, 学生 “ 情 , 1 激” 教 也不可能有情感的收获,课堂教学气氛显然比较低 材 内容 “ ” , 渗 情 教学形式 “ 煽”情 , 把知识 教学 和情 沉。 l 因此, 喜爱政治课的人越来越少。 要使政治课成为 l 让 感教育结合起来 , 到情理交融。 做 只有这样 , 才能提高 一 门学生爱 听的课 ,务必要让 情感教 育来 加盟 , 课 堂教学效率和学生 的学习效果 。

国家思政育人方针和目标

国家思政育人方针和目标

国家思政育人方针和目标
国家思政育人方针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坚定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思
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

国家思政育人的目标是:
1. 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责任感,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坚持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目标,追求真理、真善、美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弘扬中国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强化党的意识形态教育,培养学生理论水平与党的要求相适应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性修养,锤炼忠诚担当的品质。

4. 强化法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学生自
觉遵守法律,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素养。

5.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参与能力,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
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有用之才、有德之人、具有民主、文明、法治意识的公民。

6. 强化人文关怀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倡导友
善互助,提高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水平。

国家思政育人方针和目标的实施,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接续奋斗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年力量。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_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_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_思想政治课是一本人文学科,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政治课教学,使学生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对待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得失成败,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

比之自然科学学科,思想政治课更直接地承担着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更应该将情感意念、人文精神、道德良知的教育融入到教学当中。

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自身的情感体验、师德修养、情感表达能力,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和交流,寓教于情感。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入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成为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了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价值观,重视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成为新课改的重要理念。

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被列入教学目标,这是教育根本目的的回归,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必须是一个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同时推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和一定的生活能力要求。

因此,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优秀思政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优秀思政 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与目标

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理念与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育人目标: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人文修养,遵纪守法,具有安全、质量和环保意识,以及“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职业精神的人才。

2. 育人理念: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坚持德才兼备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 育人模式: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模式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社会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 育人效果: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效果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优秀思政课程育人的理念与目标是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展
开的,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实现培养具有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的目标。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铸魂育人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铸魂育人

论高校思政课教师立德铸魂育人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立德铸魂育人的重要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塑造良好价值观的使命。

立德铸魂育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学生在大学期间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以德为先的道德教育。

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言传身教,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行为举止来展示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领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导向。

只有以德化人,才能够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使学生愿意学习、倾听。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道德品质。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真正关心学生、体察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和关怀,才能够引导他们正确的发展。

教师要注重道德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确认识到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注重道德实践。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政课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讨论、演讲、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愿。

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问题和困惑,并通过开展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和个别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要注重科学教育,向学生传递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提升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高校思政课教师具有立德铸魂育人的重要职责,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引导者。

通过以身作则、关爱学生、培养创新能力和引导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思政课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注入强大的正能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摘要】本文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的关系。

首先介绍了高校思想政治课的特点,然后分析了情感教育在思政课中的重要性,并阐述了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的密切关系。

接着描述了情感教育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以及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策略。

最后强调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教育对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性,并进行总结与展望。

本文旨在为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教育、育人目标、重要性、关系、具体方法、实施策略、加强、需要、总结、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往往注重知识传授和思想灌输,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的培养。

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情感教育的开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情感智慧和情感修养,还有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目标的全面发展。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和重要平台,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情感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对情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和作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思想政治理论课旨在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是实现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培养正确的情感情绪、提高情感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育人目标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度情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此背景下,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将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情感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情感态度、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的意义重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潜能,提升情感修养,增强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情感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使其具备自我情感认知和情感调节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各种情感挑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涵盖了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多方面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而情感教育作为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升综合素质,培养自信、责任、合作等良好品质。

育人育心,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育人育心,做好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04 拓展实践活动载体与平台 搭建举措
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样性设计
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如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涵盖文学、艺术、科技、体育等多个领域,满足学生 多元化需求。
加强校园社团建设
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类社团,提供必要的场地、经费和指导,促进社团健康发展,丰富学 生课余生活。
03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育人育心与学校思政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校思政工作为育人育
心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手段,而育人育心的理念又进一步推动了学校思
政工作的深入开展。
02 当前学校思政教育现状分 析
学生思想特点及变化趋势
多元化价值观并存
学生思想活跃,接触信息广 泛,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改进和加强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发 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03 创新思政课程与教学改革 策略
优化课程设置与内容更新机制建设
整合课程资源
将思政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形成跨学科、综合性 的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时事政策等引入课堂,确保教学内容 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育人育心概念及内涵
育人
01
指通过教育、培养等手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
力、素质等各个方面。
育心
02
指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良好品德和积
极情感。
育人育心相结合
03
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又要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品德发展,实现全面发展。
育人育心重要性分析
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 全面反映教育效果。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

