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的十年轮回

合集下载

李开复:走一条人迹更少的路_名人故事

李开复:走一条人迹更少的路_名人故事

李开复:走一条人迹更少的路2009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博士宣布辞去谷歌职务,自己建立“创新工场”。

新闻发布会上,李开复用他最喜欢的一首诗回答了诸多记者的提问:“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路/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罗伯特·弗罗斯的诗《未选择的路》)选择一条人迹更少的路前行,这也许是李开复博士一贯的做法吧!1979年,李开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律专业学习。

哥伦比亚大学是一所文科性质的院校,它的法律专业排名位于美国前三名。

从本科一直读到法学博士,毕业后做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法官、参议员等等,衣食无忧,这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

但是踏上这条光明大道的李开复选择了中途改道。

他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法律,打不起精神来,他惟一可以选择的只是在教室里睡觉还是在宿舍里睡觉而已。

这样睡了一年之后,大学二年级,他决定中途易辙—转到该校新建立的、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

那时候没有像软件工程师这样的职业,他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能干什么,但是他只知道,如果一辈子做一个不喜欢的工作,该多无聊,多沮丧啊!他不要那样的工作。

于是,他毅然地选择了与计算机打交道。

谁也没想到,他一进入计算机领域,竟然如鱼得水。

往往别人还在苦思冥想如何写出程序时,早已写完程序的他已经无所事事地躲在一边了。

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一不留神,他就拿下了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学位。

他开发的“语音识别系统”还获得了《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创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

2000年他升任微软全球副总裁,成为微软高层里职位最高的华人。

在外人看来,能进微软已经不容易了,能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这下,李开复应该老实待着了吧!不料,2006年,他又一次放弃了多数人要走的道路。

辞去微软一切职务,毛遂自荐,闪电加盟Google,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近日,知名科技大佬李开复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从患癌到肿瘤消失的经历,并总结了四大感悟。

这份真诚而震撼的文章引起了广泛关注,让人们对生命、健康、和幸福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李开复是如何从自己的病痛中得到启发,收获感悟的吧。

1. 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在文章中,李开复提到他本人患上了胃肠间质瘤肿瘤,这是一种比较罕见但也比较难治疗的癌症。

面对这种疾病的威胁,李开复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他写道:“疾病无情地提醒我,每一个清晨醒来,每一次与家人朋友的相聚,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都是那么的宝贵。

”通过这段话,我们不禁也会想起自己的生命。

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是否也常常忽略了生命的宝贵?是不是经常把时间花在了无谓的争执和怨恨之上?李开复的故事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一切,因为生命真的是太宝贵了。

2. 对人生的重新审视面对癌症的威胁,李开复不免会对自己的人生做出重新的审视。

他写道:“我开始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观和目标。

我明白了,忙碌不是目标,这是一种状态;领袖不是目标,这是一种职业。

我们所坚守的多么重要的事情,到最后都不如家人的抚慰和朋友的陪伴。

”这段话让人深思。

在追逐成功和荣誉的路上,我们是否也曾迷失了自己?是不是忽略了身边亲人朋友的陪伴和关怀?李开复的感悟教会了我们,不管多么成功,在最珍贵的还是家人和朋友。

3. 理性与乐观的态度面对重病,很多人往往会感到悲观和绝望,但李开复却选择了理性和乐观的态度。

他写道:“我尽量以从容的心态面对疾病,这并不是因为我不害怕,而是因为我坚信科学和医学的力量。

”这样的态度无疑给了他更多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疾病,也让他更有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并不会面对如此严峻的疾病,但是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理性和乐观的态度也同样重要。

正是这样的态度,让我们有了战胜一切的勇气。

4. 对未来更多的思考面对生命的重痛,李开复也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李开复是中国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在2013年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并接受了一系列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他的肿瘤奇迹般地消失了。

这个经历让他对生活有了深刻的体会,以下是他在这个过程中得出的四个重要感悟。

他感慨自己再次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癌症是一种常常被视为绝症的疾病,而他的奇迹般康复让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了生命的可贵。

他明白了生命是如此脆弱,世界上任何一个东西都不能保证我们的生命长久,因此我们必须好好珍惜每一天的生活,以及我们所爱的人。

他感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的支持。

在病痛的折磨下,他感受到了他们的陪伴和关心,这让他的心更加温暖。

他深深体会到了一个人真正的财富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是在于人际关系和情感的联系。

他意识到只有将自己的关爱和关心传递给别人,才能真正获得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他认识到了生活的真正目的。

在疾病的折磨下,他反思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他意识到金钱、名誉和地位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和满足感,而是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他决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对他有意义的事情上,例如帮助他人和对社会做出贡献。

他体会到了生活的无常和变化。

在治疗期间,他的肿瘤消失得如此迅速,这令他深深感叹生活的不可预测性。

他深知一切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他决心珍惜每一刻,不再为过去的错误和失败纠结,也不再过度担心未来的不确定性。

他要享受当下,尽力去创造美好的回忆和经历。

李开复的经历给予了他许多深刻的感悟,这些感悟不仅对他个人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每一个人都值得思考和借鉴。

无论我们面临怎样的困境和挑战,都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珍惜每一个生命的瞬间,关爱他人,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过上充实和满足的生活。

李开复的职业生涯回顾

李开复的职业生涯回顾

李开复的职业生涯回顾李开复将要从google离职,他的职业生涯又将走向何方呢?我们先来回顾下李开复的职业生涯。

一、李开复简单回顾1) 1988-1990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

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而名噪一时。

2) 1990-1996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在苹果公司任职六年。

最后担任的一个职务是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该部门曾经开发出了quicktime,quickdraw 3d,quicktime vr,plaintalk等等一系列产品。

3)1996-1998年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 子公司总裁)李开复担任sgi公司的多媒体软件子公司cosmo software的总裁,负责多平台、互联网三维图形和多媒体软件的研发工作。

4)1998-XX年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副总裁)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5)-XX年XX年7月,李开复离开微软,闪电加盟google。

并担任google 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于XX年7月20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google(谷歌)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

6)XX年9月4日XX年9月4日,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离职。

据曾与李开复共事的消息灵通人士透露,未来李开复将考虑设立专项资金帮助青年创业:“未来开复将设立一个类似于风险投资的专项资金用来帮助中国的年轻人创业,当然这个资金与目前的风险投资并不一样,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二、李开复个人简介出生年月:1961.12.3国籍:中国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曾就读于法学院)就职单位:google职位: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经历: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

