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的文化内涵
牌坊
种类
种类
按照形式划分
牌坊正反两面拱门之间有16条用大理石雕琢而成的龙柱,单条重量就达25吨,全部在门楼顶上用螺丝栓紧倒 挂,营造出凌空而下巧夺天工的气势。其规模之大,造型之雄伟,图案之华丽,石艺之精湛均为国内外所罕见, 因此享有中华第一牌坊的美誉。
顺峰山公园牌坊以钢筋混凝土框架为骨架,外表挂花岗石,主要为“黑青麻石”、“富贵红”两种岩石,挂 石总重量达3000吨。由于牌坊巨大,与国内三五层瓦面的牌坊不同,顺峰山公园牌坊的瓦面多达11层,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瓦面之多在国内也十分罕见。瓦面普遍采用皇家离宫别院常用的凹黄凸绿色半边琉璃龙华脊。瓦面之 间的挑用镂空的石头搭建,既能装饰又能平衡上下瓦面。
牌坊正面中间的拱洞上书“顺峰山公园”五个大字,北面则写着“顺峰揽胜”四个字。字幅两旁贴有
牌坊门神,门神两侧则为龙门花板,三个门洞上的花板都是左右对称的图案,其中有三狮戏球、九龙戏珠、 八仙八宝、松鹤延年以及形态各异的花鸟,牌坊上的花板无论大小都有雕饰,弧形门洞的两端都以青石鳌鱼头作 为点缀,古朴之中又显出祥和高贵。梁昆浩说,将中国古代龙凤图纹用于牌坊中的雕饰一般少见,顺峰山牌坊中 有如此多的龙凤雕刻,也属创新。
牌坊
中国传统建筑类型
01 由来
03 种类
目录
02 起源 04 著名建筑
05 南方
07 北京牌楼
目录
06 自贡 08 牌楼保护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
余秋雨《牌坊》意象的文化意蕴《牌坊》作为余秋雨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城镇的牌坊文化,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审视,呈现出了一种传统美学和精神价值观。
首先,牌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在中国古代,牌坊是用来纪念英烈或重要人物的建筑物,也是一种展示家族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牌坊的建筑风格和造型独特,通常由门楼,额枋和匾额组成,其装饰精美,寓意深远。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的描绘,展现了牌坊的庄重和雄伟,表现了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壮丽。
其次,牌坊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牌坊象征着家族承继和传统延续,是一种凝聚家族情感和尊重祖先的象征。
牌坊的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寓意深沉,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珍视和传承。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赞美,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珍视,呼吁人们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牌坊还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追求。
作为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牌坊在建筑、雕刻和装饰等方面都展现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和精湛工艺的表现。
在《牌坊》中,余秋雨通过对牌坊文化的描绘,表现了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
牌坊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象征,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自豪感。
总的来说,《牌坊》通过对牌坊文化的展现,表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尊重和珍视,传达了对古代中华文化的赞美和传承,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牌坊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余秋雨笔下呈现出了深厚的历史内涵、审美意义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一种鲜明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化符号。
通过《牌坊》,读者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魅力和历史积淀,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永恒价值。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古建牌坊,又称门楼、牌楼,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是追求庄重大气。
古建牌坊牌楼往往作为门户的象征,代表着家族的风范和家族荣誉,因此设计上注重突出门楼的庄重感。
通常它们都被设计成气势磅礴、雄伟壮观的外观,结构上宽阔高大,富有力量感。
整体风格以端庄、大方为主,使人一见之下便能感受到门楼主人的尊崇与威严。
其次,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是注重文化内涵的表达。
古建牌坊牌楼不仅是建筑物,更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承者。
因此,设计中要注重体现建筑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细节的雕刻或彩绘等方式,传达出文化的丰富和内涵的深厚。
例如,在牌楼的柱子上雕刻精美的花纹,可以代表着门楼主人的家族风格和文化背景,增加了建筑的艺术性和附加值。
古建牌坊牌楼设计理念的另一方面是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古建牌坊牌楼作为建筑,其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们要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融入到整体景观中。
因此,设计上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避免显得突兀和不自然。
例如,在设计上可以采用与周围景观相呼应的色彩和形状,使之与周围的建筑和景观相互映衬,增强了整体的美感和和谐度。
此外,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还包括注重功能的实现。
古建牌坊牌楼除了具有装饰和象征意义外,也要能够实现功能的需求。
例如,作为门户,牌楼要便于人们的进出,因此在设计上需要考虑交通的流线和人们的方便。
另外,牌楼还要具备一定的遮阴和保护作用,以保证里面的空间舒适和安全。
综上所述,古建牌坊牌楼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庄重大气、文化内涵表达、与环境协调和功能实现的方面。
通过这些设计理念的运用,古建牌坊牌楼可以成为一种令人赏心悦目的建筑形式,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展示丰富的历史文化。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及价值牌坊,又称“绰楔”“牌楼”,是一种集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特有建筑形式。