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充满丰富情感的特殊群体,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离不开与大学生们的情感交流,离不开情感教育,而要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和情感地,就要做到情系学生,有情有理、情理结合,以情感人、以情暖人。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情感教育的作用、情感缺失的表现,从而探索对情感教育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感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遵循一定的教育原则,通过情感交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行激发、培养和调控,唤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的主动性,促使交流双方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将正确的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教育方法,从而培育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情操,养成良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活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情感交流,离不开情感教育,它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1.加强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感交流,对于促进师生相互了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激发大学生对某一事物、某种观念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和保持大学生健康高尚的情感,抑制和改变不良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从而使得教育能够更好地进行。

2.情感教育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途径。

情感教育的关键在于注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强调二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思想交流。

为了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效果,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向多方面的角度进行拓展。

教育工作者要在尊重大学生的前提下与大学生开展交流,这就需要教育者不断改进交流的方法,掌握与青年大学生交流的艺术,掌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在与大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简单的说教模式在今天已不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所以,在情感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适合当代大学生交流、交往和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与育人目标作者:黄春梅来源:《商情》2019年第26期[摘要]情感教育在实现由知识教育到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发挥着过渡桥梁的作用,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育人目标必须重视和研究该课程中的情感教育。

解决好理论学习与学生自我需求的关系,解决好教师教的问题,学生所学与所用问题,教师要情怀化,理论知识要具体化,从个体社会国家融合化,学生学习落实化。

[关键词]情感教育;育人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进教材是内容保障,进课堂是组织保障,进头脑才是根本目的和诉求,实现课程育人目标必须要解决课程教学内容与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思想教育,理要通,情要鸣,理论是深奥抽象的,唯有唤起情感,与学生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才是活的。

情感教育是知识教育达到意识指导状态的中间过渡,思政政治教师做好情感教育才能做好三进工作中的终极目标进头脑。

一、情感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育人目标(一)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育人目标需要情感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以培养一代又一代信仰马克思主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任务。

实现思政课程育人目标需要通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意识目标三者循序渐进,达到意识目标才能达到育人目标,就是讲理论知识成为指导自身行动的指导思想或理想信念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完成知识目标只是完成育人的第一步,而知识与意识之间必须要有个情感过渡,唯有情感共鸣共振共情将个人情感与国家社会之情融为一体,才能上升意识状态,达到个人与国家社会共命运共前进。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相结合,通过人物或事件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和认同,达到促进学生个体人格健康发展。

(二)思政课程育人目标中的情感教育1.以爱国主义教育铸思政课程育人之魂“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只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就能在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拼搏中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

”中华民族的历史铸就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伟大的中华民族实践是书写爱国主义情怀的诗篇。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革命、中国建设都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和民族振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新思想,该课程首要的就是爱国主义教育。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崇高性,培养为追求无产阶级及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的情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通过历史的史实逻辑告诉历史选择的力量,相信历史的力量;《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是告诉我们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要增强“四个自信”,使学生真切的知道中国的道路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由中国人自己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通过人生、理想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到公民应该具有四有公民,最终全部凝结在以爱国主义为情怀的理论学习、历史学习和实践学习及自我学习中。

2.以使命担当责任教育为思政课程育人落脚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长期的事业,需要一代一代传承继承下去,以使命担当责任意识作为思政课程育人的落脚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

”“让青春成为中华民族生气勃发、高歌猛进的持久风景,让青年英雄成为驱动中华民族加速迈向伟大复兴的蓬勃力量!”把青春梦与实现中国梦融合,鼓励青年人实践,奋斗,把自我与祖国的大我,把自我与人民的大我相融合,继承中国事业,在新时代升华人生境界和实现人生价值,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3.以自律自强素质教育为思政课程育人着力点伟大的梦想的实践都需要高度的自律自强素质来支撑,在物质较为充裕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需要自律自强素质教育。

从一件小事的完成、到一句话的承诺遵守,从一句文明的语言到交通秩序的执行,社会的强大,公民素质的提升,民族的振兴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思政课程育人教育不仅有宏大理论的真理指导,有家国情怀的激发,还要有“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自强自律素质教育。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要顺利成长成才,就像幼苗需要精心培育,该培土时就要培土,该浇水时就要浇水,该施肥时就要施肥,该打药时就要打药,该整枝时就要整枝。

”二、思政课程情感教育的几点困境(一)大历史、大事件,大理论使学生觉得与自己的需求有距离思政课程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而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渴望自己的知识技能怎样融入社会谋求个人发展,渴求自我成长和进步。