李开复励志故事古往今来,中国有很多的励志名人,励志的故事。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为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我们要从名人身上学习那种不放弃的精神。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李开复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李开复励志故事:在那场震动世界的微软以竞业禁止为由起诉李开复的跳槽事件中,9月21日美国地方法院做出了“准许加盟Google,但工作范围须受到限制”的判决。

没有一刻的停留,9月22日李开复飞到北京,第一时间召开了新闻发布会。

对李开复而言,“这个官司的过程,可能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困难和痛苦的过程……今天我要解释给大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有没有任何理由怀疑李开复的诚信……”是的,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他说过“微软很可能是我服务的最后一个公司”——可是,就在2005年7月,他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公司。

是的,他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

他拥有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和大多数人一样,在我们原本的想象中,李开复可能和我们平常见过的大多数科学家一样,有着常人无以企及的智慧,有着偏执与狂妄的个性,他的成功也许还有几分是运气……但是,在多次采访了他,并用心研究过他的成长经历后,我们发现,李开复的成功和我们普通的经理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决定他成功的性格因素,他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及工具,也都是我们所熟悉的。

此次的跳槽官司让李开复背上了“叛徒”的“罪名”,很多人对此大吃一惊。

但是,在我们看来,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行动实践。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李开复自传》读后感1有人说:“读一本自传,就如同认识一个人。

”李开复,一个传奇般的人物,曾先后在苹果、微软、谷歌这三家全球具有高度影响力的顶尖IT公司里担任高管,这样成功的履历,一定有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为什么能达到如此让人羡慕的高度呢?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还是后天的努力,这些都是吸引我的地方。

这本书有这么一段话让人感动。

“人生在世,时间非常短,如果你总是不敢做想做的事情,那么一生过去了,留下的只是悔恨,只有懊悔,我常常说追随我心,当然追随我心必须是要在负责、守信、守法的前提下,在这个前提下,冒一冒险也是值得的,虽然经历风险的日子可能会比较难,但如果我不这样做,那蹉跎十年、二十年后,我可能会后悔不及。

”我认为,李开复正是在这种思想下,用认真的态度,不断做出惊人的选择,才取得成功的。

正如他的座右铭那样,“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你,让两者区别最大,就是你一生的意义。

”想要成功,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李开复告诉我们要有恒心、要认真、要敢于冒险。

因为在展示天才的一部分时,职场成功更离不开另一个因素——勤奋和努力。

从这本书中,更让我感动与震惊的是李开复那如脐带一样割舍不断的中国之恋。

更让我为之叹服的是,当谷歌的规模与事业到达顶峰时,他毅然选择离开,回到祖国创建“新工厂”。

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另一个成功的法宝——敢于放弃。

李开复,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不高大,却足够强大,他不够聪明,却足够努力,是他创造了中国人的奇迹,是他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国人的能力,他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不朽传奇。

不知道有多少人读过这本书,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本书所征服,所感动。

但是通过读此书,让我认识了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人,让我再次燃起了奋斗的勇气,让我再次了解到开卷有益的道理。

让我明白了成功的必备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这本书告诉我们,成功并没有绝对的意义,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并把最好的你呈现出来。

《李开复自传》读后感2书中从他父母的相识,他的出身开始记述,我发现,只有一篇是关于他的爱情,我想,作为一些八卦一点的人,最喜欢看的可能是名人的情感吧,但是,李开复很平淡,因为他的爱情就只有一次,也就是现在的太太,可谓是一见钟情吧,呵呵!而其余的部分基本是在他的求学以及事业经历上,我想,也许这就是大人物的不同吧,他们不需要过于丰富的情感生活来使自己的传记厚实!当然,在全书,也会出现一些关于家庭的描述,对于家人、朋友的感激,发自肺腑的情感表达,恰恰使这个富翁的精神层面饱满起来。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自修的死亡学分2015年6月13日晚上八点多,李开复正跟一个叫做“兄弟会”的组织,聚在北京郊区的一个酒庄里玩德州扑克。

兄弟会的成员都是李开复创建的创新工场所投公司的创始人。

小鱼儿科技创始人宋晨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李开复的牌技很好,当晚大家一直打到午夜一点多。

创新工场的人一直催促李开复去休息。

几个小时之后,李开复又飞回台湾去养病了。

按照医嘱,他每个月必须休息半个月,每天晚上九点必须睡觉。

自从2013年9月被查出淋巴癌之后,李开复经过了17个月的治疗,今年2月才重回江湖。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时,李开复说,目前他的身体情况是,化疗成功了,扫描没有发现肿瘤,但癌细胞还在不断产生,而且产生的速度比常人要快。

“如果我能做好预防,应该不太可能复发了。

”李开复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李开复的新书将在今年6月27日首发。

这是他的第六本书,书名叫《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讲述的是他与淋巴癌作斗争的17个月里的故事。

李开复今年54岁,祖籍四川华阳(成都下辖),据李开复的姐姐李开敏在《我的父亲李天民》一文中说,他们的先祖自创刘门教,门生无数,是个书香门第。

李开复出生于台湾,有两个女儿。

家里七兄妹,他最小,是父母老来得子,他和他父亲年龄上差了半个世纪。

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姐姐们前面,在病榻前给父亲喂食。

李开复在台湾上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在美国,念过哥伦比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擅长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

他曾在苹果、微软和Google等担任要职,其中在苹果工作了6年,微软7年,谷歌4年。

在微软和谷歌,他都是负责中国区的业务。

2009年他从谷歌中国负责人任上离职创办创新工场。

他曾经有很多标签,最显眼的是青年导师和网络大V。

但经历过17个月的“向死而生”后,李开复完成了一次身体和精神的升级。

在这场扑克大赛之前,兄弟会聚在一起做了一次封闭培训,主讲人是李开复。

他讲的主题是“幂定律”:创业成功者永远是凤毛麟角,大的成功者的成就,比所有小成功者的成就还要大。

李开复创业经历

李开复创业经历

李开复创业经历很多人都希望成功,我们来看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大学同学李开复的创业故事传奇。

李开复曾先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学士学位、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博士学位。