牌坊的起源可追溯到汉代“里坊”制度的坊门,其形制与古代的衡门、乌头门或棂星门有关。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253,汉代以后,旌表之风日盛,“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自南宋至元、明、清,牌坊的“法式”在不断完善,“凡有孝行节义,为乡里所推重者,据各地方申报,风宪官核实,奏闻即与旌表”,牌坊的内涵已完全被“旌表建坊”所取代,并被历朝赋予褒奖教育、追思纪念、美化装饰等诸多功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形制。
一、南阳古建筑牌坊概述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文化积淀厚重,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留下了众多设计精美的古建筑,其中的古建筑牌坊尤为珍贵。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建于清代,分左、中、右三座,呈“品”字状坐落于社旗山陕会馆大殿前月台上。
社旗山陕会馆石坊以雕刻精美闻名,三座牌坊以透雕为主,满饰满雕历史故事、神仙人物、珍禽瑞兽、花鸟植物、吉祥图案等,宣扬诚信、忠义,展示崇商、尊儒、崇文的理念,形成了利义兼重、崇德崇商的会馆文化;社旗火神庙木牌楼亦建于清代,是社旗火神庙的核心建筑,以形制独特、木雕技艺高超受到推崇,整座牌楼通过雕刻传统的吉祥图案敬奉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平安无灾;千古人龙石坊、汉昭烈皇帝三顾处石坊和三代遗才石坊均位于南阳卧龙岗,初建于明代或清初,以颂扬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为主题;内乡县衙的宣化坊和戒石坊为明代初建,重建于清代,雕刻简洁,主要表达宣讲教化和警示官吏的目的;邓州文庙石坊体现的是尊贤敬能、尊儒崇文;南召兴峰寺石坊和淅川香严寺石坊均为明代唐王府奉旨创建,朴素典雅,庄重大方,突出的是皇权。
二、南阳古建筑牌坊的文化内涵从“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可以看出,立“牌坊”并非只是用来遮风避雨,更重要的是通过牌坊的图案和简要的文字给人们树立道德楷模,旌表、褒奖先贤,警示、教化人们要忠君、孝悌、贞节、仁义,要讲气节,要行善积德等,在发挥道德教化的功能,同时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论牌坊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涵(下)
《论牌坊的文化意义以及内涵(下)》摘要:由于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褒奖功臣、良将、贤士、科甲俊才、节妇、孝子、善人、义士等,“学而优则仕”、“荣华富贵”、“青云直上”、“官运亨通”、“流芳百世”等等,这些在封建社会中人们所追求的人生理念,在牌坊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上接)11期第130页三、牌坊的社会功能1、是旌表褒奖功能。
由于立牌坊能让人“美名远扬”、“流芳百世”因此,常被用来旌表褒奖功臣、良将、贤士、科甲俊才、节妇、孝子、善人、义士等。
2、是道德教化功能。
牌坊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即是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一个象征性建筑符号,是封建道德礼教的物化。
3、是空间分界功能。
牌坊的树立,限定并收缩了空间,赋予了空间某种意义。
通过树立牌坊,将一个区域的空间划分为两个或几个部分,既划定了空间,又营造了气氛,使人们每经过一座牌坊,不论从心理上还是物理上都会有另一番感觉,仿佛感到是进人了一个新的区域,新的空间,从而达到了空间分界的目的。
4、是情感承载功能。
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不论哪一座牌坊,无一不蕴含和表达着人们的复杂情感,或缅怀,或表彰,或同情,或祝福,或敬仰,或崇拜,或颂扬,或仰慕,或哀悼,或引以为豪……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每一座牌坊都是人们某一种或几种特定情感的物化。
5、是纪念追思功能。
牌坊虽属“建筑”之列,但它又与碑有相通之处,可以用以记载已发生过的有关事情,可以刻载坊主的姓名、科第、官爵、立坊人的姓名、科第、官爵及立坊的时间等文字,还可以刻载坊主的业绩、功勋、所获荣誉恩宠及对坊主的旌表、颂扬、纪念等方面的文字,因此立牌坊犹如树碑一样,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对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或对先贤或先人的纪念和追思。
6、是炫耀标榜功能。
牌坊多立于人们往来必经之处和热闹繁华的大庭广众之地,牌坊既能刻载文字,又形态优美,备受人们注目,是用以炫耀标榜的最好载体。
牌楼上的图案寓意与内涵
牌楼上的图案寓意与内涵牌坊不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也很深刻。
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
例如牌坊上常有这些图案:龙凤:如果你看到哪个牌坊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
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还有"坊眼"。
比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
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并不是谁都可以立的。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
隆昌贞节牌坊简介
隆昌贞节牌坊简介
以下是对隆昌贞节牌坊的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
清朝时期,为了表彰那些坚守贞节的妇女,皇帝下令在各地建造贞节牌坊。
隆昌地区也有多座贞节牌坊,它们见证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建筑特点:
这些牌坊都是全石结构,由巨大的石块构成,给人一种庄重、坚固的感觉。
牌坊的顶部有精美的石雕斗拱,既美观又能承受重量。
横梁下有石雕人物和动物图案,技艺精湛,栩栩如生。
“圣旨”、“贞节”等字样刻在牌坊上,表明这是皇帝御赐的荣誉。
3. 文化意义:
这些贞节牌坊是封建社会对女性道德要求的一种体现。
被表彰的女性通常在年轻时失去了丈夫,她们守节不嫁,为家族带来荣誉。
通过建造贞节牌坊,清朝政府试图树立榜样,鼓励其他女性效仿,从而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秩序。
4. 现存状况:
目前,隆昌地区仅存两座完整的贞节牌坊,一座是之前提到的位于南关古镇的牌坊,另一座就是本文介绍的这座位于隆昌市的牌坊。
这些牌坊已经成为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政府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这些宝贵的古迹能够长久保存下去。
5. 旅游价值:
由于其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些贞节牌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许多游客对这些女性的坚守表示敬意,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当地政府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旅游项目,进一步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总之,隆昌的贞节牌坊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那个时代女性价值观的生动展示。
通过了解这些牌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历史和文化。
文化苦旅牌坊梗概100字
文化苦旅牌坊梗概100字
【引言】
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牌坊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人文精神。
