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doc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浅析-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浅析-2019年精选文档

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浅析实训课程教学是培育高职院校学生岗位工作实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义上讲,岗位工作实力一般包括专业学问、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岗位转移及适应实力等多个因素,是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实力的重要因素。

毕业生就业实力的凹凸则干脆影响着学校的就业率,而就业率则是体高等职业教化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要想实现高职院校的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加强学校实训课程教学工作。

一、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教学观念依旧陈旧目前,高职院校实训课程指导老师多数还没有摆脱职业教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更多的还是采纳课堂、书本教学,由于“习惯”的存在,新的教学形式不能被广泛采纳;课堂理论教学仍旧是主要方法,实践教学只是作为一种协助形式,甚至完全的不采纳实践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指导老师还没有完全相识与认同高职教化的培育目标,要说相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思想上则固守着传统学科中心的教化观念。

(二)“双师型”老师匮乏我国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多数来自或者毕业于一般高等学校,真正出身于职业学校的老师相对较少,导致这部分老师更留意理论,多数老师是只会“教”不会“做”。

有着丰富企业、实践与操作经验的“双师型”老师较少,导致合格的实训、实习指导老师不足,严峻制约着实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由于机制、资金等方面的缘由,高职院校能够从企业上聘任的兼职老师数量有限,结果造成高职院校“双师型”老师匮乏状况始终持续至今。

(三)实训基地设施条件不足我国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受到教学理念落后、运营资金惊慌等条件的限制,与专业相配套的实训基地、实训设施数量始终处于不足状态;多数实训课程没有合适的教学平台支持,多数专业的实训课程教学都是纸上谈兵。

此外,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相对不足,现有实训仪器、设备等不能得到刚好的更新或者数量配备不足,导致实训课成为老师的操作示范课,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更不用说让学生驾驭行业最新的技术,学习的学问、内容本身就已经落后于行业发展。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对策摘要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层次缺失、中高职定位不清、阶段不完整、纵向缺乏衔接、横向缺乏融通、职前职后难以一体化、开放程度不够、技师学院处境尴尬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应建立国家资格框架,并据此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教育体系的“立交桥”,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明晰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多渠道、逐步、审慎地发展技术本科,重视、发展和完善五年制高职;在基础教育中加强职业启蒙教育,解决技师学院的定位问题。

关键字职业教育体系;问题;对策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正在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本文以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尊重我国当前社会背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经验,提出完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层次缺失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由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层次组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并不完善。

我国绝大部分高等职业教育只限于专科层次,学制为2~3年。

没有本科以上职业教育。

专科高职学生只能升入普通本科院校,从此脱离职业教育体系。

某种程度上,高职生是以放弃自己的教育经历为代价而获得接受本科教育机会的,这导致我国职业教育规模的隐性萎缩。

另一方面,我国当前面临着产业升级的重大经济转型挑战。

产业升级必须依赖于技术进步,对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特别是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现实需求。

虽然大专层次的技术教育能够基本维持我国企业当前的正常运作,但“如果我们希望发展以国际尖端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希望全面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并进一步提高现有技术人员的技术能力,那么发展技术本科是必需的”[1]。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目录目录 (I)摘要 (1)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导言 (1)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一、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一)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 (1)(二)政府投入少 (2)(三)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欠缺 (2)(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 (2)(五)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2)(六)职业教育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资源缺乏整合 (2)(七)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缺乏制度保障 (2)二、主要对策 (3)(一)重职业教育的地位 (3)(二)要建立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的保障体制 (3)(三)制定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加强配备师资和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 (3)1、制定职业教育教师编制标准,加强配备专业和实习指导教师 (3)2、应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吸引高职教育急需的“双师型”人才 (3)(四)改革管理体制 (4)(五)建立校企合作的保障制度 (4)(六)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4)(七)开展创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 (4)三、总结 (5)参考文献 (5)致谢 (6)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及劳动力市场变化等一系列情况的出现使得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所以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创新制度、改善条件以满足中国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需求。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的问题很突出; 政府投入少; 职业教育的法律保障欠缺;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沟通依然不畅等问题。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引言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质量,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希望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引言2. 正文2.1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分析在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由于缺乏专业的篮球教练和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篮球场地和设施,无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训练条件。

一些学校对篮球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和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不足。

一些学校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发展对策建议。

应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练和教师的专业水平,确保他们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训练和比赛。