李开复在20xx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

在创业之前,他曾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等职务。

创业名人李开复自述第一次创业经历:曾是捣蛋的“小皇帝”,11岁的“留学生”,奥巴马的大学同学,26岁的副教授,33岁的苹果副总裁,谷歌中国的创始人,现在是创新工厂的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

他有着太多传奇的经历,为了他,两家最大的it公司对簿公堂。

而他的每一次人生,都是一次成功的自李开复超越。

1977年,李开复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achievement组织的“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

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的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

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学习商业运行的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的结构和它所带来的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的推出,以及目标客户。

当年,李开复被推选为主管市场的副总裁,负责销售。

记得那一年,李开复们所创立的公司非常简单,就是从当地的建材市场买来钢材,然后让学生们利用周末的时间到工厂里来加工这些钢材,李开复们把钢材切割成很小的一块块圆环,然后在圆环上刻上简单的雕花。

这个小小的金属圆环,就是专门用来扣住餐布的环儿。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

在负责推广的过程中,李开复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

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的切身参与,15岁的李开复忽然意识到,真正好的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的,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的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的手,来恳求你,而李开复们的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李开复:向死而生

李开复:向死而生

从被宣判罹患第四期淋巴癌时起,他只剩下了一个身份———抗癌战士。

从2013年9月到2015年5月,在六百多个日日夜夜中,他与病痛殊死较量,与死神擦肩而过,向死而生。

和死神讨价还价2013年7月的一天,李开复在台湾一家医院做例行体检,医生对他说,你平时工作没有什么规律,年纪又不小了,难得来一次医院,就做个全身核磁共振检查吧。

李开复急着赶回北京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就说:“我的身体好得很,下次吧。

”一旁一直没有说话的太太,硬拉着他按照医生的要求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检查。

半个月后,李开复在河北承德参加创新工场主办的创业者论坛会议。

会议中途,他接到了一个电话。

他起身走到会议室外面,四十多分钟后,他面色沉重地交待秘书,通知创新工场的高管开会。

他简短地告诉高管们,他要离开北京一段时间,回台湾处理一件重要的事情。

李开复下了飞机,让接机的司机直接将车开到医院。

医生拿出了他的体检报告单说,你要有思想准备,你再做个复查,你的淋巴系统有一些癌细胞。

“怎么可能?我的身体从来没有过什么不适的感觉,是不是搞错了?”李开复有些失态地大喊着。

在医生和家人的劝说下,李开复在医院进行了多次的核磁共振、胃镜、肠镜检查。

几天后,李开复拿到正式诊断结果:淋巴癌第四期。

“目前的医学水平,淋巴癌是无法根治的。

它会一辈子潜伏在人的体内。

”李开复突然感觉自己什么也听不见了,只看见医生的嘴无声地一张一合。

“这就像我的体内时刻隐藏着一个装着引信的炸弹,只要我一不小心,稍稍逾越了它能承受的界限,它就会把我彻底摧毁。

”李开复仿佛看见死神狰狞地向自己走来:距离很近,约是一百天的时间。

太突然了,李开复那晚站在自家的阳台李开复:向死而生p陈世冰14. All Rights Reserved.上,望着浩瀚的星空,一颗流星从夜空中孤独地划过。

“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这些年我没有时间好好陪陪家人,我要活下去,哪怕有百分之一存活的希望,我也决不放弃。

”和几乎所有癌症患者一样,李开复决心尽力一搏。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简介


李开复还为中国学生创办了开复学生网
开复箴言



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做最好的自己






谷歌大事 1.2005-2006:加盟Google 惹官司 2005年9月13日,美国金县高等法院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 决: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工作,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这一限制在 2006年1月的庭审之前一直有效。12月22日,微软公司终止了对Google以 及李开复的诉讼。 2.2006-2007:大举招聘推进人才本地化 2006年4月12日,“谷歌”——Google的全球中文名称在北京正式发布。 2006年9月4日,谷歌正式入驻清华高科技园谷歌大楼。这一年里李开复大 力推进人才本地化的工作,通过高校招聘工作赢得了Google总部的信任, 并在中国获取了巨大的声誉。从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就在全国各大高 校宣讲,最后在中国招聘了70多名员工。这些员工于2006年7、8月陆续开 始上班。 3.2007-2008:发力研发 结盟合作伙伴 从2007年上半年起,谷歌开始频繁地发布新产品及搜索的整合功能,陆续 发布了地图、图书、热榜、生活、输入法、金融Onebox等10多种新产品, 还有若干诸如搜索建议、相关搜索等等一些搜索功能的优化。与此同时, 谷歌阵线联盟还在不断扩大,联盟中的成员越多就越能让谷歌摆脱舆论一 边倒的劣势。正因为如此,李开复反复在各种场合说的四步论:人才、技 术、流量、收益,终于将走到最后一步。 4.2008-2009:防守反击运营本地化 截至2008年底,谷歌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转投正努力开 拓市场并标榜“不作恶”的谷歌中国,也使得谷歌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根 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08年谷歌中国营收达他著作

李开复老师的经历简介

李开复老师的经历简介

Thanks for watching!
《世界因你不同》:一个世界有你,一个世界没有你,让二者的 不同最大将是你一生的意义。 《微博改变一切》:关于微博带来的改变。
开复老师谈墓志铭 •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上不是说李开复 是科学家或企业家,而是说李开复 是一个热心教育者,他在中国崛起 的时代,经过写作、演讲、网站, 帮助了中国青年学生,他们亲切地 叫他开复老师。”
•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 一片树林里分出了两条路, •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人生的道路。”
李开复老师的著作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他为中国学生写得励志类图书。 《与未来同行》:他给中国学生写得七封信,以及他的些人生经历。
《一网情深》:这本书中收录的是他与网友的对话。
2005年跳槽至Google,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
李开复职场简史
2009年,他做出了一个重大的 决定„
回到<中国>…
离开Google…
他把Google的“平等、创新、快乐、无畏” 的精神带到中国
2009年9月7日,李开复在北京宣布: 他将在北京创办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的
创新工场世界Fra bibliotek你不同创新是人生的梦想
他 就 是
….
李 开 复
李开复简介:
中文名:李开复 外文名:KAI-FU LEE 出生地:中国台湾 出生日期:1961年12月3日 职业: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毕业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主要成就:09年创办创新工场 曾任Google、微软全球副总裁 祖籍:中国四川 妻子:谢先铃 女儿:李德宁、李德亭 现居住地:中国北京
我和我的家庭
我与郭台铭