文化苦旅牌坊,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座牌坊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始建于明朝,历经沧桑岁月,见证了历史的变迁。
【文化苦旅牌坊的建造过程和历史变迁】
文化苦旅牌坊,原名“忠义牌坊”,是为纪念明朝名将、潮州安抚使陈璘而建。
陈璘一生忠诚报国,英勇善战,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尊严立下了赫赫战功。
牌坊采用青石材质,雕刻精美,造型典雅。
在历史的长河中,牌坊历经多次修葺,依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和神韵。
【文化苦旅牌坊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文化苦旅牌坊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佳作,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牌坊上的浮雕、楹联、匾额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牌坊正面的匾额题字“文化苦旅”,寓意着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这片热土上经历的艰辛和奋斗。
楹联则概括了陈璘的一生功绩,彰显了忠勇精神。
【文化苦旅牌坊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在今天这个时代,文化苦旅牌坊依然具有深刻的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始终铭记历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牌坊所蕴含的忠诚、勇敢、担当等品质,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民族精神。
通过弘扬文化苦旅牌坊所代表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结论】
文化苦旅牌坊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
徽州牌坊——徽州古建五大特色之一
徽州牌坊——徽州古建五大特色之一作为中国古建筑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徽州古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建筑风格、独特的建筑特色而备受世人瞩目。
其中,徽州牌坊作为徽州古建筑五大特色之一,以其高大雄伟、工艺精湛、艺术价值的特点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景观之一。
下面,本文将从一名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对徽州牌坊进行展开,从制作流程、设计特点、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制作流程徽州牌坊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选材、浇铸、雕刻、装饰四个阶段。
首先是选材阶段,因为徽州牌坊需要雕刻精美的图案,在这一阶段必须选择质地坚硬、质量上乘的花岗岩或大理石等石料。
选定材质后,就进入了浇铸阶段,采用铸造工艺将石料浇铸成坊体,然后再用铁环压制紧固。
接下来是雕刻阶段,徽州牌坊的雕刻分为文字和图案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祝福寿禧、纪念事迹、告往等文字内容;后者则主要由与生活、农耕、习俗等有关的图案构成。
雕刻完成后,再进行装饰阶段,采用彩画、贴花等形式进行色彩和纹饰的加工,使徽州牌坊的造型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装饰之美。
二、设计特点徽州牌坊的设计特点是尊重传统文化,融入人文景观,突出其礼制宗教特点。
徽州牌坊多以石制或木制为主,外部造型以柱廊为主,内部有门洞和闸室,两侧立有石柱、石雕等装饰物,外部覆盖瓦屋顶,形态古朴。
整个建筑的色彩、图案、文字等细节基本符合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要求,尤其是在雕刻及装饰方面的精益求精,突显了浓郁的民族文化特点。
三、文化内涵徽州牌坊作为古代的建筑文化遗产,其蕴涵的文化内涵也是不容忽视的。
徽州牌坊展现了徽商文化的风采,徽州牌坊的多样性和特殊性,又反映出徽州古代的高度文化创造和艺术表现。
其意义不仅仅仅在于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它所代表的内在含义。
徽州牌坊,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体现。
徽州牌坊至今仍被用于文化礼仪场所,包括祭祖、悼念、追悼等,已经成为无形的精神纽带,代表了人们对历史文化、民族传统的珍视和尊重。
总之,徽州牌坊在古代文化、建筑艺术、民族风貌三方面都有着独特而珍贵的价值。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牌坊的起源牌坊是古代官方的称呼,我们老百姓俗称它为牌楼。
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察分析,牌坊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衡门是什么呢?当时是以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存在的,旧称“衡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牌坊的老祖宗。
其实牌坊与牌楼是有显著区别的,牌坊没有“楼”的构造,即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它有更大的烘托气氛。
但是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牌坊在古时候其实就是一个门的称谓,但是到什么时候确定它为牌坊的呢,这要从唐代说起。
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唐代称为“坊”。
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后来因为门没有太大的作用,所以就只剩下现在这种形式,于是老百姓逐渐地称这种坊门为牌坊。
牌坊的种类从建筑样式和风格上分,牌坊大体分南、北两大派。
南派牌坊秀丽精巧,尤其是徽式、苏式、桂式牌楼,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则受京城皇族影响,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如果按材质分,牌坊分为四大类:石坊、砖坊、木坊、水泥坊;如果按名称分有功德牌坊、忠正牌坊、功名牌坊、官宦名门牌坊、孝子牌坊、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百岁寿庆牌坊、历史纪念牌坊、学宫书院牌坊、文庙武庙牌坊、衙署府第牌坊、地名牌坊、会馆商肆牌坊、陵墓祠庙牌坊、寺庙牌坊、名胜古迹牌坊等。
这些牌坊主要起着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
隆昌北关石牌坊介绍
隆昌北关石牌坊介绍
隆昌北关石牌坊位于中国四川省南充市隆昌县城北入口处,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质牌坊建筑。
以下是对隆昌北关石牌坊的简要介绍:
1.建筑风格:隆昌北关石牌坊是一座典型的中式建筑,采用传统
的石构造,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特色。
2.建造年代:隆昌北关石牌坊的建造年代尚无确切记载,但根据
研究推测,可能可以追溯到明代或清代。
3.牌坊结构:隆昌北关石牌坊由坊额、柱、梁和顶组成,整体呈
现出庄重稳定的建筑风格。
牌坊上方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