一个讲述人类、国家和社会,一个思考自我,这里就存在老师所讲我所学有什么用的理解误差。

学生注重“显用”,就是我所学对自身能够直接产生用处的知识,比如工具性知识和技术性知识,这类知识偏重于记忆。

相反对“潜用”知识,就是对自身起到潜移默化作用,需要随着生活阅历不断增加而逐渐领悟的知识需求还不是那么强烈。

但是,所谓“潜用”知识恰恰指导“显用”知识,“显性”知识为谁用怎样用是需要“潜用”知识来指导的。

(二)教师“照本宣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照本宣科”是从理论到理论、空对空地照本宣科,只是完成告知的过程,抽象空洞地讲课,使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使课程单调无聊乏味。

“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实际”是历史事件的实际,是历史人物人生逻辑的实际,是世界发展的实际,是国家具体国情的实际,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中国革命中国建设的伟大民族实践凝结成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精神,理论来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于中華儿女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其是鲜活的、具体的、实际的。

如果思政教师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地讲问题,把理论讲的有情有理、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激情,给学生美感和启发、动力和压力,让学生不仅知道其一还要知道其二,打开学生看自我看社会看世界的视野,让学生通过所学有所思有所获,让学生兴奋行动参与,融入到历史沉浮历史搏击和历史奋斗的豪迈情怀,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和干瘪晦涩了。

(三)所学与所用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集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于一体的,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爱国教育、爱党和爱社会主义教育,学习中及学习后的学生总是产生这个问题:我学习的这些对于我有什么用这个问题。

这说明思政课程学习的过程从学习的内容到学习的形式都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没有让学生实实在在感受到学习后的收获,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学习的动力是感受到自己思想的启迪,思维的转变,技能的提升,能力的提升等实际的效果呈现和体现,如果思政课程一味的理论到理论,没有很好地与学生的需求结合,那么学生的学习目的性就不强,存在学习应付和泛泛,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思想提升、能力提升的过程,一定要与学生的需求相结合,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

三、思政课程情感教育的途径(一)思政课教师教师应该努力到“情以传道”“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情以传道”就是思政教师带着自己对历史的敬畏之情、中华儿女的奋斗之情、马克思主义的无私崇敬之情、对国家人民学生的热爱之情,对人类命运前途的关怀之情上思政课和做思想政治工作。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是为反对剥削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利益,追求公平正义的事业,马克思主义者是讲情怀的,思政课教师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讲出共产党人、共产主义事业与生俱来的博大情怀。

历史是人民书写的,情感通过对先烈、先辈、伟人、时代先锋们的伟大事迹讲述出来的,情感要通过一桩桩一件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自豪之情抒发出来的,情感从社会发展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中担当出来的。

讲理论通过具体的做人做事实例讲述出来,让塑人的过程变得丰富具体。

思政课教师要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意识,以“热爱讲台、敬畏讲台、站稳讲台”的情怀,通过精准授课,让真理性光芒照亮课堂。

(二)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相结合的高度让理论具体化知识理论内在的逻辑性要讲清楚,使学生知道实践为基础为来源的理论有继承性,理论的常青是因为人类实践活动是奔流不止,理论的抽象是因为总结提炼总结性强,同时后学习者没有亲身经历,是间接经验,如何使理论鲜活有生命力,就要把理论的来源背景来源过程讲清楚,以实践为根基的理论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保持住理论鲜活的生命力也需要把理论随着实践发展的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讲出来,形成理论体系的连贯性,看到伟大中国人民的实践而形成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增加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形成中国人民的伟大复兴要有中国人民结合中国国情探索自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集体意识。

(三)从国家社会个人相联系让理论实效化从学生角度讲述理论与他们成长成才之间的关系,启迪思想,唤醒情怀。

首先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出发。

思政课程的理论性对于刚进入大学学习的大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距离,产生国家人才培养与个人成长需求之间的距离,而培养青年家国情怀,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实践活动与民族复兴而紧密联系,所以,讲好中国故事,不要从民族讲起,从学生的思想需求困惑讲起,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讲起,将国家的故事与人物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交流式,学生问题需求调查等多种手段将学生成长故事与国家发展命运故事融合在一起,从民族发展中汲取成长力量。

其次,教师要做好导的教学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精炼教学内容,以问题式启发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匹配相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乐趣和收获感、成就感。

带领学生社会实践,增加了解社会的机会,开辟了解社会的途径。

思政教师从学生个体出发,带着求知求问去了解他们生活的社会国家和民族缩短国家和个人的距离。

(四)侧重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结果的展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完整细致深入的学习,单纯依靠思政有限的课堂学时是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的。

有效利用课堂,实现由思政教师讲,到引导学生学的转变。

抓住怎样学习,要学习什么,学习到什么。

思政教师列学生学习书单、建立小組学习任务开辟学习分享交流,把学习理解式、记忆式灌输学习转变为引导式、分享式,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