有关李开复的人生经历

有关李开复的人生经历

有关李开复的人生经历李开复的人生经历小结一,前言李开复博士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

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

1998年李开复加盟微软公司,并随后创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2005年7月2日加入Google(谷歌)公司,并担任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年9月4日宣布离职并创办创新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笔者读了许多关于李开复先生的资料,对李博士创业经历进行整理总结,其目的有二:一方面想通过整理总结,学习李开复的人生经历,思维理念和创业精神,另一方面希望可对后来的创业者们,尤其是年青一代有所启迪,有所激励。

二,经历及成果1966~1972,台湾就读小学;1972~1979,美国田纳西州就读初中,高中;1979~1983,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1988,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学习,获博士学位;1988~1990,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算机系助理教授;1990~1996,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言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付总裁);1996~1998,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付总裁,Oosmo 子公司总裁)1998~2004,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动部全球付总裁);2005~2009,美国Google(谷歌)公司(Google全球付总裁兼中国区总裁)2009~至今,创办创业工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1988年,获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语言识别);1989年,世界奥赛罗对弈冠军;1991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最佳论文奖;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三,大学生活奠定了重要的人生基础李开复,1979年考入了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里的哥伦比亚学院是美国最早进行通才教育的本科生院,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进入大二再选择专业,这给了每个学生成为通才的有利空间。

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李开复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李开复是中国顶级的人工智能专家、企业家和投资家,也是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经历了许多挑战和困难,但通过勤奋努力和刻苦学习,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李开复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重要的启发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将介绍十个影响李开复成长的重要启发。

第一,教育意识的重要性。

李开复非常重视教育,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意识到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他在读博士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从不放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突破和进步。

第二,创新精神的培养。

李开复一直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就加入了一家初创公司,并负责开发新的技术和产品。

通过积极的探索和不断的尝试,他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李开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敢于创新和尝试,才能取得成功。

第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李开复相信团队合作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他创办自己的公司之前,他一直在大公司工作,通过与团队合作,他学会了如何领导和管理一个团队。

他的团队一直追求卓越,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李开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实现更大的目标。

第四,积极乐观的心态。

李开复在成长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从不气馁。

相反,他总是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坚信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毅力。

李开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第五,全球化视野的培养。

李开复非常重视全球化视野的培养。

他在美国读博士期间,深刻地体会到了世界领先科技的魅力,他决心将这些先进的技术带回中国。

回到中国后,他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科技创新,努力将中国的科技水平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

李开复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拥有全球化视野,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六,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李开复一直坚信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_“教父”李开复

规划人生:唐骏向左,李开复向右_“教父”李开复

第一章过岁月的河,留下暗香的歌生命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

李开复从母亲那里得到了生命和自由,这是他进行人生规划的资本。

他为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放弃了法律和数学专业,最终成为攻坚挫锐的科研天才。

这是他人生规划的胜利,也是他人生选择的胜利。

生命和自由:规划的资本李开复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和科研中取得杰出的成就,对信息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8年他在北京创办了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来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曾经担任过苹果等世界著名信息公司的高级领导人。

每每谈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李开复总是很感激自己的母亲,母亲在他心中就是“人间圣母”。

他的母亲喜欢微笑,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

她始终坚信,儿子终有一天会不同凡响。

李开复出生的那一年,他们家已经有六个孩子。

父亲那年55岁,母亲44岁。

这样年龄的女人,无疑属于高龄产妇,对她而言,分娩不仅仅是一次生理上的煎熬,还是精神上的折磨。

44岁,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年龄已不再适合生孩子,母亲只是坚决地重复着三个字:“我要生。

”分娩的那个夜晚,医院的专家说:“这孩子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

”看到这女人眼睁睁地望着他,专家又说:“理论上低能的概率大一些。

”但母亲还是那三个字:“我要生。

”母亲的坚强拯救了这个男孩。

在母亲的意念中,她始终认为这个孩子的降临,应该会有不同反响的成就。

她的预言应验了,李开复成功了。

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后,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有位记者问:“李院长,今天到达这个位置,您最想感激的是谁?”李开复风趣地回答:“感激所有相信和支持我的人,特别是我的母亲,因为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我的母亲就已经感觉到我会走到今天。

我很感激母亲给了我生命,我才有机会做这一切。

”李开复对母亲十分敬重,不仅仅是因为母亲给了他生命,还缘于母亲具有征服力的品质。

“我有一个很独裁的,但是非常好的母亲。

”李开复总是这样说。

听上去有些矛盾,但母亲确实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温和又严厉,既传统又开放,既独断又宽厚。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李开复有四大感悟李开复是中国知名的科技企业家和投资人,他曾经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创始人和院长,也是谷歌中国的首席执行官。

2013年,李开复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这个消息让他和他的家人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中。

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坚强的意志,李开复的肿瘤最终消失了。

这个经历让李开复有了很多感悟,他总结出了四个重要的领悟。

李开复意识到,生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李开复开始重新审视他的生活和工作。

他意识到,无论是事业上的成功还是金钱上的富有,都无法给他真正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相反,他觉得最重要的是家人和朋友,以及对社会的贡献。

他决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建设和公益事业中,这让他感到更加充实和满足。

李开复意识到,健康是最重要的财富。

在经历了癌症的折磨和治疗后,李开复深深地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

他意识到,只有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能力去追求事业和创造财富。

他决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上。

他开始注重饮食和运动,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使他的身体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和保持。

李开复意识到,团队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面对癌症的挑战时,李开复感受到了家人和朋友们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他意识到,一个成功的人不仅仅依靠个人的决心和能力,更需要一个强大的团队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感激那些一直陪伴着他的人,并决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与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建设中,这也是他在事业上所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李开复意识到,积极的心态和正向的思维对于战胜困难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在面对癌症的诊断时,李开复并没有陷入绝望和消沉中,相反,他选择了积极地面对和战胜病魔。

他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疾病,相信未来会更好。

这种积极的心态和正向的思维一直伴随着他,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了强大的动力和毅力。

从患癌到肿瘤消失的经历给李开复带来了深深的感悟。

他明白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重视健康和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心态和正向的思维。

李开复跳槽揭秘(优秀范文5篇)

李开复跳槽揭秘(优秀范文5篇)