文字,反映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4.文化意义:作为一座历史建筑,隆昌北关石牌坊承载着丰富的
文化意义。
它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人们对历史文明
和传统价值观的追溯和传承。
5.旅游价值:隆昌北关石牌坊作为一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石牌坊的雄伟建筑
风格,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氛围。
总之,隆昌北关石牌坊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石质牌坊建筑,代表着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特色。
它不仅是隆昌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
牌坊祠堂塔两千年平民历史和信仰
牌坊祠堂塔两千年平民历史和信仰汇报人:日期:CATALOGUE 目录•牌坊、祠堂、塔的起源与演变•牌坊、祠堂、塔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牌坊、祠堂、塔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与意义•牌坊、祠堂、塔在现代社会的保护与传承•牌坊、祠堂、塔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牌坊、祠堂、塔的起源与演变01牌坊的起源与演变牌坊起源于汉代,最初是用来标明地方界线的标志物。
汉代起源唐代发展宋代巅峰明清普及唐代时期,牌坊开始发展成为具有纪念和标识功能的建筑。
宋代时期,牌坊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达到了高峰,成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形式。
明清时期,牌坊逐渐普及到各个阶层,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祠堂的起源与演变祠堂最早起源于汉代,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场所。
汉代起源唐代时期,祠堂开始发展成为具有家族凝聚力和文化传承功能的建筑。
唐代发展宋代时期,祠堂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达到了高峰,成为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建筑形式。
宋代巅峰明清时期,祠堂逐渐普及到各个地区和阶层,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明清普及塔最早起源于印度,是用来供奉佛像或舍利等神圣物品的建筑。
印度起源汉代时期,塔传入中国,并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
汉代传入中国唐代时期,塔开始发展成为具有独特中国风格的建筑形式。
唐代发展明清时期,塔逐渐普及到各个地区和阶层,成为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
明清普及塔的起源与演变牌坊、祠堂、塔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02牌坊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牌坊的建筑特点以石材为主,结构简单,造型庄重多为单立柱,横梁支撑,呈现一种对称美感牌坊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雕刻精美,题词饱含敬意和纪念意义牌坊的文化内涵表彰功德,纪念先贤,体现社会价值观传递道德规范,教化公众,维系社会秩序表达敬仰和纪念之情,强化家族荣誉感和归属感牌坊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祠堂的建筑特点以木结构为主,注重细节装饰,展现华丽外观布局严谨,中轴对称,体现庄重氛围祠堂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雕刻、彩绘、匾额等装饰元素丰富,充满艺术价值祠堂的文化内涵崇宗祭祖,体现家族血缘关系和传承意识祠堂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祠堂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凝聚族人,加强家族认同感和团结精神传承家风和家族文化,彰显家族荣耀和地位塔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02以砖石或木材为主,造型独特,层次分明03多层结构,形态各异,有稳定的台基和塔身1塔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23雕刻、彩绘等装饰手法丰富,塔顶置有宝刹或塔刹塔的文化内涵供奉佛像或舍利子,为佛教信仰的象征物塔的建筑特点与文化内涵体现古代风水意识和宇宙观念,作为镇邪避邪之用成为地标性建筑,寓意吉祥如意和祈福之意牌坊、祠堂、塔在古代社会中的功能与意义03牌坊常被用来表彰有突出贡献或品行高尚的人,以树立社会榜样。
城南胜迹牌坊介绍
城南胜迹牌坊介绍城南胜迹牌坊介绍一、牌坊的历史背景牌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古代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南胜迹牌坊作为其中一座具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
二、建筑风格与设计城南胜迹牌坊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著名。
牌坊以乌台、规制、额枋和装饰等元素构成,巧妙地结合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审美理念。
其外墙采用彩画进行装饰,色彩鲜艳夺目,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牌坊正中央居高临下,形象豪气,犹如一座君临天下的宫殿。
三、文化意义与象征城南胜迹牌坊所承载的文化意义不容忽视。
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底蕴,代表着乡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牌坊上所刻的文字,记录着历史的变迁和人民的奋斗历程,使人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
四、保护与传承城南胜迹牌坊作为一座重要的文化遗产,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至关重要。
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牌坊进行必要的修缮和维护,防止其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
同时,加大对牌坊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瑰丽的建筑,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五、展望未来城南胜迹牌坊的价值和意义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凸显。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城市历史的见证。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着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欣赏并感受牌坊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让这座牌坊继续闪耀着独特的魅力。