学校需要加大对篮球教学的投入,改善篮球场地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训练条件。

还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的努力和改进,相信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水平将会得到提升,学生的篮球技术和兴趣也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2.2 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发展水平不一,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一些学校的篮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备齐全,教师专业水平高,教学质量较好;而另一些学校则存在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落后、教师水平低下的情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是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单一,缺乏专业性和多样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无法及时适应篮球教学的新要求,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展。 学生 缺乏 在形象 的直 观之 中领 悟艺 术作 品深刻 理 性 内涵的能 力 , 们往 往满 足 于感知 形象 和情 感体 验 他 来 抽象 地理 解作 品 内容 ,缺乏 对其 深层 意蕴 的领 悟 。
兴趣爱好 , 帮助其 营造一个 良好 的精 神上 的家 园 。 使其 在学 习中得到精神 的放松 , 而提高 其心理素 质 , 从 缓解
专业 技 能 的学 习和实 习实训 上 . 为 大学语 文可 学可 认
种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深沉的人文气质以及这种
内涵所外化的精神面貌和言谈举止 ,培养学生高尚的思 想品德得到的情操 , 具有深厚人文精神 的理想人格。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学 习大 学 语 文 的 意 义
不 学 , 而导 致文 学理 论基 础能 力和综 合 素养不 足 。 从 从学 校原 因看 , 职院校 《 学语文 》 程开设 的 高 大 课
谈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徐 灵
摘 要 : 析 高 职 院 校 语 文 教 学 中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原 因 , 出语 文教 学应 遵循 的 原 则 . 有 效 途 径 为 开掘 作 品 的 文 化 内 分 提 其
涵 , 索 作 品 的 思想 意 蕴 , 起 学 生的 生 活 体验 并 达到 情 感 共 鸣 , 升 学生 的 文 化 品 位 。 探 唤 提 关 键 词 : 业 院校 : 学语 文 : 效 的途 径 职 大 有
位 ,学 生缺 乏 科学 理 性 的 指导 和 文 学理 论 基础 的铺
事 、 技能提 供广 博 的文 化 基础 和文化 底蕴 。提 高学 学 生文学 作 品的欣 赏能力 , 广大学 生性 格变 得 高 尚优 使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一)1.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1学校体制管理问题高职院校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学校的正常管理工作。

教师队伍人员不足且流失严重。

高职院校有一部分属于民办院校,没有编制。

还有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有编制,但由于经费问题,教师和教辅人员的编制较少。

由于没有编制或者待遇不高,人才流失严重。

通过对华东2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研究,有七成的学校达不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要求,即1:18的比例配置教师。

有两成的学校生师比接近1:18。

只有一成的学校辅导员配置达到1:14,这种人员上的不足,使得高校教师不能跟每一位学生充分沟通,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思想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如果仍然采用传统方法,就不容易取得满意的效果。

1.2人才培养模式不到位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发展暴露出很多问题,教学管理往往停留在“遵循制度”的层面上,很少关心孩子的感受,这种重视管理,轻视服务的家长式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的步伐,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很不适应。

在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上都由教学管理部门统一安排。

现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以前的教学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2.对策分析面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分析,通过有效途径谋求解决问题的良策,逐步被动落后的局面。

2.1高职学校应加强交往古语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在学习中要注重交往。

特别是职业院校,更需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用人零距离对接。

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单一的“一支粉笔、一面黑板”的授课模式,而应该注重协调互动的交往行为,满足个人认同的需要。

教学活动也不仅仅是向高职学生单方面传授知识,而应该是一种互动交流行为。

现在的学生很有思想,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师生的交流过程中,可以互相促进,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发展迅猛,对于培养一流技术技能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模式的现状1.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主要以专业课程为主,而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相对薄弱。

这种“以专业为主”的课程设置模式限制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使得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综合能力。

2.校企合作不紧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

诸如实习实训基地不够、企业对学校毕业生的需求不明确等问题让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融入企业实践,从而无法全面了解行业需求,难以适应就业市场。

3.师资力量不足我国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队伍学历结构不够合理,博士生和硕士生教师比例过低。

这导致教师的学科发展和教学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推动学校的创新发展。

4.学科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过于集中,导致个别学校存在重复建设,学科优势不突出的问题。

这种单一的学科设置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也限制了学生的专业选择。

二、针对问题的对策1.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加强通识教育和人文社科类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行选修课程制度,允许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选择课程,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2.加强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更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实践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并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3.提升师资质量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学科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提供进修机会,提升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能力。

同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潜力。

4.完善学科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和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学科专业设置。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心理健康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高职院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实际、师资力量不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的存在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够贴近实际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往往局限在理论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实际案例和实践经验的分享。