李开复跳槽揭秘(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李开复跳槽揭秘李开复跳槽揭秘------摘自《电脑报》2005 年 8 月 25 日“我不做邪恶的事情” 我不做邪恶的事情“2005 年 7 月 26 日,北京嘉里中心饭店.从微软跳槽到 Google 的一周之后,李开复同记者的见面约在了这里.对于嘉里中心饭店,李开复并不陌生.在担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期间,微软在华的几乎所有重大活动都在嘉里中心饭店举行.李开复的第一句话是:”不好意思,我不可能谈太多事情.“ 对于李开复来说,为何离开微软始终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尽管记者试图从不同角度就这个问题旁敲侧击,李开复总是避而不谈,谈得更多的还是即将在 Google 开展的工作.但是,在谈话中,却能感受到李开复的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强烈的暗示,也不难觉察到他一直试图压抑的情绪.”在 Google 工作这几天,你的感觉如何?“ ”很震撼,这里每个人都很平等,每个人讲的话都一样重要.这是一个非常平等的环境, 很小的队伍能够很快地创新,很有成就感.“ ”以前在微软会有这样的感觉吗?“"我说过,今天不谈Google 中国业务之外的事情.不过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现代 IT 企业不能让用户 2~3 年才能升级,而是时时更新;推出产品前不能先考虑广告,不能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 Google,我决不会做邪恶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同上面提到的那些优点相比,微软的所作所为正好相反?” “我没这么说过,对于微软,你肯定是了解的,我只是说Google 不会做邪恶的事.” 李开复此前在微软的经历很微妙.1998 年加入微软之后,李开复一手缔造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与微软中国总裁高群耀,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并称“微软在华三巨头”.2000 年8 月,正春风得意的李开复突然被召回总部,出任负责.NET 技术开发的微软副总裁,而这样的副总裁在全球有 100 多位,此后李开复希望返回中国工作的要求也没得到任何回应.人脉起了关键作用李开复正式跳槽到Google 之后,关于跳槽内幕的各种版本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其中流传最夸张的一个版本是:为了挖到这位微软副总裁,Google 动用了全美最好的猎头公司, 而事成之后猎头公司拿到的佣金高达 1.3 亿美元.“1.3 亿美元?Google2004 年的净利润才 3.99 亿美元!一个公司会花掉年利润的近三分之一去挖一个人,这可能吗?”李开复笑着对记者说.7 月19 日,Google 宣布李开复加盟后,美国媒体一些同 Google 关系密切的科技专栏作家在个人博客上透露了这次跳槽的若干信息.至此,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李开复事件”内幕浮出了水面.在李开复的整个“叛逃”过程中,人脉起到了关键作用.1Google 现任 CEO 埃里克舒密特成为整个事件中最重要的一环.这还要从 1995 年说起, 当时李开复在苹果公司担任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而埃里克是 Sun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那个时候苹果和Sun 联合开发了一个基于Java 的多媒体技术项目,而双方派出的负责人正好是李开复和埃里克,两人由此相识.今年5 月初,刚刚在中国参加完“微软亚洲研究院高校巡礼活动”的李开复返回美国, 在飞机上他看到了关于 Google 官方宣布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媒体报道,这不由地让他心中为之一动.“当时我一回到家中就给埃里克发了封电子邮件,邮件里面也没明说,只是询问对方是不是在中国将有大动作,正好我对中国很感兴趣,大家可以一起聊聊.”李开复说.第二天,李开复在办公室接到一个电话,正是埃里克打来的,邀请他下班之后一起吃饭.经过几次接触之后,双方很快就基本上达成了一致:Google 许诺让李开复负责即将成立的 Google 中国区,同时担任 Google 中国工程院院长.6 月初的一天,埃里克再次给李开复打来电话,内容很简单:Larry 要见你.Larry 正是 Google 创始人之一的 Larry Page.这次见面给李开复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地点是在山景城的一个运动俱乐部,埃里克解释说Google 里面有很多前微软员工,在公司见面容易泄密.而且颇有意思的是,身为全美最年轻亿万富翁之一的Larry 蹬着一辆山地车就跑来了.“我们不希望有太多人知道这个事情,否则微软那边知道了,大家都骑虎难下.”埃里克在接受采访时一再强调当时并没有就工资待遇进行谈判,也没有什么非常正式的面试,关键是对方是否喜爱这份工作.尽管Google 创始人亲自出马邀请,但是李开复还是非常谨慎,毕竟对于在职场打拼了2 0 多年的职业经理人来说,一夜之间放弃微软副总裁的职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为此他通过各种关系打听 Google 的情况,包括工作环境如何,老板如何,企业文化如何.6 月底,李开复终于给埃里克打去电话,说得很策略:“埃里克,我已经预订了一家搬家公司.”与此同时,他向微软人力资源部递交了长达 3 个月的带薪休假.这是工作满 7 年并坐到高管职位的微软员工才能享受的.“当时我听说开复申请了长达3 个月的休假,第一反应是恐怕他不会再回微软了.因为在微软,尽管有这样的福利,却很少有高管人员主动申请享受.”在上海张江高新区的盛大总部,原微软中国总裁唐骏回忆说.实际上,有这种反应的不仅是唐骏,李开复的顶头上司,微软高级副总裁埃里克鲁德尔同样作出了这样的反应.7 月 5 日,鲁德尔通过各种渠道已经得知李开复即将加盟 Google, 立即打去电话要求李开复回微软上班,得到的却是李开复的辞职声明.7 月18 日,李开复办完所有离职手续,正式走出位于华盛顿州雷蒙德市的微软总部,不同于平时的是,这将是他最后后一次迈出微软的门槛,离开这家他曾经服务了 7 年的公司.“每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微软这么成功,肯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在整个采访中,这是李开复唯一一次评价老东家.2微软:不要把我逼急了!微软:不要把我逼急了!在7 月中旬得知李开复即将“叛逃”的消息后,微软法律事务部门一直警告他,如果离开微软,就等于违反了微软竞业禁止协议,即微软员工在辞职后的一年内不得加入竞争对手的行列.7 月 20 日,Google 宣布李开复加盟之后不到 24 小时,微软就向西雅图地方法院提起诉讼,控告李开复和 Google 违反竞业禁止协议,要求获得经济赔偿,并请求法院支持微软同李开复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以及其他合同条款.“竞业禁止是目前西方国家比较常见的保护企业商业秘密的一种方法,主要是为了防止恶意跳槽,泄漏商业机密.”同样即将离职的雅虎中国总裁周鸿袆针对竞业禁止进行了解释.“不过Google 肯定在挖走李开复之前也是做足了准备的.庭外和解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他们这是恫吓.”Google 首席法律顾问 NicoleWong 说,这位律师表示,Google 是加州企业,应该受到加州法律保护.何况李开复已经登记为加州选民,而加州法律并没有竞业禁止的条款.微软发言人Stacy Drake 则对此不屑一顾:“Googl e 企图为李开复制造一个加州户籍, 以逃避华盛顿州的法律.” 据说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和总裁巴尔默对李开复的“叛逃”大为恼火,巴尔默甚至当面斥责了李的上司鲁德尔:“你的部门到底还会有多少人辞职?”因为从美国猎头圈传出的消息是,在今年10 月以前,至少还有50 名微软资深技术人员会投奔 Google.对于从来都是“我挖人家墙脚,没有人家挖我墙脚”的微软来说,这简直是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谈到这个问题,李开复显然有些激动:“如今网上的报道真的是很不负责,说李开复离开微软时带走了一帮人,还说什么我在 Google 办公室给以前的手下打电话,鼓动他们过来.这完全是造谣,我目前的身份怎么适合和微软员工谈加盟的事情?” “如果真有很多微软员工被挖过来呢?”记者问.“那是人家主动加盟,跟他们个人追求激情有关,不可能是我过来,他们就过来,这太荒谬了.” 当记者还要追问官司方面的问题时,李开复摇了摇头:“我们最好不谈及有关法律的事情,我相信在这个方面我的处理应该符合这些原则.” 在出任 Google 中国工程院院长之后,李开复将同微软亚洲研究院在中国展开面对面的竞争.颇有意思的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现任院长正是当年李开复花六年时间挖来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张亚勤.对于要同自己当年的部下较量,李开复却看得很淡.“除了以后在大学校园招聘会发生碰撞之外,我们之间应该没有多少竞争的.”附录: 附录:微软著名跳槽案例一览首席财务官约翰康纳斯辞职首席财务官约翰2005 年1 月11 日,微软公司首席财务官约翰康纳斯突然辞职,转投西雅图地区的风险投资公司 Ignition Partners.3微软内部员工透露,康纳斯每周都要工作55 个小时以上,康纳斯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他的妻子和 4 个孩子.中国区总裁唐骏2004 年 2 月 3 日,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唐骏宣布退休,加盟盛大网络.微软授予他为微软(中国)“名誉总裁”,以表彰他在公司服务期间对微软及其在华业务的重要贡献.唐骏于1994 年加入微软公司,2002 年 3 月,他被任命为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后记: 后记: 法庭裁决李开复跳槽案微软 Google 各自认为获胜中新社北京九月十四日电(记者刘育英)美国华盛顿州King County 高等法院法官史蒂夫-冈萨雷斯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就李开复违反竞业禁止协议案做出裁决: 李开复可以立即为Google 工作, 但工作范围将受到限制.微软(中国)对媒体表示, 对法庭上取得的胜利感到非常高兴.但Google 也认为自己是赢家.微软提供的资料显示,法庭认定,禁止李开复从事与语音,自然语言和搜索技术有关等方面的工作,同时也禁止他为 Google 中国建立整体研发路线.这一禁令到明年一月庭审之前一直有效.曾担任微软全球副总裁的李开复今年七月宣布加盟Google,微软认为他违反了“竞业禁止协议”,遂诉诸法庭.由于事件发生于最大软件公司和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之间,因而引起业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微软官方表示,“今天的禁令比七月份颁发的'临时禁止令'所涉及的内容更广,对李博士在中国的行为进行了更进一步的限制.禁令限制了李博士只能从事有限的面试和工作场所行为.” 法庭允许李开复所从事的工作包括培训,招聘工作.Google 也认为自己取得了胜利.李开复表示,他将去Google 报到,未来四个月内将做三件事.在昨天, 李开复还在博客上逐条反驳微软指责.据了解,李开复和微软签订的“竞业禁止协议”将于明年七月到期,届时李开复在 Google 所从事的工作不再受到限制.4第二篇:现代白领女性跳槽心态大揭秘现代白领女性跳槽心态大揭秘变换方式生活,调整工作空间,实现自我价值,是现代白领女性频繁跳槽的普遍心态,而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也成了她们跳槽的理论依据。