综上所述,城南胜迹牌坊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瞩目。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保护和传承工作中,让城南胜迹牌坊为我们的后代留下永久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将永远是我们民族自豪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座城南胜迹牌坊继续闪耀着独特的文化光芒,为我们的城市增添魅力与活力。
严州古城牌坊介绍
严州古城牌坊介绍严州古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梅城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其牌坊作为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也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介绍严州古城的牌坊。
一、严州古城牌坊的历史背景严州古城是中国浙江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曾是古代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严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而严州古城的牌坊,则是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见证之一。
严州古城的牌坊是由当时的官方或民间出资建造的,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据记载,明朝时期,为了纪念那些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将士,严州官方开始建造牌坊,并逐渐形成了规模。
清朝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严州古城的牌坊数量逐渐增多,建造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严州古城牌坊的类型和特点严州古城的牌坊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官方的纪念性牌坊,另一种是民间的节孝牌坊。
其中,纪念性牌坊主要以纪念历史人物、事件或功德为主,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而节孝牌坊则以表彰当地的节孝妇女为主,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和教化意义。
严州古城的牌坊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其建造工艺精湛,雕刻精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次,牌坊上的题刻内容丰富多样,涉及历史、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最后,牌坊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具有很高的历史见证价值。
三、严州古城牌坊的文化内涵严州古城的牌坊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首先,牌坊是古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城市建设的理念和风格。
其次,牌坊上的题刻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的重要资料。
此外,牌坊还是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严州古城牌坊的保护价值严州古城的牌坊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首先,牌坊是这座古城历史文化的见证之一,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解读中国古牌坊
解读中国古牌坊牌坊又称牌楼,古名绰楔,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门洞式建筑。
千百年来,牌坊繁衍发展,不仅遍及华夏城乡,而且还远涉重洋,屹立于异国他乡的许多地方,被视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标识。
牌坊的起源和发展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牌坊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考察分析,牌坊是在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这种结构、形制最简单的原始的门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来的,这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名为“衡门”。
《汉书·玄成传》云:“衡门,横一木于门上,贫者之居也。
”就其结构来讲,“衡门”无疑已具备构成牌坊的基本要素,堪称牌坊的原始雏形。
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古代典籍中有关“衡门”的最早记载是《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大抵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由此可以推断,“衡门”至迟在春秋中叶即已出现。
这是牌坊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牌坊孕育产生的胚胎期。
从春秋战国至唐代,我国城市都采用里坊制,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块方形居民区,这些居民区,在隋代称为“里”,唐代称为“坊”。
里坊是居民居住区的基本单位,“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设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这种坊门起先只是像“衡门”那样由两根立柱架一根横木,柱侧安装可开合的门扇而构成的。
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繁荣,人们对坊门的建造也讲究起来,将产生于上古时代、这时已演化得形制赫然华贵的华表柱移植到了坊门上来,出现了由两根高过门顶的高大华表柱中间连一至两根横梁及门扇组合成一种新式样的门,称为“乌头门”(图)。
宋以后,乌头门这名称日渐少用,而被“棂星门”这一称呼取代。
棂星门是祭祀灵星的祠庙的有窗棂的门,因其形制一般都采用当时最为庄重、威严、气派的乌头门,久而久之就成了乌头门的代称。
棂星门既是牌坊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又作为牌坊的一个血缘分支保存延续下来,自宋代以来,一般被用于文庙、道观、陵墓等庄重场合的正门。
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
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石雕牌坊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瑰宝,拥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从其形式、内容以及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呈现出了浓郁的历史和文化烙印。