学生们很难将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不佳。

2. 师资力量不足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学校仅有少数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教师数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

3.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

学校中存在着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关注和解决。

原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贴近实际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教师本身缺乏实际经验,无法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问题;二是学校教育体制的束缚,使得教师无法灵活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

对策: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可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案例分享能力。

学校也可以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自主权,鼓励教师灵活运用真实案例进行教学,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贴近实际性。

原因: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稀少。

对策: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投入,招聘更多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也可以通过加强与心理咨询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资深心理咨询师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支持和帮助。

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学生自身的成长问题。

对策: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可以通过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化建设滞后、教务流程繁琐、教务人员素质不高、学生管理不到位。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快信息化建设、优化教务流程、加强教务人员培训和学生管理。

综合对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需要院校和教务部门共同努力。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的不完善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因此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问题、对策、信息化建设、教务流程、教务人员素质、学生管理、培训、综合解决。

1. 引言1.1 高职院校教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务管理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工作之一,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信息化建设滞后是当前教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务管理仍然停留在人工操作和纸质文档时代,信息化水平较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务管理需求。

教务流程繁琐也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效率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教务管理流程复杂繁琐,耗费人力物力,容易出现错漏,影响教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教务人员素质不高、学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屡见不鲜。

教务人员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措施来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高职院校应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优化教务流程,加强教务人员培训,加强学生管理,综合施策,全面提升教务管理水平,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2. 正文2.1 问题一:信息化建设滞后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务管理中,面临着信息化建设滞后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导致了教务管理效率低下、数据处理不及时、信息共享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教务部门往往还在采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工作效率低下,易出现档案遗失、信息泄露等问题。

由于信息化建设滞后,教务数据无法及时录入、更新和查询,给教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对专业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 . 专业设置不规范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校设立的专业并不少 ,
3 . 充分的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 习最为注重的就是培养学生 的实际动手能
但是专业质量并不高。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 匕 存在着盲 目从众和急 力 ,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安排中应该着重实验 、实训这一方面内 功近利的现象,为了抢夺生源 ,纷纷争办当下时髦的专业。例如 , 容。加强高职院校 的实验 、实训室的建设与管理 ,使学生有更多的 前几年市场对文秘、计算机 、 法律 以 及物流管理的需求量较大,很 时间锻炼动手能力,掌握专业技能。对于某些缺乏高职院校实验 、
3 . 缺 乏实 践 锻炼
业压力 ,为社会提供 ^ 才保障。
高职院校注重培养的是知识型技能人才 ,对技能上的培养应该 加强重视 ,但是很多高校由于缺乏实训场地 ,无法对学生进行实践 教学 ,学生在学校学习到的只是专业理论知识,进 入社会 以后 由于 欠缺动手能力 , 没有实践经验, 不能马上投入到社会生产 中。同时,
当代教育襄蹲与教学研究
高职 院校 专业建 设 存在 的问题 与对 策
青 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机 电系

张文明
要 :近几年来 ,社会 对技 能型人 才的需求量越 来越 大 ,高职 院校也 随之飞速发展 。但是 ,据相 关调查发现 ,高
职 院校 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理想 ,他们很 难在社会上找 到与 自己专业相对 口的工作 。造成这种局 面的原 因 有很 多,但 主要是 因为 高职院校在 专业建设上没 有与社会 实际需要相 结合 。本文将针对这一 问题作 简要分
很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又不愿意招收实习生 ,因为实习生进 ^ 企业或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

关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理念还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

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和就业率,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这种落后的教学管理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管理理念。

一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种不合理的课程设置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因此,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

这种问题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前景。

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不完善,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实验室。

这种问题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需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和实验室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需要转变教学管理理念、优化课程设置、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职院校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运行的核心,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高职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于定 位 目标 不 够 准 确 ,使 学 校 的 办 学 方 向不 清 、 师 资 队伍 建 设 不 强 、人 才 培 养 规模 不 大 、学 校 办 学 及人 才 培养更 是元 质 量 、无特 色 、无水平 。 2 .实 践教 学环 节 薄弱 ,实践 基地 不 足
这 既 增 加 了企业 负担 ,又满 足不 了企 业 的生 产 需