李开复成功的励志经验

李开复成功的励志经验

李开复成功的励志经验李开复成功的励志经验李开复,祖籍四川,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台湾省新北市中和区,中国台湾人,现已移居中国大陆北京市。

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

他是一位信息产业的经理人、创业者和电脑科学的研究者。

曾在苹果、SGI、微软和Google等多家IT公司担当要职。

2009年9月从谷歌离职后创办创新工场,并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13年9月,李开复对外宣布罹患淋巴癌。

2013年10月21日称最近化疗后身体检查结果有几项指数未降反升,需要更加严格的遵照医嘱,专注于治疗和休养。

不得不大幅度减少在社交媒体上的时间。

很遗憾。

“我出生在台北,在家排行第七。

你们看看我这张小时候的照片,那个很胖、腿很短的就是我。

还好,现在腿长长了,人不是那么胖了,头发也长长了。

”在轻松愉快的开场白中,李开复博士引出了他的成功背景,正是由于宽松的家庭环境与开明自由的教育方式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

李开复把自己富有传奇的人生经历浓缩成为十句具有启发性的箴言,并一条条娓娓道来。

箴言一:“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李开复讲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有一位非常宽容的母亲,即使干了把邻居池塘里的水放干以证实邻居池塘里并没有100条鱼这样的调皮事,母亲只是报以宽容的一笑。

而当5岁的李开复得意洋洋地对邻居阿姨表示“上小学以后就没有见过99分”。

一周后,当他拿着90分的考卷回家,却被妈妈结结实实打了一顿。

妈妈生气地告诫他,打你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太自大。

从此,他就记下了这个教训并受益终身——自信,但在自信中要不失谦虚。

箴言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李开复讲述了自己在美国的留学经历。

他11岁留学美国。

1979年,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修“政治学”。

然而两年的学习让他知道自己的兴趣并非在此。

当他发现自己在选修的计算机课上有着惊人的天赋时,大学二年级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转系!”这意味着他将从一个全美排名第3的专业转到一个毫无名气可言的专业。