本文旨在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出发,解说石雕牌坊的历史意义,并对其中的流程进行展开说明,从而深入探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1. 石雕牌坊的历史渊源石雕牌坊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随着历史的演进,石雕牌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展,成为表示尊荣、纪念碑、表彰功绩、祭祀神明等方面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石雕牌坊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建筑艺术品,对于丰富我国建筑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民族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 石雕牌坊的流程在建造一座石雕牌坊的过程中,需要经历许多流程,涉及到石料开采、设计、雕刻等多个环节,下面我们逐一解释。
2.1 石块开采首先是石块的开采。
一般来说,石块是从山体或河床中开采而来,根据石雕牌坊的具体规模、要求和环境等因素,还需要确定石块的大小、形状、纹理等等。
2.2 设计在石块开采之后,需要对石雕牌坊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
这一阶段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整体形式、特定图案和雕刻细节等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时要遵循古代传统气息,注重典雅、大气、典型、有深度的艺术效果。
2.3 裁切在确定好雕刻设计方案之后,需要将石块做出最初的剪裁。
剪裁需要考虑到具体的尺寸、形状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匹配度。
2.4 雕刻经过裁切处理后,需要进行雕刻。
这一环节涉及到的技术非常复杂,雕刻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手艺和经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雕刻,石雕牌坊最终呈现出优美的形态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3. 石雕牌坊的文化内涵石雕牌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非常丰富。
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古代的礼仪文化,还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石雕牌坊具有以下几点鲜明的文化内涵:3.1 礼仪文化作为传统建筑文化中的代表,石雕牌坊所凸显的礼仪文化是其最根本的文化内涵之一。
徽州区岩寺镇9座牌坊介绍
徽州区岩寺镇9座牌坊介绍引言概述:徽州区岩寺镇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下辖的一个镇,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遗迹而闻名。
其中,岩寺镇的9座牌坊是该地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牌坊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正文内容:1. 第一座牌坊:岩寺镇牌坊1.1 历史背景:岩寺镇牌坊建于明代,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2 建筑风格:该牌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构造而闻名。
1.3 文化内涵:岩寺镇牌坊代表了徽派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徽州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2. 第二座牌坊:文昌阁牌坊2.1 历史背景:文昌阁牌坊建于清代,是为了纪念文昌帝君而建造的。
2.2 建筑风格:该牌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其独特的屋顶和雕刻而著名。
2.3 文化内涵:文昌阁牌坊是岩寺镇的重要文化遗产,代表了崇尚学问和教育的精神。
3. 第三座牌坊:兴隆门牌坊3.1 历史背景:兴隆门牌坊建于明代,是岩寺镇的北门。
3.2 建筑风格:该牌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其壮观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
3.3 文化内涵:兴隆门牌坊象征着岩寺镇的繁荣和发展,是该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4. 第四座牌坊:梅园牌坊4.1 历史背景:梅园牌坊建于明代,是岩寺镇的南门。
4.2 建筑风格:该牌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构造而著名。
4.3 文化内涵:梅园牌坊代表了岩寺镇的园林文化,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美好的寓意。
5. 第五座牌坊:义庄牌坊5.1 历史背景:义庄牌坊建于清代,是为了纪念义庄而建造的。
5.2 建筑风格:该牌坊采用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以其庄重的气势和精美的雕刻而著名。
5.3 文化内涵:义庄牌坊是岩寺镇的重要历史遗迹,代表了徽州地区的传统美德和社群精神。
总结:岩寺镇的9座牌坊是该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代表了徽派建筑风格的精髓,同时承载着岩寺镇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牌坊不仅是岩寺镇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了解徽派文化和徽州地区历史的重要窗口。
17.徽州古牌坊
分
类
• 功德牌坊
• 贞洁道德牌坊
(为某人记功颂德) (多表彰节妇烈标志类
(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
(多立于村镇入口和街上,分割空间)
分
布
1、安徽省的歙县县城
(许国牌坊)
2、歙县樘樾牌坊群
(鲍灿孝行坊等)
许国牌坊
鲍 象 贤 尚 书 坊
鲍 灿 孝 行 坊
旌表孝行 赠兵部右侍郎鲍灿
鲍逢昌孝子坊
天鉴精诚 人钦真孝
慈孝里坊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秀江南第一 乡 --------乾隆御笔
鲍文龄妻汪氏 节孝坊
鲍文渊妻节孝坊
旌表故民诰赠朝议大夫鲍文 渊之继妻诰封恭人吴氏节孝
乐 善 好 施 坊
芳旌 同表 子诰 即授 用通 员奉 外大 郎夫 鲍议 均叙 盐 运 使 司 鲍 漱
分 文 化布 内涵
二、意义深刻 文化大革命,对那些已经风烛残年的牌坊们,又是一次致 命的浩劫。除去一些偏远地区,很多明清建立的牌坊又被 毁坏。
牌坊和牌楼,这些记载着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丰碑,不能
再被那些狭隘的而又无知的思想下,再被从躯体和精神上 被摧残了。歌颂美德,褒奖善心的优良传统,再也不能被 那些戴着自由民主的冠冕堂皇帽子的人肆意玩弄了,让我 们继续看着这些历史的丰碑,反思自己的品行,做一个精 神高尚,严于律己的中国人吧。
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
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不仅置于郊坛、孔庙,以及用 于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和主要街道的
起点、交叉口、桥梁等处,景观性也很强,起到点题、框
景、借景等效果。另外一种说法是,就结构而言,牌坊的 原始雏形名为“衡门”,是一种由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构 成的最简单最原始的门。
建牌坊倡议书
建牌坊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在这里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讨论建立一座牌坊的倡议。