当前 高职教 育发 展 中存在 的 问题
基 地 不 足 ,学 校 不 能 为 学 生 提 供 有 效 的 实 践 场 所 ,因此 在 实 际 的教 学 中 ,高 职 教 育 在 教 学上 明
1 .办学 目 标定位不够明确
大 学 发 展 定 位 不 够 明 确 ,就 难 免 会 在 实 际 办 学 中 出 现 这 样 或 那 样 的 问 题 。 当前 ,各 校 办 学 的
要。

4 品牌专 业不 突 出 ,专业 设 置缺乏 特 色 .
为 了吸 引 更 多 的 生 源 ,许 多 高 职 院 校 盲 目追 求 专 业 的 数 量 ,对 社 会 上 一 些 热 门专 业 跟 风 而
上 ,在 专业 上无 特 色 而言 。这样 “ 目生 产 ” 盲 ,人
高 等职业技术 教育在发展 中表现 出较强 的 、
与 其 它 教 育 类 型相 区别 的 特点 ,那 就 是 实践 性 。 然 而 , 由 于我 国高 等 职 业 教育 大 部 分 是 由原 来 的 专科 教 育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中专 教 育 转 轨 而 来 ,
因些 教 师 在 教 学 上 更 多 地 沿 袭 了学 历 教 育 的教 学
从而 提高高 职院校 的人才 培养 质量 。
都转到办本科上 面 ,学校 变成 了本科 的 “ 压缩饼 干” ,也就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了。[ 现在 ,刚刚合 2 】 并 或 刚 升 格 本 科 的高 职 ,忙 于 学 校 的建 设 而 无 暇

浅谈山东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概要

浅谈山东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概要

浅谈山东省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策略论文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顺应社会需要改变人才培养结构,融资办学及加强高等职业院校的监管和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

近几年来,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高等职业院校急剧增多,与此同时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对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的步伐,服务和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酝酿于2O世纪8O年代,起步于9o年代初。

1992年起在成人高校举办的”招工与招生相结合”形式的双招班,实际上已经开始了对高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探索。

1998年后,山东省的高职教育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省的高职院校总数已由1998年前的不足1O家发展到2008年底的67家,占据了全省高校总数的半壁江山。

目前,山东省高职院校的在校生达到20余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5%。

招生专业包括制造类和电子信息类等18个大类,开设专业共计1500余个,这与山东省提出的建设制造业强省,发展三个经济亮点、七个重点产业链、十大支柱产业,以及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是相适应的。

另外,教师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到70%多,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增长较快,目前达到40%左右,并在稳步增长。

山东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思路和定位基本准确,高职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社会欢迎,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得到体现,为山东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尽管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迅速,成绩骄人,但也由于社会意识、经济环境和体制策略等多方面的原因,尤其是随着山东省经济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高职教育的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了出来,已经影响到全省高职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观念落后,影响高职教育的基础。

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随着高职院校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的提高已成为各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学风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教师队伍不稳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缺乏有效的学风引导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队伍不稳定是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具有较快的人员流动性,不少教师外出进修、调岗等,导致教师队伍的不稳定,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导致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难以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

对策: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学校还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留校长期发展,同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以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也是制约学风建设的一大障碍。

一些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既不认真听讲,又不勤奋自学,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而在另一些学生中,虽然学习态度较为端正,但难以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影响到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对策:高职院校应当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手段,加强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培养,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注重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内容的实际应用和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缺乏有效的学风引导学风建设离不开有效的引导和管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却缺乏对学风建设的有效引导和管理措施。

学校对学生学风行为的引导不够到位,对学生进行的及时、科学的教育不够,导致学生学风的形成和改善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学校在学风建设上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评估机制,使得学风建设工作难以得到持续的推进。