李开复简历

李开复简历

李开复简历
中文名:李开复外文名:Kai-FuLEE
出生地:中国台湾出生日期:1961年12月3日
祖籍:中国四川毕业院校: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
现居住地:中国北京
教育经历
1979年-1983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学士
1983年-1988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博士
工作经历
1990年-1996年美国苹果电脑公司语音组经理、多媒体实验室主任、互动多媒体部全球副总裁
1996年-1998年美国SGI电脑公司网络产品部全球副总裁、Cosmo子公司总裁
1998年-2004年美国微软公司微软中国研究院院长、自然互
动部全球副总裁
2005年7月-2009年9月Googte中国大中华区总裁
2009年9月-至今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其它经历
1988年美国商业周刊最重要发明奖2000年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
自我评价
我最大的理想是追求影响力最大化,我希望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事情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以前我是一名科研人员,主要负责科学产品的技术创新,但是后来我发现这只能让一部分人的工作效率提高,只能影响一部分人。

而作为一名教育者,你可以去帮助中国的青年,青年的未来就是国家的未来。

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

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西方先进教育的培养让我有机会把东西方思想融汇贯通,而作为炎黄子孙的一
员,我的血液里继承着华夏民族的文化基因,这让我感觉有责任回到中国,有责任帮助中国的青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开复的十年轮回曾经有非常小的时间窗口摆在创新工场面前。

2010年4月,清华大学的麦当劳内,王兴坐在创新工场一位投资人对面,说了一句话:“200万美元总应该有人投了吧?”在这位投资人记忆里,这是创新工场有可能抓住美团这个日后巨擘的一个非常小的时间窗口,很快,红杉中国出手,投资额跃升,窗口关闭了。

问到成立十年的成绩单,李开复对此的反应是两手一摆,先把成绩结算的时间线拉长——如果从更早期来看,是因为时间不够,如果从现在来看,“已经有很多很厉害的公司”。

他举出例子——如今比特大陆估值超过150亿美元,旷视科技估值超113亿美元,VIPKID估值超过45亿美元,知乎估值近35亿美元。

况且,他强调,并非投中独角兽就万事大吉,捕获的时间点也很重要,如果赶在独角兽出头之日的末尾一轮硬挤进去,意义不大。

创新工场投中的17家独角兽,“几乎每一家都是从第一轮投入”,等了五年七年甚至十年,才等到它们成为独角兽,旷视科技为创新工场带来400倍的回报,VIPKID带来1100倍,“真的算基金的回报,肯定不会不好”。

综合错过与回报,李开复给创新工场的过去十年打了90分,至于未来,创新工场将投资阶段延展至全周期投资,但“肯定不只是一个投资机构”,做实业也在考虑中。

不过要将实业做多“重”还未确定。

这会是属于创新工场的新的康庄大道吗?有机构也在走相似的路径,规模越做越大;也有机构对此持保守态度,认为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在能力范围内深耕才可能持久。

不过在李开复看来,方向是笃定的。

他注意到美国有四家VC在过去十年崛起特别快,比如Benchmark。

“他们为什么能起来?因为这些人有技术产品、创业经验,相对年轻,相对比较接地气。

”他认为,这也是成立十年的创新工场的写照。

复盘总体来看,创新工场对软件更为熟悉,他们投资的400多家企业里面,硬件项目不到10%,the one钢琴、美图手机、小牛电动、摩拜单车……创新工场的谨慎可见一斑。

李开复说,他们会特别在乎每一个创始人和团队,是不是很透彻地了解用户、竞争对手与行业,是不是对每一个开发步骤了如指掌……如果创业者没有被他们的问题所考倒,反而讲出很多他们没有料到的事,“这是我们最开心的,表示这个人真的是很有料很有真才实学”。

他自己也说,尽管有很多创业者靠其他理由成功了,譬如胆子够大,口才够好,或者本身某些方面欠缺,但是后来找到其他人加入弥补团队,但在创新工场“严谨”的考量中,这些基本被pass掉了,“这就是我们的style,是我们的基因”。

如果从基因来看这家机构,创新工场的核心团队本身擅长技术趋势预测,高管当中有15位为理工博士,团队80%以上有技术背景或者理工学位,在投资时也偏爱技术背景创业者——技术讲究严丝合缝的严谨,技术人才构建的团队也自然严谨。

通常情况下,谨慎是件好事,但在机会稍纵即逝的投资圈,谨慎也意味着战线被拉得更长,机会可能因此错失。

“如果纵观十年,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学习不够快。

”速度不够快的后果是在作出某些判断时会纠结,因纠结而产生错过,错过独角兽或者错过未来。

对大部分投资机构来说,错过不是一个陌生的语境。

比如创新工场在游戏领域做了布局但不够大胆,即便当时已经认识到移动互联网新平台应该会有各式各样的应用出现,游戏也应在此列,但认识不够深刻,没能认识到游戏会在移动互联网上大有作为。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点,时间已经到了2013年年底,属于游戏的机会临近尾声,“那时候再去投的时候,方法已经不对了,结果一定不是很好了”。

再比如电商,尤其是美团。

2011年,眼看着千团大战如火如荼,创新工场内部的判断是——门槛低,烧钱烈,用户与商家并不存在真正的内生性的需求,市场只是被创业者所牵扯,刚需不够,所以,不能投。

没能投到美团,创新工场总裁陶宁并不觉得遗憾,美团从百团里脱颖而出并且笑到最后,当时谁又能看得出呢?况且,当时创新工场的基金还没到位,他们也没有经验能够立刻决定投资这样级别的案例。

至于今日头条,这是一家做引擎的技术型公司,应该在创新工场的猎场内,但是因为它当时在做新闻,商业模式也未走通,所以创新工场没投A轮。

等到B轮,创新工场得拿出3000万美元,而创新工场当时的基金规模无法支持出手。

是的,看着今时今日的某些超级独角兽背后的投资机构名录里没有创新工场,李开复也承认,基于创新工场当时的基金体量与投资风格,他们是不可能投得到的。

他们复盘过,有些原因在于学习速度不够快,理解深度不够,但最大的一点在于,当时弹药不足,无法参与需要投入巨量资金的公司“烧钱成长”模式。

而资本市场如火如荼,他们不进,有的是别的实力雄厚的机构出手,竞争抬价,等到回过神来,更难以到达了。

作为相对早期的投资机构,在2015年启动人民币二期基金募集之前,面对丛生的项目,创新工场基本只有一次扣动扳机的机会。

陶宁眼中最大的遗憾,或者创新工场最大的障碍就在于,明明知道自己不够接地气,但并未快速地克服这一点,这大概也是管理团队出身大公司,尤其可能是技术主导信仰者的“通病”。