牌坊作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建筑形式,承载着历史记忆、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
通过建立一座牌坊,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园区品质。
一、牌坊的文化内涵牌坊是中国古代一种以建木石,并立于道旁的形制,主要用于纪念人物、事迹以及表达吉祥如意的建筑物。
牌坊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雕刻内容,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牌坊上刻有的文字和图案,记录了历史的变迁,传承了有关故事和价值观念。
建立一座牌坊,不仅能够彰显企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还能够让员工和客户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公司的价值观念。
二、牌坊的企业形象一座牌坊不仅能够代表一个企业,还能够成为一个企业的象征。
牌坊作为一个独特的建筑形式,能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巧妙地设计和选址,我们可以将牌坊打造成为一个独特的景点,吸引游客和媒体的关注,达到宣传企业的目的。
此外,牌坊还能够展现企业的风采和实力,给人一种稳健、庄重的印象,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三、牌坊的园区品质建立一座牌坊,不仅能够提升企业形象,还能够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
牌坊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形式,能够与园区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增添园区的文化氛围。
通过选取合适的位置和材料,我们可以打造一个高雅、美观的牌坊,使得园区更加有特色。
同时,牌坊还能够形成一个视觉焦点,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升园区的整体品质和形象。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们强烈倡议在我们的园区建立一座牌坊。
通过建立一座牌坊,我们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树立企业形象,提升园区品质。
希望大家能够支持我们的倡议,共同努力,使得我们的园区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最后,谢谢大家!发起人:XXX日期:20XX年XX月XX日。
牌坊的文化内涵
牌坊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置于郊坛、孔庙,以及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
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念碑,它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
”四川境内保留的牌坊绝大多数都为石质,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独具魅力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是最初吸引任大跃拍摄的原因。
但很快,他就沉迷于牌坊背后的故事和那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以后,牌坊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甚至比屯兵堡垒、比官府衙门、比缴粮纳税,更加确切的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实际控制,因为它体现的是对中央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接受及文化认同,更加能体现地方对中央的臣服。
牌坊的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中国政治体系早熟并迅速进入大一统时代。
一个地域跨度如此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没有建立数目字管理的基础上长期维持它的统一,在一些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解释里,处在中间维系庞大帝国中央和基层联系的单薄力量,就是道德教条和儒教意识形态理论。
遍布于各地的牌坊,即是普通民众向这种道德体系和意识形态理论皈依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牌坊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种装饰符号和模式语言,也承载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蕴涵着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滥觞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登峰造极,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被极广泛地用于旌表功德标榜荣耀,置于郊坛、孔庙,以及宫殿、庙宇、陵墓、祠堂、衙署和园林前。
作为一种独特的纪念碑,它不仅建筑结构自成一格,别具风采,而且集雕刻、绘画、匾联文辞和书法等多种艺术于一身。
“每一座石牌坊都是一件石雕工艺品。
”四川境内保留的牌坊绝大多数都为石质,中国传统的石雕技法圆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平浮雕、阴线刻等,在石牌坊的雕刻中都广为应用。
独具魅力的造型和精美的雕刻是最初吸引任大跃拍摄的原因。
但很快,他就沉迷于牌坊背后的故事和那独特的文化精神。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宋代以后,牌坊不是一个简单的纪念碑,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甚至比屯兵堡垒、比官府衙门、比缴粮纳税,更加确切的体现了中央对地方基层的实际控制,因为它体现的是对中央主流意识形态的心理接受及文化认同,更加能体现地方对中央的臣服。
牌坊的建造意图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功德牌坊,为某人记功记德;二是贞洁道德牌坊,多表彰节妇烈女;三类是标志科举成就的,多为家族牌坊,为光宗耀祖之用;四类为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作为空间段落的分隔之用。
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原因,中国政治体系早熟并迅速进入大一统时代。
一个地域跨度如此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在没有建立数目字管理的基础上长期维持它的统一,在一些西方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解释里,处在中间维系庞大帝国中央和基层联系的单薄力量,就是道德教条和儒教意识形态理论。
遍布于各地的牌坊,即是普通民众向这种道德体系和意识形态理论皈依的标志。
节烈女子对爱情忠贞刚烈一片痴肠、伟男儿功业彪炳拓土开疆、慈爱母亲含辛茹苦照顾教育孩子长大成才、老师苦心教授学生桃李芬芳……细细读来,每一处牌坊都是一篇曲折回环的故事,都是一唱三叹余韵悠悠的乐章。
“512”汶川大地震,使得四川境内地面文物遭受巨大破坏。
提及这次灾难,任大跃忧心忡忡,担心着不知道有多少他拍摄过的牌坊被毁于地震,它们都是唯-的、不可替代的更不可复制的。
面对一幅幅过往拍下的牌坊照片,他黯然神伤。
牌坊不只是起着一个点缀装饰的作用,其中蕴涵的文化内涵也很深刻。
中国的古人立牌坊是一件极其隆重的事,每一座牌坊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而这些内涵和象征,主要是通过牌坊上雕刻彩绘的各种图案花纹,用隐喻手法表现出来的。