对策:高职院校应建立起一套科学而完善的学风建设管理体系,包括学风建设目标、计划、方略等,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方法,并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学风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高职院校系部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分工不明确,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系部教学管理体系中,其构成主要包括:系主任、系秘书、教学 团队、学生等,受院校的教学教务主管部门和主管院长领导管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系 部教学中缺少一个明确、具体、系统、科学的规章制度,导致系部教学的内部分工模糊, 以致于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不够清晰的认识,处于被动工作状态,
3.系部教学管理的对策 3.1明确管理职责,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每个专业系部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细化的教学管理制度,并且结合自身院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 进。完善好课堂出勤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规章,细化每个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职 责,处理好交叉的工作内容分工。把分工和合作有机的、科学的结合起来,使得是不管理工作的上下统一和协调。 3.2树立理念,增强管理服务意识 高职院校的办学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服务理念,对系部教学中 的各个要素,即教师和学生方面都必须在这个教学理念下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人性化、现代化的可持续的系部教学 管理新理念[4]。 系部教学管理,根本上是努力全方面的做好教师的服务、学生的服务,这不仅是对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准确定位, 同时也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树立主动、超前的服务意识。积极做好管理 工作,把管理融入到教学服务中去,实现服务即是管理的意识,提高系部教学管理质量。
高职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设备对于教学管理质量有很大的关系。高职 院校应在实训室、微机房、实验室、实操室等硬件方面的配套落实。在 软件方面,利用网络信息化,连接各个系部教学管理和其他部门的交流 互动,增设教务管理综合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等软件, 提高系部教学管理人员知识技能 相对其他类型的院校而言,高职院校不但要打造出一个高素质的教师队 伍,而且要创建一个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因为高职院校的系部教学 管理的工作性质,更加需要一个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学管理团队。提高 每个管理者的职责技能,比如,教学班主任必须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服务 意识,并且保持很好的学习心态。系部教学管理团队的建立要做好:管 理人员的配备充分合理;加强系部专业和其他专业或者院校的交流[2]。 3.4改善教学条件,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课程体系建设关系到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高职院校已尝试着在课程体系方面的改革探索。

这其中,不乏一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但总体而言,当前的课程体系仍然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差甚远。

因此,正确审视高职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摒弃有创新的进行课程体系建构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1.课程目标摇摆不定目前,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方向的争论仍在继续,其中争论的焦点在于职业教育究竟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教育还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课改方向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实际教学中课程目标在基础素质与实践能力之间摇摆不定。

于是便出现了高职院校不断地修订课程目标、调整教学计划的现象。

事实上,在当今生产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仅具备单一能力的劳动者已不能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课程目标,使其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又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课程内容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职业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决定了其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面向市场,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课程内容。

然而,建立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现行课程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性与系统性,理论知识在课程内容中占有较大比重,这给原本基础知识薄弱的高职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使得他们不仅理论知识学不好,同时又缺乏实践能力,因而遭到用人单位的排斥。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安排基本是由教务部门负责,教务人员由于专业素质的欠缺加之学校为吸引生源盲目地设置专业,导致学校内部课程体系建设出现了无人负责的混乱局面。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迫使不少用人单位不得不花费时间与财力对新招入的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前再培训。

3.课程结构不尽合理从课程结构上看,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沿用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这类课程缺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每门课程自成体系,具有较强的独立性,通常是围绕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单科分段,由文化课、专业课与技能课三大板块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作者:张立今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0期[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探讨通过制度建设、产学结合、教学改革等措施来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职业能力本位以人为本[作者简介]张立今,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

(安徽淮北235000)[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5-0043-03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1.师资队伍建设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工作动力不足。

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管理缺乏真正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

二是学历偏低、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部分中专、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少数高专转型或合并组建而成,其教师的学历水平与《教师法》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要求达到的学历任职资格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

三是教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无论是转型、升格、合并组建的高职院校教师,还是刚刚招聘补充的大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较弱。

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下工厂实践过的仅占23.9%。

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很难得到真正有效的落实。

四是忽视兼职教师的作用。

据对全国8省29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的调查统计得出的结果,兼职教师总数占专职教师总数的14.4%。

上述数据,仍然低于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优秀学校评价项目的内涵和标准》中所要求的“各专业从企事业单位现职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中聘请的兼职教师占学校专业课教师的比例≥16%”的标准。

2.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讲授法,在向学生经济有效地传授大量的系统知识方面有不能替代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中最普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但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职业技术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问答、讨论、读书报告、口头演讲、动手设计、技术训练等。

这样能使上课形式生动,学生在锻炼多种能力、训练多种技能的同时,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参与社会实践和技术应用与创新。

3.新专业的设置缺乏有效的调研、论证以及足够的教学条件。

高职院校适时调整和增加专业设置,是正常的和必要的,这不仅是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既没有几名专业教授、副教授做学科带头人,也没有多位骨干教师组成一定规模的师资队伍。

二是缺乏必须经过多年专业研究和知识积累才能编写的系统教学大纲、专业教材。

三是缺乏与本专业相关的教学设施和实验设备。

四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跟着感觉走”,所设专业并不一定有广阔发展前景,将来也并非有多大社会需求。

五是旧专业换上新包装,“新瓶”装“陈酒”,教师还是那几个教师,教材还是老教材,课程设置还是原来的老一套。

4.课程建设水平较低,学生普遍不满意。

我国的高职教育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相应的实践经验,课程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

主要有:一是课程内容依然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生感受不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