一方面,VC就是投新技术、新工具、新领域、新商业模式,但另一方面,需要正视的一点是,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技术要与商业逻辑并驾齐驱方能驱动变革落地,两者缺一不可。

技术最终服务于产业,如果对产业的内生逻辑与规律认识不够深刻,可能就会导致错失、看不懂、投错。

看不懂的是什么?比如当年的滴滴。

不光滴滴,快的创新工场当年也谈过,还不止一两轮,但结论仍然落在了“这个商业模式不成立”上。

是的,它们会是很好的工具,会把空驶车与打车人之间的Gap缩小,会让打车这件事更有效率,但他们当时没能明白的是,既然打不到车,不就因为那个地方车辆难打吗?如果是早高峰,车辆就是无法到达,打车人就是打不到车——他们认为这是一个死结,所以即便觉得这么个工具是有用的,但对应的需求可能并没有很强烈,何况推广不光很难还很费钱。

用李开复的话来说,没投滴滴的理由是,他们当时没有看到未来滴滴会有那么多大腿可以抱,移动支付大战即将开始,他们判断那会是一场无底洞的烧钱之战……至于投错的项目,也与技术偏好有点关联。

简单来说,这里是一个大数据项目创始人忽视商业化,与销售合伙人不和遂将销售外包,半年即陷入难以为继境地的故事。

对技术的偏好使得创新工场在选择创业者时,更倾向于技术团队,这本来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出在对商业化重要程度的低估。

所以,尽管产品对,方向也对,但销售没对,也算投错了,“选错了创业者,如果连团队都组合不好,不应该选择”。

创业时间回到2009年9月的清华创业园,李开复在这里宣布成立创新工场,主打天使投资+孵化模式。

他在博客里写道,“想到创新工场的未选之路,就让我想到罗伯特·弗罗斯坦《未选之路》的最后一段: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这话里有几分冒险精神的意味,李开复说这东西在他骨子里就有,只是在财务自由后才将其释放出,这是他为维护单收入家庭所付出的延迟动作。

1998年11月,创办微软亚洲研究院是一个恰当的选择,微软给了他“很好的offer”,如此一来,冒险欲得到满足,人生风险并未增加。

当时他所有的朋友,无论中美,问他的只有一句,“你怎么疯了,所有聪明的中国人都到美国来了,你还认为你回中国还能找到聪明人吗?”李开复回答他们,“当然可以”。

新的问题又来了,即使找到了聪明人,谁带领他们?答案是,“美国最顶尖的人会回去带他们”。

李开复打遍了能打的电话,把在美国做的成功的中国人都找了一遍,用各种方法说服他们加入,最后总算有几个人跟他回来重启一段从0到1的历程。

“其实我们也在创业,也是在创造历史,咱们就建一个世界一流的研究院。

”这是李开复说服张亚勤回来时说的话,他们一手创建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在随后的许多年中,为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2000年,李开复升任微软副总裁,调回总部,2005年,他离开微软加入Google,创办运营Google中国,4年后,他离职Google,创办创新工场并担任CEO。

陶宁在微软时就认识李开复,她知道李开复很早以前确立的目标就是回到中国工作,但后者选择“以创业的形式展现理想”多少让她有点惊讶,毕竟,在2009年,创业并非中国的主流,大众对创业者的评价也不如日后高端。

但她明白李开复想把技术转换成产品的心思。

李开复当年博士毕业留校,后来选择离开进入产业界,实际也因循这一思路。

做到谷歌中国总裁位置的他,继续做职业经理人,并没太多可选择的好机会,创业才是。

是的,创新工场的成立本身是一次创业,李开复最初的设想是通过对技术与市场的理解,把技术转化为产品服务于社会。

“这也是我们第一批人,跟着开复出来创业的一个简单的想法。

”陶宁说。

从陶宁的加入讲起,这其实也是一个围绕在李开复身边的关于相信的故事。

首先是对移动互联网的一致看好,他们都相信的是,计算设备会更加小型化、个人化、随身化,通讯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快,数据会越来越两级分化(一部分大型的计算会在后台,一部分在前端),计算能力会越来越强劲,很多现实的问题会得到解决,比如地图应用。

也因此,创新工场第一个阶段的孵化,主要都是围绕安卓系统的移动互联网化产品展开。

当时,苹果软硬一体化的路线意味着iOS不会是个开放的系统。

况且相比iOS,安卓系统的不完善是显而易见的,拿分发来说,苹果有Apple Store,而安卓还没有自己的商店。

基于安卓系统的不完善与开放,从安卓系统出发做产品就成为自然的选择,2010年时,创新工场孵化的第一批六个项目基本实现从硬件端到客户端对移动互联网的覆盖——点心、豌豆荚、友盟、应用汇、魔图精灵、七麦科技(原布丁移动)。

但其实,创新工场在2010年时已经在有意识地淡化孵化,原因在于,经过大家不遗余力地鼓吹和推动,很多创业者已经开始走入到移动互联网的研发中。

此时,他们意识到创业圈生态的不完善是新的问题。

一个现象是,真正的科技创业者多是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稍有个人财富积累,父母也多为普通人,创业的起步资本从何而来?一些创业者找到他们寻求帮助,“我们都是年轻的创业者,年轻的工程师,我们并没有人脉,谁来支持我们呢?创新工场能不能支持我们?”陶宁他们面面相觑,他们初期募资得来的钱规模微小,要投资,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他们回到美国,观察硅谷的创业闭环是如何完成,活跃的创业生态圈是如何构建,“美国的创业者钱从哪里来的?第一有天使投资人,第二他们从VC拿到了钱,美国有大量的VC。

而中国呢?”他们去找了红杉、IDG、经纬中国。

在移动互联网尚未普及之时,这些机构对于创新工场手上刚孵化了一年多的项目存有疑虑,仍然觉得过于技术化,过于早期。

创新工场可不可以募集一批钱,然后来支持创业者?自己做投资人,对创新工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