例如牌坊上常有这些图案:龙凤:如果你看到哪个牌坊上刻有龙凤,那一定与皇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为龙乃百兽之尊,是封建社会中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的象征;凤乃百鸟之首,封建社会中常用来作为高贵的皇后的象征。
蝙蝠:因"蝠"字与"福"字谐音,因而成为好运气和幸福的象征,人们常常以五只蝙蝠组成图案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长寿、健康、富裕、平安、人丁兴旺及子孙满堂等五种天赐之福。
鹿:与"禄"字谐音,常被用作牌坊雕绘的图案,以象征升官晋爵、高官厚禄。
鱼:与"余"谐音,常与水塘、荷莲一起组成图案被雕绘在牌坊上,以象征金玉(鱼)满堂或连(莲)年有余;同时,鲤鱼跳龙门又是读书人金榜题名、荣登仕途的代名词,因此,鲤鱼腾浪也常被用于雕绘牌坊的图案,以象征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松、鹤、龟、麒麟、荷花、荷叶、牡丹、如意等具有象征意义的动物、花卉和器物也常被刻绘在牌坊上,表达长寿、幸福、健康、吉祥、如意等丰富内涵。
除了这些动植物的图案外,牌坊最大的特色还有"坊眼"。
比如北京中山公园进口出的牌坊,上面就有郭沫若题写的"保卫和平"四个字,为的就是表明这座牌坊的建造对象和建造原因,否则就失去了建造的意义和价值。
另外还会在牌坊上注明牌坊是为谁建的、为什么事建的、由谁建的和什么时候建的等内容,有的还会题写对联。
这些文字,可都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的人生理念及封建礼教、传统道德观念的集中表现。
但是,在等级制度森严的过去,立牌坊是一件极为隆重的事,并不是谁都可以立的。
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
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即使允许建造,建造什么规格的牌坊,也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如只有帝王神庙、陵寝才可用"六柱五间十一楼",一般臣民最多只能建"四柱三间七楼";但孔庙的"万古长春"坊仅是一个破例,因为人家可是"孔圣人"。
所以在当时来说,如果一个人能获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那对这个人、这个家族乃至这个地方来说,都是一种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殊荣。
从牌坊看中华文化的趋同性牌坊本身并不表义,仅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虽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木牌坊、石牌坊、砖(琉璃)牌坊(用砖砌成凯旋门的形式,再在其外表用琉璃贴出柱、梁、斗拱、檐口等组成的牌楼形状)的区别,又因大小的不同而分两柱、四柱、六柱等三种,还因形式不同而分为起楼(有屋檐)、不起楼(无屋檐);有冲天柱(柱状如华表,高出檐顶)或无冲天柱等等,但做法上均有一定的格式,可按一定的规则,例如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所以一提到牌坊,就可以大致想到其形状,而不象西方的纪念碑追求各自不同的个性,我们通过牌楼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趋同性,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别。
牌坊--坊巷的门牌自从改为坊巷制以后,坊的围墙取消了,坊,仅仅是一种行政区划,能够体现坊的只有坊的标志牌坊而已,牌坊与坊似乎已成为一体,所以乾脆把牌坊称作坊,我们在看史料时首先要辨明这“坊”是聚居区还是牌坊。
例如浙江《镇海县志》载:嘉定八年(1215),代理知县戴栩“始立门牌,各以坊市旧事”建了通利坊、永安坊、景福坊、荣贵坊、淑孝坊、富德坊、亨济坊、柔远坊、栖凤坊、孝行坊、和丰坊、保定坊、善庆坊、上安坊、清宴坊、洪化坊、仙桂坊、神秀坊、宝山坊;从该县志的附图--宝庆县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9个坊均是按编民的老规矩建立的行政区划的名称,是坊巷制而不是里坊制,其中有通利坊等等4个坊用牌坊作为标志,还有五个坊未设牌坊,仅是地域的位置,从图2看来,这五个坊均位于城市的边缘。
图中还有引铺、西KE(石旁加可)、利涉道三座牌坊,从坊名上看与其他作为坊名的牌坊不同,未加坊字,这三座坊是作为道口、水闸等的标志物,可见,此时的牌坊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标志建筑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了。
牌坊--商业的标志牌坊作为坊门的演变物,自然也保存了坊门的旌表功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明清两代旌表成为牌坊的主要功能,所以有人把牌坊称为中国所特有的个人纪念碑。
明朝的牌坊,以科举(状元、进士……)和高官(尚书、御史……)牌坊为多;(左图,安徽歙县1584年示建的明代大学士许国石坊)清朝则以贞节孝义牌坊为多(右图,四川的一座节孝坊)。
据《吴县(今苏州)志》载,明时吴县境**有牌坊123座,其中科举高官的占99座;清时牌坊113座,其中节孝坊有力7座。
再如前面提到的镇海县,明时50座牌坊中,高官、科举的占34座;清时49座牌坊中除孝子、乐善好施两座牌坊外,其余47座全被贞女节妇占去了。
每一座贞节牌坊,都记载着一段悲惨的反人性的历史,对妇女压迫的程度与贞节牌坊的数量是成正比的。
明清两代“个人纪念碑”泛滥,可能与旌表政策放宽有关。
据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旌门法式中所述:“旌门之式,旧最繁重……皆官为建造也,今制应旌表者官给银三十两,听其家自建。
”由于官府所费不多,自然可以放宽审批,于是中了科举和做了大官的人,自有巴结者张罗,为其树坊,而家族人等,也愿抬出个把孝子节妇以为门第增光,一时竟纷纷立坊,成为时尚。
也有对这种立坊之事不以为然者,如范正平不愿接受地方官为他家树立“忠直牌坊”,他说:“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
”总之,这种“个人纪念碑”往往几代人后即无人照管而自然损坏了;象安徽歙县棠越村的七座贞节石牌坊那样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很难得的,木牌坊毁于战火自不必说,即使是石牌坊有时也难逃厄运,如《灵宝县志》光绪二年(1876)刊本就有这样的记载:“旧有牌坊八十座,因流寇陷城,欲于潼关筑坚城,利用牌坊之石巨而近,遂拆运以去仅余三耳。
”又如兴城县城内大街上有两座为守边大将树的石牌坊,其中一座在文革中被拆毁了。
牌坊--公共建筑序列的组成部份牌坊不仅具有标志和旌表作用,还是构成建筑空间,加强公共建筑群体序列和轴线作用的建筑处理手段,由于牌坊本身能使视线穿透,所以用它来围合的空间较之中国建筑习用的用围墙和建筑来围合的封闭的庭院来得通透、开朗和活泼,所以自从有了牌坊这种建筑类型后,在学宫庙宇等前面,往往都用牌坊来组成一个学前庙前广场。
中国建筑十分重视空间序列,往往用中轴线将一幢幢建筑和一个个庭院串连起来,使人在沿着轴线绕过一幢幢建筑后,体会到建筑群体的恢宏,但这种在头脑中形成的虚轴线往往不易体会,所以一般人只有登上景山才能体会到从正阳门经故宫、景山直到地安门钟鼓楼这条轴线的宏伟气势。
相反,西方建筑的轴线是实在的,是由两旁建筑所限定,使视线只能沿着一定的方向看过去,所以轴线和视线是一致的,易于理解的,尽管不易产生那样宏伟的气势却具有直观性。
牌坊出现以后就使中国的建筑序列增加了可理解性,因为牌坊是可容视线穿透的,将牌坊组合到建筑序列中或建筑序列的端点,均有增强序列效果的作用。
例如北京昌平的明长陵有长达七公里的神道,一座六柱五间的巨型石牌坊作为神道的起点,人们在未进入神道之前,就透过牌坊看到了远远的明楼和宝顶,这样长的轴线一下子就被收入眼底,设想如将石牌坊换成一座山门,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效果。
所以明清以来,在陵墓、庙宇、学宫、社坛、苑囿等等公共建筑中,用牌坊来增强空间的艺术效果是很常用的手法,而且保存至今的也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