许多知识实用性不强,与现代经济、社会生活相脱节,理论过深、过难、容量过大,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内容。

课程内容的整合未能体现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一定程度上弱化和消解了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过分依赖教材,忽视课程开发。

传统教育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观念、导致教学部门课程开发意识淡薄,过多地关注如何选教材,教师被动用教材,不善于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三是课程结构不合理,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忽视选修课。

现在的高职院校仍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课所占比例达不到教育部规定的40%,虽然人们口头上强调加强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师资、设备、基地、学时、资金、管理、协调等常常不到位,实践教学得不到有效落实。

由于课程较多,课时紧张,有的学校不开设选修课,有的虽然勉强开设,其实就是几次讲座。

四在是课程实施上,理论与实践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常常顾此失彼,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忘记了理论知识,一定程度降低了教学实践的效率。

尽管教学改革的呼声很高,但实际教学依然如故。

5.产学研合作办学仍然步履维艰。

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支撑作用认识不到位,支持不够,不能为学校提供优惠的政策和足够的财力、物力支持。

有的学校仍习惯、热衷于校内实验室模拟操作,为动手而动手,教而不产,更缺乏科研创新的机制和动力;有的学校虽有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理念,但由于教学改革乏力,课程建设乏术,难以找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结合点;还有的学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联系,只是挂几个牌子,派几个教师带一批学生到企业进行浅层次的见习,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由于不能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脚踏实地、诚心实意地为企业生产和管理出创意、谋设计、搞技改、攻难关、创利润,很难赢得企业花大力气支持学校办学。

因此,近年来许多学校反映的学生实习难,许多企业不欢迎,就不难理解了。

6.“教书”与育人脱节,忽视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学工作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

但不少教师认为只要把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就足够了,至于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则是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与教师的教学没有关系。

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职称、待遇、定位等问题,多年来,许多教师一般不愿担任辅导员。

而辅导员本身既有繁重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又有继续教育和评职称的竞争压力,很少有时间、精力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

不仅如此,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师生关系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密切,教书育人严重脱节。

有些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有些教师上课不认真;有些教师热衷兼职挣大钱。

学生在学业追求上得不到认同的楷模与指导,加之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教学缺乏魅力,导致他们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然而我们的教育仍然沿用过去那种非常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教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没有切实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基本对策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师资建设的和谐发展。

(1)在师德建设上,对中老年教师师德教育要注意典型示范、引导,对新上岗的教师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建立健全师德制度,明确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立奖惩机制;对教师的考核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2)在教师入口、选调在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问题上,始终坚持专业急需、学历达标、优化结构的原则,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素质测评标准,在引进考核中要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试讲与专家面谈相结合,专业知识技能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现在的成绩与潜在能力相结合,从源头上把住教师质量关。

(3)在教师继续教育问题上,要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三结合”:即外出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阶段性、功利性的学历教育和终身教育、教师持续发展相结合;更新知识和培养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相结合。

(4)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上,应该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场地的作用,鼓励教师进入实验室、实训场地多参加实践;采取激励和约束双管齐下的对策。

对不同年龄段的专业教师,提出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鼓励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加强校企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究活动。

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社会进行短期实践,或参加技术革新、技术开发、课题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结构,聘请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管理骨干担任兼职或专业教师,并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2.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开发新专业。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高职教育必须与社会、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

社会和企业最能说明需要学什么,而学校又最了解自己能提供什么。

只有立足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自身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情况,及时开发新专业、改造旧专业,办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因此,必须以市场需要不需要学生、能否就业、就业后能不能获得持续发展为标准,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广泛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把专业建设建立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实现学院可持续发展、人才市场的广泛调查、反复论证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改造旧专业,开发新专业。

3.以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构课程体系,推进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的构建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也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

按照能力模块的设计,将相关学科和课程的内容进行重组,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要能够及时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突出专业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合理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体现高职教育办学特色。

经过几年的摸索,笔者认为,课程体系应该是以实践教学(职业资格证书)为核心的“模块式”体系;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应该是以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方式。

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是:(1)要建立一条主线,即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主线。

(2)做好两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行业相结合。

(3)构建三大平台,即文化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职业技术平台。

(4)适应四个要求: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要求、以实践技能考核为主的考试形式要求;职业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的要求。

4.按照高职教育特色和教学规律,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该注意:(1)实施启发式、探究式、交互式、导学式、讨论式的多种形式教学。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着力点放在如何启发与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做,注重“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专业课教学要注重运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悟”,在悟中创造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